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8979U -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 Google Patents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8979U
CN220188979U CN202321961266.3U CN202321961266U CN220188979U CN 220188979 U CN220188979 U CN 220188979U CN 202321961266 U CN202321961266 U CN 202321961266U CN 220188979 U CN220188979 U CN 220188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b
disk
flash disk
usb flash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12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易城
王拓
焦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a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a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a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a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612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8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8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8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U盘存放装置、设置于机壳内的信息处理模块及设置于机壳上的触控屏,U盘存放装置包括U盘插接组件,U盘插接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用于与公用U盘进行插接的U盘接口和用于对公用U盘进行锁止的U盘锁,U盘接口固定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一侧的表面上,U盘接口上插接有公用U盘;U盘锁位于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且U盘锁对应U盘接口设置,U盘锁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信息处理模块包括控制模块,触控屏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路板与U盘锁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触控屏的指令后控制U盘锁进行锁止或解锁动作,从而对公用U盘进行锁止或解锁。

Description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病毒查杀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背景技术
外接存储装置(例如U盘、光盘等)的文件交换过程一直是众多病毒常见的感染途径,在办公环境中一旦引入病毒,可很快通过网络感染整个网络中的电脑,故保证文件交换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一般运用在公司内部等场景中,用户在将文件拷贝至内部网络之前,可先在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对文件进行病毒查杀,从而保证文件中不含病毒。
目前,部分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仅具有病毒查杀功能,而不具有U盘借用共享的功能;当用户忘记自带U盘而又需要使用U盘时,则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造成用户使用不方便。同时,市面上有部分带U盘借用共享功能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但其未设置U盘锁,当共享U盘插接至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后,共享U盘可能会意外发生脱落,或者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私自拔出,从而造成共享U盘的遗失,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不便于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设有U盘存放装置,U盘存放装置上插接有公用U盘,从而方便用户借用;同时,该U盘存放装置中设有U盘锁,U盘锁能够对公用U盘进行锁止,使得公用U盘无法私自被拔出,从而避免公用U盘被私自拔出以及公用U盘意外发生脱落而造成财产损失,方便管理,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包括机壳、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U盘存放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信息处理模块及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触控屏,所述U盘存放装置包括U盘插接组件,所述U盘插接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用于与公用U盘进行插接的U盘接口和用于对所述公用U盘进行锁止的U盘锁,所述U盘接口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U盘接口上插接有公用U盘;所述U盘锁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U盘锁对应所述U盘接口设置,所述U盘锁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触控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U盘锁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控屏的指令后控制所述U盘锁进行锁止或解锁动作,从而对所述公用U盘进行锁止或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U盘存放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U盘插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所述U盘锁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U盘接口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公用U盘插入的第一插接孔,所述U盘锁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的一侧,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第一插接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公用U盘插入的第二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U盘接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U盘接口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U盘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U盘锁分别与多个所述U盘接口一一对应,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各个所述U盘锁彼此独立进行锁止和解锁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文件输入组件和文件输出组件,所述文件输入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文件输入USB接口,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文件输出组件包括第三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的文件输出USB接口,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与所述第三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和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插接孔和第四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分别为文件输入常用USB接口和文件输入备用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分别为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和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读卡器,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的身份信息识别模块,所述读卡器与所述身份信息识别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和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读卡器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触控屏对应所述机壳的上部位置设置,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及所述读卡器对应所述机壳的中部位置设置,所述U盘接口对应所述机壳的下部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屏、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所述读卡器及所述U盘接口均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侧面上;所述机壳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壳的下部为竖向设置,所述机壳的上部和中部相较于其下部向后弯折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通过设置U盘存放装置,U盘存放装置上插接有公用U盘,使得用户在忘记自带U盘而又需要使用U盘时能够方便地借用公用U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使用体验感。