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9435U -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9435U
CN220119435U CN202321186181.2U CN202321186181U CN220119435U CN 220119435 U CN220119435 U CN 220119435U CN 202321186181 U CN202321186181 U CN 202321186181U CN 220119435 U CN220119435 U CN 220119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heating wire
shell
plate
insul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61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燕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uan Xingh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uan Xingh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uan Xingh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uan Xingh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61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9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9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9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包括电热丝,所述的电热丝呈多层结构;隔热盘,所述的隔热盘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盘和侧壁,底盘上表面放置电热丝,侧壁位于底盘四周,底盘下部设有退让腔并开设有插孔;壳体,所述的壳体包覆于隔热盘的外轮廓上,壳体在退让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处连接有陶瓷座,陶瓷座上插装有插片端子,插片端子贯穿隔热盘的插孔并与电热丝的端部相连。本装置将传统的分体式隔热盘设计成整体式,可以提升隔热效果,降低整体的高度,同时配合退让腔和安装腔的设计,使得陶瓷座安装在发热盘底部,能有效节省整机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陶炉的局部装置改进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背景技术
电陶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炉灶设备,其主要结构由发热盘、微晶板、电控系统、温控系统和炉体组成。电陶炉具有渐进式温升、三重热均衡,无局部高温等特点,不易出现糊底盘、假沸腾等情况,烹饪方式与燃气灶一样,可进行煎炒、烧烤、火锅、爆炒、热奶、煲汤、煮茶和加热慢炖等操作,还能配套烤盘,烤网进行烧烤;对锅具材质无特殊要求,也无电磁辐射危害。当寒冬岁未,电陶炉还可以当暖炉用。
电陶炉发热盘一般由发热部份的铁铬铝发热片和绝热隔热盘组成,传统的电陶炉结构设计上,将绝热隔热盘分体式设计并装配使用,电陶炉工作时,将器具放置在电陶炉上进行加热,在加热的时候发热片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分体式的隔热盘设计会导致一部分热量从中传递,既造成热量浪费,也会使炉内电线加速老化,长此以往电线保护皮脱落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电线加速老化后,电陶炉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很多,而固定有插片端子的陶瓷座安装在电陶炉的侧部,会是整体结构尺寸较大,外观上不美观,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620357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陶炉,用以解决炉内高温对电线的老化且使用方便的问题。该电陶炉包括包括微晶板、上壳体、发热盘及下壳体,微晶板卡合在上壳体的凹槽内且与发热盘紧密接触,上壳体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靠近下壳体端内部为中空螺纹结构,下壳体底部设有与第一固定柱相适配的固定通孔,下壳体上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柱,发热盘螺栓固定在垫片上,垫片卡接在弹性装置上,弹性装置套接在第二固定柱上,下壳体内螺栓连接有温控装置。通过使发热盘与微晶板紧密贴合,减少发热盘热量向炉内散逸,在电线和加热盘之间设置隔热件的方式,降低炉内温度对电线的老化,同时使用拨杆控制电陶炉的温度,方便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发热盘与微晶板紧密贴合设置,但是二者之间需要保证安全距离,在此情况下其最小间距要有所限定,其次,对于在电线和加热盘之间设置隔热件的方式,会增加整体结构的装配设计难度,制造成本也需要相应增加。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将传统的分体式隔热盘设计成整体式,能够提升隔热效果,降低整体的高度,同时配合退让腔和安装腔的设计,使得陶瓷座安装在发热盘底部,能有效节省整机内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包括电热丝,所述的电热丝呈多层结构,多层绕圈可以使电热丝的布置稳定且发热均匀,便于后续的温度调节控制;
隔热盘,所述的隔热盘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盘和侧壁,底盘上表面放置电热丝,侧壁位于底盘四周,底盘下部设有退让腔并开设有插孔;
