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8957U - 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48957U CN220148957U CN202320257371.2U CN202320257371U CN220148957U CN 220148957 U CN220148957 U CN 220148957U CN 202320257371 U CN202320257371 U CN 202320257371U CN 220148957 U CN220148957 U CN 220148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
- encoder
- machine
- bearing
- traction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曳引机。它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具有机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机座本体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具有安装空间;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编码器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子连接。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转子,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编码器拆装方便,曳引机的轴向长度尺寸小,厚度尺寸小,有利于曳引机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曳引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其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曳引机的曳引轮转动带动电梯的轿厢在井道中沿导轨上、下往复运行,完成电梯的运送工作。但是现有曳引机的编码器和机座沿曳引机的轴向依次排布,造成曳引机的轴向长度尺寸较长,导致曳引机厚度尺寸大,曳引机装配空间大,不利于曳引机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曳引机,该曳引机的轴向长度尺寸小,厚度尺寸小,有利于曳引机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具有机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机座本体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具有安装空间;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机座;
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编码器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通过将编码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曳引机的轴向长度尺寸,减小曳引机厚度尺寸,曳引机装配空间减小,有利于曳引机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转子,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机座的轴向上位于所述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配置成允许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编码器通过,以使得所述编码器能够通过所述机座的所述第一端而被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编码器具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 所述第一避让空间与所述固定组件对应以允许通过第一避让空间操作所述固定组件,从而使得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固定或松脱。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避让空间与所述固定组件对应以允许通过第二避让空间操作所述固定组件,从而使得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固定或松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空间包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所述编码器固定在所述第二空间的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空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连接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围绕所述通孔的通孔周壁设置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子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为用于遮盖所述第二轴承组件的轴承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前轴承相比所述后轴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轴承包括调心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后轴承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子包括:外环部、连接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内环部套在所述安装部外并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二轴承组件,所述连接环部用于连接所述内环部和所述外环部,所述外环部伸入到所述机座内,所述外环部的内周壁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的径向内侧的所述机座上设置有所述定子。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编码器拆装方便,曳引机的轴向长度尺寸小,厚度尺寸小,有利于曳引机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B-B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8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第二连接件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轴承组件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曳引机100;
机座10;机座本体11;安装部12;安装空间13;第一空间131;第二空间132;第一端14;第二端15;拆装口16;
定子20;
转子30;外环部31;连接环部32;内环部33;磁性件34;
编码器40;转动部41;编码器壳体42;
连接组件50;
第一连接件51;通孔511;第一连接部512;通过空间513;通孔周壁514;第一连接孔515;
第二连接件52;第二连接部521;连接件主体522;第二连接孔523;
第一避让空间53;第二避让空间54;
可拆螺纹件60;
第一轴承组件70;第一轴承71;第二轴承72;
第二轴承组件80;前轴承81;后轴承82;
曳引轮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曳引机100,曳引机100是电梯的动力设备,曳引机100工作时,曳引机100的曳引轮90转动驱动钢丝绳带动电梯的轿厢在井道中沿导轨上、下往复运行,完成电梯的运送工作。曳引机100可以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本申请以曳引机100在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为例进行说明。无机房电梯能省去机房空间,而无机房电梯布置要求在保证乘坐空间不变的情况下,井道空间越小越好,要求曳引机100的安装和维护空间越小越好。
如图3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曳引机100包括:机座10、定子20、转子30和编码器40。机座10具有机座本体11和设置于机座本体11的安装部12,安装部12内具有安装空间13,也可以理解为,安装空间13由安装部12限定出,安装空间13可以在曳引机100的轴向方向延伸布置,当曳引机100以图3或图6中方向放置时,曳引机100的轴向方向是指图3或图6中的左右方向。定子20设置于机座10,进一步地,定子20固定设置于机座10。转子30可转动地套设在安装部12的外侧,定子20位于转子30和机座10之间,通过将转子30设置在定子20外侧,保证额定功率不变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小曳引机100的厚度尺寸。
