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8048U - 一种背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8048U
CN220208048U CN202321248331.8U CN202321248331U CN220208048U CN 220208048 U CN220208048 U CN 220208048U CN 202321248331 U CN202321248331 U CN 202321248331U CN 220208048 U CN220208048 U CN 220208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film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83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平
杨佳迪
康飞旺
代仕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li Photoelectric Rens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li Photoelectric Rens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li Photoelectric Rens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li Photoelectric Rens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83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8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8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8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下方的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均光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均光部与封装部,均光部的设置使得导光板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从而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间隔发光导致的发光不均的问题,封装部将若干个光源部封装为一体,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光源部发生位移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液晶显示屏光的背光结构主要由胶铁一体(铁架包含着胶架)、灯条FPC、LED、各层光学膜、遮光胶这些组件组成,焊接在灯条FPC上的各LED发出光经过导光板将各点光源变为面光源,提供给显示屏;
LED由蓝色的灯芯(发射蓝光)及外围黄色的荧光胶(含有黄色荧光粉的透明胶水)封装而成,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后发出白光给导光板提供光源;
现有技术中背光结构需要使用多颗LED,但多颗LED均为单独封装,每颗LED间的距离受到LED尺寸及SMT焊接工艺限制而不同,因此在LED正“上方”与两颗LED之间,由于发光区域光线差异造成亮暗相间的现象,最终体现为显示屏底端画面显示不均匀的不良问题。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357523.8,所公开的“一种用于筛选背光源不均匀性的筛选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说明书公开:由于目前LED灯分光和材料利用率上的矛盾,分光不能分的太细化,这样会导致部分焊好LED灯的背光源存在着在低亮度下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背光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LED均为单独封装,在LED正“上方”与两颗LED之间,由于发光区域光线差异造成亮暗相间的现象,最终体现为显示屏底端画面显示不均匀的不良问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背光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具体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下方的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均光部;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源部为LED光源,所述封装部为封装胶,若干个光源部中的LED光源通过封装胶封装在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背面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双面胶;
所述均光部为荧光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荧光膜固定连接在导光板靠近封装胶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荧光膜固定连接在封装胶靠近导光板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均光部为若干个扩散粒子,若干个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封装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胶铁框,所述导光板设置在胶铁框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导光板远离胶铁框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膜层结构,所述膜层结构设置在导光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膜层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光板远离胶铁框一面上的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远离导光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下增光膜,所述下增光膜远离导光板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上增光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膜层结构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在导光板远离扩散膜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增光膜与柔性电路板的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遮光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LED均为单独封装,在LED正“上方”与两颗LED之间,由于发光区域光线差异造成亮暗相间的现象,最终体现为显示屏底端画面显示不均匀的不良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均光部与封装部,均光部的设置使得导光板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从而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间隔发光导致的发光不均的问题,封装部将若干个光源部封装为一体,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光源部发生位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中荧光膜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中荧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封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胶铁框;2、导光板;3、柔性电路板;4、LED光源;5、扩散膜;6、下增光膜;7、上增光膜;8、反射膜;9、遮光胶;10、双面胶;11、荧光膜;12、封装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技术中背光结构需要使用多颗LED,但多颗LED均为单独封装,每颗LED间的距离受到LED尺寸及SMT焊接工艺限制而不同,因此在LED正“上方”与两颗LED之间,由于发光区域光线差异造成亮暗相间的现象,最终体现为显示屏底端画面显示不均匀的不良问题。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其应用于改善现有背光结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具体地,请参考图1-6,所述背光结构具体包括:
导光板2以及设置在导光板2下方的柔性电路板3,包括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均光部;
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3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均光部与封装部,均光部的设置使得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从而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间隔发光导致的发光不均的问题,封装部将若干个光源部封装为一体,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光源部发生位移的情况。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2,一种背光结构,其包括导光板2以及设置在导光板2下方的柔性电路板3,包括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均光部;
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3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均光部与封装部,均光部的设置使得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从而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间隔发光导致的发光不均的问题,封装部将若干个光源部封装为一体,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光源部发生位移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光源部为LED光源4,封装部为封装胶12,若干个光源部中的LED光源4通过封装胶12封装在柔性电路板3上,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背面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双面胶10,通过封装胶12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若干个LED光源4封装在一起,从而能够对若干个LED光源4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受到磕碰时LED光源4发生偏移,导致若干个LED光源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均光部为荧光膜11,荧光膜11的设置能够提高若干个LED光源4之间发光的均匀性,使得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荧光膜11固定连接在导光板2靠近封装胶12的一面上,本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的荧光粉掺杂在封装胶12中包裹LED光源4改为在导光板2入光面设置荧光膜11,降低了荧光粉与封装胶12掺杂工艺难度,节约荧光粉的用量,提高利用率,降低物料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胶铁框1,导光板2设置在胶铁框1中,柔性电路板3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的一面上,胶铁框1能够对导光板2以及柔性电路板3等结构进行防护,减少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膜层结构,膜层结构设置在导光板2上,膜层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导光板2的发光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膜层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一面上的扩散膜5,扩散膜5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下增光膜6,下增光膜6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上增光膜7,下增光膜6和上增光膜7的设置能够将的分散光向正面方向聚集,以提高亮度,即下增光膜6和上增光膜7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导光板2的亮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膜层结构还包括反射膜8,反射膜8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的一面上,反射膜8可以将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一面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的亮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增光膜7与柔性电路板3的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遮光胶9,遮光胶9,遮光胶9用于LCD和该背光灯结构固定。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4,一种背光结构,其包括导光板2以及设置在导光板2下方的柔性电路板3,包括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均光部;
