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6251U -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6251U
CN220096251U CN202320866866.5U CN202320866866U CN220096251U CN 220096251 U CN220096251 U CN 220096251U CN 202320866866 U CN202320866866 U CN 202320866866U CN 220096251 U CN220096251 U CN 220096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assembly
armrest box
slide rail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68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晓飞
沈航
葛广坤
谢鲜华
周轶斌
任见峰
张芳刚
吴蕾
刘其彦
丁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oac Huaxia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oac Huaxia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oac Huaxia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oac Huaxia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668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6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6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6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包括扶手箱本体,位于扶手箱本体的上工作面上设置有包括沿扶手箱本体高度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储物总成和第二储物总成,第一储物总成与扶手箱本体之间,以及第一储物总成与第二储物总成之间分别通过滑动机构连接,使第一储物总成能够沿扶手箱本体的长度方向动作,第二储物总成沿第一储物总成的长度方向动作,使中央扶手箱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大的行程,满足座舱在不同使用模式下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采用短滑轨与长滑轨组合使用的方式,可实现微调滑移以及零件的多层变形功能,具有布置空间小,给用户私享定制感,不仅满足前排用户的使用需求,也能满足后排用户的乘坐体验和舒适性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中控台储物箱,包括汽车中央扶手箱,即是一种安装在两个座椅之间的中央通道的汽车配件,隶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
目前的车载扶手箱大多为简单的揭盖式储物箱体结构,在实用性的功能上比较单一,车载扶手箱的空间未充分利用,无法满足个性化多需求,使用体验效果不佳。申请号为CN217048479U,申请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扶手箱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扶手箱,包括有扶手箱体、扶手盖板,扶手箱体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上支架部与下基体部,上支架部的顶面上开设有上储物槽、手机支架槽,手机支架槽的前侧面向前倾斜设置,下基体部的前端设有前罩箱体,前罩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前储物盒,位于扶手盖板正下方的扶手箱体上设有冰箱主体或储物仓。本实用新型扶手箱体内装配冰箱主体或储物仓,并将储物空间分别设置在上支架部与前罩箱体上,使得储物空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司机以及乘客的手机可以直接插放在手机支架槽上、并根据实际驾驶使用的方向将手机支架槽的前侧面向前倾斜,以便于司机以及乘客的取放,其功能较多、可有效满足司机以及乘客的使用需求。
但是,这种扶手箱仅安装于主驾驶和副驾驶座之间,仅供前排用户使用,后排用户使用不便或无法使用,尤其是具有多排座椅的车型,无法满足乘坐体验和舒适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满足后排乘客使用扶手箱功能的需求,提高乘坐体验和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包括扶手箱本体,位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上工作面上设置有包括沿所述扶手箱本体高度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储物总成和第二储物总成,所述第一储物总成与所述扶手箱本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储物总成与所述第二储物总成之间分别通过滑动机构连接,使所述第一储物总成能够沿所述扶手箱本体的长度方向动作,所述第二储物总成沿所述第一储物总成的长度方向动作,通过多级的滑移结构,有效实现在固定的空间内实现较大的行程,有效满足座舱不同模式下的空间利用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箱本体上的第一滑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储物总成上的第二滑轨组件,通过在扶手箱以及储物上设置滑动机构,满足滑动需求,使扶手箱的功能兼顾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箱本体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扶手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容腔开口处的座板,所述座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安装在所述座板的下工作面上,并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储物总成联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一组平行设置的滑轨,滑动座分别对称设置在相平行的所述滑轨上,并通过驱动机构使所述滑动座一致地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动作,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有滑动架,且所述滑动架的上部通过所述滑槽自所述座板的下工作面向所述座板的上工作面穿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架凸出于所述座板上工作面的部位设置有固定连接位,所述第一储物总成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位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储物总成包括储物箱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物箱本体上开口处的盖板,所述盖板上预留有滑轨组件活动位,为滑轨组件提供滑动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滑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滑座上的第一滑轨组和第二滑轨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组和所述第二滑轨组之间设置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轨组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组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搭桥