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3014U -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 Google Patents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3014U
CN220213014U CN202320436326.3U CN202320436326U CN220213014U CN 220213014 U CN220213014 U CN 220213014U CN 202320436326 U CN202320436326 U CN 202320436326U CN 220213014 U CN220213014 U CN 220213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as transmission
inflation
binding bel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63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兵
易春雪
王静
牟洋筠
王伶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4363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3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3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3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囊压迫止血机构,包括膨胀气囊、用于对膨胀气囊充气的充气组件、连接于膨胀气囊上用于对膨胀气囊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气压表;该压迫止血机构还包括绑缚组件,所述绑缚组件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膨胀气囊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绑缚带和第二绑缚带,所述第一绑缚带背离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上述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巧妙的将膨胀气囊与气压表相结合,在满足对膨胀气囊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压迫止血装置,其所存在的不便生产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更进一步的解决气囊在损坏时,传统压迫止血装置不便于对气囊进行更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材的设计、生产与使用,逐渐成为了目前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在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普及,很多的患者因血管介入手术而获益,穿刺血管并建立血管入路是介入技术的首要措施。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为最常见的血管入路,术后为了止血,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压迫动脉已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止血时间控制在3h左右),目前本领域常用的血管止血方式是通过在患者待止血部位处缠绕无菌绑缚带(纱布或无纺布),在无菌绑缚带缠绕患者手部或手臂数圈后,以此勒紧状态下的无菌绑缚带,来达到对患者止血的目的。
然而上述传统压迫止血操作,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已然无法满足目前本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压迫止血方法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传统压迫止血方法,医护人员在使用无菌绑缚带缠绕于患者手臂时,医护人员是无法观察缠绕的松紧力度,仅凭个人经验以及直觉进行判断,此盲目的操作条件下,则增加了血管压迫不当的概率,使得患者疼痛加剧,由此则引发患者血管闭塞,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目前介入技术中,血管闭塞的情况已然成为了介入技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此过程则直接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由此可见,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其在对于压迫的力道缺乏一定的观察把控性。
目前已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充气球囊压迫式收腹带”(CN202122839346.9),以下简称现有技术I,其具体公开“设置有气压表、气囊、输气管和乳胶气球,通过按压乳胶气球,使乳胶气球通过输气管向气囊充气,气囊鼓起对腰腹施加一个压迫的力,然后通过气压表观看气囊内的气压,起到止血的作用”,由此可见,其通过设置有气压表,以观察气囊在压迫止血工作过程中所输出的气压、力道,由此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传统压迫止血方法,力道缺乏一定的观察把控性的问题;
然进一步审阅该现有技术I,其技术方案中具体记载“所述气囊(9)位于压腹囊(2)的内端”,此技术特征,直接限定气囊位于压腹带的内部,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在对气囊进行注气时,此膨胀后的气囊传导至压腹带,通过压腹带进行压迫止血,然此技术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该现有技术I技术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1)、此压腹带及气囊的使用,并非属于一次性物品,当气囊反复注气,并经过压腹带膨胀时,压腹带其内部若空间不足,过度膨胀后的气囊将于其内部造成压腹带的损坏,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由此则增大了经济损失,造成了物力上的浪费。
2)、将气囊内置于压腹带的内部,此产品在有效使用过程中并不存在影响,然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此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制造过程中的细节操作过程,不有利于批量化生产、制造。
