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9052U -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9052U
CN220199052U CN202321474079.2U CN202321474079U CN220199052U CN 220199052 U CN220199052 U CN 220199052U CN 202321474079 U CN202321474079 U CN 202321474079U CN 220199052 U CN220199052 U CN 220199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vehic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40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40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9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9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9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其中,车辆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工作模块,工作模块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液流道,工作模块包括电连接端口;冷却导电线缆,包括套设的电连接线和液冷管,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模块的电连接端口,液冷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使两个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工作模块和电连接线的有效散热,从而减小电缆线径,实现整车轻量化,且冷却导电线缆的占用空间可以较小,进而有利于车辆的空间布局。

Description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对车辆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车辆高压系统中设备间电缆电流逐渐增大,散热需求随之提升。目前主要通过增加电缆线径的方式提高电缆的散热效果。然而,电缆线径过大会导致车辆布局困难以及车辆重量过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工作模块,工作模块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液流道,工作模块包括电连接端口;冷却导电线缆,包括套设的电连接线和液冷管,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模块的电连接端口,液冷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使两个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冷管为单层结构,液冷管内部限定出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电连接线与液冷管的外周面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冷管为双层结构,液冷管的夹层内限定出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电连接线与液冷管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液冷管的轴向,液冷管的中部与电连接线的中部相接触,液冷管的端部与电连接线的端部分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冷管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工作模块上开设有单向阀接口,单向阀接口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单向阀与单向阀接口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辆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液箱,用于储存冷却液;液泵,设置于冷却液箱和工作模块之间,液泵用于泵送冷却液,以使冷却液箱、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及液冷管形成冷却液回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工作模块的工作电压大于60V。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工作模块包括集成功率电子输出模块、电池包、电驱动集成模块以及配电模块。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冷却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工作模块和电连接线的有效散热,从而减小电缆线径,实现整车轻量化,且冷却导电线缆的占用空间可以较小,进而有利于车辆的空间布局。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冷却导电线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导电线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冷却系统;
110:工作模块;111:集成功率电子输出模块;112:电池包;113:电驱动集成模块;114:配电模块;120:冷却导电线缆;121:电连接线;122:液冷管;1221:第二冷却液流道;1222:第一管;1223:第二管;130:冷却液箱;140: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随着对车辆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车辆高压系统中设备间电缆电流逐渐增大,散热需求随之提升。目前主要通过增加电缆线径的方式提高电缆的散热效果,电缆线径过大会导致车辆布局困难以及车辆重量过大等问题。另外,设备间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回路,以实现设备的散热。设备间的管道会进一步增大占用空间,从而增大布局难度。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100。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冷却系统100包括至少两个工作模块110和冷却导电线缆120。
具体而言,工作模块110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液流道,工作模块110包括电连接端口。冷却导电线缆120包括套设的电连接线121和液冷管122,电连接线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模块110的电连接端口,以实现两个工作模块110的电连接。液冷管1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模块110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使两个工作模块110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A、B、C三个工作模块110和两组冷却导电线缆120。各工作模块110内部均具有第一冷却液流道。两组冷却导电线缆120可以为第一冷却导电线缆和第二冷却导电线缆。第一冷却导电线缆的电连接线121的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A的电连接端口,第一冷却导电线缆的电连接线121的另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B的电连接端口,以实现工作模块A和工作模块B的电连接。第一冷却导电线缆的液冷管122的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A的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一冷却导电线缆的液冷管122的另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B的第一冷却液流道。
第二冷却导电线缆的电连接线121的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B的电连接端口,第二冷却导电线缆的电连接线121的另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C的电连接端口,以实现工作模块B和工作模块C的电连接。第二冷却导电线缆的液冷管122的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B的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导电线缆的液冷管122的另一端连接于工作模块C的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一冷却导电线缆和第二冷却导电线缆可以使工作模块A、工作模块B和工作模块C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可选地,冷却液可以为水。
图1中显示了三个工作模块110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他数量的工作模块110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100,通过设置上述包括电连接线121和液冷管122的冷却导电线缆120,工作模块110之间的电连接线121可以和液冷管122相接触,在冷却液在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液冷管122内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工作模块110和电连接线121的有效散热,从而减小电缆线径,实现整车轻量化,且冷却导电线缆120的占用空间可以较小,进而有利于车辆的空间布局。另外,液冷管122中流动的冷却液为车辆现有冷却系统提供的冷却液,无需额外增加冷却设备,使车辆冷却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简单。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冷却导电线缆12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液冷管122可以为单层结构,液冷管122内部限定出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电连接线121与液冷管122的外周面接触。
示例性地,在冷却液流动的过程中,流经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内的冷却液与液冷管122的内周面接触。电连接线121可以与液冷管122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液冷管122,此时电连接线121包覆在液冷管122的外周面。在工作模块110为高压模块(例如,工作模块110的电压大于60V)的情况下,通过电连接线121的电流较大,电连接线121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此时流经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内的冷却液可以与电连接线121进行换热,以降低电连接线121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液冷管122在有效实现电连接线121的散热的同时,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加工。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导电线缆12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和图3,液冷管122为双层结构,液冷管122的夹层内限定出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电连接线121与液冷管122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接触。
