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4184U -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4184U
CN220224184U CN202321603339.1U CN202321603339U CN220224184U CN 220224184 U CN220224184 U CN 220224184U CN 202321603339 U CN202321603339 U CN 202321603339U CN 220224184 U CN220224184 U CN 220224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culture medium
culture
spherica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33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婷
刘进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uan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uan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uan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uan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33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4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4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4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培养台上端中部并排固定放置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培养台上端边缘部位盖装外罩箱,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顶端分别安装一个支撑杆,支撑杆上分别悬挂多个挂钩,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后内侧均安装一个控温器,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内通过支撑杆上的挂钩下端悬挂第一球形培养基和第二球形培养基,外罩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杆在每个挂钩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限位板;通过将传统的盘状培养基更换成球状培养基,能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可以同时培养有氧和无氧的微生物进行对比,也使微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后续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环境中存在许多的真菌微生物,微生物污水处理菌种具有繁殖快速、生命力强、安全无毒等特点,当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营养物质,进而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当生物膜增加到一定厚度时,内部的微生物会呈缺氧状态,并导致生物膜的脱落,随后的载体上表面剩余微生物会继续繁殖,使污水得到净化,减少了有机污染物对水自然食物链的破坏,避免人们饮用的水自然被污染的发生。
经检索,国家专利局在2021年5月7日公布的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快速培养装置(公告号:CN 213142037),包括基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位于基板的上表面,第一箱体位于第二箱体的内部,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箱体的左方设置有真空泵,真空泵的上表面和第一箱体的左壁之间设置有抽气管,真空泵的左侧面设置有排气管,第一箱体的内壁设置有挡板,第一箱体的下内壁且位于挡板的左方设置有第一控温器,第一控温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无氧培养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专门的有氧和无氧培养皿来培养两种微生物,设置光照装置和控温装置来快速培养两种微生物。
上述实用新型中,以盘状培养器皿培养,导致在净化污水时生物膜脱落不完全,影响污水进化效率,通过人工进行浇灌营养液,喷洒不均匀,使微生物存在消亡问题,导致微生物含量减少,污水处理效果变弱。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培养台底端各个边角部位分别安装一个稳固垫脚,培养台左右两外侧分别设置一个移动提手,培养台上端中部并排固定放置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培养台上端边缘部位盖装外罩箱,培养台底端设置两个营养剂箱。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放置在外罩箱的内部,第一培养箱为有氧培养箱,第一培养箱内顶端且位于支撑杆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光照灯,第一培养箱内通过支撑杆上的挂钩下端悬挂多个第一球形培养基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前端分别安装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顶端分别安装一个水平放置的支撑杆,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后内侧均安装一个控温器,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底端均从外向内穿插安装一个喷管,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的上端左侧从外向内插装支管,第二培养箱右侧从外向内插装抽气管,第二培养箱内通过支撑杆上的挂钩下端悬挂多个第二球形培养基,第二培养箱为无氧培养箱。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门与第二密封门中均嵌入安装一个观察窗,第一密封门与第二密封门前端右侧分别安装一个防滑把手。
本实用新型中,外罩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培养箱的第二培养箱外侧分别安装真空泵和加湿箱。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分别悬挂多个挂钩,支撑杆在每个挂钩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球形培养基与第二球形培养基上端设置连接杆且通过其悬挂在挂钩上,连接杆下端设有螺纹钻钉,螺纹钻钉钻入第一球形培养基与第二球形培养基的内部且用可拆卸的拧转螺纹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营养剂箱上端设有喷管,喷管在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部分别安装一个喷头,喷管上设有电控阀。
