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1982U -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1982U
CN220201982U CN202320999963.1U CN202320999963U CN220201982U CN 220201982 U CN220201982 U CN 220201982U CN 202320999963 U CN202320999963 U CN 202320999963U CN 220201982 U CN220201982 U CN 22020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cooler
fin group
cryogenic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99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健新
吴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k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k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k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k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99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1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1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脱湿表冷器,用于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包括一体式框架,在所述一体式框架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分布穿设有弯折往复设置的铜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热交换介质的进出口。本申请解决了多个表冷器分别制作连接安装造成安装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脱湿鼓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背景技术
在国内已经有多座高炉应用了脱湿鼓风技术,基本上能达到含湿量的目标。高炉脱湿设备一般设置在鼓风机前端,如申请人在先提出了一种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用于冬季低温低湿空气和夏季高温高湿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包括初冷除湿器、深冷除湿器、设置在初冷除湿器前端的预冷除湿器、设置在深冷除湿器后端的回热器,以及设置在回热器后端的加热器和加湿喷头;预冷除湿器和回热器通过一循环水泵形成循环回路;对应预冷除湿器、初冷除湿器、深冷除湿器、回热器、加热器和加湿喷头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本申请可以对空气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监测每一段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控制器调整每一段器件的工作状态,除湿时还可以节省30%左右的冷量,使得除湿系统自身运行能耗降低35%左右。
上述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采用了预冷除湿器、初冷除湿器、深冷除湿器、回热器、加热器,上述预冷除湿器、初冷除湿器、深冷除湿器、回热器、加热器是铜串铝表冷器。现有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通常是分别制作预冷除湿器、初冷除湿器、深冷除湿器、回热器、加热器然后运输到高炉现场进行安装连接,安装工作量大且存在各个表冷器间密封不严导致冷凝水泄漏被气流带走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脱湿表冷器,解决多个表冷器分别制作连接安装造成安装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脱湿表冷器,用于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包括一体式框架,在所述一体式框架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分布穿设有弯折往复设置的铜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热交换介质的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框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两端的侧壁板,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通过所述铜管沿着进风方向间隔固定在两个侧壁板之间。
具体的,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分别由多个与进风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金属翅片组成,所述金属翅片从所述顶板延伸到所述底板,所述铜管从所述侧壁板一端开始沿着垂直方向往复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
可选的,所述铜管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板开始垂直方向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到达另一个所述侧壁板,所述铜管在另一所述侧壁板折弯后沿着垂直反向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沿着所述金属翅片长度方向往复穿设所述金属翅片。
进一步的,其中一侧壁板对应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进水管、预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预冷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对应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对应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对应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回温表冷器进水管、回温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温表冷器进水管、所述回温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和所述回温表冷器进水管成排设置在所述侧壁板上部,对应地所述预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和所述回温表冷器出水管成排设置在所述侧壁板下部。
进一步的,沿着进风方向,所述底板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盘,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上形成的冷凝水从所述底板流入到所述集水盘。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侧边缘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板连接位置设置有阻水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盘下端连接设置有导流管,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排出。
可选的,所述侧壁板与所述顶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位置设置有加固角板。
可选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立筋板。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的设计,用于脱湿表冷器及集水盘的一体式安装方式,包括一体式表冷器、分层式集水盘、导流管;一体式表冷器内预留温湿度传感器接口,底板一体制造、连接处密封处理防止冷凝水泄漏,导流管分体安装便于运输。
传统的表冷器安装方法是三种表冷器(预冷表冷器、深冷表冷器、回温表冷器)分别制作,现场安装连接。表冷器至于集水盘之上,以防止各表冷器间密封不严导致冷凝水泄漏被气流带走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将三种表冷器一体化制作,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又可以将底板作为倒流盘从而取消底部水盘,降低设备高度。
进一步的,后部水盘底部低于表冷器底板,水可汇流向表冷器后部集水盘中,集水盘仍和表冷器一体化制作,即利于安装又可避免现场加工条件限制导致漏水的问题。
进一步的,表冷器前部设置30mm高挡水板、防止水向前侧流出。
进一步的,水盘与导流管螺纹连接,连接简单方便,避免了主排水管安装费工费力的问题。