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搭桥的上工作面上设置有储物箱安装位,所述第二储物总成通过所述储物箱安装位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储物箱总成在第二滑轨组件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滑轨组件滑动,实现行程最大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轨组和所述第二滑轨组结构一致,包括至少三段递进式滑动滑轨,采用最小的安装空间实现最长运动行程,提高稳定性和质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水平驱动座以及丝杆组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杆与所述水平驱动座连接,所述丝杆组件穿设在所述水平驱动座上,并驱动所述丝杆组件动作,所述丝杆组件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组设置,且所述丝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组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组的两个端部的搭桥连接,水平驱动机构能够实现高传动效率和传动比要求,噪音性能优良,耐久性能良好,工作效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在扶手箱本体的高度方向叠加至少两个储物箱总成,并且在每两个储物箱总成之间设置滑动机构,使中央扶手箱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大的行程,满足座舱在不同使用模式下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采用短滑轨与长滑轨组合使用的方式,可实现微调滑移以及零件的多层变形功能,具有布置空间小,给用户私享定制感,不仅满足前排用户的使用需求,也能满足后排用户的乘坐体验和舒适性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滑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滑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滑轨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6,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包括扶手箱本体1,扶手箱本体1为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在该箱体结构上,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有第一储物总成2和第二储物总成3,当然,这里叠加了两个总成结构,根据内部空间设置以及车型可以对叠加设置的总成结构做增减设计,以满足使用需求。
很显然,本申请中采用叠加两个总成结构的设计作为优选。
叠加的总成结构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上一结构能够相对于下一结构在其长度方向上滑移,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行程最大化。
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扶手箱本体1在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座板12,第一滑轨组件41通过座板12设置,第一滑轨组件41可采用长滑轨结构,有利于大行程的实现。
其中,第一滑轨组件41包括丝杆410、滑轨411、驱动机构、滑动架414,滑轨411设置一组,即两根,且沿座板12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在座板12的下工作面的两侧,该滑轨411截面呈内凹结构,丝杆410的设置数量与滑轨411的设置数量相匹配,丝杆410设置在滑轨411的内凹槽中,当然,滑动座412的设置数量也与滑轨411的设置数量相匹配,可滑动的设置在轨411上,左右两侧的滑动座412通过布置于两者之间的驱动机构配合丝杆410设置丝杆驱动并一致同步地沿滑轨411的长度方向动作,使得扶手箱的移动更为平稳,以实现电动驱动扶手箱的目的。
滑动架414与滑动座412连接,在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座412动作时,可带动滑动架414一起动作。
很显然,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或其他驱动机构。
滑动架414包括与滑动座412连接的连接部以及通过滑槽121自座板12的下工作面向座板12的上工作面穿出的固定连接位414a,第一储物总成2通过固定连接位414a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第一储物总成2在扶手箱本体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滑移。
第一储物总成2包括储物箱本体21,必然的,在储物箱本体2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性地在容腔内设置若干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客户群体,如Type-C插口,抽拉式储物箱等。
在储物箱本体21内设置有电控控制机构盒,以满足在储物箱本体21上附加的个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
在储物箱本体上开口处设置有盖板22,盖板22上预留有滑轨组件活动位221,该滑轨组件活动位221采用槽口结构,使装设在盖板22上的第二滑轨组件42中的活动件有滑移空间。
第二滑轨组件42包括相对设置在滑座420上的第一滑轨组421和第二滑轨组422,驱动机构423、搭桥424,对应于第一滑轨组421和第二滑轨组422,驱动机构423设置的若干固定座结构。
其中,第一滑轨组421和第二滑轨组422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一滑轨组421和第二滑轨组422结构一致,均包括至少三段滑动连接的短滑轨,第一滑轨组421即包括右侧设置的第一右外滑轨421a和第一右中滑轨421b以及第一右内滑轨421c,第二滑轨组422,即包括左侧设置的第一左外滑轨和第一左中滑轨以及第一左内滑轨,这种特制轻量化高强度的三节滑轨,体积小,刚性强,能够实现200mm的移动。
搭桥424设置两个,一个设置在在第一右外滑轨以及第一左外滑轨的前端部,使两者连接在一起,另一个设置在第一右外滑轨以及第一左外滑轨的后端部使两者连接在一起,使第一右外滑轨、第一左外滑轨、以及两个搭桥形成一个框型结构,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右内滑轨以及第一左内滑轨上的固定连接座固定在滑座420上。
驱动机构423包括驱动电机423a、水平驱动座423b以及丝杆组件423c,驱动电机423a通过软轴423d与水平驱动座423b连接,丝杆组件423c穿设在水平驱动座423b上,并驱动丝杆组件423c动作,丝杆组件423c平行于第一滑轨组421以及第二滑轨组422设置,且丝杆组件423c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组421以及第二滑轨组422的两个端部的搭桥424连接。
驱动机构实现高传动效率,和特殊的传动比要求,大于10000N的自锁力可以在最小的空间内轻松应对行李箱碰撞和30G的冲击要求,噪音性能优良,耐久性能良好,工作效率高。
两个搭桥424的上工作面上设置有储物箱安装位,第二储物总成3通过储物箱安装位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第二储物总成3在第一储物总成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滑移。
短滑轨在车身Z方向的占比是非常低的,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最高处只有52MM的高度;采用轻量化配件的集成,滑轨自锁力大于10000N,特制轻量化高强度的三节滑轨,体积小,刚性强,能够实现200mm的移动用最小的安装空间实现最长运动行程,稳定性和质感均远优于普通滑轨。
当然,第二储物总成3上可设置若干人机交互结构,包括触摸是按键,触摸式液晶显示屏、升降无限充电器等,在内部的容腔中可设置制冷室,即车载冰箱,以满足夏日或其他场景中对并制冷的使用需求,当然,也可以装载其他功能结构,如升降杯托等。
为增加美感,第一储物总成2和第二储物总成3外围可设置氛围灯,以提高驾乘体验。
