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5207U -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5207U
CN220175207U CN202321707927.XU CN202321707927U CN220175207U CN 220175207 U CN220175207 U CN 220175207U CN 202321707927 U CN202321707927 U CN 202321707927U CN 220175207 U CN220175207 U CN 220175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needle
tube
pneumothorax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79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nc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an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anc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an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79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5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5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5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包括阀管,其为管状结构,用于其他部件的插入以及气体的流通;导管组件,其贯通连接在阀管的一端,用于胸腔与外界的贯通;穿刺针组件,其可拆卸在固定在阀管上并穿过阀管和导管组件向外延伸;单向阀组,贯通连接于阀管的侧壁上并用于将阀管内的空气排出,且在排气时发出声音提示排气情况;通量开关,转动设置于阀管的侧壁上并控制阀管内通道的开闭。本实用新型中的气胸针结构部件少,稳定性更好,其单向阀组和通量开关均采用极少结构组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整体稳定性,而且在排气时发出声音,继而方便的了解排气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胸针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背景技术
胸膜腔为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腔隙,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一旦胸膜腔的密闭性被破坏,导致气体进入并积蓄在胸腔内引起肺部压缩则称为气胸。大量气胸患者伴有明显的呼吸或循环功能紊乱、胸痛胸闷、严重的呼吸困难,也会由于静脉血回心负压消失导致出现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等症状。临床上多因肺部原发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由医源性因素导致,如外科手术、肺部活检、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组件以及需要进入胸腔的手术等;日常生活中主要由锐器伤、钝挫伤以及交通事故所致;战场上主要由胸背部穿透伤(枪击)、挫伤(车祸)以及强烈的爆炸所致。
气胸在发生胸部创伤的伤员中发生率高达97.6%,创伤性气胸通常发病急、变化快需紧急救治,有效处理可挽救90%以上的伤员生命,若处理不当或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在医院外的现场救治阶段就对其进行急救。
现有气胸处置方式为医生在手术室内进行:切开患者皮肤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引流管体外段连接引流袋或进行持续性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也有为了急救而采用的引流器的方法,如中国专利CN217119009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胸腔闭式引流器,它包括引流瓶1、引流管组件和穿过引流管组件且可拆卸设置的穿刺组件5。其具体工作方式为,当穿刺成功并抽出穿刺针52后,打开通量开关4,此时患者呼气时胸腔正压使气体通过单向阀经通量开关4排出体外。吸气时胸腔负压单向阀关闭防止气体反流。若胸腔有液体流出,则在导管2末端连接引流瓶1后打开通量开关4,进行液体引流。导管2远离穿刺针52针尖端设置有螺纹接口,引流瓶1瓶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引流瓶1与螺纹接口连接,引流瓶1通过其背部的粘胶11固定在皮肤上。导管2上设置指示窗7,当空气流向指示窗7无气体流经指示时,可以旋闭通量开关4以观察气胸是否彻底消失确定拔管。
