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5597U - 储能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5597U
CN220155597U CN202321607110.5U CN202321607110U CN220155597U CN 220155597 U CN220155597 U CN 220155597U CN 202321607110 U CN202321607110 U CN 202321607110U CN 220155597 U CN220155597 U CN 220155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attery
energy storage
communication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71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宁强
赵恒�
文娟·刘·麦蒂斯
吴生先
邓国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Microvast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Microva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Microvast Inc filed Critical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5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5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17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83Flame arresting or ignition-preve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簇和第一连通部件,所述电池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第一连通部件用于连接高压泵组,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高压泵组加压后输送至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内,使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喷射出冷却流体。

Description

储能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的比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以及无污染等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地应用。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设计的重要关注点,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会在短时间内引发高温、冒烟、火灾甚至爆炸,这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大型储能系统,单个电池热失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
电池热失控一般会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一、电池单体损坏,电池单体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二、随着电池单体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电池单体内产生并排出易燃气体;
三、电池单体的温度迅速升高,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该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的热量迅速传递给相邻着的其它电池单体,导致其它电池单体也会有热失控的风险;
四、电池单体在热失控后开始起火,火势会迅速蔓延到相邻的电池单体和结构材料,并变得无法控制。
在这四个阶段中越早检测到电池的问题,越容易快速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也越少。目前主流的储能系统一般在第四阶段对热失控进行控制:储能系统内安装消防系统,消防系统包括烟雾报警装置和气体灭火系统,只有在发生热失控起火后,烟雾报警装置检测到起火的烟雾才会触发指令,使气体灭火系统开始灭火工作。故现有的消防系统在热失控发生时介入时间晚,效果差,灭火不彻底,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系统,能够分级区分电芯的热失控,并对热失控进行分级处理,从而迅速高效地对发生热失控的电芯进行控制,尽量缩小热失控的影响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簇和第一连通部件,所述电池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第一连通部件用于连接高压泵组,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高压泵组加压后输送至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内,使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喷射出冷却流体。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储能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二连通部件,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件均与所述电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件用于连接低压泵组,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低压泵组输送至所述电芯内。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部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件与所述电芯的顶部位置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部件与所述电芯的底部位置连通。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包括第一主管路和电芯排出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用于所述高压泵组,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电芯排出管路与所述第一主管路连通;所述高压泵组的加压压力大于所述电芯排出管路的爆破压力,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高压泵组加压后经所述第一主管路输送至所述电芯排出管路,使所述电芯排出管路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喷射出冷却流体。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排出管路的耐压性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高压泵组与所述第一主管路的一端相连。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主管路上靠近所述高压泵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主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上方设有防火罩和泄压阀,所述防火罩罩住所述电芯排出管路和所述泄压阀。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连通部件包括第二主管路和电芯进入管路,所述第二主管路用于连接所述低压泵组,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电芯进入管路与所述第二主管路连通。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低压泵组与所述第二主管路的一端相连。