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0469U -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0469U
CN220190469U CN202320679289.9U CN202320679289U CN220190469U CN 220190469 U CN220190469 U CN 220190469U CN 202320679289 U CN202320679289 U CN 202320679289U CN 220190469 U CN220190469 U CN 220190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witch unit
switch
power
liv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792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维
赵密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792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0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0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0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配电设备包括火线端子、零线端子与地线端子,输入接口、母线、供电支路、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火线端子、零线端子与地线端子用于与市电的对应端子连接,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备电设备。每一路供电支路用于连接母线和负载。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第一端子连接火线端子,第二端子连接火线引脚,第三端子连接母线;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连接;第二开关单元连接在火线端子与火线引脚之间。上述配电设备能在简化电路结构的同时实现离网与并网运行模式下的配电设备的持续供电。

Description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及工业单位应急储备用电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将储能电源接入负载,以在外部市电断电等紧急状态下使用储能电源为负载供电的技术手段。目前主要利用配电设备来将储能电源和市电与家庭和工业单位的负载相连接。但现有的配电设备通常只支持离网或并网一种供电模式,少部分同时支持离并网模式的配电设备的电路也极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解决传统的配电设备通常只支持离网或并网一种供电模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火线端子,用于与市电的火线连接;
零线端子,用于连接所述市电的零线;
地线端子,用于与所述市电的地线连接;
至少一个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备电设备,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所述零线引脚连接所述零线端子,所述地线引脚连接所述地线端子;至少一条母线;
多路供电支路,每一路供电支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至其中一条母线,每一路供电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负载;
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火线端子,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火线引脚,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母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在所述火线端子与所述火线引脚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备电设备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其中,配电设备包括火线端子、零线端子与地线端子,输入接口、母线、供电支路、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火线端子、零线端子与地线端子用于与市电的对应端子连接,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备电设备。每一路供电支路用于连接母线和负载。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第一端子连接火线端子,第二端子连接火线引脚,第三端子连接母线;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连接;第二开关单元连接在火线端子与火线引脚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处于并网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开关单元导通火线端子和火线引脚之间的连接;配电设备处于离网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二开关单元断开火线端子和火线引脚之间的连接,从而只需要对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的状态切换实现配电设备的离网和并网切换,也即利用同一电路支持离网与并网运行模式下的持续供电,结构简单且能够扩宽配电设备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支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开关单元,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还应当进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一些词汇作简单说明。
1.配电设备:配电设备是用以连接电源、变压器、换流设备和其他负载,并对供电系统进行监控、保护的设备,具有在电源和各种负荷之间进行接通、断开、转换、实现规定的运行方式的控制功能,如保护、测量、告警和功率因数补偿等。
2.市电:市电又称为工频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用交流电的常用三个量来表征:电压、电流、频率。世界各国的常用交流电工频频率有50Hz与60Hz两种,民用交流电压分布由100V至380V不等。机房一般引入三相380V,50HZ的市电作为电源,但是设备的电源整流模块用的是单相220V的电压。
3.储能电源:储能电源是专为应急设计,具有产品重量轻、容量大、功率大的特点。常见的储能电源由蓄电池、功率转换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当市电供电中断时,控制电路会检测到并立即启动功率转换电路,输出220V交流电,使连接在储能电源上的负载工作,以免因市电中断而造成损失。由于其效率高、体积小、维护齐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中。
4.离网运行:离网也称独立发电系统,是不依赖电网而独立运行的系统。对于无市电地区或经常停电地区家庭来说,离网运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单纯为了解决停电时的照明问题,可以采用直流节能灯,非常实用。
5.并网运行:并网,指的是连接到公共电网,依赖现有电网运行的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可以独立由电网给负载供电,也可以由电网和备用电源共同给负载供电,或者由备用电源在给负载供电的同时向电网馈电。
6.母线:母线是指多个设备以并列分支的形式接在其上的一条共用的通路。
以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目前为将储能电源接入负载,以在外部市电断电等紧急状态下使用储能电源为负载的技术手段,主要使用配电设备将储能电源和市电与家庭和工业单位的负载相连接,但相关技术中的配电设备只支持离网或并网一种供电模式,少部分同时支持离并网模式的配电设备的内部电路也极为复杂。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配电设备只支持离网或并网一种供电模式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配电设备,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设备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配电设备10包括零线端子12、地线端子13、至少一个火线端子11、至少一个输入接口14、至少一条母线15、多路供电支路16、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单元1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单元18。其中,火线端子11用于与市电的火线L连接,零线端子12用于连接市电的零线N,地线端子13用于与市电的地线PE连接。也即火线端子11、零线端子12和地线端子13共同形成连接市电的端子。在本实施例中,火线端子11、零线端子12和地线端子13均为相互独立设置的接线端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火线端子11、零线端子12和地线端子13也可以集成在AC输入接口上,从而与市电侧的AC输出接口连接,以接入市电。
