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966U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92966U CN220192966U CN202320933372.4U CN202320933372U CN220192966U CN 220192966 U CN220192966 U CN 220192966U CN 202320933372 U CN202320933372 U CN 202320933372U CN 220192966 U CN220192966 U CN 220192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viewing
- endoscope
- visual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06010011409 Cross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06010029803 Nosocomi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4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291 uter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066 surgical stom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80 post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IAYPIBMASNFSPL-UHFFFAOYSA-N Ethylene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O1 IAYPIBMASNFSP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Gluc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593989 Scardinius erythrophthalm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1 anti-sep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74 biops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45 desinfe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9 desinf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4 endocr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6 medic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111 ocular hyper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33 traum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手柄组件、插入管、工作通道管和视像套管,手柄组件上设置有进液通道,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出液口,工作通道管穿设于插入管内部并在插入管的远端面形成出口,视像套管穿设于插入管内部,视像套管内具有与视像管插拔配合的视像通道,视像套管在手柄组件的近端形成有视像插拔口,视像通道的远端在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安装组件,设置视像套管对视像管进行防护,避免因清洁消毒不完全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并降低因消毒次数过多而导致视像管前端镜头损坏而出现图像模糊的几率,使得视像管可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一般具有经人体或者动物体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伸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插入管。这类内窥镜内设置有工作通道管、进液腔道以及视像装置,常作为可复用设备,使用结束后一般需采取高等级的消毒灭菌措施消毒,例如浸泡消毒等。而内窥镜内狭长且复杂的腔道结构,存在消毒不彻底而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高等级的消毒灭菌措施,程序繁琐,成本高。相关技术中,将整个内窥镜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过后整体丢弃,虽然避免了高等级消毒灭菌问题,但是使用成本依然非常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视像管可重复使用、无交叉感染问题且使用成本低的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上设置有进液通道;
插入管组件,近端与所述手柄组件相连,所述插入管组件包括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出液口;
工作通道管,内部形成有用于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并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形成有出口;
视像套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所述视像套管内具有用于与视像管插拔配合的视像通道,所述视像套管在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形成有视像插拔口,所述视像通道的远端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视窗包括入射透镜单元和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设置于所述视像通道内,所述入射透镜单元设置于所述视像套管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反射棱镜的入光侧,所述入射透镜单元用于接收外部光线并将外部光线折射汇聚至所述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用于通过反射作用将光线传输至所述视像通道内的视像管的入光部位。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棱镜的出光面垂直于所述视像套管的长度方向。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射透镜单元的远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入射透镜单元朝向所述反射棱镜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表面为所述入射透镜单元的出光面,所述反射棱镜的入光面覆盖所述圆弧形凹槽。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棱镜至少具有面对面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倾斜朝向所述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出光侧,使得从所述圆弧形凹槽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出光,或者,再经一次或多次光处理后出光。