壳体,所述的壳体包覆于隔热盘的外轮廓上,壳体在退让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处连接有陶瓷座,陶瓷座上插装有插片端子,插片端子贯穿隔热盘的插孔并与电热丝的端部相连。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安装腔上设有容置插片端子的通孔,安装腔上还通过连接孔和螺丝连接陶瓷座。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插片端子通过螺丝连接陶瓷座,插片端子通过焊接连接电热丝。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壳体通过螺丝连接隔热盘的底盘。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隔热盘的侧壁外设有卡位凸起,壳体侧部加工有卡位槽,卡位凸起和卡位槽相卡扣,通过上述扣合式机构可以起到定位和初步固定的作用,便于和壳体上的螺丝孔对齐,方便操作打螺丝固定。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隔热盘的中心加工有通孔,壳体的底部向上折弯形成凸台,凸台上设有中心孔并与隔热盘上通孔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电热丝的安装高度低于隔热盘的侧壁高度,电热丝的多层结构中间部位设有镂空位。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电热丝为第一电热丝,第一电热丝的形状为多层圆圈结构,隔热盘为第一隔热盘,第一隔热盘的底盘为圆盘形状,侧壁为环形壁,壳体为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为圆盆形状。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电热丝为第二电热丝,第二电热丝的形状为多层矩形结构,隔热盘为第二隔热盘,第二隔热盘的底盘为长方体,侧壁为矩形框,壳体为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为矩形盆形状。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隔热盘和配套的壳体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将传统的分体式隔热盘设计成整体式,可以提升隔热效果,降低整体的高度,同时配合退让腔和安装腔的设计,使得陶瓷座安装在发热盘底部,能有效节省整机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盘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5为图1中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发热盘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热丝;2.第一隔热盘;21.退让腔;3.第一壳体;31.安装腔;4.陶瓷座;5.插片端子;6.第二电热丝;7.第二隔热盘;8.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连接”、“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认为“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所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包括第一电热丝1,所述的第一电热丝1呈多层结构,具体的,第一电热丝1的形状为多层圆圈结构,如图4可看出,第一电热丝1的一端以大圆环形式弯折然后折弯小半圆后再次折弯成直径小于大圆环的次级圆环,而第一电热丝1的另一端则是先向大圆环的中心点延伸,然后弯折成最小圆环,同样再折弯小半圆后再次折弯成直径大于最小圆环的第二小圆环,第一电热丝1通过上述多层圆圈结构布置,彼此互不干扰且留有适当的间距,保证第一电热丝1的各段热量均衡稳定,有利于电陶炉上的微晶板热量均衡稳定;第一隔热盘2,所述的第一隔热盘2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盘和侧壁,其中,底盘为圆盘形状,侧壁为环形壁,底盘上表面放置第一电热丝1,侧壁位于底盘四周,底盘下部设有退让腔21并开设有插孔;第一壳体3,所述的第一壳体3包覆于第一隔热盘2的外轮廓上,呈现为圆盆形状,第一壳体3在退让腔2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腔31,安装腔31处连接有陶瓷座4,陶瓷座4上插装有插片端子5,插片端子5贯穿第一隔热盘2的插孔并与第一电热丝1的端部相连。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包括第二电热丝6,所述的第二电热丝6呈多层结构,具体的,第二电热丝6的形状为多层矩形结构,如图6可看出,第二电热丝6的两端分别沿第二隔热盘7的矩形空腔的内壁轮廓延伸布置,然后分别向内折弯成开口矩形直至在中心位置相对设置,第二电热丝6通过上述多层矩形结构布置,彼此互不干扰且留有适当的间距,保证第二电热丝6的各段热量均衡稳定,有利于电陶炉上的微晶板热量均衡稳定;第二隔热盘7,所述的第二隔热盘7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盘和侧壁,其中,底盘为长方体,侧壁为矩形框,底盘上表面放置第二电热丝6,侧壁位于底盘四周,底盘下部设有退让腔21并开设有插孔;第二壳体8,所述的第二壳体8包覆于第二隔热盘7的外轮廓上,呈现为矩形盆形状,第二壳体8在退让腔2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腔31,安装腔31处连接有陶瓷座4,陶瓷座4上插装有插片端子5,插片端子5贯穿第二隔热盘7的插孔并与第二电热丝6的端部相连。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对于装配结构而言,所述的安装腔31上设有容置插片端子5的通孔,安装腔31上还通过连接孔和螺丝连接陶瓷座4。进一步的,所述的插片端子5通过螺丝连接陶瓷座4,插片端子5通过焊接连接上述两种电热丝的端部。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壳体3通过螺丝连接第一隔热盘2的底盘,所述的第二壳体8通过螺丝连接第二隔热盘7的底盘。所述的第一隔热盘2的侧壁外设有第一卡位凸起,第一壳体3侧部加工有第一卡位槽,第一卡位凸起和第一卡位槽相卡扣,所述的第二隔热盘7的侧壁外设有第二卡位凸起,第二壳体8侧部加工有第二卡位槽,第二卡位凸起和第二卡位槽相卡扣,通过上述扣合式机构可以起到定位和初步固定的作用,便于和壳体上的螺丝孔对齐,方便操作打螺丝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隔热盘2的中心加工有第一通孔,第一壳体3的底部向上折弯形成凸台,凸台上设有中心孔并与第一隔热盘2上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二隔热盘7的中心加工有第二通孔,第二壳体8的底部向上折弯形成凸台,凸台上设有中心孔并与第二隔热盘7上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此外,上述的两种结构电热丝的安装高度低于对应的隔热盘的侧壁高度,电热丝的多层结构中间部位设有镂空位,因为热量汇聚中心,所以中间部位没有对应的电热丝。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对于发热盘的整体形状而言,所述的隔热盘和配套的壳体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结构以及特殊的不规则多边形,具体的设计形状此处不再赘述,各部件的装配连接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具体内容可参照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装配和连接关系的描述。另外,对于电陶炉的档位设计,可结合电热丝数量来设计成1档、2档、3档、4档等,一般不宜超过5档,当电热丝的数量设计成多个时,由于一个电热丝需要两个插片端子5相配合,对应的插片端子5的数量成倍数变化,具体的连接关系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即可。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改进点在于:隔热盘为连体结构,隔热盘设计成整体式,相比较分体式的隔热盘设计和装配连接,隔热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降低隔热盘的高度,使得电陶炉的整体高度尺寸降低;陶瓷座4嵌入壳体底部的结构能有效节省整机内部空间,传统的设计没有在隔热盘和壳体上预留空位,导致安装插片端子5的陶瓷座4只能固定在壳体的外侧,这样陶瓷座4就相对整个壳体而言变成一个向外突出的部位,整体尺寸变大也不美观。如图3所示的剖面示意图,发热盘装配时,在保证安全距离情况下,减少电热丝到微晶板的距离,缩短热量传递距离,可以有效提升电陶炉的热效率。最后,关于发热盘的规格要求,包含但不限于:总厚度5-25mm,外形有圆形、方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多边形等各种不同大小的炉盘,电热丝数量:1档、2档、3档、4档。
