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9634U -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634U
CN220109634U CN202222350615.XU CN202222350615U CN220109634U CN 220109634 U CN220109634 U CN 220109634U CN 202222350615 U CN202222350615 U CN 202222350615U CN 220109634 U CN220109634 U CN 220109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area
seat
toilet
squa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06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建华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3506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一方面设计了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包括座圈部,所述座圈部的顶部座沿呈下凹曲面,所述顶部座沿自前端向尾端依次分为遮挡区、支撑区、蹲坐区和尾区;所述蹲坐区在水平方向向双侧外凸,所述支撑区和遮挡区在水平方向逐渐收拢;所述蹲坐区在竖直方向呈下凹弧面,所述下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臀底部相适配,所述支撑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度,所述尾区呈侧凹弧面,所述侧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上臀部相适配。另一方面还设计了附凹式马桶座圈的马桶。本实用新型通过仿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对马桶座沿进行了巧妙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证排便顺畅的同时,将人体压力分散至腿部和上臀部,有效避免使用时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卫生间内,排便设施一般有两种,即蹲便器和坐便器。坐便器,又叫马桶,属于建筑领域的一种卫生器具。
马桶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如厕习惯。在马桶发明之前,人们如厕均采用的是蹲便器,即双腿分开,下蹲后排便。人在蹲着的时候腹部压力更大,肛肠角变大,肠道更为通畅,更有助于排便;这种如厕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①容易加重膝关节退变,造成膝关节损伤;②长时间蹲着容易导致下肢血管神经受压,诱发或者加重下肢神经血管病变;③老人长时间蹲着再站起来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增加摔倒的风险。④若大便干结是,为了加大腹部的压力常常需要屏气,这样会导致上半身血压迅速增高,从而出现面部充血、头脑发涨、心跳加剧等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溢血、心绞痛等,从而危及生命。
对于马桶即坐便器:①坐便比较舒适省力,能够转移重力,放松双腿,减少腿部发麻的情况;②与蹲着相比,相同时间内出现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较小;③不容易出现头晕、耳鸣、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④智能马桶有冲洗屁屁的功能,对长痔疮的人来说,可减少纸巾擦拭的疼痛感,出水的按摩功能,更能够缓解便秘,尤其适合老人。但对于坐便器,以坐姿形式排便时,肛门周围的肌肉会牵拉直肠,肛肠角较小,排便相对比较困难,使得排便需要更加用力,肛裂和便秘等就更加容易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现有市场上发明了马桶用的脚凳等一系列工具,可以在坐便排便时,将脚垫高,进而模拟出蹲便时的姿势,以保证排便的顺畅;同时,还出现了仿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马桶,采用内凹式的座沿,用以将腿垫高,起到同样的效果。然而上述设计均存在相同的缺陷,即在使用时,人体压力会全部压迫在人体的臀部,导致人体因臀部受压而引起不适,甚至会导致压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通过仿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并对马桶座沿处进行了巧妙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证排便顺畅的同时,将人体压力分散至腿部和上臀部,有效避免使用时的不适感;即兼顾了蹲便器和座便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设计了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包括座圈部,所述座圈部的顶部座沿呈下凹曲面,所述顶部座沿自前端向尾端依次分为遮挡区、支撑区、蹲坐区和尾区;所述蹲坐区在水平方向向双侧外凸,所述支撑区和遮挡区在水平方向逐渐收拢;所述蹲坐区在竖直方向呈下凹弧面,所述下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臀底部相适配,所述支撑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度,所述尾区呈侧凹弧面,所述侧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上臀部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蹲坐区的宽度为300~500mm。
进一步,所述座圈部的长度为400~600mm。
进一步,所述遮挡区的上沿设有向座圈部前端延伸的扶手面。
进一步,所述座圈部的圈体宽度为40~200mm。
更进一步,所述圈体位于蹲坐区部分为弧形面,并沿座圈部外侧向内下凹倾斜设置,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和倾斜角度与人体臀底部两侧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座圈部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腿,用于将座圈部固定放置在蹲便器顶部。