同时,该U盘存放装置中设有U盘锁,U盘锁能够对公用U盘进行锁止,使得公用U盘无法私自被拔出;而当U盘锁解锁后,公用U盘能够从U盘存放装置上拔出,从而避免公用U盘被私自拔出以及公用U盘意外发生脱落而造成财产损失,方便管理,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公用U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U盘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用U盘与U盘接口和U盘锁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盘锁与凸起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8去掉U盘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壳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用U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用U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用U盘的主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包括机壳4、设置于机壳4内的U盘存放装置100、设置于机壳4内的信息处理模块5及设置于机壳4上的触控屏91。其中,触控屏91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用户可通过触控屏91上预设的病毒查杀、U盘借用、U盘归还等选项进行各项操作。
U盘存放装置100包括U盘插接组件2,U盘插接组件2包括第一电路板22、用于与公用U盘3进行插接的U盘接口21(该U盘接口21为USB接口)和用于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的U盘锁23,U盘接口21固定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2一侧的表面上,U盘接口21与第一电路板22电连接,U盘接口21上插接有公用U盘3;U盘锁23位于第一电路板22的一侧,且U盘锁23对应U盘接口21设置,U盘锁23与第一电路板22电连接。当公用U盘3插接至U盘接口21上后,当U盘锁23处于锁止状态时,公用U盘3被U盘锁23锁止而无法从U盘接口21上拔出;当U盘锁23处于解锁状态时,公用U盘3能够从U盘接口21上拔出。
信息处理模块5包括控制模块51,触控屏91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51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U盘锁23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触控屏91的指令后控制U盘锁23进行锁止或解锁动作,从而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或解锁。具体地,当用户在借用公用U盘3时,用户可通过触控屏91向控制模块51发送借用U盘的指令(例如触控屏91上预设有“借用U盘”的选项),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借用U盘指令后,控制U盘锁23进行解锁动作,使得公用U盘3能够从U盘接口21上拔出,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顺利地借用公用U盘3;当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用户可通过触控屏91向控制模块51发送归还U盘的指令(例如触控屏91上预设有“归还U盘”的选项),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归还U盘指令后,控制U盘锁23进行锁止动作,使得公用U盘3无法从U盘接口21上拔出,进而完成归还公用U盘3的动作。
具体地,第一电路板22除了用于承载U盘接口21外(即第一电路板22作为U盘接口21的安装部位),U盘接口21还与第一电路板22电连接,U盘接口21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中的信息处理模块5电连接,使得公用U盘3在与U盘接口21插接后(两者电连接),信息处理模块5能够对公用U盘3进行检测、格式化处理等操作。U盘锁23与第一电路板22电连接,U盘锁23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控制模块51和外部电源电连接,从而实现对U盘锁23的控制及供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通过设置U盘存放装置100,U盘存放装置100上插接有公用U盘3,使得用户在忘记自带U盘而又需要使用U盘时能够方便地借用公用U盘3,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使用体验感。同时,该U盘存放装置100中设有U盘锁23,U盘锁23能够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使得公用U盘3无法私自被拔出;而当U盘锁23解锁后,公用U盘3能够从U盘存放装置100上拔出,从而避免公用U盘3被私自拔出以及公用U盘3意外发生脱落而造成财产损失,方便管理,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设置公用U盘3的好处至少包括:1、当用户忘记自带U盘时,可在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登录个人身份信息借用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的公用U盘3;使用结束后,用户将公用U盘3插回至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即完成公用U盘3的归还,方便用户的使用;2、使用公用U盘3能够保证安全性(为了保证安全和隐私,公用U盘3在归还后一般会自动进行格式化处理,保证公用U盘3中不含病毒),故使用公用U盘3传递文件不会导致病毒的传播,故公用U盘3可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中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7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存放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U盘插接组件2设置于壳体1内,第一电路板22及U盘锁23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壳体1上对应U盘接口21的位置设有供公用U盘3插入的第一插接孔13,U盘锁23位于第一插接孔13的一侧,机壳4上对应第一插接孔13的位置设有供公用U盘3插入的第二插接孔41。当在将公用U盘3插入在U盘存放装置100上时,公用U盘3依次穿过第二插接孔41和第一插接孔13后与U盘接口21进行插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4、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孔13包括用于容纳公用U盘3的外壳31的第一槽孔131(即当公用U盘3插入至第一插接孔13内后,公用U盘3的外壳31位于第一槽孔131内,公用U盘3的USB接口32与U盘接口21插接固定),第一槽孔131为非矩形结构。同时,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插接孔41与第一槽孔131为仿形设置,从而使得公用U盘3能够顺利地插入。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槽孔131的形状设置为独特的非矩形结构,即该第一槽孔131的形状结构具有独一性,使得其只能插接存放公用U盘3,而无法插接存放普通的通用U盘(目前,普通的通用U盘的外壳一般为矩形结构,故由于普通的通用U盘的外壳与第一槽孔131的形状不匹配而无法插入),从而方便管理和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凸环部16,凸环部16凸出于壳体1的外侧壁,凸环部16环绕第一槽孔131的外缘一圈设置,凸环部16插入在第二插接孔41内,且凸环部16的外侧壁与第二插接孔41的内壁一圈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壳体1与机壳4之间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接口21为矩形结构(由于公用U盘3的USB接口32为矩形结构,故U盘接口21也为矩形结构,使两者能够顺利地插接),U盘接口21具有第一宽度方向W1,第一槽孔131关于第一轴线X1为非对称设置(即第一槽孔131为上下非对称结构),第一轴线X1平行于第一宽度方向W1,且第一轴线X1穿过第一槽孔131的中心。
具体地,由于U盘接口21的插接方向具有单一性,公用U盘3的USB接口32只能从某一方向上与U盘接口21进行插接固定;故将第一槽孔131设置为上下非对称结构,起到防呆的作用,防止公用U盘3插反。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接口21还具有第一厚度方向T1,第一厚度方向T1垂直于第一宽度方向W1;第一槽孔131关于第二轴线X2对称设置(即第一槽孔131为左右对称结构),第二轴线X2平行于第一厚度方向T1,且第二轴线X2穿过第一槽孔131的中心。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孔131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一槽孔131的内壁包括上底壁131A、下底壁131B、左侧壁131C和右侧壁131D,上底壁131A与下底壁131B相对设置,上底壁131A的宽度小于下底壁131B的宽度;左侧壁131C和右侧壁131D相对设置,且左侧壁131C和右侧壁131D关于第二轴线X2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底壁131A为朝向远离下底壁131B一侧凹陷的弧面形结构(即上底壁131A向上凹陷形成弧面形结构),下底壁131B为朝向远离上底壁131A一侧凹陷的弧面形结构(即下底壁131B向下凹陷形成弧面形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第一槽孔131的独特性。
