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9963U -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9963U
CN220089963U CN202321139090.3U CN202321139090U CN220089963U CN 220089963 U CN220089963 U CN 220089963U CN 202321139090 U CN202321139090 U CN 202321139090U CN 220089963 U CN220089963 U CN 220089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tage
pushing
acupunctur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90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huangpu Joint Innov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huangpu Joint Innov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huangpu Joint Innov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huangpu Joint Innov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11390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9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9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9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用于与弹射盒配合弹射针灸针,包括盒体、推动部,所述盒体包括针夹腔和与针夹腔连通的推针通孔,所述推针通孔用于放置待弹射的针灸针,所述针夹腔用于储存针灸针,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针夹腔中的针灸针进入所述推针通孔,其中,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针灸针弹射出去后就不会受到来自推动部的作用力,防止推动部对弹射后的针灸针产生阻力,同时设置推动阶段和弹射阶段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末端的位置之间距离能够能使待弹射的针灸针保持平衡稳定导向。

Description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背景技术
针刺作为一种侵入式治疗方法不可避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痛。针刺治疗时,由于皮下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进针环节的刺皮疼痛成为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疼痛来源。临床上进针手法的熟练和操作的稳定性决定着刺皮疼痛程度,明显的刺皮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畏针情绪,往往还会影响到针灸的疗效。为了减少进针时所伴随的疼痛,既往研究中,较多的案例都尝试着能够提供动作快捷、力量稳定的弹射进针装置,理论上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进针时的刺皮疼痛,但无菌操作一直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因而造成了弹射进针装置只停留于技术探讨阶段而不能实质性进入医疗产品注册并应用于临床的局面。
通过分析国内大量弹射进针器相关专利发现,现有技术与进针器弹射盒配合的针灸针盒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而且稳定性差,容易导致弹射针灸针时射歪,不能在弹射完成后自动把待弹射的针灸针排列好,容易出现故障,针灸针弹射后继续受到压力而减速影响进入皮肤效果,针灸针储存在针灸针盒内容易翘起影响弹射方向和影响弹射的稳定性,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能够在针灸针弹射出去后就不会受到来自推动部的作用力,防止推动部对弹射后的针灸针产生阻力,同时设置推动阶段和弹射阶段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于针灸末端的位置之间距离能够能使待弹射的针灸针保持平衡稳定导向。而且结构简单,不易出现故障,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用于与弹射盒配合弹射针灸针,包括盒体、推动部,所述盒体包括针夹腔和与针夹腔连通的推针通孔,所述推针通孔用于放置待弹射的针灸针,所述针夹腔用于储存针灸针,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针夹腔中的针灸针进入所述推针通孔,其中,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针通孔内放置的针灸针在弹射前的移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弹射阶段,其中,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等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针灸针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是推动阶段,推动阶段结束时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仍然在针灸针柄上,针灸针的针头被推动至所述推针通孔的出口准备接触皮肤,第二阶段是弹射阶段,针灸针在弹射盒的作用下经过一段距离的加速弹射出去,弹射阶段结束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不在针灸针柄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在针灸针的针柄上,针灸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大于针灸针针柄长度的一半,所述针灸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移动的距离为在第一阶段前和第二阶段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距离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灸针在第一阶段的移动距离等于第二阶段的移动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阶段推动结束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