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830U -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830U
CN220152830U CN202321609432.3U CN202321609432U CN220152830U CN 220152830 U CN220152830 U CN 220152830U CN 202321609432 U CN202321609432 U CN 202321609432U CN 220152830 U CN220152830 U CN 220152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warmer
heating
shel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94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晨洁
岑映军
凌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groy Electric Appliance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groy Electric Appliance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groy Electric Appliance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groy Electric Appliances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94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包括取暖器外壳、发热管和反光板;所述发热管穿设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内;所述反光板安装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内,并衬于所述的发热管的后侧;还包括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具有若干个,并沿着所述取暖器外壳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布,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内部分隔为若干个发热腔和若干个散热腔,所述的发热腔与散热腔间隔设置;所述发热管与反光板均设置于所述的发热腔内;本实用新型电热管释放的部分热量在传递至取暖器外壳的过程中,依靠散热腔的缓冲,使得最终被传递至取暖器外壳上的热量较小,确保在取暖器使用的过程中取暖器外壳上的温度不会过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以电能为主要能源,使用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电子束加热、红外线加热和介质加热等方式,通过直接接触、暖风对流、远红外线辐射等途径为人体供暖。
现有市面上的电暖器根据其放置形态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地面式的取暖器和壁挂式的取暖器,其中壁挂式取暖器因其无需占用地面面积,并且热量从高处散发更容易扩散至室内,因此壁挂式取暖器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住宅小区、别墅、办公室、商场、厂区、仓库、车库等场所。
现有壁挂取暖器的一般都是依靠发热管释放热量,再由反光板将发热管释放的部分热量进行反射并从取暖器的前侧散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热管释放的热量中仍会有部分滞留于取暖器内,并想着取暖器的两侧表面发生扩散传递,进而导致取暖器两侧表面温度会非常高,若使用者在取暖器使用过程中误触到取暖器的两侧表面很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壁挂式取暖器的散热性较差导致使用者容易误触烫伤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方向可调节壁挂结构的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包括:
取暖器外壳;
发热管,其穿设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内;
反光板,其安装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内,并衬于所述的发热管的后侧;
还包括有:
分隔板,其具有若干个,并沿着所述取暖器外壳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布,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内部分隔为若干个发热腔和若干个散热腔,所述的发热腔与散热腔间隔设置;
所述发热管与反光板均设置于所述的发热腔内,而所述取暖器外壳上位于所述发热腔处还开设有若干道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使所述发热腔与外部形成连通。
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发热管释放的热量大部分通过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从取暖器外壳前侧散发,而剩余少部分热量则会由所述发热腔向两侧散发,而在这部分热量的散发过程中会经过所述散热腔,而这部分热量又会有部分通过散热槽散发至取暖器外壳的外部,最终传递至取暖器外壳两侧上的热量只余下较小的一部分,并无法使取暖器外壳两侧的温度升至很高。
所述取暖器外壳上的电控结构进一步,取暖器外壳的一侧连接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有位于其内部的电控板和位于其侧边的控制按钮,所述电控盒与取暖器外壳之间通过穿线柱形成连接,而所述穿线柱内则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电控盒内部与取暖器外壳内部的穿线孔;并且所述取暖器外壳内部由所述的散热腔与所述电控盒内部形成连通。