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视像套管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视像套管和第二视像套管,所述第一视像套管的近端在所述手柄组件上形成所述视像插拔口,所述第一视像套管具有第一视像通道,所述第二视像套管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视像通道内,另一端穿入于所述插入管内,所述第一视像通道的横截面积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接头部,所述手柄组件具有安装口,所述接头部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中,所述插入管的近端密封插入所述接头部并固定于所述接头部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头部具有流道,所述插入管的端部伸入所述流道内,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入外部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道的入口,所述流道和所述进液管内的空间共同限定出所述进液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插入管的一端,所述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端内侧,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接头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手柄的一端。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组件外侧的转盘,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插入管外周侧,所述转盘可转动地罩设在所述接头部的周围且与所述接头部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端部设置通孔,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转接部和排液管,所述转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手柄组件近端,所述转接部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在转接部两端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接部侧壁上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相互连通,所述工作通道管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排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出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线缆以及用于为所述视像通道内的视像管的视场提供照明的发光器,所述发光器设置于所述视像套管的远端,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器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手柄组件。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线缆与所述数据交换接口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
视像管以及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所述视像管通过所述视像插拔口与所述视像通道可分离地插拔配合。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视像管的近端部具有多个第一电气端子,所述视像套管具有多个第二电气端子,所述第一电气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气端子可分离地导电连接,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数据交换接口与所述第二电气端子电气导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视像管包括盘部以及芯管,所述芯管的远端集成有光学部件以及光电转换部件,所述光电转换部件用于将光学部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盘部包括盘体以及朝向所述视像套管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盘体的突出部,所述第一电气端子集成于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视像套管的一侧,且与所述芯管内的光电转换部件建立导电路径,所述盘体盖设于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端部,所述芯管可插入所述视像套管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穿出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部,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端部具有凹部和所述视像插拔口,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端部朝向靠近所述插入管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凹部,所述第二电气端子设置于所述凹部的远端并且沿所述视像管的插拔方向贯穿所述凹部的槽壁,所述第二电气端子的一端裸露于所述凹部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手柄组件内的空间中,所述突出部伸入并固定于所述凹部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端盖,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端盖罩设于所述盘部周围,所述端盖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以将所述盘部抵靠在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部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设置视像套管对视像管进行防护,使用过程中,视像管既不与人体或动物体接触,也不与进入内窥镜内的液体接触,避免因清洁消毒不完全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问题,并降低因消毒次数过多而导致视像管前端镜头损坏而出现图像模糊的几率,使得视像管可重复使用,手柄组件、插入管、工作通道管和视像套管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使用,降低消毒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内部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内窥镜的内部结构另一视角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插入管远端端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窥镜安装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窥镜安装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视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视像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视像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入射透镜单元和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远端各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2所示视像管与光学视窗的配合示意图,图示箭头为外部光线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组件;1a-数据交换接口;
