CN220235280U -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 Google Patents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5280U
CN220235280U CN202321754989.6U CN202321754989U CN220235280U CN 220235280 U CN220235280 U CN 220235280U CN 202321754989 U CN202321754989 U CN 202321754989U CN 220235280 U CN220235280 U CN 220235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le
safety monitor
camera
laser rad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49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根志
丁建华
景中炤
靳巍
鲁林晓
程生安
邝石
张建华
甘一泉
吕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chuang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chuang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chuang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chuang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49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5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5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5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其中,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包括外壳、相机支架和散热装置,外壳底部内壁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激光雷达,相机支架能拆卸的固定在激光雷达上,相机支架能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工业相机,散热装置安装在外壳内。在外壳上开设有拍摄孔、激光孔、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工业相机的摄像头能正对拍摄孔设置,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端能正对激光孔设置,第一进风孔正对散热装置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将激光雷达和工业相机等监测设备集成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护。

Description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背景技术
为了规避触放电事故发生,电力行业需要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线下施工的安全监测;目前在电网的铁塔上主要采用安装摄像头的方式进行监测,还存在利用雷达和视频相配合的技术方案进行监测,以对输电线路进行安全防护。但是这些监测设备大多为分开安装,独立使用。同时,由于监测作业场地大多为户外,环境有高温、高湿、雨雪、风沙等各种天气状况,因此,如何对这些监测设备整体进行有效防护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能将激光雷达和工业相机等监测设备集成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包括:
中空的外壳,其底部内壁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激光雷达;
相机支架,其能拆卸的固定在激光雷达上,相机支架能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工业相机;
散热装置,安装在外壳内;
其中,在外壳上开设有拍摄孔、激光孔、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工业相机的摄像头能正对拍摄孔设置,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端能正对激光孔设置,第一进风孔正对散热装置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相机支架包括由第一顶板和两个第一侧板围成的倒U型架体结构,并倒扣在激光雷达的顶部,两个第一侧板通过相应的紧固件分别与激光雷达的两侧面连接,工业相机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第一顶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顶板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顶板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穿线孔,并在第一顶板上开设有调节孔,工业相机的底部能放置在第一凹槽内,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与工业相机的底部连接紧固,工业相机的对焦调节固定旋钮能正对调节孔布置,工业相机的数据线能由穿线孔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壳的底部内壁设有间隔排布的多条凸棱,激光雷达能放置在多个凸棱上,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相应的凸棱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第一进风孔设在外壳的侧面上,第一出风孔设在外壳的底面上并正对激光雷达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正对第一进风孔的位置能拆卸的安装有进风板,进风板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孔,并在进风板和外壳的外侧壁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防尘过滤层;在外壳的底部外壁上正对第一出风孔的位置能拆卸的安装有出风板,出风板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孔,并在出风板和外壳的底部外壁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