3)、一般气囊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此技术方案存在反复使用的情况,若气囊经反复注气,则将缩短气囊的使用寿命,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气囊于压腹带内部损坏,医护人员将不便对其内置气囊进行更换,由此则将造成物品的整体弃用,此过程明显徒增了财力与物力的损耗。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压迫止血机构,在使其具有对压迫止血力道进行观察的同时,还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I中所存在的弊端,则成为了目前本领域迫切所需要的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气囊压迫止血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压迫止血装置不便生产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更进一步的解决气囊在损坏时,传统压迫止血装置不便于对气囊进行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包括膨胀气囊、用于对膨胀气囊充气的充气组件、连接于膨胀气囊上用于对膨胀气囊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气压表;
该压迫止血机构还包括绑缚组件,所述绑缚组件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膨胀气囊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绑缚带和第二绑缚带,所述第一绑缚带背离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二绑缚带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且该至少两个通孔沿第二绑缚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绑缚带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卡合的卡勾。
进一步,所述充气组件包括与膨胀气囊相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背离膨胀气囊的端部连通设置有充气囊体。
进一步,所述输气管包括与膨胀气囊相连通的输气内管,以及与充气囊体相连通的输气套管,所述输气内管与输气套管皆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输气套管背离充气囊体的一端套设于输气内管的端部;
所述输气内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输气内管背离膨胀气囊的端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输气套管背离充气囊体的一端敞口内侧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输气内管上设置有收纳壳,该收纳壳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收纳壳上连通设置有与输气内管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收纳壳的内部设置有电阻丝,所述连接管位于膨胀气囊与单向阀之间的位置;
当所述电阻丝工作,热量经由连接管及输气内管传输至膨胀气囊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电阻丝上设置有电源线,且该电源线的端部穿过收纳壳并延伸至收纳壳的外部,所述电源线背离收纳壳的端部设置有电源插头。
进一步,所述收纳壳位于输气内管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膨胀气囊的外部设置有魔术贴刺面,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魔术贴刺面相粘合的魔术贴毛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气囊压迫止血机构,首先将膨胀气囊紧贴于患者的待止血处(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接着在第一绑缚带、第二绑缚带、卡合部、通孔与挂钩的配合下,将本装置绑缚固定于患者的待止血处(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随后利用充气组件对膨胀气囊注气,可达到对待止血处的压迫止血,本申请技术方案,将连接部与膨胀气囊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并非将膨胀气囊直接装配于连接部的内部,由此则可在膨胀气囊注气膨胀时,避免膨胀气囊于连接部的内部将其撑破,而缩短该压迫止血机构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将膨胀气囊与连接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当膨胀气囊使用损坏时,也可随即对其进行更换,无需对该压迫止血机构整体弃用,而在对该压迫止血机构进行生产加工时,也可分别对膨胀气囊及连接部等结构进行设计、加工、生产,待膨胀气囊及连接部等结构生产完毕后,再进行连接,此过程则无需将气囊装配于连接部的内部,以此减少加工步骤,降低加工难度,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从而达到便于对压迫止血机构批量化生产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膨胀气囊上连接有气压表,可便于医护人员在对膨胀气囊进行注气膨胀时,可随时观察膨胀气囊的内部气压,以避免医护人员仅凭个人经验以及直觉,则盲目的对压迫止血力度进行判断,从而达到对患者保护,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由此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上述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巧妙的将膨胀气囊与气压表相结合,在满足对膨胀气囊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压迫止血装置,其所存在的不便生产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更进一步的解决气囊在损坏时,传统压迫止血装置不便于对气囊进行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I;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II;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V;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I;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II;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气套管与输气内管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壳局部剖视图。
图中:1、膨胀气囊;2、气压表;3、绑缚组件;301、连接部;302、第一绑缚带;303、第二绑缚带;4、卡合部;5、通孔;6、卡勾;7、输气管;701、输气套管;702、输气内管;8、充气组件;801、充气囊体;9、单向阀;10、收纳壳;11、连接管;12、电阻丝;13、电源线;14、电源插头;15、魔术贴刺面;16、魔术贴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气囊压迫止血机构,包括膨胀气囊1、用于对膨胀气囊1充气的充气组件8、连接于膨胀气囊1上用于对膨胀气囊1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气压表2,气压表的监测端延伸至膨胀气囊的内部,至于气压表如何安装于使用,此为目前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气压表至少部分延伸至膨胀气囊的内部后,延伸部与膨胀气囊的交接处需设置有密封圈,以避免膨胀气囊气体泄漏;
