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9944U -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9944U
CN220139944U CN202321689818.XU CN202321689818U CN220139944U CN 220139944 U CN220139944 U CN 220139944U CN 202321689818 U CN202321689818 U CN 202321689818U CN 220139944 U CN220139944 U CN 220139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close
control box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98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华
娄金辉
程方慰
苏闯
陈彬茜
王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98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9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9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9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电控盒包括:底板,底板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第三侧、第二侧和第四侧,并围设成第一容纳空间,且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第三侧和第四侧相对设置;出风口,出风口设于底板,且出风口靠近第一侧设置;进风口,进风口设于底板,进风口靠近第二侧设置,且出风口和进风口对角设置;散热件,散热件设于出风口;电器组件,电器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了电控盒内部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空调技术发展中,许多需求被逐渐提出,而对应这些需求,产生了许多对应的结构和产品来对应适应这些需求,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空调外机的电控盒设计中,也产生了许多需求,特别是在散热方面,尤为突出。目前现有的电控盒的设计中,通常只在外壳上设置几个散热孔,虽然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但散热的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提高了电控盒内部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电控盒包括:底板,底板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第三侧、第二侧和第四侧,并围设成第一容纳空间,且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第三侧和第四侧相对设置;出风口,出风口设于底板,且出风口靠近第一侧设置;进风口,进风口设于底板,进风口靠近第二侧设置,且出风口和进风口对角设置;散热件,散热件设于出风口;电器组件,电器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底板,并在底板四周设置第一侧、第三侧、第二侧和第四侧,并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保护电器件,同时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出风口靠近第一侧设置,进风口靠近第二侧设置,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同时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对角设置,使从进风口进来的风能充分经过设置在电控盒内部的电器组件,使电器组件的产生的热量都被对角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带走,并通过散热件排出电控盒,使电控盒内部的温度保持稳定,保障电控盒内部的电器组件的正常运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电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器件,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二电器件,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其中,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水泵驱动板、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中的至少一者,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中的至少一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一电器件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且由于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水泵驱动板、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件散发的热量较少,因此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不会对电控盒内部的温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将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元件的散发的热量较大,因此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将热量及时散发到电控盒外部,不会造成电控盒内部温度过高,保护了电控盒内部的电器元件的正常运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过线槽,过线槽设于第一容纳空间,过线槽将第一容纳空间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其中,出风口设于第一散热区靠近第四侧的一侧,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的一侧,进风口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过线槽来将第一容纳空间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同时将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的一侧,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即将散热小的电器件集中设置,并且与散热大的电器件分开设置,使散热大的电器件不会影响到散热小的电器件,保障电控盒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也更方便对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中的散热大的第二电器件进行快速统一散热,保障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的正常运作。同时通过过线槽能方便对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进行布线,使电控盒内部更加整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水泵驱动板、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电控盒还包括: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设于第一散热区,且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并排设置;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还与第一侧和过线槽靠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将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设于第一散热区,与剩余的主控板和水泵驱动板分开设置,便于布线的同时也使对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设置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并排设置以及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还与第一侧和过线槽靠近设置,使电控盒内部的电器件排布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也使得布线更加方便合理,使电控盒内的整洁程度更高,也便于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且水泵驱动板设于主控板的上侧,主控板在水泵驱动板和进风口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将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