编码器40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需要说明的是,编码器40固定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编码器40具有转动部41,转动部41可以为编码器40的旋转轴,转动部41与转子3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转子30可以连接有曳引轮90,转子30转动时可以带动曳引轮90转动,编码器40用于测定曳引轮90转动参数,从而计算出电梯轿厢在井道中的位置。
曳引轮90安装于电梯时,曳引轮90外侧可以套设有驱动绳(例如钢丝绳),曳引机100通入电流工作时,曳引机100的转子30带动曳引轮90转动,曳引轮90转动带动驱动绳一起转动,驱动绳拖动电梯轿厢上下运行。
现有曳引机的编码器和机座沿曳引机的轴向依次排布,编码器布置在机座外部,造成曳引机的轴向长度尺寸较长,导致曳引机厚度尺寸大,曳引机装配空间大,导致曳引机在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时曳引机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大。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编码器40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曳引机100的轴向长度尺寸,减小曳引机100厚度尺寸,曳引机100装配空间减小,有利于曳引机100在有机房、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曳引机100在无机房电梯中安装使用时,曳引机100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小,并且,通过转子30套设在安装部12的外侧,进一步有利于减小曳引机100的厚度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8和图9所示,曳引机100还可以包括:连接组件50,连接组件5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第一连接件51用于连接转子30,第一连接件51与转子30固定连接,转子30可以带动第一连接件51转动。第二连接件52用于连接转动部41,第二连接件52可以与转动部41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二连接件52与转动部41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二连接件52与第一连接件51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其中,编码器40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后,将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固定连接,实现转动部41与转子30连接效果,转子30转动时,编码器40可以测定曳引轮90转动角度。需要更换或者维修编码器40时,将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拆开,可以将编码器40从安装空间13内取出。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组件50,方便编码器40的安装,也方便将编码器40从安装空间13内取出,从而便于编码器40的拆装,便于在有限的井道空间内对编码器40进行更换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51在机座10的轴向上位于机座10的第一端14,当曳引机100以图3或图6中方向放置时,机座10的第一端14是指机座10的左端。第二连接件52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空间13内,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52可以部分结构位于安装空间13内,或者第二连接件52的整体结构均位于安装空间13内,具体的布置形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合理选择。本申请以第二连接件52的整体结构均位于安装空间13内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如果将第二连接件52设置在安装空间13外部,会导致曳引机100的轴向长度尺寸增加,增加曳引机100厚度尺寸。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二连接件52至少部分地设于安装空间13内,有利于减小曳引机100的轴向长度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曳引机100厚度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曳引机100的安装和维护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51可以具有通孔511,通孔511沿第一连接件5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件51,通孔511配置成允许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通过,以使得编码器40能够通过机座10的第一端14而被拆装。其中,第一连接件51与转子30连接后,通孔511与安装空间13相对设置,且通孔511与安装空间13连通。编码器40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后,将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拆开,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能够从通孔511取出,实现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从机座10上拆下效果。向安装空间13内安装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时,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通过通孔511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即可实现将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效果,然后将第二连接件52与第一连接件51固定连接,实现转动部41与转子30连接效果。通过在第一连接件51上设置通孔511,避免第一连接件51遮挡安装空间13的敞开端,便于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的拆装。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编码器40通过机座10的第一端14而被拆装,此时编码器40设置在曳引机100的前端(即图3中的左端),实现编码器40的前置。当曳引机100背面朝墙安装时,这时编码器40前置结构更有利于编码器40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编码器40具有用于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件52与通孔511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53和/或第二连接件52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54,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52与通孔511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53,第一避让空间53可以由第二连接件52与通孔511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或者第二连接件52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54,第二连接件52上可以具有贯穿第二连接件52的避让孔,避让孔构造为第二避让空间54,或者第二连接件52与通孔511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53且第二连接件52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54。第一避让空间53、第二避让空间54均与固定组件对应以允许通过对应的避让空间操作固定组件,从而使得编码器40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固定或松脱。
