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9705U -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705U
CN220109705U CN202320939206.5U CN202320939206U CN220109705U CN 220109705 U CN220109705 U CN 220109705U CN 202320939206 U CN202320939206 U CN 202320939206U CN 220109705 U CN220109705 U CN 220109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insertion tube
video
endoscop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92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雄
刘忠辉
李大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Maggi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Maggi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Maggi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Maggi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92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手柄组件、插入管组件、工作通道管和视像套管,插入管组件包括插入管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置于插入管的远端内侧,工作通道管穿设于插入管内部,视像套管穿设于插入管内部,视像套管内具有容纳视像管的视像通道,固定支架与插入管的内壁连接,固定支架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工作通道管约束于第一孔内,视像套管约束于第二孔内,以将工作通道管远端和视像套管远端固定在插入管内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固定支架将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远端固定在插入管内部,避免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在插入管中形成悬臂支撑形态,增加了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的整体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一般具有经人体或者动物体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伸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插入管。这类内窥镜内设置有工作通道管、进液腔道以及视像装置,常作为可复用设备,使用结束后一般需采取高等级的消毒灭菌措施消毒,例如浸泡消毒等。而内窥镜内狭长且复杂的腔道结构,存在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高等级的消毒灭菌措施,程序繁琐,成本高。相关技术中,将整个内窥镜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过后整体丢弃,虽然避免了高等级消毒灭菌问题,但是使用成本依然非常高昂。
为减少消毒灭菌问题、降低交叉感染几率以及降低使用成本,在内窥镜的插入管内部设置有视像套管,套设在视像管外,并设置透明光学视窗封闭视像套管远端,将成本高的视像管及相关视像系统设计作为可重复使用器械,将成本低的视像套管和插入管等部件作为一次性使用器械,减少交叉感染几率、降低使用成本。但是,基于临床要求,对插入管的尺寸有严格限制,且视像套管、工作通道管的远端都设置在插入管远端,因此,插入管的远端需要可靠地固定及密封,且对插入管的尺寸影响较小,以增加内窥镜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可将视像套管远端和工作通道管远端可靠固定及密封在插入管内部且可增加内窥镜工作稳定性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上设置有进液通道;
插入管组件,近端与所述手柄组件相连,所述插入管组件包括插入管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插入管的远端内侧;
工作通道管,内部形成有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并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形成有出口;
视像套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所述视像套管内具有容纳视像管的视像通道,所述视像通道的远端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
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插入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工作通道管远端和所述视像套管远端固定在所述插入管内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的周向外表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插入管的内壁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其相对的所述插入管的内壁合围出出液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分体设计的安装块,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第一方向排列,两个所述安装块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并合围出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插入管的内壁的外周向表面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插入管的内壁贴合。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线缆以及用于提供照明的发光器,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器电连接,所述发光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远端面。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设有沿所述插入管的轴向贯穿所述固定支架的贯穿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发光器电连接,所述插入管的内侧壁、所述工作通道管的外壁与所述视像套管的外壁的相邻位置形成有三角区域,所述线缆布置在所述三角区域。