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9419U -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9419U
CN220219419U CN202321446086.1U CN202321446086U CN220219419U CN 220219419 U CN220219419 U CN 220219419U CN 202321446086 U CN202321446086 U CN 202321446086U CN 220219419 U CN220219419 U CN 22021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emi
finished product
overflow preve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60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东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60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上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包括上模芯座、下模芯座及两个定位固定柱;上模芯座设置有两个防溢部,每一防溢部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对应设置,且每一防溢部位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的外侧;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第一固定体用于卡接于半成品的一端,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均与上模芯座可拆卸连接,以使上模腔与下模腔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每一定位固定柱用于与半成品连接。上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稳定性较好,同时使得产品在二次注塑胶液冷却成型后的外观瑕疵度较低。

Description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装置是一种用于对半成品进行二次注塑的工业装置。注塑模具装置广泛应用于玩具制品、数码产品、汽车配件、电器配件及控制端子等领域。注塑模具装置由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液结构等部分组成,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用于固定半成品,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与注液结构连接,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的成型腔与注液结构的注液胶口连通,以使二次注塑的胶液通过注液胶口进入到成型腔内与半成品相结合形成产品。
在现有技术中,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形成有成型腔,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位于成型腔的中部,固定柱用于穿设于半成品的固定孔并用于与半成品连接,半成品与成型腔相适配,以使固定柱用于固定住半成品的中间部分,使得固定柱用于将半成品固定在成型腔内,即固定柱用于穿设于固定孔并用于与半成品插接,使得固定柱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从而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易发生晃动,以使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较易发生偏移,进而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稳定性较差。而且,由于固定柱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进行二次注塑时胶液较易沿着连接间隙进入到固定孔内,进入到固定孔内的胶液冷却成型形成溢胶部,溢胶部环绕包覆于固定孔的内周壁,从而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经过二次注塑的胶液冷却成型后形成的产品的表面形成有溢胶部,进而使得产品在二次注塑胶液冷却成型后的外观瑕疵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稳定性较好,同时使得产品在二次注塑胶液冷却成型后的外观瑕疵度较低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用于与注液结构连接,包括:
上模芯座,形成有进液孔、上模腔及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上模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固定孔位于所述上模腔外,所述上模芯座设置有两个防溢部,两个所述防溢部间隔设置以形成防溢槽,所述防溢槽与所述上模腔连通,每一所述防溢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设置,且每一所述防溢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外侧;
下模芯座,包括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所述第一固定体、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所述第一固定体用于卡接于所述半成品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体、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均与所述上模芯座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用于与所述注液结构的注液胶口连通,每一所述防溢部位于所述下模腔内,其中一个所述防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体及所述第二固定体连接,另一个所述防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体形成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体形成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均位于所述下模腔外,所述第二固定孔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三固定孔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以及
两个定位固定柱,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依次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另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依次穿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分别与所述上模芯座及所述第二固定体连接,另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分别与所述上模芯座及所述第三固定体连接,每一所述定位固定柱用于与所述半成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防溢部形成有避位槽,每一所述防溢部的所述避位槽分别与所述防溢槽及所述下模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防溢部的所述避位槽的横截面呈矩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以所述第一固定体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及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连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半成品的一端,每一所述防溢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卡接部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定位固定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座还形成有多个第一过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环绕所述上模芯座的周缘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注液结构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所述注液结构形成有注液胶口,所述注液结构穿设于所述进液孔并与所述上模芯座连接,所述注液胶口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每一定位固定柱用于与半成品连接,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以使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用于环绕包覆于半成品的外周壁,使得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用于与半成品的外周壁贴合连接,以限制住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第一固定体用于卡接于半成品的一端,进一步地固定住半成品的位置,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较难发生偏移,从而解决了每一定位固定柱用于与半成品连接,使得每一定位固定柱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导致半成品在成型腔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易发生晃动,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较易发生偏移的问题,从而使得半成品在每一定位固定柱、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的共同作用下在成型腔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难发生晃动,进而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的位置稳定性较好。