其中,第一避让空间53、第二避让空间54均具有避让作用,固定组件可以固定安装于编码器40的编码器壳体42上,固定组件可以为涨紧机构,固定组件可以为膨胀螺栓,编码器40安装于安装空间13后,通过第一避让空间53或者第二避让空间54操作固定组件,使膨胀螺栓拧紧,在膨胀螺栓作用下使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紧密贴合,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固定,从而将编码器40固定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需要将编码器40从安装空间13内拆下时,通过第一避让空间53或者第二避让空间54操作固定组件,拧松膨胀螺栓或者将膨胀螺栓拧下,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松脱,拆开第二连接件52与第一连接件51,即可将编码器40从安装空间13内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空间13可以包括: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第一空间131位于安装部12的一端,如图3所示,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连通,第一空间131靠近机座10的第一端14设置,第二空间132位于第一空间131远离机座10的第一端14的一侧。编码器40固定在第二空间132的靠近第一空间131的位置处,第一空间13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空间132的径向尺寸,第二连接件52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空间131内,优选地,第二连接件52的整体结构均安装于第一空间131内。
其中,由于第二连接件52的径向尺寸大于编码器40的径向尺寸,通过设置第一空间13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空间132的径向尺寸,在保证编码器40能够固定安装于第二空间132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第二连接件52安装于第一空间131内,便于曳引机100的装配,并且,第一空间131位于安装部12的一端,能够便于第二连接件52与第一连接件51装配连接,使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相对位置设置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围绕通孔511的通孔周壁514可以设置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连接部512,也可以理解为,通孔511的通孔周壁514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512,多个第一连接部512沿通孔51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512可以为板状结构,多个第一连接部512沿通孔511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连接部512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二连接件52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二连接部521,第二连接部52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512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52包括连接件主体522,多个第二连接部521设置于连接件主体522的外周面,多个第二连接部521沿连接件主体522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连接部521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512的设置数量和第二连接部521的设置数量相同,例如:第一连接部512、第二连接部521均设置为2个、3个、4个、5个等,第一连接部512的设置数量和第二连接部521的设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多个第一连接部512和多个第二连接部521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第二避让空间54可以设置于连接件主体522,第二避让空间54沿连接件主体52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避让空间54。
其中,向机座10上安装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时,将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通过通孔511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使第二连接部52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512相对,使用螺栓将第二连接部521和第一连接部512固定装配在一起,通过第一避让空间53或者第二避让空间54操作固定组件,将编码器40固定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即可完成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的安装。
拆卸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时,拧下第二连接部521和第一连接部512间螺栓,通过第一避让空间53或者第二避让空间54操作固定组件,拧松膨胀螺栓或者将膨胀螺栓拧下,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松脱,可将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从安装空间13内取出,即可完成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的拆卸。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512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15,第二连接部521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3,通过螺栓同时穿过第一连接孔515和第二连接孔523,实现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的固定装配,通过将螺栓从第一连接孔515和第二连接孔523内拔出,实现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的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512之间形成通过空间513,每个第二连接部521可随第二连接件52旋转以与一个第一连接部512对应或与一个通过空间513对应,在每个第二连接部521与对应的通过空间513对应时第二连接件52能够整体进入或移出第一连接件51的通孔511。
具体地,向机座10上安装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时,使每个第二连接部521均与相应的通过空间513对应,第二连接部521和第一连接部512错开,将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通过通孔511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然后转动第二连接件52,使第二连接部52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512相对,第二连接部521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512的内侧,即第二连接部521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512靠近安装空间13的一侧,第二连接部521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512的外侧,即第二连接部521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512远离安装空间13的一侧,本申请以第二连接部521于第一连接部512的内侧为例进行说明。使用螺栓将第二连接部521和第一连接部512固定装配在一起,通过第一避让空间53或者第二避让空间54操作固定组件,将编码器40固定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即可完成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的安装。