本实用新型中,真空泵上端安装抽气管,真空泵后侧设置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中,加湿箱上端安装加湿管,加湿管上设有两个支管。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一、球形培养基,第一培养箱1内通过支撑杆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一球形培养基12,第二培养箱4内通过支撑杆9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二球形培养基13,通过将传统的盘状培养基更换成球状培养基,能使微生物在净化污水过程中形成的生物膜更好的脱落,能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效率,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上端设置连接杆14且通过其悬挂在挂钩10上,连接杆14下端设有螺纹钻钉14.1,螺纹钻钉14.1分别钻入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的内部且用可拆卸的拧转螺纹相连接,使两者连接牢固且方便拆卸,便于操作,更换不同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快微生物的培养,通过设置两个营养剂箱16,营养剂箱16上端设有喷管17,喷管17在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部分别安装一个喷头17.2,喷管上设有电控阀17.1,可实现定期向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部内喷洒营养液,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二、培养箱,培养台上端中部并排固定放置第一培养箱2和第二培养箱4,第二培养箱4为无氧培养箱,第二培养箱4内通过抽气管18.1与真空泵18箱连接使箱体内部为真空环境,用于放置无氧第二球形培养基13,进行无氧微生物的快速培养,第一培养箱为有氧培养箱,用于放置有氧第二球形培养基13,通过设置第一培养箱2和第二培养箱4,可以同时培养有氧和无氧的微生物进行对比,也使微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后续污水处理效果,第一培养箱内顶端且位于支撑杆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光照灯,使第一箱体内部为无自然光照环境,与第一培养箱形成对比实验,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两者中哪种环境更有利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提升实用性能;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后内侧均安装一个控温器,实现温度控制,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的上端左侧从外向内插装支管19.2,支管19.2安装在加湿管19.1,加湿管19.1与加湿箱19相连接,能够使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保持恒温恒湿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培养,进一步增加了微生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无箱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培养基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培养台-1、稳固垫脚-1.1、移动提手-1.2、第一培养箱-2、第一密封门-3、第二培养箱-4、第二密封门-5、防滑把手-6、观察窗-7、外罩箱-8、箱门-8.1、箱把-8.2、支撑杆-9、挂钩-10、限位板-11、第一球形培养基-12、第二球形培养基-13、连接杆-14、螺纹钻钉-14.1、光照灯-15、营养剂箱-16、喷管-17、电控阀-17.1、喷头-17.2、真空泵-18、抽气管-18.1、排气管-18.2、加湿箱-19、加湿管-19.1、支管-19.2、补充管-19.3、控温器-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培养台1上端中部并排固定放置第一培养箱2和第二培养箱4,培养台1上端边缘部位盖装外罩箱8,培养台1底端设置两个营养剂箱16,第一培养箱2内顶端且位于支撑杆9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光照灯15,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前端分别安装第一密封门3和第二密封门5,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顶端分别安装一个水平放置的支撑杆9,支撑杆9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分别悬挂多个挂钩10,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后内侧均安装一个控温器20,第一培养箱2内通过支撑杆9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一球形培养基12,第二培养箱4内通过支撑杆9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二球形培养基13,第一密封门3与第二密封门5中均嵌入安装一个观察窗7,第一密封门3与第二密封门5前端右侧分别安装一个防滑把手6,外罩箱8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培养箱2的第二培养箱4外侧分别安装真空泵18和加湿箱19,支撑杆9在每个挂钩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限位板11,培养台1底端各个边角部位分别安装一个稳固垫脚1.1,培养台1左右两外侧分别设置一个移动提手1.2,第一培养箱2为有氧培养箱,第二培养箱4为无氧培养箱,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上端设置连接杆14且通过其悬挂在挂钩10上,连接杆14下端设有螺纹钻钉14.1,螺纹钻钉14.1钻入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的内部且用可拆卸的拧转螺纹相连接。
实施例1: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培养箱1内通过支撑杆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一球形培养基12,第二培养箱4内通过支撑杆9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二球形培养基13,通过将传统的盘状培养基更换成球状培养基,能使微生物在净化污水过程中形成的生物膜更好的脱落,能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效率,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上端设置连接杆14且通过其悬挂在挂钩10上,连接杆14下端设有螺纹钻钉14.1,螺纹钻钉14.1分别钻入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的内部且用可拆卸的拧转螺纹相连接,使两者连接牢固且方便拆卸,便于操作,更换不同的微生物培养基,加快微生物的培养,通过设置两个营养剂箱16,营养剂箱16上端设有喷管17,喷管17在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部分别安装一个喷头17.2,喷管上设有电控阀17.1,可实现定期向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内部内喷洒营养液,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的密封门5上分别嵌入安装一个观察窗6,为工作人员观察球形培养基内微生物的培养状态提供便捷,支撑杆9在每个挂钩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限位板11,实现对挂钩进行定位,避免两个相邻的球形培养基产生碰撞。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培养台上端中部并排固定放置第一培养箱2和第二培养箱4,第二培养箱4为无氧培养箱,第二培养箱4内通过抽气管18.1与真空泵18箱连接使箱体内部为真空环境,用于放置无氧第二球形培养基13,进行无氧微生物的快速培养,第一培养箱为有氧培养箱,用于放置有氧第二球形培养基13,通过设置第一培养箱2和第二培养箱4,可以同时培养有氧和无氧的微生物进行对比,也使微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后续污水处理效果,第一培养箱内顶端且位于支撑杆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光照灯,使第一箱体内部为无自然光照环境,与第一培养箱形成对比实验,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两者中哪种环境更有利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提升实用性能;第一培养箱与第二培养箱后内侧均安装一个控温器,实现温度控制,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的上端左侧从外向内插装支管19.2,支管19.2安装在加湿管19.1,加湿管19.1与加湿箱19相连接,能够使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保持恒温恒湿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培养,进一步增加了微生物的存活率。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台(1)、第一培养箱(2)、第二培养箱(4)、第一球形培养基(12)和第二球形培养基(13),其特征是:
