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7998U -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7998U
CN220137998U CN202321356574.3U CN202321356574U CN220137998U CN 220137998 U CN220137998 U CN 220137998U CN 202321356574 U CN202321356574 U CN 202321356574U CN 220137998 U CN220137998 U CN 220137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wire
heat
adhesive layer
electrod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65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琦
杨昌昊
杨宗政
杨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echang Precision Harne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echang Precision Harne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echang Precision Harne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echang Precision Harne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65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7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7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7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上述的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胶层、第二固定胶层、第一绝缘胶套、第二绝缘胶套、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第一固定胶层设置于第一固定区,以使第一固定胶层包覆于正极导线,第一绝缘胶套包覆于第一固定胶层,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第二固定胶层设置于第二固定区,以使第二固定胶层包覆于负极导线,第二绝缘胶套包覆于第二固定胶层,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第三热缩标记管和第四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两端。

Description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背景技术
电线束是电路中连接个点起设备的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组成。其中电源连接线束是电线束中最常见的一种线束,通过电源连接线束将电源与各部件电连接,使得电源能够给各部件进行供电。而电源连接线束包括红线(正极)和黑线(负极),为了产品内部线路排布整洁和简单,电源连接线束中的红线和黑线形成有双绞线结构,再通过套设有热缩管进行固定。
然而为了使电源连接线束在组装时不会出现错线的情况,首先将红线的一端和黑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端子件,其次通过在红线的另一端和黑线的另一端均套有热缩管进行标记,如此不会有电源连接线束与电源连接端子件错线的情况出现。但双绞线结构的厚度相比于单线结构的厚度要大的多,且热缩管热缩时是整个线束进行加热的,双绞线处的热缩管无需太高温度即可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而针对这种厚度较低且皮薄的单线结构套热缩管加热时,加热温度太高会伤线,加热温度太低则是热缩管会出现松动,即热缩管固定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使这种厚度较低且皮薄的单线结构在套热缩管加热时不会出现伤线且热缩管不会出现松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针对这种厚度较低且皮薄的单线结构套热缩所管加热时不会出现伤线且热缩管不会出现松动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包括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及端子组件,所述正极导线与所述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双绞线结构,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件、正极端子件及负极端子件,所述正极导线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线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端子件连接,所述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端子件连接,所述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端子件连接;
所述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区,所述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区;
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胶层、第二固定胶层、第一绝缘胶套、第二绝缘胶套、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所述第一固定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以使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包覆于所述正极导线,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一固定胶层,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所述第一绝缘胶套,所述第二固定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以使所述第二固定胶层包覆于所述负极导线,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二固定胶层,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所述第二绝缘胶套,所述第三热缩标记管和所述第四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五热缩标记管,所述第五热缩标记束紧于所述双绞线结构的中间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线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正极导线和第二正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负极导线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负极导线和第二负极导线,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导线与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第一双绞线结构;
所述第二正极导线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第二双绞线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热缩标记管、所述第四热缩标记管及所述第五热缩标记管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双绞线结构的一端,两个所述第四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双绞线结构的另一端,两个所述第五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双绞线结构的中间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固定区,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所述第二固定区,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四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和所述第二固定胶层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四固定区,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胶层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负极导线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和所述第二绝缘胶套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包覆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一固定胶层,两个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四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包覆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二固定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和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一绝缘胶套,两个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四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二绝缘胶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管状端子件和第二管状端子件,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状端子件连接,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状端子件连接。
