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9005U -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9005U
CN220099005U CN202321617688.9U CN202321617688U CN220099005U CN 220099005 U CN220099005 U CN 220099005U CN 202321617688 U CN202321617688 U CN 202321617688U CN 220099005 U CN220099005 U CN 220099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ulture
wall
tube
sterilization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76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君�
刘美静
夏雲
马晓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hui Wei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hui Wei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hui Wei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hui Wei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76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9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9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9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指示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菌液载体和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液管,所述培养液管置于管体内,所述管体的上端开口设有管帽,所述菌液载体放置在培养管内,所述培养管内的中空结构为培养腔,所述培养管位于所述管体的下方,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破碎尖端,当受力时刺破所述培养液管,所述管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液体流出的渗透口结构,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来容器需要一体成型,采用管体和培养管两者的分离式管的设计,降低装配工艺难度;管帽和管体的连接方式,在保证管帽无法脱出管体的同时,在破碎培养液管时,进一步旋转管帽,可使培养液管向下运动,使向下的运动力,转为破碎力,致使培养液管侧壁的薄弱点破碎。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指示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背景技术
生物灭菌指示器是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用于监测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完好及其灭菌效果。生物指示剂一般包含已知量的测试微生物,例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其抵抗具体灭菌处理的能力比其他污染生物体大许多倍。其监测原理是将指示剂灭菌处理之后,在营养物质的辅助作用下繁殖生长,以确定在灭菌处理后是否有存活(灭菌处理结果),从而判定医疗器械、仪器的灭菌有效性。
现有的生物灭菌指示器,一般包括容器和设置在容器内的破碎机构,使用时,通过将菌液载体放置于容器内的底部,将培养液管放置于菌液载体的上方,通过破碎机构对培养液瓶挤压施力,以使培养液瓶破碎,继而培养液流出并与菌液载体接触培养,然后通过培养结果即可判读灭菌处理结果。
现有培养液管的击碎方式为使用仪器撞击击碎的方式,效率低,并配套专用击碎设备,增加使用成本。并且容器一体成型,菌液载体组装的过程中需放置较深,人工组装有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菌液载体和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液管,所述培养液管置于管体内,所述管体的上端开口设有管帽,所述菌液载体放置在培养管内,所述培养管内的中空结构为培养腔,所述培养管位于所述管体的下方,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破碎尖端,当受力时刺破所述培养液管,所述管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液体流出的渗透结构,液体流出后进入所述培养管的所述培养腔内,所述管体的下方的渗透结构包括渗透口。
用于放置培养液管的管体和用于放置菌液载体的培养管,采用前述上下两个管的方式,改变了原来容器需要一体成型,并且降低装配工艺难度。
所述培养腔内设有载体卡槽,所述菌液载体与所述载体卡槽配合,所述菌液载体放置于所述载体卡槽内。
所述管帽的内壁设有夹紧爪,所述管体的上端开口的对应位置设有工艺装配槽,所述管帽上的夹紧爪通过所述工艺装配槽卡入斜卡槽所在缺口,使所述管帽无法脱出管体。
所述管体的内壁包括上部的第一壁和下部的第二壁,所述破碎尖端位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连接处,成阶梯状。
通过培养液管向下的运动力,转为破碎力,致使培养液管侧壁的薄弱点破碎。破碎过程更加省力。
所述管帽内设有封口,所述封口为中空结构,所述培养液管的上端开口置于所述封口内的空腔。可使培养液管定位,防止歪斜。
所述封口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圆锥形或所述封口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阶梯形。
所述培养管的侧壁设有检测面,所述培养管的上端开口设有焊接槽。
所述焊接槽与所述管体的底面间设有过滤纸,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腔内。
所述培养液管放入所述管体的内腔,并卡入所述破碎尖端。
所述渗透口位于所述管体的底壁的四周,所述管体的底壁的中间为向上的凸起。
