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9093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093U
CN220109093U CN202320871045.0U CN202320871045U CN220109093U CN 220109093 U CN220109093 U CN 220109093U CN 202320871045 U CN202320871045 U CN 202320871045U CN 220109093 U CN220109093 U CN 220109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attery
atomizing device
battery holder
electronic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10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康
姜方源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710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至少部分界定电子雾化装置的外表面,第一壳体具有敞开口;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电池,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电池支架,用于保持电池,电池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壳体的敞开口收容至第一壳体内;电池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并能通过从第一壳体拆卸进而将电池从敞开口移出至第一壳体外。上述电子雾化装置便于拆卸电池,从而便于电池的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将液体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后,供用户吸食的雾化产品。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产生了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发明人研究发现,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完即丢弃,由于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一般是一体式结构,电池无法拆解回收或不便于拆解回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不便于回收利用,电池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敞开口;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电池,用于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及
电池支架,用于保持所述电池,所述电池支架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开口收容至所述第一壳体内;
其中所述电池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能通过从所述第一壳体拆卸进而将所述电池从所述敞开口移出至所述第一壳体外。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池支架被布置成能通过绕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进而从所述第一壳体拆卸。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池支架上布置有裸露所述第一壳体外的操作部或者所述电池支架的一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从而构建成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被配置为能由用户操作,进而驱动所述电池支架相对所述外壳转动。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操作部限定有凹槽。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具有沿纵向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界定所述第一端;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
第二壳体,其套设于所述电池支架外周,所述第二壳体界定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壳体能够与所述电池支架产生干涉从而驱动所述电池支架转动。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壳体能沿纵向移动并且相对所述电池支架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电池支架分离,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电池支架结合。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电池支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卡凸,其中另一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分离,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合。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卡凸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电池支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由第一状态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切换至第二状态。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池支架的外周及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的其中之一上设置限位凸起,其中另一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配合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凸起能在所述限位槽中沿纵向移动和旋转。
作为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沿纵向依次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电池支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中,电池支架与外壳可拆卸连接,电池安装在电池支架上。通过将电池支架由外壳上的敞开口移出,来实现电池的取出回收,使得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完成后,可方便的将电池拆下进行回收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处于另一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与电池支架装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电子雾化装置;101、电池;
110、第一壳体;111、吸嘴口;112、敞开口;113、内螺纹;114、第一腔体;115、第二腔体;
120、电池支架;121、外螺纹;122、操作部;123、卡槽;1231、卡合面;1232、非卡合面;124、限位凸起;125、缺口;126、开口;
130、雾化组件;131、多孔件;132、加热元件;
140、储液腔;
150、第二壳体;151、卡凸;152、弹簧;153、侧壁;154、底壁;155、限位槽;
160、电路板;
170、密封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结构而非全部结构。
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储液腔140、加热元件132、电池101及电池支架120。第一壳体110至少部分界定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0具有敞开口112,敞开口112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其沿纵向的一端。
如图4所示,储液腔14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内,用于存储液体基质。液体基质主要可包括甘油、丙二醇、尼古丁制剂、香精香料、风味添加剂等组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元件132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加热元件132可选择发热丝。电池101可操作地与加热元件132连接,电池101用于向加热元件132供电。电池101可操作地与加热元件132连接是指电池101可通过其它控制件来控制电池101与加热元件132连接,或断开电池101与加热元件132的连接,从而实现加热元件132的通电和断电。
