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8815U - 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 Google Patents

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8815U
CN220228815U CN202320571342.3U CN202320571342U CN220228815U CN 220228815 U CN220228815 U CN 220228815U CN 202320571342 U CN202320571342 U CN 202320571342U CN 220228815 U CN220228815 U CN 220228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d
frame
radiator
concave camb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13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chuang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chuang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chuang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chuang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8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8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该模拟装置包括框架、设于框架内冷极光模拟结构,冷极光模拟结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框架上的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以及动力件,框架具有透光视窗,导光反光元件具有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光折射结构有透光筒体,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透光筒体折射而出射,光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内凹弧面,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而出射并形成冷极光效果,并经透光视窗展现冷极光效果。桌面冷风机包括该冷极光模拟装置和制冷装置。冷极光模拟装置给用户以视觉上凉爽的感觉,使用户在享受凉风的同时能观察到冷极光效果,增强用户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致冷电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大气产生的室温效应越来越明显。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象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从现在起到2026年,地球的年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48%,并且这一概率可能会继续上升。 数据显示,未来5年升温1.5摄氏度的概率在7年前还接近于0。因此,全球气候变暖是未来趋势。而且,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极端天气,例如,在某些地区,夏天出现极端高温,而冬天在另一些地域出现极端严寒气候。例如,欧盟下属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在2023年1月9日发布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夏季为欧洲有温度监测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2022年为有记录以来欧洲第二热的一年、全球范围第五热的一年。因此,如何舒适地渡过酷暑是大多地域的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空调虽然是致冷的有力手段,但是空调能耗相对较高。因此,风扇仍然成为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降温电器。目前有开发一些专门为办公人员使用的小型桌面风扇,直接放在桌面上正对人来吹风,从而起到快速降温消暑的目的。然而目前的桌面风扇产品较为小型或微型化,只具有吹风功能,由于体积小而难以附加其他功能。
现有的风扇或空调带有颜色提示,有些桌面型风扇或风机产品伴随着风叶的旋转设计有炫目的灯光色彩。例如,公开号为CN10426628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桌面空调,具有制冷制热模块的机身,所述机身内部形成有相互隔离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以使进入所述机身的空气气流分别沿所述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向上流动,且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分别与所述制冷制热模块的冷端和热端进行热交换以形成冷风气流和热风气流。该专利中的桌面空调具有机身和可拆卸的顶盖组件,结构简单、分明、紧凑,安装方便。另外,该桌面空调还具有针对空气质量进行各种显色的指示灯。虽然有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但是这些灯并没有给客户凉风的视觉效果,只是作为空气质量高低的提醒或提示作用。因此,传统的致冷电器都是通过灯光进行提示,或者外观上直到炫目的效果,从而作为营销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光效构造合理巧妙、有冰凉视觉效果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桌面冷风机,用户能在观赏冷极光效果的同时享受习习凉风,不仅能给用户带来冰爽的身体感受,同时也能给用户带来视觉感官上的凉爽感受,极大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一种冷极光模拟装置,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冷极光模拟结构,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以及驱动所述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转动的动力件,所述框架具有透光视窗,所述导光反光元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导光反光元件具有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所述光折射结构包括中空的透光筒体,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透光筒体的筒壁出射,所述光反射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透光筒体外圆周面上的多个内凹弧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而出射并形成冷极光效果通过所述透光视窗展现冷极光效果。