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光器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发光芯片,所述电路板贴附于所述固定支架的远端面,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光芯片的表面包覆有灌胶层。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插入管组件包括灌胶层,所述灌胶层构造为:向所述固定支架的远端面与所述插入管的内壁以及所述光学视窗的外侧壁之间围设的区域灌胶而形成;所述灌胶层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视像套管包括管套和所述光学视窗,所述管套的远端开放,所述光学视窗封闭所述管套的远端部,所述灌胶层环绕于所述光学视窗的周向和所述插入管的内壁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接头部,所述手柄组件具有安装口,所述接头部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中,所述插入管的近端密封插入所述接头部并固定于所述接头部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头部具有流道,所述插入管的端部伸入所述流道内,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入外部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道的入口,所述流道和所述进液管内的空间共同限定所述进液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插入管的一端,所述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端内侧,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接头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组件外侧的转盘,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插入管外周侧,所述转盘可转动地罩设在所述接头部的周围且与所述接头部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端部设置通孔,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转接部和排液管,所述转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所述转接部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在所述转接部两端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接部侧壁上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相互连通,所述工作通道管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排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出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
视像管以及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所述视像管穿设于所述视像套管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安装组件,使用固定支架将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远端可靠地固定在插入管内部,简单有效的对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了定位,且也对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的远端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在插入管中形成悬臂支撑形态,工作通道管和视像套管之间不会发生干涉,降低因内窥镜的摆动而导致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晃动的几率,增加了视像套管和工作通道管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内部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内窥镜的内部结构另一视角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内窥镜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窥镜安装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窥镜安装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固定支架、视像套管、工作通道管、线缆、发光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固定支架、视像套管、工作通道管、线缆、发光器的另一视角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内窥镜安装组件的远端各组件配合的剖面示意图,图示省略了发光器、线缆、端盖以及灌胶层;
图12为图3所示内窥镜安装组件的远端各组件配合的剖面示意图,图示省略了灌胶层;
图13为图3所示内窥镜的远端端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视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视像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视像管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1a-数据交换接口;
10-手柄组件;101-手柄;102-手把;103-第一卡接部;10a-安装口;10b-通孔;11-插入管组件;110-插入管;110a-出液口;111-固定支架;111a-第一孔;111b-第二孔;111c-贯穿孔;111d-弧形面;1111-安装块;112-灌胶层;
12-工作通道管;12a-出口;
13-视像套管;13a-视像插拔口;13b-凹部;130-视像通道;131-第一视像套管;132-第二视像套管;133-第二电气端子;1311-第一视像通道;134-光学视窗;14-视像管;141-盘部;1410-盘体;1411-突出部;142-芯管;143-第一电气端子;144-光电转换部件;
15-端盖;151-第二卡接部;16-线缆;17-发光器;171-电路板;172-发光芯片;18-接头部;181-流道;19-进液管;20-转盘;
21-转接部;21a-第一开口;21b-第二开口;21c-第三开口;21c-转接口;22-排液管;23-进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手柄组件10、插入管组件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1,请参阅图1至图16,内窥镜1包括视像管14以及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内窥镜安装组件。
为便于描述,将工作过程中伸入或者靠近人体或动物体内部的一端称为远端,将操作者握持的一端或者靠近操作者握持的一端称为近端。
