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7722U - 智能门锁 - Google Patents

智能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7722U
CN220167722U CN202321101759.XU CN202321101759U CN220167722U CN 220167722 U CN220167722 U CN 220167722U CN 202321101759 U CN202321101759 U CN 202321101759U CN 220167722 U CN220167722 U CN 220167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unit
shell
unlock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17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林
丘春辉
朱定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isuo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isuo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isuo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isuo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17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7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7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7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外壳、钥匙开锁模块以及智能开锁模块。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容纳腔,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向设置;钥匙开锁模块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智能开锁模块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其中,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钥匙开锁模块被遮挡,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智能开锁模块被遮挡。本申请的智能门锁能够同时具有智能开锁与钥匙开锁的功能。

Description

智能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门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选择门锁的时候通常选择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具有开锁方便,无需携带钥匙的优点,但同时智能门锁的缺点也较为突出。传统的智能门锁通常需要电池对门锁进行供电,当电池电量耗尽且用户忘记给门锁充电时,则容易出现智能门锁无法实现开锁功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门锁,能够同时具有智能开锁与钥匙开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向设置;钥匙开锁模块,所述钥匙开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智能开锁模块,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钥匙开锁模块被遮挡,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被遮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在上述的智能门锁中,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钥匙开锁模块能够被第二壳体以及智能开锁模块遮挡,此时,智能开锁模块起到开锁作用,用户只需通过常用的智能开锁方式进行开锁即可,在开锁时方便快捷,无需使用钥匙,能够满足多种无法使用钥匙进行开锁的场景。当智能开锁模块失去作用时,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此时,智能开锁模块被第二壳体遮挡,钥匙开锁模块显露,钥匙开锁模块起到开锁作用,用户通过在钥匙开锁模块插入钥匙即可实现开锁功能,此功能能够满足多种智能开锁模块失效无法进行开锁的场景。如此,上述的智能门锁既具有智能开锁的功能,还具有钥匙开锁的功能,能够满足各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轴,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抵,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部设有锁紧孔,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锁紧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第二锁紧部还包括拨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拨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拨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拨动件能够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被拨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智能开锁模块包括密码开锁单元以及与所述密码开锁单元连接的指纹开锁单元,所述密码开锁单元以及所述指纹开锁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还包括主板单元,所述主板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密码开锁单元以及所述指纹开锁单元均与所述主板单元电性连接,且所述密码开锁单元以及所述指纹开锁单元均设置于所述主板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密码开锁单元包括与所述主板单元电性连接的按键主板以及与所述按键主板连接的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设置于所述按键主板远离所述主板单元的一侧,且所述指纹开锁单元设置于所述按键板远离所述按键主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还包括电池单元以及蓝牙单元,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所述蓝牙单元均与所述主板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三壳体,且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主板单元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密码开锁单元、所述指纹开锁单元、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所述蓝牙单元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钥匙开锁模块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外壳;110-第一壳体;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连接部;113-连接轴;114-第一锁紧部;1141-锁紧孔;115-避让孔;120-第二壳体;121-第二容纳腔;122-第二连接部;123-第二锁紧部;1231-锁紧件;1232-拨动件;1233-弹性件;124-充电口;130-第三壳体;
200-钥匙开锁模块;
300-智能开锁模块;310-密码开锁单元;311-按键主板;312-按键板;320-指纹开锁单元;330-主板单元;340-电池单元;350-蓝牙单元;
