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8175U -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8175U
CN220108175U CN202321570291.9U CN202321570291U CN220108175U CN 220108175 U CN220108175 U CN 220108175U CN 202321570291 U CN202321570291 U CN 202321570291U CN 220108175 U CN220108175 U CN 220108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avity
charging
contact pin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02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克城
沈允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esmau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esmau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esmau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esmau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02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8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8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8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该充电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耳机的收容腔,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极,至少部分所述充电电极延伸到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充电电极用于与所述耳机接触实现连接;所述收容腔的至少一侧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缺口槽,所述缺口槽被配置为从所述收容腔内取放所述耳机。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使得电子设备的取放操作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通常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充电设备为其充电,充电设备还可收纳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不容易丢失。例如,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通常配置有专用的充电设备为其充电。
在构思及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充电设备存在着耳机取出和收纳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使用不便。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使得电子设备的取放操作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耳机的收容腔,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极,至少部分所述充电电极延伸到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充电电极用于与所述耳机接触实现连接;所述收容腔的至少一侧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缺口槽,所述缺口槽被配置为从所述收容腔内取放所述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通过设置缺口槽,使得从收容腔内取出耳机或者将耳机收纳到收容腔内,非常方便,不再局限于仅能沿着竖直方向取放耳机,使得取放耳机有更大的操作角度,给取放操作提供了便利,适合盲操作取放耳机。
可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耳机具有延伸到所述收容腔内的手柄部;
所述缺口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手柄部的外径;
所述缺口槽的槽底面高于或平齐于所述收容腔的底壁面;
所述缺口槽的槽底面与所述收容腔的底壁面之间具有预设高度差;
所述缺口槽的槽底面与所述收容腔的底壁面之间通过圆弧面或斜面过渡连接;
所述本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缺口槽的顶部与所述开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侧壁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被配置为与所述耳机磁性吸附,以使所述耳机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极包括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针和所述第二触针相对于所述收容腔的底壁面伸缩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针和/或所述第二触针具有延伸到所述收容腔内的针尖部。
可选地,所述收容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腔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缺口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腔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的相对于所述缺口槽的侧壁面。
可选地,所述收容腔包括至少两个。
可选地,所述收容腔并排排布。
可选地,两个所述收容腔的所述第一腔相互连通。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上壳和下壳。
可选地,所述上壳嵌设在所述下壳内。
可选地,所述上壳的背向所述下壳的一侧形成所述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极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保护盖。
可选地,所述保护盖设置于所述充电设备本体的顶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耳机和上述的充电设备,所述耳机收容至所述充电设备的收容腔内。
可选地,所述耳机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吸。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中心与所述收容腔的底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中心与收容腔的底壁面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耳机挤压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
可选地,所述耳机挤压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的方向与所述充电电极的伸缩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耳机的朝向所述收容腔的底壁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可选地,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包括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针和所述第二触针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接触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仓。