手柄组件10上设置有进液通道。需要说明的是,进液通道为外部流体经过手柄组件10的一段通道,可以是管状腔体形成的通道,可以是管状腔体形成的通道和其他组件形成的通道的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插入管110的内部具有自由空间,自由空间连通进液通道,其中,自由空间为插入管110内部未被占用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外部流体经进液通道、自由空间流向人体或动物体内,外部流体可以注入被观察部位使之膨大以便于观察,也可以对被观察部位进行冲洗,外部流体可以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
插入管组件11近端与手柄组件10相连,插入管组件11包括插入管110和固定支架111,固定支架111设置于插入管110的远端内侧。
工作通道管12内部形成有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工作通道,工作通道管12穿设于插入管110内部,并在插入管110的远端面形成有出口12a。
手术器械从工作通道管12插入并从出口12a伸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手术器械的类型不限,例如,活检钳、剪刀、固定钻、触检探针、挟钩钳、电极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需要通过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进入人体或者动物体的应用场景,就无侧视或者斜视功能的直型内窥镜来说,为了便于观察,操作者不得不握住内窥镜的手柄组件通过“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获取合适的观察范围或视野。但是“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一方面对于人体或者动物体的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的尺寸有要求,不能过小,另一方面,如果自然腔道或者手术造口尺寸不够,此类调节操作也容易对人体或者动物体造成损伤。
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前端未采用具备斜视功能的光学设计,摄像头只可获取前方图像,而无侧视功能,为了获取视像管侧面影像,采取预弯视像管的方式,将内窥镜的远端预弯成一定角度以便于观察,但是预弯的角度在进入人体或者动物体会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且存在视野范围不方便调整及器械使用不顺畅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直型的内窥镜1,内窥镜1的远端还具有可以聚光且改变光轴传导方向可受控改变的光学视窗,光学视窗可以包括棱镜组及凹透镜组等,人体或者动物体组织内的漫反射光线射入光学视窗后可改变传导方向,使得内窥镜1具有侧视或者斜视功能,从而大大减少对内窥镜进行“挑”或者“撬”之类的调节操作,便于操作者获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内窥镜1的远端面形状不限,可以为平面、半球面或者其他形状。一些示例中,内窥镜1的远端面形成为倾斜平面,倾斜角度可以是0°~90°,例如,0°、12°、17°、30°、50°、70°、85°、89°等,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视像管14获取图像,获得较大的观察视野。
视像套管13穿设于插入管110内部,视像套管13内具有容纳视像管14的视像通道130,视像通道130的远端在插入管110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134,既保护视像管14,又有利于视像管14获取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图像。
即,该实施例中,光学视窗134设置于视像套管13的远端部,视像管14通过插入视像套管13内即可获取来自光学视窗134传导的光线。
视像管14穿设于视像套管13内,视像套管13与视像管14的配合方式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和图3,视像套管13在手柄组件10的近端形成有视像插拔口13a,视像管14经视像插拔口13a与视像通道130可分离地插拔配合,除视像插拔口13a以外,视像通道130的其余部位均是封闭的,使得视像管14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与人体或动物体内部组织或者液体接触,降低视像管14重复使用时的交叉感染几率,降低视像管14的消毒等级,节省消毒成本。
光学视窗134可以包括凹透镜与全反射棱镜,能够聚光且改变光的方向,便于视像管14获取图像,凹透镜可以为平凹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医疗消毒灭菌相关规范要求,可重复使用的器材,如果手术中与人体或动物体组织接触,则术后需要经过高等级消毒,如果手术器材不与人体或动物体组织接触,则可降低消毒等级,经一般消毒即可,例如,擦拭。
相关技术中,视像管的端部裸露于内窥镜的远端端部,会接触人体或动物体体内分泌物等,还有可能会接触人体或动物体组织,因此,术后需进行高等级消毒,例如浸泡消毒、高温蒸汽消毒、环氧乙烷消毒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视像管14不与人体或动物体接触,也不与进入内窥镜1内的液体接触,避免因清洁消毒不完全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现象,并降低相关技术中因消毒次数过多而导致视像管前端镜头损坏而出现图像模糊的几率,视像管14仅需低等级消毒就可重复使用,在术后的消毒程序中视像管14无需经消毒液浸泡等高等级消毒过程,用擦拭等低等级消毒方式消毒过后即可再次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
固定支架111与插入管110的内壁连接,固定支架111形成有第一孔111a和第二孔111b,工作通道管12约束于第一孔111a内,视像套管13约束于第二孔111b内,以将工作通道管12远端和视像套管13远端固定在插入管11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111a与第二孔111b的形状不限,只要可以使得工作通道管12远端和视像套管13远端固定在插入管110内部即可,例如,第一孔111a和第二孔111b可以为圆形,如此,对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的约束更强,提高固定支架111的固定效果。
手柄组件10、插入管110、固定支架1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的材质不限,插入管110可以为挠性管,也可以刚性管,插入管110、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等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材质。例如,手柄组件10、固定支架110采用塑料材质,使用成本低,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插入管110采用钢管,强度高,重量轻。