2、由于上模腔与下模腔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每一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均位于成型腔外,每一防溢部位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的外侧,第二固定孔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孔连通,第三固定孔与另一个第一固定孔连通,以使其中一个防溢部位于第二固定孔的外侧,另一个防溢部位于第三固定孔的外侧,使得其中一个防溢部用于防止胶液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中,也使得另一个防溢部用于防止胶液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中,从而使得每一防溢部起到阻挡胶液的作用,从而在每一防溢部的作用下胶液较难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进而解决了每一定位固定柱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进行二次注塑时胶液较易沿着连接间隙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的胶液冷却成型形成溢胶部,溢胶部环绕包覆于半成品的固定孔的内周壁的问题,即半成品的固定孔内在二次注塑时无法形成溢胶部,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内经过二次注塑的胶液冷却成型后形成的产品的表面无法形成有溢胶部,从而使得产品在二次注塑胶液冷却成型后的外观瑕疵度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的下模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下模芯座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一实施例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10a用于与注液结构20a连接,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10a包括上模芯座100、下模芯座200及两个定位固定柱400;上模芯座100形成有进液孔110、上模腔120及两个第一固定孔130,进液孔110与上模腔120连通,两个第一固定孔130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固定孔130位于上模腔120外,上模芯座100设置有两个防溢部140,两个防溢部140间隔设置以形成防溢槽141,防溢槽141与上模腔120连通,每一防溢部140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对应设置,且每一防溢部140位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的外侧;下模芯座200包括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240,第一固定体210用于卡接于半成品的一端,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均与上模芯座100可拆卸连接,以使上模腔120与下模腔240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300,成型腔300用于与注液结构20a的注液胶口201连通,每一防溢部140位于下模腔240内,其中一个防溢部140分别与第一固定体210及第二固定体220连接,另一个防溢部140分别与第一固定体210及第三固定体230连接,第二固定体220形成有第二固定孔221,第三固定体230形成有第三固定孔231,第二固定孔221及第三固定孔231均位于下模腔240外,第二固定孔221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孔130连通,第三固定孔231与另一个第一固定孔130连通;其中一个定位固定柱400依次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孔130及第二固定孔221,另一个定位固定柱400依次穿设于另一个第一固定孔130及第三固定孔231,其中一个定位固定柱400分别与上模芯座100及第二固定体220连接,另一个定位固定柱400分别与上模芯座100及第三固定体230连接,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用于与半成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体210分别与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连接。每一第一固定孔130位于上模腔120外,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均与上模芯座100可拆卸连接,以使上模腔120与下模腔240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300,第二固定孔221及第三固定孔231均位于下模腔240外,即每一第一固定孔130、第二固定孔221及第三固定孔231均位于成型腔300外。
上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10a,由于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用于与半成品连接,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240,以使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用于环绕包覆于半成品的外周壁,使得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用于与半成品的外周壁贴合连接,以限制住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第一固定体210用于卡接于半成品的一端,进一步地固定住半成品的位置,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较难发生偏移,从而解决了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用于与半成品连接,使得每一定位固定柱400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导致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易发生晃动,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较易发生偏移的问题,从而使得半成品在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的共同作用下在成型腔300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难发生晃动,进而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稳定性较好。由于上模腔120与下模腔240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300,每一第一固定孔130、第二固定孔221及第三固定孔231均位于成型腔300外,每一防溢部140位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的外侧,第二固定孔221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孔130连通,第三固定孔231与另一个第一固定孔130连通,以使其中一个防溢部140位于第二固定孔221的外侧,另一个防溢部140位于第三固定孔231的外侧,使得其中一个防溢部140用于防止胶液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及第二固定孔221中,也使得另一个防溢部140用于防止胶液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及第三固定孔231中,从而使得每一防溢部140起到阻挡胶液的作用,从而在每一防溢部140的作用下胶液较难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进而解决了每一定位固定柱400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进行二次注塑时胶液较易沿着连接间隙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的胶液冷却成型形成溢胶部,溢胶部环绕包覆于半成品的固定孔的内周壁的问题,即半成品的固定孔内在二次注塑时无法形成溢胶部,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经过二次注塑的胶液冷却成型后形成的产品的表面无法形成有溢胶部,从而使得产品在二次注塑胶液冷却成型后的外观瑕疵度较低。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防溢部140形成有避位槽142,每一防溢部140的避位槽142分别与防溢槽141及下模腔240连通;每一防溢部140的避位槽142的横截面呈矩形状;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以第一固定体210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一固定体2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1及卡接部212,第一固定部211分别与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连接,卡接部212用于卡接于半成品的一端,每一防溢部140与第一固定部211连接;第一固定部211与卡接部212焊接;每一定位固定柱400为一体成型结构;上模芯座100还形成有多个第一过孔150,多个第一过孔150环绕上模芯座100的周缘间隔设置;上模芯座10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10a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10a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装置10,包括注液结构20a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10a,注液结构20a形成有注液胶口201,注液结构20a穿设于进液孔110并与上模芯座100连接,注液胶口201与成型腔300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用于与半成品连接,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240,以使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用于环绕包覆于半成品的外周壁,使得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用于与半成品的外周壁贴合连接,以限制住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第一固定体210用于卡接于半成品的一端,进一步地固定住半成品的位置,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较难发生偏移,从而解决了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用于与半成品连接,使得每一定位固定柱400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导致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易发生晃动,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较易发生偏移的问题,从而使得半成品在每一定位固定柱400、第一固定体210、第二固定体220及第三固定体230的共同作用下在成型腔300内进行二次注塑时在胶液的冲击下较难发生晃动,进而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的位置稳定性较好。
