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2149U - 一种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2149U
CN220122149U CN202320902093.1U CN202320902093U CN220122149U CN 220122149 U CN220122149 U CN 220122149U CN 202320902093 U CN202320902093 U CN 202320902093U CN 220122149 U CN220122149 U CN 220122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ire
door frame
conductive
plastic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20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炳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20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2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2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2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塑胶外壳和导电夹;所述导电夹配置为一体成型的接触框,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对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相互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塑胶外壳所开设的插线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可界定出部分过线通道的门框部,所述门框部竖立形成在接触框的端面上,适于嵌合卡接至塑胶外壳的安装腔内。从而,由门框部界定出部分的过线通道,使得导线沿过线通道进入后在门框部的引导作用下适应性的精准插接至夹紧部中,保证了导电夹的装夹更为高效、准确,且在夹紧部频繁插拔导线后,门框部能够始终稳定卡接在安装腔内,从而将导电夹平稳的限定在其工作位置,改善了接线连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可进行接线工作以实现电性连接,从而解决接线不便的问题,同时方便进行日常维护以及拆装工作。而内部的导电夹一般由金属片弯折而成,在与导线插接配合时,导电夹会出现弹性变形而保证端子与导线稳定地夹持接触。然而,现有设计的连接器端子仍存在诸多问题,极其需要进行改进。
常见的端子其接线方式较为复杂,不易操作,且接入后的导向性以及牢固性也不可靠。更有甚者,大部分连接端子与导线插接后,由于插接的反作用力使得导电夹与端子外壳发生松动甚至脱离,而导致安装不稳固,极大的影响了用电安全。并且的,由于导线结构的线体特性,时常发生插入不准确、夹持不到位或是其他的误操作,导致外插导线的松弛、滑落,带来接电工作的安全隐患,影响日常的工作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塑胶外壳和配置在塑胶外壳内的至少一个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夹;所述导电夹配置为一体成型的接触框,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对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相互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塑胶外壳所开设的插线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可界定出部分过线通道的门框部,所述门框部竖立形成在接触框的端面上,适于嵌合卡接至塑胶外壳的安装腔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框部呈一龙门架结构,所述龙门架结构的上端折弯翻转并叠合至门框部的后端面上,以限定导电夹在对接至塑胶外壳后的高度,以此来降低爬电距离。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叠合形成一加厚的弹力卡接部,所述弹力卡接部在对接至安装腔后处于受迫压紧的趋势。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龙门架结构一体形成在夹紧部的前方侧,与插线孔对置在导线插入的路径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框包括支撑底部和一体折弯形成在支撑底部上的安装侧部;所述支撑底部在门框部对接至安装腔后盖置在塑胶外壳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安装侧部竖向配置在支撑底部的两侧以形成两侧翼结构,该侧翼结构设有多个卡扣部以使接触框卡紧装配在塑胶外壳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框部的下端一体形成在支撑底部的相对两侧,并朝上竖直折弯形成龙门架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部构造为沿安装侧部向内一体折弯形成的板簧,该板簧通过至少一次朝内弯折来形成横置在所述支撑底部上的带有弹性力的夹持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两所述夹持端呈内八字形来形成允许导线插入的间距,且所述夹持端朝上呈外八字形折弯形成