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5776U -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5776U
CN220225776U CN202322201880.6U CN202322201880U CN220225776U CN 220225776 U CN220225776 U CN 220225776U CN 202322201880 U CN202322201880 U CN 202322201880U CN 220225776 U CN220225776 U CN 220225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column pier
node
isolation support
embedd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18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宁
李红涛
果乐
赵小勇
陈香
刘礼扬
廖燕彬
李金生
李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18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5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5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5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是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所述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位于轨道交通线的上方,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包括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包括上柱墩和下柱墩,上柱墩和下柱墩彼此上下相对、且呈间隔设置,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下柱墩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墙,限位墙的顶面和上柱墩的底面呈间隔设置,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隔振支座安装部,在每个隔振支座安装部上均安装有隔振支座。通过第一节点有效的控制了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通过隔振支座起到支撑和隔振的作用,限位墙对上柱墩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上柱墩向下位移过大而将隔振支座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背景技术
在我司所承建的机场旅客用房项目中,1#旅客过夜用房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2#旅客过夜用房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其中,基础类型为桩+筏(防水)板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形式为平屋面、坡屋面。
而轨道交通在建地铁3号线、4号线及在建城际R1线下穿旅客过夜用房,地铁3、4号线限速120km/h,城际R1线限速160km/h;1#旅客过夜用房、2#旅客过夜用房为在建地铁3#线、4#线及城际铁路R1线上盖结构;1#旅客过夜用房和2#旅客过夜用房以及公共轨道交通在投入使用后,1#旅客过夜用房和2#旅客过夜用房会受到地铁3号线、4号线及城际R1线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以有效的控制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通过第一节点有效的控制了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降低了轨道交通运行对1#旅客过夜用房和2#旅客过夜用房的影响,通过隔振支座起到支撑和隔振的作用,通过限位墙对上柱墩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所述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位于轨道交通线的上方,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包括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包括上柱墩和下柱墩,上柱墩和下柱墩彼此上下相对、且呈间隔设置,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下柱墩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墙,限位墙的顶面和上柱墩的底面呈间隔设置,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隔振支座安装部,在每个隔振支座安装部上均安装有隔振支座;所述上柱墩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部,在第一混凝土浇筑部中设置有第一结构钢筋,在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结构钢筋上均连接有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浇筑部中的上预埋板,两个上预埋板的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