请参阅图5至图10,手柄组件10、插入管110、固定支架1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使用,生产成本高的视像管14可重复使用,在使用完成后直接从视像套管13内拆出,经擦拭类低等级消毒过后即可再次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安装组件,使用固定支架111将视像套管13和工作通道管12远端可靠地固定在插入管110内部,简单有效的对视像套管13和工作通道管1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了定位,且也对视像套管13和工作通道管12的远端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视像套管13和工作通道管12在插入管中形成悬臂支撑形态,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之间不会发生干涉,降低因内窥镜的摆动而导致视像套管13和工作通道管12出现晃动的几率,增加了内窥镜的工作稳定性。
视像管14的具体构造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4至图16,视像管14包括盘部141以及芯管142,芯管142的远端集成有光学部件以及光电转换部件144。光学部件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透镜,用于将光线汇聚传导至光电转换部件144。
光电转换部件144用于将光学部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转换部件144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在此不做限制。
盘部141包括盘体1410以及朝向视像套管13的方向突出于盘体1410的突出部1411,第一电气端子143集成于突出部1411朝向视像套管13的一侧,盘体1410盖设于视像套管13的近端部,芯管142插入视像套管13内。
第一电气端子143集成于突出部1411朝向视像套管13的一侧,且与芯管142内的光电转换部件144建立导电路径,具体地,通过集成于芯管142内的信号线传递至第一电气端子143。
视像管14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不限,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7,视像管14的近端部具有多个第一电气端子143,视像套管13具有多个第二电气端子133,第一电气端子143和第二电气端子133可分离地导电连接,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数据交换结构1a,数据交换接口1a与第二电气端子133电气导通。
视像管14通过第一电气端子143、第二电气端子133将图像电信号传递至数据交换接口1a,再将图像在外部设备上显示出来,反映被检测部位的情况以便于诊断或进行相关手术操作。
具体地,内窥镜1工作时,人体或动物体内被观察部位反射的光线进入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将光线汇聚传导至光电转换部件144,光电转换部件144将光学信号转换为图像电信号,图像电信号传递至第一电气端子143、第二电气端子133,进而传递至数据交换接口1a,然后可在外部设备上显示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光电转换部件144获取光信号,生成图像信号并传输。并且内窥镜1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板对原始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对图像进行除噪点、修正广角畸变、提高对比度、消除红眼现象等,以使得图像的质量更好,然后将处理过后的图像传出。图像处理板的设置位置不限,可以是设置在视像管14上,可以是在手柄组件10内部,也可以是设置在外部设备上,只要能对图像进行处理即可。
第一电气端子143和第二电气端子133的连接方式不限。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6,视像套管13的近端穿出手柄组件10的近端部,视像套管13的近端端部具有凹部13b和视像插拔口13a,视像套管13的近端端部朝向靠近插入管110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部13b,第二电气端子133设置于凹部13b的远端并且第二电气端子133沿视像管14的插拔方向贯穿插接凹部13b的槽壁。
第二电气端子133的一端裸露于凹部13b内,以与第一电气端子143导电配合,另一端伸入手柄组件10内的空间中,以便于通过连接线与数据交换接口1a电连接,突出部1411伸入并固定于凹部13b内。也就是说,第一电气端子143和第二电气端子133沿视像管14的插拔方向进行连接配合。
如此,第二电气端子133既不会影响视像管14与视像套管13的插拔配合,其与数据交换接口1a的连接也不需与视像管14直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视像管14的插入方位亦会影响视像管14图像的获取,如果视像管插入时发生旋转或者偏转,会影响视像管获取正常方位的图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视像管14的突出部1411与视像套管13的凹部13b配合,可在视像管14插入视像套管13时起到限位定向作用,增加视像管14插入的可靠性,防止视像管14以任意旋转角度插入视像套管13内,影响成像。
突出部1411的形状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5,突出部1411的横截面大致呈月牙状,在视像管14与视像套管13进行插拔配合时,既能够与凹部13b配合限位定向,也不影响芯管142插入视像套管13内。
视像管14与手柄组件10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卡接、螺纹连接等。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至图6,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端盖15,手柄组件10的近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03,端盖15罩设于盘部141周围,即盘部141容纳于端盖15内部,端盖15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51,第一卡接部103与第二卡接部151可拆卸地卡接,以将盘部141抵靠在视像套管13的近端部上。
具体地,将视像管14插入视像套管13内,盘部141位于视像套管13的近端一侧,再将端盖15罩设在盘部141周围,通过旋转端盖15使得第一卡接部103和第二卡接部151卡接配合,端盖15的端面对盘部141施加朝向远端的作用力,进而将盘部141抵紧在视像套管13的端部,防止视像管14脱出或松动。
第一卡接部103和第二卡接部151使得手柄组件10与视像管14的拆装更简便,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提升操作便捷性,节约手术准备时间,此外,也无需在视像管14上设置用于与手柄组件10相连的连接结构,使得盘部141的结构更加简单。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3,固定支架111的周向外表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插入管110的内壁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区,凹陷区与其相对的插入管110的内壁围出出液口110a,出液口110a与自由空间连通。
外部流体可经进液通道、自由空间从出液口110a流向人体或动物体,使得插入管110内的自由空间得到合理应用,又不会增大插入管110的外径,使得内窥镜1的端部直径较小。