优选地,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数量为n,多个内凹弧面的数量为m*n,其中,m和n均大于或等于3,多个内凹弧面分成n组,每组为m个,每组中m个内凹弧面在所述透光筒体的同一截面圆周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相邻组内凹弧面的排列相位相差360/m以使相邻的内凹弧面呈交错分布形式,多个所述内凹弧面与多个发光元件相对应,每个发光元件对应于一组内凹弧面的位置。
优选地,每组中的多个内凹弧面在同一截面圆周方向上依次无缝衔接,在衔接处的为平齐于透光筒体外圆周面的直线,每组中的多个内凹弧面的最低凹处径向截面呈正多边弧形。
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外框和中框,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安装于所述中框顶部,所述中框具有装配于一体的前内框、后内框,所述前内框包括背光板、排风结构,所述背光板的顶部位于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的靠内一侧,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出射的光在所述背光板上形成光幕,所述透光视窗与所述背光板之间具有光效应空间,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出射的光在所述光效应空间形成立体式冷极光幕。
优选地,所述内凹弧面沿着轴向呈中间低两边逐渐高起的起伏形态,所述内凹弧面投影在一个水平面上呈现椭圆形,所述内凹弧面包括中部弧面和外圈面,所述中部弧面包括中间洼底面和两边坡面,所述中间洼底面和两边坡面是沿着透光筒体轴向分布,所述外圈面围绕所述中部弧面一圈且较两边坡面更平缓,所述外圈面在透光筒体轴线两侧的边缘部分呈现向外逐渐走低的弧面,所述外圈面在透光筒体轴线两侧的边缘部分低于中间洼底面。
优选地,所述中框的顶部设有灯板以及控制主板,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包括LED发光芯片和盖设于所述LED发光芯片的透镜,多个发光元件并排装设于灯板上,所述控制主板上装有多个按键和显示屏,所述框架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具有露出各个按键和显示屏的通孔,多个按键包括灯光控制按键、电源按键、风速按键。
优选地,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在控制主板的控制下循环发射出不同颜色光,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分别依照时序发出各不相同颜色的光。
以及,一种桌面冷风机,其包括风机框架、设于所述风机框架内的制冷装置,所述风机框架具有出风口,所述桌面冷风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所述风机框架为所述框架,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热端散热器、冷端散热器、位于热端散热器和冷端散热器之间的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热端散热器具有热端散热底座,所述冷端散热器具有冷端散热底座,所述热端散热底座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之间以及所述冷端散热底座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之间分别设有导热结构,所述热端散热器、冷端散热器分别具有散热鳍片,两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后侧分别装配有风扇,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风从所述冷风出口吹出
优选地,所述风机框架包括外框、中框、底座和顶盖,所述外框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后框和两个侧框,所述透光视窗设于所述前框上部,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前框下部,所述前框下部具有多个出风栅孔,所述后框对应于风扇的位置分别设有外框风孔,所述中框对应于风扇的位置分别设有内框风孔,所述外框风孔和所述内框风孔相对应,每个所述侧框对应于热端散热器的位置设有多个热风孔,所述中框侧面对应于热端散热器的位置设有热风窗口,多个所述热风孔的位置对应于热端散热器,所述顶盖装于所述中框的顶部。
上述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通过设置冷极光模拟结构,该结构具有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而出射并形成冷极光效果,通过所述透光视窗展现冷极光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光效构造合理巧妙,用户通过透光视窗即可看到冷极光效果。通过在桌面冷风机上装有该冷极光模拟装置,用户在享受冷风吹拂的同时,能够观赏冷极光效果。因此,该桌面冷风机不仅能给用户带来冰爽的身体感受,同时也能给用户带来视觉感官上的凉爽感受,极大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极光模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桌面冷风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桌面冷风机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桌面冷风机移除外壳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桌面冷风机中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的桌面冷风机中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1的桌面冷风机中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30、冷极光模拟结构;31、发光元件;320、内凹弧面;321、中部弧面;322、中间洼底面;323、两边坡面;325、外圈面;362、外圆周面;32、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35、动力件;36、透光筒体;37