现有技术的结构较为复杂,部件过多导致其可靠性也会大为降低,而且价格贵,组装困难,同时易于污染的引流管采用整体式,也不利于消毒重复使用,内部的零部件很难进行消毒处理,应用成本高;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该结构无法及时准确的判断胸腔内的气体排出情况,在现有技术中胸腔内气体排出体量过小,单纯的通过指示窗进行查看,不符合实际。而且指示窗位于单向阀的上端,对于患者的排气是通过单向阀进行的,在通量开关关闭的情况下,指示窗中更无法观测空气流量变化,而且还无法判断是否在进行排气,现有技术中对于排气的判断,都是通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判断,在排气之初患者呼吸急促,在排气后,患者呼吸较为平缓,但是通过这种方式需要医护人员紧贴患者胸部,而且需要较长时间,准确性也较低。
为了更好的检测排气情况,我们提出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气胸针结构部件少,稳定性更好,其单向阀组和通量开关均采用极少结构组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包括:
阀管,其内开设有通道;
单向阀组,贯通连接于阀管的侧壁上并用于将阀管内的空气排出,且在排气时发出声音提示排气情况;
通量开关,转动设置于阀管的侧壁上并控制阀管内通道的开闭。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管组件,其贯通连接在阀管的一端,并用于导出空气,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活动端设置有插接部,插接部采用锥度设计,能够更好的贴合穿刺针插入到胸腔内,外套管和插接部的材质不同,且插接部材质的硬度低于外套管的材质。
还包括穿刺针组件,其可拆卸在固定在阀管上并穿过阀管和导管组件向外延伸,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和手持部,穿刺针上设置有尖刺部用于刺入胸腔,穿刺针连接在手持部远离尖刺部的一端,穿刺针内设置有母接头。
所述阀管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导管接头、单向阀孔、通量开关安装孔和公接头,其中导管接头用于与导管组件贯通连接,单向阀孔上用于对接单向阀组,通量开关安装孔为贯穿的通孔,且在通量开关安装孔上转动连接有通量开关,通过通量开关的转动控制阀管通道的封闭,公接头通过旋钮对接的方式连接母接头。
所述通量开关延伸至阀管内的一段上开设有一个贯穿的对接孔,且当对接孔与阀管内腔重合时,用于穿刺针穿入,而当对接孔与阀管不重合时,则封闭该通道。
所述外套管的表面环印出刻度线,方便使用时准确读取穿刺针系统插入深度。
所述外套管的前半段有多个排气孔,且多个排气孔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提高排气效果以及限制胸腔积液进入到外套管内。
所述单向阀组包括阀芯和阀套,阀套罩住阀芯并将阀芯固定于阀管上,阀芯包括连接座和阀身,其中阀身为硅胶材质并采用鸭嘴型设计,且在阀身的端部开设有线形的排气口,以使阀芯在排气时发出声音。
所述阀身靠近连接座的切面上还连接有连接柱,提高阀芯和阀套的接触效果。
所述阀套包括卡接座和连接在卡接座上的套筒,卡接座卡接在阀管侧壁上,套筒套接与阀芯上,且在套筒上开设有与排气口位置对应的圆形导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胸针结构部件少,稳定性更好,其单向阀组和通量开关均采用极少结构组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整体稳定性,而且在排气时发出声音,继而方便的了解排气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如下优点:
(1).当胸腔内的气体经阀芯向外排气时,由于阀身的形状设计,以及排气口的线形开口,使得排气时发出声音,该声音能够判断气胸针是否进行排气,也能通过该声音大小判断排气程度,医护人员在将气胸针插入到患者胸腔内后,随着穿刺针的逐渐插入,气靠肺收缩,舒张改变胸腔压强排出去。
(2).本实用新型中无论是单向阀组的结构还是通量开关的结构都做到了极简,采用数量很少的部件,即达到原有的功能,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因为零件过多故障率也随之较高,而且组装快捷,各个部件分体而装,也能方便消毒清洁,重复利用,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使得本专利产品的价格较之同行更加低廉。
(3).多个排气孔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哪怕外套管在插入位置有偏差导致外套管与胸腔内壁或内部组织接触,也不会影响其他方向的孔进行排气,而且由于设置多个孔,若外套管插入到胸腔液中,这些排气孔的存在,也不会导出液体,从而仅达到排气的效果,即使外套管全部插入到胸腔液中,由于没有配备负压的抽液装置,也不会将胸腔液排出,仅通过患者的呼吸作用产生的压力很小,不足以排出液体,此时可以通过后续阀芯排气产生的声音,也能判断插入的温度,再由医护人员进行调整插入深度,从而进行仅排气的工作,提高了排气的效率,高效的缓解气胸状况。