2、由于上模腔120与下模腔240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300,每一第一固定孔130、第二固定孔221及第三固定孔231均位于成型腔300外,每一防溢部140位于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的外侧,第二固定孔221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孔130连通,第三固定孔231与另一个第一固定孔130连通,以使其中一个防溢部140位于第二固定孔221的外侧,另一个防溢部140位于第三固定孔231的外侧,使得其中一个防溢部140用于防止胶液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及第二固定孔221中,也使得另一个防溢部140用于防止胶液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固定孔130及第三固定孔231中,从而使得每一防溢部140起到阻挡胶液的作用,从而在每一防溢部140的作用下胶液较难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进而解决了每一定位固定柱400与半成品之间存在连接间隙,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进行二次注塑时胶液较易沿着连接间隙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进入到半成品的固定孔内的胶液冷却成型形成溢胶部,溢胶部环绕包覆于半成品的固定孔的内周壁的问题,即半成品的固定孔内在二次注塑时无法形成溢胶部,使得半成品在成型腔300内经过二次注塑的胶液冷却成型后形成的产品的表面无法形成有溢胶部,从而使得产品在二次注塑胶液冷却成型后的外观瑕疵度较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用于与注液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芯座,形成有进液孔、上模腔及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上模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固定孔位于所述上模腔外,所述上模芯座设置有两个防溢部,两个所述防溢部间隔设置以形成防溢槽,所述防溢槽与所述上模腔连通,每一所述防溢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设置,且每一所述防溢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外侧;
下模芯座,包括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及第三固定体,所述第一固定体、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顺序环绕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半成品的下模腔,所述第一固定体用于卡接于所述半成品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体、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均与所述上模芯座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相连通共同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用于与所述注液结构的注液胶口连通,每一所述防溢部位于所述下模腔内,其中一个所述防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体及所述第二固定体连接,另一个所述防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体形成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体形成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均位于所述下模腔外,所述第二固定孔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三固定孔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以及
两个定位固定柱,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依次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另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依次穿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分别与所述上模芯座及所述第二固定体连接,另一个所述定位固定柱分别与所述上模芯座及所述第三固定体连接,每一所述定位固定柱用于与所述半成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防溢部形成有避位槽,每一所述防溢部的所述避位槽分别与所述防溢槽及所述下模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防溢部的所述避位槽的横截面呈矩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以所述第一固定体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及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体及所述第三固定体连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半成品的一端,每一所述防溢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卡接部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位固定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座还形成有多个第一过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环绕所述上模芯座的周缘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结构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所述注液结构形成有注液胶口,所述注液结构穿设于所述进液孔并与所述上模芯座连接,所述注液胶口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CN202321446086.1U 2023-06-07 2023-06-07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Active CN22021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6086.1U CN220219419U (zh) 2023-06-07 2023-06-07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6086.1U CN220219419U (zh) 2023-06-07 2023-06-07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9419U true CN220219419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7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6086.1U Active CN220219419U (zh) 2023-06-07 2023-06-07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01627B1 (ko) 중공구조부재
US9641052B2 (en) Connector of vehicular angled connector-integrated servo mo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220219419U (zh) 半成品固定组合结构及注塑模具装置
KR0156971B1 (ko) 중공구조부재의 제조방법 및 중공구조부재
US10569807B2 (en) Side sill molding for ca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H0542557A (ja) 中空成形法
KR101217830B1 (ko) 조립완구세트
KR20080000065U (ko) 책상용 명패
CN112297448B (zh) 塑胶成型部件
KR980011653A (ko) 편향요크용 코일 세퍼레이터
CN208479349U (zh)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CN106207543A (zh) 端子模组、连接器和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KR101141832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환형터미널 제조방법
CN218227647U (zh) 半成品定位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设备
US4130621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oor catch made of a synthetic resin
CN218314702U (zh) 活动型固定结构及模具定位装置
CN219650464U (zh) 内置式双浇口注液结构及注塑模具
EP4040652A1 (en)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injection mold
CN220219511U (zh) 双定位固定结构及包胶注塑装置
CN213888684U (zh) 一种新型连体筒销激光打标结构
KR20040016177A (ko) 라디에이터 패널 어셈블리
CN215661543U (zh) 分析仪壳体模具
KR200279196Y1 (ko) 격자창 문살 조립구조.
KR102453125B1 (ko) 차량용 탱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6589060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