400-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图4以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智能门锁,包括:外壳100、钥匙开锁模块200以及智能开锁模块300。
具体地,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以及与第一壳体110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设有第一容纳腔111,第二壳体120设有第二容纳腔121,且第一容纳腔111与第二容纳腔121相向设置;钥匙开锁模块20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1内;智能开锁模块300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21内;其中,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被遮挡,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智能开锁模块300被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相对位置为图3以及图4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相对位置,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合盖状态,第二相对位置为图5以及图6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相对位置,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开盖状态。
在上述的智能门锁中,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以及智能开锁模块300遮挡,此时,智能开锁模块300起到开锁作用,用户只需通过常用的智能开锁方式进行开锁即可,在开锁时方便快捷,无需使用钥匙,能够满足多种无法使用钥匙进行开锁的场景。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去作用时,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此时,智能开锁模块300被第二壳体120遮挡,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钥匙开锁模块200起到开锁作用,用户通过在钥匙开锁模块200插入钥匙即可实现开锁功能,此功能能够满足多种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无法进行开锁的场景。如此,上述的智能门锁既具有智能开锁的功能,还具有钥匙开锁的功能,能够满足各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参照图2以及图5所示,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连接部112以及连接轴113,第二壳体120具有第二连接部122,连接轴11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2上,第二连接部122可转动地套设于连接轴113上。
如此,第二连接部122能够通过连接轴113与第一连接部112相对转动,从而第二壳体120能够通过连接轴113与第一壳体110相对转动。当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以及智能开锁模块300遮挡,此时,智能开锁模块300起到开锁作用,用户只需通过常用的智能开锁方式进行开锁即可,在开锁时方便快捷,无需使用钥匙,能够满足多种无法使用钥匙进行开锁的场景。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时,将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则智能开锁模块3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遮挡,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此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起到开锁作用,用户通过在钥匙开锁模块200插入钥匙即可实现开锁功能,此功能能够满足多种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无法进行开锁的场景。
继续参照图2以及图5所示,第一壳体110还具有第一锁紧部114,第一锁紧部114设置在第一壳体110远离第一连接部112的侧壁上,第二壳体120还具有第二锁紧部123,第二锁紧部123设置在第二壳体120远离第二连接部122的侧壁上;其中,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二锁紧部123与第一锁紧部114相抵,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二锁紧部123与第一锁紧部114分离。
如此,当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二壳体120的第二锁紧部123能够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锁紧部114相抵,以使第二壳体120能够与第一壳体110进行合盖,且第一锁紧部114能够对第二壳体120进行限位,以使第二壳体120不会相对第一壳体110发生转动,此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以及智能开锁模块300遮挡,智能开锁模块300起到开锁作用。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时,将第二锁紧部123与第一锁紧部114分离,即可使得第二壳体120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转动,将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则智能开锁模块3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遮挡,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此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起到开锁作用。
继续参照图2以及图5所示,第二锁紧部123包括锁紧件1231,第一锁紧部114设有锁紧孔1141,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锁紧件1231穿设于锁紧孔1141。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二锁紧部123的锁紧件1231能够穿设于第一锁紧部114的锁紧孔1141内,则锁紧孔1141能够对锁紧件1231起到限位作用,以使得锁紧件1231被限制在锁紧孔1141内,从而能够限制第二锁紧部123与第一锁紧部114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能够限制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的相对转动,以使第二壳体120能够与第一壳体110静止于第一相对位置,即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处于合盖状态,此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以及智能开锁模块300遮挡,智能开锁模块300起到开锁作用。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时,使锁紧件1231从锁紧孔1141中脱离,即可使得第二壳体120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转动,将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即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处于开盖状态,则智能开锁模块3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遮挡,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此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起到开锁作用。