可选的,针对特定表冷器内部增加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孔及导线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在一体式框架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分布穿设有弯折往复设置的铜管,铜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热交换介质的进出口。将预冷表冷器、深冷表冷器、回温表冷器一体化制作,前侧设置挡水板,后侧设置集水盘,接口全密封制作,单模块一体化运输至安装场地,即节约了拼装时间及人工成本,又降低了表冷器高度。从而减少现场安装工序、降低吊车使用费用、减少集水盘占用空间,降低设备高度提高设备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进风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进风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进风侧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进风侧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侧壁板,2-顶板、3-底板,4-预冷表冷器翅片组,5-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7-回温表冷器翅片组,8-铜管,9-集水盘,10-导流管,11-加固角板,12-加固立筋板,13-挡水板,14-阻水胶垫,15-回温表冷器进水管,16-回温表冷器出水管,17-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8-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19-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20-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21-预冷表冷器进水管,22-预冷表冷器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脱湿表冷器,用于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包括一体式框架,在所述一体式框架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翅片组4、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5、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回温表冷器翅片组7;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4、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5、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7内分布穿设有弯折往复设置的铜管8,所述铜管8的两端分别形成热交换介质的进出口。
现有的表冷器是三种表冷器(预冷表冷器、深冷表冷器、回温表冷器)分别制作,现场安装连接,工艺过程繁琐,安装费用高,分层集水占用较大空间。本实施例中将三种表冷器一体化制作,脱湿表冷器及集水盘的一体式安装方式,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又可以将底板作为倒流盘从而取消底部水盘,降低设备高度。具体的,可将设备高度降低5%,材料使用量降低3%,安装费用降低15%。并将大部分工序留给加工厂制作,现场工序简单,运输方便,极大的降低了设备总体成本费用。
如图1、2所示,所述一体式框架包括顶板2、底板3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3两端的侧壁板1,在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3之间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4、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5、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7通过所述铜管8沿着进风方向间隔固定在两个侧壁板1之间。
具体的,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4、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5、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7分别由多个与进风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金属翅片组成,所述金属翅片从所述顶板2延伸到所述底板3,所述铜管8从所述侧壁板1一端开始沿着垂直方向往复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
可选的,所述铜管8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板1开始垂直方向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到达另一个所述侧壁板1,所述铜管8在另一所述侧壁板1折弯后沿着垂直反向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沿着所述金属翅片长度方向往复穿设所述金属翅片。
如图1、2所示,其中一侧壁板1对应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4内的铜管8设置有预冷表冷器进水管21、预冷表冷器出水管22,所述铜管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冷表冷器进水管21、所述预冷表冷器出水管22连接;
对应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5内的铜管8设置有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9、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20,所述铜管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9、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20连接;
对应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内的铜管8设置有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7、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18,所述铜管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7、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18连接;
对应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7内的铜管8设置有回温表冷器进水管15、回温表冷器出水管16,所述铜管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温表冷器进水管15、所述回温表冷器出水管16连接。
具体的,所述预冷表冷器进水管22、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9、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17和所述回温表冷器进水管15成排设置在所述侧壁板1上部,对应地所述预冷表冷器出水管22、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20、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18和所述回温表冷器出水管16成排设置在所述侧壁板1下部。
如图3、4所示,沿着进风方向,所述底板3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盘9,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4、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5、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6、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7上形成的冷凝水从所述底板3流入到所述集水盘9。表冷器至于集水盘之上,以防止各表冷器间密封不严导致冷凝水泄漏被气流带走的情况,后部集水盘9底部低于表冷器底板3,水可汇流向表冷器后部集水盘9中,集水盘9仍和表冷器一体化制作,即利于安装又可避免现场加工条件限制导致漏水的问题。
集水盘9与表冷器底板3密封焊接(或螺栓、阻水胶垫连接),铜管与翅片胀管连接,各不同功能区仍分别进出水(15-22)保证各功能区仍为独立水路。
如图5所示,所述底板3上侧边缘设置有挡水板13,所述底板3和所述侧壁板1连接位置设置有阻水胶垫14。表冷器前部设置20-30mm高挡水板、防止水向前侧流出。
