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9275U -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9275U
CN217479275U CN202221537271.7U CN202221537271U CN217479275U CN 217479275 U CN217479275 U CN 217479275U CN 202221537271 U CN202221537271 U CN 202221537271U CN 217479275 U CN217479275 U CN 217479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iofilter
tank
sewage treatment
water pa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72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毅
杨楚歆
袁辉
陈艳
潘荣海
陆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72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9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9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9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生物滤池组及沉淀池,生物滤池组包括至少5个生物滤池,各生物滤池内部均设有上格栅和下格栅,上格栅与下格栅之间形成有填料层,还设有对填料层进行气洗的气洗装置。待过滤的污水自下而上经当前所在生物滤池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下一个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接着污水自上而下经该下一个生物滤池的填料层过滤后进入下下一个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污水与填料层的生化反应时间长,反应充分,有效减少污泥的产量;通过设置用于对填料层气洗的气洗装置,解决了生物膜法工艺填料易堵塞的问题,简便了对污水运维管理的要求,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污水处理设备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多级AO法、AO+MBR膜法和生物膜法等,上述工艺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存在一些短板,例如活性污泥法污泥量大,MBR膜需要定时清洗且运行成本较高,生物膜法工艺填料易堵塞等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生活污水,不能长期有效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水处理设备运维管理复杂,运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生物滤池组及沉淀池,所述生物滤池组包括至少5个生物滤池,各所述生物滤池内部均设有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上格栅与所述下格栅之间形成有填料层,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填料层进行气洗的气洗装置,各所述生物滤池的顶部与所述上格栅之间形成有上过水腔室,各所述生物滤池的底部与下格栅之间形成有下过水腔室,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第n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连通,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与第n+2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连通,最后一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连通;
或者,第n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与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连通,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第n+2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连通,最后一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采用多个生物滤池相连,待过滤的污水自下而上经当前所在生物滤池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下一个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接着污水自上而下经该下一个生物滤池的填料层过滤后进入下下一个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使得污水与填料层的生化反应时间长,反应充分,有效减少污泥的产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用于对填料层气洗的气洗装置,解决了生物膜法工艺填料易堵塞的问题,简便了污水处理的运维管理,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定时排放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滤池组包括顺次连接的至少1个缺氧池、至少3个好氧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填料层内设有多个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藕片式MBBR;
和/或,所述好氧池的填料层内设有多个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聚氨酯海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洗装置包括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各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内设有曝气盘,所述曝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曝气主管连接,所述曝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曝气盘连接,各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曝气主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通断以及调节介质流量的阀。
进一步地,所述阀为手动阀或气动阀或电动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上部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堰板,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防浮泥机构,所述防浮泥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斜板、第二导向斜板、第三导向斜板及防浮泥挡板,
所述第一导向斜板及所述第二导向斜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堰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斜板的上侧边与所述第二导向斜板的下侧边相连,所述第一导向斜板的下侧边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斜板的上侧边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连接,
所述第三导向斜板及所述防浮泥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堰板的一侧,所述防浮泥挡板的上侧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堰板,且所述第三导向斜板的下侧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堰板,所述防浮泥挡板的下侧边与所述第三导向斜板的上侧边连接,
所述第三导向斜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斜板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向斜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55~60度;
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斜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5~60度;
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5~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出水堰板,所述过滤池内设有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过滤池的上格栅与下格栅之间形成有填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内底部还设有用于对填料层进行气洗的曝气盘,所述过滤池还设有反洗出水口,所述反洗出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堰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悬浮物在碰到沉淀池的防浮泥机构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生物滤池组及沉淀池13,生物滤池组包括至少5个生物滤池10,各生物滤池10内部均设有上格栅61和下格栅62,上格栅61与下格栅62之间形成有填料层6,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还设有用于对填料层6进行气洗的气洗装置。各生物滤池10的顶部与上格栅61之间形成有上过水腔室101,各生物滤池10的底部与下格栅61之间形成有下过水腔室102。