拆卸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时,拧下第二连接部521和第一连接部512间螺栓,通过第一避让空间53或者第二避让空间54操作固定组件,拧松膨胀螺栓或者将膨胀螺栓拧下,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松脱,转动第二连接件52使每个第二连接部521均与相应的通过空间513对应,第二连接部521和第一连接部512错开,拆开第二连接件52与第一连接件51,即可将第二连接件52和编码器40通过通孔511从安装空间13内取出,即可完成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的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第二连接部521所处的最大外圆尺寸大于第二空间132的径向尺寸但小于第一空间131的径向尺寸,以使第一空间131能够收容第二连接部521、并允许通过旋转第二连接件52以切换第二连接部521对应的通过空间513或第一连接部512。
其中,沿安装空间13的轴向方向,即图3中的左右方向,第一连接部512的正投影与第二空间132的正投影不重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部512的正投影与第二空间132的正投影没有重合区域,从通孔511处拆装编码器40过程中,能够避免编码器40与第一连接部512止挡干涉,保证编码器40装入或移出安装空间13。多个第二连接部521远离连接件主体522的端部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多个第二连接部521所处的最大外圆尺寸大于第二空间132的径向尺寸但小于第一空间131的径向尺寸,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连接件52可安装于第一空间131内,并且,第二连接件52可安装于第一空间131内后,转动第二连接件52,可以使第二连接部521与对应的通过空间513或第一连接部512相对,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连接部521与第一连接部512配合装配,也可以保证能从第一空间131内移出第二连接件5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安装空间13的远离第一连接件51的一端敞开以形成允许编码器40通过的拆装口16,编码器40能够通过拆装口16从机座10的与第一端14相对的第二端15被拆装。其中,如图6所示,当曳引机100以图6中方向放置时,机座10的的第一端14为机座10的左端,机座10的的第二端15为机座10的右端,安装空间13的远离第一连接件51的一端为安装空间13的右端,安装空间13的右端形成拆装口16。编码器40从机座10的第二端15安装于安装空间13,编码器40从机座10的第二端15拆出安装空间13,在该实施例中,编码器40设置在曳引机100的后端(即图6中的右端),实现编码器40的后置。当曳引机100的曳引轮90面朝墙安装时,编码器40后置结构更有利于编码器40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件52在安装空间13内沿机座10的轴向延伸,且编码器40整体收纳于安装空间13但邻近拆装口16或者编码器40的一部分固定于安装空间13且另一部分从拆装口16延伸出,也可以理解为,编码器40整体收纳于安装空间13但邻近拆装口16设置,或者编码器40的一部分结构固定于安装空间13内,且编码器40的另一部分结构从拆装口16延伸出。其中,由于编码器40设置在安装空间13的远离第一连接件5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52在安装空间13内沿机座10的轴向延伸,便于第二连接件52与编码器40的转动部41连接,从而使第二连接件52布置方式合理,并且,通过编码器40整体收纳于安装空间13但邻近拆装口16或者编码器40的一部分固定于安装空间13且另一部分从拆装口16延伸出,便于将编码器40从拆装口16拆出,也便于将编码器40从拆装口16安装于安装空间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编码器40具有从拆装口16显露出且用于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可以固定安装于编码器壳体42上,固定组件可以为涨紧机构,固定组件可以为膨胀螺栓。通过固定组件将编码器40固定安装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拆卸编码器40时,将膨胀螺栓拧松或拧下可以使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松脱,即可将编码器40从拆装口16拆下。
如图7所示,曳引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编码器40与第二连接件52固定的可拆螺纹件60,可拆螺纹件60可以为螺栓或螺钉。可拆螺纹件60的操作端位于编码器40的远离第一连接件51的一端,从而在机座10的第二端15通过操作可拆螺纹件60以及固定组件而拆装编码器40。其中,第二连接件52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孔,向机座10装配编码器40时,将编码器40从拆装口16安装于安装空间13内,通过操作固定组件,将编码器40固定安装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操作可拆螺纹件60穿过编码器40且安装于螺纹孔内,将编码器40和第二连接件52固定装配,即可完成编码器40的安装。拆卸编码器40时,拧下可拆螺纹件60,操作固定组件,拧松膨胀螺栓或者将膨胀螺栓拧下,固定组件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松脱,即可将编码器40从拆装口16拆出,即可完成编码器40的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空间13包括: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第一空间131位于安装部12的一端,如图6所示,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连通,第一空间131靠近机座10的第一端14设置,第二空间132位于第一空间131远离机座10的第一端14的一侧。编码器40固定在第二空间132的远离第一空间131的位置处,第二连接件52从第一空间131向第二空间132延伸,且第二连接件52与第二空间13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轴承组件70,本申请以第二连接件52与第二空间13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轴承组件70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每组第一轴承组件70包括第一轴承71和第二轴承72,第一轴承71和第二轴承72均套设在第二连接件52外表面,第一轴承71的内圈和第二轴承72的内圈均与第二连接件52固定连接,第一轴承71的外圈和第二轴承72的外圈均与安装空间13的内壁固定连接,实现第二连接件52可相对机座10转动效果,曳引机100工作,转子30转动时,保证可以驱动第二连接件52转动,实现将转子30的转动稳定地传递至编码器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转子30与安装部12之间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轴承组件80,本申请以第二连接件52与第二空间13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轴承组件70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在转子30与安装部12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组件80,保证转子30相对机座10平稳转动。第一连接件51构造为用于遮盖第二轴承组件80的轴承盖,轴承盖可以遮盖第二轴承组件80,避免第二轴承组件80从机座10上脱落,也可以对第二轴承组件80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轴承组件80可以包括:前轴承81和后轴承82,前轴承81相比后轴承82靠近第一连接件51,也可以理解为,沿曳引机100的轴向方向上,前轴承81靠近安装部12的前端设置,后轴承82靠近安装部12的后端设置。前轴承81的内圈和后轴承82的内圈均与安装部12固定连接,前轴承81的外圈和后轴承82的外圈均与转子30固定连接,保证转子30相对机座10更加平稳转动。前轴承81包括调心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后轴承82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这样设置能够提升前轴承81和后轴承82的承载能力,使转子30平稳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转子30可以包括:外环部31、连接环部32和内环部33,内环部33套在安装部12外并与安装部12之间设置第二轴承组件80,连接环部32用于连接内环部33和外环部31,外环部31伸入到机座10内,外环部31的内周壁设置有磁性件34,磁性件34的径向内侧的机座10上设置有定子20,定子20与磁性件34相对设置。