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0842U -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0842U
CN220080842U CN202321564461.2U CN202321564461U CN220080842U CN 220080842 U CN220080842 U CN 220080842U CN 202321564461 U CN202321564461 U CN 202321564461U CN 220080842 U CN220080842 U CN 220080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floor
sliding
sliding plate
floor slab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44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江
应优良
陈骁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44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0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0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0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包括支架、滑动组件和锁定结构,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滑动组件沿着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架的顶部,被配置为承载叠合楼板,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板和缓冲结构,滑动板沿着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架,缓冲结构设置于滑动板上,能够缓冲叠合楼板与滑动板之间的作用力;锁定结构能够固定滑动板与支架的相对位置。在移动轮将叠合楼板转运至需要安装叠合楼板的缺口附近后,滑动板能够带动叠合楼板进一步靠近缺口,从而缩短人力搬运叠合楼板的距离,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辅助导向安装叠合楼板,省时省力、灵活高效,缓冲结构能够保护叠合楼板不被破坏。

Description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使用叠合楼板对楼栋进行搭建时,一般会采用起吊装置对叠合楼板进行吊装并逐层搭建,搭建过程中,为了方便后续上下楼层之间物料的传送,每一楼层都先暂时保留一个缺口,待楼栋搭建完成后再在缺口处安装叠合楼板,此时由于楼层对起吊绳的限制,起吊装置无法直接将叠合楼板送至楼层的对应缺口处,只能将其送至既定楼层,再由工作人员在室内进行叠合楼板的二次转运以及安装。叠合楼板的室内转运安装过程通常表现为工作人员就地取材,利用钢管作为转运工具,通过滚动钢管并不断调节钢管的位置将叠合楼板转运至缺口附近,然后由工作人员将叠合楼板抬起并移动到缺口的上方,与缺口在竖直方向上对正后,再将叠合楼板放置于缺口内进行安装。
在此过程中,钢管作为转运工具需要不断调节位置以保证叠合楼板的前进,操作不够灵活,而且由于与叠合楼板的滚动接触容易对叠合楼板造成磨损破坏。与此同时,钢管只能辅助叠合楼板到达缺口附近,工作人员需要将叠合楼板搬运到缺口的正上方后再进行安装,搬运距离较长,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整个转运安装过程费时费力,控制叠合楼板运动的时间较长,转运安装效率低,且容易造成叠合楼板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以实现叠合楼板转运安装操作的省时省力、灵活高效,且保护叠合楼板不被破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滑动组件,沿着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部,被配置为承载叠合楼板,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板和缓冲结构,所述滑动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能够缓冲所述叠合楼板与所述滑动板之间的作用力;
锁定结构,能够固定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和所述滑动板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另一个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滑块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插槽和插块,所述插槽和所述插块二者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插块能够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动,以插接于所述插槽或避让所述插槽。
作为优选,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对正连通的连接孔,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螺纹穿设于所述连接孔背离所述插槽的一端,所述插块滑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靠近所述插槽的一端,并与所述顶杆弹性抵接,所述顶杆通过旋拧能够驱使所述插块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开设有沿着所述插块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所述插块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插块上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所述插槽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所述插槽的侧壁,所述插块插接于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板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冲槽内,另一端能够伸出所述缓冲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槽的底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板的底壁。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导向柱,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槽的底壁,另一端滑动插接于所述缓冲板。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搬运板,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搬运板容置槽,所述搬运板能够放置于所述搬运板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叠合楼板的下方,所述搬运板被配置为将所述叠合楼板从所述滑动板上抬起。