输入接口14用于连接备电设备20。备电设备20可以为独立的电池包,也即包括电芯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组成,也可以为具有功率转换功能的储能设备。备电设备2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电池包的电子设备。备电设备20的电量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选择,比如选用具有5度电容量的备电设备,或者10度电等等的。可以理解,备电设备还可以是由功率转换设备以及电池包组合而成的储能系统。
输入接口14包括3个引脚,分别为火线引脚1、零线引脚2以及地线引脚3。零线引脚2连接零线端子12,地线引脚3连接地线端子13。
其中,每一路供电支路16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至其中一条母线15,每一路供电支路16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负载30。第一开关单元17包括3个端子分别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子连接火线端子11,第一开关单元17第二端子连接火线引脚,以及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子连接母线15。当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子与第三端子连接,以及当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8连接在火线端子11与火线引脚1之间。其中,端子与引脚之间,或者端子与端子之间可以通过导电片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电力线进行连接,并不需要二者直接连接与同一位置。
具体的,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一状态,即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子与第三端子连接,此时市电的电能经火线端子11、第一开关单元17与母线15流入与母线15所连接的供电支路16,完成对该供电支路16所连接的负载的供电。同时,在配电设备处于并网模式时,第二开关单元18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利用市电经过第二开关单元18给备电设备20充电,或市电供电不足以满足负载30需求时,由备电设备20经过第二开关单元18与市电一起汇流至母线15后,给母线15上的各个负载30供电。
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模式下时,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开关单元18导通火线端子11和输入接口14的火线引脚1之间的连接。在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二开关单元18断开火线端子11和输入接口14的火线引脚1之间的连接,从而只需要对第一开关单元17和第二开关单元18的状态切换实现配电设备10的离网和并网切换,也即利用同一电路支持离网与并网运行模式下的持续供电,结构简单且能够扩宽配电设备10的应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关单元17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M7,单刀双掷开关KM7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子,单刀双掷开关KM7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二端子,单刀双掷开关KM7的不动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子。其中,当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一状态时,单刀双掷开关KM7第一动端与单刀双掷开关KM7不动端连接,当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二状态时,单刀双掷开关KM7第二动端与单刀双掷开关KM7不动端连接。
通过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运行模式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KM7的第一动端与单刀双掷开关KM7不动端连接,导通母线15与火线端子11的连接,以使得市电能为负载20进行供电。在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运行模式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KM7的第二动端与单刀双掷开关KM7不动端连接,导通母线15与备电设备20的连接,以使得备电设备20能为负载20进行供电。能够快速在同一电路实现配电设备10的离网和并网运行模式的切换。
第一开关单元17的数量可以根据火线端子11的数量来确定,以图1为例,图1中存在两个火线端子11,因此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关单元17。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开关单元17也可以通过一个双刀双掷开关实现。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配电设备包括一个输入接口AC1时,第二开关单元18包括开关KM1和开关KM3,开关KM1和KM3连接在火线端子和输入接口AC1的火线引脚之间,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模式时,控制开关KM1和开关KM3导通,使得市电能够给备电设备20充电。在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模式时,控制开关KM1和开关KM3断开,使得在市电供电不足以满足负载30需求时,由备电设备20经输入接口AC1以及开关KM1和KM3与市电一起汇流至母线15后,给母线15上的各个负载30供电。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开关KM1和开关KM3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开关KM1和开关KM3可以为继电器或者MOS管等开关器件。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配电设备10包括两条母线15、两个火线端子11,第一开关单元17包括两个,具体为单刀双掷开关KM7与KM8。两个火线端子11分别与火线L1以及L2连接,火线L1经火线端子11与单刀双掷开关KM7的第一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KM7的不动端连接一条母线15。火线L2经火线端子11与单刀双掷开关KM8的第一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KM8的不动端连接另一条母线15。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运行模式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KM7和KM8的第一动端与单刀双掷开关KM7不动端连接,在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运行模式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KM7和KM8的第二动端与单刀双掷开关KM7不动端连接,能够快速在同一电路实现配电设备10的离网和并网运行模式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配电设备包括两个输入接口AC1和AC2时且配电设备10包括两条母线15时,第二开关单元包括与火线L1连接的火线端子11对应的开关KM1和KM3,还包括与火线L2连接的另一个火线端子11对应的开关KM2和KM4。火线端子11经开关KM1和KM3以及火线引脚与备电设备AC1连接,另一个火线端子11经开关KM2和KM4以及火线引脚与备电设备AC2连接。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模式时,控制开关KM1至开关KM4导通,使得市电能够给备电设备20充电。在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模式时,控制开关KM1至开关KM4断开,使得在市电供电不足以满足负载30需求时,由备电设备20经输入接口AC1、开关KM1和KM3与市电一起汇流至一条母线15,备电设备20经输入接口AC2、开关KM2和KM4与市电一起汇流至另一条母线15,完成对两条母线15上的各个负载3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单元的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开关单元17包括第一开关171与第二开关172。第一开关17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子,第一开关17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子,第二开关17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二端子,第二开关17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子。其中,当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一状态时,导通第一开关171并断开第二开关172,当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二状态时,导通第二开关172并断开所述第一开关171。