其中,磁性件34可以为永磁体,例如磁性件34为电磁铁,定子20上可以绕设有对称的三相交流线圈,三相交流线圈内通入变频的三相交流电时产生三相的对称的旋转的磁场,转子30和定子20间产生磁场,使得转子30旋转,转子30转动时将转动稳定地传递至编码器40的转动部4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编码器40可以选配安装在曳引机100前端或者曳引机100的后端,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井道空间进行编码器40更换和维护。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编码器40安装在曳引机100前端。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编码器40安装在曳引机100后端。第一种实施例曳引机100与第二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编码器40安装在曳引机100前端,第二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编码器40安装在曳引机100后端,且如图8所示,第一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第二连接件52具体结构与第二种实施例曳引机100的第二连接件52具体结构不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曳引机,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具有机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机座本体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具有安装空间;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机座;
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编码器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子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转子,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机座的轴向上位于所述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配置成允许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编码器通过,以使得所述编码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端而被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具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 所述第一避让空间与所述固定组件对应以允许通过第一避让空间操作所述固定组件,从而使得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固定或松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避让空间与所述固定组件对应以允许通过第二避让空间操作所述固定组件,从而使得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固定或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包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外端,所述编码器固定在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连接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通孔的周壁设置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为用于遮盖所述第二轴承组件的轴承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前轴承相比所述后轴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轴承包括调心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后轴承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外环部、连接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内环部套在所述安装部外并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二轴承组件,所述连接环部用于连接所述内环部和所述外环部,所述外环部伸入到所述机座内,所述外环部的内周壁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的径向内侧的所述机座上设置有所述定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57371.2U CN220148957U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曳引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57371.2U CN220148957U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曳引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48957U true CN220148957U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901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57371.2U Active CN220148957U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曳引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48957U (zh) |
-
2023
- 2023-02-17 CN CN202320257371.2U patent/CN220148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18603A (en) | Elevator hoist apparatus | |
JPH04226290A (ja) | エレベータ用ギアレス駆動機 | |
CN220148957U (zh) | 曳引机 | |
CN215207946U (zh) | 曳引机机座、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 |
US6942067B2 (en) | Portable emergency drive for an elevator | |
FI106550B (fi) | Hissien käyttökone | |
CN116101870A (zh) | 曳引机 | |
US6942066B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JP2004107048A (ja) |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 |
WO2015132850A1 (ja)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 |
KR20070105150A (ko) |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 | |
CN209923552U (zh) | 一种喷水/喷气织机主轴电机安装结构 | |
CN211283373U (zh) | 一种便捷拆装的曳引轮 | |
CN219488662U (zh) | 一种电动滚筒的布线安装机构 | |
JP4066163B2 (ja) | 立軸ポンプ | |
KR100784923B1 (ko) |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 | |
CN204848070U (zh) | 一种便携式提升机 | |
CN216004874U (zh) | 外转子双支撑曳引机 | |
HK1058182A1 (en) | Drive unit with brake for a lift | |
CN220487777U (zh) | 一种便于维护的风力发电机舱直排冷却风机 | |
CN218988523U (zh) | 一种双支撑钢带电梯曳引机 | |
EP1547961B2 (de) | Antrieb für Aufzüge | |
CN108975184A (zh) | 一种内藏式起升机构 | |
TWI764330B (zh) | 電梯曳引機結構 | |
CN216697733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灯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