、灯板;38、控制主板;100、桌面冷风机;10、框架;101、前框;102、后框;104、侧框;105、顶盖;107、热风孔;108、外框风孔;101a、出风栅孔;15、透光视窗;156、通孔;17、冷风出口;18、把手;19、底座;20、制冷装置;201、前内框;202、后内框;204、热风窗口;208、内框风孔;23、背光板;26、排风结构;261、冷却栅;41、热端散热器;411、冷端散热底座;412、散热鳍片;42、冷端散热器;421、热端散热底座;45、半导体制冷器;55、光效应空间;61、按键;63、显示屏;64、按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极光模拟装置,包括框架10、设于所述框架10内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冷极光模拟结构30,如图所示,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3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31、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32以及驱动所述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32转动的动力件35,所述风机框架10具有透光视窗15,所述框架10具有冷风出口17,所述导光反光元件32可转动地安装于框架10,所述导光反光元件32具有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所述光折射结构包括中空的透光筒体36,所述发光元件31发出的光经过透光筒体36的筒壁两次以上的折射而出射,所述光反射结构包括在所述透光筒体36外圆周面362上的多个内凹弧面320,多个所述内凹弧面320与多个发光元件31相对应,所述发光元件31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而出射并形成冷极光效果,通过所述透光视窗15展现冷极光效果。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显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应用于一个桌面冷风机100。桌面冷风机100包括风机框架10、制冷装置20、前述冷极光模拟装置,风机框架10即前述框架10。所述制冷装置20设于所述风机框架10内。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风机框架10包括外框、中框、底座19和顶盖105,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30安装于所述中框顶部,所述中框具有装配于一体的前内框201、后内框202,所述前内框201包括背光板23、排风结构26,所述背光板23的顶部位于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30的靠内一侧,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30出射的光在所述背光板23上形成光幕,所述透光视窗15与所述背光板23之间具有光效应空间55,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30出射的光在所述光效应空间55形成立体式冷极光幕。冷极光幕充满整个光效应空间55,用户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冷极光效应,给予视觉上的凉爽感觉。发光元件31是自上而下出射,因此,冷极光幕呈现向下流动式,因此如果冷流瀑布,模拟出极其逼真、炫目、极具寒意的流动光幕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制冷装置20包括热端散热器41、冷端散热器42、位于热端散热器41和冷端散热器42之间的半导体制冷器45,所述热端散热器41具有热端散热底座421,所述冷端散热器42具有冷端散热底座411,所述热端散热底座421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5之间以及所述冷端散热底座411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5之间分别设有导热结构,例如,可以是导热胶46。所述热端散热器41、冷端散热器42分别具有散热鳍片412,两个所述散热鳍片412的后侧分别装配有风扇(图未示)。如图4所示,有两个风扇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散热鳍片412。散热鳍片412具有多个鳍片,多个鳍片之间具有通风间隙,风扇正对通风间隙鼓风。所述散热鳍片412的顶面412a呈内凹弧形,即,多个鳍片由中间到两边依次增高,形成近似U或C形的内凹弧形轮廓。所述冷端散热器42与冷风出口17位置对应,也与排风结构26位置对应。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框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101、后框102和两个侧框104,所述透光视窗15设于所述前框101上部,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前框101下部,所述前框101下部具有多个出风栅孔101a。前内框201对应于多个出风栅孔101a设有多个冷却栅261,多个冷却栅261装于前内框201下部的一个窗口中。所述后框102对应于风扇的位置分别设有外框风孔108,所述后内框202对应于风扇的位置分别设有内框风孔208,所述外框风孔108和所述内框风孔208相对应,每个所述侧框104对应于热端散热器41的位置设有多个热风孔107,所述中框侧面对应于热端散热器41的位置设有热风窗口204,热风窗口204是通过在前内框201、后内框202的侧面相对的位置挖设缺口而形成。前内框201、后内框202通过紧固件安装于一体,将制冷装置20收容于内部。而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30安装于所述前内框201的顶部、位于前内框201和前框101之间。多个所述热风孔107的位置对应于热端散热器41,所述顶盖105装于所述中框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冷端散热器42、热端散热器41以及半导体制冷器45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对应采用两个风扇,从而使得冷风从下面流通,在冷端散热器42致冷后,通过排风结构26、冷风出口17吹出。而热风由中框上部两侧的多个热风孔107散发出去。因此,冷风和热风互不干涉,合理布局,使得气流通畅,提高热传导、热对流的效率,更加节能减排。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的数量为n,多个内凹弧面320的数量为m*n,其中,m和n均大于或等于3,多个内凹弧面320分成n组,每组为m个,每组中m个内凹弧面320在所述透光筒体36的同一截面圆周上均匀分布,相邻组内凹弧面320的排列相位相差360/m以使相邻的内凹弧面320呈交错分布形式,每个发光元件31对应于一组内凹弧面320的位置。