10-手柄组件;101-手柄;102-手把;103-第一卡接部;10a-安装口;10b-通孔;11-插入管组件;110-插入管;110a-出液口;
12-工作通道管;12a-出口;
13-视像套管;13a-视像插拔口;13b-凹部;130-视像通道;131-第一视像套管;132-第二视像套管;133-第二电气端子;1311-第一视像通道;134-入射透镜单元;134a-圆弧形凹槽;135-反射棱镜;135a-入光面;135b-第一反射面;135c-第二反射面;
14-视像管;141-盘部;1410-盘体;1411-突出部;142-芯管;143-第一电气端子;144-光电转换部件;
15-端盖;151-第二卡接部;16-线缆;17-发光器;18-接头部;181-流道;19-进液管;20-转盘;21-转接部;21a-第一开口;21b-第二开口;21c-第三开口;21c-转接口;22-排液管;23-进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1,请参阅图1至图12,内窥镜1包括视像管14以及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内窥镜安装组件。
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手柄组件10、插入管组件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
为便于描述,将工作过程中伸入或者靠近人体或动物体内部的一端称为远端,将操作者握持的一端或者靠近操作者握持的一端称为近端。
手柄组件10上设置有进液通道。需要说明的是,进液通道为外部流体经过手柄组件10的一段通道,可以是管状腔体形成的通道,也可以是管状腔体形成的通道和其他组件形成的通道的结合。
插入管组件11近端与手柄组件10相连,插入管组件11包括插入管110,插入管110的远端面具有出液口110a。
可以理解的是,插入管11的内部具有自由空间,自由空间连通进液通道和出液口110a,其中,自由空间为插入管110内部未被占用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外部流体经进液通道、自由空间、出液口110a流向人体或动物体内,膨大观察区域以便观察或者冲洗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组织,外部流体可以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
工作通道管12内部形成有用于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工作通道,工作通道管12穿设于插入管110内部,并在插入管110的远端面形成有出口12a,手术器械从工作通道管12插入并从出口12a伸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手术器械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活检钳、剪刀、固定钻、触检探针、挟钩钳、电极等。
需要说明的是,内窥镜1的远端面形状不限,可以为平面、半球面或者其他形状。一些示例中,内窥镜1的远端面形成为倾斜平面,倾斜角度可以是0°~90°,例如,0°、12°、17°、30°、50°、70°、85°、89°等,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视像管14获取图像,获得较大的观察视野。
视像套管13穿设于插入管110内部,视像套管13内具有用于与视像管14插拔配合的视像通道130,视像套管13在手柄组件10的近端形成有视像插拔口13a,视像管14经视像插拔口13a与视像通道130可分离地插拔配合。视像通道130的远端在插入管110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既保护视像管14,又有利于视像管14获取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视像插拔口13a以外,视像通道130的其余部位均是封闭的。
使用时,可直接将视像管14经视像插拔口13a直接插入视像套管13或者从视像套管13拔出,操作简单,便于拆装,且视像套管13可对视像管14进行防护,使得视像管14不会与人体或动物体内部组织或液体接触,因此,可以降低视像管14重复使用时交叉感染的几率,降低视像管14的消毒等级,降低消毒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医疗消毒灭菌相关规范要求,可重复使用的器材,如果手术中与人体或动物体组织接触,则术后需要经过高等级消毒,如果手术器材不与人体或动物体组织接触,则可降低消毒等级,经一般消毒即可,例如擦拭。相关技术中,视像管的端部裸露于内窥镜的远端端部,会接触人体或动物体体内分泌物等,还有可能会接触人体或动物体组织,因此,术后需进行高等级消毒,例如,浸泡消毒、高温蒸汽消毒、环氧乙烷消毒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视像管14不与人体或动物体接触,也不与进入内窥镜1内的液体接触,在术后的消毒程序中无需经消毒液浸泡等消毒过程,经擦拭类低等级消毒过后即可再次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
手柄组件10、插入管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的材质不限,插入管110可以为挠性管,也可以刚性管,插入管110、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等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材质。例如,手柄组件10采用塑料材质,使用成本低,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插入管110采用钢管,强度高,重量轻。
请参阅图8至图12,手柄组件10、插入管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使用,使用过后即可丢弃,生产成本高的视像管14可重复使用,在使用完成后直接从视像套管13内拆出,经擦拭类低等级消毒过后即可再次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视像通道130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光学视窗为集成有多个光学元件的部件,可对人体或者动物体组织内的光线进行聚光转向等处理,从而将光线传导至视像通道130内,供视像管14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需要通过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进入人体或者动物体的应用场景,就无侧视或者斜视功能的直型内窥镜来说,为了便于观察,操作者不得不握住内窥镜的手柄组件通过“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获取合适的观察范围或视野。但是“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一方面对于人体或者动物体的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的尺寸有要求,不能过小,另一方面,如果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尺寸不够,此类调整操作也容易对人体或者动物体造成损伤。
