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1559U -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1559U
CN220181559U CN202321445847.1U CN202321445847U CN220181559U CN 220181559 U CN220181559 U CN 220181559U CN 202321445847 U CN202321445847 U CN 202321445847U CN 220181559 U CN220181559 U CN 220181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ntainer
bracket
port bracke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58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zhimeiya Cosm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zhimeiya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zhimeiya Cosm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zhimeiya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58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1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1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1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误打开的化妆品包装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容器,第一容器具有基体部及延伸部,延伸部上螺纹连接有端口支架,端口支架的口端设有密封膜,端口支架与第一容器的开口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端口支架与延伸部之间设有第一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旋紧在延伸部上的状态下,延伸部的端面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一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旋出所述延伸部。端口支架与延伸部之间设有阻止端口支架旋出延伸部的第一止退结构,确保第一容器内的介质始终处于被密封膜隔绝状态,杜绝消费者误开启端口支架,导致里面介质接触到空气而失效。

Description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适合保存各类物质,如药品、化妆品、化学制剂等,尤其适合保存化妆品,其中化妆品可以是液体、固体、粉末等护肤物质。
背景技术
在包装技术领域,常常需要两种物料混合使用。但有时混合物不稳定,故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两种物料需要单独密封存放;需要使用时,才将两种物料混合,以达到现配现用的目的。物料可包括药品、化学品、护肤品或化妆品等。传统的,两种物料单独分装的包装瓶在需要混合物料使用时,用户要将两个包装瓶的密封处分别打开,再将其中一个包装瓶内的物料倒入另一包装瓶内进行混合,混合的操作步骤繁琐,给用户增加使用负担。随着护肤品技术的发展,有些固体状的护肤品需要密封保存(如冻干粉),其与其它物质混合前都不能与空气接触,否则失去应有效果,使用时,再将其与其它液体状护肤品混合,在混合过程中也要保证冻干粉不能与空气接触。这点尤其重要。
为此,有一专利号为ZL202222319060.2(公告号为CN2185374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包装容器及适配于包装容器的混合包装瓶”披露了这样一种专门针对这种护肤品的包装容器结构,包括容纳部、连接件和推杆,容纳部具有容纳第一介质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开口设有可刺破的密封阻隔件。推杆可活动地设于连接件的端部,用以刺破密封阻隔件。连接件被可操作地套接于容纳部并朝向容纳部方向推动,使密封阻隔件被推杆刺破,容纳部进而带动推杆朝向远离容纳部的方向运动,实现第一容纳腔的导通。通过设置包装容器和设于包装容器的挤出部,并分别形成两个封闭的容纳腔,用户仅需将容纳部朝向推杆的方向推动,带动推杆运动即可使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导通实现两种物料的混合,提高物料混合的便利程度。
然前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
1容纳部的本体部材质为玻璃,不方便直接设置密封膜,故在本体部的延伸部上螺纹连接有端口支架,端口支架与容纳部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圈,端口支架的口端设有密封膜密封,使用时,容纳部中放置的是固体或粉末物质,对真空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与包装容器内的溶液物质混合前,需要包装良好密封(杜绝容纳部中物质接触空气),然消费者在使用时,存在误开启端口支架,导致里面物质失效。
2.在第一容器连接到第二容器上后,混合液还保存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然消费者可能好奇心使然,会再次将第一容器从第二容器上拆卸下来,这种情况下也非常容易将混合液从第二容纳腔流出。