继续参照图2以及图5所示,第二锁紧部123还包括拨动件1232以及弹性件1233,拨动件1232设置在第二壳体120远离第二连接部122的侧壁上,弹性件1233的一端与拨动件1232固定连接,弹性件1233的另一端与锁紧件1231固定连接;其中,拨动件1232能够朝向远离第二连接部122的方向被拨动。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件1233为弹簧。
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时,使拨动件1232朝向远离第二连接部122的方向被拨动,由于弹性件1233的两端分别与拨动件1232以及锁紧件1231固定连接,因此,拨动件1232能够带动弹性件1233朝向远离第二连接部122的方向运动,以使弹性件1233能够带动锁紧件1231朝向远离第二连接部12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锁紧件1231能够从锁紧孔1141中脱离,即可使得第二壳体120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转动,将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即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处于开盖状态,则智能开锁模块300能够被第二壳体120遮挡,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此时,钥匙开锁模块200起到开锁作用。
参照图1、图3以及图6所示,智能开锁模块300包括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与密码开锁单元310连接的指纹开锁单元320,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21内。
如此,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时,即可使得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以使第二壳体120带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1内的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此时,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被第二壳体120遮挡,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钥匙开锁模块200起到开锁作用。
参照图1所示,智能开锁模块300还包括主板单元330,主板单元33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1内,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均与主板单元330电性连接,且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均设置于主板单元330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侧。
具体地,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均设置在便于进行智能开锁的一侧,即靠近用户操作端的一侧,以便于用户进行智能开锁操作。
当用户在密码开锁单元310上输入密码时,能够通过与密码开锁单元310电性连接的主板单元330将密码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以使控制中心控制上述的智能门锁进行开锁动作,当用户在指纹开锁单元320上进行指纹识别时,能够通过与指纹开锁单元320电性连接的主板单元330将指纹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以使控制中心控制上述的智能门锁进行开锁动作,如此,便能够通过与主板单元330连接的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实现智能开锁功能,以使得上述的智能门锁能够在不携带钥匙的情况下进行智能开锁。
参照图1所示,密码开锁单元310包括与主板单元330电性连接的按键主板311以及与按键主板311连接的按键板312,按键板312设置于按键主板311远离主板单元330的一侧,且指纹开锁单元320设置于按键板312远离按键主板31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按键板312用于供用户输入密码,由于按键板312与按键主板311连接,则能够通过按键板312的按键压力使得按键主板311上相应的密码位置被触发,以使得按键主板311能够将密码信号传输至主板单元330,从而实现通过密码开锁单元310进行开锁的目的。同时,由于按键板312设置于按键主板311远离主板单元330的一侧,且指纹开锁单元320设置于按键板312远离按键主板311的一侧,则指纹开锁单元320位于用户操作端的一侧,用户能够在指纹开锁单元320上进行指纹识别,再通过指纹开锁单元320将指纹信号传输至主板单元330,从而实现通过指纹开锁单元320进行开锁的目的。
参照图1所示,智能开锁模块300还包括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均与主板单元330电性连接,外壳100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的第三壳体130,且第三壳体130设置于主板单元330靠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其中,密码开锁单元310、指纹开锁单元320、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均设置于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之间。
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池单元340为锂电池。
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示,第二壳体120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充电口124,能够通过充电口124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充电口124为type-c充电口124。
如此,当锂电池具有电量时,便能够通过电池单元340为与电池单元340电性连接的主板单元330供电,同时为智能开锁模块300进行供电,以使得智能开锁模块300中的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能够进行智能开锁。当锂电池电量耗尽时,便能够通过第二壳体120的外侧壁上的充电口124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在锂电池电量耗尽或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便能够通过钥匙开锁模块200进行开锁。如此,即使智能开锁模块300由于锂电池电量耗尽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也能通过钥匙开锁模块200实现开锁功能。同时,能够通过蓝牙单元350将上述的智能门锁的实时情况传输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能够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实时监控上述的智能门锁的电池单元340的电量以及电池单元340的充电情况,同时还能够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记录开门数据,提高门锁的安全性能,并且能够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授权非第一用户进行开锁,以实现更加便利的开锁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密码开锁单元310、指纹开锁单元320、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均设置于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之间,如此密码开锁单元310、指纹开锁单元320、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均能够被第三壳体130封盖住,从而能够通过第三壳体130对密码开锁单元310、指纹开锁单元320、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进行防护,避免密码开锁单元310、指纹开锁单元320、电池单元340以及蓝牙单元350受潮或腐蚀。同时,当第二壳体120带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1内的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三壳体130能够将密码开锁单元310以及指纹开锁单元320遮挡,并使钥匙开锁模块200显露,以使钥匙开锁模块200能够起到开锁作用。