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主管路上靠近所述低压泵组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电芯排出管路均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电芯排出管路与所述电芯的顶部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路和所述电芯进入管路均设置于所述电芯的底部,所述电芯进入管路与所述电芯的底部位置连通。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进入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为软管,和/或所述电芯排出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为软管。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进入管路和/或所述电芯排出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单向阀为单向电磁阀。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电芯;所述第一连通部件还包括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二连通部件还包括第二分支管;多个所述电芯上的所述电芯排出管路先汇总至所述第一分支管并再通过所述第一分支管连通至所述第一主管路,多个所述电芯上的所述电芯进入管路先汇总至所述第二分支管并再通过所述第二分支管连通至所述第二主管路。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簇的顶部位置设有复合型传感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簇还包括与所述电芯相连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的控制方法,运用于储能电池系统,所述储能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芯、第一连通部件和第二连通部件,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件均与所述电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部件与高压泵组连接,所述第二连通部件与低压泵组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芯发生第一级热失控时,开启所述低压泵组,利用所述低压泵组经由所述第二连通部件向所述电芯内注入冷却流体;
当所述电芯发生第二级热失控时,同时开启所述高压泵组和所述低压泵组,利用所述高压泵组对外部的冷却流体进行加压后输送至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内,使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喷射出冷却流体,同时利用所述低压泵组经由所述第二连通部件向所述电芯内注入冷却流体。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包括第一主管路和电芯排出管路,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电芯排出管路与所述第一主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泵组连接;
当所述电芯发生第二级热失控时,利用所述高压泵组对外部的冷却流体进行加压后经所述第一主管路输送至所述电芯排出管路,使所述电芯排出管路内的冷却流体的压力大于所述电芯排出管路的爆破压力,所述电芯排出管路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喷射出冷却流体。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簇还包括与所述电芯相连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主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池簇的顶部位置设有复合型传感器;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主管路内的压力和/或压力升高的速率达到设定值,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汇流排的温度和/或温升速率达到设定值时,则认为所述电芯发生第一级热失控;
当所述复合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电芯热失控产生的气体时,则认为所述电芯发生第二级热失控。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上方设置有防火罩和泄压阀,所述第一连通部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防火罩罩住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和所述泄压阀,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芯发生第二级热失控时,利用所述防火罩将所述电芯泄漏的气体或喷出的火焰控制在所述防火罩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并利用所述防火罩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部件喷射出的冷却流体的方向,使冷却流体从所述电芯的顶部向下喷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池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连通部件,并利用第一连通部件连接高压泵组;当电芯发生热失控后,利用高压泵组将外部的冷却流体加压后输送至第一连通部件内,使第一连通部件发生爆破后向电芯喷射出冷却流体,以对电芯进行持续降温,从而有效抑制热失控的进一步扩展,并尽量缩小热失控的影响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能电池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火罩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连通部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能电池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电池簇,11-电池模组,111-电芯,112-泄压阀,12-防火罩,13-复合型传感器,14-汇流排,15-温度传感器,2-第一连通部件,21-第一主管路,22-电芯排出管路,23-第一分支管,24-第一电磁阀,25-第二电磁阀,26-压力传感器,27-单向阀,3-第二连通部件,31-第二主管路,32-电芯进入管路,33-第二分支管,34-第三电磁阀,4-抽气装置,5-低压泵组,6-高压泵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簇1、第一连通部件2和第二连通部件3。电池簇1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11,电池模组11包括至少一个电芯111,第一连通部件2和第二连通部件3均与电芯111连通。第一连通部件2用于连接高压泵组6,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高压泵组6加压后输送至第一连通部件2内,使第一连通部件2发生爆破后向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第二连通部件3用于连接低压泵组5,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低压泵组5输送至电芯111内。