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用于拓展对导线的弹力夹持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框部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延伸端的高度,所述延伸端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安装侧部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框还包括用于限制两夹紧部持续撑开活动且能够防止夹持失效的顶紧结构,所述顶紧结构与处于初始状态的夹紧部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顶紧结构包括一体形成在支撑底部的卡凸件,所述卡凸件与接触框的夹紧部相避让设置,且配置在夹持撑开活动的路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连接端子,通过导电夹上的夹紧部,用于弹力夹紧导线,且接触框上设有的门框部,在一方面上,由门框部界定出部分的过线通道,使得导线沿过线通道进入后在门框部的引导作用下适应性的精准插接至夹紧部中,保证了导电夹的装夹更为高效、准确,在另一方面上,门框部竖立设置在接触框上,在导电夹组装至塑胶外壳后,通过门框部嵌合卡接至塑胶外壳的安装腔内,显著提升导电夹与塑胶外壳之间的稳固安装,特别是在夹紧部频繁插拔导线后,门框部能够始终稳定卡接在安装腔内,从而将导电夹平稳的限定在其工作位置,改善了接线连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剖示图;
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导电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其中一导电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塑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塑胶外壳;2-导电夹;3-夹紧部;4-插线孔;5-门框部;6-安装腔;7-弹力卡接部;8-支撑底部;9-安装侧部;10-卡扣部;11-夹持端;12-延伸端;13-卡凸件;14-通道口;15-窗口;16-卡合结构;17-焊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塑胶外壳1和配置在塑胶外壳1内的至少一个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夹2。所述导电夹2配置为一体成型的接触框,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对夹紧部3,所述夹紧部3相互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塑胶外壳1所开设的插线孔4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可界定出部分过线通道的门框部5,所述门框部5竖立形成在接触框的端面上,适于嵌合卡接至塑胶外壳1的安装腔6内。
上述中的连接端子,通过导电夹2上的夹紧部3,用于弹力夹紧导线,且接触框上设有的门框部5,在一方面上,由门框部5界定出部分的过线通道,使得导线沿过线通道进入后在门框部5的引导作用下适应性的精准插接至夹紧部3中,保证了导电夹2的装夹更为高效、准确,在另一方面上,门框部5竖立设置在接触框上,在导电夹2组装至塑胶外壳1后,通过门框部5嵌合卡接至塑胶外壳1的安装腔6内,显著提升导电夹2与塑胶外壳1之间的稳固安装,特别是在夹紧部3频繁插拔导线后,门框部5能够始终稳定卡接在安装腔6内,从而将导电夹2平稳的限定在其工作位置,改善了接线连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框部5呈一龙门架结构,所述龙门架结构的上端折弯翻转并叠合至门框部5的后端面上,以限定导电夹2在对接至塑胶外壳1后的高度,以此来降低爬电距离。其中,龙门架结构的中部形成有利于导线插入的导向通道,在导线沿插线孔4进入至过线通道后,龙门架结构起到纠偏及引导的目的,从而使得导线更加精准插入至夹紧部3中。
尤其是,在龙门架结构上折弯翻转以降低整个框架结构的高度,使得导电夹2与塑胶外壳1的安装高度更低,利于壳体的窄小、扁平化设置,并且降低了爬电距离,提升了整体的耐压和绝缘效果,避免出现漏电流甚至打火现象。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叠合形成一加厚的弹力卡接部7,所述弹力卡接部7在对接至安装腔6后处于受迫压紧的趋势。从而,叠合设置在后端面的弹力卡接部7,使得整个龙门架结构的上端呈一v型弹性构件,更利于插入至安装腔6,且在安装腔6内进行弹力挤压,进一步提升之间装配的稳定性。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龙门架结构一体形成在夹紧部3的前方侧,与插线孔4对置在导线插入的路径上。通过将龙门架结构邻近设置在插线孔4的后方,利于快速对导线进行引导操作,进一步对位至夹紧部3。而显然的,导电夹2的接触框为金属件一体折弯成型,对应形成所需的夹紧部3、门框部5等结构,利于批量生产制造,降低成本。
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框包括支撑底部8和一体折弯形成在支撑底部8上的安装侧部9。所述支撑底部8在门框部5对接至安装腔6后盖置在塑胶外壳1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安装侧部9竖向配置在支撑底部8的两侧以形成两侧翼结构,该侧翼结构设有多个卡扣部10以使接触框卡紧装配在塑胶外壳1内。通过支撑底部8和两个安装侧部9形成一整个金属框体件,且安装侧部9所形成的侧翼结构及其多个卡扣部10,确保接触框在外壳内稳定的卡扣适配,进一步提升之间装配的紧密性。
其中,所述门框部5的下端一体形成在支撑底部8的相对两侧,并朝上竖直折弯形成龙门架结构。从而,折弯形成在支撑底部8上的龙门架结构更利于批量生产制造,并增大了门框部5的灵活性和弹性力。