浇筑部的底面相平齐,下柱墩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在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中设置有第二结构钢筋,在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结构钢筋上均连接有设置在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中的下预埋板,两个下预埋板的顶面与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顶面相平齐,每个隔振支座的底面和相对应的下预埋板固定连接,每个隔振支座的顶面和相对应的上预埋板抵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下预埋板均设置在隔振支座安装部远离限位墙的一侧,两个下预埋板均与限位墙呈间隔设置,两个上预埋板与两个下预埋板彼此一一对应,每个上预埋板和每个下预埋板均包括板体,在板体的底面上均布有四个支腿,在每块板体上均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列的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墙包括与第二结构钢筋相连接的限位结构钢筋,限位结构钢筋的下部浇筑在第二混凝土部中,在第二限位结构钢筋上包覆有与第二混凝土部一同浇筑的限位混凝土部。
进一步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还包括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包括上楼板和结构立柱,结构立柱位于上楼板的下方,在上楼板的底面设置有结构梁,在结构立柱上设置有下楼板,结构梁和下楼板呈间隔设置,在结构梁和下楼板之间安装有隔振支座,在隔振支座的一侧设置有隔断墙,在隔断墙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第一连接管路垂直贯穿上楼板且向下延伸,第二连接管路垂直贯穿下楼板且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通过隔振软连接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结构梁上设置有上预埋板,上预埋板的底面与结构梁的底面相平齐,隔振支座的顶面和上预埋板的底面抵接,在下楼板上设置有下预埋板,下预埋板的顶面和下楼板的顶面相平齐,隔振支座的底面和下预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隔振支座远离隔断墙的一侧设置有楼梯节点,所述楼梯节点包括楼梯梁,在上楼板上设置有楼层出入口,楼梯梁设置在楼层出入口上、且与上楼板相连接,在楼梯梁远离隔振支座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在下楼板上的楼梯支墩,在楼梯梁和楼梯支墩上共同安装有楼梯,在楼梯的上部的踏步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包括第一节点,通过第一节点有效的控制了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包括上柱墩和下柱墩,并且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下柱墩的顶面上设置限位墙,在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隔振支座安装部,将隔振支座安装在隔振支座安装部上,通过隔振支座起到支撑和隔振的作用,并且限位墙的设置对上柱墩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上柱墩向下位移过大而将隔振支座损坏;通过第一节点降低了轨道交通运行对1#旅客过夜用房和2#旅客过夜用房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楼梯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柱墩;2、下柱墩;3、限位墙;4、隔振支座;5、上预埋板;6、下预埋板;7、上楼板;8、结构立柱;9、结构梁;10、下楼板;11、隔断墙;12、第一连接管路;13、第二连接管路;14、隔振软连接管;15、楼梯梁;16、楼梯支墩;17、楼梯;18、橡胶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所述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位于轨道交通线的上方,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包括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包括上柱墩1和下柱墩2,上柱墩1和下柱墩2彼此上下相对、且呈间隔设置,为隔振支座4预留了安装空间,在上柱墩1和下柱墩2之间、下柱墩2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墙3,限位墙3的顶面和上柱墩1的底面呈间隔设置,限位墙3对上柱墩1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上柱墩1向下位移过大,使隔振支座4难以承受上柱墩1的压力而损坏,在上柱墩1和下柱墩2之间、限位墙3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隔振支座安装部,在每个隔振支座安装部上均安装有隔振支座4;所述上柱墩1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部,在第一混凝土浇筑部中设置有第一结构钢筋,在限位墙3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结构钢筋上均连接有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