所述发热管于取暖器外壳内的安装方式进一步,所述发热管的两端连接在位于所述发热腔两侧的分隔板上,并且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一道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一位于分隔板侧面的插接开口,所述发热管的端部能够通过插接开口与所述的插接槽形成插接配合。
所述发热管相对于分隔板的限位结构进一步,所述分隔板上还连接有限位压板,且所述限位压板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槽内的发热管端部形成抵接配合,从而阻止其从所述的插接槽内脱离。
所述限位压板与分隔板之间的连接方式进一步,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而所述限位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凸设有连接筋,通过所述连接筋与连接孔的插接配合,从而使所述限位压板连接在所述的分隔板上。
所述连接孔的设置方式再进一步,所述分隔板上的连接孔呈上下对称分布,且每两个上下对称的连接孔为一组,所述分隔板上沿着所述插接槽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列开设有多组连接孔。
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发热管安装至所述的分隔板上时,首先将所述发热管的端部通过插接开口插接配合在所述的插接槽内,再将限位压板放置于所述发热管端部的一侧,并使得限位压板的侧边能够抵接配合在所述发热管端部上,确定好限位压板的位置后便可将所述限位压板朝向所述的分隔板推动,使得所述连接筋插接配合在连接孔,而此时所述的限位压板与分隔板之间便形成连接,并且由于所述限位压板与发热管端部之间的抵接配合,因此所述发热管端部在所述限位压板的作用下无法相对于插接槽发生移动,至此所述发热管的一端便与所述的分隔板形成固定连接,而重复上述步骤将所述发热管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分隔板上后,所述发热管便成功安装至所述的分隔板上了;并且由于连接孔设置有多组,因此即使发热管型号不同或者发热管端部直径不统一,也可以通过将限位压板上的连接筋插接在不同组的连接孔内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有一种发热腔的设置方式,所述发热腔设置有一个,而所述散热腔则设置有两个,两个散热腔设置于所述发热腔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有另一种发热腔的设置方式,所述发热腔至少具有两个,相邻的两个发热腔之间由所述的散热腔形成分隔,并且所述发热器外壳的左右两侧壁与发热腔之间也由所述的散热腔形成分隔。
所述发热器外壳前侧的防护结构进一步,所述发热器外壳上还连接有位于所述发热腔前侧的格栅网罩,和位于所述散热腔前侧密布开设有散热孔的散热盖板。
所述发热器外壳上的壁挂结构进一步,所述发热器外壳的后侧还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则还包括有于发热器外壳形成连接的支撑框和用于与墙面形成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框与支撑板之间形成可转动铰接。
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发热器外壳通过所述支撑壁安装至墙面上后,通过上下按压所述的发热器外壳,能够使得支撑框与支撑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发热器外壳相对于墙面发生低头或抬头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分隔板将取暖器外壳分隔为发热腔和散热腔,使得取暖器在使用过程中,电热管释放的部分热量在传递至取暖器外壳的过程中,依靠散热腔的缓冲,使得最终被传递至取暖器外壳上的热量较小,确保在取暖器使用的过程中取暖器外壳上的温度不会过高,即使使用者误触取暖器外壳也不会产生烫伤;
2、发热管与分隔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使得取暖器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并且由于限位压板的设置,也能确保在安装完毕后发热管不会从分隔板上脱离,进一步保证了取暖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可以设置多个发热腔和多根发热管,并确保在每个发热腔两侧均设置有散热腔,从而即使具有多根发热管同时工作,也能避免取暖器外壳上温度过高,实现了既能提高取暖器的供暖效率,还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分隔板和发热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控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正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取暖器外壳;2、发热管;3、反光板;4、分隔板;5、发热腔;6、散热腔;7、散热槽;8、电控盒;9、电控板;10、控制按钮;11、穿线柱;12、穿线孔;13、插接槽;14、插接开口;15、限位压板;16、连接孔;17、连接筋;18、格栅网罩;19、散热盖板;20、支撑臂;21、支撑框;2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5所示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包括取暖器外壳1、发热管2和反光板3;所述发热管2穿设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1内;所述反光板3安装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1内,并衬于所述的发热管2的后侧;还包括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具有若干个,并沿着所述取暖器外壳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布,且所述分隔板4将所述取暖器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若干个发热腔5和若干个散热腔6,所述的发热腔5与散热腔6间隔设置;所述发热管2与反光板3均设置于所述的发热腔5内,而所述取暖器外壳1上位于所述发热腔5处还开设有若干道散热槽7,所述散热槽7使所述发热腔5与外部形成连通。
