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4233U - 液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4233U
CN220104233U CN202320245150.3U CN202320245150U CN220104233U CN 220104233 U CN220104233 U CN 220104233U CN 202320245150 U CN202320245150 U CN 202320245150U CN 220104233 U CN220104233 U CN 220104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hell
buckle
liquid level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51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成豪
冯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51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4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4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4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液体管路,其中,液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组件以及测试组件。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活动连接于下壳体,并可转动地扣合于下壳体,以与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通道,下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下壳体设有位于容置通道两侧的发射口及接收口;测试组件设于容纳腔内,测试组件包括光电发射件及光电接收件,光电发射件与光电接收件对应发射口及接收口设于容置通道两侧,以使光电信号通过发射口穿透液体管路再通过接收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上壳体及下壳体,两者通过转动扣合形成用于容置液体管路的容置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本液位检测装置的使用便利程度。

Description

液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农业生产及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液体液位进行测量或检测,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过程领域,对液位的测量提出了高精度、高稳定性及实时检测等要求,光电式的液位检测装置利用光源与电路的结合做出液位的测量,因其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而在工业领域被大量应用。
相关技术中,液位检测装置中通常以壳体形成容置通道以容置待测液体管路,并通过对该液体管路发射光电信号以测量获得具体液位。然而,现有壳体通常为一体设置或分为几部分并以螺纹紧固连接,前者在使用过程中,使得液体管路的放置十分不便,后者也同样具有较为复杂的安装维护过程,且其固定连接后的壳体紧密连接,难以微调并适应管路的微小形变,影响液位检测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位检测装置,旨在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以相对旋转并扣合连接的壳体组件并以该壳体组件形成液位检测装置中的容置通道,进一步地增加液位检测装置的安装维护便利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液体管路,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和测试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相对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壳体,以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通道,所述下壳体背离所述容置通道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置通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形成有发射口及接收口,所述发射口及所述接收口分别连通所述容置通道及所述容纳腔;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光电发射件及光电接收件,所述光电发射件与所述光电接收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置通道的两侧,且分别对应显露于所述发射口及所述接收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卡接柱及第一卡接臂,所述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卡接柱,所述上壳体在其与卡接柱连接处设有扣合孔,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一卡接臂,第一卡接臂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扣合孔以扣合所述卡接柱,所述上壳体以所述卡接柱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二卡接臂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二卡接臂与所述第一卡接臂沿所述卡接柱轴线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卡接臂与所述第一卡接臂对称围合于所述卡接柱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卡接臂,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卡接臂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卡接板,所述下壳体设有连接部,所述卡接板折弯连接于所述上壳体背离转动连接处的另一侧,所述卡接板卡接所述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板靠近下壳体一侧壁面设有第一卡扣,所述连接部形成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卡接板外侧壁面形成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下壳体外侧壁面形成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扣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扣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板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镂空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靠近卡接板的一侧面与卡接板朝向卡接板一侧壁面呈锐角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卡扣靠近下壳体的一侧面与下壳体朝向第二卡扣一侧壁面呈锐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下侧,并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测试组件设于所述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用于形成容纳腔的一侧壁面朝向密封盖凸设有安装柱,密封盖对应所述安装柱设有过孔,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安装柱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过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组件中形成容置通道,容置通道两侧设置光电发射件发出光电信号经由容置通道内的液体管路后被光电接收件接收以检测液位,通过设置可以相对旋转并扣合连接的壳体组件并以该壳体组件形成液位检测装置中的容置通道,进一步地增加在容置通道中放置待测液体管路的便利程度,也即增加液位检测装置的安装维护便利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位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横截剖面图;