渗透口的开口大小,可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腔内,影响培养基的生长及检测,管体的底壁的中间为向上的凸起的设计,使破碎后培养液管的玻璃碴留到凸起的上面,培养液沿凸起的侧壁向两侧(或者四周)流,保证玻璃管碎后流出的液体能够流到下面的培养腔内。
培养管的焊接槽与管体的底面间加过滤纸,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管内。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结构简单且有如下有益效果:
1、管体和培养管两者的分离式管的设计,改变了原来容器需要一体成型,并且降低装配工艺难度;
2、管帽和管体的连接方式,在保证管帽无法脱出管体的同时,在破碎培养液管时,进一步旋转管帽,可使培养液管向下运动,使向下的运动力,转为破碎力,致使培养液管侧壁的薄弱点破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组装后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培养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菌液载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管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培养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管帽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总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培养管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管;11-载体卡槽;12-焊接槽;13-检测面;14-第二载体卡槽;
2-菌液载体;21-菌液放置室;
3-管体;31-斜卡槽;32-工艺装配槽;33-渗透口;34-破碎尖端;35-第一壁;36-第二壁;
4-培养液管;41-圆弧侧壁;
5-管帽;51-夹紧爪;52-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生物灭菌指示器存在问题:管体一体成型,使用撞击的方式破碎培养液管,撞击式破碎方法需用专用设备,增加使用成本;
增加承载体,防止破碎后的玻璃碎片进入培养腔,结构件较多,增加生产成本;
管体深度较深,装配菌液载体困难。本实用新型对前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克服前述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例1:请参阅图1-8,如图1和图8所示,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菌液载体2和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液管4,培养液管4置于管体3内,管体3的外壁可以是圆柱形或者上宽下窄的圆台形,本实施例中管体3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管体3的上端开口设有管帽5,如图7所示,管帽5的内壁设有夹紧爪51,管体3的上端开口的对应位置设有工艺装配槽32,夹紧爪51和工艺装配槽32数量适配,位置适配,管帽5上的夹紧爪51通过装配工艺槽卡入斜卡槽31所在缺口,使管帽5无法脱出管体3。
管帽5内设有封口52,封口52为中空结构,培养液管4的上端面置于封口52内的空腔。可使培养液管4定位,防止歪斜。实现封口52对培养液管4定位,防止歪斜的目的,封口52的内壁可以设计为上窄下宽的圆锥形或封口52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阶梯形。该实施例中选择上窄下宽的锥形。
如图5所示,所述管体3的内壁包括上部的第一壁35和下部的第二壁36,第一壁35和第二壁36位于管体3的内壁,且水平朝向管体3的轴线方向凸起于管体3的内壁,所述破碎尖端34位于所述第一壁35和第二壁36的连接处,成阶梯状。第一壁35的内壁所在的内圆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当放置培养液管4时,培养液管4顺着第一壁35的倾斜角度,向下时,最后培养液管4的底部可以卡入破碎尖端34,破碎尖端34分别对应培养液管4的圆弧侧壁41,如图6所示,培养液管4同时通过封口52和下面的破碎尖端34两者的作用,固定。同时第一壁35和第二壁36还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
渗透结构包括渗透口33,渗透口33位于管体3的底壁的四周,管体3的底壁的中间为向上的凸起。能起到同样作用,凸起可以是锥形或圆弧形,该实施例中为锥形。
渗透口33的开口大小,可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腔内,影响培养基的生长及检测,管体3的底壁的中间为向上的凸起的设计,使破碎后培养液管4的玻璃碴留到凸起的上面,培养液沿凸起的侧壁向两侧(或者四周)流,保证玻璃管碎后流出的液体能够流到下面的培养腔内。
管体3的下方连接培养管1,如图2所示,菌液载体2放置在培养管1内,培养管1内的中空结构为培养腔,培养腔内设有载体卡槽11,菌液载体2与载体卡槽11配合,菌液载体2放置于载体卡槽11内。培养管1的侧壁设有检测面13,培养管1的上端开口设有焊接槽12,图中所示的载体卡槽11为对向设置的两个半矩形。
装配时,菌液载体2装入培养管1内的载体卡槽11,并使菌液放置室21朝向培养管1的检测面13结构;培养管1通过焊接槽12与管体3连接并使用超声波焊接牢固;培养液管4放入管体3内腔,并卡入破碎尖端34;管帽5上的夹紧爪51通过装配工艺槽32卡入斜卡槽31所在缺口,使管帽5无法脱出管体3;此时培养液管4的尾端置于管帽5的封口52锥体内的空腔,可使培养液管4定位,防止歪斜。
工作时,旋转管帽5,夹紧爪51沿斜卡槽31的斜面向下旋动,带动整体管帽5向下运动;向下的过程中,管帽5内的上窄下宽的锥台形的封口52挤压培养液管4一起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培养液管4的底端或侧壁持续对破碎尖端34施加力,使向下的运动力,转为破碎力,且破碎尖端34的力作用到培养液管4的管壁上,为点或者线受力,致使培养液管4侧壁的薄弱点更容易破碎;之后,培养液管4内的培养液溢出,培养液管4的玻璃碎片留在管体3底壁的锥形凸起上面,培养液顺着锥形的凸起的侧壁向两侧流到渗透口33,通过管体3底部的渗透口33流入培养,管1的培养腔内;因渗透口33的开口大小,可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管1内,影响培养基的生长及检测。