出液口110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出液口110a的数量为两个,增加外部流体流向人体或动物体的速度,提高内窥镜1的工作效率。
固定支架111的具体构造不限。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9至图13,固定支架111包括两个分体设计的安装块1111,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沿第一方向排列,两个安装块1111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并合围出第一孔111a和第二孔111b,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两个安装块1111的构造,便于从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的两侧夹住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保障固定支架111能够有效地与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接触,提升固定支架111的定位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只要使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即可。具体地,第一方向指的工作通道管12的中心和视像套管13的中心的连线方向。
装配时,可以将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以及安装块1111通过胶粘在一起,形成一个预装整体,再将该预装整体置入插入管110中。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3,安装块1111朝向插入管110的内壁的外周向表面具有弧形表面111d,弧形表面111d与插入管110的内壁贴合,插入管110对安装块1111起到支撑作用,且插入管110与安装块1111的连接更加紧密。
示例性地,安装块1111与插入管110的内壁可以采用胶粘。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9和图10,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线缆16以及用于提供照明的发光器17,线缆16的一端与发光器17电连接,发光器17设置于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
具体地,线缆16用于为发光器17传输电能,视像管14的视场所需的光照由发光器17提供,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视像管14无需集成发光器17,可以节约发光器17所需的安装尺寸,减小对视像管14的尺寸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固定支架111设有沿插入管110的轴向贯穿固定支架111的贯穿孔111c,线缆16穿过贯穿孔111c并与发光器17连接,插入管110的内侧壁、工作通道管12的外壁以及视像套管13的外壁的相邻位置形成有三角区域,线缆16布置在三角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线缆16与发光器17不会伸入视像套管13以及工作通道管12内,不会对视像管14和手术器械的工作造成影响。线缆16充分利用插入管110内的自由空间,使得内窥镜安装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发光器17的具体类型不限。
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17包括电路板171以及集成于电路板171上的发光芯片172,电路板171贴附于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电路板171和发光芯片172的表面包覆有灌胶层112。
发光芯片172的类型不限,任何可以发光的部件均可作为发光芯片162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等,示例性地,发光芯片162为发光二极管,其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等优点。
发光芯片172的数量不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可以将发光芯片172均匀设置在视像管14四周,以形成无影灯的效果,不会造成视觉盲区,避免因脏器内壁的褶皱产生阴影,影响诊断或手术操作。
电路板17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171(英文全称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发光芯片172可以通过表面组装技术安装于柔性电路板161上,然后再将柔性电路板171安装于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同时将柔性电路板161与线缆16连接,线缆16可以与外部接口连接实现对发光器17的供电,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线缆16与数据交换接口1a电连接,发光器17通过数据交换接口1a获取电能,进而实现照明。也就是说,数据交换接口1a可以是内窥镜1的数据和电源的集成接口,用于为内窥镜1内的用电器件提供电源接入。
电路板171和发光芯片172的表面包覆有灌胶层112,灌胶层112能够将电路板171及其电子器件与人体或动物体内环境进行电气绝缘,防止人体或动物体触电;此外,也使得电路板171和发光芯片172不会与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液体直接接触,防止影响发光部件等电子器件的寿命和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13,插入管组件11包括灌胶层112,灌胶层112构造为:向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与插入管110的内侧壁以及光学视窗134的外侧壁之间围设的区域灌胶而形成,灌胶层112的外表面形成插入管110的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灌胶层112一方面将插入管110、固定支架111、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远端面固定在一起,另一方面,灌胶层112起到填平作用,将插入管110的内侧壁与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以及光学视窗134的外侧壁之间的区域填平,灌胶层112的外表面形成为插入管110的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得工作通道管12远端面、视像套管13远端面以及插入管组件10的远端面平齐,视像套管13和工作通道管12的端部不会突出至插入管110外,防止视像套管13以及工作通道管12的远端尖锐部位触碰甚至伤害人体或者动物体组织。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13,视像套管13包括管套和光学视窗134,管套的远端开放,光学视窗134封闭管套的远端部,灌胶层112环绕于光学视窗134的周向和插入管110的内壁之间。