进一步地,如图4、图6、图8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孔13还包括用于容纳公用U盘3的USB接口32的第二槽孔132(即当公用U盘3插入至第一插接孔13内后,公用U盘3的USB接口32位于第二槽孔132内),第二槽孔132为矩形结构,第二槽孔132与第一槽孔131连通,且第二槽孔132位于第一槽孔131靠近U盘接口21的一侧。第二槽孔132的孔径小于第一槽孔131的孔径,第一插接孔13于第二槽孔132和第一槽孔131的相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部133;当公用U盘3插入至第一插接孔13内后,公用U盘3的外壳31的端部能够与该台阶部133相抵靠,从而避免公用U盘3过度插入而造成公用U盘3和/或U盘接口21的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锁23包括伸缩驱动装置231和插销232,插销232与伸缩驱动装置231的输出端相连;伸缩驱动装置231用于驱动插销232伸出或缩回,从而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和解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装置231为伸缩驱动电机。当伸缩驱动装置231驱动插销232伸出时,U盘锁23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当伸缩驱动装置231驱动插销232缩回时,U盘锁23对公用U盘3解除锁止。
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凸起部14,凸起部14凸出于壳体1的内壁,第一插接孔13贯穿凸起部14和壳体1。U盘锁23位于凸起部14的一侧,凸起部14的侧壁上设有穿孔141,穿孔141与第一插接孔13连通;穿孔141对应插销232设置,插销232能够通过穿孔141伸入至第一插接孔13内并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穿孔141对应第一槽孔131设置,穿孔141与第一槽孔131连通;插销232能够通过穿孔141伸入至第一槽孔131内并对公用U盘3的外壳31进行锁止。
进一步地,如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容置槽151,容置槽151位于凸起部14的一侧,伸缩驱动装置231位于容置槽151内。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挡板15,挡板15凸出于壳体1的内壁,容置槽151由挡板15围合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11和后盖12,U盘插接组件2位于前壳11和后盖12之间围合形成的腔体内。前壳11位于第一电路板22设有U盘接口21的一侧,第一插接孔13设置于前壳11上,U盘锁23固定在后盖12上。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4、挡板15和容置槽151均设置于前壳11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接口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U盘接口21间隔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2上,多个U盘接口21分别用于插接多个公用U盘3。第一插接孔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插接孔13分别与多个U盘接口21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插接孔13分别用于供多个公用U盘3插入。U盘锁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U盘锁23分别与多个U盘接口21一一对应,多个U盘锁23分别用于锁止多个公用U盘3;控制模块51能够控制各个U盘锁23能够彼此独立进行锁止和解锁动作,从而使得各个公用U盘3能够单独拔插。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接口21在第一电路板22上沿竖向排列成两列,每列包括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U盘接口21。多个第一插接孔13和多个U盘锁23的排列方式与U盘接口21的排列方式相同;其中,多个U盘锁23沿竖向排列成两列,且该两列U盘锁23对称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2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4上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41,多个第二插接孔41分别与多个第一插接孔13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公用U盘3包括外壳31及设置于外壳31的一端的USB接口32,外壳31的外侧壁与第一槽孔131形状相仿,外壳31的外侧壁为非矩形结构。同时,第一槽孔131的尺寸等于外壳31的外侧壁的尺寸,或者第一槽孔131的尺寸稍大于外壳31的外侧壁的尺寸,从而使得外壳31能够顺利地插入至第一槽孔131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公用U盘3,通过将其外壳31的形状设置为独特的非矩形结构,且外壳31的外侧壁与第一槽孔131形状相仿,相较于普通的壳体为矩形结构的U盘,该公用U盘3的形状结构具有独一性,使得公用U盘3能够顺利地插入至第一插接孔13内,从而使得U盘存放装置100上只插接存放有特定的U盘,进而方便管理和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SB接口32为矩形结构,USB接口32具有第二宽度方向W2,外壳31的外侧壁关于第三轴线X3为非对称设置(即外壳31为上下非对称结构),第三轴线X3平行于第二宽度方向W2,且第三轴线X3穿过外壳31的中心。
具体地,由于U盘接口21的插接方向具有单一性,公用U盘3的USB接口32只能从某一方向上与U盘接口21进行插接固定;故将外壳31设置为上下非对称结构,起到防呆的作用,防止公用U盘3插反。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SB接口32还具有第二厚度方向T2,第二厚度方向T2垂直于第二宽度方向W2;外壳31的外侧壁关于第四轴线X4对称设置(即外壳31为左右对称结构),第四轴线X4平行于第二厚度方向T2,且第四轴线X4穿过外壳31的中心。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1的外侧壁为等腰梯形结构。外壳31的的外侧壁包括顶壁31A、底壁31B、第一侧壁31C和第二侧壁31D,顶壁31A与底壁31B相对设置,第一侧壁31C和第二侧壁31D相对设置,且第一侧壁31C和第二侧壁31D关于第四轴线X4对称设置;顶壁31A的宽度小于底壁31B的宽度。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壁31A为朝向远离底壁31B一侧凸出的弧面形结构(即顶壁31A向上凸出形成弧面形结构),底壁31B为朝向远离顶壁31A一侧凸出的弧面形结构(即底壁31B向下凸出形成弧面形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公用U盘3的独特性。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壁31A与第一侧壁31C相接的位置为圆滑过渡,顶壁31A与第二侧壁31D相接的位置为圆滑过渡,从而进一步增加公用U盘3的独特性以及公用U盘3的美观度。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1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U盘锁23相配合的锁孔311。当U盘锁23中的伸缩驱动装置231驱动插销232伸出时,插销232插入至锁孔311内,从而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当伸缩驱动装置231驱动插销232缩回时,插销232从锁孔311内缩回,从而对公用U盘3解除锁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锁孔311由外壳31的外表面向外壳31的内腔延伸,且锁孔311未贯穿外壳31的内表面(即锁孔311为槽孔结构,其并未贯穿外壳31的内表面)。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公用U盘3还包括设置于外壳31内的机芯(图未示,机芯包括第一电路板及其他电子元件等),USB接口32的一端与外壳31内的机芯相连,另一端伸出至外壳31外。通过将锁孔311设置为槽孔结构,锁孔311未贯穿外壳31的内表面,不仅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水汽等通过锁孔311进入外壳31内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坏,还能够避免U盘锁23中的插销232通过锁孔311伸入至外壳31内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7及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1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锁孔311,两个锁孔311分别设置于外壳31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也即两个锁孔311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31C和第二侧壁31D上。
具体地,如图7所示,由于多个U盘锁23沿竖向排列成两列,且该两列U盘锁23对称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2的相对两侧,故这两列U盘锁23上的插销232也是左右对称设置的;为了使公用U盘3能够插接至任意一个U盘接口21上并通过U盘锁23进行锁止,故在外壳31的相对两侧各设置一个锁孔311,使得U盘锁23能够与外壳31任意一侧上的锁孔311进行锁止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孔311设置于外壳31上靠近USB接口32的一端。