防尘过滤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水防尘过滤层和第二防水防尘过滤层均包括叠放的金属过滤网层和空气过滤纤维层,且金属过滤网层靠近外壳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内的温度;散热装置的启停能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拍摄孔的位置还设有镜片,镜片通过压环压设固定在外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相机支架上还安装有IMU支架,IMU支架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惯性导航仪,在相机支架和IMU支架上均设有多个散热减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IMU支架包括由第二顶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围成的倒U型架体结构,并倒扣连接在第一顶板上,IMU支架与第一顶板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工业相机,惯性导航仪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第二顶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外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筒壳以及能拆卸的安装在筒壳两端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激光雷达安装在筒壳的底部内壁上,散热装置安装在后面板上,拍摄孔和激光孔均开设在前面板上,第一进风孔开设在后面板上,第一出风孔开设在筒壳的底部;在后面板上开设有出线口,在出线口处能拆卸的安装有线夹板,线夹板与出线口之间能围成多个出线孔,激光雷达的数据线和电源线以及工业相机的数据线均能由相应的出线孔处穿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仪,安全监测仪包括激光雷达、工业相机以及上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安全监测仪还包括惯性导航仪,在相机支架上能拆卸的连接有倒U型的IMU支架,惯性导航仪能拆卸的连接在IMU支架的顶面上。
由上所述,本申请的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可以将用于安全监测的激光雷达和工业相机集成在一个外壳内,更便于激光雷达和工业相机的安装和相互配合,利用外壳可以对这些监测设备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户外作业;同时,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散热装置,并利用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可实现内部风力循环,以及通过外壳直接散热,保证了外壳内的温度适宜,更利于各监测设备的运行。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仪的爆炸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仪的爆炸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仪的爆炸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IMU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片和压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外壳;
11、筒壳;111、第一出风孔;112、凸棱;113、凸块;1131、吊装安装孔;1132、安全孔;
12、前面板;121、拍摄孔;1211、阶梯孔;122、激光孔;
13、后面板;131、第一进风孔;132、出线口;133、半圆环;
14、进风板;141、第二进风孔;
15、出风板;151、第二出风孔;
16、镜片;161、压环;
17、线夹板;171、半圆槽;
2、相机支架;21、第一顶板;211、第一凹槽;212、第一安装孔;213、穿线孔;214、调节孔;215、第一散热减重孔;22、第一侧板;
3、IMU支架;31、第二顶板;311、第二凹槽;312、第二安装孔;32、第二侧板;321、延伸板;33、第二散热减重孔;
4、散热装置;41、散热风扇;
5、激光雷达;
6、工业相机;61、相机机身;62、摄像头;63、焦距调节固定旋钮;64、对焦调节固定旋钮;
7、惯性导航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包括:
中空的外壳1,其底部内壁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激光雷达5;
相机支架2,其能拆卸的固定在激光雷达5上,相机支架2能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工业相机6;
散热装置4,安装在外壳1内;
其中,在外壳1上开设有拍摄孔121、激光孔122、第一进风孔131和第一出风孔111,工业相机6的摄像头62能正对拍摄孔121设置,激光雷达5的激光发射端能正对激光孔122设置,第一进风孔131正对散热装置4设置。
由此,本申请的壳体结构,可以将用于安全监测的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集成在一个外壳1内,更便于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的安装和相互配合,利用外壳1可以对这些监测设备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户外作业;同时,通过在外壳1内设置散热装置4,并利用第一进风孔131和第一出风孔111可实现内部风力循环,以及通过外壳1直接散热,保证了外壳1内的温度适宜,更利于各监测设备的运行。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相机支架2与激光雷达5连接以及便于安装工业相机6,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8,相机支架2包括由第一顶板21和两个第一侧板22围成的倒U型架体结构,并倒扣在激光雷达5的顶部,两个第一侧板22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例如螺丝)分别与激光雷达5的两侧面连接,工业相机6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例如螺丝)与第一顶板21连接。