(4).导管组件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活动端设置有插接部,插接部采用锥度设计,能够更好的贴合穿刺针插入到胸腔内,外套管和插接部的材质不同,其中,外套管为连接座阀管材质,插接部为连接座公接头导管接头阀管通量开关材质,且插接部材质的硬度低于外套管的材质,保证进入人体后,外套管不会对人体造成刮伤、戳伤等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阀管、单向阀组和通量开关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阀管;101、导管接头;102、单向阀孔;103、通量开关安装孔;104、公接头;
200、导管组件;201、外套管;202、插接部;203、排气孔;204、刻度线;300、穿刺针;
400、手持部;401、母接头;
500、单向阀组;501、阀芯;5011、连接座;5012、阀身;5013、排气口;5014、连接柱;502、阀套;5021、卡接座;5022、套筒;5023、导气孔;
600、通量开关;601、对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包括阀管100,连接在阀管100上的导管组件200,以及穿过阀管100和导管组件200并可拆卸的穿刺针300,穿刺针300穿过阀管100和导管组件200并向外延伸,具体实施时,穿刺针300穿刺胸腔后将导管组件200前端带入胸腔中,然后将穿刺针300拔出,此时导管组件200的前端置于胸腔内。至此,完成导管组件200的插入工作,然后再通过阀管100完成后续排气工作。
本实施例中,阀管100与导管组件200进行连接,同时导管组件200上连接有用于仅向外排气的单向阀组500和用于控制穿刺针300通道开闭的通通量开关600;
本实施例中,穿刺针300和手持部400组成穿刺针组件,穿刺针300的末端连接有手持部400,手持部400上设置有母接头401,方便与阀管100进行对接;
具体的,如图4所示,阀管100为管状结构,且在阀管100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导管接头101、单向阀孔102、通量开关安装孔103和公接头104,其中导管接头101用于与导管组件200贯通连接,用于将阀管100与导管组件200进行对接贯通,阀管100靠近导管接头10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阀孔102,且单向阀孔102上用于对接单向阀组500,实现仅向外排气的功能;
通量开关安装孔103为贯穿的通孔,且在通量开关安装孔103上转动连接有通量开关600,通量开关600延伸至阀管100内的一段上开设有一个贯穿的对接孔601,且当对接孔601与阀管100内腔重合时,用于穿刺针300穿入,而当对接孔601与阀管100不重合时,则封闭该通道,能够避免外界空气从该通道进入到胸腔中。
公接头104与母接头401采用旋钮的方式进行对接,实现穿刺针300与阀管100的连接,方便穿刺针300在刺入胸腔时带动阀管100和导管组件200同步移动,将导管组件200插入到胸腔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管组件200包括外套管201,外套管201的活动端设置有插接部202,插接部202采用锥度设计,能够更好的贴合穿刺针300插入到胸腔内,外套管201和插接部202的材质不同,其中,外套管201为连接座5011阀管10066材质,插接部202为连接座5011公接头104导管接头101阀管100通量开关600材质,且插接部202材质的硬度低于外套管201的材质,保证进入人体后,外套管不会对人体造成刮伤、戳伤等二次伤害,避免类似于对比文件采用记忆材料造成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管201的表面环印出刻度线204,方便使用时准确读取穿刺针系统插入深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管201的前半段有多个排气孔203,且多个排气孔203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增大了管体进入人体后的排气效率,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排气孔203,能够也能防止液体进入到外套管201,由于多个排气孔203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哪怕外套管201在插入位置有偏差导致外套管201与胸腔内壁或内部组织接触,也不会影响其他方向的孔进行排气,而且由于设置多个孔,若外套管201插入到胸腔液中,这些排气孔203的存在,也不会导出液体,从而仅达到排气的效果,即使外套管201全部插入到胸腔液中,由于没有配备负压的抽液装置,也不会将胸腔液排出,仅通过患者的呼吸作用产生的压力很小,不足以排出液体,此时可以通过后续阀芯501排气产生的声音,也能判断插入的温度,再由医护人员进行调整插入深度,从而进行仅排气的工作,提高了排气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穿刺针300由医用不锈钢制成,针尖为锥形、尖锐锋利用于穿透皮肤刺破壁层胸膜。
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单向阀组500包括两个结构分别是阀芯501,以及套接在阀芯501上的阀套502,同时阀套502卡接在阀管100主要用于对阀芯501的固定,通过两个结构,使得单向阀组500结构更加稳定,适合长期使用。
阀芯501包括连接座5011和阀身5012,其中阀身5012为硅胶材质并采用鸭嘴型设计,且在阀身5012的端部开设有线形的排气口5013,阀身5012靠近连接座5011的切面上还连接有连接柱5014,提高阀芯501和阀套502的接触效果。