进一步地,如图1、图4至图7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插接组件2还包括第一指示灯24,第一指示灯24固定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2上,且第一指示灯24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2与U盘接口21同一侧的表面上,第一指示灯24与第一电路板22电连接。第一指示灯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指示灯24分别与多个U盘接口21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指示灯24靠近对应的U盘接口21设置。控制模块51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U盘接口21和第一指示灯24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51用于根据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借用指令或U盘归还指令,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发光)。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指示灯24,多个第一指示灯24分别与多个U盘接口21一一对应,通过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从而对用户起到指引、判断、告知等作用,方便用户的操作。例如,用户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借用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某个公用U盘3对应的U盘锁23打开,并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进行绿灯闪烁),从而提示用户拔出对应的公用U盘3(若未设置第一指示灯24,则用户无法判断需要借用哪个公用U盘3),便于用户使用;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归还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某个U盘接口21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进行绿灯闪烁),从而提示用户将公用U盘3插入相应的U盘接口21内,用户插入公用U盘3后,控制模块51再控制对应的U盘锁23锁止即可,从而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U盘在位检测模块53,U盘在位检测模块53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U盘接口21电信号连接,U盘在位检测模块53用于实时检测U盘接口21上是否插接有公用U盘3。
具体地,通过设置U盘在位检测模块53,U盘在位检测模块53能够检测各U盘接口21上是否插接有公用U盘3,从而便于控制模块51根据各U盘接口21上的U盘在位信息分析控制第一指示灯24、U盘锁23等的工作。例如,用户在借用公用U盘3时,先通过U盘在位检测模块53检测插接有公用U盘3的U盘接口21的编号,然后控制模块51再选择其中某个插接有公用U盘3的U盘接口21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工作,提示用户拔出对应的公用U盘3;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先通过U盘在位检测模块53检测未插接公用U盘3的U盘接口21的编号,然后控制模块51再选择其中某个未插接公用U盘3的U盘接口21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工作,提示用户插入公用U盘3。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U盘插接状态检测模块54,U盘插接状态检测模块54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U盘接口21电信号连接,U盘插接状态检测模块54用于检测公用U盘3是否与U盘接口21插接到位(公用U盘3插接到位后,公用U盘3与U盘接口21才会正确的电连接)。控制模块51还用于在U盘插接状态检测模块54检测到公用U盘3插接到位后,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
例如,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归还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某个U盘接口21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进行绿灯闪烁),从而提示用户将公用U盘3插入相应的U盘接口21内,用户插入公用U盘3且公用U盘3插接到位后(即公用U盘3正确插入),控制模块51再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绿灯长亮),从而提示用户公用U盘3已插接到位,进而判定公用U盘3已正确归还。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U盘异常检测模块55,U盘异常检测模块55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U盘接口21电信号连接,U盘异常检测模块55用于检测U盘接口21上插接的公用U盘3是否异常。控制模块51还用于在U盘异常检测模块55检测到U盘接口21上插接的公用U盘3异常时,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
具体地,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U盘异常检测模块55可用于检测公用U盘3是否含有病毒、是否损坏等。例如,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公用U盘3插入后,U盘异常检测模块55检测公用U盘3是否异常,当U盘异常检测模块55检测到U盘接口21上插接的公用U盘3异常时,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红灯长亮),以对用户或管理员进行提示,同时触控屏91上可以显示相应的异常信息,并将该异常信息通过后台通知给管理员。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对应第一指示灯24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7,机壳4上对应第一通孔17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44,第一指示灯24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7和第二通孔44露出。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用于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的U盘格式化模块56,控制模块51与U盘格式化模块56电信号连接,U盘格式化模块56通过第一电路板22与U盘接口21电信号连接,从而与U盘接口21上的公用U盘3电信号连接。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公用U盘3插接至U盘接口21上后,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自动地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U盘格式化模块56,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公用U盘3插接至U盘接口21上后,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自动地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从而避免公用U盘3中的资料泄漏,并保证公用U盘3中不含病毒,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和隐私;同时无需用户在归还前自行对公用U盘3进行手动格式化处理,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归还指令后,再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而并非公用U盘3插接至U盘接口21上后直接就对其进行格式化处理,以防止用户误操作将公用U盘3插接至U盘接口21上后资料损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U盘插接状态检测模块54检测到公用U盘3插接到位后,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U盘格式化模块56在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时出现异常时,控制模块51控制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红灯闪烁),从而提示用户或管理员公用U盘3的格式化处理出现异常。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U盘格式化处理记录模块57,U盘插接状态检测模块54通过第一电路板22同时与多个U盘接口21电信号连接,U盘格式化处理记录模块57用于记录已经经过格式化处理的公用U盘3对应的U盘接口21的编号,以避免对已经经过格式化处理的公用U盘3进行重复格式化处理。例如,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某个U盘接口21上插接公用U盘3后,U盘格式化模块56则对该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格式化处理完成后,则U盘格式化处理记录模块57记录该U盘接口21的编号,以避免对该公用U盘3进行重复格式化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盘格式化模块56包括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能够分别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不同的格式;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对应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的格式。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U盘格式化模块56,U盘格式化模块56包括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能够分别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不同的格式;用户在借用公用U盘3时,可通过触控屏91选择所需要的格式(触控屏91上预设有不同的格式选项,当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格式后,即形成相应的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对应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将公用U盘3实时格式化处理为对应的格式,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格式需求,进而解决当其中某种格式的公用U盘3被借用完后用户无法继续借用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提高了借用U盘的便利性;对于运营方而言,能够减少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投放数量(一机多用),进而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包括FAT32格式化处理模块561,FAT32格式化处理模块561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FAT32格式;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第一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例如,触控屏91上预设有“FAT32格式”的选项,当用户选择该“FAT32格式”的选项后,即形成该第一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FAT32格式化处理模块561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FAT32格式。