在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所述发热管2释放的热量大部分通过所述反光板3的反射从取暖器外壳1前侧散发,而剩余少部分热量则会由所述发热腔5向两侧散发,而在这部分热量的散发过程中会经过所述散热腔6,而这部分热量又会有部分通过散热槽7散发至取暖器外壳1的外部,最终传递至取暖器外壳1两侧上的热量只余下较小的一部分,并无法使取暖器外壳1两侧的温度升至很高。
在本实施例中,取暖器外壳1的一侧连接有电控盒8,所述电控盒8还包括有位于其内部的电控板9和位于其侧边的控制按钮10,所述电控盒8与取暖器外壳1之间通过穿线柱11形成连接,而所述穿线柱11内则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电控盒8内部与取暖器外壳1内部的穿线孔12;并且所述取暖器外壳1内部由所述的散热腔6与所述电控盒8内部形成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2的两端连接在位于所述发热腔5两侧的分隔板4上,并且所述分隔板4上开设有一道插接槽13,所述插接槽13包括一位于分隔板4侧面的插接开口14,所述发热管2的端部能够通过插接开口14与所述的插接槽13形成插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4上还连接有限位压板15,且所述限位压板15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槽13内的发热管2端部形成抵接配合,从而阻止其从所述的插接槽13内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6,而所述限位压板15的上下两端分别凸设有连接筋17,通过所述连接筋17与连接孔16的插接配合,从而使所述限位压板15连接在所述的分隔板4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4上的连接孔16呈上下对称分布,且每两个上下对称的连接孔16为一组,所述分隔板4上沿着所述插接槽13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列开设有多组连接孔16。
在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当所述发热管2安装至所述的分隔板4上时,首先将所述发热管2的端部通过插接开口14插接配合在所述的插接槽13内,再将限位压板15放置于所述发热管2端部的一侧,并使得限位压板15的侧边能够抵接配合在所述发热管2端部上,确定好限位压板15的位置后便可将所述限位压板15朝向所述的分隔板4推动,使得所述连接筋17插接配合在连接孔16,而此时所述的限位压板15与分隔板4之间便形成连接,并且由于所述限位压板15与发热管2端部之间的抵接配合,因此所述发热管2端部在所述限位压板15的作用下无法相对于插接槽13发生移动,至此所述发热管2的一端便与所述的分隔板4形成固定连接,而重复上述步骤将所述发热管2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分隔板4上后,所述发热管2便成功安装至所述的分隔板4上了;并且由于连接孔16设置有多组,因此即使发热管2型号不同或者发热管2端部直径不统一,也可以通过将限位压板15上的连接筋17插接在不同组的连接孔16内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腔5设置有一个,而所述散热腔6则设置有两个,两个散热腔6设置于所述发热腔5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外壳上还连接有位于所述发热腔5前侧的格栅网罩18,和位于所述散热腔6前侧密布开设有散热孔的散热盖板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外壳的后侧还连接有支撑臂20,所述支撑臂20则还包括有于发热器外壳形成连接的支撑框21和用于与墙面形成连接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框21与支撑板22之间形成可转动铰接。
在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当所述发热器外壳通过所述支撑壁安装至墙面上后,通过上下按压所述的发热器外壳,能够使得支撑框21与支撑板2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发热器外壳相对于墙面发生低头或抬头动作。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使得发热管释放的部分热量在朝取暖器外壳上散发的过程中,依靠散热腔的缓冲释放,使得最终传递至取暖器外壳上的热量较少,确保取暖器外壳两侧温度不会过高。
实施例2
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主要差异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腔5具有两个,相邻的两个发热腔5之间由所述的散热腔6形成分隔,并且所述发热器外壳的左右两侧壁与发热腔5之间也由所述的散热腔6形成分隔。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可以设置两根发热管,并在每个发热腔两侧均设置有散热腔,既能提高取暖器的供暖效率,还能保证使用时取暖器外壳上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与优点均与上述实施例一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包括:
取暖器外壳(1);
发热管(2),其穿设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1)内;
反光板(3),其安装在所述的取暖器外壳(1)内,并衬于所述的发热管(2)的后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分隔板(4),其具有若干个,并沿着所述取暖器外壳(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布,且所述分隔板(4)将所述取暖器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若干个发热腔(5)和若干个散热腔(6),所述的发热腔(5)与散热腔(6)间隔设置;