图3为图1中实施例上壳体旋转扣合后的横截剖面图;
图4为图1中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实施例上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实施例另一角度的横截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位检测装置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液位检测装置100,用于测量液体管路,液位检测装置100包括外壳组件10和测试组件30。外壳组件10包括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上壳体11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于下壳体13,相对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于下壳体13,以与下壳体13围合形成容置通道,下壳体13背离容置通道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容置通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形成有发射口131及接收口133,发射口131及接收口133分别连通容置通道及容纳腔;测试组件30包括光电发射件33及光电接收件31,光电发射件33与光电接收件31分别设于容置通道的两侧,且分别对应显露于发射口131及接收口133。
具体地,在光路穿透的液体管路段没有液体存在时,光线经由光电发射件33发出,穿过发射口131、容置通道、接收口133并到达光电接收件31,光线直射,其传递的光路不会被改变;对应的,在光路穿透的液体管路段有液体存在时,光线传递的光路因为液体折射率与空气的不同而产生偏差,光电发射件33发出的光线无法顺利到达并通过接收口133,而是照射于容置通道内壁面,光电接收件31无法顺利接收到光线信号。如此设置,通过光线接收件是否接收到光线信号,即可判断在由发射口131至接收口133的该段液体管路中是否有液体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光线发射件与光线接收件位于同一高度,直射光线经由液体折射而产生的偏差较小,仍有可能有部分光线射入接收口133并到达光电接收件31,影响光电传感器对液体状态或位置的判断,影响光电传感器的使用效果。而位于不同高度的发射口131与接收口133使光路的路径与接收口133本身具有一定角度,光路受液体影响发射折射时,其所产生的变化更明显,偏离角度更大,完全避免了光线折射后仍然会到达接收口133的可能,进一步地增强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测量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光线穿过液体管路时还可能发生散射,散射导致光线传递至接收口133一侧容置通道具有一定弧度的内壁面时所映射的光斑产生形变,形变后的光斑由点型变为面型,其可能在折射后仍有部分能到达接收口133而被光电接收件31接收,从而使液位检测装置100对液体是否存在产生误判,为避免液体散射对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影响,设置高度方向存在高度差的发射口131与接收口133,增加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测量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发射口131及接收口133形成的高度差可以是发射口131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接收口133,也可以是发射口131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接收口133,对应高度差设置光电发射件33及光电接收件31,能使光线传递路径达到预设的效果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出具体限定。具体地,定义容置通道的直径为D,发射口131与接收口133高度方向的高度差值为H,D与H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当D的值越大时,可以设置更小的H以适应传感器的容错能力。受限于光学器件及传感器的大小,在本申请可以实施的情况下,D≤15mm,且0<H<D/2。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螺栓连接、套接连接或卡接连接等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以上壳体11一侧转动连接于下壳体13的方式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可以通过旋转扣合的方式形成容置通道并对容置通道内的液体管路进行固定,也同样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分离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打开容置通道并进行液位检测装置100与液体管路的分离,提高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安装便利程度及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1至图5,外壳组件10还包括卡接柱15及第一卡接臂17,上壳体11的一侧设有卡接柱15,上壳体11在其与卡接柱15连接处设有扣合孔111,下壳体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卡接臂17,第一卡接臂17至少部分穿设于扣合孔111以扣合卡接柱15,上壳体11以卡接柱15的轴线转动连接于下壳体13。
可以理解的是,穿设于扣合孔111的第一卡接臂17其外侧周面在下壳体13具有移动趋势时将与扣合孔111内侧壁面抵接,也即,扣合孔111阻碍了第一卡接臂17以及与卡接臂连接的下壳体13的移动趋势,使得第一卡接臂17所连接的下壳体13与扣合孔111所在的上壳体11具有相对固定固定位置关系,进一步增加了容置通道的稳定性,避免了因为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3移动而造成的容置通道形状变化,进而避免了对容置通道内所容置的待测液体管路的容置过程产生阻碍,进一步地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液位检测装置100还可以是第一卡接臂17连接于上壳体11的一侧,连接柱设置于下壳体13的一侧,下壳体13在其与卡接住连接处设有扣合孔111,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穿设于扣合孔111的第一卡接臂17沿卡接柱15周向延伸设置,其靠近卡接柱15一侧壁面围合形成有卡接槽137,卡接柱15在卡接槽137内能够带动与卡接柱15所连接的上壳体11沿卡接柱15的轴线旋转,相较于螺栓连接、套接连接或卡接连接等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进一步地提高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可拆卸安装的灵活性,也进一步地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使用便利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外壳组件10还包括第二卡接臂18,第二卡接臂18连接于下壳体13,第二卡接臂18与第一卡接臂17沿卡接柱15轴线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第二卡接臂18与第一卡接臂17对称围合于卡接柱15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一卡接臂17沿卡接柱15轴线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于第一卡接臂17两侧的第二卡接臂18由另一方向对称的与第一卡接臂17一同围合形成卡接槽137,进一步地增加了卡接