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0574U -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0574U
CN220210574U CN202222198310.1U CN202222198310U CN220210574U CN 220210574 U CN220210574 U CN 220210574U CN 202222198310 U CN202222198310 U CN 202222198310U CN 220210574 U CN220210574 U CN 220210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oft
soft lower
hard upper
adap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83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庆
石茭
张楠楠
许彤
杨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oyishi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oyishi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oyishi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oyishi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83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0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0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0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至少包括:一硬质上壳体;一软质下壳体,与硬质上壳体相配合且可伸入至使用者耳道内;硬质上壳体与软质下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可转动连接。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的耳机和助听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分体式耳机壳,该耳机壳包括上体和下体两部分,上体采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做成硬质上壳体,下体采用软质硅胶材料做成软质下壳体,当耳机壳放置耳道后,软质下壳体可以顺应耳道形态发生变形和旋转,自适应耳道形状,保障贴合度和舒适性;更为重要地是,通过按压方式即可实现对耳道的自适应,操作方便;耳机和助听设备应用了上述耳机壳,使用方便、贴合度好、舒适性强且能有效保护听觉。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道式助听器采用硬质材料外壳,受耳道式助听器结构限制,其制作工艺和材料与牙科选用UV材料和工艺一样,并且硬质外壳可以保护耳道式助听器内部元器件。但是这种结构和材料工艺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硬质外壳不能与耳道皮肤完整贴合,贴合度很高时又会导致“硬顶”,增加堵塞感和不适感。
硬质外壳的耳道式助听器另一个缺陷是容易产生啸叫,由于耳道式助听器体积很小,麦克风与扬声器之间的距离短,极易产生声音反馈,所以,限制了耳道式助听器输出的增益和频宽。
另一个方面,通用TWS耳机(真无线耳机)普遍采用硬质外壳外套通用硅胶耳塞,这种方式存在闷塞感以及佩戴时容易导致耳道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有两个因素:一是硬质外壳推压硅胶耳塞压迫耳道壁导致胀痛;二是硬质外壳外套通用硅胶耳塞与耳道形成密闭空间,播放声压产生活塞效应,导致鼓膜持续性高压往返运动,引起鼓膜张肌疲劳,导致疼痛感。
因此,置入耳道的外在材料和结构会引起耳道以及听觉生理功能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还通过了一种应用其的耳机以及助听设备,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至少包括:
一硬质上壳体;
一软质下壳体,与硬质上壳体相配合且可伸入至使用者耳道内;
硬质上壳体与软质下壳体可拆卸连接。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分体式耳机壳,该耳机壳包括上体和下体两部分,上体采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做成硬质上壳体,下体采用软质硅胶材料做成软质下壳体。具体应用时,可配套硅胶耳塞等软体耳帽使用,当耳机壳放置耳道后,由于软质下壳体相对于使用者的耳道呈悬空状态,可以顺应耳道形态发生变形和旋转,自适应耳道形状,保障贴合度和舒适性;
利用人体本能的反应在自觉不适时,通常会按压耳朵部位,使用者可在感觉不适时可以通过按压硬质上壳体,调整耳道内的机身型态,具体调节原理为:按压硬质上壳体时,硬质上壳体会朝向耳道的方向移动,推动软质下壳体向耳道深处移动,这时由于耳道锥形的型态,耳道会阻止软质下壳体向鼓膜方向移动,这时硬质上壳体继续移动,但由于软质下壳体受阻,会出现硬质上壳体“吞噬”软质下壳体,软质下壳体缩入硬质上壳体的情形,当按压停止后,硬质上壳体自动复位,带动缩入的软质下壳体向外移动,这时,软质下壳体与耳道的结合发生变化,与耳道之间的压力变小,与鼓膜之间的空间变大,减少或消除由于密闭空间形成的“活塞效应”,进而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更符合人耳听觉生理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上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由此,第一空腔可用于容纳供电装置、处理器等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质下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由此,第二空腔可用于容纳扬声器或者受话器等声音输出装置或者声音播放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质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空腔相连通的出声孔。