可选地,所述耳机包括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充电电极设置在收容腔的底壁面,可以保持充电设备的外观整体美观,因收容腔的底壁面为非用户直接可视和触摸,因而可以防止用户误触充电电极,避免充电电极因触摸而氧化脏污导致充电通讯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第一触针和/或所述第二触针的针尖部延伸到所述收容腔内与耳机电连接,可减少耳机放入过程的摩擦力,保障耳机每次都能摆放到预设的位置,提高与充电电极接触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本体的组装方向与充电电极的延伸方向在同一方向,使得充电电极可以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有效利用结构空间,方便生产组装,无需增加额外的电路板,降低组装成本。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在第一磁性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在第一磁性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110-收容腔;111-开口;112-缺口槽;113-第一腔;114-第二腔;115-底壁面;120-安装腔;130-上壳;140-下壳;
200-充电电极;210-第一触针;220-第二触针;
700-电路板;
300-耳机;310-第一接触部;320-第二接触部;330-主体部;340-手柄部;
400-第一磁性件;500-第二磁性件;600-保护盖。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可选地,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相关技术中,一些TWS耳机通过直立的方式与充电设备的收容腔进行接触,充电电极在收容腔的底部,充电电极和耳机的接触方向与收容腔内取放电子设备的方向在同一的方向,即电子设备放置到收容腔内或者从收容腔内取出都是沿着竖直方向直线运动,取放操作不便。此外,充电设备内部设置充电针,容易堆积灰尘,耳机设置充电柱,当充电柱脏污后,清理不方便,造成耳机不充电、或耳机与充电设备无法正常通过充电柱进行充电和通信的问题。
还有一些耳机通过卧立或侧卧的方式与充电设备的收容腔接触,电子设备放置到收容腔内或者从收容腔内取出都是沿着竖直方向直线运动,耳机从充电设备取出操作不便,和/或,充电设备的充电针在面向用户操作的一级外观面,影响整体外观,耳机在使用时,耳机的充电柱贴近人脸,人脸有汗液和化妆品,容易造成充电柱氧化脏污,造成耳机不充电或耳机与充电设备不通信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通过改进使得不再局限于仅能沿着充电电极与电子设备的接触方向实现电子设备的取放,给取放操作提供了便利,适合盲操作。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具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耳机300的收容腔110,本体100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极200,至少部分充电电极200延伸到收容腔110内,充电电极200用于与耳机300接触实现连接;收容腔110的至少一侧具有与收容腔110连通的缺口槽112,缺口槽112被配置为从收容腔110内取放耳机3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通过设置缺口槽112连通收容腔110和充电设备的外部,使得从收容腔110内取出耳机300或者将耳机300收纳到收容腔110内,非常方便,不再局限于仅能沿着竖直方向取放耳机300,使得取放耳机300有更大的操作角度,给取放操作提供了便利,适合盲操作。
可选地,本体100内部还设置有还包括电路板700,充电电极200设置于电路板700,且充电电极200与电路板700电连接,部分充电电极200延伸到收容腔110内,在将耳机300收容到收容腔110内的情况下,充电电极200与耳机300电连接,可以为耳机300充电。
可选地,为了便于电路板700的固定安装,本体100内部形成安装腔120,电路板700可以通过螺钉或螺丝等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腔120内。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开设有供充电电极200伸出的通孔。
可选地,耳机300具有延伸到收容腔110内的手柄部340,缺口槽1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手柄部340的外径。确保了耳机300可以顺利通过缺口槽112,也就是可以通过缺口槽112将耳机300取出,也可以通过缺口槽112将耳机300放入到收容腔110内。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所示,可从收容腔110取出耳机300的取出方向与充电电极200伸出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延伸方向与之间具有夹角θ,可选地,90°≤θ≤180°。
可选地,充电电极200伸出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延伸方向参考图3中的箭头X指示的方向,可从收容腔110取出耳机300的取出方向参考图3中的箭头Y指示的方向,因缺口槽112的存在,使得取放耳机300的操作角度范围大,提高了取放操作的便捷性。
可选地,可通过缺口槽112将耳机300放入到收容腔110的方向与通过缺口槽112取出耳机300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可通过缺口槽112取出耳机300的方向与充电电极200伸出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延伸方向与之间的夹角θ可以是90°、100°、120°、130°、150°、160°或180°等,给取放耳机300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可选地,本体100的顶部具有与收容腔110连通的开口111,缺口槽112的顶部与开口111连通。使得耳机300露出收容腔110的部位增多,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可以通过开口111和缺口槽112从收容腔110取出耳机300,以及通过开口111和缺口槽112将耳机300放入到收容腔110,取放操作角度扩大,提高了耳机300取放的便捷性。
用户可以直接将收容腔110内的耳机300朝向缺口槽112的方向推动,使得耳机300与收容腔110的内壁面脱离抵接,方便用户拿取耳机300,也可以是用两个手指捏住部分耳机300,使得耳机300从缺口槽112和/或开口111脱离收容腔110,实现用户拿取耳机300。
可选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高于或平齐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具有高度差H,可选地,0≤H≤2.5mm。高度差H的存在,可以起到防止收容腔110内的耳机300脱出的效果。但是,H过大,会对耳机300的取放操作形成明显的阻碍作用,不利于耳机300的顺利取放,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0≤H≤2.5mm,既可以起到防止收容腔110内的耳机300脱出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对耳机300的取放操作形成明显的阻碍作用,从而避免影响到耳机300的顺利取放。
可选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的高度差H是0,即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收容腔110的底面平齐,使得耳机300的取放无阻碍。
可选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的高度差H可以是0.5mm、1,mm、1.5mm、1.8mm、2mm、或2.5mm。既不会对耳机300的取放操作形成明显的阻碍作用,也能够起到遮挡耳机300,防止耳机300脱出的作用。
可选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通过圆弧面或斜面过渡连接。通过圆弧面或斜面保证圆滑过渡的效果,可以避免在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形成明显的台阶,有利于从收容腔110内顺利取出耳机300。