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还包括NTFS格式化处理模块562,NTFS格式化处理模块562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NTFS格式;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第二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例如,触控屏91上预设有“NTFS格式”的选项,当用户选择该“NTFS格式”的选项后,即形成该第二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NTFS格式化处理模块562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NTFS格式。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还包括exFAT格式化处理模块563,exFAT格式化处理模块563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exFAT格式;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第三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例如,触控屏91上预设有“exFAT格式”的选项,当用户选择该“exFAT格式”的选项后,即形成该第三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exFAT格式化处理模块563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exFAT格式。
以上三种FAT32格式、NTFS格式和exFAT格式为U盘的常用格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类型或更多类型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58,通讯模块58用于与用户终端(例如用户的手机、电脑等)进行远程交互;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通讯模块58发出的U盘预约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对应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预先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的格式。
具体地,该通讯模块58可以是无线通讯模块(例如为3G/4G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等),也可以是有线通讯模块(例如为网线通讯模块),只要能够与用户终端实现网络通讯即可。在使用时,用户可预先通过通讯模块58向控制模块51发送U盘预约借用格式化指令(例如,用户本人不在病毒自助查杀设备旁边,当用户需要借用公用U盘3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在APP上选择“预约借用U盘”选项,然后选择所需要的格式,则生成对应的U盘预约借用格式化指令),然后控制模块51根据该U盘预约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对应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预先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的格式,并将该公用U盘3保留一段时间(即其他人无法借用;当超过设定时间后,若该公用U盘3仍未被借走,则取消保留),待用户本人到达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位置后,再将公用U盘3取走,从而无需用户等待(无需等待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节省用户的时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1在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完成后,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解锁动作,此时用户才能拔出公用U盘3,从而避免公用U盘3还未完成格式化处理即被用户取走而造成公用U盘3的损坏或公用U盘3无法使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1在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完成后,控制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一指示灯24绿灯闪烁),从而指示用户可以拔出公用U盘3。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机壳4内的文件输入组件7和文件输出组件8,文件输入组件7包括第二电路板71及设置于第二电路板71上的文件输入USB接口72,文件输入USB接口72与第二电路板71电连接。文件输出组件8包括第三电路板81及设置于第三电路板81上的文件输出USB接口82,文件输出USB接口82与第三电路板81电连接;第二电路板71和第三电路板81均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机壳4上对应文件输入USB接口72和文件输出USB接口82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插接孔42和第四插接孔43,该第三插接孔42和第四插接孔43分别用于供文件输入存储设备和文件接收存储设备插入。
具体地,文件输入USB接口72用于插接存有文件来源的文件输入存储设备,文件输入存储设备不限于U盘(包括公用U盘3和普通U盘)、USB光盘机、USB移动硬盘等文件存储设备;文件输出USB接口82用于插接文件接收存储设备,文件接收存储设备不限于U盘(包括公用U盘3和普通U盘)、USB光盘机、USB移动硬盘等文件存储设备。在使用时,先将文件输入存储设备插接至文件输入USB接口72,然后将所要进行病毒查杀的文件拷贝至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经后台系统使用病毒查杀引擎对文件进行病毒查杀后,将文件接收存储设备插接至文件输出USB接口82,再将病毒查杀后的文件拷贝至文件接收存储设备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文件输入组件7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电路板71上的第二指示灯73,第二指示灯73与第二电路板71电连接,第二指示灯73靠近文件输入USB接口72设置。文件输出组件8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电路板81上的第三指示灯83,第三指示灯83与第三电路板81电连接,第三指示灯83靠近文件输出USB接口82设置。控制模块51分别通过第二电路板71和第三电路板81与第二指示灯73和第三指示灯83电信号连接。第二指示灯73和第三指示灯83分别用于指示文件输入存储设备和文件接收存储设备的插接位置、是否正确插接、是否插接到位、是否正常等。机壳4上对应第二指示灯73和第三指示灯83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通孔45和第四通孔46,第二指示灯73通过第三通孔45露出,第三指示灯83通过第四通孔46露出。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文件输入USB接口7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文件输入USB接口72分别为文件输入常用USB接口721和文件输入备用USB接口722。其中,文件输入常用USB接口721为常用接口,文件输入备用USB接口722为备用接口。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文件输出USB接口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文件输出USB接口82分别为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和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822。其中,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和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822设有读写保护,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只允许插接公用U盘3进行文件传输,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822只允许除公用U盘3外的文件接收存储设备进行文件传输,从而保证文件交互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指示灯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指示灯83分别对应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和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822设置;当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和/或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822中插接有不符合要求的U盘时,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第三指示灯83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当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中插接普通U盘时,则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第三指示灯83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例如第三指示灯83红灯闪烁),以提醒用户插接错误。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机壳4上的读卡器92,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身份信息识别模块52,读卡器92与身份信息识别模块52电信号连接,文件输入USB接口72和文件输出USB接口82分别设置于读卡器92的相对两侧。其中,读卡器92用于与用户的工牌进行感应;在使用时,用户可通过刷工牌登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操作界面,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将文件输入USB接口72和文件输出USB接口82分别设置于读卡器92的相对两侧,从而方便用户识别操作,且避免两者之间产生干涉。