由此,便于声音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质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出声孔开设于限位部。由此,限位部便于对套装于软质下壳体外部的硅胶耳塞等软体耳帽进行有效限位,避免使用时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软质下壳体靠近硬质上壳体的一端设置设置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开口部,密封圈套装于凸起部的外周且位于凸起部和开口部之间。由此,便于实现硬质上壳体与软质下壳体之间的快速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至少还包括:
声音播放器,声音播放器设置于软质下壳体内;
软体耳帽,套装于软质下壳体外。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应用了上述的耳机壳,使用方便,贴合度好且能够有效保护听觉,可通过声音播放器输出声音信号,可通过在软质下壳体外部套装软体耳帽,提高佩戴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助听设备,包括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至少还包括以下组件:
机芯,安装于硬质上壳体内;
声音输出装置,安装于软质下壳体内且与机芯电性连接,用于将经机芯处理后的声音进行播放;
软体耳帽,套装于软质下壳体外且能够使得软质下壳体相对于使用者耳道呈悬空状态。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助听设备应用了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使用方便,贴合度好且能够有效保护听觉,可通过声音输出装置输出声音信号,机芯主要搭载助听器的芯片,以实现对声音的频谱分析、选频、编码输出等的数据运算问题,通过软体耳帽提高佩戴舒适性且能够使得软质下壳体相对使用者耳道悬空,便于软质下壳体自适应使用者耳道,保障贴合度和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助听设备还包括供电装置,安装于硬质上壳体且与机芯、声音输出装置、声音拾取装置电性连接;
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还包括盖体,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硬质上壳体远离软质下壳体的一端,硬质上壳体内设置有与供电装置相配合的电池仓,盖体上设置有与电池仓相配合的仓盖。由此,可通过仓盖实现对供电装置的拆卸,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上壳体上设置有按键开关,按键开关与机芯电性连接,硬质上壳体与软质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按键开关串联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实际上是一个程序开关,通过按压可改变播放方式(播放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大厅模式、广场模式、安静模式等),具体原理为:通过按压按键开关或者按压硬质上壳体时,上下壳体发生位移,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阻抗发生变化,按键开关控制的聆听程序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播放音量,这种结构可以在生产过程根据个人听力进行阻抗匹配,控制不同声压级别的细微变化。减少由于声压增加导致的鼓膜张肌的疲劳,进而减轻疼痛,提高舒适性。尤其是提高使用助听器者长时间使用舒适性。
软质下壳体以及软体耳帽可以由一种硅胶材料制成,具体可表现为肉色,具体无毒、不会导致过敏反应、性质稳定、不易受温度等影响、不易老化、表面光滑、无杂质等优点。
硬质上壳体,采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可采用紫外光固化耳壳材料制成,该紫外光固化耳壳材料以含有乙烯基的聚合物(如不饱和聚酯、丙烯酸化聚合物等)为基料,以活性单体为交联剂(活性稀释剂)、以容易光分解的化合物为光敏剂以及其他辅助材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引起产生游离基反映而固化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分体式耳机壳,该耳机壳包括上体和下体两部分,上体采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做成硬质上壳体,下体采用软质硅胶材料做成软质下壳体。当耳机壳放置耳道后,软质下壳体可以顺应耳道形态发生变形和旋转,自适应耳道形状,保障贴合度和舒适性;
利用人体本能的反应在自觉不适时,通常会按压耳朵部位,使用者可在感觉不适时可以通过按压硬质上壳体,调整耳道内的机身型态,具体调节原理为:按压硬质上壳体时,硬质上壳体会朝向耳道的方向移动,推动软质下壳体向耳道深处移动,这时由于耳道锥形的型态,耳道会阻止软质下壳体向鼓膜方向移动,这时硬质上壳体继续移动,但由于软质下壳体受阻,会出现硬质上壳体“吞噬”软质下壳体,软质下壳体缩入硬质上壳体的情形,当按压停止后,硬质上壳体自动复位,带动缩入的软质下壳体向外移动,这时,软质下壳体与耳道的结合发生变化,与耳道之间的压力变小,与鼓膜之间的空间变大,减少或消除由于密闭空间形成的“活塞效应”,进而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更符合人耳听觉生理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和助听设备应用了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使用方便、贴合度好、舒适性强且能够有效保护听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所示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助听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助听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助听设备的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助听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助听设备的简化电路结构框图。