综上所述,前述专利文献公开的包装容器还可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防止使用者将端口支架拆离第一容器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基体部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螺纹连接有端口支架,所述端口支架的口端设有能被刺破的密封膜,所述端口支架与第一容器的开口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支架与延伸部之间设有第一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旋紧在延伸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部的端面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旋出所述延伸部。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止退结构包括设于端口支架的内周壁的向端口支架的中轴线方向的弹性趋势的止退弹性脚,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凸起的卡筋,在端口支架旋紧在延伸部上的状态下,所述止退弹性脚抵压在卡筋的上部,以阻止端口支架旋出所述延伸部。端口支架朝靠近基体部方向移动时,止退弹性脚有弹性,可以越过卡筋,越过卡筋后,若端口支架朝远离基体部方向移动时,弹开的止退弹性脚抵住卡筋起到对端口支架的止退作用,端口支架旋紧在延伸部后,使用者就算反转端口支架也不能打开第一容器的口端。卡筋可以呈环状,或沿圆周间隔的弧形凸筋段。
作为改进,上述止退弹性脚的顶面为斜面,所述卡筋呈弧形拱起状。该结构利于止退弹性脚越过卡筋。
作为螺纹连接的一种结构旋转,上述延伸部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端口支架的内周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的第一内螺纹。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利于将端口支架连接到第一容器的延伸部上,螺纹连接的锁紧力较大,确保第一密封圈被有效压紧在端口支架与第一容器的开口连接处,密封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第一容器可以采用玻璃材质,而端口支架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方便在端口支架的口端设置密封膜;重要的是,端口支架与延伸部之间设有阻止端口支架旋出延伸部的第一止退结构,确保第一容器内的介质始终处于被密封膜隔绝状态,杜绝消费者误开启端口支架,导致里面介质接触到空气而失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误打开的化妆品包装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基体部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螺纹连接有端口支架,所述端口支架的口端设有能被刺破的密封膜,所述端口支架与第一容器的开口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具有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容器;对接套,固定在第二容器的口端,对接套具有用以螺纹连接端口支架的接口部、及用以接通所述接口部和第二容纳腔的衔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与端口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旋紧在接口部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旋出所述接口部。
为利于设置第二止退结构,上述接口部内壁的上部设有环形内肩胛,所述端口支架的上端设有环形挡肩,所述第二止退结构设于所述环形内肩胛和环形挡肩之间。
作为第二止退结构的优选方式,上述第二止退结构包括设于环形内肩胛顶面的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一止转块、及设于环形挡肩底面的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二至转块;第一止转块中沿端口支架旋入接口部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一斜面,第一止转块中沿端口支架旋出接口部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一止退平面;第二止转块中沿端口支架旋入接口部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二斜面,第二止转块中沿端口支架旋出接口部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二止退平面;在端口支架旋紧在接口部内的状态下,第二止转块置于两相邻的第一止转块之间。反向旋转端口支架,第一止退平面与第二止退平面相互抵触,阻止其反转,即第一止转块与第二止转块起到阻止端口支架反向旋转(反向旋转能使端口支架脱离接口部),也就使得当端口支架旋紧在接口部内时,端口支架就不能再脱离接口部,始终保持在旋紧位置,避免使用者误操作将第一容器随端口支架一起脱离对接套,导致混合液流出。
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端口支架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接口部的内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接口部的底面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内螺纹的下方,在端口支架上的密封膜被刺破时,所述端口支架抵住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实现与端口支架及接口部之间形成密封,该密封位置位于第二内螺纹的下方,更好杜绝从第二容纳腔流出的溶液从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之间流出,确保从第二容纳腔流出的溶液全部流向第一容纳腔。
作为优选,上述第二容器由弹性材料制成而能被挤压,第二容器设有挤出口,所述挤出口处设有软塞密封,所述对接套的下端插入并死扣在第二容器的口端;第二容器能被挤压,类似于弹性滴管,使用时,只需将软塞打开,挤压第二容器,第二容纳腔内的混合溶液可滴出供人使用,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量基础混合后的溶液。