当然,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还可用于连接抽气装置4,电芯111和第一连通部件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抽气装置4抽出,以降低电芯111和管路内的压力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池系统,通过设置与电芯111连通的第一连通部件2和第二连通部件3,并利用第一连通部件2连接高压泵组6,利用第二连通部件3连接低压泵组5;当电芯111发生第一级热失控后,利用低压泵组5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以对电芯111进行持续降温,从而在电芯111发生热失控的第一阶段即能够有效抑制热失控的进一步扩展,以最小的代价控制热失控,并尽量缩小热失控的影响范围。当电芯111发生第二级热失控(严重热失控)后,高压泵组6将外部的冷却流体加压后输送至第一连通部件2,使冷却流体的压力大于第一连通部件2的承压范围(即大于第一连通部件2的爆破压力),从而使第一连通部件2发生爆破后向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以对电芯111进行灭火降温,阻止热失控的进一步发生。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通部件2设置于电芯111的顶部,第一连通部件2与电芯111的顶部位置连通。第二连通部件3设置于电芯111的底部,第二连通部件3与电芯111的底部位置连通。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通部件2包括第一主管路21和电芯排出管路22,第一主管路21用于连接高压泵组6和抽气装置4,电芯排出管路22设置于靠近电芯111的位置,电芯111通过电芯排出管路22与第一主管路21连通。高压泵组6的加压压力大于电芯排出管路22的爆破压力,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高压泵组6加压后经第一主管路21输送至电芯排出管路22,使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后向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电芯排出管路22的耐温性能和防爆破性能远低于第一主管路21,在电芯111发生热失控后,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而第一主管路21不发生爆破,高压泵组6能够通过第一主管路21持续地向发生热失控的电芯111所对应的电芯排出管路22输送冷却流体,以对电芯111进行定向持续降温,并减小对其它正常电芯111的影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排出管路22的耐压性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而使得电芯排出管路22在电芯111发生热失控后的高温环境中更容易发生爆破。
如图1及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高压泵组6与第一主管路21的一端相连,第一主管路21上靠近高压泵组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4。抽气装置4与第一主管路2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主管路21上靠近抽气装置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5。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111上方设有防火罩12和泄压阀112,防火罩12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防火罩12罩住电芯排出管路22和泄压阀112。
具体地,当电芯111发生热失控后,电芯111内产生的电解液气体和火焰从电芯111上的泄压阀112处喷出,此时防火罩12能够将电解液气体和火焰控制在防火罩12所在的区域范围内有序喷射,避免电解液气体和火焰四处扩散而影响周边的零件或电芯111,避免热失控的拓展。同时,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后,冷却流体经电芯排出管路22上的破孔迅速流出并向外喷射,此时防火罩12能够控制冷却流体的方向,使冷却流体从电芯111的顶部向下不停地喷射,从电芯111的外部更有效地对整个电芯111进行降温。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通部件3包括第二主管路31和电芯进入管路32,第二主管路31用于连接低压泵组5,电芯111通过电芯进入管路32与第二主管路31连通。当电芯111发生第一级热失控后,低压泵组5依次通过第二主管路31和电芯进入管路32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以对电芯111进行持续降温。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低压泵组5与第二主管路31的一端相连,第二主管路31上靠近低压泵组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4。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主管路21和电芯排出管路22均设置于电芯111的顶部,电芯排出管路22与电芯111的顶部位置连通。第二主管路31和电芯进入管路32均设置于电芯111的底部,电芯进入管路32与电芯111的底部位置连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进入管路32的至少一部分为软管,和/或电芯排出管路22的至少一部分为软管。通过将电芯进入管路32和电芯排出管路22设置为软管,能够便于管路的安装布置;同时,将电芯排出管路22设置为软管,还能够便于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低压泵组5提供的压力不大于电芯进入管路32的日常使用压力上限,使电芯进入管路32能够保持正常工作。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进入管路32和/或电芯排出管路22上设置有单向阀27。
具体地,单向阀27用于控制气体/液态的单向流动。电芯进入管路32上的单向阀27只允许气体或液体从下部管路(即第二主管路31和电芯进入管路32)流入电芯111内,不允许反方向流动。电芯排出管路22上的单向阀27只允许电芯111内部的气体或液体向外流出,而不允许反方向流动,故当电芯111发生第二级热失控后,电芯排出管路22内的冷却流体不能注入至电芯111内,高压泵组6输出的冷却流体只流到破裂的电芯排出管路22处就向外喷射了,从而对电芯111外部进行整体降温;同时,下部的管路没有破裂,功能完好,低压泵组5通过下部管路持续不断地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即电芯111内部的冷却流体(来自低压泵组5)从电芯111的底部向上流动,电芯111外部的冷却流体(来自高压泵组6)从电芯111的顶部向下喷射,从而达到同时对电芯111内外部降温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单向阀27为单向电磁阀,其能够自动根据压力开启,从而能够单独精准控制每一个单向电磁阀的开闭,进而可以精确地针对发生热失控的电芯111进行控制。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单向阀27也可以为普通的单向阀。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电池模组11包括多个电芯111。第一连通部件2和第二连通部件3与每个电芯111均连通,即每个电芯111均连接有电芯进入管路32和电芯排出管路22,因此当任意一个电芯111发生热失控时,均能够对该热失控的电芯111进行降温控制。第一连通部件2还包括第一分支管23,第二连通部件3还包括第二分支管33;多个电芯111上的电芯排出管路22先汇总至第一分支管23并再通过第一分支管23连通至第一主管路21,多个电芯111上的电芯进入管路32先汇总至第二分支管33并再通过第二分支管33连通至第二主管路31。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主管路2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6用于检测第一主管路21内的压力。电池簇1的顶部位置设有复合型传感器13,复合型传感器13集成了烟雾、温度、氢气(H2)、一氧化碳(CO)、电解液气体的检测功能于一体,用于进行火灾探测,电池发生热失控后泄漏的气体能够及时地被该复合型传感器13检测到。电池簇1还包括与电芯111相连的汇流排14(例如为铜排),汇流排14用于相邻电芯111之间的电连接,汇流排1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5。
具体地,在电池正常工作时,第一电磁阀24和第二电磁阀25处于关闭状态,第一主管路21内的压力保持恒定或者在正常范围内小幅度波动,汇流排14的温度也在充放电过程中正常波动。当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第一主管路21内的压力和/或压力升高的速率达到设定值,且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汇流排14的温度和/或温升速率(温度升高的速率)达到设定值时,则认为与该汇流排14连接的电芯111发生了第一级热失控。当电芯111热失控继续扩大,电芯排出管路22会首先被破坏,电芯111内部的气体通过破损的电芯排出管路22和/或泄压阀112向外散出,被复合型传感器13监测到,此时则认为电芯111发生了第二级热失控。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池簇1的顶部位置设有两个复合型传感器13,该两个复合型传感器13分布在电池簇1的中间位置,从而实时监测电池簇1各处泄漏出的气体。