当排气时,气体能够将阀身5012撑开,从而通过排气口5013进行排气,而外界气体无法撑开阀身5012则不能进气,从而实现单向排气的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当胸腔内的气体经阀芯501向外排气时,由于阀身5012的形状设计,以及排气口5013的线形开口,使得排气时发出声音,该声音能够判断气胸针是否进行排气,也能通过该声音大小判断排气程度,医护人员在将气胸针插入到患者胸腔内后,随着穿刺针300的逐渐插入,气靠肺收缩,舒张改变胸腔压强排出去。
如图5所示,所述阀套502包括卡接座5021和连接在卡接座5021上的套筒5022,卡接座5021卡接在阀管100侧壁上,套筒5022套接与阀芯501上,且在套筒5022上开设有与排气口5013位置对应的圆形导气孔5023,由于导气孔5023采用圆形结构,方便阀芯501展开排气,而且由于阀套502的存在,使得不容易判断排气孔203是否在排气,因此如果不采用声音的方式,则不方便判断。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医护人员将气胸针取出,然后通过穿刺针300将气胸针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通过外套管201上的穿刺针300能够判断插入的深度,插入完成后通过旋转母接头401将穿刺针300取出,取出后应迅速转动通量开关600,关闭阀管100中插针通道,此时,随着患者的呼吸,空气靠肺收缩、舒张改变胸腔压强从而将空气从单向阀组500处排出,患者呼气时,胸腔内产生正压,排出空气,同时由于阀芯501的结构设计,气体会撑开阀芯501,从而排出,同时在排出空气会产生声音,此时通过听到的声音判断患者进行排气,而且根据声音的大小,判断排气的量,从而更直观的了解到排气情况;
当患者吸气时,虽然胸腔内为负压,但是外界空气无法撑开阀芯501,继而防止气体进入到胸腔内,形成单向排气的效果,避免胸腔感染。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气胸针结构部件少,稳定性更好,其单向阀组500和通量开关600均采用极少结构组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整体稳定性,而且在排气时发出声音,继而方便的了解排气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最后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的气胸针可在医院内外任何环境中使用,包括户外突发性气胸和战场急救时使用。本气胸针完全还原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比其更为简便、创伤更小,保证医生或使用者对气胸进行微创手术时的穿刺位置、深度等符合治疗要求;并快速对气胸进行排气,从而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大幅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机体损伤,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手术时间缩短,降低病人痛苦。本气胸针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由患者本人在多种复杂环境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无论是单向阀组的结构还是通量开关的结构都做到了极简,采用数量很少的部件,即达到原有的功能,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因为零件过多故障率也随之较高,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使得本专利产品的价格较之同行更加低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管(100),其内开设有通道;
单向阀组(500),贯通连接于阀管(100)的侧壁上并用于将阀管(100)内的空气排出,且在排气时发出声音提示排气情况;
通量开关(600),转动设置于阀管(100)的侧壁上并控制阀管(100)内通道的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组件(200),其贯通连接在阀管(100)的一端,并用于导出空气,所述导管组件(200)包括外套管(201),外套管(201)的活动端设置有插接部(202),插接部(202)采用锥度设计,能够更好的贴合穿刺针(300)插入到胸腔内,外套管(201)和插接部(202)的材质不同,且插接部(202)材质的硬度低于外套管(201)的材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针组件,其可拆卸在固定在阀管(100)上并穿过阀管(100)和导管组件(200)向外延伸,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300)和手持部(400),穿刺针(300)上设置有尖刺部用于刺入胸腔,穿刺针(300)连接在手持部(400)远离尖刺部的一端,穿刺针(300)内设置有母接头(4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