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板的底面和/或所述支架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滚动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在使用时,先利用锁定结构固定滑动板与支架的相对位置,保证滑动组件与支架连接的稳定性,然后在滑动板上放置叠合楼板,驱动移动轮带动叠合楼板移动至需要安装叠合楼板的缺口旁,并通过调节移动轮的位置使叠合楼板沿第一方向的边缘与缺口沿第一方向的边缘对齐,然后将锁定结构解锁,此时滑动板能够相对于支架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带动叠合楼板沿第一方向滑动至逐渐靠近缺口的正上方,随后由一部分工作人员将叠合楼板从滑动板上抬起,另一部分工作人员将滑动板收回至避让缺口后,再控制叠合楼板的位置将其放置于缺口内,完成叠合楼板的安装。移动轮的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移动灵活,转运叠合楼板的过程方便快捷;在移动轮将叠合楼板转运至缺口附近后,滑动板能够带动叠合楼板进一步靠近缺口,从而缩短了人力搬运叠合楼板的距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滑动板由于能够定向输送叠合楼板,还起到了辅助导向安装叠合楼板的作用;滑动板上缓冲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叠合楼板与滑动板的刚性接触,有效保护了叠合楼板不被破坏。整个转运安装过程操作灵活、省时省力,转运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的剖面图。
图中:
1、支架;11、移动轮;12、滚动体;13、滑槽;131、导向杆;14、连接孔;141、第一限位槽;142、第二限位槽;15、移动把手;151、凸起;
2、滑动组件;21、滑动板;211、滑块;2111、导向孔;212、缓冲槽;22、缓冲结构;221、缓冲板;2211、第三限位块;222、第二弹性件;223、导向柱;224、弹性垫;23、搬运板;231、搬运把手;
3、锁定结构;31、插槽;32、插块;321、第一限位块;33、顶杆;331、旋拧部;332、第二限位块;34、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具体参见图1-图3,包括支架1、滑动组件2和锁定结构3,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1;滑动组件2沿着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架1的顶部,被配置为承载叠合楼板,滑动组件2包括滑动板21和缓冲结构22,滑动板21沿着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架1,缓冲结构22设置于滑动板21上,能够缓冲叠合楼板与滑动板21之间的作用力;锁定结构3能够固定滑动板21与支架1的相对位置。
在使用时,先利用锁定结构3固定滑动板21与支架1的相对位置,保证滑动组件2与支架1连接的稳定性,然后在滑动板21上放置叠合楼板,驱动移动轮11带动叠合楼板移动至需要安装叠合楼板的缺口旁,并通过调节移动轮11的位置使叠合楼板沿第一方向的边缘与缺口沿第一方向的边缘对齐,然后将锁定结构3解锁,此时滑动板21能够相对于支架1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带动叠合楼板沿第一方向滑动至逐渐靠近缺口的正上方,随后由一部分工作人员将叠合楼板从滑动板21上抬起,另一部分工作人员将滑动板21收回至避让缺口后,再控制叠合楼板的位置将其放置于缺口内,完成叠合楼板的安装。移动轮11的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移动灵活,转运叠合楼板的过程方便快捷;在移动轮11将叠合楼板转运至缺口附近后,滑动板21能够带动叠合楼板进一步靠近缺口,从而缩短了人力搬运叠合楼板的距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滑动板21由于能够定向输送叠合楼板,还起到了辅助导向安装叠合楼板的作用;滑动板21上缓冲结构22的设置,可以避免叠合楼板与滑动板21的刚性接触,有效保护了叠合楼板不被破坏。整个转运安装过程操作灵活、省时省力,转运安装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当叠合楼板长度适中,位于滑动板21在支架1上可滑动的距离范围内时,滑动板21可直接带动叠合楼板至缺口的正上方,然后工作人员将叠合楼板竖直向上抬起,在移动滑动板21至其避让缺口后,再将叠合楼板直接竖直向下放置,即可安装于缺口内,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水平移动叠合楼板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当叠合楼板过长,超出滑动板21在支架1上可滑动的距离范围时,先使滑动板21带动叠合楼板逐渐靠近缺口直至滑动板21滑动到可滑动位置的极端后,再由工作人员将叠合楼板抬起移动至缺口位置处安装,以尽可能缩短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叠合楼板的距离,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优选地,移动轮11为万向轮,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的移动,保证了装置移动的灵活性。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轮11相互间隔设置有四个,在支架1的相对两端各设置有两个,以保证支架1的稳定性。移动轮1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
第一方向可以为与支架1的上表面平行的任意方向,只要是确定的一个方向,使滑动板21能够在支架1上沿该方向定向滑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方向为支架1的宽度方向,与此同时,将支架1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将滑动板21固定于支架1时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滑动板21可以相对于支架1滑动时的状态称为解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状态时滑动板21位于支架1的正上方,即,当滑动板21位于支架1的正上方时,锁定结构3能够固定滑动板21与支架1的相对位置。此状态下的装置重心稳定,使用锁定结构3将滑动板21固定于支架1的正上方后,再在滑动板21上放置叠合楼板进行转运,能够保证该装置转运叠合楼板时的稳定性,使其不易由于重力偏移而发生倾翻。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把手15,用于工作人员握持,辅助移动支架1。由于滑动板21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滑动,将移动把手15设置于支架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能够防止移动把手15干涉滑动板21的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把手收纳槽,每个把手收纳槽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移动把手15,当需要移动支架1时,将移动把手15从把手收纳槽内转出,两个工作人员分别位于支架1的两侧,并分别握持每一侧的两个移动把手15,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支架1移动,使支架1的移动方便灵活;在不需要移动支架1时,将移动把手15转入把手收纳槽内,对移动把手15进行保护。具体地,同一把手收纳槽内的两个移动把手15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把手收纳槽的两侧,相互靠近的一端能够转入或转出把手收纳槽。