其中,激光雷达5大致为立方体结构,其两侧面具有相应部件并具有相应的螺丝孔,两个第一侧板22的形状应根据激光雷达5两侧面上部件的位置以及两侧面上螺丝孔的位置而定,以便避让开激光雷达5两侧的部件,并能与激光雷达5两侧面的螺丝孔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时,激光雷达5的底部与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后,相机支架2倒扣在激光雷达5上,第一顶板21贴靠在激光雷达5的顶面,两第一侧板22通过螺丝分别与激光雷达5的两侧面紧固,再将工业相机6安装在第一顶板21上即可。
具体的,在第一顶板21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211,在第一顶板21上对应第一凹槽2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2和穿线孔213,并在第一顶板21上开设有调节孔214,工业相机6的底部能放置在第一凹槽211内,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212与工业相机6的底部连接紧固,工业相机6的对焦调节固定旋钮64能正对调节孔214布置,工业相机6的数据线(例如可以采用USB数据线)能由穿线孔213穿过。
工业相机6主要包括相机机身61和摄像头62,相机机身61大致为立方体结构,摄像头62大致为圆筒状结构并位于相机机身61的前端,在摄像头62的下部具有焦距调节固定旋钮63和对焦调节固定旋钮64,且焦距调节固定旋钮63靠近摄像头62的前端,对焦调节固定旋钮64靠近摄像头62的后端(即靠近相机机身61)。文中所提到的“前”具体是指外壳1相对的两端中靠近拍摄孔121这一端的方位,“后”是指相对的另一端的方位。第一凹槽211的形状为矩形凹槽,其贯穿第一顶板21的后端,调节孔214靠近第一顶板21的前端设置并与第一凹槽211连通。在相机机身61的底部具有螺丝孔,第一安装孔212可以采用长圆孔,更易安装操作。
将相机机身61插放在第一凹槽211内,通过螺丝穿设第一安装孔212后与相机机身61底部的螺丝孔紧固,以实现工业相机6的固定,此时工业相机6的对焦调节固定旋钮64刚好正对调节孔214,焦距调节固定旋钮63伸出第一顶板21的前端,便于后续操作人员调节焦距和对焦。需要调节时,操作人员手捏焦距调节固定旋钮63或对焦调节固定旋钮64可以带动工业相机6上的相应调节环周向旋转移动,以调节焦距或者对焦,调整好后,通过旋拧焦距调节固定旋钮63或对焦调节固定旋钮64自身,可以实现固定作用。
第一安装孔212的数量与工业相机6底部的螺丝孔数量相匹配,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12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调节孔214例如可以采用长圆孔,穿线孔213例如可以采用圆孔,工业相机6的数据线位于相机机身61的后端,并向下穿过该穿线孔213。当然,各孔的形状以及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的,由于激光雷达5在使用时温度很高,需要散热,为了提高对激光雷达5的散热效果,参照图5,在外壳1的底部内壁设有间隔排布的多条凸棱112,激光雷达5能放置在多个凸棱112上,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相应的凸棱112连接。
例如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条长条状的凸棱112,通过多条凸棱112将激光雷达5支撑起来,利用相邻两凸棱112之间的间隙可以进行循环走风,更利于激光雷达5的底部散热。
参照图3、图4、图6、图7、图10和图11,散热装置4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风扇41,第一进风孔131设在外壳1的侧面上,第一出风孔111设在外壳1的底面上并正对激光雷达5设置。
具体散热风扇41的数量可以根据壳体结构尺寸和散热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两个散热风扇41,相应的,外壳1上对应每个散热风扇41的位置均设有一组第一进风孔131,每组第一进风孔131包括多个小孔,例如可以按照图7中示出的每组第一进风孔131包括四个扇形孔;在外壳1的底部设有两组第一出风孔111,每组第一出风孔111包括多个小孔,例如可以按照图5中示出的每组第一出风孔111包括三个并排设置的长圆孔。
为了保证外壳1内部的环境更加干净,在外壳1的外侧壁上正对第一进风孔131的位置能拆卸的安装有进风板14,进风板14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41,并在进风板14和外壳1的外侧壁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防尘过滤层;在外壳1的底部外壁上正对第一出风孔111的位置能拆卸的安装有出风板15,出风板15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孔151,并在出风板15和外壳1的底部外壁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防尘过滤层。
其中,风扇优选采用静音风扇,进风板14和出风板15可以按照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为矩形板,为便于安装固定,可以在外壳1的外壁上开设有相应的安装槽,进风板14和出风板15能嵌设在相应的安装槽内并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外壳1连接。进风板14上的第二进风孔141的数量和位置应与第一进风孔131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出风板15上的第二出风孔151的数量和位置应与第一出风孔111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进风板14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第二进风孔141,出风板15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第二出风孔151,每组第二进风孔141和每组第二出风孔151均包括多个小孔,例如可以每组第二进风孔141包括多个圆孔,每组第二出风孔151包括多个长圆孔。
第一防水防尘过滤层和第二防水防尘过滤层可以均包括叠放的金属过滤网层和空气过滤纤维层,且金属过滤网层靠近外壳1设置。其中,金属过滤网层例如可以采用金属钢丝过滤网格或金属不锈钢丝过滤网格。利用空气过滤纤维层和金属过滤网层可以共同起到过滤灰尘以及防雨防水的作用,进而有效防止灰尘和雨水进入外壳1内,保证了外壳1内部环境的干净,对散热风扇41以及内部的设备均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的,在外壳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1内的温度;散热装置4的启停能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确定。
其中,每个散热风扇41分别使用一根24AWG的电源线做为出线,温度传感器使用24AWG的电源线作为出线,这三根电源线经外壳1穿出后与配电箱内的温度控制器连接,温度控制器能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控制散热风扇41的启动或静止。安装时,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1内部上的任一螺丝孔上。