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运行模式下,控制第一开关171导通并断开第二开关172,导通母线15与火线端子11的连接,以使得市电能为负载20进行供电。在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运行模式下,控制第二开关172导通并断开第一开关171,导通母线15与备电设备20的连接,以使得备电设备20能为负载20进行供电。能够快速在同一电路实现配电设备10的离网和并网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母线15可以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插接式母线槽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了母线槽两端部连接处及分线口插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在母线槽中使用了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
母线槽是由金属板(钢板或铝板)为保护外壳、导电排、绝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的系统。它可制成标准长度的段节,并且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插接分线盒,也可制成中间不带分线盒的馈电型封闭式母线,为馈电和安装检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按绝缘方式母线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空气式插接母线槽、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和高强度复合绝缘插接母线槽三代产品。母线槽可按L+N+PE、L1+L2+L3、L1+L2+L3+N,L1+L2+L3+N+PE系统设置电源导体和保护导体,满足用电负荷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运行模式下,仅当检测到备电设备20需要进行充电或者需要备电设备20与市电一起给负载供电时,导通第二开关单元18能使得市电在为负载供电的同时也能对备电设备20进行充电,进一步提升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还包括控制单元,请参考图1,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控制配电设备10处于并网模式下,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一状态,且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8导通火线端子11和火线引脚之间的连接。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配电设备10处于离网模式下,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7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8断开火线端子11和火线引脚之间的连接。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采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能够在离网和并网运行模式下对第一开关单元17的状态和第二开关单元18的关断进行控制,能够快速在同一电路实现配电设备10的离网和并网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条供电支路16包括一个断路器接口,用于连接断路器,每个断路器接口设置在对应的供电支路16上,断路器接口用于连接断路器。其中,断路器用于在供电支路16上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断开供电支路16。通过在供电支路内连接断路器,能够在母线流入供电支路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断开断路器避免负载被损坏。
示例性的,当预设阈值为5V时,若母线15流入供电支路16的电流大于5V时,断路器会断开避免输入至的负载的电流过大导致负载被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供电支路的示意图。在图3中,每条供电支路16包括断路器161、电流采样元器件162、和继电器163。断路器161、电流采样元器件162和继电器163连接在母线15和负载30之间。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电流采样元器件162的采样电流控制继电器163的通断,或者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的应对的继电器163的通断。断路器161则用于在供电支路16发生过流时断开改供电支路16,对供电支路16起到保护作用。通过采用继电器和断路器协同控制供电支路的导通和断开,能够避免负载被损坏并提高配电设备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配电设备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单元19,第三开关单元19连接于任意两个输入接口14的火线引脚之间,用于控制任意两个输入接口14的火线引脚之间的通断。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当配电设备包括两个输入接口AC1和AC2时且配电设备10包括两条母线15时,输入接口AC1的火线引脚与输入接口AC2的火线引脚间连接有第三开关单元19,如图1所示。第三开关单元19包括KM5和KM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9的通断。例如,在离网模式下,当其中一个输入接口有接备电设备20,另外一个输入接口没有接备电设备20时,可以导通第三开关单元19给所有母线15供电,进一步拓宽本申请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的灵活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单元19可以只设置KM5或者KM6。KM5或者KM6可以为继电器或者MOS管等开关器件。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用于在任意一个输入接口没有连接备电设备30时,导通第三开关单元19以使得备电设备30的电能同时输入至两个火线引脚。
通过控制单元获取配电设备10的输入接口14与备电设备20的连接情况,当存在输入接口14没有连接备电设备20时,控制单元导通第三开关单元19能够使得一个备电设备20能同时为两个火线引脚所对应的母线15进行供电。进一步拓宽本申请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开关单元19通过使用两个开关KM5与开关KM6连接能够避免由于开关发生单点故障带来的影响,即KM5与开关KM6其中一个开关故障时,也能够通过控制另一个开关的关断以确保配电设备10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电设备10的示意图,在图4中,配电设备10包括主配电箱50和控制箱60,火线端子11、零线端子12、地线端子13、母线15、多路供电支路16以及第一开关单元17位于主配电箱50中,输入接口14、第二开关单元18与第三开关单元19位于控制箱60中。主配电箱50和控制箱60可拆卸连接,能够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能够将主配电箱50和控制箱6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使得用户能够进一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对主配电箱50与控制箱60的位置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配电箱50和控制箱60通过连接线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主配电箱50和控制箱60的位置能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配电箱50的位置在户外,控制箱60的位置在室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配电箱50的位置在室内,控制箱60的位置在户外。主配电箱50与控制箱60的位置为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故本申请实施例对主配电箱50与控制箱60的位置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配电设备10还设置有放电接口40。输入接口14还与放电接口40连接,使得备电设备20能为放电接口40所连接的负载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接口40为汽车充电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接口40可以为任一用电设备的供电接口,本申请实施例和附图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将市电的零线N与地线PE远离设置,能够降低零线N与地线PE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升本申请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系统100的示意图。在图5中,所提供的配电设备10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10a,连接接口10a用于连接其它的配电设备10,以形成配电系统100。