5mm,且不大于8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6mm,其中,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述推动部对所述针夹腔中的针灸针持续施加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所述针夹腔内远离所述推针通孔的一侧,所述推动部推动远离所述推针通孔一侧的针灸针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部为弹性部件,推动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部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向针灸针施加方向朝向所述推针通孔的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针通孔在所述盒体上形成有顶针孔和出针孔,所述弹射盒上设有弹射部件,所述弹射部件经所述顶针孔弹射针灸针,把针灸针从所述出针孔弹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夹腔内依次排列有多个放置针灸针的放置位置,多个所述放置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推针通孔相邻,且多个所述放置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中的针灸针能够移动至推针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包括插接端及针刺端,所述顶针孔设置于插接端,所述出针孔设置于针刺端;
所述盒体还包括针刺头,所述针刺头连接于所述针刺端,并且设置于针刺头中的内孔通过出针孔与所述推针通孔连通,所述内孔设置于所述推针通孔的延伸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包括插接端及针刺端,所述顶针孔设置于插接端,所述出针孔设置于针刺端;
所述针灸针包括相连接的针柄及针身,所述针柄的直径大于针身的直径;
在每一个放置位置中,距离插接端第一距离处设有一组相对凸出的针柄凸起,所述针柄凸起的间距小于针柄的直径,所述针柄凸起用于防止针灸针向针刺端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与推针通孔相邻的放置位置中依次设置有多组相对凸出的针身凸起,所述针身凸起设置在远离所述针柄凸起朝向针刺端的方向上,所述针身凸起的间距与针身的直径相适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针灸针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这样在针灸针弹射出去后就不会受到来自推动部的作用力,防止推动部对弹射后的针灸针产生阻力,如果弹射后的针灸针受到推动部的阻力可能会导致针灸针的进针深度不够,无法突破真皮组织,从而使针灸针无法完成进针,同样,设置推动阶段和弹射阶段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于针灸末端的位置之间距离能够能使待弹射的针灸针保持平衡,避免只对端部施加压力导致针灸针向某一方向翘起从而影响弹射的稳定性,对针灸针的弹射有稳定导向作用,使针灸针不容易射歪,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治疗中往往需要对患者不同穴位施加多根针灸针,推动部在推针通孔的针灸针弹射后自动把针夹腔中的针灸针推向推针通孔补充针灸针,不仅把还没使用的针灸针排列整齐,还能提高弹射针灸针的效率和进针的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灸针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灸针盒和弹射盒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夹腔的针灸针用完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灸针盒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盒体;110、针夹腔;120、推针通孔;121、顶针孔;122、出针孔;130、放置位置;140、插接端;150、针刺端;160、针刺头;161、内孔;200、推动部;210、弹性部件;300、针柄凸起;310、针身凸起;400、弹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用于与弹射盒配合弹射针灸针,包括盒体100、推动部200,盒体100包括针夹腔110和与针夹腔110连通的推针通孔120,推针通孔120用于放置待弹射的针灸针,针夹腔110用于储存针灸针,由于针夹腔110与推针通孔120连通,储存在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可以进入到推针通孔120中成为待弹射的针灸针,把针灸针盒对准患者需要进行针灸的部位,推针通孔120中的针灸针通过弹射盒弹射就能经过弹射扎入患者皮肤,推动部200设置在盒体100内,推动部200推动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进入推针通孔120,其中,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
推针通孔120内放置的针灸针在弹射前的移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推动阶段,推动阶段结束时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仍然在针灸针柄上,针灸针的针头推动至推针通孔120的出口准备接触皮肤,第二阶段是弹射阶段,针灸针在弹射盒的作用下经过一段距离的加速弹射出去,针灸针弹射出去后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不在针灸针柄上,其中,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等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第一阶段的移动阶段可以使针灸针的针头移动到推针通孔120的出口,即针灸针的针头移动到出针孔122,这样使针头距离皮肤更近,为接触皮肤做好进针的准备,而且针头离皮肤更近也可以防止针灸针在弹射后至进入皮肤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进针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具体的,针灸针弹射前会在弹射盒的推动作用下移动一段行程距离,弹射盒首先会把针灸针推动使针灸针的的针头移动到出针孔122,这是针灸针弹射前移动的第一阶段,然后弹射盒进行蓄能,最后弹射盒的弹性部件210再推动针灸针使针灸针进行加速后弹射出去,这是针灸针弹射前移动的第二阶段,针灸针移动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总距离为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顶针孔121,弹射盒通过顶针孔121推动针灸针的末端来推动针灸针移动,具体的,针灸针包括针柄和针身,针灸针具有针柄一端的端部为针灸针末端,针柄设置在针夹腔110的插接端140,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在针柄上,推针通孔120的针灸针在弹射前需要弹射盒推动一段行程,使其接触皮肤后离开弹射盒弹射出去,因此,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要不大于针灸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弹射盒推动的行程距离,这样在针灸针弹射后才不会受到推动部200的作用力,避免影响针灸针弹射后的速度以及影响针灸针运动的方向。