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前端未采用具备斜视功能的光学设计,摄像头只可获取前方图像,而无侧视功能,为了获取视像管侧面影像,采取预弯视像管的方式,将内窥镜的远端预弯成一定角度以便于观察,但是预弯的角度在进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且存在视野范围不方便调整及器械使用不顺畅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插入人体或者动物体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插入管的外径应尽可能的小,插入管110内部设置有工作通道管12、进液通道等多个通道,相应地,各通道的直径也严格受限。相关技术中,内窥镜的光学视窗形成于视像管远端部,光学视窗一般包括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如果视像管设置在视像套管内,那么视像管远端的光学视窗的直径会进一步压缩,而导致用于接收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光线的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外径易被压缩,在此情形下,如需解决手术中内窥镜观察视角不便的问题,使光学视窗具备侧视或者斜视功能,即入射光线经过光学视窗后,主光轴根据需要改变传播方向,可能出现视像管远端的光学视窗入瞳直径变小,视像管所接收到的有效光线减少的问题。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直型的内窥镜1,并且将光学视窗设置在视像套管13的远端,在视像套管13及视像管14的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光学视窗的有效直径能够增大,进而增大光学视窗的入瞳直径,使得视像管14能够接收到更多有效光线,使得视像管14获取的外部图像质量更高。人体或者动物体组织内的漫反射光线射入光学视窗后其光轴传导方向可受控改变,使得内窥镜1具有侧视或者斜视功能,大大减少对内窥镜进行“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便于操作者获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安装组件,设置视像套管13对视像管14进行防护,视像管14不与人体或动物体接触,也不与进入内窥镜1内的液体接触,避免因清洁消毒不完全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现象,并降低因消毒次数过多而导致视像管14前端镜头损坏而出现图像模糊的几率,使得视像管14可重复使用,在术后的消毒程序中无需经消毒液浸泡等高等级消毒过程,用擦拭等低等级消毒方式消毒过后即可再次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手柄组件10、插入管110、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使用,降低消毒成本。
光学视窗的具体构造不限。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至图15,光学视窗包括入射透镜单元134和反射棱镜135,反射棱镜135设置于视像套管13内,入射透镜单元134设置于视像套管13的端部且位于反射棱镜135的入光侧,入射透镜单元134用于接收外部光线并将外部光线折射聚集至反射棱镜135,反射棱镜135用于通过反射作用将光线传输至视像通道130内的视像管14的入光部位。
入射透镜单元134可以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凹透镜组合集成的单元,具体地,入射透镜单元可以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平凹透镜组合集成的单元。入射透镜单元134具有聚光作用,可扩大内窥镜1的观察视野。
内窥镜1工作时,人体或者动物体被观察部位反射的光线射入入射透镜单元134,入射透镜单元134将接收到的光线折射聚集至反射棱镜135,反射棱镜通过反射作用将光线传输至视像管14的入光部位,以使视像管14获取光信号。入射透镜单元134设置在视像套管13的端部,反射棱镜135在视像套管13内,便于视像管14获取良好的观察角度,并且充分利用视像套管13内的空间,无需扩大视像套管13的尺寸及插入管110的尺寸即可在视像套管13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入瞳直径,从而为视像管14获取高质量的光信号提供重要前提,增大视像管14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视像管14朝向反射棱镜135的投影中,视像管14的投影落入反射棱镜135的投影内,即,视像管14的入光部位的轮廓在反射棱镜135的出光部位的轮廓范围内,即,反射棱镜135的直径大于视像管14内部光学组件的直径,相对地,在视像套管13及视像管14的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光学视窗的直径能够增大,即,入射透镜单元134和反射棱镜135的直径能够增大,进而增加入射透镜单元134和反射棱镜135的有效耦合区域,从而增加入瞳直径,入射透镜单元134和反射棱镜135能够获取更大范围的人体或者动物体被观察部位的光线并汇聚传导至视像管14内,视像管14内部光学组件能够接收到的有效光线增加,使得视像管14获取的外部图像质量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装配时,入射透镜单元134和反射棱镜135可以通过卡接配合在一起,然后再与视像通道130的内侧壁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视像套管13的远端由反射棱镜135和入射透镜单元134密封,以使得视像套管13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完全隔离开来,从而使得插拔于视像通道130内的视像管14与人体或者动物体组织及液体完全隔离开来,便于视像管14获取外部图像。
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插入管110的内壁的与凹透镜134的周向之间区域设置灌胶层,从而进一步地将入射透镜单元134粘接固定,防止入射透镜单元134意外脱落,确保视像通道130的密封效果,防止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液体进入视像套管13内,增加视像管14的工作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反射棱镜135的出光面垂直于视像套管13的长度方向。
请参阅图14,视像管14的远端面形成为直型平面,反射棱镜135的出光面垂直于视像套管13的长度方向,即反射棱镜135的出光面也形成为直型平面,便于视像管14的远端面与反射棱镜135的出光面紧密贴合,进一步使得视像管14获取高质量图像。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入射透镜单元134的远端面为倾斜面,入射透镜单元134朝向反射棱镜135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形凹槽134a,圆弧形凹槽134a的表面为凹透镜134的出光面,反射棱镜135的入光面135a覆盖圆弧形凹槽134a。
可以理解的是,圆弧形凹槽134a即为入射透镜单元134与反射棱镜135的耦合区域。
入射透镜单元134的远端面为倾斜面,即视像套管13的远端面为倾斜面,可以扩大观察范围,便于视像管14获取图像,操作者可减少对内窥镜1进行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便能获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反射棱镜135的入光面135a覆盖圆弧形凹槽134a,人体或者动物组织内的漫反射光线射入入射透镜单元134,入射透镜单元134可将射入的光线折射汇聚传导至反射棱镜135的入光面135a,从而经过反射作用被视像管14接收,降低光线损失的几率,增加内窥镜1的工作可靠性。
反射棱镜135可以为全反射棱镜,通过全反射作用将光线无损失地传导至视像管14,进一步增加视像管14能够接收到的有效光线。
反射棱镜135实现反射的方式不限。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反射棱镜135至少具有面对面设置的第一反射面135b和第二反射面135c,第一反射面135b倾斜朝向圆弧形凹槽134a,第二反射面135c位于第一反射面135b的出光侧,使得从圆弧形凹槽134a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135b和第二反射面135c的反射后出光,或者,再经一次或多次光处理后出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射面135b、第二反射面135c可以采用光学镀膜,也就是说,第一反射面135b、第二反射面135c所对应的反射棱镜135的外表面进行光学镀膜,如此,实现第一反射面135b、第二反射面135c的反射作用。