可选地,充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400,第一磁性件400设置于收容腔110的侧壁面,第一磁性件400被配置为与耳机300磁性吸附,以使耳机300位于收容腔110内。可选地,充电设备还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性件400,至少两个第一磁性件400可以是并排排布,从而提高对磁性吸合耳机300的磁性力。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400可以是磁铁、磁石等能够产生磁场的物质,耳机300可以是具有能够被第一磁性件400吸合的铁材质部位或铁合金材质部位,通过第一磁性件400磁性吸附耳机300,提高耳机300在收容腔110内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充电电极200包括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相对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伸缩设置,第一触针210和/或第二触针220具有延伸到收容腔110内的针尖部,本体100通过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与耳机300电连接。
可选地,可以是在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的外周面均设置凸缘,凸缘位于电路板700的面向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一侧,凸缘与电路板700之间设置弹簧等弹性件。在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受到挤压力时,弹簧等弹性件收缩,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可以沿垂直于电路板700的方向移动;在挤压力消失时,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复位,从而实现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相对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伸缩设置。
可选地,也可以是在电路板700的底部设置弹簧,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均与电路板700固定连接。在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受到挤压力时,电路板700挤压弹簧收缩,使得电路板700和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整体向远离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相对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收缩的效果,使得耳机300接触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时,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弹性顶紧耳机300,有利于实现稳定的接触效果。
可选地,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其中的一个为正极触针,其中的另一个为负极触针,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可以为圆柱等形状,以实现准确充电。
可选地,耳机3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330和手柄部340,主体部330内设置有扬声器。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5所示,收容腔110包括第一腔113和第二腔114,第一腔11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腔114的深度;第一腔113用于容纳手柄部340,第二腔114用于容纳主体部330,从而实现对耳机300收容的作用。
可选地,第二腔114的底面可以是平面,有利于防止第二腔114的底面与主体部330干涉,影响到通过缺口槽112取放耳机300。可选地,第二腔114的底面也可以是与主体部330相适配的曲面,较好的支撑主体部330。
可选地,缺口槽112开设在第一腔113的侧壁,第一磁性件400设置于第一腔113的相对于缺口槽112的侧壁面。通过第一磁性件400使得耳机300磁性吸附在第一腔113侧壁面,有利于提升耳机300与充电电极200的对位精度,使得充电效果更好。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3所示,收容腔110有两个,两个收容腔110并排排布,且两个收容腔110的第一腔113相互连通。这是考虑到耳机300通常成对使用,即左右双耳耳机,收容腔110有两个,分别对应收纳左耳机和右耳机。通过将两个收容腔110的第一腔113相互连通,使得两个收容腔110排布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本体100的尺寸,提高充电设备的便携性。
可选地,充电设备还包括保护盖600,保护盖600盖在本体100的顶部。能够对收纳在收容腔110内的耳机30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物体接触到收容腔110内的耳机300,从而避免造成耳机300损伤。
保护盖600与本体100之间可以转动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设置。本实例以可转动连接为例进行说明,保护盖600可通过铰链与本体100可转动连接,也可以在本体100上开设转接孔,并在保护盖600上对应设置转接柱,通过转接柱插入到转接孔内并与转接孔相互转动配合,达到将保护盖600与本体100转动连接的目的。
可选地,本体100包括上壳130和下壳140,上壳130嵌设在下壳140内,上壳130的背向下壳140的一侧形成收容腔110。上壳130和下壳140之间围成安装腔120,安装腔120和收容腔110通过上壳130隔开。保护盖600与下壳140相互扣合。
可选地,上壳130和下壳140之间形成安装腔120,安装腔120内设置有电路板700,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均连接于电路板700,有利于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从安装腔120内通过上壳130开设的通孔延伸到收容腔110内,使得本体100的组装方向与充电电极200的延伸方向在同一方向,方便生产组装,降低组装成本。
可选地,收容腔110通过上壳130向安装腔120内凹陷形成。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耳机300和上述的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内开设有收容腔110,耳机300收容到收容腔110内。
参考图6所示,耳机300为无线耳机使得情况下,耳机300包括主体部330和手柄部340,主体部330内设置有扬声器。
参考图2和图6所示,第一腔113被配置为容纳手柄部340,第二腔114被配置为容纳主体部330。第一腔113的形状和大小与手柄部340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第二腔114的形状和大小与主体部330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从而提高无线耳机在收容腔110内的稳定性。
可选地,耳机300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00,第二磁性件500与充电设备的第一磁性件400磁性相吸。可以有效对耳机300进行固定,提高耳机300固定的稳定性,避免在充电时因为各种原因掉落或丢失,防止耳机300意外脱出收容腔110。
可选地,第二磁性件500可以是磁铁、磁石等能够产生磁场的物质。
可选地,第二磁性件500和第一磁性件400相面对的一端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二磁性件500和第一磁性件400相面对的一端分别为N极和S极。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400的中心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磁性件500的中心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的间距,以使耳机300挤压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200,且耳机300挤压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200的方向与充电电极200的伸缩方向一致。
第二磁性件500受第一磁性件400的影响,产生朝向第一磁性件400方向的磁性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500和第一磁性件400相互吸住,有利于将耳机300放置到收容腔110内的正确的位置,同时,第二磁性件500受第一磁性件400的影响,还会产生向朝向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方向的力F2,在该力F2的作用下,驱动耳机300挤压充电电极200,使得充电电极200弹性顶紧耳机300,可以解决耳机300和充电电极200之间接触不良的问题,保障耳机300和充电电极200充电接触稳定可靠,提高充电的稳定性。