本实施例中储能电池系统的工作流程为:
(1)、电芯111未发生热失控时,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25、第三电磁阀34、抽气装置4、低压泵组5和高压泵组6均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泵组6与第一电磁阀24连接的管路内以及低压泵组5与第三电磁阀34连接的管路内有恒压的冷却流体(例如冷却水)。
(2)、电芯111发生热失控的初始阶段,电芯111内的温度上升,并产生大量气体进入第一主管路21,位于第一主管路21上的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第一主管路21内的压力和/或压力升高的速率达到设定值,且位于汇流排14上的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汇流排14的温度和/或温升速率达到设定值,处理器判定电芯111发生热失控(第一级热失控)。此时第一电磁阀24和高压泵组6保持关闭,第三电磁阀34打开,启动低压泵组5,低压泵组5经由第二连通部件3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为电芯111持续降温;此时还可以同时选择将第二电磁阀25打开,启动抽气装置4,抽气装置4将第一连通部件2和电芯111内的气体快速抽出管路,以降低电芯111和管路内的压力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
(3)、若电芯111的热失控持续发生,当复合型传感器13检测到电芯111热失控产生的气体时,说明电芯111上的泄压阀112被开启,气体或火焰外泄,此时防火罩12将泄漏的气体或喷出的火焰控制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此时第二电磁阀25和抽气装置4关闭,第三电磁阀34和低压泵组5保持打开,低压泵组5经由第二连通部件3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为电芯111持续降温;同时第一电磁阀24和高压泵组6打开,高压泵组6对外部的冷却流体进行加压后经第一主管路21输送至电芯排出管路22,使电芯排出管路22内的冷却流体的压力大于电芯排出管路22的爆破压力,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后向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同时防火罩12控制电芯排出管路22喷射出的冷却流体的方向,使冷却流体从电芯111的顶部向下喷射。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的控制方法,运用于储能电池系统,该储能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芯111、第一连通部件2和第二连通部件3,第一连通部件2和第二连通部件3均与电芯111连通;第一连通部件2与高压泵组6连接,第二连通部件3与低压泵组5连接。该控制方法包括:
当电芯111发生第一级热失控时,开启低压泵组5,利用低压泵组5经由第二连通部件3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
当电芯111发生第二级热失控时,同时开启高压泵组6和低压泵组5,利用高压泵组6对外部的冷却流体进行加压后输送至第一连通部件2内,使第一连通部件2发生爆破后向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同时利用低压泵组5经由第二连通部件3向电芯111内注入冷却流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通部件2包括第一主管路21和电芯排出管路22,电芯111通过电芯排出管路22与第一主管路21连通,第一主管路21的一端与高压泵组6连接;
当电芯111发生第二级热失控时,利用高压泵组6对外部的冷却流体进行加压后经第一主管路21输送至电芯排出管路22,使电芯排出管路22内的冷却流体的压力大于电芯排出管路22的爆破压力,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后向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池簇1还包括与电芯111相连的汇流排14,汇流排1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5;第一主管路2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6,电池簇1的顶部位置设有复合型传感器13;
当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第一主管路21内的压力和/或压力升高的速率达到设定值,且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汇流排14的温度和/或温升速率达到设定值时,则认为电芯111发生第一级热失控;
当复合型传感器13检测到电芯111热失控产生的气体时,则认为电芯111发生第二级热失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111上方设置有防火罩12,第一连通部件2设置于电芯111的顶部,防火罩12罩住第一连通部件2和电芯111上的泄压阀112,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电芯111发生第二级热失控时,利用防火罩12将电芯111泄漏的气体或喷出的火焰控制在防火罩12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并利用防火罩12控制第一连通部件2喷射出的冷却流体的流向,使冷却流体从电芯111的顶部向下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池系统及电池热失控的控制方法的优点包括:
(1)、该储能电池系统能够对热失控进行分级监控和分级处理,通过压力传感器26和温度传感器15的监测识别第一级热失控,通过复合型传感器13的监测识别第二级热失控,并根据热失控发生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能够在热失控发生阶段的前期电池烟雾和火焰未外泄时就能检测到热失控并迅速介入控制热失控,从而更快速高效地控制热失控。
(2)、该储能电池系统通过设置多种热失控控制装置和管路,冷却流体能够注入到电芯111内部进行冷却,也能够对电芯111外部进行喷淋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热失控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管路迅速排出,降低燃烧风险。通过多种方式联合控制热失控,效率高,可靠性好。
(3)、该储能电池系统通过冷却流体管路直接与电芯111单体连接,在电芯111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就能对电芯111单体进行控制降温,以防止热失控扩展,避免产生连锁反应和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能够针对单个电芯111和单个电池簇1进行控制和处理,不影响其它电芯111和其它电池簇1,造成的后果影响小,代价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簇(1)和第一连通部件(2),所述电池簇(1)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11),所述电池模组(11)包括至少一个电芯(111);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用于连接高压泵组(6),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高压泵组(6)加压后输送至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内,使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二连通部件(3),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件(3)均与所述电芯(11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件(3)用于连接低压泵组(5),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低压泵组(5)输送至所述电芯(11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设置于所述电芯(111)的顶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与所述电芯(111)的顶部位置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件(3)设置于所述电芯(111)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部件(3)与所述电芯(111)的底部位置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包括第一主管路(21)和电芯排出管路(22),所述第一主管路(21)用于连接所述高压泵组(6),所述电芯(111)通过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与所述第一主管路(21)连通;所述高压泵组(6)的加压压力大于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的爆破压力,外部的冷却流体能够通过所述高压泵组(6)加压后经所述第一主管路(21)输送至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使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发生爆破后向所述电芯(111)喷射出冷却流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的耐压性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泵组(6)与所述第一主管路(21)的一端相连。