更进一步地,同一把手收纳槽内的两个移动把手15相互靠近的一端的顶面上均设置有凸起151,以便于工作人员手握凸起151将移动把手15从把手收纳槽中转出。
进一步地,滑动板21的底面和/或支架1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滚动体12。滚动体12的设置能够将滑动板21与支架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滑动板21与支架1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有利于减小滑动板21与支架1之间磨损,延长滑动板21与支架1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滚动体12均设置于支架1的顶面上,且呈矩阵分布,以均匀分散受力。滚动体12为滚珠,以实现与滑动板21的点接触,摩擦阻力小,结实耐用。
进一步地,支架1和滑动板21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13,另一个上设置有滑块211,滑块211滑动插接于滑槽13内。由于滑块211滑动插接于滑槽13内,只能沿滑槽13的延伸方向滑动,因此实现了滑动板21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的定向滑动,从而使得滑动板21具备了辅助导向安装叠合楼板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3设置于支架1上,滑块211设置于滑动板21上。为了降低支架1的用料,滑槽13从支架1的顶面贯穿至支架1的底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3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槽13位于支架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对应地,滑块211也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滑动板2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底面上。如此设置,能够使滑动板21从锁定状态实现沿第一方向的正反双向滑动。两个滑槽13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贯通支架1的两端,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形成滑块211的限位面,以使滑动板21朝向一侧滑动时,其中一个滑块211在与其对应的滑槽13内滑动直至抵接于限位面,而另一个滑块211能从与其对应的滑槽13中滑出。当滑动板21位于支架1的正上方时,两个滑块211分别与两个滑槽13相互背离的一端接触,以尽可能扩大滑动板21的滑动行程。
更进一步地,滑槽13内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杆131,滑块211上开设有导向孔2111,导向杆131滑动穿设于导向孔2111。导向杆131和导向孔2111的设置能够使滑块211在滑槽13内的滑动更加稳定,同时避免滑块211脱离滑槽13,进而避免滑动板21与支架1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锁定结构3包括插槽31和插块32,插槽31和插块32二者中,一个设置于滑动板21上,另一个设置于支架1上,插块32能够朝着靠近或远离插槽31的方向移动,以插接于插槽31或避让插槽31,从而实现滑动板21与支架1的锁定或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插槽31设置于滑动板21上,支架1上设置有与插槽31对正连通的连接孔14,锁定结构3还包括顶杆33,顶杆33螺纹穿设于连接孔14背离插槽31的一端,插块32滑动穿设于连接孔14靠近插槽31的一端,并与顶杆33弹性抵接,顶杆33通过旋拧能够驱使插块32朝着靠近或远离插槽31的方向滑动,从而通过正反向旋拧顶杆33,即可实现滑动板21与支架1的锁定或解锁,操作方便快捷。螺纹连接方式使顶杆33在连接孔14内的移动方便,且连接可靠,不易松动。进一步地,顶杆33背离连接孔14的一端设置有旋拧部331,以方便工作人员对顶杆33进行旋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的顶部下凹形成滑动板放置槽,插槽31设置于滑动板21沿第二方向的侧壁上,连接孔14的一端连通于滑动板放置槽,另一端连通于支架1沿第二方向的侧壁。当滑动板21位于支架1的正上方时,插槽31与连接孔14对正,以使锁定结构3能够将滑动板21固定于支架1的正上方。优选地,锁定结构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滑动板21和支架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增大滑动板21和支架1锁定强度。
进一步地,连接孔14的内壁上开设有沿着插块32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141,插块3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21,第一限位块321滑动插接于第一限位槽141内,锁定结构3还包括套设于插块32上的第一弹性件34,第一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块321远离插槽31的侧壁和第一限位槽141远离插槽31的侧壁,插块32插接于插槽31时,第一弹性件34处于拉伸状态。第一限位槽141和第一限位块321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插块32与支架1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插块32从连接孔14中脱离,还能限制插块32的滑动行程,避免插块32过度插接于插槽31内而造成插块32和滑动板21的挤压破坏。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4,实现了插块32与顶杆33的弹性抵接,当顶杆33朝向插槽31移动时,顶杆33顶推着插块32逐渐靠近插槽31直至插接于插槽31,实现滑动板21与支架1的锁定,此时第一弹性件34被拉伸;当顶杆33背离插槽31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4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插块32抵接着顶杆33逐渐远离插槽31直至避让插槽31,实现滑动板21与支架1的解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4为弹簧,弹簧易变形,弹性大,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连接孔14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沿着顶杆33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142,顶杆3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332,由于顶杆33螺纹穿设于连接孔14,第二限位块332需要可转动地插接于第二限位槽142内,因此第二限位槽142设置为环槽,进一步优选地,为提高顶杆33转动的稳定性,第二限位块332设置为顶杆33的外侧壁上的圆环凸块。