当然,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不限于工牌登入,还可以通过账号密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登入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40A、中部40B和下部40C,触控屏91对应机壳4的上部40A位置设置,文件输入USB接口72、文件输出USB接口82及读卡器92对应机壳4的中部40B位置设置,U盘接口21对应机壳4的下部40C位置设置。通过设置为上述结构,不仅能够提升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美观度,而且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便于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屏91、文件输入USB接口72、文件输出USB接口82、读卡器92及U盘接口21均设置于机壳4的前侧面上。机壳4的上部40A、中部40B和下部40C为一体结构,机壳4的下部40C为竖向设置,机壳4的上部40A和中部40B相较于其下部40C向后弯折倾斜,且上部40A和中部40B相较于下部40C的弯折倾斜角度不超过60°。通过设置为上述结构,不仅能够提升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美观度,而且由于机壳4的上部40A和中部40B为向后弯折倾斜设置,使得触控屏91、文件输入USB接口72、文件输出USB接口82及读卡器92能够正对用户,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便于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4的顶部设有摄像头93,摄像头93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该摄像头93不仅可以用于供用户进行人脸识别登入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而且能够用于记录操作人员的真实身份,便于追踪操作记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公用U盘的共享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控制模块51根据其接收到的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所需的格式;
在归还公用U盘3时,控制模块51根据其接收到的U盘归还指令,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公用U盘的共享方法,在借用公用U盘3时,利用U盘格式化模块56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用户所需的格式,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格式需求,进而解决当其中某种格式的公用U盘3被借用完后用户无法继续借用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提高了借用U盘的便利性;对于运营方而言,能够减少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投放数量(一机多用),进而节省成本。同时,在归还公用U盘3时,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自动地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从而避免公用U盘3中的资料泄漏,并保证公用U盘3中不含病毒,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和隐私;同时无需用户在归还前自行对公用U盘3进行手动格式化处理,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U盘格式化模块56包括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分别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不同的格式;所述方法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控制模块51根据其接收到的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对应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所需的格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包括FAT32格式化处理模块561,FAT32格式化处理模块561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FAT32格式;所述方法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第一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FAT32格式化处理模块561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FAT32格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还包括NTFS格式化处理模块562,NTFS格式化处理模块562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NTFS格式;所述方法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第二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NTFS格式化处理模块562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NTFS格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还包括exFAT格式化处理模块563,exFAT格式化处理模块563用于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exFAT格式;所述方法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第三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exFAT格式化处理模块563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exFAT格式。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设有多个公用U盘3,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U盘格式检测模块59,U盘格式检测模块59用于检测各个公用U盘3的格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先利用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多个公用U盘3中是否存在与所需格式相对应的公用U盘3;若存在,则无需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直接将该与所需格式相对应的公用U盘3借出即可;若不存在,则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将其中任一个或多个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所需的格式,然后再将格式化处理后的公用U盘3借出。
例如,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用户需要借用FAT32格式的公用U盘3时,用户先选择触控屏91上预设的“FAT32格式”的选项,生成第一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第一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先利用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多个公用U盘3中是否存在FAT32格式的公用U盘3;若存在,则U盘格式化模块56无需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直接将该FAT32格式的公用U盘3借出即可;若不存在,则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将其中任一个或多个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FAT32格式,然后再将该FAT32格式的公用U盘3借出即可。如此设置,既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够结合当前公用U盘3的格式状态,无需对公用U盘3进行重复性格式化,节省用户时间,且有利于延长公用U盘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归还指令后,先利用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公用U盘3(即该欲归还的公用U盘3)的格式,然后控制模块51根据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到的U盘格式信息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使公用U盘3经过格式化处理后的格式保持与其在未经过格式化处理之前的格式一致。