更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的长度确保座圈部的蹲坐区的最底部的离地高度在150~350mm。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设计了一种凹式马桶,包括马桶桶身,还包括上述的凹式马桶座圈,所述马桶桶身的顶部设有与凹式马桶座圈底部相适配的对接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马桶桶身的高度确保座圈部的蹲坐区的最底部的离地高度在150~3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座沿呈下凹曲面,且蹲坐区在水平方向向双侧外凸,所述支撑区和遮挡区在水平方向逐渐收拢的座圈形状,可以使使用者在坐便排便时,双腿放置在支撑区后能成分腿姿势,有利于排便顺畅;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度,能够使使用者坐便排便时,大腿抬起15~60度,使耻骨直肠肌能够让使直肠完全打开,确保排便顺畅;本实用新型的座圈座沿呈平滑曲面设计,所述蹲坐区的下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臀底部相适配,所述尾区的侧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上臀部相适配,能够使使用者在坐便排便时,身体重量由上臀部、臀底部和大腿分摊,避免人体重量集中在臀底部而导致压迫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马桶座圈部,11、遮挡区,12、支撑区,13、蹲坐区,14、尾区,2、马桶桶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包括座圈部1,所述座圈部1的顶部座沿呈下凹曲面,所述下凹曲面为平滑曲面。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座圈部1的顶部座沿依据图2中的虚线大致分割,自前端向尾端依次分为遮挡区11、支撑区12、蹲坐区13和尾区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虚线分割,以及前、后、上、下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进行的设定,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蹲坐区13在水平方向向双侧外凸,所述支撑区12和遮挡区11在水平方向逐渐收拢。
所述遮挡区11用于在坐便时,挡住排出的尿液,避免尿液溅出;所述支撑区12用于在坐便时,放置双腿,并对双腿形成有效的受力支撑;所述蹲坐区13用于在坐便时托住人体的臀底部;所述尾区14用于在坐便时托住人体的上臀部。
如图3所示,所述蹲坐区13在竖直方向呈下凹弧面,所述下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臀底部相适配。所述支撑区1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度。所述尾区14呈侧凹弧面,所述侧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上臀部相适配。上述设计采用了仿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可以确保排便顺畅的同时,使使用者在坐便时,身体重量由上臀部、臀底部和大腿分摊,避免人体重量集中在臀底部而导致压迫不适。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设计。本实施例的所述遮挡区11的上沿设有向座圈部前端延伸的扶手面。所述的扶手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
本实施例可以方便老人使用时,起身或落座过程中,用手扶住扶手面,以撑住身体,避免滑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设计。本实施例对马桶座圈的尺寸进行了精确的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蹲坐区13的宽度设计为300~500mm。优选设计为360~400mm。这样能够便于使用者在坐便时,臀底部能够完全落入到蹲坐区13内,并呈一定的下陷,可以有效模拟出蹲便的姿势,确保排便顺畅。同时,采用上述宽度,可以使收拢的支撑区12在使用者坐便时,放置腿部后,双腿因马桶座圈的宽度形成特定的分腿姿势并让身体形成一定后仰,能够进一步确保排便的顺畅的同时,使支撑区12对双腿形成有效的受力支撑,同时使尾区14对人体上臀部形成有效的受力支撑。这样的尺寸设计,配合主体结构设计,能够相对均匀的在使用者坐便时,将身体的重量分布至上臀部、臀底部和大腿。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圈部的长度为400~600mm。优选设计为480~520mm。这样能够使使用者在坐便时,有效挡住尿液外溅,同时整体尺寸得到一定的控制,避免过大的占地面积,影响卫生间的布局设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设计。本实施例对马桶座圈的圈体进行了精确的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圈部1的圈体宽度为40~200mm。采用上述宽度,能够使使用者在坐便时,让圈体对人体形成有效的承托。同时,采用上述宽度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圈体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有效减小坐便时,人体臀部的局部受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圈体位于蹲坐区13部分优选采用弧形面,并沿座圈部1外侧向内下凹倾斜设置。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和倾斜角度与人体臀底部两侧相适配。采用这样的仿人体工程学设计后,不但能够有效让座圈承托人体臀底部,避免人体受力压迫;同时,还能有效使使用者坐便时,臀部在蹲坐区13形成一定的下陷,进一步准确的模拟出蹲便姿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设计。本实施例采用了马桶凳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圈部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腿,用于将座圈部1固定放置在蹲便器顶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长度确保座圈部1的蹲坐区13的最底部的离地高度在150~350mm。