浇筑部中的上预埋板5,两个上预埋板5的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浇筑部的底面相平齐,第一混凝土浇筑部和两个上预埋板5的底面与隔振支座4的顶面相平行,以防止隔振支座4的顶面受力不均匀,下柱墩2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在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中设置有第二结构钢筋,在限位墙3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结构钢筋上均连接有设置在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中的下预埋板6,两个下预埋板6的顶面与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顶面相平齐,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和两个下预埋板6的顶面与隔振支座4的底面相平行,以防止隔振支座4的底面受力不均匀,每个隔振支座4的底面和相对应的下预埋板6焊接固定,每个隔振支座4的顶面和相对应的上预埋板5抵接。
所述每个下预埋板6均安装在隔振支座安装部远离限位墙3的一侧,为隔振支座4的安装预留操作空间,两个下预埋板6均与限位墙3呈间隔设置,两个上预埋板5与两个下预埋板6彼此一一对应,每个上预埋板5和每个下预埋板6均包括板体,在板体的底面上均布有四个支腿,在每块板体上均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列的通气孔;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为隔振支座4的安装施工预留了操作空间,为隔振支座4的安装提供了便捷的施工环境,同时上预埋板5和下预埋板6的结构设置,通过支腿实现了与第一结构钢筋和第二结构钢筋的有效连接,并且通过通气孔使板体与第一混凝土浇筑部或第二混凝土浇筑更加贴合,提升了上预埋板5和下预埋板6的稳固性。
所述限位墙3包括与第二结构钢筋相连接的限位结构钢筋,限位结构钢筋的下部浇筑在第二混凝土部中,在第二限位结构钢筋上包覆有与第二混凝土部一同浇筑的限位混凝土部;限位墙3通过限位结构钢筋实现与第二结构钢筋的稳固连接,同时限位混凝土部和第二混凝土部一同浇筑保证了限位墙3和下柱墩2连接的完整性,使限位墙3和下柱墩2连接更加稳固。
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还包括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包括上楼板7和结构立柱8,结构立柱8位于上楼板7的下方,在上楼板7的底面浇筑有结构梁9,在结构立柱8上浇筑有下楼板10,结构梁9和下楼板10呈间隔设置,为隔振支座4的安装预留了安装空间,在结构梁9和下楼板10之间安装有隔振支座4,在隔振支座4的一侧设置有隔断墙11,在隔断墙11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12和第二连接管路13,第一连接管路12垂直贯穿上楼板7且向下延伸,第二连接管路13垂直贯穿下楼板10且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管路12和第二连接管路13通过隔振软连接管14相连通;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连接管路实现360°的位移变化,以防止连接管路在建筑隔振层中受位移影响而发生断裂,保证了连接管路的使用安全。
在结构梁9上设置有上预埋板5,上预埋板5的底面与结构梁9的底面相平齐,隔振支座4的顶面和上预埋板5的底面抵接,在下楼板10上设置有下预埋板6,下预埋板6的顶面和下楼板10的顶面相平齐,隔振支座4的底面和下预埋板6的顶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结构梁9通过上预埋板5与隔振支座4的顶面抵接,使下楼板10通过下预埋板6与隔振支座4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隔振支座4使第二节点有效的控制了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的影响。
在隔振支座4远离隔断墙11的一侧设置有楼梯节点,所述楼梯节点包括楼梯梁15,在上楼板7上设置有楼层出入口,楼梯梁15设置在楼层出入口上、且与上楼板7相连接,楼梯梁15与上楼板7一同浇筑,在楼梯梁15远离隔振支座4的一侧上浇筑有固定在下楼板10上的楼梯支墩16,在楼梯梁15和楼梯支墩16上共同安装有楼梯17,在楼梯17的上部的踏步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板18;通过橡胶垫板18是楼梯节点有效的控制了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的影响。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柱墩2和限位墙3的施工;
S1-1、第二结构钢筋和限位结构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第二结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绑扎过程中为两个下预埋板6预留安装空间,使两个下预埋板6的支腿深入至第二结构钢筋的内部,以满足设计构造要求;
S1-2、在绑扎限位结构钢筋时需准确控制顶部标高,高度按负公差:-10mm至0mm,同时预留限位混凝土部的厚度;限位墙3的模板不能影响下预埋板6的定位及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混凝土灌注空隙;
S1-3、下柱墩2的模板安装:将侧模一次支设至隔振支座4的支撑面,侧模顶标高为隔振支座4支撑面标高,在支设过程中不断调整侧模高度,使用水准仪复测,测量过程中保证侧模顶标高一致,在侧模上弹出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控制线,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控制线为隔振支座4的支撑面标高以下35mm;