一种电源连接线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首先在双绞线结构的两端分别束紧有第三热缩标记管和第四热缩标记管,使得双绞线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使得电源连接线束的排布更加整洁和简单。其次,将第一固定胶层设置在第一固定区和将第二固定胶层设置在第二固定区,即通过第一固定胶层来提高正极导线和第一绝缘胶套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二固定胶层来提高负极导线和第二绝缘胶套固定效果,再由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如此能够有效地区别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而有效地避免组装过程中错线的情况出现,而且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绝缘胶套使得正极导线的第一固定区的厚度和负极导线的第二固定区的厚度均与双绞线结构的厚度一致,因此在热缩管加热固定时无需太高的温度即可使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具备有较好的束紧效果,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有伤线或热缩管松动的情况,进而有效地提高固定机构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的A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的B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包括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及端子组件,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双绞线结构,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件、正极端子件及负极端子件,正极导线的一端和负极导线的一端均与连接端子件连接,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端子件连接,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负极端子件连接。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区,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区。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胶层、第二固定胶层、第一绝缘胶套、第二绝缘胶套、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第一固定胶层设置于第一固定区,以使第一固定胶层包覆于正极导线,第一绝缘胶套包覆于第一固定胶层,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第二固定胶层设置于第二固定区,以使第二固定胶层包覆于负极导线,第二绝缘胶套包覆于第二固定胶层,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第三热缩标记管和第四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两端。
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10,以下对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10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10包括正极导线100、负极导线200及端子组件300,正极导线100与负极导线200绞接以形成双绞线结构400,端子组件300包括连接端子件310、正极端子件320及负极端子件330,正极导线100的一端和负极导线200的一端均与连接端子件310连接,正极导线100的另一端与正极端子件320连接,负极导线200的另一端与负极端子件330连接。正极导线100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区102,正极导线100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区202。固定机构10还包括固定组件500,固定组件500包括第一固定胶层510、第二固定胶层520、第一绝缘胶套530、第二绝缘胶套540、第一热缩标记管550、第二热缩标记管560、第三热缩标记管570及第四热缩标记管580,第一固定胶层510设置于第一固定区102,以使第一固定胶层510包覆于正极导线100,第一绝缘胶套530包覆于第一固定胶层510,第一热缩标记管550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530,第二固定胶层520设置于第二固定区202,以使第二固定胶层520包覆于负极导线200,第二绝缘胶套540包覆于第二固定胶层520,第二热缩标记管560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540,第三热缩标记管570和第四热缩标记管580分别束紧于第一双绞线结构400a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双绞线结构400的两端分别束紧有第三热缩标记管570和第四热缩标记管580,使得双绞线结构400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使得电源连接线束的排布更加整洁和简单。其次,将第一固定胶层510设置在第一固定区102和将第二固定胶层520设置在第二固定区202,即通过第一固定胶层510来提高正极导线100和第一绝缘胶套530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二固定胶层520来提高负极导线200和第二绝缘胶套540固定效果,再由第一热缩标记管550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530和第二热缩标记管560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如此能够有效地区别正极导线100和负极导线200,进而有效地避免组装过程中错线的情况出现,而且第一绝缘胶套530和第二绝缘胶套540使得正极导线100的第一固定区102的厚度和负极导线200的第二固定区202的厚度均与双绞线结构400的厚度一致,因此在热缩管加热固定时无需太高的温度即可使第一热缩标记管550、第二热缩标记管560、第三热缩标记管570及第四热缩标记管580具备有较好的束紧效果,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有伤线或热缩管松动的情况,进而有效地提高固定机构10的固定效果。
如图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00还包括第五热缩标记管590,第五热缩标记束紧于双绞线结构400的中间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第五热缩标记管590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双绞线结构4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正极导线10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正极导线100a和第二正极导线100b,第一正极导线100a的另一端与第二正极导线100b的一端连接。负极导线20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负极导线200a和第二负极导线200b,第一负极导线200a的另一端与第二负极导线200b的一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正极导线100b为第一正极导线100a的延伸线,第二负极导线200b为第一负极导线200a的延伸线,如此使得电源连接线束能够对接多个电器。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正极导线100a与第一负极导线200a绞接以形成第一双绞线结构400a。第二正极导线100b与第二负极导线200b绞接以形成第二双绞线结构400b。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热缩标记管570、第四热缩标记管580及第五热缩标记管590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三热缩标记管570分别束紧于第一双绞线结构400a的一端和第二双绞线结构400b的一端,两个第四热缩标记管580分别束紧于第一双绞线结构400a的另一端和第二双绞线结构400b的另一端,两个第五热缩标记管590分别束紧于第一双绞线结构400a的中间部分和第二双绞线结构400b的中间部分。可以理解的是,这样使得第一双绞线结构400a和第二双绞线结构400b的结构稳定性均得到有效地提升。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正极导线100a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区102,第二正极导线100b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固定区104,第一负极导线200a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区202,第二负极导线200b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四固定区204,第一固定胶层510和第二固定胶层520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胶层510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区102和第三固定区104,以使两个第一固定胶层510分别包覆于第一正极导线100a和第二正极导线100b,两个第二固定胶层520分别设置于第二固定区202和第四固定区204,以使两个第二固定胶层520分别包覆于第一负极导线200a和第二负极导线200b。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胶套530和第二绝缘胶套540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胶套530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区102和第三固定区104,以使每一第一绝缘胶套530包覆于相应的一第一固定胶层510,两个第二绝缘胶套540分别设置于第二固定区202和第四固定区204,以使每一第二绝缘胶套540包覆于相应的一第二固定胶层52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缩标记管550和第二热缩标记管560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热缩标记管550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区102和第三固定区104,以使每一第一热缩标记管550束紧于相应的一第一绝缘胶套530,两个第二热缩标记管560分别设置于第二固定区202和第四固定区204,以使每一第二热缩标记管560束紧于相应的一第二绝缘胶套54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正极导线100a的第一固定区102是被由内向外顺序层叠的第一固定胶层510a、第一绝缘胶套530a及第一热缩标记管550a所包覆。第二正极导线100b的第三固定区104是被由内向外顺序层叠的第一固定胶层510b、第一绝缘胶套530b及第一热缩标记管550b所包覆。第一负极导线200a的第二固定区202是被由内向外顺序层叠的第二固定胶层520a、第二绝缘胶套540a及第二热缩标记管560a所包覆。第二负极导线200b的第四固定区204是被由内向外顺序层叠的第二固定胶层520b、第二绝缘胶套540b及第二热缩标记管560b所包覆。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子组件300还包括第一管状端子件340和第二管状端子件350,第二正极导线100b的另一端与第一管状端子件340连接,第二负极导线200b的另一端与第二管状端子件350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源连接线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双绞线结构的两端分别束紧有第三热缩标记管和第四热缩标记管,使得双绞线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使得电源连接线束的排布更加整洁和简单。