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针灸针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这样能确保针灸针完成第一阶段的移动后,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仍然作用在针灸针上,且施加推力的位置距离针灸针末端的距离能够避免针灸针翘起影响弹射稳定,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这样能确保针灸针进行完第二阶段的移动后,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不作用在针灸针上,以避免影响针灸针弹射后的速度。
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在针灸针的针柄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大于针灸针针柄长度的一半,具体的例如针灸针针柄的长度为30mm,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为16mm,相对于针柄的长度30mm来说已经大于针柄长度的一半,这样的好处是推动部200在压住针柄时不会太靠近针柄的端部,使针灸针翘起,而且在第二阶段时,弹射部件4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动力,此时针灸针受到来自推动部200的侧向压力已处于可忽略程度,不会产生夹带针灸针的现象,保证了弹射针灸针过程顺利完成。其中,第一阶段的移动距离设定是配合第二阶段的,以保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大于针柄长度的一半。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针柄的长度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针柄的长度设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移动距离之和。
第一阶段的移动距离等于第二阶段的移动距离,这样当针灸针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移动后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不会太靠近针灸针的末端,如果第一阶段的移动距离远大于第二阶段的移动距离,而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又等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那么在针灸针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移动后,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就会靠近针灸针的末端,会导致容易压起针灸针头,针灸针进入皮肤过程中导向和稳定性差,进而造成进针过程的不良效果。
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这样使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不会太靠近针灸针的末端,如果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远小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就会太靠近针灸针的末端,容易使针灸针翘起,影响发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段推动结束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5mm,且不大于8mm,此时能够保证,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开始前推动部200施加推力的位置也能使针灸针在待弹射时保持平衡,如果只对着端部施加压力可能会导致待弹射的针灸针翘起影响弹射稳定性。
同样地,可选择设置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6mm,其中,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设置需要根据针灸实际的进针情况考虑,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当距离过大时,第二阶段弹射盒弹射针灸针的距离过长,容易使针灸针扎入患者皮肤的进针深度太深,可能会伤及患者的皮下重要脏器,造成危险;当距离过小时,第二阶段弹射盒弹射针灸针的距离过短,可能会使针灸针扎入患者皮肤的进针深度不够,导致没有突破真皮组织,无法完成进针,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6mm、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都是经过严谨的实验后得出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的,弹射盒推动针灸针的行程距离是16mm,弹射盒经过两段分别是8mm的行程距离推动针灸针,对针灸针进行加速,使针灸针具有弹射的初速度,具体的,弹射盒先推动针灸针行进8mm的距离,使针灸针的针头移动到出针孔122,然后弹射盒进行蓄能,最后通过弹射盒的弹射部件400经过8mm的距离对针灸针进行弹射,使针灸针从初始速度为0经过弹射部件400加速推动了8mm的距离后达到弹射的初速度,离开弹射部件400弹射出去,扎入患者的穴位,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作用力的位置距离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等于或略小于16mm,如果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作用力的位置距离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大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那么在针灸针发射后,仍然受到来自推动部200的作用力,会影响到针灸针扎入患者皮肤的深度,针灸过程中,需要把针灸针扎入患者的穴位,如果针灸针受到推动部200影响就会使针灸针扎入患者皮肤的进针深度不够,导致没有突破真皮组织,无法完成进针,例如进针深度小于4mm,同时速度过低带来患者较强的疼痛感,不利于整个针灸过程的舒适度,如果弹射盒推动针灸针的行程距离过长,就会使针灸针扎入患者皮肤的进针深度太深,可能会伤及患者的皮下重要脏器,造成危险,例如进针深度大于10mm,。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弹射盒推动针灸针的加速度来调整推动针灸针的行程距离。