管(100)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导管接头(101)、单向阀孔(102)、通量开关安装孔(103)和公接头(104),其中导管接头(101)用于与导管组件(200)贯通连接,单向阀孔(102)上用于对接单向阀组(500),通量开关安装孔(103)为贯穿的通孔,且在通量开关安装孔(103)上转动连接有通量开关(600),通过通量开关(600)的转动控制阀管(100)通道的封闭,公接头(104)通过旋钮对接的方式连接母接头(4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量开关(600)延伸至阀管(100)内的一段上开设有一个贯穿的对接孔(601),且当对接孔(601)与阀管(100)内腔重合时,用于穿刺针(300)穿入,而当对接孔(601)与阀管(100)不重合时,则封闭该通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01)的表面环印出刻度线(204),方便使用时准确读取穿刺针系统插入深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01)的前半段有多个排气孔(203),且多个排气孔(203)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提高排气效果以及限制胸腔积液进入到外套管(201)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500)包括阀芯(501)和阀套(502),阀套(502)罩住阀芯(501)并将阀芯(501)固定于阀管(100)上,阀芯(501)包括连接座(5011)和阀身(5012),其中阀身(5012)为硅胶材质并采用鸭嘴型设计,且在阀身(5012)的端部开设有线形的排气口(5013),以使阀芯(501)在排气时发出声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身(5012)靠近连接座(5011)的切面上还连接有连接柱(5014),提高阀芯(501)和阀套(502)的接触效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502)包括卡接座(5021)和连接在卡接座(5021)上的套筒(5022),卡接座(5021)卡接在阀管(100)侧壁上,套筒(5022)套接与阀芯(501)上,且在套筒(5022)上开设有与排气口(5013)位置对应的圆形导气孔(5023)。
CN202321707927.X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Active CN220175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7927.XU CN220175207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7927.XU CN220175207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5207U true CN220175207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7927.XU Active CN220175207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5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8504B1 (en) Jet ventilation catheter
CN107626006B (zh) 效托式便携野外用衡负压吸引装置
CN220175207U (zh) 一种气胸针的阀体结构
CN208229314U (zh) 呼吸内科肺活量增压锻炼装置
CN209347850U (zh) 一种医用外科环甲膜穿刺辅助呼吸装置
CN116831704A (zh) 一种使用止通阀、单向阀结构的气胸针
CN208799296U (zh) 一种环甲膜穿刺针
CN201516218U (zh) 呼吸与排痰同步分离式气管插管
US20110017218A1 (en) Treatment system
CN114366883A (zh) 一种组合式胸腔闭式引流器
CN102018549A (zh) 一种经皮气管切开器
CN208003222U (zh) 气切留置管
CN213432039U (zh) 密闭式吸痰管装置
CN113069191A (zh) 一种张力性气胸临床急救的穿刺套管
CN209332891U (zh) 一种注水针及注水手柄
CN209596287U (zh) 一种新型腹透管腹腔植入穿刺针套装
CN209004141U (zh) 一种经皮气管切开穿刺针套件
CN107137809A (zh) 气切留置管
CN202637044U (zh) 一种微创经皮气管切开器
CN114366884B (zh) 一种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器
CN201939442U (zh) 一种经皮气管切开器
CN201905970U (zh) 一种经皮气管切开器
CN101953701B (zh) 一种经皮气管切开器
CN217119009U (zh) 一种组合式胸腔闭式引流器
KR102562165B1 (ko) 지방 흡입용 캐뉼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