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3075U -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3075U
CN220133075U CN202321537882.6U CN202321537882U CN220133075U CN 220133075 U CN220133075 U CN 220133075U CN 202321537882 U CN202321537882 U CN 202321537882U CN 220133075 U CN220133075 U CN 22013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road
water
sponge city
re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78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雷
丁陈军
俞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78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3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景观道路无法较好的对雨水进行导流和储存,不能对雨水进行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包括道路本体、绿化带、蓄水池、入水口、进水管、浇灌口、第一潜水泵、第一连通管和路面洒水器,所述蓄水池内底壁靠近第一潜水泵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潜水泵,所述路面洒水器和第二潜水泵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道路本体、绿化带、蓄水池、入水口、进水管、浇灌口、第一潜水泵、第一连通管、路面洒水器、第二潜水泵和第二连通管的设置,使得景观道路具有雨水灌溉绿植和雨水洒水减少扬尘的功能,在尽量避免了道路积水的同时,对雨水进行了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在道路的两侧通常设有景观绿化带,形成景观道路,但是,现有的景观道路仅在路面铺设一层透水砖,由于土壤的蓄水能力有限,并且没有排水的通道,在持久的雨天路面仍然会有积水,无法较好的对雨水进行导流和储存,同时不能对雨水进行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景观道路无法较好的对雨水进行导流和储存,不能对雨水进行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绿化带,所述道路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所述绿化带外侧壁靠近道路本体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通过进水管和蓄水池相连通,所述绿化带内侧壁一侧的顶端开设有浇灌口,所述蓄水池内底壁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一潜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和浇灌口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相邻的两个绿化带之间设置有路面洒水器,所述蓄水池内底壁靠近第一潜水泵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潜水泵,所述路面洒水器和第二潜水泵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道路本体表面的积水通过入水口进入蓄水池内进行储水,第一潜水泵可以将蓄水池内部积蓄水体通过第一连通管和浇灌口后对绿化带内部绿植进行浇灌,第二潜水泵将蓄水池内部水体通过第二连通管泵送至路面洒水器后,路面洒水器对道路本体表面进行洒水,进而尽量减少道路本体表面扬尘,从而使得景观道路具有雨水灌溉绿植和雨水洒水减少扬尘的功能,在尽量避免了道路积水的同时,对雨水进行了利用。
可选的,所述入水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滤网的设置,第一滤网可以对通过入水口进入蓄水池的水体进行过滤。
可选的,所述道路本体靠近第一滤网的一侧开设有垃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垃圾槽的设置,经过第一滤网过滤后的垃圾石块等落入垃圾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
可选的,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栏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行人踩踏绿化带。
可选的,所述防护栏的顶部均匀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顶部设置有和照明灯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照明灯和太阳能板的设置,照明灯可以对道路本体进行照明,太阳能板可以使用太阳能对照明灯的电量进行补充保存,进而提高装置整体的环保性。
可选的,所述蓄水池内侧壁远离绿化带两侧的顶端均设置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的设置,当蓄水池内部水位过高,无法积蓄更多积水,且水位没过排水管后,蓄水池内部水体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水,进而尽量避免因蓄水池内部蓄水量不足,在暴雨天时蓄水池内部积水反流至道路本体。
可选的,所述浇灌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滤网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落叶枯叶通过浇灌口进入蓄水池内。
可选的,所述蓄水池内侧壁两侧的底端设置有水位感应器,所述路面洒水器的顶端设置有和水位感应器电性连接的水位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位感应器和水位报警器的设置,当蓄水池内部水位低于水位感应器后,水位报警器进行报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道路本体、绿化带、蓄水池、入水口、进水管、浇灌口、第一潜水泵、第一连通管、路面洒水器、第二潜水泵和第二连通管的设置,在使用时,道路本体表面的积水通过入水口进入蓄水池内进行储水,第一潜水泵可以将蓄水池内部积蓄水体通过第一连通管和浇灌口后对绿化带内部绿植进行浇灌,第二潜水泵将蓄水池内部水体通过第二连通管泵送至路面洒水器后,路面洒水器对道路本体表面进行洒水,进而尽量减少道路本体表面扬尘,从而使得景观道路具有雨水灌溉绿植和雨水洒水减少扬尘的功能,在尽量避免了道路积水的同时,对雨水进行了利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的设置,当蓄水池内部水位过高,无法积蓄更多积水,且水位没过排水管后,蓄水池内部水体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水,进而尽量避免因蓄水池内部蓄水量不足,在暴雨天时蓄水池内部积水反流至道路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道路本体;2、绿化带;3、蓄水池;4、入水口;5、进水管;6、浇灌口;7、第一潜水泵;8、第一连通管;9、路面洒水器;10、第二潜水泵;11、第二连通管;12、第一滤网;13、垃圾槽;14、防护栏;15、照明灯;16、太阳能板;17、排水管;18、第二滤网;19、水位感应器;20、水位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包括道路本体1,道路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绿化带2,道路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3,绿化带2外侧壁靠近道路本体1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入水口4,在使用时,道路本体1表面的积水通过入水口4进入蓄水池3内进行储水,入水口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网12,道路本体1靠近第一滤网12的一侧开设有垃圾槽13,在水体通过入水口4时,第一滤网12对水体进行过滤,进而尽量避免垃圾石块等进入蓄水池3内,过滤后的垃圾石块等落入垃圾槽13,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蓄水池3内侧壁远离绿化带2两侧的顶端均设置有排水管17,当蓄水池3内部水位过高,无法积蓄更多积水,且水位没过排水管17后,蓄水池3内部水体通过排水管17进行排水。