进一步,还包括装饰套和保护套管,装饰套内具有阶梯穿孔,所述第二容器的上端外形也呈阶梯状,第二容器的上端置于装饰套的阶梯通孔内并粘接固定,装饰套的下端具有连接部,所述保护套管以可插拔的方式卡扣套设在连接部外,显露出装饰套下部的所述第二容器置于保护套管内。装饰套将第二容器的上端部包覆起来,装饰套可采用其它材质制成,增加强度保护第二容器的头部,装饰套还可以做成各种色彩或图案,利于将产品做成不同系列,保护套管则起到保护第二容器下部分的作用,避免外力在不需要的使用挤压到第二容器,保护套管可以采用透明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接口部与端口支架之间设有阻止端口支架旋出接口部的第二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旋紧在接口部内的状态下,使得当端口支架旋紧在接口部内时,端口支架就不能再脱离接口部,始终保持在旋紧位置,避免使用者误操作将第一容器随端口支架一起脱离对接套,导致混合液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对接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容器刚连接到对接套上);
图6为图4的剖视图;
图7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容器拧紧在对接套上);
图8为图6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分隔保存的包装容器,包括
具有第一容纳腔3a的第一容器1,在一个实际使用场景中,第一容纳腔3a内放置有冻干球或冻干粉,第一容器1的开口处设有能被刺破的密封膜4。
具有第二容纳腔3b的第二容器2,在一个实际使用场景中,第二容纳腔3b内放置有用以溶解冻干球或冻干粉的护肤液体。
对接套5,固定在第二容器2的口端,对接套5具有用以连接第一容器1的接口部51、及用以接通所述接口部51和第二容纳腔3b的衔接通道52;
刺破部6,固定在对接套5上并位于接口部51内;本实施例中,刺破部6与对接套5一体成型而成,刺破部6有两个并设于衔接通道52的上端口壁内并向上延伸至接口部51内。
活塞7,可活动地设于衔接通道52内,用以封堵或打开所述衔接通道52;
接口部51被可操作地套设于第一容器1,第一容器1朝刺破部6和活塞7方向运动,使密封膜4被刺破部6刺破,第一容器1还推动所述活塞7朝远离第一容器1方向运动打开所述衔接通道52,实现第一容纳腔3a和第二容纳腔3b的导通。
当然刺破部6和活塞7可以整合到一个部件上,该方案可参考背景专利。
第一容器1具有基体部11及延伸部12,延伸部12上套设连接有端口支架8,密封膜4设于端口支架8的口端,所述端口支架8与第一容器1的开口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0a;延伸部1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121,端口支架8的内周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121相配的第一内螺纹81;端口支架8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82,使用前端口支架8外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接口部51的内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82相配的第二内螺纹511,使用前接口部51内螺纹连接有封盖。
所示端口支架8与延伸部12之间设有第一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延伸部12上的状态下,延伸部12的端面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10a,第一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8旋出所述延伸部12。第一止退结构包括设于端口支架8的内周壁的向端口支架8的中轴线方向的弹性趋势的止退弹性脚83,延伸部12的外周壁上设有凸起的卡筋122,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延伸部12上的状态下,止退弹性脚83抵压在卡筋122的上部,以阻止端口支架8旋出延伸部12。止退弹性脚83的顶面为斜面,卡筋122呈弧形拱起状。止退弹性脚83抵住卡筋122的上部起到对端口支架8的止退作用,端口支架8旋紧在延伸部12后,使用者就算反转端口支架8也不能打开第一容器1的口端,确保第一容器1内的介质始终处于被密封膜4隔绝状态,杜绝消费者误开启端口支架8,导致里面介质接触到空气而失效。
接口部51与端口支架8之间设有第二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接口部51内的状态下,第二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8旋出接口部51。接口部51内壁的上部设有环形内肩胛512,端口支架8的上端设有环形挡肩84,第二止退结构设于环形内肩胛512和环形挡肩84之间。第二止退结构包括设于环形内肩胛512顶面的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一止转块9a、及设于环形挡肩84底面的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二至转块9b;第一止转块9a中沿端口支架8旋入接口部51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一斜面9a1,第一止转块9a中沿端口支架8旋出接口部51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一止退平面9a2;所述端口支架8的上端设有环形挡肩84,环形挡肩84的底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二止转块9b,第二止转块9b中沿端口支架8旋入接口部51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二斜面9b1,第二止转块9b中沿端口支架8旋出接口部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二止退平面9b2;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接口部51内的状态下,第二止转块9b有两个,每个第二止转块9b位于相邻两第一止转块9a之间。