S2、下预埋板6的定位和安装;
S2-1、弹放标高及定位控制线:待下柱墩2的侧模校核、加固完成后,利用经纬仪及水准仪将建筑轴线和下柱墩2顶标高线同时抄测弹放至下柱墩2的侧模顶上,下柱墩2顶部标高即下预埋板6的顶部标高,以便于对下预埋板6的定位和标高及水平度进行检查;
S2-2、下预埋板6安装:调整第二结构钢筋的间距,将下预埋板6的支腿插入第二结构钢筋中,依据抄测在下柱墩2侧模上的标高和建筑轴线对下预埋板6进行初次定位和临时固定;
S2-3、下预埋板6标高及定位调校:利用经纬仪测定下预埋板6轴线位置,做好标记,在下预埋板6上弹墨线,标出下预埋板6的中心,使下预埋板6的中心和下支墩的中心重合;再利用水准仪测量下预埋板6的标高,不满足安装要求时及时调整,直至下预埋板6的顶标高及定位轴线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下柱墩2的顶面水平度误差不大于0.5%,隔振支座4安装后隔振支座4中心平面位置不大于5mm,隔振支座4顶面的水平度误差不大于0.8%;
S2-4、下预埋板6固定:待下预埋板6标高及轴线位置调校准确后,通过支腿把下预埋板6与第二结构钢筋焊接点焊固定,或者在下预埋板6的支腿下加焊长钢筋与第二结构钢筋锚固定位;
S3、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和限位混凝土部浇筑及养护;
S3-1、下预埋板6安装完成后,开始浇筑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在浇筑时浇筑完成一个下柱墩2后再浇筑下一个下柱墩2;下柱墩2在浇筑混凝土时,浇筑过程中对下预埋板6的标高和平面位置实时检测,当混凝土浇至下柱墩2的顶面时,再次复核轴线位置和标高,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对下柱墩2的顶面进行找平工作并严格控制下柱墩2顶面的水平度误差,在浇筑时为防止下预埋板6发生位移,在振捣过程中减少振捣棒与下预埋板6的接触;
S3-2、若一次浇筑难以满足施工精度时,第二混凝土浇筑部采取二次浇筑或二次灌浆的方式,如果采用二次浇筑的方式,首次浇筑至距下预埋板6标高300mm-500mm,二次灌浆混凝土至下预埋板6顶标高下返30mm-50mm,后用高强灌浆料填充密实,底部空洞时采用高强砂浆灌注;
S3-3、限位混凝土部与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一同一次浇筑完成,或者在完成下预埋板6的施工后二次浇筑,避免影响下预埋板6的定位,限位混凝土部浇筑完成对标高进行复核,限位混凝土部的标高低于隔振支座4顶面40mm;
S3-4、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和限位混凝土部在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大于14d;
S4、下预埋板6清理、复测、找平;
S4-1、在下柱墩2施工完毕,将下预埋板6清理干净,表面残留的水泥突起清除,冒浆孔、螺栓孔周围气割时留下的突起均需清除,以保证下预埋板6的表面平整;对下预埋板6的顶面再次进行高差水平测量,使下预埋板6表面的高差满足设计要求;
S4-2、如果下预埋板6顶面的高差超过设计允许的范围,用相应厚度的钢板铺上,找平并点焊,焊点为4角,中间焊2-4点,每点长40mm;
S4-3、下预埋板6如果局部不平,则局部填铺薄钢板,薄钢板尖边不焊,点焊边;
S5、隔振支座4安装;
S5-1、在下柱墩2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吊装隔振支座4,在下预埋板6调整完毕,安装隔振支座4前,根据平面布置图,将隔振支座4的规格及型号在相应的下柱墩2上做好标示,同时在下预埋板6表面测放隔振支座4的安装定位线;
S5-2、利用塔吊或汽车吊及小型叉车作为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工具,人工配合运输将隔振支座4吊到下柱墩2的下预埋板6上,调整隔振支座4定位,调运过程中注意方向性,严禁倾斜、倒置,防止内部粘滞性阻尼液流出,吊装时长小于5分钟,倾角小于30度无影响;
S5-3、隔振支座4安装定位远离限位墙3,预留出足够的顶升操作空间,控制一侧距离下预埋板6的边缘10mm,为隔振支座4预留出焊接空间,另一侧居中或根据轴线位置实际调整放置;在一个下柱墩2上安装多个隔振支座4时,在限位墙3的两侧对称放置,以确保整体受力均匀;
S5-4、隔振支座4就位,隔振支座4的重量在1-2吨,隔振支座4的顶部预留吊装孔,吊运过程中下方严禁站人,隔振支座4的预紧螺栓位置方便放松调整;将隔振支座4的顶面调平,隔振支座4运输至现场时,再测一次高度,各个隔振支座4的高差小于2mm;将隔振支座4的底板与下预埋板6间断焊接,每边2-4条焊缝,焊缝高度为6mm,焊缝长不小于50mm,在焊接完成注意隔振支座4的补漆防锈;施工完成将隔振支座4用塑料布包裹密实,以防止尘土进入;
S6、上柱墩1的施工;
S6-1、第一结构钢筋的绑扎及模板安装,第一结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绑扎过程中为两个上预埋板5预留安装空间,使两个上预埋板5的支腿深入至第一结构钢筋的内部,以满足设计构造要求;
S6-2、上柱墩1的模板安装时,支设侧模及底膜;模板与上预埋板5之间做好密封措施,防止漏浆,底模的上表面与上预埋板5的下表面齐平,上预埋板5的支腿与第一结构钢筋固定,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上预埋板5位置偏移;
S6-3、上预埋板5的定位和安装按照S2步骤中下预埋板6的施工步骤施工,第一混凝土浇筑部的浇筑及养护按照S3步骤中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施工步骤施工,上预埋板5清理、复测、找平按照S4步骤中下预埋板6的施工步骤施工;
S7、隔振支座4释放顶升及隔振监测;
S7-1、隔振支座4顶升前的准备工作,建筑结构及内部装饰装修全部完成且建筑恒载无较大变化后方可进行后续隔振支座4的释放顶升工作,释放隔振支座4之前需要确认隔振层之间无刚性连接,隔振支座4周边及限位墙3上垃圾及杂物清理完成;