第二限位槽142和第二限位块332的设置限制了顶杆33的移动行程,避免了顶杆33从连接孔14中脱离,提高了顶杆33与支架1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槽141位于连接孔14靠近插槽31的一端的内壁上,第二限位槽142位于连接孔14背离插槽31的一端的内壁上,且第一限位槽141与第二限位槽142相互间隔。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结构22可以为设置于滑动板21上的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缓冲垫。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22为具有弹性的可升降结构,具体地,如图3所示,缓冲结构22包括缓冲板221和第二弹性件222,滑动板21上开设有缓冲槽212,缓冲板221的一端滑动设置于缓冲槽212内,另一端能够伸出缓冲槽212,第二弹性件222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槽212的底壁,另一端连接于缓冲板221的底壁。在滑动板21上放置叠合楼板时,叠合楼板先与缓冲板221的上表面接触,然后第二弹性件222受叠合楼板的重力被压缩,使缓冲板221逐渐向下滑动直至叠合楼板与滑动板21的上表面接触,从而避免了叠合楼板与滑动板21的刚性接触,有效保护了叠合楼板不被破坏,与此同时,还降低了叠合楼板与滑动板21直接撞击而产生的噪音、尘土飞扬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22间隔设置为两个,以提高缓冲的稳定性,增加缓冲效果。第二弹性件222为弹簧,弹簧易变形,弹性大,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缓冲槽212的截面呈“凸”字型,缓冲板221的底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三限位块2211,第三限位块2211滑动插接于缓冲槽212的底端,从而将缓冲板221限位于缓冲槽212内,避免了缓冲板221从缓冲槽212中脱离,提高了缓冲板221与滑动板21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缓冲结构22还包括导向柱223,第二弹性件222套设于导向柱223,导向柱223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槽212的底壁,另一端滑动插接于缓冲板221。导向柱223为第二弹性件222的伸缩提供了导向,从而使缓冲板221在缓冲槽212内的滑动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缓冲结构22均设置有三个第二弹性件222和三个导向柱223,三个第二弹性件222和三个导向柱223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弹性件222和导向柱22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列举的数量。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板221的顶面上设置有弹性垫224,弹性垫224由橡胶、海绵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避免叠合楼板与缓冲板221的刚性接触,起到对叠合楼板的防护效果。可选地,弹性垫224粘接于缓冲板221上,连接方便,便于对弹性垫224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为方便工作人员从滑动板21上搬运叠合楼板,滑动组件2还包括搬运板23,滑动板21上开设有搬运板容置槽,搬运板23能够放置于搬运板容置槽内,且位于叠合楼板的下方,搬运板23被配置为将叠合楼板从滑动板21上抬起。搬运板容置槽用于搬运板23的收纳放置,当需要对滑动板21上的叠合楼板进行搬运时,将搬运板23从搬运板容置槽内向上滑出,从而可以使搬运板23抬起叠合楼板进行搬运。为保证搬运过程中叠合楼板在搬运板23上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搬运板23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搬运板23分别位于滑动板21的顶面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每个搬运板23均朝着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卡接于支架1上设置的滑动板放置槽内,以避免搬运板23在搬运板容置槽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保证搬运板23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每个搬运板23的两端均设置有搬运把手231,以便于工作人员握持搬运板23。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所述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1);
滑动组件(2),沿着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被配置为承载叠合楼板,所述滑动组件(2)包括滑动板(21)和缓冲结构(22),所述滑动板(2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所述缓冲结构(22)设置于所述滑动板(21)上,能够缓冲所述叠合楼板与所述滑动板(21)之间的作用力;
锁定结构(3),能够固定所述滑动板(21)与所述支架(1)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和所述滑动板(21)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13),另一个上设置有滑块(211),所述滑块(211)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槽(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内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杆(131),所述滑块(211)上开设有导向孔(2111),所述导向杆(131)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2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3)包括插槽(31)和插块(32),所述插槽(31)和所述插块(32)二者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滑动板(21)上,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插块(32)能够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