示例性地,液冷管122可以包括第一管1222和套设于第一管1222的第二管1223,第一管1222和第二管1223之间可以形成限定出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的夹层。在冷却液流动的过程中,流经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内的冷却液与第一管1222的外周面以及第二管1223的内周面接触。电连接线121可以套设于第二管1223且包覆在第二管1223的外周面;或者,第一管1222套设于电连接线121,此时电连接线121与第一管1222的内周面接触。此时流经第二冷却液流道1221内的冷却液同样可以与电连接线121进行换热,以降低电连接线121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液冷管122同样可以有效实现电连接线121的散热,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电连接线121的布置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液冷管122的轴向,液冷管122的中部与电连接线121的中部相接触,液冷管122的端部与电连接线121的端部分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部”在本申请中应当作广义理解,指的是位于两端之间的部分,而不限于中央。具体地,“液冷管122的中部”指的是位于液冷管122轴向两端之间的部分,而不限于液冷管122的轴向中央;“电连接线121的中部”指的是位于电连接线121两端之间的部分,而不限于电连接线121的轴向中央。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液冷管122的中部与电连接线121的中部相接触,可以保证流经液冷管122的冷却液与电连接线121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电连接线121的散热效果;通过使液冷管122的端部与电连接线121的端部分离,液冷管122的端部和电连接线121的端部可以互不干涉,从而保证电连接线121的端部与工作模块110的电连接端口的可靠连接以及液冷管122的端部与第一冷却液流道的可靠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冷管122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工作模块110上开设有单向阀接口,单向阀接口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单向阀与单向阀接口连接。如此设置,液冷管122可以通过单向阀、单向阀接口与工作模块110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连接,实现液冷管122与工作模块110的装配,单向阀可以避免在冷却导电线缆120的拆卸维修时冷却液流出,便于冷却导电线缆120的拆装维护,有效防止漏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线121的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端口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连接线与电连接端口的可靠电连接。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车辆冷却系统100还包括冷却液箱130和液泵140。其中,冷却液箱130用于储存冷却液。液泵140设置于冷却液箱130和工作模块110之间,液泵140用于泵送冷却液,以使冷却液箱130、工作模块110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及液冷管122形成冷却液回路。
示例性地,上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块110包括依次电连接的集成功率电子输出模块111(Integrated power electronic output unit,IPEU)、电池包112(RESS)、电驱动集成模块113(electric drive system,EDS)以及配电模块114。电池包112为整车提供电力来源。与电池包112连接的多个配电模块114,分别用于为电动汽车的不同负载供电,例如:高压配电盒(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可以用于为电动汽车的动力部件如EDS供电,IPEU可以用于为电动汽车的动力部件和/或车内负载供电。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可以参照图4中的箭头方向,例如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可以为:冷却液箱130-液泵140-IPEU-PDU-电池包112-IPEU-PDU-液泵140-冷却液箱130。
本实施例中,车辆现有冷却系统提供的冷却液形成冷却液回路,无需额外增加冷却设备,使车辆冷却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块110的工作电压大于60V。因此,上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块110工作在车辆的高压系统中,电连接线121为高压电连接线121,通过电流较大,通过设置上述的冷却导电线缆120,能够实现电连接线121的有效散热,从而减小电缆线径,实现整车轻量化。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100。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冷却系统1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工作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工作模块包括电连接端口;
冷却导电线缆,包括套设的电连接线和液冷管,所述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模块的电连接端口,所述液冷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使所述两个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单层结构,所述液冷管内部限定出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电连接线与所述液冷管的外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双层结构,所述液冷管的夹层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电连接线与所述液冷管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液冷管的轴向,所述液冷管的中部与所述电连接线的中部相接触,所述液冷管的端部与所述电连接线的端部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工作模块上开设有单向阀接口,所述单向阀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单向阀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电连接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液箱,用于储存冷却液;
液泵,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和所述工作模块之间,所述液泵用于泵送所述冷却液,以使所述冷却液箱、所述工作模块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及所述液冷管形成冷却液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块的工作电压大于60V。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块包括集成功率电子输出模块、电池包、电驱动集成模块以及配电模块。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却系统。
CN202321474079.2U 2023-06-09 2023-06-09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20199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079.2U CN220199052U (zh) 2023-06-09 2023-06-09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079.2U CN220199052U (zh) 2023-06-09 2023-06-09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9052U true CN220199052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4079.2U Active CN220199052U (zh) 2023-06-09 2023-06-09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9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74105B (zh) 用于为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KR101572328B1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US10800276B2 (en) Electrical charging arrangement with charging socket for vehicle
CN105609675B (zh) 具有热装置的牵引电池组件
US10267212B1 (en) Fluid loop filling assembly and filling method
US11433773B2 (en) Charging harness unit for a battery of a motor vehicle
JP7397112B2 (ja) 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デバイス、自動車、及びバッテリデバイスの動作方法
US20220037709A1 (en) Battery
CN110087936B (zh) 用于将电缆与机动车的电气装置电连接的连接元件和连接设备
KR20190105913A (ko)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전력제어장치
JP2017111900A (ja) 車両用電池冷却装置
CN113302787A (zh) 蓄电池模块的热管理
KR20220148744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구동 시스템 및 전기 자동차
CN220199052U (zh) 车辆冷却系统和车辆
CN109510402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
US20210359352A1 (en) Method of cooling battery cells
US2022037630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 oil-cool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of a high voltage battery
EP3819158A1 (en) Integrated controller of vehicle and vehicle
EP3534454B1 (en) Integrated battery cooling system
CN217598358U (zh) 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电动总成和车辆
CN114822926A (zh) 一种小线径大功率充电线缆结构和充电装置
KR20220148953A (ko) 직류 컨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7120294A (zh) 用于将至少一个与插式连接器部件连接的电线冷却的冷却装置
CN113733893A (zh) 双电控控制器、混合动力系统和电动车辆
CN113192667A (zh) 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1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