例如,如图3、图5至图7所示,图示例为四个发光元件31,每个发光元件31对应一组内凹弧面320的数量为3,即n=4,m=3,共有12个内凹弧面320。如图所示,相邻组内凹弧面320的排列相位相差60度,而同一组的内凹弧面320的径向弧度角为120度,即图7中a=60度,b=120。
如图5所示,每组中的多个内凹弧面320在同一截面圆周方向上依次无缝衔接,在衔接处的为平齐于透光筒体36外圆周面362的直线363。在衔接处为尖锥形,有利于光线在透光筒体36的筒壁上充分折射后出射,从而使得在透光筒体36旋转过程中,出射角度出现周期性的分布以及周期性变化。如图7所示,每组中的多个内凹弧面320的最低凹处328径向截面呈正多边弧形。本实施例为,同一截图上3个一组内凹弧面320,因此,三个内凹弧面320的最低凹处径向截面呈正三边的弧形结构,内凹弧面320呈现向筒内凸的形状,并依照规律排布,增强光出射角度的周期性的分布以及周期性变化特征。
如图5和6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凹弧面320沿着轴向呈中间低两边逐渐高起的起伏形态,所述内凹弧面320投影在一个水平面上呈现椭圆形或类似椭圆形或鹅卵石形。所述内凹弧面320包括中部弧面321和外圈面325,所述中部弧面321包括中间洼底面322和两边坡面323,所述中间洼底面322和两边坡面323是沿着透光筒体36轴向分布,所述外圈面325围绕所述中部弧面321一圈且较两边坡面323更平缓,所述外圈面325在透光筒体36轴线X-X'两侧的边缘部分呈现向外逐渐走低的弧面,所述外圈面325在透光筒体36轴线X-X'两侧的边缘部分低于中间洼底面322。一方面,在旋转过程中,该内凹弧面320结构能使光的入射角增大,尽可能多的避免较小的光的入射角,使光更均匀的折射后出射,更多的光穿透于透光筒体36。另一方面,内凹弧面320主体趋于平缓而不是圆筒的圆弧形,更有利于光反射时方向倾向于向下可斜向下,由此形成前述基本上向下流动的光幕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32在动力件35驱动以按照预定角速度旋转,所述角速度通过控制器可调以便调节冷极光效果强弱效果。动力件35可以是电机,例如,采用微型电机即可实现,使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32以较平稳的速度旋转,转速不宜太快,太快光线变幻过快,有损眼神,而适当慢的速度恰好适于寒冷的流光效果,例如,转速25-60r/min为较佳。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包括LED发光芯片和盖设于所述LED发光芯片的透镜,多个发光元件31并排装设于灯板37上。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中框的顶部设有灯板37以及控制主板38,所述控制主板38上装有多个按键61和显示屏63,多个按键和显示屏63分别装于一个按键板64上。所述顶盖105具有露出各个按键61和显示屏63的通孔156,多个按键61包括灯光控制按键、电源按键、风速按键等。
更优选地,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在控制主板38的控制下循环发射出不同颜色光,多个所述发光元件31分别依照时序发出各不相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主要采用冷光,例如,是蓝色光、紫色光,并优选为南极或北极地出现的极光那样色彩的光,以模板寒冷地带的冷极光效果。这样,在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32转动的同时,将不同颜色的冷光混合,并不断变换颜色,形成极其逼真、炫目、极具寒意的流动光幕效果。另外,中框的顶部还装有把手18,以供手提。
由此可知,上述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100通过设置冷极光模拟结构30,该结构具有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而出射并形成冷极光效果,通过所述透光视窗36展现冷极光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光效构造合理巧妙,用户通过透光视窗即可看到冷极光效果。通过在桌面冷风机100上装有该冷极光模拟装置,用户在享受冷风吹拂的同时,能够观赏冷极光效果。因此,该桌面冷风机100不仅能给用户带来冰爽的身体感受,同时也能给用户带来视觉感官上的凉爽感受,极大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极光模拟装置,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冷极光模拟结构,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以及驱动所述转动式导光反光元件转动的动力件,所述框架具有透光视窗,所述导光反光元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导光反光元件具有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所述光折射结构包括中空的透光筒体,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透光筒体的筒壁出射,所述光反射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透光筒体外圆周面上的多个内凹弧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折射结构和光反射结构而出射并形成冷极光效果通过所述透光视窗展现冷极光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数量为n,多个内凹弧面的数量为m*n,其中,m和n均大于或等于3,多个内凹弧面分成n组,每组为m个,每组中m个内凹弧面在所述透光筒体的同一截面圆周上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组内凹弧面的排列相位相差360/m以使相邻的内凹弧面呈交错分布形式,多个所述内凹弧面与多个发光元件相对应,每个发光元件对应于一组内凹弧面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中的多个内凹弧面在同一截面圆周方向上依次无缝衔接,在衔接处的为平齐于透光筒体外圆周面的直线,每组中的多个内凹弧面的最低凹处径向截面呈正多边弧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透光筒体的筒壁两次以上的折射而出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外框和中框,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安装于所述中框顶部,所述中框具有装配于一体的前内框、后内框,所述前内框包括背光板、排风结构,所述背光板的顶部位于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的靠内一侧,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出射的光在所述背光板上形成光幕,所述透光视窗与所述背光板之间具有光效应空间,所述冷极光模拟结构出射的光在所述光效应空间形成立体式冷极光