其次,将第一固定胶层设置在第一固定区和将第二固定胶层设置在第二固定区,即通过第一固定胶层来提高正极导线和第一绝缘胶套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二固定胶层来提高负极导线和第二绝缘胶套固定效果,再由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如此能够有效地区别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而有效地避免组装过程中错线的情况出现,而且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绝缘胶套使得正极导线的第一固定区的厚度和负极导线的第二固定区的厚度均与双绞线结构的厚度一致,因此在热缩管加热固定时无需太高的温度即可使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具备有较好的束紧效果,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有伤线或热缩管松动的情况,进而有效地提高电源连接线束的结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首先在双绞线结构的两端分别束紧有第三热缩标记管和第四热缩标记管,使得双绞线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使得电源连接线束的排布更加整洁和简单。其次,将第一固定胶层设置在第一固定区和将第二固定胶层设置在第二固定区,即通过第一固定胶层来提高正极导线和第一绝缘胶套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二固定胶层来提高负极导线和第二绝缘胶套固定效果,再由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第二绝缘胶套,如此能够有效地区别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而有效地避免组装过程中错线的情况出现,而且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绝缘胶套使得正极导线的第一固定区的厚度和负极导线的第二固定区的厚度均与双绞线结构的厚度一致,因此在热缩管加热固定时无需太高的温度即可使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具备有较好的束紧效果,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有伤线或热缩管松动的情况,进而有效地提高固定机构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包括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及端子组件,所述正极导线与所述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双绞线结构,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件、正极端子件及负极端子件,所述正极导线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线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端子件连接,所述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端子件连接,所述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端子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区,所述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区;
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胶层、第二固定胶层、第一绝缘胶套、第二绝缘胶套、第一热缩标记管、第二热缩标记管、第三热缩标记管及第四热缩标记管,所述第一固定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以使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包覆于所述正极导线,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一固定胶层,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所述第一绝缘胶套,所述第二固定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以使所述第二固定胶层包覆于所述负极导线,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二固定胶层,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所述第二绝缘胶套,所述第三热缩标记管和所述第四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五热缩标记管,所述第五热缩标记束紧于所述双绞线结构的中间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线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正极导线和第二正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负极导线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负极导线和第二负极导线,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与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第一双绞线结构;
所述第二正极导线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绞接以形成第二双绞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缩标记管、所述第四热缩标记管及所述第五热缩标记管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双绞线结构的一端,两个所述第四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双绞线结构的另一端,两个所述第五热缩标记管分别束紧于所述第一双绞线结构的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双绞线结构的中间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固定区,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所述第二固定区,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四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和所述第二固定胶层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胶层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四固定区,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胶层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负极导线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和所述第二绝缘胶套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包覆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一固定胶层,两个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四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包覆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二固定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和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和所述第三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一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一绝缘胶套,两个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区和所述第四固定区,以使每一所述第二热缩标记管束紧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二绝缘胶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管状端子件和第二管状端子件,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状端子件连接,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状端子件连接。
10.一种电源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
CN202321356574.3U 2023-05-30 2023-05-30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Active CN220137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6574.3U CN220137998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6574.3U CN220137998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7998U true CN220137998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6574.3U Active CN220137998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7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006213A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탄소섬유 발열 케이블과 전선 케이블의 연결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열 파이프 장치
US3341690A (en) Heater cable assembly
CN220137998U (zh) 用于电源连接线束的固定机构及电源连接线束
WO2021004283A1 (zh) 连接组件、电池包及装置
CN207409673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电缆中间接头
CN101272641B (zh) 发热软线
CN207800161U (zh) 一种多芯电力电缆
CN207781916U (zh) 一种潜油泵及其电缆接头结构
CN206564387U (zh) 一种新型插头电源线
CN202042782U (zh) 一种led光电显示屏电源线
CN112863741A (zh) 中压电缆组件
CN207082380U (zh) 一种铝壳电阻
CN216794105U (zh) 一种高尔夫发球机线束
CN207184020U (zh) 冷缩电缆接头和冷缩电缆
CN205790690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215007644U (zh) 一种用于防水的线缆
CN219833247U (zh) 一种显示屏线束
JP2004103396A (ja) ツイスト線及びその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CN216521081U (zh) 一种超薄高压led灯带
CN216354840U (zh) 一种线束保护套
CN212571552U (zh) 一种具有耐高温功能的电瓶线束
CN216647910U (zh) 一种防老化防水线缆
CN212648549U (zh) 一种气味传感器用连接线
CN219534082U (zh) 一种新型rvb型电线
CN214754261U (zh) 一种一拖三电器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