具体地,人体或者动物体被观察部位的光线射入入射透镜单元134,经过圆弧形凹槽134a折射汇聚至第一反射面135a,然后经第一反射面135b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35c反射后出光,或者再经一次或者多次光处理后被视像管14接收,光处理可以为反射、汇聚、散射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面135b和第二反射面135c面对面设置,第一反射面135b倾斜朝向圆弧形凹槽134a,也就是说,第二反射面135c背向圆弧形凹槽134a设置,如此,经圆弧形凹槽134a发散后的光线必须先经第一反射面135b反射后才能被第二反射面135c接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射面135b、第二反射面135c倾斜于视像套管13的长度方向设置,如此,便于使得人体或者动物体被观察部位光线被入射透镜单元134折射汇聚后能够经反射作用改变方向,以接近于平行光的方式被视像管14接收,降低人体或者动物体被观察部位光线经反射后进入视像管14的接收盲区的几率,减少光线损失,增加入射透镜单元134和反射棱镜135的工作可靠性,并且,内窥镜1通过旋转插入管110就能够改变视角,方便内窥镜1旁视,从而提高视像管14的工作效率,便于检查和手术。
一些实施例中,视像套管13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视像套管131和第二视像套管132,第一视像套管131的近端在手柄组件10上形成视像插拔口13a,第一视像套管131具有第一视像通道1311,第二视像套管132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第一视像通道1311内,另一端穿入于插入管110内。视像管14通过视像插拔口13a穿过第一视像套管131再穿过第二视像套管132穿入插入管110内,即视像管14始终不会与插入管110产生接触。第一视像通道1311的横截面积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便于视像管14的插入,也可使得第二视像套管132更好地固定于第一视像通道1311内。
视像管14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不限,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7,视像管14的近端部具有多个第一电气端子143,视像套管13具有多个第二电气端子133,第一电气端子143和第二电气端子133可分离地导电连接,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数据交换接口1a,数据交换接口1a与第二电气端子133电气导通。
视像管14通过第一电气端子143、第二电气端子133将图像电信号传递至数据交换接口1a,然后可在外部设备上显示图像,从而获取被观察组织的清晰图像,以便诊断、治疗以及进行相应手术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视像管14包括盘部141以及芯管142,芯管142的远端集成有光学部件以及光电转换部件144。光学部件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透镜,用于将光线汇聚传导至光电转换部件144。
光电转换部件144用于将光学部件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电信号。光电转换部件144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在此不做限制。
盘部141包括盘体1410以及朝向视像套管13的方向突出于盘体1410的突出部1411,第一电气端子143集成于突出部1411朝向视像套管13的一侧,盘体1410盖设于视像套管13的近端部,芯管142插入视像套管13内。
第一电气端子143集成于突出部1411朝向视像套管13的一侧,且与芯管142内的光电转换部件144建立导电路径,具体地,通过集成于芯管142内的信号线传递至第一电气端子143。
内窥镜1工作时,人体或动物体内被观察部位反射的光线通过光学视窗汇聚传导至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将传入的光线进一步处理汇聚后传导至光电转换部件144,光电转换部件144将光信号转换为图像电信号,图像电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递至第一电气端子143、第二电气端子133,进而传递至数据交换接口1a,然后可在外部设备上显示图像,从而获取被观察组织的清晰图像,以便诊断、治疗以及进行相应手术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光电转换部件144获取光信号,生成图像信号并传输。并且内窥镜1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板对原始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对图像进行除噪点、修正广角畸变、提高对比度、消除红眼现象等,以使得图像的质量更好,然后将处理过后的图像传出。图像处理板的设置位置不限,可以是设置在视像管14上,可以是在手柄组件10内部,也可以是设置在外部设备上,只要能对图像进行处理即可。一些实施例中,视像管14的尺寸较小,信号传输路径相对较短,图像处理板可设置于外部设备上。
第一电气端子143和第二电气端子133的连接方式不限。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和图8,视像套管13的近端穿出手柄组件10的近端部,视像套管13的近端端部具有凹部13b和视像插拔口13a,视像套管13的近端端部朝向靠近插入管110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部13b,第二电气端子133设置于凹部13b的远端并且第二电气端子133沿视像管14的插拔方向贯穿凹部13b的槽壁。
第二电气端子133的一端裸露于凹部13b内,以与第一电气端子143导电配合,另一端伸入手柄组件10内的空间中,以便于通过连接线与数据交换接口1a电连接,突出部1411伸入并固定于凹部13b内。也就是说,第一电气端子143和第二电气端子133沿视像管14的插拔方向进行导电连接。
如此,第二电气端子133既不会影响视像管14与视像套管13的插拔配合,其与数据交换接口1a的连接也不需与视像管14直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视像管的插入方位亦会影响视像管图像的获取,如果视像管插入时发生旋转或者偏转,会影响视像管获取正常方位的图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视像管14的突出部1411与视像套管13的凹部13b配合,可在视像管14插入视像套管13时起到限位定向作用,增加视像管14插入的可靠性,防止视像管14以任意旋转角度插入视像套管13内,影响成像。
突出部1411的形状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5,突出部1411的横截面大致呈月牙状,在视像管14与视像套管13进行插拔配合时,既能够与凹部13b配合限位定向,也不影响芯管142插入视像套管13内。
手柄组件10与视像管14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卡接、螺纹连接等。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端盖15,手柄组件10的近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03,端盖15罩设于盘部141周围,即盘部141容纳于端盖15内部,端盖15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51,第一卡接部103与第二卡接部151可拆卸地卡接,以将盘部141抵靠在视像套管13的近端部上。
具体地,将视像管14插入视像套管13内,盘部141位于视像套管13的近端一侧,再将端盖15罩设在盘部141周围,通过旋转端盖15使得第一卡接部103和第二卡接部151卡接配合,端盖15的端面对盘部141施加朝向远端的作用力,进而将盘部141抵紧在视像套管13的端部,防止视像管14脱出或松动。