如图1~4所示,推动部200对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持续施加推力,当推针通孔120中的针灸针被弹射出去后,推针通孔120空出位置,由于推动部200对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持续施加推力,针夹腔110中与推针通孔120相邻的针灸针就会被推动到推针通孔120等待下一次弹射,以实现自动补充推针通孔120中的针灸针,提升弹射针灸针的效率,每次推针通孔120中的针灸针弹射后,针夹腔110中储存的针灸针都会补充至推针通孔120,直至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用完。
如图1~4所示,推动部200设置在针夹腔110内远离推针通孔120的一侧,推动部200推动远离推针通孔120一侧的针灸针,由于推动部200推动针灸腔中的推针通孔120,所以当推动部200推动远离推针通孔120一侧的针灸针时,其他储存在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也被带动,从而把针夹腔110内所有储存的针灸针一起推动,推动远离推针通孔120一侧的针灸针不仅可以使与推针通孔120相邻的针灸针被推动进入到推针通孔120,还可以使针夹腔110内其他的针灸针一起往推针通孔120方向移动,方便下一次把针灸针推动到推针通孔120。
推动部200为弹性部件210,推动过程中弹性部件210处于压缩状态,弹性部件210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向针灸针施加方向朝向推针通孔120的推力,弹性部件210压缩状态储存弹性势能,压缩状态下能够持续向针夹腔110内的针灸针施加推力,当推针通孔120的针灸针弹射后就能把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推入推针通孔120,使推动部200结构简单就能实现自动向推针通孔120补充针灸针的功能,弹性部件210可是弹片,也可以使用压缩的弹簧与针灸针抵接,还可以使用压缩的卷簧连接一个推块与针灸针抵接来向针灸针提供推力。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用电动推杆推动针灸针把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推向推针通孔120。
如图1、2、3、4、7所示,推针通孔120在盒体100上形成有顶针孔121和出针孔122,弹射盒上设有弹射部件400,弹射部件400经顶针孔121弹射针灸针,把针灸针从出针孔122弹射出去,弹射盒的弹射部件400对准顶针孔121,弹射盒的弹射部件400从顶针孔121向推针通孔120中的针灸针施加作用力,推动针灸针移动一定行程距离,使针灸针具有一定初速度,弹射后从出针孔122射出。
如图1~4所示,针夹腔110内依次排列有多个放置针灸针的放置位置130,多个放置位置130中的至少一个与推针通孔120相邻,且多个放置位置130中的至少一个中的针灸针能够移动至推针通孔120中,多个放置针灸针的放置位置130可以使针夹腔110能一次性储存多根针灸针,在针灸治疗中,往往需要使用多根针灸针扎入患者穴位进行治疗,因此,放置多根针灸针可以更好适应针灸治疗时的实际需要情况,避免频繁更换针灸针盒,至少一个放置位置130与推针通孔120相邻,确保每次推针通孔120弹射完针灸针后,针夹腔110中都有针灸针进行补充。
如图1~4所示,盒体100包括插接端140及针刺端150,顶针孔121设置于插接端140,出针孔122设置于针刺端150,盒体100还包括针刺头160,针刺头160连接于针刺端150,并且设置于针刺头160中的内孔161通过出针孔122与推针通孔120连通,内孔161设置于推针通孔120的延伸方向上,在针灸针射出时,针刺头160中的内孔161具有导向作用,使针灸针射出的方向不易发生偏移,确保针灸针发射的稳定性。
如图5~7所示,盒体100包括插接端140及针刺端150,顶针孔121设置于插接端140,出针孔122设置于针刺端150,针灸针包括相连接的针柄及针身,针柄的直径大于针身的直径,在每一个放置位置130中,距离插接端140第一距离处设有一组相对凸出的针柄凸起300,针柄凸起300的间距小于针柄的直径,针柄凸起300用于防止针灸针向针刺端150移动,针柄凸起300起到限位作用,针柄凸起300的间距小于针柄的直径大于针身的直径,挡住针柄,从而防止针灸针向针刺端150移动,确保针灸针在针夹腔110的排列位置才能确保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被推入推针通孔120后停留在合适的位置等待弹射,也确保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能传递到针灸针,如果针灸针往针刺端150方向移动,推动部200施加推力的位置可能会接近针灸针的端部,使针灸针不平衡容易翘起影响弹射稳定性。
如图5~7所示,针夹腔110的厚度仅能放置一排针灸针,防止针灸针被推动部200推动的过程中受到挤压导致两个针灸针出现叠放起来的情况,确保推动部200在推动针灸针的过程中针灸针不会发生偏移。
在与推针通孔120相邻的放置位置130中依次设置有多组相对凸出的针身凸起310,针身凸起310设置在远离针柄凸起300朝向针刺端150的方向上,针身凸起310的间距与针身的直径相适应,针身凸起310的间距等于或者略大于针身的直径,使针身凸起310仅能供一个针灸针的针身通过,防止因多个针灸针的针身交错所造成卡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进针器的弹射盒弹射完针灸针后,自动补充针灸针至待弹射的位置,提高进针器的弹射针灸针的效率,首先,把一定数量备用的针灸针储存在针夹腔110中,推动部200对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施加作用力,把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推进推针通孔120,待弹射的针灸针进入推针通孔120等待弹射,然后启动弹射盒,弹射盒把推针通孔120中待弹射的针灸针沿着推针通孔120推动一段行程距离使针灸针加速后具有一定初速度脱离弹射盒弹射出去,弹射出去的针灸针扎进患者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由于针灸针弹射后推针通孔120的位置空了出来,推动部200就可以继续把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推到推针通孔120中,等待下一次的弹射针灸针,弹射盒复位后就可以继续把推针通孔120中的针灸针弹射出去,其中,推动部200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这样在针灸针弹射出去后就不会受到来自推动部200的作用力,防止推动部200对弹射后的针灸针产生阻力使其减速,如果弹射后的针灸针受到推动部200的阻力而减速,可能会使针灸针的进针深度不够,无法突破真皮组织,从而使针灸针无法完成进针,而且这样的施加推力的位置也能使待弹射的针灸针保持平衡,避免只对端部施加压力导致针灸针向某一方向翘起从而影响弹射的稳定性,对针灸针的弹射有导向作用,使针灸针不容易射歪,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治疗中往往需要对患者不同穴位施加多根针灸针,推动部200在推针通孔120的针灸针弹射后自动把针夹腔110中的针灸针推向推针通孔120补充针灸针,不仅把还没使用的针灸针排列整齐,还能提高弹射针灸针的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用于与弹射盒配合弹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包括针夹腔和与针夹腔连通的推针通孔,所述推针通孔用于放置待弹射的针灸针,所述针夹腔用于储存针灸针;