S7-2、隔振支座4释放顶升,隔振支座4的预紧螺栓作为运输及安装过程中锁定高度作用,不参与实际隔振工作时受力,隔震支座释放工作采用专业千斤顶,反向压缩弹簧隔振支座4,然后将隔振支座4的预紧螺栓松开,螺母与钢板之间释放的间隙不低于5mm,隔振支座4的释放顺序由平面一个角位置往对角方向推进,释放一次完成,隔振支座4的顶部配置有调平钢板,根据需要通过加减调平钢板的数量调整隔振支座4的高度,隔振支座4释放顶升完成后检查并记录各隔振支座4弹簧实际工作高度,取隔振支座44边中点的平均值以备存档;
S7-3、隔振支座4释放顶升后在隔振支座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振动传感器分析隔振效果和传递损失,进行隔振效果测试,并作为满足竣工验收条件;试验流程如下:隔振支座4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振动传感器;开启传感器设备获得测试数据;测试数据记录和处理;通过振动仪,检测振动条件下测得的峰值加速度等,分析评估隔振器隔振性能和传递损失;根据检测结果、原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经验等,对隔振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出具检测报告;
S7-4、振动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设备安装:在建筑整体功能完善后,在每个隔振支座4安装部处安装调试振动监测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安装完成后开启设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通过监测系统客户端软件,对隔振支座4上、下部结构的振动加速度等动态位移原始数据进行时域分析,同步进行指标统计及波形显示,最终在云端实时展示,振动监测系统采用标准220V电源供电,单台采集仪器功率约2w,振动监测系统供电节点安装位置贴近限位墙3,平面布置满足设计要求;
S8、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的连接管路安装:建筑隔振层内的第一连接管路12垂直贯穿上楼板7且向下延伸,第二连接管路13垂直贯穿下楼板10且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管路12和第二连接管路13通过隔振软连接管14相连通;隔振软连接管14360°偏移量大于500mm;
S9、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的楼梯17安装:在上楼板7上开设楼层出入口,在楼层出入口上设置楼梯梁15,在下楼板10上支设模板并浇筑楼梯支墩16,将楼梯17安装在楼梯梁15和楼梯支墩16上,在楼梯17的上部的踏步之间加塞橡胶垫板18。
本实用新型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包括第一节点,通过第一节点有效的控制了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结构竖向振动及二次噪声,包括上柱墩1和下柱墩2,并且在上柱墩1和下柱墩2之间、下柱墩2的顶面上设置限位墙3,在限位墙3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隔振支座4安装部,将隔振支座4安装在隔振支座4安装部上,通过隔振支座4起到支撑和隔振的作用,并且限位墙3的设置对上柱墩1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上柱墩1向下位移过大而将隔振支座4损坏;通过第一节点降低了轨道交通运行对1#旅客过夜用房和2#旅客过夜用房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所述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位于轨道交通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包括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包括上柱墩和下柱墩,上柱墩和下柱墩彼此上下相对、且呈间隔设置,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下柱墩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墙,限位墙的顶面和上柱墩的底面呈间隔设置,在上柱墩和下柱墩之间、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隔振支座安装部,在每个隔振支座安装部上均安装有隔振支座;所述上柱墩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部,在第一混凝土浇筑部中设置有第一结构钢筋,在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结构钢筋上均连接有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浇筑部中的上预埋板,两个上预埋板的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浇筑部的底面相平齐,下柱墩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部,在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中设置有第二结构钢筋,在限位墙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结构钢筋上均连接有设置在第二混凝土浇筑部中的下预埋板,两个下预埋板的顶面与第二混凝土浇筑部的顶面相平齐,每个隔振支座的底面和相对应的下预埋板固定连接,每个隔振支座的顶面和相对应的上预埋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