槽137与转动柱外侧壁面可能具有的抵接面积,避免了卡接柱15在转动过程中由转动槽内朝向背离第一卡接臂17方向脱离卡接槽137的趋势,进一步地增加了上壳体11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也即,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臂17和/或第二卡接臂18可以是与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3分别对应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单独生产制作并通过焊接连接、螺接连接等方式分别固定于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3,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卡接臂17与下壳体13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卡接臂18与下壳体13一体成型设置,卡接柱15与上壳体11一体成型设置,如此,进一步地降低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1至图5,外壳组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卡接臂18,至少两个第二卡接臂18设于第一卡接臂17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两个第二卡接臂18设于第一卡接臂17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卡接臂17对称围合于卡接柱15的两侧,如此,在上壳体11沿卡接柱15的轴线转动过程中由转动槽内朝向背离第一卡接臂17方向具有脱离卡接槽137的趋势时,将被至少两个第二卡接臂18靠近卡接柱15一侧壁面抵接阻挡,进一步地增加了上壳体11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也即,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外壳组件10还包括卡接板19,下壳体13设有连接部,卡接板19折弯连接于上壳体11背离转动连接处的另一侧,卡接板19卡接连接部。
可以理解的是,折弯连接于上壳体11背离转动连接处另一侧的卡接板19可以与上壳体11一体成型设置,如此,进一步地降低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效率。卡接板19及连接部用于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的可拆卸连接过程,其可以是卡接板19设置于上壳体11,连接部设置于下壳体13;也可以是卡接板19设置于下壳体13,连接部设置于上壳体11,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卡接板19折弯连接与上壳体11,连接部设置于下壳体13,如此设置,进一步简化了具有发射口131及接收口133的下壳体13的生产制造难度,将卡接板19一体成型于结构相较于下壳体13更简单的上壳体11,进一步地降低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过程中,上壳体11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盖覆于下壳体13并与下壳体13形成容置通道,再通过卡接板19与连接部的卡接使上壳体11固定于下壳体13,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具有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的,可以通过卡接板19与连接部的分离,使上壳体11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分离于下壳体13,打开容置通道并进行液位检测装置100与液体管路的分离,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安装便利程度及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1至图5,卡接板19靠近下壳体13一侧壁面设有第一卡扣191,连接部形成有第二卡扣191,第一卡扣191与卡接板19外侧壁面形成第一卡接槽137,第二卡扣191与下壳体13外侧壁面形成第二卡接槽137,第一卡扣191卡入第二卡接槽137,第二卡扣191卡入第一卡接槽137。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卡接槽137内的第二卡扣191与第二卡接槽137内的第一卡扣191将第一卡扣191与第二卡扣191互相嵌套连接,以第一卡扣191限制第二卡扣191由第一卡接槽137内脱离的趋势,以第二卡扣191限制第一卡扣191由第二卡接槽137内脱离的趋势,如此,进一步地增加了上壳体11卡接连接于下壳体13时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的连接稳定性,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维持了容置通道的形状稳定性,进一步地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卡接板19与上壳体11的连接处设有镂空孔。
可以理解的是,折弯连接于上壳体11的卡接板19可以是塑料、树脂或其它可以发生微小弹性形变的材质,如此,在卡接板19扣合于下壳体13设置的连接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卡接板19发生微小形变而顺利与连接部卡接连接,与连接部卡接后的卡接板19恢复原有形变,在其脱离时需要额外施加一个使卡接板19发生微小形变的力以使卡接板19顺利脱离,增加了卡接板19脱离连接部时所需的力,进一步地增加了卡接板19与连接部的卡接稳定性,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板19在卡接连接与连接部的过程中其发生微小形变的位置主要是卡接板19与上壳体11的连接处,在连接处设置镂空孔,则在不影响卡接板19与上壳体11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增加了卡接板19发生形变时的弹性形变量,或者,减小了发生同样微小形变时所需的力,也即,进一步提高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安装便利程度及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1至图5,第一卡扣191靠近卡接板19一侧壁面朝向卡接板19方向倾斜设置;和/或,第二卡扣191靠近下壳体13一侧壁面朝向下壳体13方向倾斜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扣191和/或第二卡扣191朝向各自倾斜设置的端面用于与另一卡扣191的对应端面抵接固定。倾斜设置的端面使其脱离原有卡接连接状态时,需要对卡接板19施加更大的力以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顺利脱离卡接槽137的能力,也即,降低了第一卡扣191和/或第二卡扣191在卡接连接后脱离彼此的可能,进一步地增加了卡接板19与连接部的卡接稳定性,增加了本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外壳组件10还包括密封盖12,密封盖12可拆卸的安装于下壳体13的下侧,并与下壳体13围合形成容纳腔,测试组件30设于密封盖12。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盖1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树脂或金属等材质,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密封盖12使设在容纳腔内的测试组件30可以随密封盖12的拆装而从壳体组件中分离,如此设置,当光电发射件33或光电接收件31产生故障时,便于产生故障的元件取出并进行维修或替换,进一步增加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维护便利程度,进一步增加液位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下壳体13用于形成容纳腔的一侧壁面朝向密封盖12凸设有安装柱136,密封盖12对应安装柱136设有过孔123,密封盖12安装于下壳体13时,安装柱136至少部分穿设于过孔123。