如图3、4所示,所述集水盘9下端连接设置有导流管10,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排出。集水盘9与导流管10螺纹连接,连接简单方便,避免了主排水管安装费工费力的问题。连接处密封处理防止冷凝水泄漏,导流管10分体安装便于运输。导流管10与集水盘9螺纹连接,侧面开半椭圆孔导水,且可阻止杂物进入导流管10,导流管10连接到冷凝水箱。
另外,导流管10不再以主管分管的形式设置,而是将上层冷凝水倒入下层集水盘9中,导流管10与集水盘9螺纹连接,现场安装更简便。
可选的,所述侧壁板1与所述顶板2、所述侧壁板1与所述底板3连接位置设置有加固角板11。
可选的,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3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立筋板12。
表冷器翅片排布4、5、6、7、铜管8布管方式与传统表冷器安装方式一致,四角增加加固角板11及中间加固立筋板12保证吊装时设备的稳定性。
可选的,一体式表冷器内预留温湿度传感器接口,针对表冷器内部增加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孔及导线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在一体式框架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分布穿设有弯折往复设置的铜管,铜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热交换介质的进出口。将预冷表冷器、深冷表冷器、回温表冷器一体化制作,前侧设置挡水板,后侧设置集水盘,接口全密封制作,单模块一体化运输至安装场地,即节约了拼装时间及人工成本,又降低了表冷器高度。从而减少现场安装工序、降低吊车使用费用、减少集水盘占用空间,降低设备高度提高设备适应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脱湿表冷器,用于高炉鼓风无级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框架,在所述一体式框架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回温表冷器翅片组;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分布穿设有弯折往复设置的铜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热交换介质的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框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两端的侧壁板,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通过所述铜管沿着进风方向间隔固定在两个侧壁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分别由多个与进风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金属翅片组成,所述金属翅片从所述顶板延伸到所述底板,所述铜管从所述侧壁板一端开始沿着垂直方向往复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板开始垂直方向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到达另一个所述侧壁板,所述铜管在另一所述侧壁板折弯后沿着垂直反向穿设每一所述金属翅片,沿着所述金属翅片长度方向往复穿设所述金属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侧壁板对应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预冷表冷器进水管、预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预冷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对应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对应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对应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内的铜管设置有回温表冷器进水管、回温表冷器出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温表冷器进水管、所述回温表冷器出水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进水管、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进水管和所述回温表冷器进水管成排设置在所述侧壁板上部,对应地所述预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出水管、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出水管和所述回温表冷器出水管成排设置在所述侧壁板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沿着进风方向,所述底板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盘,所述预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一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第二深冷表冷器翅片组、所述回温表冷器翅片组上形成的冷凝水从所述底板流入到所述集水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侧边缘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板连接位置设置有阻水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盘下端连接设置有导流管,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脱湿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与所述顶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位置设置有加固角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立筋板。
CN202320999963.1U 2023-04-25 2023-04-25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Active CN22020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9963.1U CN22020198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9963.1U CN22020198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1982U true CN220201982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9963.1U Active CN22020198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1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315B (zh) 一种节能闭式冷却塔
CN105403068A (zh) 采用自然通风及复合运行模式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及其应用
CN201680401U (zh) 强制循环换热系统
CN220201982U (zh) 一体式脱湿表冷器
CN113707966A (zh) 一种控温电池架及其组成的储能电站
CN201866872U (zh) 一种户式辐射平面空调流量分配调节系统
CN107072118A (zh) 一种机柜抽屉隔板式热管散热装置
CN106802027A (zh) 一种复合式风冷管翅式换热器结构
CN104864741B (zh) 一种干湿结合节水型冷却塔
CN204757736U (zh) 一种干湿结合节水型冷却塔
CN210070030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热风机组
CN209042615U (zh) 一种除湿机内的除湿结构
CN208983492U (zh) 一种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
CN209763390U (zh) 具有除湿功能的制冷装置
CN204853771U (zh) 一种生态空调系统
CN219244322U (zh) 管道模块冷却塔
CN219913290U (zh) 空调系统太阳能再热及辅助加热节能装置
CN203203420U (zh) 增设侧进汽尖峰水冷凝汽器的直接空冷装置
CN219454738U (zh) 一种应用在密闭式冷却塔上的低流阻的换热器结构
CN215952298U (zh) 一种双分流壳体直排式蒸汽加热器
CN221036177U (zh) 一种风机盘管表冷器
CN219607266U (zh) 柱状蓄冰单元及包括柱状蓄冰单元的蓄冰储能空调风柜
CN203489454U (zh) 一种地下水冷空调表冷器
CN115306089B (zh) 一种基于水冷和热交换的低碳环保屋面
CN209623075U (zh) 一种应用板式换热机组的中央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