通过在配电设备10经连接接口10a与其它配电设备10连接相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所接入的负载30数量,拓宽所形成的配电系统的供电容量。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储能系统200包括:备电设备20和配电设备10。其中,配电设备10和备电设备20用于在工作时,共同实现配电设备10在离并网运行模式下对负载的持续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设备10可参照图1至图5的示例进行设置。例如,配电设备1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个火线端子11、零线端子12、地线端子13、至少一个输入接口14、至少一条母线15、多路供电支路16、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单元1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单元18,配电设备10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对应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火线端子,用于与市电的火线连接;
零线端子,用于连接所述市电的零线;
地线端子,用于与所述市电的地线连接;
至少一个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备电设备,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所述零线引脚连接所述零线端子,所述地线引脚连接所述地线端子;
至少一条母线;
多路供电支路,每一路供电支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至其中一条母线,每一路供电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负载;
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火线端子,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火线引脚,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母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在所述火线端子与所述火线引脚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子,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子,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子;其中,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不动端连接,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不动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子,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子;
其中,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一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支路还包括断路器接口,所述断路器接口设置在对应的供电支路上;所述断路器接口用于连接断路器;
其中,所述断路器用于在所述供电支路上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电设备处于并网模式下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一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火线端子和所述火线引脚之间的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配电设备处于离网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火线端子和所述火线引脚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于任意两个所述输入接口的火线引脚之间,用于控制任意两个输入接口的火线引脚之间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任意一个输入接口没有连接所述备电设备时,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以使得所述备电设备的电能同时输入至两个所述火线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包括主配电箱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主配电箱可拆卸连接;所述火线端子、零线端子、地线端子、母线、多路供电支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位于所述主配电箱中,所述输入接口、第二开关单元与第三开关单元位于所述控制箱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的配电设备,以形成配电系统。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备电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设备。
CN202320679289.9U 2023-03-23 2023-03-23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190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9289.9U CN220190469U (zh) 2023-03-23 2023-03-23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9289.9U CN220190469U (zh) 2023-03-23 2023-03-23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0469U true CN220190469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79289.9U Active CN220190469U (zh) 2023-03-23 2023-03-23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0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5055A (zh) 集中式充电柜
CN213990161U (zh) 一种自动同期装置
CN220190469U (zh)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CN204992272U (zh) 双电源高供高计和高供低计可扩展不重复抽出式计量设备
JP2014168346A (ja) 単相三線式給電システム
CN203339768U (zh) 光伏市电互补输入后备式储能电源
CN201813091U (zh) 单相预装箱式变电站
CN111817276A (zh) 一种园区微电网继电保护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7910472U (zh)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
CN216720910U (zh) 一种直流电源供电电路
CN214337142U (zh) 一种新型交直流低压综合配电箱
CN112367566A (zh) 一种通信基站高可靠性低损耗交流供电方法及装置
CN111697587A (zh) 一种交直流供电装置
CN212412750U (zh) 一种园区微电网继电保护控制系统
CN206135543U (zh) 一种低压三相不平衡监控系统
CN205453109U (zh) 低压两线用户调相开关装置
CN204992274U (zh) 双电源高供高计和高供低计可扩展不重复固定式计量设备
CN204992273U (zh) 双电源供电可扩展不重复抽出式计量设备
CN216489067U (zh) 一种塔机高压供电系统
CN204615501U (zh) 一种直流操作的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
CN210007409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及微网连接结构
CN204905742U (zh) 一种中压环网真空断路器柜
CN217984665U (zh) 一种交直流一体化回路
CN218997768U (zh) 配电控制监控装置
CN218386936U (zh) 一种应用分布式储能的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