第一卡接部103和第二卡接部151使得手柄组件10与视像管14的拆装更简便,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提升操作便捷性,节约手术准备时间,此外,也无需在视像管14上设置用于与手柄组件10相连的连接结构,使得盘部141的结构更加简单。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线缆16以及用于为视像管14的视场提供照明的发光器17,发光器17设置于视像套管13的末端,线缆16的一端与发光器17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手柄组件10。
线缆16用于为发光器17提供电能,视像管14的视场所需的光照由发光器17提供,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视像管14的芯管142内无需集成发光器17,可以节约发光器17所需的安装尺寸,使得芯管142的直径可以做的很小。
需要说明的是,线缆16与发光器17不会伸入视像套管13以及工作通道管12内,不会对视像管14和手术器械的工作造成影响。线缆16可以充分利用插入管110内的自由空间,使得内窥镜安装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发光器17的具体结构不限。
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17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于电路板上的发光芯片。
发光芯片的类型不限,任何可以发光的部件均可作为发光芯片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等,例如,发光芯片为发光二极管,体积小、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
发光芯片的数量不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可以将发光芯片均匀设置在视像管14四周,以形成无影灯的效果,不会造成视觉盲区,避免因脏器内壁的褶皱产生阴影,影响诊断或者手术操作。
电路板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英文全称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发光芯片可以通过表面组装技术安装于柔性电路板上,同时将柔性电路板与线缆16连接,线缆16可以与外部接口连接实现对发光器17的供电。
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线缆16与数据交换接口1a电连接,发光器17通过数据交换接口1a获取电能,进而实现照明,也就是说,数据交换接口1a可以是内窥镜1的数据和电源的集成接口,用于为内窥镜1内的用电器件提供电源接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接头部18,手柄组件10具有安装口10a,接头部18可旋转地穿设于安装口10a中,插入管110的近端密封插入接头部18并固定于接头部18内。如此,以便于接头部18带动插入管110旋转以对插入管110的方位进行调整。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接头部18具有流道181,插入管110的端部伸入流道181内,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进液管19,进液管19的一端用于引入外部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流道181的入口,也就是说,流道181连通进液管19的末端和插入管110的近端的自由空间,流道181和进液管19内的空间共同限定进液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外部流体经进液管19流入流道181,再经插入管110的自由空间从出液口110a流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如此,外部流体利用插入管110内未被占用的自由空间流入人体或动物体,使被观察部位充液膨大,例如,向子宫充水,便于视像管14更好的观察,无需额外在插入管110内设置进液管道,减小对插入管110外径的要求,对自然腔道或者微创切口的孔径要求小,减小对人体或者动物体的损伤,提高内窥镜1的诊疗效率。
进液管19引入外部流体的方式不限,例如,请参阅图3,进液管19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阀门23,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启动或者停止向人体或者动物体引入外部流体。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手柄组件10包括手柄101和设置于手柄101底侧的手把,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沿手柄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口10a设置于手柄101靠近插入管110的一端,接头部1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手柄101的远端内侧,如此,便于接头部18带动插入管110旋转调整方位,并且不与其组件发生剐蹭。
进液管19远离接头部18的一端沿手把102延伸至手把102远离手柄101的一端,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产生干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手柄组件10外的转盘20,转盘20套设于插入管110外周侧,转盘20可转动地罩设在接头部18的周围且与接头部18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即,转盘20可以带动接头部18转动,从而带动插入管110转动,使用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旋转转盘20带动插入管110以及设置于插入管110内的视像套管13、视像管14等组件旋转,可以满足对内窥镜1的方位调整需求以及手术视野调整需求。
接头部18与转盘20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接头部18可以与转盘20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6,手柄组件10的近端端部设置通孔10b,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转接部21和排液管22,转接部21穿过通孔10b并固定于手柄组件10的近端,转接部21内具有空腔,空腔在转接部21两端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21a和第二开口21b,转接部21侧壁上设有转接口21c,转接口21c、第一开口21a、第二开口21b相互连通,工作通道管12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第一开口21a,排液管22的一端用于引出流体,另一端连接于转接口21c。
需要说明的是,手柄组件10的近端端部具有圆盘,通孔10b设置于圆盘上,在转盘20转动时,带动接头部18转动,从而带动插入管110转动,同时也会带动圆盘转动,也就是说,在转盘20转动的时候,接头部18、转接部21、插入管110、视像套管13、视像管14都会转动,以便于对内窥镜1的方位调整及手术视野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病灶观察或者手术需求,插入管110的直径应尽可能的小,以减少对人体或者动物体的损伤。
排液管22通过转接部21与工作通道管12连通,使用工作通道管12即可将流体从人体或动物体12引出,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排液通道,不占用插入管110的空间,对自然腔道或者微创切口的孔径要求小。
当插入管110经人体或者动物体自然腔道置入时,较小的插入管110的直径,可以减少辅助扩展工具的使用,有效减少对人体或者动物体腔道的损伤。当插入管110自微创切口置入时,较小的插入管110的直径可以效减少造口大小,降低对患者或者动物的损伤,为其快速痊愈创造条件。