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实现固定菌液载体2并且同时满足菌液放置室21与培养液相互接触的目的,载体卡槽11的结构不局限于附图中所展示的,可以变为矩形的四周镂空结构或如图9所示,第二载体卡槽14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片状结构,菌液载体2与第二载体卡槽14过盈配合。
具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体3内的第一壁如图10所示,为与管体3的轴向平行设置,起到辅助固定培养液管4的作用,且第一壁和第二壁都有加强筋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超声焊接时,焊接槽12与管体3的底面间设有过滤纸,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菌液载体和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液管,所述培养液管置于管体内,所述管体的上端开口设有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载体放置在培养管内,所述培养管位于所述管体的下方,所述培养管内的中空结构为培养腔,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破碎尖端,当受力时刺破所述培养液管,所述管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液体流出的渗透结构,液体流出后进入所述培养管的所述培养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内设有载体卡槽,所述菌液载体与所述载体卡槽配合,所述菌液载体放置于所述载体卡槽内,所述渗透结构包括分布在管体底壁的渗透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的内壁设有夹紧爪,所述管体的上端开口的对应位置设有工艺装配槽,所述管帽上的夹紧爪通过所述工艺装配槽卡入斜卡槽所在缺口,使所述管帽无法脱出管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包括上部的第一壁和下部的第二壁,所述破碎尖端位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内设有封口,所述封口为中空结构,所述培养液管的上端开口置于所述封口内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锥形或所述封口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阶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的侧壁设有检测面,所述培养管的上端开口设有焊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与所述管体的底面间设有过滤纸,防止玻璃碎片落入培养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管放入所述管体的内腔,并卡入所述破碎尖端,所述渗透口位于所述管体的底壁的四周,所述管体的底壁的中间为向上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与管体的底面间加过滤纸,防止玻璃碎片落入所述培养管内。
CN202321617688.9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Active CN220099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7688.9U CN220099005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7688.9U CN220099005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9005U true CN220099005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7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7688.9U Active CN220099005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9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58589B1 (en) A device for introduction and/or withdrawal of a medium into/from a container
US3811326A (en) Disposable dilution system
EP3408370B1 (de) Einweg-anschlusseinrichtung
CN220099005U (zh)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CN105828728B (zh) 具有平移阀组件的活检装置
EP0466884B1 (en) Jar for picking up and retaining liquids
EP1782732B1 (en) Blood-collecting needle set
AU2020350213A1 (en) Biological indicator for use with a liquid sterilant
CN211227176U (zh) 具有取液装置的培养瓶
US20180002653A1 (en) Aseptically Connectable Sensor Patch
CN206576892U (zh) 一种新型超声探头保护套
CN211751459U (zh) 一种带消毒功能的接头盖
CN219470044U (zh) 一种病毒检测用取样装置
CN210544451U (zh) 一种可调式纳米分子直径选择性过滤器
WO2020017067A1 (ja) 灌流培養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CN219824190U (zh) 一种微生物水体采样设备
CN209617873U (zh) 一种耐穿刺的卤化丁基橡胶塞
CN215886964U (zh) 一种核酸检测用反应板
CN206515094U (zh) 一种取样过滤装置
CN213940783U (zh) 超声探头无菌保护套
CN212640437U (zh) 一种dna样本的保存装置
CN211595641U (zh) 一种撞击式采样器灭菌装置
WO2019070394A1 (en) ENDOSCOPE ORIFICE CAP
CN211471407U (zh) 一种细菌药敏接种机构
CN214713631U (zh) 一种外科用吸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