图1~8中的附图标记:1-机芯;2-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3-声音拾取装置;4-声音输出装置;5-供电装置;6-软体耳帽;21-硬质上壳体;22-软质下壳体;23-盖体;211-第一空腔;212-凸起部;213-电池仓;214-按键开关;215-正极触点;221-第二空腔;222-出声孔;223-限位部;224-开口部;225-负极触点;231-仓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
如图1~3所示,该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至少包括:
一硬质上壳体21;
一软质下壳体22,与硬质上壳体21相配合且可伸入至使用者耳道内;
硬质上壳体21与软质下壳体22之间通过密封圈可转动连接。
硬质上壳体2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11。由此,第一空腔211可用于容纳电池模块、处理器等器件。
软质下壳体2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221。由此,第二空腔221可用于容纳扬声器或者受话器等声音输出装置4或者声音播放器。
软质下壳体2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空腔221相连通的出声孔222。由此,便于声音输出。
软质下壳体2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223,出声孔222开设于限位部223。由此,限位部223便于对套装于软质下壳体22外部的硅胶耳塞等软体耳帽6进行有效限位,避免使用时脱落。本实施方式的限位部223可以为设置于软体下壳体靠近耳道的一端的凸环。
硬质上壳体2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212,软质下壳体22靠近硬质上壳体21的一端设置设置有与凸起部212相配合的开口部224,密封圈套装于凸起部212的外周且位于凸起部212和开口部224之间。由此,便于实现硬质上壳体21与软质下壳体22之间的快速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凸起部212可以为凸台,开口部224为与第二空腔221相连通的台阶形开口。
为了便于实现锁紧,还可以在凸起部212和开口部224设置卡扣结构,以实现可拆卸和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可采用O形硅胶圈,密封圈具体可以设置在凸起部212上开设的该密封圈限位配合的限位槽内,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凸起部212顶紧该密封圈于开口部224的台阶面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分体式耳机壳,该耳机壳包括上体和下体两部分,上体采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做成硬质上壳体21,下体采用软质硅胶材料做成软质下壳体22。当耳机壳放置耳道后,软质下壳体22可以顺应耳道形态发生变形和旋转,自适应耳道形状,保障贴合度和舒适性;
利用人体本能的反应在自觉不适时,通常会按压耳朵部位,使用者可在感觉不适时可以通过按压硬质上壳体21,调整耳道内的机身型态,具体调节原理为:按压硬质上壳体21时,硬质上壳体21会朝向耳道的方向移动,推动软质下壳体22向耳道深处移动,这时由于耳道锥形的型态,耳道会阻止软质下壳体22向鼓膜方向移动,这时硬质上壳体21继续移动,但由于软质下壳体22受阻,会出现硬质上壳体21“吞噬”软质下壳体22,软质下壳体22缩入硬质上壳体21的情形,当按压停止后,硬质上壳体21自动复位,带动缩入的软质下壳体22向外移动,这时,软质下壳体22与耳道的结合发生变化,与耳道之间的压力变小,与鼓膜之间的空间变大,减少或消除由于密闭空间形成的“活塞效应”,进而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更符合人耳听觉生理功能。
参考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至少还包括:
声音播放器,声音播放器设置于软质下壳体22内;
软体耳帽6,套装于软质下壳体22外。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应用了上述的耳机壳,使用方便,贴合度好且能够有效保护听觉,可通过声音播放器输出声音信号,可通过在软质下壳体22外部套装软体耳帽6,提高佩戴舒适度且能够使得软质下壳体22相对使用者耳道呈悬空状态,便于实现软质下壳体22相对软体耳帽6的旋转。
图4~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助听设备。
如图4~8所示,该助听设备包括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至少还包括以下组件:
机芯1,安装于硬质上壳体21内;
声音拾取装置3,安装于硬质上壳体21且与机芯1电性连接,用于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声音输出装置4,安装于软质下壳体22内且与机芯1电性连接,用于将经机芯1处理后的声音进行播放;