该压迫止血机构还包括绑缚组件3,绑缚组件3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膨胀气囊1相连接的连接部301,连接部可为目前本领域的普通纱布绷带,也可是弹力自粘绷带,也可以是条状类麻布,连接部30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绑缚带302和第二绑缚带303,第一绑缚带302背离连接部301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4,卡合部与第一绑缚带可采用胶粘连接或缝纫连接,卡合部4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口,第二绑缚带303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5,且该至少两个通孔5沿第二绑缚带30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绑缚带302上设置有与通孔5相卡合的卡勾6,卡勾可胶粘于第一绑缚带上,也可缝纫于第一绑缚带上;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其是针对于在血管介入技术中,对血管入路所进行的压迫止血操作,至于血管介入治疗如何操作,在操作中有何种注意事项,此非本申请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此为目前本领域现有技术,故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赘述;
在需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时,首先将膨胀气囊紧贴于患者的待止血处,随后如图5-8所示,将第二绑缚带的端部穿过卡合部的通口,利用第一绑缚带、第二绑缚带及连接部做环绕状,此环绕状态下的第一绑缚带、第二绑缚带及连接部可对患者的手部及手臂处进行缠绕,此具体绑缚于何处(手臂或手部),根据患者的实时待止血情况进行判断即可;
当第二绑缚带穿过卡合部的通口后,此时再将卡勾卡合于通孔的内侧,此处通孔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实际体格情况进行选择即可,只需确保膨胀气囊紧贴于待止血处,且不会随意晃动即可,此时无需将第一绑缚带、第二绑缚带及连接部做过度勒紧状;
当上述工作准备就绪后,此时本装置已然绑缚固定于患者的手部或手臂处,而膨胀气囊位于连接部的下方,其直接紧贴于患者的待止血处,随后经过充气组件对膨胀气囊进行注气,此时膨胀气囊膨胀后,可对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
在膨胀气囊对患者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气压表对膨胀气囊的内部压强进行观察,以避免在对患者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本申请所提及的气压表为10-40kpa的精密压力表,此处首先当膨胀气囊未充气膨胀时,此为基础值,而至于在此基础值上,对膨胀气囊进行注气,气压表数值到达何值时为临界值,此操作仅仅需在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前,医护人员使用本装置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即可,在实验过后,记录临界值,则可在后期使用本装置时,以此临界值为参考值,在对患者进行血管压迫止血时,气压表上的数值不超过该参考值即可,具体气压表与膨胀气囊如何装配使用,也可参考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现有技术I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此处举例说明一种临界值的取值方法:
将听诊器的听诊端放于血流脉搏处,在膨胀气囊对人体血管施压合适时,有血流冲击血管壁及膨胀气囊,此时听诊器便可听取到该信息,而膨胀气囊压迫血管力量不足或压力太大,此时血管内血流一者过于流畅,二者血流无法流通,血流则无法冲击血管壁及膨胀气囊内,此时听诊器则无法听取到血流流动信息,此时则可得出压迫血管力量不足或压力太大的结论,以此血压来决定膨胀气囊内注气情况,以决定膨胀气囊内的气压大小,避免将血管压迫闭塞;
在使用本装置前,所进行的实验,仅需取得参考值即可,此参考值并非绝对值,在具体对患者压迫止血时,可允许存在合理误差,至于是否继续对膨胀气囊注气或放气,则可根据膨胀气囊膨胀后对患者加压止血后的患者反应情况进行及时的判断及调整即可;
本装置使用前所进行的实验,也仅需一次得到上述参考值即可,以此参考值则可进行压迫止血工作。
本实施例中:充气组件8包括与膨胀气囊1相连通的输气管7,输气管7背离膨胀气囊1的端部连通设置有充气囊体801;
此处可通过按压充气囊体,气体经由输气管对膨胀气囊进行注气;
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充气囊体为本领域常见的打气筒类结构;
本实施例直接使用充气囊体按压即可便捷的实现对膨胀气囊所进行的注气工作。
本实施例中:输气管7包括与膨胀气囊1相连通的输气内管702,以及与充气囊体801相连通的输气套管701,输气内管702与输气套管701皆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结构,输气套管701背离充气囊体801的一端套设于输气内管702的端部;
输气内管702上设置有单向阀9;
此处进一步的将输气管限定为输气内管与输气套管,在使用本装置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时,首先将输气套管套设于输气内管的端部,随后医护人员手动捏紧于输气套管与输气内管的交接处,接着按压充气囊体,气体经由输气套管及输气内管对膨胀气囊进行注气,当注气完毕后,关闭单向阀,避免气体于输气内管的端口处泄漏,随后将输气套管拔出即可;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将输气管限定为输气内管与输气套管,其目的是在膨胀气囊注气完毕后,可随即将输气套管及充气囊体与连接内管和膨胀气囊进行分离,避免充气囊体长时间悬挂而影响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充气囊体长时间悬挂,因其自身具有重量,则会经输气管影响至膨胀气囊的使用稳定性;
而在对膨胀气囊进行注气时,输气套管与输气内管的交接处若泄漏少部分气体时,仅仅需继续按压充气囊体即可,此流失气体可忽略不计,并不影响膨胀气囊的最终膨胀效果。
本实施例中:输气内管702背离膨胀气囊1的端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输气套管701背离充气囊体801的一端敞口内侧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此处进一步的设置有外螺纹及内螺纹,当输气套管套设于输气内管上时,可转动输气套管,利用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将输气套管螺纹连接于输气内管上;
本实施例相比较上述实施例,可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捏紧输气套管与输气内管的交接处,便捷了使用过程。
本实施例中:输气内管702上设置有收纳壳10,该收纳壳1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收纳壳10上连通设置有与输气内管702相连通的连接管11,收纳壳与连接管可一体设置,连接管与输气内管可一体设置,也可通过胶粘连接,收纳壳10的内部设置有电阻丝12,电阻丝可螺纹安装于收纳壳的内部,连接管11位于膨胀气囊1与单向阀9之间的位置;