电池支架120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壳体110的敞开口112收容至第一壳体110内,电池支架120用于保持电池101,也就是说电池101安装在电池支架120上。电池支架120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0连接,并能通过从第一壳体110拆卸进而将电池101从敞开口112移出至第一壳体110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池支架120从第一壳体110的敞开口112移出来取出电池支架120上的电池101,实现电池101的回收,避免了电池101随意丢弃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尤其指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由于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一般是一体式结构,电池101无法拆卸或不便于拆卸,因此,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使用完成后都是连同电池101一起被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于一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20被布置成能通过绕第一壳体110的中心轴线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进而从第一壳体110上拆卸下来。也就是电池支架120与第一壳体110转动连接。作为一种示例,电池支架120设置成与第一壳体110旋转连接,而无需其它中间连接件,也无需其它固件来另外固定电池支架120,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材料成本,简化了装配步骤。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20与第一壳体110旋转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电池支架120与第一壳体110通过螺纹连接。如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110的内壁设置内螺纹113,在电池支架120的外周设置外螺纹121,可以理解的是,外螺纹121能与内螺纹113配合,从而使电池支架120能与第一壳体110螺纹连接。
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20与第一壳体11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旋转连接结构。例如在第一壳体110的内壁设置弧形槽或螺旋槽,在电池支架120的外周设置凸起,凸起配合在弧形槽或螺旋槽中,从而能将电池支架120在第一壳体110上旋入或旋出。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支架120上布置有裸露第一壳体110外的操作部122或者电池支架120的一部分裸露于第一壳体110外从而构建成操作部122。操作部122被配置为能由用户操作,进而驱动电池支架12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操作部122上可限定有凹槽或凸起,从而便于通过凹槽或凸起来操作电池支架120。
如图3所示,作为操作部122的示例,操作部122采用凹槽。需要拆卸电池支架120时,将起子等工具插入凹槽中即刻拧动电池支架120。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凹槽的槽底可设置为圆弧形,这使得整个凹槽为弧形结构,使凹槽能与圆饼形的工具配合,例如与硬币配合,从而通过硬币拧动电池支架120,将电池支架120从第一壳体110上拆卸下来。将凹槽设置为能与圆饼形工具配合的圆弧结构,避免了电子雾化装置100容易被儿童随意找个工具拆开。同时,由于硬币为生活中常用的用品,因此,将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结构通过硬币来拆卸,也便于用户可随时、随身找到工具拆卸电池支架120。
如图1所示,将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结构,且弧形槽底的两端延伸至电池支架120的底端面,使得整个凹槽的两端几乎没有深度,只有凹槽的中间段具有一点深度,但整体上整个凹槽的深度很浅。这样可进一步避免电池支架120容易被拆卸下来。
参考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0具有沿纵向相背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0界定第一端A。如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壳体150。第二壳体150套设于电池支架120的外周,第二壳体150界定第二端B,结合图5及图6,第二壳体150能够与电池支架120产生干涉从而驱动电池支架120转动。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第二壳体150作为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一部分壳体,第二壳体150将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第二端B封闭。与第一壳体110一起形成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外壳。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电池支架120来封闭第一壳体110,电池支架120的末端作为电子雾化装置100外壳的一部分。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50能沿纵向移动。第二壳体150相对于电池支架120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如图8所示,第二壳体150处于第一状态,如图9所示,第二壳体15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壳体150由第一状态沿纵向移动切换至第二状态。如图8所示,第二壳体15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壳体150与电池支架120分离,此时转动第二壳体150无法带动电池支架120旋转;如图9所示,第二壳体15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壳体150与电池支架120结合,此时转动第二壳体150可以带动电池支架120同步旋转,将电池支架120从第一壳体110上拧下。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150还能在电池支架120上旋转,这样当第二壳体150与电池支架120结合时,才能通过转动第二壳体150来才能驱动电池支架120旋转。
结合图6及图10,第二壳体150和电池支架120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卡凸151,其中另一个上设置卡槽123。参考图6和10,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第二壳体150底部设置卡凸151,如图6所示,在电池支架120的底部设置卡槽123。图8所示中,第二壳体15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二壳体150上的卡凸151与电池支架120上的卡槽123分离,此时无论如何旋转第二壳体150,都无法拧动电池支架120;图9所示中,第二壳体15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二壳体150上的卡凸151与电池支架120上的卡槽123卡合,此时旋转第二壳体150,即可拧动电池支架120,将电池支架120从第一壳体110上取下,也就能取下电池101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50由图8所示的第一状态沿纵向向靠近第一端A的方向移动切换至图9所示的第二状态,也可以理解成第二壳体150沿纵向向上推动切换至第二状态。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将第二壳体150沿纵向向远离第一端A的方向移动来切换至图9所示的第二状态。也可以理解成将第二壳体150向下拔来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方式在后文详细描述。将第二壳体150向上推动或向下拔的力可由用户手动产生,也可以采用电动结构或其它机械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20在通常情况下处于图8所示的第一状态;当需要拆卸电池101时,将第二壳体150向上推动至图9所示状态并旋转,即可拧下电池支架120,然后取出电池101了。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是在第二壳体150上设置卡凸151,在电池支架120上设置卡槽12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壳体150上设置卡槽123,在电池支架120上设置卡凸151。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卡凸151是设置在第二壳体150的底部,卡槽123也是设置在电池支架120的底部。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卡凸15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50的内侧壁153,卡槽123则设置在电池支架120的外周。