例如,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用户将公用U盘3插接至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且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归还指令后(用户选择触控屏91上预设的“归还U盘”的选项,生成对应的U盘归还指令),先利用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该欲归还的公用U盘3的格式,例如该公用U盘3的格式为FAT32格式,然后控制模块51根据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到的U盘格式信息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使该公用U盘3仍然保持为FAT32格式。如此设置,不仅能够节省格式化处理的时间,而且能够减小对公用U盘3的损害,有利于延长公用U盘3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方便用户的借用与归还操作(例如大多数用户都习惯使用FAT32格式,则每次借用和归还时公用U盘3大部分都是FAT32格式,从而方便用户借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触控屏91,触控屏91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和U盘归还指令经由触控屏91向控制模块51发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58,通讯模块58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远程交互;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通讯模块58发出的U盘预约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预先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所需的格式,从而便于用户的借用操作,节省用户的时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借用公用U盘3时,当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完成后,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解锁动作;
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归还指令后,控制模块51先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锁止动作,待U盘锁23将公用U盘3锁止后,控制模块51再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
具体地,在借用公用U盘3时,控制模块51在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完成后,才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解锁动作,此时用户才能拔出公用U盘3,从而避免公用U盘3还未完成格式化处理即被用户取走而造成公用U盘3的损坏或公用U盘3无法使用。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归还指令后,控制模块51先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锁止动作,待U盘锁23将公用U盘3锁止后,控制模块51再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将公用U盘3插接至病毒自助查杀设备上后,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自动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而造成的资料损坏(即给予用户一定的反悔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在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时,公用U盘3在中途被私自拔出而造成公用U盘3的损坏(由于公用U盘3被U盘锁23锁止而无法被私自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操作流程可以为:
1、在借用公用U盘3时,用户使用工牌、账号密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方式登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后,选择触控屏91上预设的“借用U盘”选项,然后选择触控屏91上预设的借用U盘格式选项(例如“FAT32格式”的选项),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先利用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多个公用U盘3中是否存在与所需格式相对应的公用U盘3;若存在,则无需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若不存在,则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将其中任一个或多个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对应所需的格式;待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完成后,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解锁动作,同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绿灯闪烁,提示用户拔出U盘,即完成公用U盘3的借出动作。
2、在归还公用U盘3时,用户按上述方法登入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后,选择触控屏91上预设的“归还U盘”选项,控制模块51接收到U盘归还指令后,控制模块51先控制对应的U盘锁23进行锁止动作,待U盘锁23将公用U盘3锁止后,利用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公用U盘3的格式,然后控制模块51根据U盘格式检测模块59检测到的U盘格式信息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使公用U盘3经过格式化处理后的格式保持与其在未经过格式化处理之前的格式一致,即完成公用U盘3的归还动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盘存放装置100、公用U盘3和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优点包括:
1、本实施例提供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通过设置U盘存放装置100,U盘存放装置100上插接有公用U盘3,使得用户在忘记自带U盘而又需要使用U盘时能够方便地借用公用U盘3,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使用体验感。同时,该U盘存放装置100中设有U盘锁23,U盘锁23能够对公用U盘3进行锁止,使得公用U盘3无法私自被拔出;而当U盘锁23解锁后,公用U盘3能够从U盘存放装置100上拔出,从而避免公用U盘3被私自拔出以及公用U盘3意外发生脱落而造成财产损失,方便管理,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2、本实施例提供的U盘存放装置100,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供公用U盘3插入的第一插接孔13,第一插接孔13包括用于容纳公用U盘3的外壳31的第一槽孔131,并将第一槽孔131的形状设置为独特的非矩形结构,即该第一槽孔131的形状结构具有独一性,使得其只能插接存放公用U盘3,而无法插接存放普通的通用U盘(目前,普通的通用U盘的外壳一般为矩形结构,故由于普通的通用U盘的外壳与第一槽孔131的形状不匹配而无法插入),从而方便管理和用户使用。
3、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用U盘3,通过将其外壳31的形状设置为独特的非矩形结构,且外壳31的外侧壁与第一槽孔131形状相仿,相较于普通的壳体为矩形结构的U盘,该公用U盘3的形状结构具有独一性,使得公用U盘3能够顺利地插入至第一插接孔13内,从而使得U盘存放装置100上只插接存放有特定的U盘,进而方便管理和用户使用。
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指示灯24,多个第一指示灯24分别与多个U盘接口21一一对应,通过控制模块51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24以相应的发光模式进行工作,从而对用户起到指引、判断、告知等作用,方便用户的操作。
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U盘格式化模块56,用户在归还公用U盘3时,当公用U盘3插接至U盘接口21上后,控制模块51控制U盘格式化模块56自动地对公用U盘3进行格式化处理,从而避免公用U盘3中的资料泄漏,并保证公用U盘3中不含病毒,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和隐私;同时无需用户在归还前自行对公用U盘3进行手动格式化处理,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6、本实施例通过设置U盘格式化模块56,U盘格式化模块56包括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多个U盘格式化子模块能够分别将公用U盘3格式化处理为不同的格式;用户在借用公用U盘3时,可通过触控屏91选择所需要的格式,控制模块51在接收到触控屏91发出的U盘借用格式化指令后,控制对应的U盘格式化子模块将公用U盘3实时格式化处理为对应的格式,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格式需求,进而解决当其中某种格式的公用U盘3被借用完后用户无法继续借用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提高了借用U盘的便利性;对于运营方而言,能够减少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投放数量(一机多用),进而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4)、设置于所述机壳(4)内的U盘存放装置(100)、设置于所述机壳(4)内的信息处理模块(5)及设置于所述机壳(4)上的触控屏(91),所述U盘存放装置(100)包括U盘插接组件(2),所述U盘插接组件(2)包括第一电路板(22)、用于与公用U盘(3)进行插接的U盘接口(21)和用于对所述公用U盘(3)进行锁止的U盘锁(23),所述U盘接口(2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2)一侧的表面上,所述U盘接口(21)上插接有公用U盘(3);所述U盘锁(23)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2)的一侧,且所述U盘锁(23)对应所述U盘接口(21)设置,所述U盘锁(2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