反向旋转端口支架8,第一止退平面9a2与第二止退平面9b2相互抵触,阻止其反转,即第一止转块9a与第二止转块9b起到阻止端口支架8反向旋转(反向旋转能使端口支架8脱离接口部51),也就使得当端口支架8旋紧在接口部51内时,端口支架8就不能再脱离接口部51,始终保持在旋紧位置,避免使用者误操作将第一容器1随端口支架8一起脱离对接套5,导致混合液流出。
接口部51的底面设有第二密封圈10b,第二密封圈10b位于第二内螺纹511的下方,在端口支架8上的密封膜4被刺破部6刺破时,端口支架8抵住第二密封圈10b。
活塞7包括一体成型而成的密封部71和推杆部72,本实施例中的推杆部72有两个,径向对称设置,密封部71设于推杆部72的下端,在推杆部72未被第一容器1触发的状态下,密封部71与衔接通道52的下端口紧配而密封所述第二容纳腔3b,推杆部72的上端则伸入所述接口部51内;第一容器1在运动过程中抵接于推杆部72,以带动密封部71朝远离第一容器1方向移动。
各所述推杆部72通过与其一体成型而成衔接环73连接在一起,在推杆部72未被第一容器1触发的状态下,衔接环73与衔接通道52的上端口内壁之间为斜面紧抵配合。
第二容纳腔3b的上部内壁成型有阻挡筋3b1,在密封部71的下移至打开衔接通道52的状态下,阻挡筋3b1对密封部71进行挡位;在密封部71处于与所述衔接通道52的下端口紧配的状态下,所述刺破部6的顶端高于推杆部72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容器2由弹性材料制成而能被挤压,即第二容器能被手指捏扁且能回弹至原有形状的弹性,第二容器2设有挤出口21,所述挤出口21处设有软塞22密封,所述对接套5的下端插入并死扣在第二容器2的口端;还包括装饰套13和保护套管14,装饰套13内具有阶梯穿孔,所述第二容器2的上端外形也呈阶梯状,第二容器2的上端置于装饰套13的阶梯通孔内并粘接固定,装饰套13的下端具有连接部131,所述保护套管14以可插拔的方式卡扣套设在连接部131外,显露出装饰套13下部的所述第二容器2置于保护套管14内。
本包装容器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混合时,如图5~8所示,先将第一容器1的端口支架8旋入对接套5的接口部51内,第一容器1随端口支架8一起边旋转边下移,直至密封膜4被刺破部6刺破,端口支架8抵住第二密封圈10b,进一步旋入第一容器1,第一容器1继续下移,第一容器1在运动过程中抵接于推杆部72,以带动密封部71朝远离第一容器1方向移动,打开衔接通道52,实现第一容纳腔3a和第二容纳腔3b的导通,第二容纳腔3b内的溶液依次通过衔接通道52、密封膜4的破口最后加入第一容纳腔3a,与其内的物质混合。
本方案将刺破部6和活塞7独立设置,刺破部6可以采用较硬的塑料制成,更锋利,利于刺破密封膜4;活塞7则可采用较软塑料制成,利于密封。另刺破部6固定在对接套5内(优选刺破部6与对接套5一体成型而成),因刺破部6的位置相对第二容器2固定不动,确保刺破部6将密封膜4刺破,第一容器1的进一步移动,再带动活塞7移动打开衔接通道52,实现第一容纳腔3a和第二容纳腔3b的导通,本结构较好保证先刺破再导通,避免第二容纳腔3b中的溶液外溢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3a)的第一容器(1),所述第一容器(1)具有基体部(11)及延伸部(12),所述延伸部(12)上螺纹连接有端口支架(8),所述端口支架(8)的口端设有能被刺破的密封膜(4),所述端口支架(8)与第一容器(1)的开口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0a);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支架(8)与延伸部(12)之间设有第一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延伸部(12)上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部(12)的端面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10a),所述第一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8)旋出所述延伸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退结构包括设于端口支架(8)的内周壁的向端口支架(8)的中轴线方向的弹性趋势的止退弹性脚(83),所述延伸部(12)的外周壁上设有凸起的卡筋(122),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延伸部(12)上的状态下,所述止退弹性脚(83)抵压在卡筋(122)的上部,以阻止端口支架(8)旋出所述延伸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弹性脚(83)的顶面为斜面,所述卡筋呈弧形拱起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121),所述端口支架(8)的内周壁设有与第一外螺纹(121)相配的第一内螺纹(81)。
5.一种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包括
具有第一容纳腔(3a)的第一容器(1),所述第一容器(1)具有基体部(11)及延伸部(12),所述延伸部(12)上螺纹连接有端口支架(8),所述端口支架(8)的口端设有能被刺破的密封膜(4),所述端口支架(8)与第一容器(1)的开口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0a);
具有第二容纳腔(3b)的第二容器(2);