供电装置5,安装于硬质上壳体21且与机芯1、声音输出装置4、声音拾取装置3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助听设备应用了上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使用方便,贴合度好且能够有效保护听觉,可通过声音输出装置4输出声音信号,机芯1主要搭载助听器的芯片,以实现对声音的频谱分析、选频、编码输出等的数据运算问题,通过声音拾取装置3拾取外界声音信号并反馈至机芯1作出相应调节,确保佩戴该助听设备的使用者能够清晰地接收到外界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助听设备还包括软体耳帽6,软体耳帽6套装于软质下壳体22外。通过在软质下壳体22外部套装软体耳帽6,提高佩戴舒适度且能够使得软质下壳体22相对使用者耳道呈悬空状态,便于实现软质下壳体22相对软体耳帽6的旋转。
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还包括盖体23,盖体23可拆卸地安装于硬质上壳体21远离软质下壳体22的一端,硬质上壳体21内设置有与所述供电装置5相配合的电池仓213,盖体23上设置有与电池仓213相配合的仓盖231。由此,可通过仓盖231实现对供电装置的拆卸,操作方便。
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5可以为蓄电池或者纽扣电池等电池模块。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仓213可以由与供电装置5限位配合的仓体以及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正负极通电片组成,正负极通电片可以实现该电路板为PVB电路板,机芯1也可以集成与该电路板上。
硬质上壳体21上设置有按键开关214,按键开关214与机芯1电性连接,硬质上壳体21与软质下壳体22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按键开关214串联的正极触点215和负极触点225。
正极触点215和负极触点225可分别安装于硬质上壳体21或者软质下壳体22上。
本实施方式的正极触点215安装于硬质上壳体21,负极触点225安装于软质下壳体22;
优选地,正极触点215安装于凸起部212的外周,且沿凸起部21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3组,每组包括多个触点且多个触点沿凸起部212的外周依次间隔分布;负极触点225安装于开口部224的开口的内壁,且沿开口部224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3组,每组包括多个触点且多个触点沿开口部224的内壁依次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214实际上是一个程序开关,通过按压可改变声音播放装置的播放方式,播放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大厅模式、广场模式、安静模式等,这些播放方式对应的聆听程序可预先写入机芯1中,具体原理为:通过按压按键开关214或者按压硬质上壳体21时,上下壳体发生位移,正极触点215和负极触点225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阻抗发生变化,按键开关214控制的聆听程序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播放音量,这种结构可以在生产过程根据个人听力进行阻抗匹配,控制不同声压级别的细微变化。减少由于声压增加导致的鼓膜张肌的疲劳,进而减轻疼痛,提高舒适性。尤其是提高使用助听器者长时间使用舒适性。
本实施方式的多组正极触点215和多组负极触点225的相互配合,实际上是一种阻抗匹配方式,在软质下壳体22收缩后,触点位置发生变化,不同的触点组合对应的阻抗不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正极触点215和负极触点225的数量和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即触点阻抗阻值是可以选配,因为,每个人的听力不同,对于耳聋者,阻抗值配置较小,当上下壳体位移时,对助听设备输出音量衰减幅度减小。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助听设备还可以包括软体耳帽6,软体耳帽6可拆卸地套装于软质下壳体22的外周且通过限位部223进行限位。
本实施方式的机芯1可以为DSP芯片,声音输出装置4可以为受话器,声音拾取装置3可以为麦克风。
本实施方式的软质下壳体22以及软体耳帽6可以由一种硅胶材料制成,具体可表现为肉色,具体无毒、不会导致过敏反应、性质稳定、不易受温度等影响、不易老化、表面光滑、无杂质等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硬质上壳体21,采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可采用紫外光固化耳壳材料制成,该紫外光固化耳壳材料以含有乙烯基的聚合物(如不饱和聚酯、丙烯酸化聚合物等)为基料,以活性单体为交联剂(如活性稀释剂)、以容易光分解的化合物为光敏剂以及其他辅助材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引起产生游离基反映而固化形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硬质上壳体(21);
一软质下壳体(22),与所述硬质上壳体(21)相配合且可伸入至使用者耳道内;
所述硬质上壳体(21)与所述软质下壳体(22)可拆卸连接;
所述软质下壳体(2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221);
所述硬质上壳体(2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212),所述软质下壳体(22)靠近所述硬质上壳体(2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212)相配合的开口部(224),所述硬质上壳体(21)与软质下壳体(22)之间通过密封圈可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所述凸起部(212)的外周且位于所述凸起部(212)和开口部(22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上壳体(2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下壳体(2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221)相连通的出声孔(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下壳体(2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223),所述出声孔(222)开设于所述限位部(223)。