参照图2以及图5所示,第一壳体110上开设有避让孔115,钥匙开锁模块200穿设于避让孔115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智能开锁模块300失去作用时,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则穿设于避让孔115内的钥匙开锁模块200能够显露,此时,便能够通过在钥匙开锁模块200中插入钥匙来实现开锁功能,此功能能够满足多种智能开锁模块300失效无法进行开锁的场景。如此,上述的智能门锁既具有智能开锁的功能,还具有钥匙开锁的功能,能够满足各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参照图1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述智能门锁还包括防护件400,防护件400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且防护件400设置于指纹开锁单元320以及密码开锁单元310远离主板单元330的一侧,即面向用户操作端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防护件400为透明亚克力板,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防护件400还能够是其他的具有防护功能的透明件。
如此,便能够防护件400对指纹开锁单元320以及密码开锁单元310进行防灰防尘防潮保护,以延长指纹开锁单元320以及密码开锁单元31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防止用户误触智能开锁模块300。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向设置;
钥匙开锁模块,所述钥匙开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智能开锁模块,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钥匙开锁模块被遮挡,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被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轴,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抵,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部设有锁紧孔,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锁紧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部还包括拨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拨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拨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拨动件能够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被拨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锁模块包括密码开锁单元以及与所述密码开锁单元连接的指纹开锁单元,所述密码开锁单元以及所述指纹开锁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还包括主板单元,所述主板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密码开锁单元以及所述指纹开锁单元均与所述主板单元电性连接,且所述密码开锁单元以及所述指纹开锁单元均设置于所述主板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开锁单元包括与所述主板单元电性连接的按键主板以及与所述按键主板连接的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设置于所述按键主板远离所述主板单元的一侧,且所述指纹开锁单元设置于所述按键板远离所述按键主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锁模块还包括电池单元以及蓝牙单元,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所述蓝牙单元均与所述主板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三壳体,且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主板单元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密码开锁单元、所述指纹开锁单元、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所述蓝牙单元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钥匙开锁模块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CN202321101759.XU 2023-05-09 2023-05-09 智能门锁 Active CN220167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1759.XU CN220167722U (zh) 2023-05-09 2023-05-09 智能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1759.XU CN220167722U (zh) 2023-05-09 2023-05-09 智能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7722U true CN220167722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1759.XU Active CN220167722U (zh) 2023-05-09 2023-05-09 智能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7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67722U (zh) 智能门锁
CN211851340U (zh) 一种电子锁
CN112593776A (zh) 止动式锁结构及具有该止动式锁结构的记事本
CN210858281U (zh) 一种新型双系统抽屉锁
CN211038180U (zh) 一种用于共享设备的锁具及共享设备
CN115237214A (zh) 一种计算机防盗机箱和计算机防盗系统
CN209855459U (zh) 一种带u盘功能的指纹挂锁
CN210828727U (zh) 一种u型指纹锁
CN216788138U (zh) 一种密码箱
CN207879095U (zh) 一种电力箱柜门锁具
CN112252848A (zh) 安全锁芯
CN212078968U (zh) 一种储物收纳盒指纹锁
CN211950008U (zh) 电子式柜锁
CN211154206U (zh) 一种抽屉式电子钥匙盒
CN218029596U (zh) 一种带机械密码功能的智能锁
CN220064809U (zh) 一种支持保密或涉密场景下的微型主机机箱
CN218117489U (zh) 拉手及锁具
CN217975787U (zh) 锁的自动驱动装置
CN215803815U (zh) 一种机械密码锁
CN210948090U (zh) 一种快递柜的电子锁
CN215565494U (zh) 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智能防盗锁
CN214303305U (zh) 门禁系统
CN215520402U (zh) 一种智能锁室外部分保护壳
CN210105511U (zh) 一种防随意初始化的智能锁
CN214835495U (zh) 一种紧凑离合结构的电子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