对接套(5),固定在第二容器(2)的口端,对接套(5)具有用以螺纹连接端口支架(8)的接口部(51)、及用以接通所述接口部(51)和第二容纳腔(3b)的衔接通道(52);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51)与端口支架(8)之间设有第二止退结构,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接口部(51)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退结构阻止端口支架(8)旋出所述接口部(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51)内壁的上部设有环形内肩胛(512),所述端口支架(8)的上端设有环形挡肩(84),所述第二止退结构设于所述环形内肩胛(512)和环形挡肩(8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退结构包括设于环形内肩胛(512)顶面的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一止转块(9a)、及设于环形挡肩(84)底面的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第二止转块(9b);所述第一止转块(9a)中沿端口支架(8)旋入接口部(51)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一斜面(9a1),第一止转块(9a)中沿端口支架(8)旋出接口部(51)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一止退平面(9a2);所述第二止转块(9b)中沿端口支架(8)旋入接口部(51)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二斜面(9b1),第二止转块(9b)中沿端口支架(8)旋出接口部的方向对应的面为第二止退平面(9b2);在端口支架(8)旋紧在接口部(51)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转块(9b)置于两相邻的第一止转块(9a)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支架(8)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82),所述接口部(51)的内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82)相配的第二内螺纹(511);所述接口部(51)的底面设有第二密封圈(10b),第二密封圈(10b)位于第二内螺纹(511)的下方,在端口支架(8)上的密封膜(4)被刺破时,所述端口支架(8)抵住所述第二密封圈(10b)。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2)由弹性材料制成而能被挤压,第二容器(2)设有挤出口(21),所述挤出口(21)处设有软塞(22)密封,所述对接套(5)的下端插入并死扣在第二容器(2)的口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套(13)和保护套管(14),装饰套(13)内具有阶梯穿孔,所述第二容器(2)的上端外形也呈阶梯状,第二容器(2)的上端置于装饰套(13)的阶梯通孔内并粘接固定,装饰套(13)的下端具有连接部(131),所述保护套管(14)以可插拔的方式卡扣套设在连接部(131)外,显露出装饰套(13)下部的所述第二容器(2)置于保护套管(14)内。
CN202321445847.1U 2023-06-07 2023-06-07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Active CN220181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847.1U CN220181559U (zh) 2023-06-07 2023-06-07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847.1U CN220181559U (zh) 2023-06-07 2023-06-07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1559U true CN220181559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5847.1U Active CN220181559U (zh) 2023-06-07 2023-06-07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1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9566B2 (en) Connector device for sealing and dispensing freeze-dried preparations
US5409141A (en) Two component mixing and delivery system
US5826713A (en) Fluid vessel
US4161178A (en) Additive transfer device
US8151985B2 (en) Containers for storing at least two substances for subsequent mixing
US7404814B2 (en) Infusion vessel
US8721613B2 (en) Container with hollow needle
WO2018205568A1 (zh) 保鲜瓶
JPH065633U (ja) 薬剤容器
CN220181559U (zh) 防止误打开的包装容器
CN220181615U (zh) 分隔保存的包装容器
CN211443388U (zh) 一种加料盖
CN208761316U (zh) 一种固液混合式化妆瓶
CN2598551Y (zh) 用于密封与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的连接器
US10617814B2 (en) Infusion pouch set with built-in injection medicine bottle having vial function
JPH07275324A (ja) 輸液用容器及びその溶解液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13455801B (zh) 一种吸取方便且使用彻底干净化妆品包装瓶
CN210184839U (zh) 一种新型的化妆品容器
KR20210000217U (ko) 이액 분리 저장이 가능한 앰플용기
CN217261896U (zh) 一种粉液分离瓶
CN219791064U (zh) 一种高密封双剂安瓶
CN220563278U (zh) 一种质剂分隔式瓶盖
CN217599122U (zh) 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
CN213620730U (zh) 一种用于化妆品包装的双腔滴管瓶
CN214432499U (zh) 一种双腔滴管瓶及应用该双腔滴管瓶的化妆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