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3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均光部与封装部,均光部的设置使得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从而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间隔发光导致的发光不均的问题,封装部将若干个光源部封装为一体,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光源部发生位移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光源部为LED光源4,封装部为封装胶12,若干个光源部中的LED光源4通过封装胶12封装在柔性电路板3上,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背面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双面胶10,通过封装胶12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若干个LED光源4封装在一起,从而能够对若干个LED光源4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受到磕碰时LED光源4发生偏移,导致若干个LED光源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均光部为荧光膜11,荧光膜11的设置能够提高若干个LED光源4之间发光的均匀性,使得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荧光膜11固定连接在封装胶12靠近导光板2的一面上,本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荧光粉掺杂在封装胶12中包裹LED光源4改为在封装胶12的出光面涂布荧光膜11,降低了荧光粉掺杂工艺难度,节约荧光粉的用量,提高利用率,降低物料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胶铁框1,导光板2设置在胶铁框1中,柔性电路板3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的一面上,胶铁框1能够对导光板2以及柔性电路板3等结构进行防护,减少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膜层结构,膜层结构设置在导光板2上,膜层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导光板2的发光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膜层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一面上的扩散膜5,扩散膜5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下增光膜6,下增光膜6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上增光膜7,下增光膜6和上增光膜7的设置能够将的分散光向正面方向聚集,以提高亮度,即下增光膜6和上增光膜7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导光板2的亮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膜层结构还包括反射膜8,反射膜8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的一面上,反射膜8可以将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一面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的亮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上增光膜7与柔性电路板3的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遮光胶9,遮光胶9,遮光胶9用于LCD和该背光灯结构固定。
实施例3
请参考图5-6,一种背光结构,其包括导光板2以及设置在导光板2下方的柔性电路板3,包括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均光部;
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3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均光部与封装部,均光部的设置使得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各个区域位置都有连续均匀入光,从而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间隔发光导致的发光不均的问题,封装部将若干个光源部封装为一体,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光源部发生位移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光源部为LED光源4,封装部为封装胶12,若干个光源部中的LED光源4通过封装胶12封装在柔性电路板3上,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背面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双面胶10,通过封装胶12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若干个LED光源4封装在一起,从而能够对若干个LED光源4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能够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受到磕碰时LED光源4发生偏移,导致若干个LED光源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均光部为若干个扩散粒子,若干个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封装胶12中,扩散粒子可以进一步将LED光源4发出的光打散,使得光以更均匀的状态发出给导光板2,改善发光不均是问题。
扩散粒子采用有机光扩散剂,如压克力型、苯乙烯型、丙烯酸树脂型的等,这些树脂本身是透明或半透明,光线大部分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光扩散剂本身材质的折射率与基材的折射率的差异,光线多次折射,将不同方向的光线打散充分混合,使得发光体发光更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还包括胶铁框1,导光板2设置在胶铁框1中,柔性电路板3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的一面上,胶铁框1能够对导光板2以及柔性电路板3等结构进行防护,减少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还包括膜层结构,膜层结构设置在导光板2上,膜层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导光板2的发光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膜层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一面上的扩散膜5,扩散膜5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下增光膜6,下增光膜6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上增光膜7,下增光膜6和上增光膜7的设置能够将的分散光向正面方向聚集,以提高亮度,即下增光膜6和上增光膜7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导光板2的亮度。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膜层结构还包括反射膜8,反射膜8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的一面上,反射膜8可以将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一面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的亮度。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上增光膜7与柔性电路板3的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遮光胶9,遮光胶9,遮光胶9用于LCD和该背光灯结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结构,包括导光板(2)以及设置在导光板(2)下方的柔性电路板(3),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均光部;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个光源部,柔性电路板(3)与若干个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封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为LED光源(4),所述封装部为封装胶(12),若干个光源部中的LED光源(4)通过封装胶(12)封装在柔性电路板(3)上,所述柔性电路板(3)与导光板(2)背面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双面胶(10);
所述均光部为荧光膜(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膜(11)固定连接在导光板(2)靠近封装胶(12)的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膜(11)固定连接在封装胶(12)靠近导光板(2)的一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部为若干个扩散粒子,若干个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封装胶(12)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铁框(1),所述导光板(2)设置在胶铁框(1)中,所述柔性电路板(3)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的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层结构,所述膜层结构设置在导光板(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光板(2)远离胶铁框(1)一面上的扩散膜(5),所述扩散膜(5)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下增光膜(6),所述下增光膜(6)远离导光板(2)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上增光膜(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结构还包括反射膜(8),所述反射膜(8)设置在导光板(2)远离扩散膜(5)的一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光膜(7)与柔性电路板(3)的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遮光胶(9)。
CN202321248331.8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背光结构 Active CN220208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8331.8U CN220208048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背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8331.8U CN220208048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背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8048U true CN220208048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8331.8U Active CN220208048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背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8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260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636883B1 (ko) 확산형 도광판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8121109B (zh)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US7039286B2 (en) Light guide module having uniform light diffus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0555003C (zh) 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光学封装件、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684270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4880860B (zh) 背光组件和包括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US1024125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819351A (zh) 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
CN110610929B (zh) 背光模组
TWM565322U (zh)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1125359A1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
CN110737133A (zh) 显示装置
KR20150014194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045253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274946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686240A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1666459A (zh) 背光源膜材与led背光源
KR10126959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US1132057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242934A1 (en) Backlight sources having reduced thicknes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3008197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의 반사판 제조방법
CN101418931B (zh) 背光组件
KR1022989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20208048U (zh) 一种背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