具体散热风扇41的启动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41设定的启动温度为30度,经实际测验,在设备启动散热风扇41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外壳1内的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
为了便于对工业相机6的镜头进行防护,在拍摄孔121的位置还设有镜片16,镜片16通过压环161压设固定在外壳1上。
参照图2和图6,在外壳1的外侧壁上且位于拍摄孔121的外周形成有孔径增大的阶梯孔1211,镜片16嵌设在该阶梯孔1211内并抵靠在阶梯孔1211的内部孔肩上,压环161的内径小于镜片16的外径,压环161压设在镜片16的外周并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例如螺丝)与外壳1紧固。
进一步的,在相机支架2上还安装有IMU支架3,IMU支架3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惯性导航仪7(简称IMU)。
设置IMU支架3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得整个壳体结构可以适用于需要具有惯性导航仪7的安全监测仪的情形,这样,整个壳体结构就可以将激光雷达5、工业相机6和惯性导航仪7均集成在外壳1内,并能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防护。
具体的,参照图2、图3和图9,IMU支架3包括由第二顶板31和两个第二侧板32围成的倒U型架体结构,并倒扣连接在第一顶板21上,IMU支架3与第一顶板21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工业相机6,惯性导航仪7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第二顶板31连接。
两个第二侧板32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延伸板321,延伸板321垂直于第二侧板32,在延伸板321上和第一顶板21上开设有相匹配的螺丝孔(圆孔),两个延伸板321通过相应的紧固件(螺丝)与第一顶板21连接固定,第二顶板31、两个第二侧板32和第一顶板21之间围成的区域可以容纳工业相机6。
惯性导航仪7大致为立方体结构,为了更好的对其固定,在第二顶板31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311,在第二顶板31上对应第二凹槽3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2,惯性导航仪7的底部能放置在第二凹槽311内,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螺丝)穿过第二安装孔312(圆孔)与惯性导航仪7的底部连接紧固。
一般为了更好的进行散热,在相机支架2和IMU支架3上均设有多个散热减重孔。
参照图8和图9,在第一顶板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减重孔215,在第二顶板31和两个第二侧板32上均开设有一第二散热减重孔33,第一散热减重孔215可以采用长圆孔,第二散热减重孔33可以采用矩形孔,具体散热减重孔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以同时起到散热和减重的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参照图5至图7,外壳1包括两端开口的筒壳11以及能拆卸的安装在筒壳11两端的前面板12和后面板13,激光雷达5安装在筒壳11的底部内壁上,散热装置4安装在后面板13上,拍摄孔121和激光孔122均开设在前面板12上,第一进风孔131开设在后面板13上,第一出风孔111开设在筒壳11的底部;在后面板13上开设有出线口132,在出线口132处能拆卸的安装有线夹板17,线夹板17与出线口132之间能围成多个出线孔,激光雷达5的数据线和电源线以及工业相机6的数据线均能由相应的出线孔处穿出。
参照图5,整个筒壳11的横截面形状类似于“凸”字型,上述的凸棱112形成在筒壳11的底部内壁上,出风板15通过螺丝固定在筒壳11的底部外侧,进风板14通过螺丝固定在后面板13的外侧,上述的压环161通过螺丝与前面板12连接,筒壳11的两端通过相应的紧固件分别与前面板12和后面板13连接。
激光雷达5有数据线和电源线两根出线,工业相机6和惯性导航仪7分别各自使用一根数据线(例如USB)做供电和数据传输,这几根线以及风扇的电源线和温度传感器的电源线均能从相应的出线孔穿出。参照图7和图13,出线口132为矩形口,线夹板17为矩形板,在后面板13的内壁上靠近出线口132的位置并排布置有多个半圆环133,在线夹板17的顶部并排布置有多个半圆槽171,每个半圆环133均能与相应的半圆槽171围成一出线孔。
参照图1至图8,一般在外壳1的顶部(也即筒壳11的顶部)还设有凸块113,在凸块113上留有多个吊装安装孔1131(例如本实施例中共留有六个吊装安装孔1131),并在凸块113的两侧留有安全孔1132,使用时可以利用这些吊装安装孔1131将整个壳体结构安装在一吊装工具上,这两个安全孔1132可以用于穿设安全钢丝绳,以在安装时对设备进行保险防护;例如需要吊装到铁塔上时,通过在安全孔1132穿设安全钢丝绳并和杆塔连接做保护,可以保证安装时的安全。
整个外壳1、相机支架2、IMU支架3、进风板14、出风板15、压环161和线夹板17均优选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采用铝合金6061材料,直接CNC加工,保证精度在0.02mm,可以满足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的配准精度要求。另外,外壳1的外表面可喷镀银色防护膜,可降低室温太阳直射下的外壳1升温,同时满足抗氧化要求。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安全监测仪,安全监测仪包括激光雷达5、工业相机6以及上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
利用上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可以将安全监测仪中的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集成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护,使其更适用于户外环境。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安全监测仪还包括惯性导航仪7(IMU),在相机支架2上能拆卸的连接有倒U型的IMU支架3,惯性导航仪7能拆卸的连接在IMU支架3的顶面上。