下预埋板均设置在隔振支座安装部远离限位墙的一侧,两个下预埋板均与限位墙呈间隔设置,两个上预埋板与两个下预埋板彼此一一对应,每个上预埋板和每个下预埋板均包括板体,在板体的底面上均布有四个支腿,在每块板体上均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列的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墙包括与第二结构钢筋相连接的限位结构钢筋,限位结构钢筋的下部浇筑在第二混凝土部中,在第二限位结构钢筋上包覆有与第二混凝土部一同浇筑的限位混凝土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还包括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包括上楼板和结构立柱,结构立柱位于上楼板的下方,在上楼板的底面设置有结构梁,在结构立柱上设置有下楼板,结构梁和下楼板呈间隔设置,在结构梁和下楼板之间安装有隔振支座,在隔振支座的一侧设置有隔断墙,在隔断墙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第一连接管路垂直贯穿上楼板且向下延伸,第二连接管路垂直贯穿下楼板且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通过隔振软连接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结构梁上设置有上预埋板,上预埋板的底面与结构梁的底面相平齐,隔振支座的顶面和上预埋板的底面抵接,在下楼板上设置有下预埋板,下预埋板的顶面和下楼板的顶面相平齐,隔振支座的底面和下预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隔振支座远离隔断墙的一侧设置有楼梯节点,所述楼梯节点包括楼梯梁,在上楼板上设置有楼层出入口,楼梯梁设置在楼层出入口上、且与上楼板相连接,在楼梯梁远离隔振支座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在下楼板上的楼梯支墩,在楼梯梁和楼梯支墩上共同安装有楼梯,在楼梯的上部的踏步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板。
CN202322201880.6U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Active CN220225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1880.6U CN220225776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1880.6U CN220225776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5776U true CN220225776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1880.6U Active CN220225776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5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60307B (zh) 一种节段箱梁短线匹配控制及预制施工方法
CN107542017A (zh) 一种装配式道路施工方法
CN101525873B (zh) 闸墩液压调平内爬式滑升模板及其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CN112982181B (zh) 一种上承式钢箱连续拱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CN110952456A (zh) 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
CN110700117A (zh) 一种上跨铁路立交桥的整体同步顶升改造方法
CN113152262A (zh) 一种桥梁独柱墩加固施工方法
CN112211113A (zh) 高桥墩大跨度钻石造型盖梁现浇施工方法
CN113202222A (zh) 用于装配式叠合梁板的施工方法
CN115369778A (zh) 一种钢横梁转体结构施工方法
CN109162204B (zh)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横向分块快速组拼的施工方法
CN114438896A (zh) 100t跨墩龙门吊装配式节段梁拼装施工工法
CN220225776U (zh)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
CN108677722A (zh) 空心薄壁高墩柱墩顶段施工工艺
CN102777044A (zh) 尿素造粒塔钢结构喷淋层吊装方法
CN113323446A (zh) 一种建筑施工支撑装置、监测系统及拆装方法
CN112609584A (zh) 一种用于智慧快速路的预制小箱梁安装施工方法
CN112227817A (zh) 一种分段浇筑冷却塔圆形人字柱施工方法
CN117027217A (zh) 一种位于轨道交通线上的建筑隔振层施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16608323A (zh) 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排水管道快速施工设备及施工工法
CN115058977A (zh) 城市桥梁预制装配式墩柱施工方法
CN114673096A (zh) 一种转体梁结构施工工艺
CN112045840B (zh) 用于预制高速铁路箱梁的装配式存梁台座的施工方法
CN104153479B (zh) 反力板加载孔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
CN113152978A (zh) 一种基于倒锥壳水箱的液压自提升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