所述发热管(2)与反光板(3)均设置于所述的发热腔(5)内,而所述取暖器外壳(1)上位于所述发热腔(5)处还开设有若干道散热槽(7),所述散热槽(7)使所述发热腔(5)与外部形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取暖器外壳(1)的一侧还连接有电控盒(8),所述电控盒(8)还包括有位于其内部的电控板(9)和位于其侧边的控制按钮(10),所述电控盒(8)与取暖器外壳(1)之间通过穿线柱(11)形成连接,而所述穿线柱(11)内则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电控盒(8)内部与取暖器外壳(1)内部的穿线孔(12);并且所述取暖器外壳(1)内部由所述的散热腔(6)与所述电控盒(8)内部形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的两端连接在位于所述发热腔(5)两侧的分隔板(4)上,并且所述分隔板(4)上开设有一道插接槽(13),所述插接槽(13)包括一位于分隔板(4)侧面的插接开口(14),所述发热管(2)的端部能够通过插接开口(14)与所述的插接槽(13)形成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4)上还连接有限位压板(15),且所述限位压板(15)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槽(13)内的发热管(2)端部形成抵接配合,从而阻止其从所述的插接槽(13)内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6),而所述限位压板(15)的上下两端分别凸设有连接筋(17),通过所述连接筋(17)与连接孔(16)的插接配合,从而使所述限位压板(15)连接在所述的分隔板(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腔(5)至少具有两个,相邻的两个发热腔(5)之间由所述的散热腔(6)形成分隔,并且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左右两侧壁与发热腔(5)之间也由所述的散热腔(6)形成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上还连接有位于所述发热腔(5)前侧的格栅网罩(18),和位于所述散热腔(6)前侧密布开设有散热孔的散热盖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后侧还连接有支撑臂(20),所述支撑臂(20)则还包括有于取暖器外壳形成连接的支撑框(21)和用于与墙面形成连接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框(21)与支撑板(22)之间形成可转动铰接。
CN202321609432.3U 2023-06-23 2023-06-23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Active CN220152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9432.3U CN220152830U (zh) 2023-06-23 2023-06-23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9432.3U CN220152830U (zh) 2023-06-23 2023-06-23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830U true CN220152830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2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9432.3U Active CN220152830U (zh) 2023-06-23 2023-06-23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54556A1 (en) Hinged radiant floor panels
CA2354564A1 (en) A modular radiant floor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
CN220152830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壁挂式取暖器
CN209915391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档案密集架
CN201467870U (zh) 一种烤炉
JP3222080U (ja) 赤外線加熱機構及び装置
CN213300914U (zh) 一种可拆分式铝制散热器
CN210861319U (zh) 一种辐射出风组合式电暖器
CN213577689U (zh) 一种组装型电暖器
GB2404242A (en) Combined linen drying and room heating device
KR20090006257A (ko) 건축 내장 보드에 삽입 설치된 전기식 히트파이프 난방패널
CN210801365U (zh) 一种室内采暖系统
CN204574209U (zh) 一种超薄电暖器
CN205536080U (zh) 远红外线加热器
GB2240618A (en) Electric space heater
CN212930174U (zh) 一种鸟笼取暖器
EP2600076A1 (en) Dry heat modular electric radiator
CN218966411U (zh) 一种热转印膜加热罩
CN215808774U (zh) 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
CN219222613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1233044U (zh) 一种取暖器装置
CN216644324U (zh) 立地折叠式屏风取暖器
RU190365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обогреватель плинтусного типа
CN219454076U (zh) 一种高效发热的取暖器
US20060086732A1 (en) Heater with storag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