第一磁性件400的中心为第一磁性件400的N极和S极的分界位置,第二磁性件500的中心为第二磁性件500的N极和S极的分界位置。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400和第二磁性件500可以是条形状、瓦片状、圆柱状等,第一磁性件400和第二磁性件500的形状此此处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6所示,耳机300的朝向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充电电极200包括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分别与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接触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为手柄部340底部的两个导电片,通过将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分别与两个导电片接触来实现电性导通,实现充电效果。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位于手柄部340的底部,可以在用户佩戴时,减少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接触皮肤导致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氧化脏污的问题,从而防止充电接触不良。
可选地,充电设备为充电仓,耳机300包括无线耳机。
无线耳机具有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可以是左耳机,第二耳机可以是右耳机;或者,第一耳机可以是右耳机,第二耳机可以是左耳机,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定。
可选地,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还可以包括传感器。例如,该传感器可以是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无线耳机可以通过该传感器确定是否被用户佩戴。例如,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来检测第一耳机的主体部330以及第二耳机的主体部330附近是否有物体,从而确定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是否被用户佩戴。在确定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被佩戴时,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可以打开受话器。
可选地,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还可以包括骨传导传感器,结合成骨传导耳机。利用该骨传导传感器,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可以获取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
可选地,该无线耳机可以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从而从其他电子设备接收音频数据,或者向其他电子设备发送音频数据。当无线耳机从其他电子设备接收到音频数据后,可以通过两只耳机对该音频数据进行同步播放(例如立体声播放),左耳机用于同步播放左声道信号,右耳机用于同步播放右声道信号。
可选地,该无线方式可以是蓝牙(bluetooth,BT),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连接。例如,该无线耳机可以是无线耳机、头戴式无线耳机或其他便携式无线收听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缺口槽112开设在充电设备的正向着用户的一面,使得充电设备的收容腔110为正向着用户操作面的半开式,方便用户取放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充电电极200设置在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可以保持充电设备的外观整体美观,因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为非用户直接可视和触摸,因而可以防止用户误触充电电极200,避免充电电极200因触摸而氧化脏污导致充电通讯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第一触针210和/或第二触针220的针尖部延伸到收容腔110内与耳机300电连接,可减少耳机300放入过程的摩擦力,保障耳机300每次都能摆放到预设的位置,提高与充电电极200接触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本体100的组装方向与充电电极200的延伸方向在同一方向,使得充电电极200可以直接安装在电路板700上,有效利用结构空间,方便生产组装,无需增加额外的电路板700,降低组装成本。
主体部330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无线通信模块、音频管理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等。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用于与控制模块中的其他模块相连。可选地,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如用于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程序代码,以及用于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配对连接的应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用于唯一标识该无线耳机的蓝牙地址。可选地,该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与该无线耳机之前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配对历史。基于该配对历史,该无线耳机能够自动与已配对的该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地,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应用程序代码,调用音频管理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等相关模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功能。例如,实现无线耳机的充电功能,和音频数据播放功能等。无线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支持无线耳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数据交换。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为第一无线芯片,比如为第一蓝牙芯片。无线耳机可以通过该第一蓝牙芯片与上述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之间进行配对并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该无线连接实现无线耳机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音频管理模块,可以用于管理音频数据,控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播放的音频信号(例如播放双声道信号或单声道信号)。
可选地,音频管理模块可以从无线通信模块或耳机连接接口获取音频信号,或者向无线通信模块或耳机连接接口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打电话、播放音乐、启动/关闭与耳机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语音助手、接收/发送用户的语音数据等功能。电源管理模块,可以用于支持无线耳机接收充电输入,或者向其他电子设备充电。例如,在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连接或直接插入适配的电源或其他电子设备时,电源管理模块通过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接收充电输入。