当卡凸151设置在第二壳体150的内侧壁153、卡槽123设置在电池支架120的外周时,第二壳体150不仅可以采用上推的方式来与电池支架120配合,如图11所示,第二壳体150也可以采用下拉的方式来与电池支架120配合。如图11所示,第二壳体150的内侧壁153设置卡凸151,电池支架120的外周设置卡槽123。可在电池支架120和第二壳体150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弹性件例如可采用弹簧152。在弹簧152处于自然状态下,弹簧152使第二壳体150保持在11所示的初始位置,此时第二壳体150上的卡凸151位于电池支架120上的卡槽123的上方。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向下拉第二壳体150,此时弹簧152被向下拉伸,第二壳体150下移至卡凸151与卡槽123配合位置,然后旋转第二壳体150,即可拧动电池支架120。
结合图6及图10。在图6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50包括侧壁153及底壁154。如图10所示,卡凸151设置在第二壳体150的底壁154上,如图6所示,卡槽123设置在电池支架120的底部。第二壳体150包括侧壁153及底壁154的结构设计,不仅便于将第二壳体150通过侧壁153套接在电池支架120上,而且便于第二壳体150通过底壁154将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第二端B(底端)封闭,外观更美观,还能保护第一壳体110内的其它零部件。
如图6所示,卡槽123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槽123沿电池支架120的周向间隔分布。相对应的,如图10所示,第二壳体150底部设置的卡凸151也为多个,卡凸151与卡槽123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卡槽123,且多个卡槽123沿电池支架120的周向间隔分布,使得旋转电池支架120时电池支架120受理更均匀平衡,避免旋转过程中电池支架120失去平衡导致卡死难以拧开。
如图7所示,电池支架120上的卡槽123包括卡合面1231和非卡合面1232,卡合面1231与非卡合面1232沿电池支架120的周向相对设置。第二壳体150底部的卡凸151配合在卡槽123中时,卡凸151沿正反不同方向旋转会与卡槽123的不同卡合面接触。如图7所示,非卡合面1232的顶部向卡合面1231倾斜。定义由卡合面1231向非卡合面1232旋转电池支架120的旋转方向为电池支架120的旋紧方向,那么由卡非卡合面1232向卡合面1231旋转电池支架120的旋转方向则为电池支架120的旋松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非卡合面1232的倾斜设置,使得当卡凸151卡在卡槽123中向非卡合面1232的方向旋转电池支架120时,也就是向旋紧电池支架120方向旋转时,卡凸151无法与非卡合面1232卡紧,会打滑,从而使卡凸151从卡槽123中滑出。而当卡凸151卡在卡槽123中向卡合面1231的方向旋转电池支架120时,也就是旋松电池支架120时,卡凸151卡住卡合面1231,将电池支架120拧松,从而可以将电池支架120上的电池101拆卸下来。卡合面1231可设置为垂直面,便于与卡凸151配合卡紧卡凸151。
请参考图10,卡凸151与卡槽123的非卡合面1232接触的面a也可设置为弧形面或倾斜面,从而进一步增强打滑的效果。
如图8所示,电池支架120的外周和第二壳体150的内壁的其中一个上设置限位凸起124,其中另一个上设置限位槽155。如图8所示,限位凸起124配合于限位槽155中。限位凸起124能在限位槽155中沿纵向移动和旋转,限位槽155中预留有供限位凸起124沿纵向移动以及旋转的空间。设置限位凸起124和限位槽155可以对第二壳体150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壳体150从电池支架120上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电池支架120的外周设置限位凸起124,在第二壳体150的内壁设置限位槽155。限位槽155沿第二壳体150的内壁设置一圈。限位槽155采用整圈的设计,使得第二壳体150可以360度任意旋转,旋转自由度大。
如图8所示,限位槽155沿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限位凸起124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从而保证限位凸起124能在限位槽155中沿纵向移动,也就是上下移动,从而保证第二壳体150能上下移动。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限位凸起124也可采用整圈的设计,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凸起124沿电池支架120的外周设置一圈,提升限位效果。
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24和限位槽155都可以是非整圈的结构,例如是整圆上的一小段弧形的结构。或者限位槽155为整圈的结构、限位凸起124为一小段弧形的结构,只要限位凸起124能在限位槽155中上下移动和旋转,且上下移动的距离能满足卡凸151与卡槽123的配合和分离、旋转的距离能满足将电池支架120拧下即可。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150的表面可设置防滑纹路。拧动第二壳体150时,防滑纹路可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有利于拧动第二壳体150。同时,也有利于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内沿纵向依次设有第一腔体114及第二腔体115,第一腔体114较第二腔体115更靠近第一端A。加热元件132设置在第一腔体114中,同时储液腔140也形成在第一腔体114中。电池支架120安装于第二腔体115中。在第一壳体110内部设置第一腔体114和第二腔体115两个腔体,并将储液腔140与加热元件132设置在第一腔体114中,将电池支架120安装在第二腔体115中,有利于将电池101与储液腔140和加热元件132隔离开,避免液体介质渗漏至电池101。
参考图4,第一壳体110靠近第一端A的一端设置有吸嘴口111,使用者从第一壳体110的顶端的吸嘴口111吸气,即可将经过加热元件130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吸入嘴里。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100为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由于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一般是一体式的结构,因此,如图1所示,吸嘴口111可一体形成在第一壳体110的顶端,例如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工艺成型。
请继续参考图4,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多孔件131。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腔体内114内设有纵向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吸嘴口111。多孔件131横向放置于气流通道中,且多孔件131插入储液腔140中。多孔件131上设有若干通孔,从而使多孔件131能将储液腔140中的液体介质引出至气流通道。加热元件132绕设于多孔件131上,加热元件132能将多孔件131从储液腔140引出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使液体介质雾化成气溶胶。加热元件132与电池101电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储液腔140中可设置储液棉,将液体基质吸附在储液棉中,多孔件131插入储液棉中。或者不设置储液腔140,直接放置储液棉在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腔体114中。在此不作限制。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电路板160。电路板160可以设置在电池支架120上,例如设置在电池支架120顶部,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电池支架120的其它位置。电池101与电路板160电连接,同时,加热元件132也与电路板160连接,从而使加热元件132通过电路板160间接的与电池101连接,通过电池101为发加热元件132供电。
为了密封储液腔140,参考图4,可在储液腔140与电池支架120之间设置密封胶片170。加热元件132可穿过密封胶片170连接至电路板160。