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弧面沿着轴向呈中间低两边逐渐高起的起伏形态,所述内凹弧面投影在一个水平面上呈现椭圆形,所述内凹弧面包括中部弧面和外圈面,所述中部弧面包括中间洼底面和两边坡面,所述中间洼底面和两边坡面是沿着透光筒体轴向分布,所述外圈面围绕所述中部弧面一圈且较两边坡面更平缓,所述外圈面在透光筒体轴线两侧的边缘部分呈现向外逐渐走低的弧面,所述外圈面在透光筒体轴线两侧的边缘部分低于中间洼底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顶部设有灯板以及控制主板,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包括LED发光芯片和盖设于所述LED发光芯片的透镜,多个发光元件并排装设于灯板上,所述控制主板上装有多个按键和显示屏,所述框架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具有露出各个按键和显示屏的通孔,多个按键包括灯光控制按键、电源按键、风速按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在控制主板的控制下循环发射出不同颜色光,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分别依照时序发出各不相同颜色的光。
9.一种桌面冷风机,其包括风机框架、设于所述风机框架内的制冷装置,所述风机框架具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冷风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极光模拟装置,所述风机框架为所述框架,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热端散热器、冷端散热器、位于热端散热器和冷端散热器之间的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热端散热器具有热端散热底座,所述冷端散热器具有冷端散热底座,所述热端散热底座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之间以及所述冷端散热底座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之间分别设有导热结构,所述热端散热器、冷端散热器分别具有散热鳍片,两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后侧分别装配有风扇,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风从所述冷风出口吹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桌面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框架包括外框、中框、底座和顶盖,所述外框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后框和两个侧框,所述透光视窗设于所述前框上部,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前框下部,所述前框下部具有多个出风栅孔,所述后框对应于风扇的位置分别设有外框风孔,所述中框对应于风扇的位置分别设有内框风孔,所述外框风孔和所述内框风孔相对应,每个所述侧框对应于热端散热器的位置设有多个热风孔,所述中框侧面对应于热端散热器的位置设有热风窗口,多个所述热风孔的位置对应于热端散热器,所述顶盖装于所述中框的顶部。
CN202320571342.3U 2023-01-20 2023-03-22 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Active CN2202288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3503 2023-01-20
CN2023201135034 2023-0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8815U true CN220228815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1342.3U Active CN220228815U (zh) 2023-01-20 2023-03-22 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8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3971B2 (en) LED night light has projection or pinhole image feature
CN110537056B (zh) 照明灯具及方法
US9719654B2 (en) LED and/or laser light has more than one optics means to create wider or big areas image
US20090122572A1 (e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provide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lighting from a fan
US20060098428A1 (en) Artificial fireplace
CN103225789B (zh) 一种双向出光电脑舞台灯
KR20150137802A (ko) 유도 가열 조리기기
KR101348286B1 (ko) 엘이디 광원 어레이의 회전 이동에 따른 잔상효과로 경제적 조명을 구현하는 회전식 엘이디 조명장치
US6513954B2 (en) Rainbow projection light
CN220228815U (zh) 冷极光模拟装置和桌面冷风机
CN220771267U (zh) 具有冷极光效果的桌面冷风机
US10324266B1 (en) LED light projection with multiple lenses
US20060099565A1 (en) Artificial fireplace
JP2004085022A (ja) 空気調和機
CN220817952U (zh) 一种桌面冷风机及其半导体致冷系统
CN220828913U (zh) 一种桌面冷风机及其致冷通风系统
US2022034156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light source emulation effect
US20030223238A1 (en) Foaming molded lampshade
CN217423130U (zh) 一种天空灯
CN203223857U (zh) 一种双向出光电脑舞台灯
CN210601216U (zh) 一种焦点可调的激光射灯
CN210372943U (zh) 一种led灯具
WO2006105703A1 (fr) Dispositif de simulation d'un feu
CN108826085B (zh) 篮球场照明装置
CN203442592U (zh) 一种网球场防眩目灯具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