光学视窗134的设置使得视像套管13的远端处于透明封闭状态,以免视像管14与人体或动物体内部组织接触,增加消毒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灌胶层112环绕于光学视窗134的周向和插入管110的内壁之间,即灌胶层112不会对观察视野产生影响,即不会妨碍视像管14对图像的采集。
灌胶层112将光学视窗134、固定支架111、插入管110的内壁粘接固定形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插入管110的远端的稳定性更强,另外,灌胶层112也可以防止管盖134脱落并且防止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组织液渗透进管套内,影响视像管14的正常工作。
以下,结合图9至图13对插入管组件10与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的装配过程进行阐述。
将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分别装入插入管110内,将与插入管110的内侧壁、视像套管13的外壁、工作通道管12的外壁贴合的两个安装块1111的周向侧壁涂覆胶水,再分别将两个涂胶后的安装块1111装入插入管110内以固定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并且可以由治具辅助定位插入管110、工作通道管12以及视像套管13,还可以通过治具确定固定支架111的插入深度,具体地,将治具设置于插入管110内,固定支架111的插入深度确认后,待胶水固化后,可将治具从插入管110靠近手柄组件10的一端取出。
发光器17设置于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上,具体地,可使用胶粘的方式将发光器17固定于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发光器17与线缆16连接,发光器17本身及发光器17与线缆16的连接处与外界绝缘设置,线缆16从固定支架111上的贯穿孔111c穿出延伸至手柄组件10内,可以采用胶封的方式将线缆16的远端固定在贯穿孔111c处,降低线缆16后续窜动的可能性,以及降低插入管110内的自由空间内流体进入固定支架111的几率。完成视像套管13远端部的光学视窗134的装配后,可向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和与插入管110的内侧壁以及光学视窗134的外侧壁之间围设的区域灌胶形成灌胶层112,进一步将发光器17固定在固定支架111的远端面上,并进一步密封固定固定支架111、视像套管13、工作通道管12以及插入管110的远端。
可以理解的是,灌胶前,在工作通道管12的远端插入专用治具封闭出口12a,防止灌胶进入工作通道管12内,待灌胶层112固化后,取出专用治具即可。
视像套管13的管套的具体构造不限。
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管套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视像套管131和第二视像套管132,第一视像套管131的近端在手柄组件10上形成视像插拔口13a,第一视像套管131具有第一视像通道1311,第二视像套管132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第一视像通道1311内,另一端穿入于插入管110内。
视像管14通过视像插拔口13a穿过第一视像套管131再穿过第二视像套管132穿入插入管110内,即视像管14始终不会与插入管110产生接触。第一视像通道1311的横截面积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便于视像管14的插入,也可使得第二视像套管132更好地固定于第一视像通道1311内。
插入管110与手柄组件10的连接方式不限,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连接在一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接头部18,手柄组件10具有安装口10a,接头部18可旋转地穿设于安装口10a中,插入管110的近端密封插入接头部18并固定于接头部18内。如此,以便于接头部18带动插入管110旋转以对插入管110的方位进行调整。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接头部18具有流道181,插入管110的端部伸入流道181内,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进液管19,进液管19的一端用于引入外部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流道181的入口,也就是说,流道181连通进液管19的末端和插入管110的近端的自由空间,流道181和进液管19内的空间共同限定进液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外部流体经进液管19流入流道181,再经插入管110的自由空间从出液口110a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如此,外部流体利用插入管110内未被占用的自由空间流入人体或动物体,使被观察部位充液膨大,例如,向子宫充水,便于视像管14更好的观察,无需额外在插入管110内设置进液管道,减小对插入管110外径的要求,对自然腔道或者微创切口孔径要求小,提高内窥镜1的诊疗效率,减小对患者或者动物体的损伤。
进液管19引入外部流体的方式不限,例如,请参阅图3,进液管19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阀门23,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启动或者停止向人体或者动物体引入外部流体。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手柄组件10包括手柄101和设置于手柄101底侧的手把,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沿手柄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口10a设置于手柄101靠近插入管110的一端,接头部1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手柄101的远端内侧,如此,便于接头部18带动插入管110旋转调整方位,并且不与其组件发生剐蹭。
进液管19远离接头部18的一端沿手把102延伸至手把102远离手柄101的一端,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产生干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手柄组件10外的转盘20,转盘20套设于插入管110外周侧,转盘20可旋转地罩设在接头部18的周围且与接头部18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即,转盘20可以带动接头部18转动,从而带动插入管110转动,使用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旋转转盘20带动插入管110以及设置于插入管110内的视像套管13、视像管14等组件旋转,可以满足对内窥镜1的方位调整需求以及手术视野调整需求。