三侧,还设置水泵驱动板设于主控板的上侧,主控板设于水泵驱动板和进风口之间,使电控盒内的布局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也将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与高散热的第二电器件区分开,方便对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进行散热,使得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电控盒还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出风口及第四侧,且扼流圈和滤波板相互之间设有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扼流圈和滤波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出风口及第四侧,使大散热的第二电器件与小散热的第一电器件分区设置,同时也将大散热的电器件集中设置,方便通过风道对其进行整体散热,同时设置扼流圈和滤波板还靠近出风口设置,使散热的效率更高,使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设置扼流圈和滤波板相互之间设有间距,使风道经过时,对各个电器件的散热更加到位,带走的热量更多,进而使得整体的热量降低的更快,保障电控盒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进而保障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过线槽与第四侧之间设有间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过线槽与第四侧之间设有间隔,使对角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在出电控盒时不会被阻挡,使热量能更好地被带出电控盒,使散热效果更好,保障经过间隔的风道能更好将热量完整地带出电控盒,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滤波板靠近第四侧设置,且滤波板靠近出风口;滤波板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间隔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滤波板靠近第四侧设置以及同时靠近出风口设置,滤波板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间隔重合,使风道经过时直接将热量直接送至出风口,不会被阻挡,使散热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扼流圈设于水泵驱动板和滤波板之间,并靠近滤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扼流圈设于水泵驱动板和滤波板之间并靠近滤波板,提高内部布局的整体性,同时,使扼流圈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电器件,同时还能对其进行更好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空调外机还包括:空调外机本体;如上述的电控盒设于空调外机本体。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外机包括空调外机本体和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电控盒,且电控盒设于空调器外机,因此其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电控盒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底板,并在底板四周设置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并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保护电器件,同时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出风口靠近第一侧设置,进风口靠近第二侧设置,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同时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对角设置,使从进风口进来的风能充分经过设置在电控盒内部的电器组件,使电器组件的产生的热量都被对角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带走,并通过散热件排出电控盒,使电控盒内部的温度保持稳定,保障电控盒内部的电器组件的正常运作;
(2)通过将第一电器件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且由于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水泵驱动板、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件散发的热量较少,因此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不会对电控盒内部的温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将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元件的散发的热量较大,因此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将热量及时散发到电控盒外部,不会造成电控盒内部温度过高,保护了电控盒内部的电器元件的正常运作;
(3)通过设置过线槽来将第一容纳空间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同时将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的一侧,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即将散热小的电器件集中设置,并且与散热大的电器件分开设置,使散热大的电器件不会影响到散热小的电器件,保障电控盒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也更方便对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中的散热大的第二电器件进行快速统一散热,保障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的正常运作。同时通过过线槽能方便对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进行布线,使电控盒内部更加整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电控盒;111为第一容纳空间;112为第一侧;113为第二侧;114为第三侧;115为第四侧;116为底板;120为出风口;121散热件;130为进风口;140为电器组件;141为第一电器件;142为第二电器件;143为主控板;144为水泵驱动板;145为压机驱动板;146为风机驱动板;147为扼流圈;148为滤波板;149为断路器;150为交流接触器;160为过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100,电控盒100包括:底板116,底板116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112、第二侧113、第三侧114和第四侧115,并围设成第一容纳空间111,且第一侧112和第二侧113相对设置,第三侧114和第四侧115相对设置;出风口120,出风口120设于底板116,且出风口120靠近第一侧112设置;进风口130,进风口130设于底板116,进风口130靠近第二侧113设置,且出风口120和进风口130对角设置;散热件121,散热件121设于出风口120;电器组件140,电器组件140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11。
具体的,在对电控盒100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安装时,首先将第一电器件141中的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安装至第一散热区,即过线槽160的上方,并与第一侧112靠近,且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之间也靠近安装,同时将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的一侧与过线槽160靠近,即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二者靠近后处于第一侧112,第三侧114以及过线槽160的包围中。
进一步的,在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未被包围的一侧设置出风口120和散热件121,即底板116的右上侧,散热件121可为风扇,风扇通过螺栓固定在出风口120,进而在出风口120的对角处即底板116的左下侧设置进风口130,使二者之间形成风道,便于散热。
进一步的,在底板116的第三侧114靠近设置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即为第二散热区靠左侧,并在靠近第四侧115的地方设置滤波板148和断路器149,在靠近滤波板148处设置扼流圈147,在靠近断路器149处设置交流接触器150,使上述四个电器件集中设置为第二散热区靠右侧,因为这四个电器件的散热量较大,因此集中设置,使空气从进风口130进入后,能集中将第二散热区靠右侧中散发的热量集中带走,从出风口120带出电控盒100。