其中,惯性导航仪7也叫做惯性测量单元,它可以获取到当前惯性导航仪7自身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等数据,当操作人员没有或者无法使用外部手段对整个吊装设备(即利用吊装工具将安全监测仪吊装后的整体)进行姿态计算的时候,可以通过惯性导航仪7来进行估算自身姿态。在进行安装时,需保证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的位置原点保持统一,并与惯性导航仪7的坐标原点保持一致。这三个设备在出厂时其原点已经标注确定,在设计时,根据各设备的尺寸以及原点来确定相机支架2、IMU支架3和外壳1的相对尺寸、位置以及各安装孔的位置等,便可以保证着三个设备安装后原点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结构主要是对用于安全监测的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或者对用于安全监测的激光雷达5、工业相机6和惯性导航仪7,这些监测设备进行集成和位置固定以及防护保护,同时增加了散热装置4以及温度传感器,以对整个壳体结构内部进行散热并使内部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得壳体结构内集成这些监测设备后构成的安全监测仪可以更好的适应户外作业环境(如高温、高湿、雨雪、风沙等各种天气状况),提高了这些监测设备在这些环境下的实用性。整个壳体结构自身采用铝合金激光切割方式生产,外壳1为银白色,在保证内部设备安装精度的情况下,能及时散热、防止雨水、沙尘进入等功能。
对于激光雷达5和工业相机6,或者安全监测的激光雷达5、工业相机6和惯性导航仪7,相互之间如何实现安全监测,具体如何配合,或者具体如何融合并非本申请的保护内容,具体的监测手段可以采用现有任一方式实现。例如申请号为202310035592.X的中国发明专利,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案中;该发明专利保护了一种目标施工车辆的输电线路实时防护系统和方法,具体描述了激光雷达与工业相机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工业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融合,实时监测施工车辆离高压线的最短距离,在发生放电外破风险时,发送报警信息或中止车辆运行信息到车辆,通过提醒司机或停止车辆运行来规避事故发生。具体是,利用激光雷达探测输电线路下方的所有施工车辆的三维点云数据,利用工业相机探测施工车辆的位置图像数据,通过提前构建一个输电线路的三维模型,使用工业相机和激光雷达配合的方式,识别输电线路下的施工车辆,通过获取到的它的三维点云数据的三维坐标,来计算出它的最高点离输电线路的最短距离;根据测量到的三维点云数据和输电线路的三维模型判断是否存在施工风险,当存在施工风险时,通过安装在施工车辆上的车载终端介入施工车辆进行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实现了通过塔上设备监测输电线路下方的每一施工车辆的施工风险。当判断存在施工风险时,通过车载终端介入存在施工风险的施工车辆的工作,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输电线路下方的具体施工车辆的施工风险进行监测并及时通知车辆规避的问题,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的实时防护。
本实施例中的安全监测仪所适用的领域也并非仅限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力行业,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有三维监测的场景中,例如道路交通运输中对超高超宽车辆的监测,防止其碰撞桥梁隧道;再例如,河流运输中,对船只超高和偏航的监测,防止搁浅和碰撞桥梁等;再例如,还可以应用于航空、军工、矿产等领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外壳,其底部内壁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激光雷达;
相机支架,其能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激光雷达上,所述相机支架能用于安装所述安全监测仪的工业相机;
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其中,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拍摄孔、激光孔、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所述工业相机的摄像头能正对所述拍摄孔设置,所述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端能正对所述激光孔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孔正对所述散热装置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支架包括由第一顶板和两个第一侧板围成的倒U型架体结构,并倒扣在所述激光雷达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相应的紧固件分别与所述激光雷达的两侧面连接,所述工业相机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顶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穿线孔,并在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工业相机的底部能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工业相机的底部连接紧固,所述工业相机的对焦调节固定旋钮能正对所述调节孔布置,所述工业相机的数据线能由所述穿线孔穿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设有间隔排布的多条凸棱,所述激光雷达能放置在多个所述凸棱上,并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相应的所述凸棱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风扇,所述第一进风孔设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出风孔设在所述外壳的底面上并正对所述激光雷达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孔的位置能拆卸的安装有进风板,所述进风板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孔,并在所述进风板和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防尘过滤层;