所述培养台(1)上端中部并排固定放置第一培养箱(2)和第二培养箱(4),所述培养台(1)上端边缘部位盖装外罩箱(8),所述培养台(1)底端设置两个营养剂箱(16),所述第一培养箱(2)内顶端且位于支撑杆(9)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光照灯(15),所述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前端分别安装第一密封门(3)和第二密封门(5),所述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顶端分别安装一个水平放置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分别悬挂多个挂钩(10),所述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后内侧均安装一个控温器(20),所述第一培养箱(2)内通过支撑杆(9)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一球形培养基(12),所述第二培养箱(4)内通过支撑杆(9)上的挂钩(10)下端悬挂多个第二球形培养基(13),所述第一密封门(3)与第二密封门(5)中均嵌入安装一个观察窗(7),所述第一密封门(3)与第二密封门(5)前端右侧分别安装一个防滑把手(6),所述外罩箱(8)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培养箱(2)的第二培养箱(4)外侧分别安装真空泵(18)和加湿箱(19),所述支撑杆(9)在每个所述挂钩(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限位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培养台(1)底端各个边角部位分别安装一个稳固垫脚(1.1),所述培养台(1)左右两外侧分别设置一个移动提手(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放置在外罩箱(8)的内部,所述第一培养箱(2)为有氧培养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培养箱(4)为无氧培养箱,所述第二培养箱(4)右侧从外向内插装抽气管(18.1)的一端,所述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底端均从外向内穿插安装一个喷管(17),所述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的上端左侧从外向内插装支管(19.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上端设置连接杆(14)且通过其悬挂在挂钩(10)上,所述连接杆(14)下端设有螺纹钻钉(14.1),所述螺纹钻钉(14.1)钻入第一球形培养基(12)与第二球形培养基(13)的内部且用可拆卸的拧转螺纹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营养剂箱(16)上端设有喷管(17),所述喷管(17)在第一培养箱(2)与第二培养箱(4)内部分别安装一个喷头(17.2),所述喷管(17)上设有电控阀(1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真空泵(18)上端安装抽气管(18.1),所述真空泵(18)后侧设置排气管(18.2),所述加湿箱(19)上端安装加湿管(19.1),所述加湿管(19.1)上设有两个支管(19.2)。
CN202321603339.1U 2023-06-25 2023-06-25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Active CN220224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3339.1U CN220224184U (zh) 2023-06-25 2023-06-25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3339.1U CN220224184U (zh) 2023-06-25 2023-06-25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4184U true CN220224184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3339.1U Active CN220224184U (zh) 2023-06-25 2023-06-25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4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3886U (zh) 一种高效封闭式海洋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JP2012506700A (ja) 微生物を培養しガスを軽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994367A (zh) 一种高效纯培养光合细菌的光生物反应系统及其灭菌方法
CN203128547U (zh) 一种微藻连续高效光培养的简易装置
JPH0623389A (ja) 付着性光合成微生物反応装置
CN106399113A (zh) 一种膜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市政污水高密度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37129A (zh) 多空气层液体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KR101856678B1 (ko) 광생물반응기
CN220224184U (zh) 污水环境中微生物培养装置
JPH0564577A (ja) 光合成微生物培養方法及び装置
CN210711569U (zh) 一种规模化养殖禽舍环境微生物检测仪
CN201605272U (zh) 光合细菌培养罐
CN102093950B (zh) 一种气湿耦合固态发酵罐及其发酵工艺
CN2394915Y (zh) 鼓泡塔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04356341U (zh) 一种用于风湿免疫科的co2培养箱
BR212016010698Y1 (pt) biorreator para cultivo in vitro de plantas
CN109929762A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204752748U (zh) 气道上皮与气道平滑肌细胞共培养装置
CN211570634U (zh) 一种医学检测用微生物培养箱
CN209778888U (zh) 新型细胞培养箱
JPH0715440Y2 (ja) 反応容器
KR19980036721A (ko) 버섯 재배사용 배양, 발이 생육실 내의 공기정화 및 온도, 습도조절장치
CN113735275B (zh) 一种处理废水的光强自适应式微藻生物膜反应器
CN214853404U (zh) 一种无土培养番茄种苗无菌操作箱
CN215346327U (zh) 无土栽培水循环灭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