当电阻丝12工作,热量经由连接管11及输气内管702传输至膨胀气囊1的内部;
电阻丝12上设置有电源线13,且该电源线13的端部穿过收纳壳10并延伸至收纳壳10的外部,电源线13背离收纳壳10的端部设置有电源插头14;
当在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治疗时,电源插头外接电源经电源线对电阻丝进行供电,电阻丝在通电后可产生热量,其经由收纳壳及连接管传输至输气内管,直至最终将热量传输至膨胀气囊的内部;
本装置在使用时,膨胀气囊长时间(3h左右)紧贴于患者皮肤表面,其表面过于冰冷,在进行压迫止血的患者,此时过于虚弱,冰冷的膨胀气囊将引起患者的身体不适,此时经过电阻丝产生热量,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收纳壳10位于输气内管702的下方,此处进一步的限定收纳壳的位置,其目的是电阻丝产生热量,热量是向上移动,收纳壳的该安装位置,可有助于热量传递。
本实施例中:膨胀气囊1的外部设置有魔术贴刺面15,连接部301上设置有与魔术贴刺面15相粘合的魔术贴毛面16;
此处进一步的设置有魔术贴刺面和魔术贴毛面,当需使用本装置时,仅仅需将魔术贴刺面与魔术贴毛面互相粘合即可;
当需分离膨胀气囊和连接部时,仅仅需将魔术贴刺面与魔术贴毛面分离开即可,此时可对分离后的膨胀气囊及连接部进行清洁消毒(浸泡消毒或擦拭消毒皆可),再者当膨胀气囊或连接部损坏时,可随即对其进行针对性更换,以避免对本装置的整体弃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气囊压迫止血机构,包括膨胀气囊(1)、用于对膨胀气囊(1)充气的充气组件(8)、连接于膨胀气囊(1)上用于对膨胀气囊(1)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气压表(2);
其特征在于:该压迫止血机构还包括绑缚组件(3),所述绑缚组件(3)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膨胀气囊(1)相连接的连接部(301),所述连接部(30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绑缚带(302)和第二绑缚带(303),所述第一绑缚带(302)背离连接部(301)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4),所述卡合部(4)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二绑缚带(303)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5),且该至少两个通孔(5)沿第二绑缚带(30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绑缚带(302)上设置有与通孔(5)相卡合的卡勾(6);
所述充气组件(8)包括与膨胀气囊(1)相连通的输气管(7),所述输气管(7)背离膨胀气囊(1)的端部连通设置有充气囊体(801);
所述膨胀气囊(1)的外部设置有魔术贴刺面(15),所述连接部(301)上设置有与魔术贴刺面(15)相粘合的魔术贴毛面(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压迫止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7)包括与膨胀气囊(1)相连通的输气内管(702),以及与充气囊体(801)相连通的输气套管(701),所述输气内管(702)与输气套管(701)皆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输气套管(701)背离充气囊体(801)的一端套设于输气内管(702)的端部;
所述输气内管(702)上设置有单向阀(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压迫止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内管(702)背离膨胀气囊(1)的端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输气套管(701)背离充气囊体(801)的一端敞口内侧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CN202320436326.3U 2023-03-09 2023-03-09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Active CN220213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6326.3U CN220213014U (zh) 2023-03-09 2023-03-09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6326.3U CN220213014U (zh) 2023-03-09 2023-03-09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3014U true CN220213014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6326.3U Active CN220213014U (zh) 2023-03-09 2023-03-09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3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0238B2 (en) Hemostatic device
CN111436996A (zh) 一种动脉止血器及自动控制方法
CN220213014U (zh) 气囊压迫止血机构
US5558095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asing hand vascular resistance during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WO2014102871A1 (ja) 血圧計
CN217723608U (zh) 一种心内科介入止血压迫器
CN217285948U (zh) 压迫止血器
JP2004230078A (ja) 血液検査補助装置
CN210095836U (zh) 控压式动脉加压止血带
WO2014102870A1 (ja) 血圧計
CN214285065U (zh) 一种动脉止血按压器
WO2014102874A1 (ja) 血圧計
WO2014102873A1 (ja)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計の腕帯部の製造方法
CN203736183U (zh) 可拆式压力管体及应用可拆式压力管体的血压量测装置
CN219126535U (zh) 一种改进型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8528827U (zh) 一种压迫器
CN216777308U (zh) 一种内瘘保护装置
CN212816405U (zh) 一种自粘式加压包按压装置
CN213722238U (zh) 一种医用手臂充气止血带
CN218552410U (zh) 前臂血肿压迫袖带
CN213190560U (zh) 一种用于骨科的绷带
CN213588399U (zh) 一种气压式止血扎带
CN219354059U (zh) 伤口包扎快速止血带
CN210612178U (zh) 一种测压可控式止血钳
CN216854760U (zh) 一种用于可视压力股动脉穿刺压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