接头部18与转盘20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接头部18可以与转盘20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手柄组件10的近端端部设置通孔10b,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转接部21和排液管22,转接部21穿过通孔10b并固定于手柄组件10内,转接部21内具有空腔,空腔在转接部21两端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21a和第二开口21b,转接部21侧壁上设有转接口21c,转接口21c、第一开口21a、第二开口21b相互连通,工作通道管12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第一开口21a,排液管22的一端用于引出流体,另一端连接于转接口21c。
需要说明的是,手柄组件10的近端端部具有圆盘,通孔10b设置于圆盘上,在转盘20转动时,接头部18转动,会带动插入管110转动,同时也会带动圆盘转动,也就是说,在转盘20转动的时候,接头部18、转接部21、插入管110、视像套管13、视像管14都会转动,以便于对内窥镜1的方位调整及手术视野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病灶观察或者手术需求,插入管110的直径应尽可能的小,以减少对人体或者动物体的损伤。
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液管22通过转接部21与工作通道管12连通,使用工作通道管12即可将流体从人体或动物体12引出,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排液通道,不占用插入管110的空间,当插入管110经人体或者动物体自然腔道置入时,较小的插入管110的直径,可以减少辅助扩展工具的使用,有效减少对人体或者动物体腔道的损伤。当插入管110自微创切口置入时,较小的插入管110的直径可以效减少造口大小,降低对患者或者动物的损伤,为其快速痊愈创造条件。
在排液管22远离工作通道管12的一端可以接负压设备,在需要抽吸时,负压设备产生负压,进而使得工作通道管12产生负压,便于将需要抽吸的液体抽吸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进行手术操作时,手术器械可以经第二开口21b进入转接部21的空腔内,并从第一开口21a伸入工作通道管12内以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器械进行操作时,如果需要同时进行抽吸排液,可以在排液管22远离工作通道管12的一端外接负压设备,负压设备产生负压,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液体可以经工作通道管12、第一开口21a从转接口21c流向排液管,以将人体或者动物体内部液体排至体外。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工作通道管12和视像套管13沿手柄101的长度方向延伸,排液管22远离转接部22的一端沿手把102延伸至手把102远离手柄101的一端,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产生干扰。
以下,以观察部位为子宫为例对内窥镜1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内窥镜1插入子宫前,将视像管14经视像插拔口13a穿入视像套管13内,再将端盖15上的第二卡接部151与视像管14上的第一卡接部103卡接,将视像管14固定,进液管19进水一端与膨宫装置相连,膨宫装置提供膨宫液,膨宫液经进液管19、流道181、插入管110内的自由空间流进子宫内,使子宫充液膨大,数据交换接口1a与外部设备连接,线缆16与数据交换接口1a电连接,发光器17通过线缆16从数据交换接口1a处获取照明所需的电源。
将内窥镜1远端置入子宫,发光器17为视像管14提供照明,通过一定的压力及速度注入膨宫,使宫腔充盈,视野清晰,通过视像管14对子宫内部进行观察,光电转换部件144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传递至第一电气端子143、第二电气端子133、数据交换接口1a,外部设备将图像电信号转换为视频图像显示出来。当发现病灶时,将相应的手术器械经第二开口21b、第一开口21a从工作通道管12伸入子宫内进行切除等操作。
手术时,如需要抽吸,则可接负压设备进行抽吸,此时,手术器械仍可以保留在工作通道管12,或者,操作者也可以边抽吸边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器械操作完成之后,将手术器械从工作通道管12取出,排液管22外接负压设备产生负压使得子宫内的流体经工作通道管12、排液管22流出,最后,取出端盖15,将视像管14从视像套管13内拔出,进行简单消毒和擦拭,待下次使用,插入管110、固定支架111、工作通道管12、视像套管13等可作为医疗废物丢弃。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上设置有进液通道;
插入管组件,近端与所述手柄组件相连,所述插入管组件包括插入管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插入管的远端内侧;
工作通道管,内部形成有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并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形成有出口;
视像套管,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所述视像套管内具有容纳视像管的视像通道,所述视像通道的远端在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具有封闭的光学视窗;
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插入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工作通道管约束于第一孔内,所述视像套管约束于第二孔内,以将所述工作通道管远端和所述视像套管远端固定在所述插入管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周向外表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插入管的内壁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其相对的所述插入管的内壁围出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分体设计的安装块,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第一方向排列,两个所述安装块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并合围出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插入管的内壁的外周向表面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插入管的内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线缆以及用于提供照明的发光器,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器电连接,所述发光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远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沿所述插入管的轴向贯穿所述固定支架的贯穿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发光器连接,所述插入管的内侧壁、所述工作通道管的外壁以及所述视像套管的外壁的相邻位置