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2681U -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2681U
CN220142681U CN202321723991.7U CN202321723991U CN220142681U CN 220142681 U CN220142681 U CN 220142681U CN 202321723991 U CN202321723991 U CN 202321723991U CN 220142681 U CN220142681 U CN 220142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inclined plate
plate
sludge
s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39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威
郑颖
余春秀
辜凌云
胡颖铭
卓勇
刘勇
龙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17239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2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2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2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斜板区、布水区、污泥区,斜板区安装有若干斜板,沉淀池本体内设有使斜板呈竖直状态的提拉机构,沉淀池本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提拉机构的卡扣,卡扣与提拉机构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提拉机构实现斜板从倾斜状态转动至竖直状态,有利于板间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进入污泥区,避免污泥在板间沉积导致板间堵塞,延长了斜板的使用寿命,定期对斜板进行更换及维护,沉淀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斜板沉淀池的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有一个很浅的沉淀池。使被处理的废水与沉降的污泥在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斜板沉淀池运用“浅层沉淀”原理,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传统的斜板沉淀池存在板间排泥困难、斜板更换不方便的缺点,特别是将斜板沉淀池用于生化系统二沉池时,由于污泥黏性大,易粘附在斜板表面,微生物在好氧/厌氧的环境下不断生长繁殖,造成板间堵塞、滋长藻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解决斜板沉淀池存在板间排泥困难、斜板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斜板区、布水区、污泥区,所述斜板区安装有若干斜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设有使所述斜板呈竖直状态的提拉机构,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提拉机构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提拉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区设有支架,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有下横杆,所述下横杆上开设有与所述斜板数量一致的第一凹槽,所述斜板与所述第一凹槽活动连接,所述卡扣与所述提手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的上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嵌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斜板数量一致的第二凹槽,所述斜板的下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嵌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区设有插槽,所述支架的两端设有适配所述插槽的插块。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区设有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连接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区连通有上一级池体的第二溢流堰。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区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上设污泥回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由玻璃钢、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中的一种制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的提拉机构实现斜板从倾斜状态转动至竖直状态,有利于板间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进入污泥区,避免污泥在板间沉积导致板间堵塞,延长了斜板的使用寿命。
2、通过操作提拉机构将斜板组件整体由池中提出,定期对斜板进行更换及维护,保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斜板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中,1-沉淀池本体,101-清水区,102-斜板区,103-布水区,104-污泥区,2-斜板,21-第一滑轮,22-第二滑轮,3-卡扣,4-支架,5-提手,51-下横杆,6-插槽,7-第一溢流堰,71-出水口,8-第二溢流堰,9-污泥泵,10-污泥管,11-污泥回流管,12-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101、斜板区102、布水区103、污泥区104,所述斜板区102安装有若干斜板2,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设有使所述斜板2呈竖直状态的提拉机构,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提拉机构的卡扣3,所述卡扣3与所述提拉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卡扣3固定提拉机构使斜板2呈倾斜状态,待需要清理斜板上沉淀时,通过解除卡扣3对提拉机构的固定,并操作提拉机构提拉斜板,使斜板由倾斜状态转动至竖直状态,从而使板间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污泥区,避免污泥在板间沉积导致板间堵塞,延长斜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可进一步操作提拉机构将斜板组件整体由池中提出,定期对斜板进行更换及维护,保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区102设有支架4,所述斜板2的下端与所述支架4活动连接,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提手5,所述提手5包括有下横杆51,所述下横杆51上开设有与所述斜板2数量一致的第一凹槽,所述斜板2与所述第一凹槽活动连接,所述卡扣3与所述提手5可拆卸式连接。
为操作便利以及稳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扣3与提手5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有多种连接方式对提手5的可拆卸式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
提手5为矩形框结构,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其上部结构与下横杆51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方便对斜板的更换及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2的上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滑轮21,所述第一滑轮21嵌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所述支架4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斜板2数量一致的第二凹槽,所述斜板2的下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滑轮22,所述第二滑轮22嵌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具体来说,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均采用供滑轮活动的圆柱形凹槽结构,安装时,下横杆51、支架4穿插在滑轮与滑轮安装架的间隙,进而实现限位功能,保证卡扣3固定提手5后斜板的倾斜状态。同时便于在维护时将斜板2由下横杆51及支架4上取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区102设有插槽6,所述支架4的两端设有适配所述插槽6的插块。
支架4与斜板区插装的固定方式,稳定性好,同时方便提手将斜板组件整体由沉淀池中提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水区101设有第一溢流堰7,所述第一溢流堰7连接有出水口71。
所述布水区103连通有上一级池体的第二溢流堰8。
具体的,第二溢流堰8的进水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溢流堰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区104设有污泥泵9,所述污泥泵9连接有污泥管10,所述污泥管10上设污泥回流管11。
具体的,所述污泥管10和所述污泥回流管11上均设有控制阀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2由玻璃钢、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中的一种制得。
沉淀过程为:上一级反应池的出水通过第二溢流堰8进入斜板沉淀池底部布水区103,水流不断上升,经过斜板2时污泥逐渐沉淀在斜板上,并随斜板2倾角逐渐滚下进入底部污泥斗。对于粘性较大的生物污泥,可能粘附在斜板上,定期将提手5提起使斜板2呈竖直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力沉降将沉积在斜板2上的污泥去除。可进一步通过提手5的提拉可将整个斜板组件从池中提出,以更换斜板板件或进行冲洗维护,保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对于直接排放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管10直接排泥;对于需要回流的污泥,利用污泥泵9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前端的生化反应池。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斜板区、布水区、污泥区,所述斜板区安装有若干斜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设有使所述斜板呈竖直状态的提拉机构,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提拉机构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提拉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区设有支架,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有下横杆,所述下横杆上开设有与所述斜板数量一致的第一凹槽,所述斜板与所述第一凹槽活动连接,所述卡扣与所述提手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上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嵌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斜板数量一致的第二凹槽,所述斜板的下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嵌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区设有插槽,所述支架的两端设有适配所述插槽的插块。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区设有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连接有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区连通有上一级池体的第二溢流堰。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区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上设污泥回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由玻璃钢、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中的一种制得。
CN202321723991.7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Active CN220142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3991.7U CN220142681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3991.7U CN220142681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2681U true CN220142681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3991.7U Active CN220142681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2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1043B (zh) 一体化气升环流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
CN109095708B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20142681U (zh) 一种便于斜板排泥的斜板沉淀池
CN201317701Y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1958483A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9957608U (zh) 一种可调节缺氧池出水量的综合集成污水处理装置
CN215249865U (zh) 一种用于突发城市景观水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CN101293723A (zh) 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及泥水旋流预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
CN2848837Y (zh) 软磁铁氧体磨削废水处理装置
CN100513327C (zh) 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叠式曝气生物滤池及其方法
CN2832804Y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6725895U (zh) 一种高效波纹斜板整流式竖流复合沉淀池
CN214060266U (zh) 一种无人值守、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847595U (zh) 一种一体式曝气固定床系统污水处理站装置
KR100528633B1 (ko) 유동 활성탄을 이용한 오·폐수 정화용 활성탄조
CN211170340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高悬浮废水处理装置
CN104609553B (zh)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8471656U (zh) 一种接触氧化型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98489U (zh) 一种模拟表面流湿地反应器
CN112044121A (zh) 往复流斜板沉淀池
CN220530750U (zh) 一种折叠式浅层辐流沉淀池
CN111632411A (zh) 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污泥清理装置
CN201648191U (zh) 移动式平板膜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915844Y (zh) 叠式曝气生物滤池
CN219662960U (zh) 从废水中提取污泥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