使用时,通过对第一储物总成2和第二储物总成3的滑移,可以使后排乘客甚至第三排乘客享受扶手功能或拿取储物箱内物品,使用更方便,结合人机互动,给用户私享定制感,提高乘坐体验和舒适性,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以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包括扶手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扶手箱本体(1)的上工作面上设置有包括沿所述扶手箱本体(1)高度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储物总成(2)和第二储物总成(3),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与所述扶手箱本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与所述第二储物总成(3)之间分别通过滑动机构连接,使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能够沿所述扶手箱本体(1)的长度方向动作,所述第二储物总成(3)沿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的长度方向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箱本体(1)上的第一滑轨组件(4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上的第二滑轨组件(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本体(1)包括内部具有容腔(11)的扶手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容腔开口处的座板(12),所述座板上开设有滑槽(121),所述第一滑轨组件(41)安装在所述座板(12)的下工作面上,并穿过所述滑槽(121)与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41)包括一组平行设置的滑轨(411),滑动座(412)分别对称设置在相平行的所述滑轨(411)上,并通过驱动机构使所述滑动座(412)一致地沿所述滑轨(411)的长度方向动作,与所述滑动座(412)固定连接有滑动架(414),且所述滑动架(414)的上部通过所述滑槽(121)自所述座板(12)的下工作面向所述座板(12)的上工作面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414)凸出于所述座板(12)上工作面的部位设置有固定连接位(414a),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位(414a)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物总成(2)包括储物箱本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物箱本体上开口处的盖板(22),所述盖板(22)上预留有滑轨组件活动位(2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42)包括相对设置在滑座(420)上的第一滑轨组(421)和第二滑轨组(4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组(421)和所述第二滑轨组(422)之间设置的驱动机构(423),所述第一滑轨组(421)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组(422)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搭桥(42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桥(424)的上工作面上设置有储物箱安装位,所述第二储物总成(3)通过所述储物箱安装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组(421)和所述第二滑轨组(422)结构一致,包括至少三段递进式滑动滑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23)包括驱动电机(423a)、水平驱动座(423b)以及丝杆组件(423c),所述驱动电机(423a)通过连杆(423d)与所述水平驱动座(423b)连接,所述丝杆组件(423c)穿设在所述水平驱动座(423b)上,并驱动所述丝杆组件(423c)动作,所述丝杆组件(423c)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组(421)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组(422)设置,且所述丝杆组件(423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组(421)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组(422)的两个端部的搭桥(424)连接。
CN202320866866.5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Active CN220096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6866.5U CN220096251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6866.5U CN220096251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6251U true CN220096251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7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6866.5U Active CN220096251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6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96251U (zh) 一种中央扶手箱的双层滑移结构
CN217048391U (zh) 一种中控箱前后排共用小桌板机构及汽车
CN113401015A (zh) 一种多功能车内娱乐和办公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US8764035B2 (en) Motor vehicle
CN209756850U (zh) 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CN216684161U (zh) 一种汽车座椅便捷进入调节结构
CN209241069U (zh) 一种高速列车节省空间的移动座椅
CN109677307A (zh) 可调脚踏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5621852U (zh) 一种车内升降隔屏
CN115366766A (zh) 一种倾斜升降的电动升降扶手及车辆
CN216886492U (zh) 多功能多场景适应的座舱结构
CN115257501A (zh) 一种腿托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1418037U (zh) 一种后排扶手总成及车辆
CN219360887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央扶手箱的滑轨
CN115593289B (zh) 一种三级滑动的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CN218367493U (zh) 汽车内使用的电动隐藏式吧台座椅
CN209756854U (zh) 车用座椅拓宽支架
CN220842397U (zh) 升降摄像头结构和具有其的汽车座椅
CN219883740U (zh) 一种汽车用弧面脚托
CN219601147U (zh) 一种商务车用可拆卸简易隔断
CN2475628Y (zh) 汽车驾驶室防劫屏
CN221393299U (zh) 可横向移动的车载显示屏运动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CN212637230U (zh) 一种隐蔽型电动座椅导轨
CN220349589U (zh) 一种多功能扶手箱
CN220973978U (zh) 汽车座椅连接组件、车架结构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