形成有三角区域,所述线缆布置在所述三角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发光芯片,所述电路板贴附于所述固定支架的远端面,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光芯片的表面包覆有灌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组件包括灌胶层,所述灌胶层构造为:向所述固定支架的远端面与所述插入管的内侧壁以及所述光学视窗的外侧壁之间围设的区域灌胶而形成;所述灌胶层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插入管的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像套管包括管套和所述光学视窗所述管套的远端开放,所述光学视窗封闭所述管套的远端部,所述灌胶层环绕于所述光学视窗的周向和所述插入管的内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接头部,所述手柄组件具有安装口,所述接头部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中,所述插入管的近端密封插入所述接头部并固定于所述接头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具有流道,所述插入管的端部伸入所述流道内,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入外部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道的入口,所述流道和所述进液管内的空间共同限定所述进液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手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插入管的一端,所述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端内侧,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接头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组件外侧的转盘,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插入管外周侧,所述转盘可转动地罩设在所述接头部的周围且与所述接头部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端部设置通孔,所述内窥镜安装组件包括转接部和排液管,所述转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所述转接部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在所述转接部两端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接部侧壁上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相互连通,所述工作通道管的近端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排液管的一端用于引出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底侧的手把,所述工作通道管和所述视像套管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沿所述手把延伸至所述手把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
16.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视像管以及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安装组件,所述视像管穿设于所述视像套管内。
CN202320939206.5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Active CN220109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9206.5U CN220109705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9206.5U CN220109705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705U true CN220109705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9206.5U Active CN220109705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9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9044B2 (en) Endoscope imaging device
US20170319047A1 (en) Device for use in hysteroscopy
US20050288582A1 (en) Micro medical-ultrasonic endoscopic OCT probe
JP3514979B2 (ja) 内視鏡装置
JP6829190B2 (ja) 医療デバイス
US11096557B2 (en) Endoscopy system having a miniature closed head
CN112450855A (zh) 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执行器及手术机器人系统
JP2008006227A (ja) ラパロポート
US11849917B2 (en) Disposable miniature endoscopy system
CN220109705U (zh)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及内窥镜
CN220192967U (zh)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CN220192966U (zh) 一种内窥镜安装组件以及内窥镜
CN220192965U (zh) 一种视像管以及内窥镜
CN216535238U (zh) 一种镜头座、远端模块及内窥镜
CN215227933U (zh) 一种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执行器
CN116530917A (zh) 一种视像管以及内窥镜
CN114947698A (zh) 内窥镜
CN211022996U (zh) 一种可视化脑穿针
JP3462597B2 (ja) 超音波内視鏡の先端部
CN221180377U (zh) 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一次性支气管镜
JP2005131107A (ja) 外付けチャンネ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内視鏡装置
JP2001161642A (ja)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CN217510463U (zh) 一种内窥镜
CN215227415U (zh) 硬管电子内窥镜
CN218606533U (zh) 壳体的上壳、操作部及电子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