定义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第n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与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连通,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下过水腔室102与第n+2个生物滤池10的下过水腔室102连通。最后一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与沉淀池13的上部连通。待过滤的污水自下而上经第n个生物滤池10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上部,接着污水自上而下经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第n+2个生物滤池10的下部。
或者,定义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第n个生物滤池10的下过水腔室102与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下过水腔室102连通,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与第n+2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连通。最后一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与沉淀池13的上部连通。待过滤的污水自上而下经第n个生物滤池10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下部,接着污水自下而上经第n+1个生物滤池10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第n+2个生物滤池10上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采用多个生物滤池10相连,待过滤的污水自下而上经当前所在生物滤池10的填料层过滤后流入下一个生物滤池10的上过水腔室101,接着污水自上而下经该下一个生物滤池10的填料层过滤后进入下下一个生物滤池10的下过水腔室102,使得污水与填料层6的生化反应时间长,反应充分,有效减少污泥的产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用于对填料层6气洗的气洗装置,解决了生物膜法工艺填料易堵塞的问题,简便了对污水运维管理的要求,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沉淀池13的底部设置有定时排放控制阀门131。定期清理沉淀13池内的污泥。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只需要定时巡检或远程运维管理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生物滤池组包括顺次连接的至少1个缺氧池11、至少3个好氧池12。缺氧池11、好氧池12的数量可以根据进出水质调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11的填料层6内设有多个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藕片式MBBR填料。球形填料,又称多孔旋转球形悬浮填料,具有生物附着力强、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亲水性能强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挂膜快、生物膜易脱落,使用寿命长,产品耐生物降解,剩余污泥极少。MBBR填料是一种新型生物活性载体,它采用科学配方,根据污水性质不同,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多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生长的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12的填料层6内设有多个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聚氨酯海绵。聚氨酯海绵孔隙率丰富,比表面积大,利于微生物菌群在其表面繁殖生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最后一个好氧池12与第一个缺氧池11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硝化液回流管上设有水泵(图中为示出)。好氧池12的硝化液通过水泵动力抽至缺氧池11内,利用反硝化菌对硝酸盐进行反硝化,释放氮气,去除总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气洗装置包括曝气主管2和曝气支管21,各生物滤池10的下过水腔室102内设有曝气盘23。曝气主管2与气源(图中未示出)连接,其中,所述的气源可以是风机,也可以是空气压缩机。曝气支管21的一端与曝气主管2连接,曝气支管21的另一端与曝气盘23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各曝气支管21与曝气主管2之间设置有可以控制介质通断以及调节介质流量的阀22。阀22除了用来控制曝气支管21的通断,还可以分别控制每个缺氧池11、好氧池12的气流量。对于缺氧池11,气流量小时,气洗装置可以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气流量大时,气洗装置可以起到清洗填料层6的作用。对于好氧池12,气流量小时,气洗装置可以起到曝气供氧的作用,气流量大时,可以起到清洗填料层6的作用。也就是说,气洗装置除了用来清洗填料层6,还可以用作供氧的曝气装置,为填料层的微生物供氧。通过气洗装置使缺氧池的溶解氧控制在0.3~0.8mg/L,废水中的有机物由兼性微生物和生物膜降解。通过气洗装置使好氧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mg/l左右,适合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无机物。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阀22为手动阀或气动阀或电动阀。手动阀结构简单,成本低。阀22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沉淀池13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沉淀池13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堰板41,沉淀池13内还设有防浮泥机构3,防浮泥机构3包括第一导向斜板31、第二导向斜板32、第三导向斜板33及防浮泥挡板34。
第一导向斜板31及第二导向斜板32设置在第一出水堰板41的下方,第一导向斜板31的上侧边与第二导向斜板的下侧边相连,第一导向斜板31的下侧边与沉淀池13的内侧壁连接,第二导向斜板32的上侧边与沉淀池13的内侧壁连接。
第三导向斜板33及防浮泥挡板34设置在第一出水堰板41的一侧,防浮泥挡板34基本呈竖向设置,防浮泥挡板34的上侧边的高度高于第一出水堰板41,且第三导向斜板33的下侧边的高度低于第一出水堰板41,防浮泥挡板34的下侧边与第三导向斜板33的上侧边连接。第三导向斜板33与第二导向斜板32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30。防浮泥挡板34及第三导向斜板33的前后两端与沉淀池14内侧壁焊接连接,从而将防浮泥挡板34及第三导向斜板33固定在第一出水堰板的侧方。防浮泥挡板34能够将沉淀池上部的浮泥挡在防浮泥挡板34背离出水口的一侧。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悬浮物在碰到防浮泥机构后的运动轨迹。沉淀池中部及下部的浮泥向上运动时,碰到第一导向斜板31后,有一部分被第一导向斜板31反弹回来,朝向沉淀池的底部运动;另一部分沿着第一导向斜板31倾斜向上运动。碰到第三导向斜板33的悬浮物,有一部分沿着第三导向斜板33向上运动,到达防浮泥挡板34背离出水口的一侧;另一部分被第三导向斜板33反弹回来,朝向沉淀池13的底部运动,或者落到第二导向斜板32上,而落到第二导向斜板32的悬浮物,则顺着第二导向斜板32下滑,朝向沉淀池13的底部运动。防浮泥挡板34具有挡住悬浮物防止悬浮物流向出水口影响出水水质的作用。过滤后的清水从第三导向斜板33与第二导向斜板32之间的过水间隙30通过,然后从第一出水堰板41处溢流到出水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向斜板33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a为55°~60°;和/或,第一导向斜板31与水平线的夹角c为55~60°;和/或,第二导向斜板32与水平线的夹角b为55°~60°。
更进一步地,第三导向斜板33与水平线之间的最佳夹角a为58°;和/或,第一导向斜板31与水平线的最佳夹角c为58°;和/或,第二导向斜板32与水平线的最佳夹角b为58°。
如图1-2所示,采用高位进水通过导流管将原水均匀布置缺氧池11底部,缺氧池11填充球形填料(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藕片式MBBR填料),填料填充体积占上格栅61、下格栅62之间容积的60%,污水通过缺氧池11自下而上处理后进入下一个缺氧池11自上而下处理后进入好氧池12自下而上处理,好氧池12填充球形填料(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聚氨酯海绵填料),填料填充体积占上各格栅61、下格栅62之间容积的90%,依次推流式进入各个好氧池12后,通过导流管进入沉淀池13,沉淀池13设有化学除磷药剂混合口。沉淀池13出水口处设置出水堰板41,同时在出水口处设置防浮泥机构,防浮泥挡机构由第一导向斜板31、第二导向斜板32、第三导向斜板33及防浮泥挡板34组成。第一导向斜板31、第二导向斜板32安装在沉淀池14的右边内侧壁上,第三导向斜板33及防浮泥挡板34斜板焊接在沉淀池的前后内侧壁上。第二导向斜板32与第三导向斜板33中间留有过水区域30,经过第一出水堰板41排出,接入受纳水体。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本实施的主要结构、功能及原理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池14,过滤池14的进水口与沉淀池13的出水口连通。过滤池14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出水堰板42。过滤池14内设有上格栅61和下格栅62,上格栅61与下格栅62之间形成有填料层,过滤池14的填料层设有多个球形填料,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聚丙烯弹性填料。填料填充体积占上格栅61、下格栅62之间容积的90~95%。过滤池14主要用于处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及以上标准,当处理标准低于该要求时则不设置过滤池14。