参照图1和图3,入水口4通过进水管5和蓄水池3相连通,绿化带2内侧壁一侧的顶端开设有浇灌口6,蓄水池3内底壁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潜水泵7,第一潜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和浇灌口6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8,第一潜水泵7可以将蓄水池3内部积蓄水体通过第一连通管8和浇灌口6后对绿化带2内部绿植进行浇灌,浇灌口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18,通过第二滤网18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落叶枯叶通过浇灌口6进入蓄水池3内。
参照图1和图2,相邻的两个绿化带2之间设置有路面洒水器9,蓄水池3内底壁靠近第一潜水泵7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潜水泵10,路面洒水器9和第二潜水泵10通过第二连通管11相连通,通过路面洒水器9、第二潜水泵10和第二连通管11的设置,第二潜水泵10将蓄水池3内部水体通过第二连通管11泵送至路面洒水器9后,路面洒水器9对道路本体1表面进行洒水,进而尽量减少道路本体1表面扬尘,蓄水池3内侧壁两侧的底端设置有水位感应器19,路面洒水器9的顶端设置有和水位感应器19电性连接的水位报警器20,通过水位感应器19和水位报警器20的设置,当蓄水池3内部水位低于水位感应器19后,水位报警器20进行报警。
参照图1和图2,道路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栏14,通过防护栏14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行人踩踏绿化带2,防护栏14的顶部均匀设置有照明灯15,照明灯15的顶部设置有和照明灯15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16,通过照明灯15的设置,照明灯15可以对道路本体1进行照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道路本体1表面的积水通过入水口4进入蓄水池3内进行储水,在水体通过入水口4时,第一滤网12对水体进行过滤,进而尽量避免垃圾石块等进入蓄水池3内,过滤后的垃圾石块等落入垃圾槽13,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当蓄水池3内部水位过高,无法积蓄更多积水,且水位没过排水管17后,蓄水池3内部水体通过排水管17进行排水,当蓄水池3内部水位低于水位感应器19后,水位报警器20进行报警,第一潜水泵7可以将蓄水池3内部积蓄水体通过第一连通管8和浇灌口6后对绿化带2内部绿植进行浇灌,第二潜水泵10将蓄水池3内部水体通过第二连通管11泵送至路面洒水器9后,路面洒水器9对道路本体1表面进行洒水,进而尽量减少道路本体1表面扬尘,通过第二滤网18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落叶枯叶通过浇灌口6进入蓄水池3内。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包括道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绿化带(2),所述道路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3),所述绿化带(2)外侧壁靠近道路本体(1)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入水口(4),所述入水口(4)通过进水管(5)和蓄水池(3)相连通;
所述绿化带(2)内侧壁一侧的顶端开设有浇灌口(6),所述蓄水池(3)内底壁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潜水泵(7),所述第一潜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和浇灌口(6)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8),相邻的两个绿化带(2)之间设置有路面洒水器(9),所述蓄水池(3)内底壁靠近第一潜水泵(7)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潜水泵(10),所述路面洒水器(9)和第二潜水泵(10)通过第二连通管(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网(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靠近第一滤网(12)的一侧开设有垃圾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栏(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14)的顶部均匀设置有照明灯(15),所述照明灯(15)的顶部设置有和照明灯(15)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3)内侧壁远离绿化带(2)两侧的顶端均设置有排水管(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口(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3)内侧壁两侧的底端设置有水位感应器(19),所述路面洒水器(9)的顶端设置有和水位感应器(19)电性连接的水位报警器(20)。
CN202321537882.6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Active CN22013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882.6U CN22013307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882.6U CN22013307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3075U true CN220133075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8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7882.6U Active CN22013307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3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4945A (zh) 一种景观雨水收集系统
CN207499123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2082939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生态屋顶
CN105350607A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6635863U (zh) 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CN205894164U (zh) 街道绿化带节能环保装置
CN207244782U (zh) 一种用于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721206U (zh) 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
CN220133075U (zh) 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海绵城市景观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04163295U (zh) 一种雨水利用系统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10562581U (zh) 一种公园连廊雨水收集及净化回用系统
CN211621344U (zh) 一种具有排水蓄水功能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隔离装置
CN108894298B (zh) 一种综合型海绵城市生态规划管理装置
CN112593614A (zh) 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
CN208159619U (zh) 一种道路清洁与绿化灌溉一体化设备
CN113216320A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110952727A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8116709U (zh) 一种花园铺设用的雨水收集装置
CN109526694A (zh) 依据雨情自动控制的路灯杆联通储水箱涵灌溉装置
CN2137188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植物种植装置
CN216006481U (zh) 一种雨水导向收集的海绵道路结构
CN213803361U (zh) 一种于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的隐形生态滤池系统
CN216392283U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净化回收立体绿化景观型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