在排液管22远离工作通道管12的一端可以外接负压设备,当需要抽吸排液时,负压设备产生负压,进而使得工作通道管12产生负压,便于将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需要抽吸的液体从工作通道管12抽吸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进行手术操作时,手术器械可以经第二开口21a进入转接部21的空腔内,并从第一开口21a伸入工作通道管12内以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器械进行操作时,如果需要同时进行抽吸排液,可以在排液管22远离工作通道管12的一端外接负压设备,负压设备产生负压,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液体可以经工作通道管12、第一开口21a从转接口21c流向排液管22,以将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液体排至体外。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6,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沿手柄101的长度方向延伸,排液管22远离转接部22的一端沿手把102延伸至手把102远离手柄101的一端,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产生干扰。
以下,以观察部位为子宫为例对内窥镜1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内窥镜1插入子宫前,将视像管14经视像插拔口13a穿入视像套管13内,再将端盖15上的第二卡接部151与视像管14上的第一卡接部103卡接,将视像管14固定,进液管19进水一端与膨宫装置相连,膨宫装置提供膨宫液,膨宫液经进液管19、流道181、插入管110内的自由空间流进子宫内,使子宫充液膨大,数据交换接口1a与外部设备连接,线缆16与数据交换接口1a电连接,发光器17通过线缆16从数据交换接口1a处获取照明所需的电源。
将内窥镜1远端置入子宫,发光器17为视像管14提供照明,膨宫液通过一定的压力及速度注入膨宫液,使宫腔充盈,视野清晰,通过视像管14对子宫内部进行观察,光电转换部件144将光信号转换为图像电信号,图像电信号传递至第一电气端子143、第二电气端子133、数据交换接口1a,外部设备将图像电信号转换为视频图像显示出来。如需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操作,可将相应的手术器械经第二开口21b、第一开口21a从工作通道管12伸入子宫内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时,如需要抽吸,则可接负压设备进行抽吸,此时,手术器械仍可以保留在工作通道管12,或者,操作者也可以边抽吸边进行手术操作。需要抽吸排液时,排液管22外接负压设备以产生负压,使得子宫内的液体经工作通道管12从排液管22排出,手术完成后取出手术器械。最后,取出端盖15,将视像管14从视像套管13内拔出,进行简单消毒和擦拭,待下次使用,插入管110、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等可作为医疗废物丢弃。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上设置有进液通道;
插入管组件,近端与所述手柄组件相连,所述插入管组件包括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出液口;
工作通道管,内部形成有用于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并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形成有出口;
视像套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所述视像套管内具有用于与视像管插拔配合的视像通道,所述视像套管在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形成有视像插拔口,所述视像通道的远端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视窗包括入射透镜单元和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设置于所述视像套管内,所述入射透镜单元设置于所述视像套管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反射棱镜的入光侧,所述入射透镜单元可接收外部光线并将外部光线折射汇聚至所述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用于通过反射作用将光线传输至所述视像通道内的视像管的入光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棱镜的出光面垂直于所述视像套管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透镜单元的远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入射透镜单元朝向所述反射棱镜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表面为所述入射透镜单元的出光面,所述反射棱镜的入光面覆盖所述圆弧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棱镜至少具有面对面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倾斜朝向所述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出光侧,使得从所述圆弧形凹槽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出光,或者,再经一次或多次光处理后出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像套管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视像套管和第二视像套管,所述第一视像套管的近端在所述手柄组件上形成所述视像插拔口,所述第一视像套管具有第一视像通道,所述第二视像套管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视像通道内,另一端穿入于所述插入管内,所述第一视像通道的横截面积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接头部,所述手柄组件具有安装口,所述接头部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中,所述插入管的近端密封插入所述接头部并固定于所述接头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具有流道,所述插入管的端部伸入所述流道内,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入外部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道的入口,所述流道和所述进液管内的空间共同限定出所述进液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插入管的一端,所述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端内侧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接头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手柄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组件外侧的转盘,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插入管外周侧,所述转盘可转动地罩设在所述接头部的周围且与所述接头部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端部设置通孔,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转接部和排液管,