优选的,扼流圈147与水泵驱动板144之间间距为80mm,与滤波板148之间的间距为43mm,与风机驱动板146之间间距为90mm,与过线槽160靠近扼流圈147的一侧间距为53mm,滤波板148与过线槽160靠近滤波板148的一侧间距为37mm,通过设置这些间距使电器件之间的不会互相影响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道对电器件本身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通过设置底板116,并在底板116四周设置第一侧112、第二侧113、第三侧114和第四侧115,并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11,用于容纳保护电器件,同时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2和第二侧113,且出风口120靠近第一侧112设置,进风口130靠近第二侧113设置,使进风口130和出风口120之间形成风道,同时将进风口130和出风口120对角设置,使从进风口130进来的风能充分经过设置在电控盒100内部的电器组件140,使电器组件140的产生的热量都被对角设置的进风口130和出风口120之间形成风道带走,并通过散热件121排出电控盒100,使电控盒100内部的温度保持稳定,保障电控盒100内部的电器组件140的正常运作。
具体的,电器组件140还包括:第一电器件141,第一电器件141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11靠近进风口130的一侧;第二电器件142,第二电器件142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11靠近出风口120的一侧;其中,第一电器件141包括主控板143、水泵驱动板144、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中的至少一者,第二电器件142包括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中的至少一者。
优选的,通过将第一电器件141设置在靠近进风口130的一侧,且由于第一电器件141包括主控板143、水泵驱动板144、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件散发的热量较少,因此设置在靠近进风口130的一侧,不会对电控盒100内部的温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将第二电器件142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11靠近出风口120的一侧,第二电器件142包括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元件的散发的热量较大,因此设置在靠近出风口120的一侧,将热量及时散发到电控盒100外部,不会造成电控盒100内部温度过高,保护了电控盒100内部的电器元件的正常运作。
具体的,电控盒100还包括:过线槽160,过线槽160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11,过线槽160将第一容纳空间111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其中,出风口120设于第一散热区靠近第四侧115的一侧,第一电器件141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114,进风口130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三侧,第二电器件142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四侧115。
优选的,通过设置过线槽160来将第一容纳空间111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同时将第一电器件141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第三侧114,第二电器件142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四侧115,即将散热小的电器件集中设置,并且与散热大的电器件分开设置,使散热大的电器件不会影响到散热小的电器件,保障电控盒100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也更方便对第二散热区靠第四侧115中的散热大的第二电器件142进行快速统一散热,保障第一电器件141和第二电器件142的正常运作。同时通过过线槽160能方便对第一电器件141和第二电器件142进行布线,使电控盒100内部更加整齐。
具体的,第一电器件141包括主控板143、水泵驱动板144、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电控盒100还包括: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设于第一散热区,且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并排设置;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还与第一侧112和过线槽160靠近设置。
优选的,通过设置将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设于第一散热区,与剩余的主控板143和水泵驱动板144分开设置,便于布线的同时也使对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设置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并排设置以及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还与第一侧112和过线槽160靠近设置,使电控盒100内部的电器件排布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也使得布线更加方便合理,使电控盒100内的整洁程度更高,也便于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的,电控盒100还包括: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设于第二散热区,且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靠近第三侧114设置,且水泵驱动板144的一侧还靠近过线槽160。
优选的,将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设于第二散热区,同时设置使得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靠近第三侧114设置,使电控盒100内的布局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也将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与高散热的第二电器件142区分开,方便对水泵驱动板144和主控板143进行散热,使得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的,第二电器件142包括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电控盒100还包括: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四侧115及出风口120,且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相互之间设有间距。
优选的,通过将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四侧115,使大散热的第二电器件142与小散热的第一电器件141分区设置,同时也将大散热的电器件集中设置,方便通过风道对其进行整体散热,使散热的效率更高,使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设置扼流圈147、滤波板148、断路器149和交流接触器150相互之间设有间距,使风道经过时,对各个电器件的散热更加到位,带走的热量更多,进而使得整体的热量降低的更快,保障电控盒100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进而保障第一电器件141和第二电器件142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电控盒100还包括:滤波板148和断路器149靠近第四侧115设置,且滤波板148和断路器149的连线与出风口120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通过设置滤波板148和断路器149的连线与出风口120的轴线重合,使风道经过时直接将热量直接送至出风口120,不会被阻挡,使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的,电控盒100还包括:过线槽160与第四侧115之间设有间隔。
具体的,过线槽160长度可与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并排长度相等,也可往第四侧115方向适当延伸,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优选的,通过设置过线槽160与第四侧115之间设有间隔,滤波板148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间隔重合,使对角设置的进风口130和出风口120之间的风道在出电控盒100时不会被阻挡,使热量能更好地被带出电控盒100,使散热效果更好,保障经过间隔的风道能更好将热量完整地带出电控盒100,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的,电控盒100还包括:交流接触器150设于靠近断路器149的一侧;扼流圈147设于水泵驱动板144和滤波板148之间并靠近滤波板148。滤波板148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间隔重合。