2)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5)包括控制模块(51),所述触控屏(91)与所述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1)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22)与所述U盘锁(23)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1)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控屏(91)的指令后控制所述U盘锁(23)进行锁止或解锁动作,从而对所述公用U盘(3)进行锁止或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盘存放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所述U盘插接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电路板(22)及所述U盘锁(23)均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U盘接口(21)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公用U盘(3)插入的第一插接孔(13),所述U盘锁(23)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13)的一侧,所述机壳(4)上对应所述第一插接孔(13)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公用U盘(3)插入的第二插接孔(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盘接口(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U盘接口(2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2)上;所述U盘锁(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U盘锁(23)分别与多个所述U盘接口(21)一一对应,所述控制模块(51)能够控制各个所述U盘锁(23)彼此独立进行锁止和解锁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4)内的文件输入组件(7)和文件输出组件(8),所述文件输入组件(7)包括第二电路板(7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71)上的文件输入USB接口(72),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与所述第二电路板(71)电连接;所述文件输出组件(8)包括第三电路板(81)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路板(81)上的文件输出USB接口(82),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与所述第三电路板(8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71)和所述第三电路板(81)均与所述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所述机壳(4)上对应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和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插接孔(42)和第四插接孔(4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分别为文件输入常用USB接口(721)和文件输入备用USB接口(72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分别为文件输出公用U盘USB接口(821)和文件输出普通U盘USB接口(822)。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自助查杀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4)上的读卡器(92),所述信息处理模块(5)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的身份信息识别模块(52),所述读卡器(92)与所述身份信息识别模块(52)电信号连接,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和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分别设置于所述读卡器(92)的相对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40A)、中部(40B)和下部(40C),所述触控屏(91)对应所述机壳(4)的上部(40A)位置设置,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及所述读卡器(92)对应所述机壳(4)的中部(40B)位置设置,所述U盘接口(21)对应所述机壳(4)的下部(40C)位置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91)、所述文件输入USB接口(72)、所述文件输出USB接口(82)、所述读卡器(92)及所述U盘接口(21)均设置于所述机壳(4)的前侧面上;所述机壳(4)的上部(40A)、中部(40B)和下部(40C)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壳(4)的下部(40C)为竖向设置,所述机壳(4)的上部(40A)和中部(40B)相较于其下部(40C)向后弯折倾斜。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病毒自助查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4)的顶部设有摄像头(93),所述摄像头(93)与所述控制模块(51)电信号连接。
CN202321961266.3U 2023-07-24 2023-07-24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Active CN220188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1266.3U CN220188979U (zh) 2023-07-24 2023-07-24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1266.3U CN220188979U (zh) 2023-07-24 2023-07-24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8979U true CN220188979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1266.3U Active CN220188979U (zh) 2023-07-24 2023-07-24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8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9486B2 (en) Motorized horizontal docking station having integrated locking mechanism
CN211044397U (zh) 一种充电模组、移动电源及其租借设备
US7027298B2 (en) Computer server
US8794997B2 (en) Wall outlet type USB hub with independent charging function
US7636237B2 (en) Intelligent locking device, removable HDD receiving system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removable HDD from being wrongly ejected therefrom
EP2136310A1 (en) Host device system with USB port security
CN101405674B (zh) 信息处理装置、管理方法和电子装置
US9251386B2 (en) Transceiver locking assembly
WO2020048259A1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模组及移动电源租赁设备
KR20130005401U (ko) 보안 유에스비 젠더
CN220188979U (zh)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N220188981U (zh)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N220188980U (zh)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N220188982U (zh) 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N111597520A (zh) 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信息安全防控方法及系统
CN117009966A (zh) 用于病毒自助查杀设备的公用u盘的共享方法
US10225734B1 (en) Secured storag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956173B2 (en) Securing access of removable media devices
US20030097580A1 (en) Data encipher/decipher system for a portable rack of a computer
CN220691394U (zh) 公用u盘及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N220232443U (zh) U盘存放装置及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CN220232442U (zh) U盘存放装置及病毒自助查杀设备
US7151665B2 (en) Host instrument, package to be inserted into same, external storage medium to be used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package to be inserted into host instrument
Cisco Installing the Cisco 7206
Cisco Installing the Cisco 7204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