所述转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所述转接部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在转接部两端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接部侧壁上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相互连通,所述工作通道管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排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出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线缆以及用于为设置于所述视像通道内的视像管的视场提供照明的发光器,所述发光器设置于所述视像套管的远端,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器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手柄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线缆与所述数据交换接口电连接。
15.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视像管以及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所述视像管通过所述视像插拔口与所述视像通道可分离地插拔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像管的近端部具有多个第一电气端子,所述视像套管具有多个第二电气端子,所述第一电气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气端子可分离地导电连接,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数据交换接口与所述第二电气端子电气导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像管包括盘部以及芯管,所述芯管的远端集成有光学部件以及光电转换部件,所述光电转换部件用于将光学部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盘部包括盘体以及朝向所述视像套管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盘体的突出部,所述第一电气端子集成于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视像套管的一侧,且与所述芯管内的光电转换部件建立导电路径,所述盘体盖设于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端部,所述芯管可插入所述视像套管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穿出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部,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端部具有凹部和所述视像插拔口,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端部朝向靠近所述插入管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凹部,所述第二电气端子设置于所述凹部的远端并且沿所述视像管的插拔方向贯穿所述凹部的槽壁,所述第二电气端子的一端裸露于所述凹部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手柄组件内的空间中,所述突出部伸入并固定于所述凹部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端盖,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端盖罩设于所述盘部周围,所述端盖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以将所述盘部抵靠在所述视像套管的近端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33372.4U CN220192966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33372.4U CN220192966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92966U true CN220192966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4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33372.4U Active CN220192966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92966U (zh) |
-
2023
- 2023-04-23 CN CN202320933372.4U patent/CN2201929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17407B1 (ko) | 가변성 프로파일 팁을 가진 내시경 | |
US20170231477A1 (en) | Instrument port with integrated imaging system | |
JP4831933B2 (ja) | 画像化用ファイーバーシステムを有する小型内視鏡 | |
KR100630624B1 (ko) | 비디오 직장 내시경 | |
JP5702737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で使用する使い捨て式シース | |
US11849917B2 (en) | Disposable miniature endoscopy system | |
US20080208006A1 (en) | Opto-electronic illumination and vision module for endoscopy | |
US11096557B2 (en) | Endoscopy system having a miniature closed head | |
JP7274073B2 (ja) | 硬性内視鏡装置 | |
CN109171611B (zh) | 内窥镜装置 | |
CN220192966U (zh)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
CN118830795A (zh)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
CN220109705U (zh)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 |
CN220192967U (zh)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
CN220192965U (zh) | 一种视像管以及内窥镜 | |
CN118830797A (zh)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 |
CN118830796A (zh)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 |
CN116530917A (zh) | 一种视像管以及内窥镜 | |
JP3462597B2 (ja) | 超音波内視鏡の先端部 | |
CN217338509U (zh) | 一种内窥镜 | |
CN215128382U (zh) | 便携式智能尿道膀胱镜系统 | |
JP2001161642A (ja) |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 |
CN215227415U (zh) | 硬管电子内窥镜 | |
CN217510463U (zh) | 一种内窥镜 | |
WO2019075706A1 (zh) | 一种蜂巢结构的先端头部、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