本实用新型装置用在电陶炉上的技术要求为:额定电压:AC 220V/2000W,功率范围+5%-10%;发热带无松脱,无损伤,发热均匀;插片端子5与发热扁丝碰焊位置连接牢固;耐压1500V/5mA/1S;配合热电偶,渐变式控温使用,盘内工作温度控制不能超过800℃。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涉及到的各部件的材质选用以及装配关系为现有技术或材料,所属的技术人员根据所需的产品型号和规格,可以直接从市面购买或者订做。
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或工业用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作用的常规已知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丝,所述的电热丝呈多层结构;
隔热盘,所述的隔热盘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盘和侧壁,底盘上表面放置电热丝,侧壁位于底盘四周,底盘下部设有退让腔(21)并开设有插孔;
壳体,所述的壳体包覆于隔热盘的外轮廓上,壳体在退让腔(2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腔(31),安装腔(31)处连接有陶瓷座(4),陶瓷座(4)上插装有插片端子(5),插片端子(5)贯穿隔热盘的插孔并与电热丝的端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腔(31)上设有容置插片端子(5)的通孔,安装腔(31)上还通过连接孔和螺丝连接陶瓷座(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片端子(5)通过螺丝连接陶瓷座(4),插片端子(5)通过焊接连接电热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通过螺丝连接隔热盘的底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盘的侧壁外设有卡位凸起,壳体侧部加工有卡位槽,卡位凸起和卡位槽相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盘的中心加工有通孔,壳体的底部向上折弯形成凸台,凸台上设有中心孔并与隔热盘上通孔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丝的安装高度低于隔热盘的侧壁高度,电热丝的多层结构中间部位设有镂空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丝为第一电热丝(1),第一电热丝(1)的形状为多层圆圈结构,隔热盘为第一隔热盘(2),第一隔热盘(2)的底盘为圆盘形状,侧壁为环形壁,壳体为第一壳体(3),第一壳体(3)为圆盆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丝为第二电热丝(6),第二电热丝(6)的形状为多层矩形结构,隔热盘为第二隔热盘(7),第二隔热盘(7)的底盘为长方体,侧壁为矩形框,壳体为第二壳体(8),第二壳体(8)为矩形盆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盘和配套的壳体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结构。
CN202321186181.2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Active CN220119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181.2U CN220119435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181.2U CN220119435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9435U true CN220119435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6181.2U Active CN220119435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9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8497Y (zh) 电热电磁一体炉
CN220119435U (zh) 一种电陶炉的发热盘
CN203010694U (zh) 一种新型电陶炉
CN201404100Y (zh) 一种电烤盘
US3767897A (en) Plug-in surface heating unit with a terminal block mounting
CN207397821U (zh) 瓷横担绝缘子
CN218626965U (zh) 一种户外逆变电磁炉
CN201503067U (zh) 红外线多功能电热炉
CN220061848U (zh) 一种电磁炉底座组件
CN213542566U (zh) 具有更好绝缘性能的电陶炉结构
CN214760546U (zh) 方便安装的电热锅
CN2474046Y (zh) 一种分体电热锅
CN220108253U (zh) 一种电磁线圈盘支架
CN215914120U (zh) 电饭煲的中环与外壳装配结构
CN220423750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2394635U (zh) 符合安规要求的烹饪器具
CN217823592U (zh) 一种电锅双调连接器
CN213146673U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磁炉
CN215637376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4307311U (zh) 一种多功能加热器
CN219592657U (zh) 一种电磁与电陶组合的加热盘组件
CN219020824U (zh) 电热锅具
CN215723402U (zh) 烹饪器具
CN113143047B (zh) 一种电披萨炉
CN213309140U (zh) 带有竹制炉的火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