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中,电池支架120大致为圆柱形。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20的侧壁153设有缺口125,缺口125用于将电池101放入电池支架120中。设置缺口125可便于将电池101装入电池支架120及便于从电池支架120上将电池取下。如图3所示,电池支架120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圆盘状,电池101被夹紧在电池支架12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池支架120也为圆柱形,但在电池支架120的顶部设置开口126,整个电池支架120大致为一个圆筒形。开口126用于将电池101放入电池支架120中。设置开口126可便于将电池101装入电池支架120及便于从电池支架120上将电池取下。如图7所示,电池支架120的底部基本封闭,以托住电池101。如图7所示,将电池支架120设计为圆筒形,使得电池支架120的外周有足够的纵向空间来与第二壳体150装配。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敞开口;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电池,用于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及
电池支架,用于保持所述电池,所述电池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开口收容至所述第一壳体内;
其中,所述电池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能通过从所述第一壳体拆卸进而将所述电池从所述敞开口移出至所述第一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被布置成能通过绕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进而从所述第一壳体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上布置有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外的操作部或者所述电池支架的一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从而构建成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被配置为能由用户操作,进而驱动所述电池支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限定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具有沿纵向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界定所述第一端;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
第二壳体,其套设于所述电池支架外周,所述第二壳体界定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壳体能够与所述电池支架产生干涉从而驱动所述电池支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能沿纵向移动并且相对所述电池支架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电池支架分离,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电池支架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电池支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卡凸,其中另一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分离,所述第二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卡凸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电池支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由第一状态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切换至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的外周及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的其中之一上设置限位凸起,其中另一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配合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凸起能在所述限位槽中沿纵向移动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沿纵向依次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电池支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CN202320871045.0U 2023-04-12 2023-04-12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109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1045.0U CN220109093U (zh) 2023-04-12 2023-04-12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1045.0U CN220109093U (zh) 2023-04-12 2023-04-12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093U true CN220109093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1045.0U Active CN220109093U (zh) 2023-04-12 2023-04-12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9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4999B2 (ja) 電子タバコの弾性ロック機構、アトマイザー及び電子タバコ
EP3254572B1 (en) Atomize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liquid storage device suitable for being replaced
EP2949228B1 (en) Cartridge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7167169A1 (zh) 电池装置及带有该电池装置的电子烟
WO2016123770A1 (zh)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WO2018098995A1 (zh) 烟弹及其雾化器、电子烟
CN214340115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2545063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0909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12431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0017900U (zh) 上盖组件、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831822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983567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3871541A1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8606365B (zh) 电子烟
WO2020221187A1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206567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493360A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111329129A (zh) 一种电子烟
CN221082722U (zh) 雾化器、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83323U (zh) 插头装置及带有该插头装置的扩香仪
CN210873494U (zh) 一种具有储料功能的雾化器
CN216568373U (zh) 注液塞、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364941U (zh) 一种香水分装瓶的转动抬升结构
CN220000854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