可选地,电源管理模块可以通过线控盒或电池盒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源管理模块在接收充电输入为无线耳机的电池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无线耳机的正常工作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为处理器,存储器,无线通信模块等模块供电。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中。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100)具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耳机(300)的收容腔(110),所述本体(100)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极(200),至少部分所述充电电极(200)延伸到所述收容腔(110)内,所述充电电极(200)用于与所述耳机(300)接触实现连接;
所述收容腔(110)的至少一侧具有与所述收容腔(110)连通的缺口槽(112),所述缺口槽(112)被配置为从所述收容腔(110)内取放所述耳机(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耳机(300)具有延伸到所述收容腔(110)内的手柄部(340);
所述缺口槽(1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手柄部(340)的外径;
所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高于或平齐于所述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
所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所述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具有预设高度差;
所述缺口槽(112)的槽底面与所述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通过圆弧面或斜面过渡连接;
所述本体(100)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收容腔(110)连通的开口(111),所述缺口槽(112)的顶部与所述开口(1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400),所述第一磁性件(40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10)的侧壁面,所述第一磁性件(400)被配置为与所述耳机(300)磁性吸附,以使所述耳机(300)位于所述收容腔(1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收容腔(110)包括第一腔(113)和第二腔(114);
所述缺口槽(112)开设在所述第一腔(113)的侧壁;
所述第一磁性件(40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113)的相对于所述缺口槽(112)的侧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极(200)包括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所述第一触针(210)和所述第二触针(220)相对于所述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伸缩设置;所述第一触针(210)和/或所述第二触针(220)具有延伸到所述收容腔(110)内的针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包括上壳(130)和下壳(140)。
7.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300)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所述耳机(300)收容至所述充电设备的收容腔(1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300)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00),所述第二磁性件(500)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磁性件(400)磁性相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400)的中心与所述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磁性件(500)的中心与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300)的朝向所述收容腔(110)的底壁面(1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200)包括第一触针(210)和第二触针(220),所述第一触针(210)和所述第二触针(220)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310)和第二接触部(320)接触实现电连接。
CN202321570291.9U 2023-06-16 2023-06-16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20108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0291.9U CN220108175U (zh) 2023-06-16 2023-06-16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0291.9U CN220108175U (zh) 2023-06-16 2023-06-16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8175U true CN220108175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0291.9U Active CN220108175U (zh) 2023-06-16 2023-06-16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8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8510B1 (ko) 자기 오버-센터 매커니즘을 갖는 케이스
DK180836B1 (en) Case with magnetic over-center mechanism
CN111381696A (zh) 一种触控笔及触控设备
CN220108175U (zh) 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4286219B (zh)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9432A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保护壳及无线耳机充电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08707746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338491B (zh) 一种多功能触控笔及触控设备
CN213368101U (zh) Tws耳机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WO2018191897A1 (zh) 卡托、插接装置及终端
CN213694072U (zh) 设备盒、无线设备组件以及无线耳机组件
CN114079837B (zh) 无线耳机、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14429692U (zh) 耳机组件及耳机盒
CN220307384U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
CN213126421U (zh) 无线耳机组件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20823244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组件
CN116709150A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
CN114363748A (zh) 无线耳机组件和电子设备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