过滤池14内底部还设有用于对填料层6进行气洗的曝气器23。过滤池14还设有反洗出水口5。反洗出水口5的位置低于第二出水堰板42。当过滤池14的SS(悬浮物)截留较多时,设备停止进水,开启曝气器对过滤池14的填料进行冲洗后将反洗出水口5打开将污水排入污泥池(图中未示出),设备正常运行5min后关闭反洗出水口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割成多个单元格,各生物滤池10、沉淀池13及过滤池1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单元格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生物滤池组及沉淀池,所述生物滤池组包括至少5个生物滤池,各所述生物滤池内部均设有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上格栅与所述下格栅之间形成有填料层,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填料层进行气洗的气洗装置,各所述生物滤池的顶部与所述上格栅之间形成有上过水腔室,各所述生物滤池的底部与下格栅之间形成有下过水腔室,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第n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连通,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与第n+2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连通,最后一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连通;
或者,第n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与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连通,第n+1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第n+2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连通,最后一个所述生物滤池的上过水腔室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定时排放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组包括顺次连接的至少1个缺氧池、至少3个好氧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填料层内设有多个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藕片式MBBR;
和/或,所述好氧池的填料层内设有多个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内部填充聚氨酯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洗装置包括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各所述生物滤池的下过水腔室内设有曝气盘,所述曝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曝气主管连接,所述曝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曝气盘连接,各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曝气主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通断以及调节介质流量的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为手动阀或气动阀或电动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部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堰板,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防浮泥机构,所述防浮泥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斜板、第二导向斜板、第三导向斜板及防浮泥挡板,
所述第一导向斜板及所述第二导向斜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堰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斜板的上侧边与所述第二导向斜板的下侧边相连,所述第一导向斜板的下侧边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斜板的上侧边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连接,
所述第三导向斜板及所述防浮泥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堰板的一侧,所述防浮泥挡板的上侧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堰板,且所述第三导向斜板的下侧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堰板,所述防浮泥挡板的下侧边与所述第三导向斜板的上侧边连接,
所述第三导向斜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斜板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斜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55~60度;
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斜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5~60度;
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5~6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出水堰板,所述过滤池内设有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过滤池的上格栅与下格栅之间形成有填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底部还设有用于对填料层进行气洗的曝气器,所述过滤池还设有反洗出水口,所述反洗出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堰板。
CN202221537271.7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479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271.7U CN217479275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271.7U CN217479275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9275U true CN217479275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7271.7U Active CN217479275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92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3291A (zh) * 2022-06-17 2022-08-05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4956477A (zh) * 2022-06-17 2022-08-30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3291A (zh) * 2022-06-17 2022-08-05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4956477A (zh) * 2022-06-17 2022-08-30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425B (zh) 一种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的设备
CN111675435A (zh) 一种基于a/o-mbbr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KR20110002832A (ko) 폐수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217479275U (zh)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KR20120039530A (ko) 폐수의 생물학적 정화 방법 및 반응기
CN108996690B (zh) 一种基于柔性悬浮填料的生物反应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CN106927638B (zh) 一种多级导流式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285467A (zh) 用于水处理厂的mbbr与mbr集成工艺及设备
CN111592185A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183483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8058599U (zh) Ao-mbbr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3171940U (zh) 模块化集成式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N213202515U (zh) 一种ifas-mbr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14380454A (zh) 一种基于mabr和mbr的tmbr污水处理工艺
CN212334940U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7578621U (zh) 一种全地埋式兼性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CN114906986B (zh) 一种可调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6890545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21289437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4853291A (zh)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00155U (zh) 一种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2127901U (zh) 序批式复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212102475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13716803A (zh) 一种一体化强化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