插槽(31)的方向移动,以插接于所述插槽(31)或避让所述插槽(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31)设置于所述滑动板(21)上,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31)对正连通的连接孔(14),所述锁定结构(3)还包括顶杆(33),所述顶杆(33)螺纹穿设于所述连接孔(14)背离所述插槽(31)的一端,所述插块(32)滑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14)靠近所述插槽(31)的一端,并与所述顶杆(33)弹性抵接,所述顶杆(33)通过旋拧能够驱使所述插块(32)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插槽(31)的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4)的内壁上开设有沿着所述插块(32)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141),所述插块(3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21),所述第一限位块(321)滑动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41)内,所述锁定结构(3)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插块(32)上的第一弹性件(34),所述第一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21)远离所述插槽(31)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限位槽(141)远离所述插槽(31)的侧壁,所述插块(32)插接于所述插槽(31)时,所述第一弹性件(34)处于拉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22)包括缓冲板(221)和第二弹性件(222),所述滑动板(21)上开设有缓冲槽(212),所述缓冲板(221)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冲槽(212)内,另一端能够伸出所述缓冲槽(212),所述第二弹性件(2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槽(212)的底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板(221)的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22)还包括导向柱(223),所述第二弹性件(222)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23),所述导向柱(2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槽(212)的底壁,另一端滑动插接于所述缓冲板(22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2)还包括搬运板(23),所述滑动板(21)上开设有搬运板容置槽,所述搬运板(23)能够放置于所述搬运板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叠合楼板的下方,所述搬运板(23)被配置为将所述叠合楼板从所述滑动板(21)上抬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21)的底面和/或所述支架(1)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滚动体(12)。
CN202321564461.2U 2023-06-19 2023-06-19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Active CN220080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461.2U CN220080842U (zh) 2023-06-19 2023-06-19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461.2U CN220080842U (zh) 2023-06-19 2023-06-19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0842U true CN220080842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4461.2U Active CN220080842U (zh) 2023-06-19 2023-06-19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0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4454B1 (ko) 다층 건물 상에 외장 부재들을 장착시키는 방법
CN109853341B (zh) 一种多功能地砖自动铺设装置
KR101240784B1 (ko) 리프트 장치
US10071887B2 (en) Universal component lift apparatu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nic device manufacturing
CN111779245A (zh) 一种瓷砖铺贴设备及瓷砖铺贴机器人
CN220080842U (zh) 叠合楼板辅助转运安装装置
CN115123911A (zh) 一种alc板的户外吊装系统及其吊装方法
KR200445622Y1 (ko) 평판유리 직립반송장치
CN110606452B (zh) 封闭式厂房内设备及管道安装施工方法
CN108978372B (zh) 一种铁路轨枕输送用托架
GB2433955A (en) Method of laying a plurality of railway sleepers
CN203768789U (zh) 一种碾压混凝土入仓用组合式钢栈桥
CN112723224A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智能建材升降设备及升降方法
CN206886471U (zh) 一种升降机倾斜运行导轨
CN115354872B (zh) 一种体育馆承重砖砌筑设备及其砌筑工艺
CN217074465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转运装置
CN211997399U (zh)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设备
CN112554517B (zh) 瓷砖抓取装置
CN21954832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CN216974233U (zh) 一种工程搬运机器人
CN115679777B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路缘石铺设设备
CN219821516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板材转运装置
CN213234285U (zh) 一种建筑模板用支撑用三角固定装置
CN114704106B (zh) 悬挑式卸料平台及卸料方法
CN117588066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