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路(2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6)。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11)上方设有防火罩(12)和泄压阀(112),所述防火罩(12)罩住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和所述泄压阀(11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部件(3)包括第二主管路(31)和电芯进入管路(32),所述第二主管路(31)用于连接所述低压泵组(5),所述电芯(111)通过所述电芯进入管路(32)与所述第二主管路(31)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泵组(5)与所述第二主管路(31)的一端相连。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路(21)和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均设置于所述电芯(111)的顶部,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与所述电芯(111)的顶部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路(31)和所述电芯进入管路(32)均设置于所述电芯(111)的底部,所述电芯进入管路(32)与所述电芯(111)的底部位置连通。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进入管路(32)的至少一部分为软管,和/或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的至少一部分为软管。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进入管路(32)和/或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上设置有单向阀(27)。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1)包括多个所述电芯(111);所述第一连通部件(2)还包括第一分支管(23),所述第二连通部件(3)还包括第二分支管(33);多个所述电芯(111)上的所述电芯排出管路(22)先汇总至所述第一分支管(23)并再通过所述第一分支管(23)连通至所述第一主管路(21),多个所述电芯(111)上的所述电芯进入管路(32)先汇总至所述第二分支管(33)并再通过所述第二分支管(33)连通至所述第二主管路(31)。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1)的顶部位置设有复合型传感器(13)。
16.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1)还包括与所述电芯(111)相连的汇流排(14),所述汇流排(1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5)。
CN202321607110.5U 2022-08-23 2023-06-21 储能电池系统 Active CN2201555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93,210 US20240072333A1 (en) 2022-08-23 2022-08-23 Energy Storage Batte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US17/893,210 2022-08-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5597U true CN220155597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21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7110.5U Active CN220155597U (zh) 2022-08-23 2023-06-21 储能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2333A1 (zh)
CN (1) CN22015559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72333A1 (en)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42915U (zh) 一种用于储能集装箱的消防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CN11027003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火灾防控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11603709A (zh) 一种集装箱储能电池柜消防系统
CN21047284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火灾防控装置
CN209475435U (zh) 一种全氟己酮电池仓灭火系统
CN114100023A (zh) 一种储能电站热失控三级预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AU2023200235B2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cluster,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d enclos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1991729A (zh) 电源灭火装置及机车
CN215505235U (zh) 电池包灭火系统
CN220155597U (zh) 储能电池系统
CN220041969U (zh) 储能电池系统
CN212756898U (zh) 高低温箱自动消防灭火系统
JP3241259U (ja) 多段エネルギー貯蔵消防システム
CN20963048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防复燃自动灭火装置
KR102412721B1 (ko) ESS(Energy Storage System) 배터리팩의 화재감지 및 소화방법
CN211238342U (zh) 一种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充氮气安全防护系统
CN212161938U (zh) 一种带有防火隔热结构的船用锂电池箱
CN211301843U (zh) 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
CN117899402B (zh) 一种电池舱、电池舱消防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9873641U (zh) 一种汽车防爆锂电池
CN215731860U (zh) 一种高安全性模组隔断式储能系统
CN219921893U (zh) 一种带应急启动的电池模组级消防系统
CN220735998U (zh) 一种pack级水消防与灭火装置联动防护系统
CN219534625U (zh) 一种具有吹胀板喷淋消防系统的储能电池柜
CN220175909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和储能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