其中,所述夹紧部3构造为沿安装侧部9向内一体折弯形成的板簧,该板簧通过至少一次朝内弯折来形成横置在所述支撑底部8上的带有弹性力的夹持端11。尤其是,两所述夹持端11呈内八字形来形成允许导线插入的间距,且所述夹持端11朝上呈外八字形折弯形成延伸端12,所述延伸端12用于拓展对导线的弹力夹持面。这样的夹紧部3及延伸端12的布局设置,更利于导线在其中的频繁插拔使用,可大大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框部5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延伸端12的高度,所述延伸端12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安装侧部9的高度。在组装过程中,较高的门框部5先于对接至安装腔6内,而延伸端12自如的容纳在外壳内,较矮的两安装侧部9最后再卡扣在外壳内壁上,实现有条不紊的依次组装。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框还包括用于限制两夹紧部3持续撑开活动且能够防止夹持失效的顶紧结构,所述顶紧结构与处于初始状态的夹紧部3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顶紧结构包括一体形成在支撑底部8的卡凸件13,所述卡凸件13与接触框的夹紧部3相避让设置,且配置在夹持撑开活动的路径上。
上述中,具体是通过顶紧结构设于夹紧部3的活动路径上,并与处于初始状态的夹紧部3以间隔设置的方式相配合,使得夹紧部3活动至极限位置时,顶紧结构的卡凸件13能够抵接限制夹紧部3继续活动而免于发生弹性疲乏现象,从根本上来阻止夹紧部3弹力弯折至超出极限位置,且能够有效分类出适宜夹持的导线规格,以确保连接端子始终在夹紧部3所允许的活动范围内正常工作。
如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塑胶外壳1被构造为一体成型的单独构件。所述塑胶外壳1在前端侧开设有插线孔4,在后端侧开设有与插线孔4相互对置的通道口14,所述插线孔4与通道口14之间在塑胶外壳1内部限定出用于外部导线插入的过线通道。所述塑胶外壳1在上端侧开设有窗口15,在下端侧设有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用于允许导电夹2安装进入至塑胶外壳1内部,所述窗口15至少能够暴露出导电夹2与导线的插拔接线区。
从而,通过一体成型出单独构件的塑胶外壳1,简化了壳体的生产制造,结构更为简单,设计更为合理。在塑胶外壳1后端侧开设的通道口14,可以在导线插入过线通道后,利于用户直接获知导线是否贯穿于整个塑胶外壳1,实现完全插接至过线通道的电连接方式,极大便利了用户的接线使用以及获取并判定导线的插接情况。在塑胶外壳1上端侧开设的窗口15,可以直接暴露出导电夹2与导线的插拔接线区,在一方面上利于用户直接观测出内部的接线情况,在另一方面便于通过窗口15对内部进行检修维护,大大降低了电连接的故障率,显著提升用电操作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窗口15呈一圆弧形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形成在导电夹2的夹紧部3的正上方,以适于用户直观的可视到所述插拔接线区。并且,贯通槽的圆弧形设计,进一步利于外接电笔等检修工具进入至胶壳内部,对应实现对内部导电夹2(夹紧部3)与导线相夹持配合的插拔接线区进行日常维护检修,大大提升胶壳的可操作性。
需要提到的是,所述塑胶外壳1为注塑成型,且所述塑胶外壳1配置成沿上下方向免除倒扣设置以利于快速脱模。其中,将胶壳的规格设计成更为窄小、紧凑,以节省成本,且符合小型化设计。并且,取消了塑胶外壳1在脱模方向的倒扣结构,便于一次快速脱模,易于批量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外壳1在上端侧形成一具有平整外端面的上壳体壁,所述上壳体壁与四周壁相平顺衔接,所述上壳体壁的内端面直面连通至底部开口。从而,底部开口更利于导电夹2直接安装进入至外壳内,各个壳体壁之间平顺连接,使得整体构型更符合工业设计要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端面配置成形成凹凸端面的安装区,所述安装区设有适于嵌合接入所述导电夹2的门框部5的安装腔6。而显然的,所述窗口15贯穿设置在上壳体壁中,所述插线孔4配属有一个所述窗口15,且所述窗口15沿过线通道居中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外壳1的下端侧由四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底部开口,在前周壁和后周壁对应设有用于导电夹2的焊脚17安装适配的卡合结构16。其中,四个周壁包含前周壁和后周壁、以及两个侧周壁,四个周壁的底部壁厚围合成胶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形成底部开口,便于导电夹2自下而上的接入至胶壳内。且导电夹2的前后两端延伸出焊脚17,焊脚17搭接在周壁所凹陷形成的卡合结构16内,方便快速组装对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塑胶外壳和配置在塑胶外壳内的至少一个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夹配置为一体成型的接触框,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对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相互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塑胶外壳所开设的插线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以及,