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是,穿设于过孔123安装柱136外侧周面与过孔123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抵接,过孔123使安装柱136所在的下壳体13与设置过孔123的密封盖12具有了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地增加了所形成的容置通道的稳定性,也即,提高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同时,以安装柱136穿设过孔123的形式将下壳体13和密封盖12固定相较于螺栓连接、卡接连接等方式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及安装过程,进一步降低了液位检测装置100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液体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卡接柱,所述上壳体在其与所述卡接柱连接处设有扣合孔,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卡接臂,第一卡接臂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扣合孔以扣合所述卡接柱,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以所述卡接柱的轴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相对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壳体,以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通道,所述下壳体背离所述容置通道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置通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形成有发射口及接收口,所述发射口及所述接收口分别连通所述容置通道及所述容纳腔;和
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光电发射件及光电接收件,所述光电发射件与所述光电接收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置通道的两侧,且分别对应显露于所述发射口及所述接收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二卡接臂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二卡接臂与所述第一卡接臂沿所述卡接柱轴线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卡接臂与所述第一卡接臂对称围合于所述卡接柱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卡接臂,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卡接臂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卡接板,所述下壳体设有连接部,所述卡接板折弯连接于所述上壳体背离转动连接处的另一侧,所述卡接板卡接所述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靠近下壳体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卡扣,所述连接部形成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卡接板的外侧壁面形成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下壳体外侧壁面形成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扣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扣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镂空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靠近卡接板的一侧面与卡接板朝向卡接板一侧壁面呈锐角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卡扣靠近下壳体的一侧面与下壳体朝向第二卡扣一侧壁面呈锐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下侧,并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测试组件设于所述密封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用于形成容纳腔的一侧壁面朝向密封盖凸设有安装柱,密封盖对应所述安装柱设有过孔,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安装柱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过孔。
CN202320245150.3U 2023-02-09 2023-02-09 液位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104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5150.3U CN220104233U (zh) 2023-02-09 2023-02-09 液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5150.3U CN220104233U (zh) 2023-02-09 2023-02-09 液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4233U true CN220104233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5150.3U Active CN220104233U (zh) 2023-02-09 2023-02-09 液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4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6413B2 (ja) 圧力及び温度用センサー
US7367233B2 (en) Pressure sensor module and pressure detecting device
US9164008B2 (en) Pressure detector
EP3660478B1 (en) Sensor assembly and physical quantity measuring device
CN220104233U (zh) 液位检测装置
CN112233367A (zh) 烟雾传感装置
KR102169778B1 (ko) 측정 챔버 내 유체 매체의 압력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압력 센서 장치
US20180080862A1 (en) Measuring device
CN219641059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检测的可进行校准对接的流量计
CN210464755U (zh) 光纤压力传感器
CN219474739U (zh) 一种具有折光结构的液位检测器
CN116793980A (zh) 气体检测装置
US20120314217A1 (en) Fluid sensor
CN218469961U (zh) 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CN116794227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6793981A (zh) 气体检测装置
JP3853709B2 (ja) 管内液体検出装置における投光部と受光部との固定位置演算方法及び管内液体検出装置
CN112444339B (zh) 差压传感器测试工装和差压传感器测试系统
US11353374B2 (en) Liquid leak detection sensor having sensitivity adjustable function
JP2004518984A (ja) 圧力センサ
CN113702337A (zh) 液体检测装置
CN113108829A (zh) 传感器组件
CN220104232U (zh) 液位传感器
CN213902547U (zh) 传感器
CN211122746U (zh) 湿度指示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