本实施例可以用于老旧房屋,卫生间安装蹲便器的居民使用。这样可以在不对卫生间进行重新改造的情况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用于坐便。
而离地高度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在坐便时,腿部与身体能够形成有效的角度的同时,保证坐便时,人体的脚可以踩住底面,避免脚悬空而导致的使用不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凹式马桶,包括马桶桶身2,还包括上述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凹式马桶座圈。本实用新型的马桶桶身2的主体结构可以采用与现有马桶相同的结构设计,安装装配也与现有马桶完全一致,区别在于马桶桶身2顶部与马桶座圈的结合面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马桶桶身2的顶部设有与凹式马桶座圈底部相适配的对接面。
同样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马桶桶身2的高度确保座圈部1的蹲坐区13的最底部的离地高度在150~35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包括座圈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部(1)的顶部座沿呈下凹曲面,所述顶部座沿自前端向尾端依次分为遮挡区(11)、支撑区(12)、蹲坐区(13)和尾区(14);所述蹲坐区(13)在水平方向向双侧外凸,所述支撑区(12)和遮挡区(11)在水平方向逐渐收拢;所述蹲坐区(13)在竖直方向呈下凹弧面,所述下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臀底部相适配,所述支撑区(1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度,所述尾区(14)呈侧凹弧面,所述侧凹弧面的弧度与人体上臀部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蹲坐区(13)的宽度为300~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部(1)的长度为400~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区(11)的上沿设有向座圈部(1)前端延伸的扶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部(1)的圈体宽度为40~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位于蹲坐区(13)部分为弧形面,并沿座圈部(1)外侧向内下凹倾斜设置,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和倾斜角度与人体臀底部两侧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部(1)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腿,用于将座圈部(1)固定放置在蹲便器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的长度确保座圈部(1)的蹲坐区(13)的最底部的离地高度在150~350mm。
9.一种凹式马桶,包括马桶桶身(2),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凹式马桶座圈,所述马桶桶身(2)的顶部设有与凹式马桶座圈底部相适配的对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凹式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桶身(2)的高度确保座圈部(1)的蹲坐区(13)的最底部的离地高度在150~350mm。
CN202222350615.X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Active CN220109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0615.XU CN220109634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0615.XU CN220109634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634U true CN220109634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7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0615.XU Active CN220109634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9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60173Y1 (ko) 쾌변을 위한 좌변기용 발판
CN202477533U (zh) 一种可折叠坐便器
GB2490135A (en) Squat toilet with integral footrests
US10633848B1 (en) Toilet for facilitating bowel movements
JP2024504343A (ja) 小便器、和式便器および洋式便器
CN220109634U (zh) 一种凹式马桶座圈及马桶
CN204983083U (zh) 一种坐便器
CN211948742U (zh) 一体式马桶
CN210472478U (zh) 一种便于调整腿部角度卧床使用的排便器
CN209074417U (zh) 新型马桶
KR20120030804A (ko) 발받침이 구비된 양변기
CN218606345U (zh) 一种坐感舒适的座圈及坐便器
CN2923858Y (zh) 马桶
CN212346377U (zh) 一种用于舒适坐便的座圈及坐便器
CN201822783U (zh) 开启方便的坐便椅
CN114411906A (zh) 中式坐蹲便器
CN206157847U (zh) 一种带有蹲位的坐便器
CN220442576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妇产科座便器
CN215993790U (zh) 一种马桶座圈及坐便器
CN211673983U (zh) 一种可调节坐便凳
WO2021147194A1 (zh) 马桶辅助装置
JP3166738U (ja) 排便を補助する装置
WO2018205495A1 (zh) 一种屈膝坐便器
CN211270459U (zh) 一种可调节坐便凳
CN209235979U (zh) 多功能免蹲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