所述接触框设有一可界定出部分过线通道的门框部,所述门框部竖立形成在接触框的端面上,适于嵌合卡接至塑胶外壳的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部呈一龙门架结构,所述龙门架结构的上端折弯翻转并叠合至门框部的后端面上,以限定导电夹在对接至塑胶外壳后的高度,以此来降低爬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叠合形成一加厚的弹力卡接部,所述弹力卡接部在对接至安装腔后处于受迫压紧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结构一体形成在夹紧部的前方侧,与插线孔对置在导线插入的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框包括支撑底部和一体折弯形成在支撑底部上的安装侧部;所述支撑底部在门框部对接至安装腔后盖置在塑胶外壳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安装侧部竖向配置在支撑底部的两侧以形成两侧翼结构,该侧翼结构设有多个卡扣部以使接触框卡紧装配在塑胶外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部的下端一体形成在支撑底部的相对两侧,并朝上竖直折弯形成龙门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构造为沿安装侧部向内一体折弯形成的板簧,该板簧通过至少一次朝内弯折来形成横置在所述支撑底部上的带有弹性力的夹持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持端呈内八字形来形成允许导线插入的间距,且所述夹持端朝上呈外八字形折弯形成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用于拓展对导线的弹力夹持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部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延伸端的高度,所述延伸端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安装侧部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框还包括用于限制两夹紧部持续撑开活动且能够防止夹持失效的顶紧结构,所述顶紧结构与处于初始状态的夹紧部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顶紧结构包括一体形成在支撑底部的卡凸件,所述卡凸件与接触框的夹紧部相避让设置,且配置在夹持撑开活动的路径上。
CN202320902093.1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连接端子 Active CN220122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093.1U CN220122149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093.1U CN220122149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2149U true CN220122149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8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2093.1U Active CN220122149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2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445B (zh) 一种充电枪用导电连接件
CN117913571A (zh) 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CN220122149U (zh) 一种连接端子
CN116470323A (zh) 一种连接端子
CN202285277U (zh) 可调整插脚的插头结构
CN208970787U (zh) 接插件
CN211700667U (zh) 一种插簧端子及具有插簧端子的电池包
CN214849347U (zh) 一种易插插座
CN108767533B (zh) 汽车充电座及汽车
CN110268584B (zh)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9937427U (zh) 一种胶壳及其连接端子
CN219658993U (zh) 具有挡线结构的连接器
CN213660768U (zh) 电连接器组、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CN220382368U (zh) 一种车用音频插头
CN216214382U (zh) 一种利用弹性导电体良好接触的充电插头
CN21721522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母座
CN219040828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4428792U (zh) 一种电源插座及电器
CN218827980U (zh)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CN214477960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110600905A (zh) 电连接器
CN217215208U (zh) 蓝牙耳机充电插座
CN210142766U (zh) 耳机座连接器
CN219498241U (zh) 导电铜条及插座
CN219286245U (zh) 一种插接式微动开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