优选的,通过设置交流接触器150在靠近断路器149的一侧,使两者之间的接线更加方便,同时提高内部布局的整体性,同时设置扼流圈147设于水泵驱动板144和滤波板148之间并靠近滤波板148,使扼流圈147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电器件,同时能对其进行更好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空调外机还包括:空调外机本体;如上述的电控盒100设于空调外机本体。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外机包括空调外机本体和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100,且电控盒100设于空调器外机,因此其具有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
底板(116),所述底板(116)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112)、第三侧(114)、第二侧(113)和第四侧(115),并围设成第一容纳空间(111),且所述第一侧(112)和所述第二侧(113)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114)和所述第四侧(115)相对设置;
出风口(120),所述出风口(120)设于所述底板(116),且所述出风口(120)靠近所述第一侧(112)设置;
进风口(130),所述进风口(130)设于所述底板(116),所述进风口(130)靠近所述第二侧(113)设置,且所述出风口(120)和所述进风口(130)对角设置;
散热件(121),所述散热件(121)设于所述出风口(120);
电器组件(140),所述电器组件(14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140)还包括:
第一电器件(141),所述第一电器件(141)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靠近所述进风口(130)的一侧;
第二电器件(142),所述第二电器件(142)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靠近所述出风口(120)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电器件(141)包括主控板(143)、水泵驱动板(144)、压机驱动板(145)和风机驱动板(146)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电器件(142)包括扼流圈(147)和滤波板(148)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过线槽(160),所述过线槽(16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所述过线槽(160)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
其中,所述出风口(120)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区靠近所述第四侧(115)的一侧,所述第一电器件(141)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所述第三侧(114),所述进风口(130)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区靠近所述第三侧(114),所述第二电器件(142)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区靠近所述第四侧(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器件(141)包括所述主控板(143)、所述水泵驱动板(144)、所述压机驱动板(145)和所述风机驱动板(146),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所述压机驱动板(145)和所述风机驱动板(146)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区,且所述压机驱动板(145)和所述风机驱动板(146)并排设置;
所述压机驱动板(145)和所述风机驱动板(146)还与所述第一侧(112)和所述过线槽(160)靠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所述水泵驱动板(144)和所述主控板(143)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区靠近所述第三侧(114),且所述水泵驱动板(144)设于所述主控板(143)的上侧,所述主控板(143)在所述水泵驱动板(144)和所述进风口(13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器件(142)包括所述扼流圈(147)和所述滤波板(148),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所述扼流圈(147)和所述滤波板(148)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区靠近所述出风口(120)及所述第四侧(115);
所述扼流圈(147)和所述滤波板(148)相互之间设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所述过线槽(160)与所述第四侧(115)之间设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所述滤波板(148)靠近所述第四侧(115)设置,且所述滤波板(148)靠近所述出风口(120);
所述滤波板(148)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间隔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所述扼流圈(147)设于所述水泵驱动板(144)和所述滤波板(148)之间,并靠近于所述滤波板(148)。
10.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
空调外机本体;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空调外机本体。
CN202321689818.X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Active CN220139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9818.XU CN22013994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9818.XU CN22013994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9944U true CN220139944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9818.XU Active CN22013994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9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50331U (zh) 一种散热性架的ups不间断电源模组
CN103269168A (zh) 一种用于安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箱体
CN104868702A (zh) 一种变流器功率柜
CN114013312A (zh)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
CN211530440U (zh) 一种散热型安全防护配电柜
CN204316303U (zh) 一种变流器功率柜
CN220139944U (zh)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CN204616254U (zh) 一种散热机柜
CN217685391U (zh) 空调室内机
US10342144B1 (en) Power supply with a staggered configuration
CN215872164U (zh) 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04121640B (zh) 横吹式的空调机室外机
CN216268737U (zh) 一种充电桩
CN115664165A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1556642U (zh) 一种新型通风箱变
CN110891406B (zh) 变频箱体以及离心机
CN207743613U (zh) 一种大电流金属封闭式开关柜手车室结构
CN210283963U (zh) 充电站
CN102510203B (zh) 兆瓦级励磁型风电机组变流器装置
CN208835529U (zh) 配电箱和机柜式数据中心
CN21529517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5576413U (zh) 一种带散热器的笔记本驱动电源
CN218072258U (zh)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19107128U (zh) 一种ups不间断电源装置
CN218182757U (zh) 一种高压变频功率柜的功率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