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针夹腔中的针灸针进入所述推针通孔;
其中,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通孔内放置的针灸针在弹射前的移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弹射阶段,其中,针灸针弹射过程移动的行程距离等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针灸针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针灸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在针灸针的针柄上,针灸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之和大于针灸针针柄长度的一半,所述针灸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移动的距离为在第一阶段前和第二阶段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距离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是推动阶段,推动阶段结束时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仍然在针灸针柄上,针灸针的针头被推动至所述推针通孔的出口准备接触皮肤,第二阶段是弹射阶段,针灸针在弹射盒的作用下经过一段距离的加速弹射出去,弹射阶段结束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不在针灸针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在第一阶段的移动距离等于第二阶段的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推动结束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5mm,且不大于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对针灸针施加推力的位置与针灸针末端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6mm,其中,第一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第二阶段移动的距离为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述推动部对所述针夹腔中的针灸针持续施加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所述针夹腔内远离所述推针通孔的一侧,所述推动部推动远离所述推针通孔一侧的针灸针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灸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为弹性部件,推动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部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向针灸针施加方向朝向所述推针通孔的推力。
CN202321139090.3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Active CN220089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9090.3U CN220089963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9090.3U CN220089963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9963U true CN220089963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9090.3U Active CN220089963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9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77893A (en) Hypodermic projectile with barb in the cannula bevel
US6645169B1 (en) Air-in-tip jet injector
EP1161961B1 (en) Jet injector
KR200315777Y1 (ko) 일회용 사혈침기구
US6702790B1 (en) Hypodermic needle
JP4443610B2 (ja) 連続式刺針器
US20210169386A1 (en) Pressing type disposable safety lancet with spring pilot structure
US20120160896A1 (en) Fastener for mechanical suture
CN220089963U (zh) 一种分步推进弹射的针灸针盒
WO2023116892A1 (zh) 一种无菌包装的针灸针盒、弹射盒以及针灸针进针装置
CN116370305B (zh) 一种弹射盒以及针灸针进针装置
CN202478298U (zh) 扭转式安全留置针
EP1354608A1 (en) Jet injector having mechanism for creating air-in-tip
CN114028223B (zh) 一种无菌包装的针灸针盒以及针灸针进针装置
CN113633336A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皮肤吻合器
KR200478011Y1 (ko) 매선실 탄성 삽입 도구
CN112472080B (zh) 一种卸针停顿便于扎帽的采血装置
CN218474729U (zh) 单兵自持即时镇痛进针笔
EP0415777A1 (en) Ear piercing apparatus
CN219629697U (zh) 一种吻合器
CN213075658U (zh) 一次性快速触发式采血针
CN216258593U (zh) 一种无针注射器
CN116327600A (zh) 一种手动弹射盒以及针灸针进针装置
CN110226937B (zh) 便于装配的采血笔
CN109106377A (zh) 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