5.一种耳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
声音播放器,设置于所述软质下壳体(22)内;
软体耳帽(6),套装于所述软质下壳体(22)外。
6.一种助听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以下组件:
机芯(1),安装于所述硬质上壳体(21)内;
声音输出装置(4),安装于所述软质下壳体(22)内且与所述机芯(1)电性连接,用于将经所述机芯(1)处理后的声音进行播放;
软体耳帽(6),套装于所述软质下壳体(22)外且能够使得所述软质下壳体(22)相对于使用者耳道呈悬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听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电装置(5),安装于所述硬质上壳体(21)且与所述机芯(1)、声音输出装置(4)电性连接;
所述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2)还包括盖体(23),所述盖体(2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硬质上壳体(21)远离所述软质下壳体(22)的一端,所述硬质上壳体(21)内设置有与所述供电装置(5)相配合的电池仓(213),所述盖体(23)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213)相配合的仓盖(2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上壳体(21)上设置有按键开关(214),所述按键开关(214)与所述机芯(1)电性连接,所述硬质上壳体(21)与软质下壳体(22)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按键开关(214)串联的正极触点(215)和负极触点(225)。
CN202222198310.1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Active CN220210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310.1U CN22021057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310.1U CN22021057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0574U true CN220210574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0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8310.1U Active CN22021057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0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5805B1 (en) Hearing aid assembly
US8467556B2 (en) Canal hearing device with disposable battery module
US20070127757A2 (en) Behind-The-Ear-Auditory Device
US20010017230A1 (en) Retention and extraction device for a hearing aid
WO2007011806A2 (en) Behind-the-ear auditory device
JPH0444880B2 (zh)
EP1535489A4 (en) IM CHANNEL HEARING DEVICE WITH TUBULAR INSERTION
Natalizia et al. An overview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 perspectives for rehabilitation with hearing aids.
US11523234B2 (en) Miniature ear canal type hearing aid
CN220210574U (zh) 一种自适应入耳式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机、助听设备
CN210868110U (zh) 一种耳塞式骨传导耳机
CN111935582B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塞装置、助听设备
CN115379369A (zh) 一种耳道式助听设备
CN210298080U (zh) 一种助听器
CN215871793U (zh) 耳夹式耳机
CN212752573U (zh) 耳机、耳机密封套
EP3435688A1 (en) In the ear hearing aid with expos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H1056698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CN210327919U (zh) 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隔音耳机
CN216960136U (zh) 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12544023U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
CN214413011U (zh) 半入耳式耳机
CN210202038U (zh) 耳挂式发声装置
CN214413012U (zh) 半入耳式耳机
CN210298079U (zh) 一种降噪助听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