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外壁上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位置能拆卸的安装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孔,并在所述出风板和所述外壳的底部外壁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防尘过滤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水防尘过滤层和所述第二防水防尘过滤层均包括叠放的金属过滤网层和空气过滤纤维层,且所述金属过滤网层靠近所述外壳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外壳内的温度;所述散热装置的启停能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确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拍摄孔的位置还设有镜片,所述镜片通过压环压设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机支架上还安装有IMU支架,所述IMU支架用于安装安全监测仪的惯性导航仪,在所述相机支架和所述IMU支架上均设有多个散热减重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IMU支架包括由第二顶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围成的倒U型架体结构,并倒扣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IMU支架与所述第一顶板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工业相机,所述惯性导航仪能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所述第二顶板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筒壳以及能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筒壳两端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激光雷达安装在所述筒壳的底部内壁上,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后面板上,所述拍摄孔和所述激光孔均开设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第一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后面板上,所述第一出风孔开设在所述筒壳的底部;
在所述后面板上开设有出线口,在所述出线口处能拆卸的安装有线夹板,所述线夹板与所述出线口之间能围成多个出线孔,所述激光雷达的数据线和电源线以及所述工业相机的数据线均能由相应的所述出线孔处穿出。
13.一种安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监测仪包括激光雷达、工业相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监测仪还包括惯性导航仪,在所述相机支架上能拆卸的连接有倒U型的IMU支架,所述惯性导航仪能拆卸的连接在所述IMU支架的顶面上。
CN202321754989.6U 2023-07-05 2023-07-05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Active CN220235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4989.6U CN220235280U (zh) 2023-07-05 2023-07-05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4989.6U CN220235280U (zh) 2023-07-05 2023-07-05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5280U true CN220235280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4989.6U Active CN220235280U (zh) 2023-07-05 2023-07-05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5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44571B1 (en) Integrated multi-purpose perception housing
US20080158354A1 (en) Traffic Signal with Integrated Sensors
US9731811B2 (en) Payload shroud for air vehicle
KR102276633B1 (ko) 다중 카메라와 다중 복합 센서들을 탑재한 레일 방식의 무인 지능형 자율 주행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597766B1 (ko) 전개 가능한 경화된 하우징 장치
CN207395787U (zh) 云平台智能头盔及基于云平台智能头盔的安防管控系统
EP3366522A1 (en) Monitoring system, and vehicle mountable with monitoring system
CN210761312U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用的紧固挂载装置
CN116046772B (zh) 基于道桥施工工地的智能化安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20235280U (zh) 安全监测仪壳体结构及安全监测仪
CN110030996A (zh) 用于确定自动驾驶设备位置和姿态的装置
CN110470332A (zh) 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
CN210486926U (zh) 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
JP3205235U (ja) 人・物判別カメラ用車載型ケース
CN216468470U (zh) 一种用于警察行业的多功能巡执无人机
CN208798072U (zh) 一种监控摄像头
CN208215345U (zh) 一种智能机场巡防机器人管理系统
JP2006351645A (ja) 制御装置
CN210469576U (zh) 双光谱大视场超长焦距高分辨率夜视监控装置
CN212390293U (zh) 一种具有视频监控功能的一体化航标灯
CN221804852U (zh) 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校园监控装置
CN214296327U (zh) 一种散货船智能监视装置
CN217037659U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海上船只目标自动识别装置
CN217637923U (zh) 一种hud标定的微型高精度云台机构
CN211442176U (zh) 一种车载防爆监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