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6976U - 包装盒及坯料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及坯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6976U
CN220076976U CN202321435820.4U CN202321435820U CN220076976U CN 220076976 U CN220076976 U CN 220076976U CN 202321435820 U CN202321435820 U CN 202321435820U CN 220076976 U CN220076976 U CN 220076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easy
line
handle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58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宇飞
巴根纳
杨杰
刘孟禹
李鸿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58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6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6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6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包装盒及坯料,该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能至少部分打开的开启板;开启板设置有提手孔和至少两个易撕线结构;提手孔为长条孔,沿提手孔的长度方向,位于提手孔的两端分别具有弧形部;两个易撕线结构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弧形部的位置或与对应的弧形部连通,两个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提手孔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包装盒正常开启的同时,能够避免易撕线结构在开启的初始位置应力集中的情况,有效降低易撕线结构在初始位置易断裂、损坏的几率,保证包装盒的顺利开启。

Description

包装盒及坯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及坯料。
背景技术
包装盒作为一种用于容纳产品的容器,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牛奶包装盒、饮料包装等)。
现有的大部分包装盒均采用单开口方式,即:在包装盒的包装盒主体的顶部设置易撕线结构,易撕线结构可以为槽或者孔,孔可以为盲孔,也可以为通孔,以便于消费者沿易撕线将包装盒撕开。但是目前,易撕线结构在开启的初始位置易出现应力集中,而造成易撕线结构在初始位置易断裂、损坏的问题,影响开启效果,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包装盒及坯料,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及坯料,实现包装盒正常开启的同时,能够避免易撕线结构在开启的初始位置应力集中的情况,有效降低易撕线结构在初始位置易断裂、损坏的几率,保证包装盒的顺利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能至少部分打开的开启板;所述开启板设置有提手孔和至少两个易撕线结构;
所述提手孔为长条孔,沿所述提手孔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提手孔的两端分别具有弧形部;
两个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所述弧形部的位置或与对应的所述弧形部连通,两个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所述提手孔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弧形部分别为位于所述提手孔两端的倒圆角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易撕线结构关于所述提手孔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开启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提手孔的中心线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提手孔的下方延伸至所述开启板的边缘或靠近所述开启板的边缘位置;
或者,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提手孔的下方延伸至所述开启板的底角或靠近所述开启板的底角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撕线结构与所述提手孔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至6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撕线结构包括开启刀线和易撕刀线,所述开启刀线设置于所述弧形部与所述易撕刀线之间,所述开启刀线和所述易撕刀线能够自所述弧形部被顺次撕开,所述开启刀线与所述弧形部之间设有留白部,或所述开启刀线直接与所述弧形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留白部的宽度为0-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提手孔的宽度方向,所述提手孔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提手孔连通的引导开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装盒为纸板箱,所述开启板为所述包装盒的顶盖。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坯料,所述坯料折叠成型上述的包装盒。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及坯料的特点及优点是:在盒体的开启板上设置有提手孔和至少两个易撕线结构,提手孔为长条孔,沿提手孔的长度方向,位于提手孔的两端分别具有弧形部,两个易撕线结构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弧形部的位置或与对应的弧形部连通,两个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提手孔的方向延伸,通过提手孔和易撕线结构的设置,可保证包装盒的正常开启;另外,由于弧形部的设置以及弧形部与易撕线结构之间位置关系,能够避免易撕线结构在开启的初始位置应力集中的情况,有效降低易撕线结构在初始位置易断裂、损坏的几率,保证包装盒的顺利开启。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处于未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前面板; 2、第一侧面板;
201、第一插接部; 202、第三插接部;
3、第二侧面板; 301、第二插接部;
302、第四插接部; 4、后面板;
401、粘接部; 5、开启板;
501、开启部; 502、提手孔;
5021、弧形部; 5022、引导开启部;
503、留白部; 504、易撕线结构;
5041、开启刀线; 5042、易撕刀线;
6、顶板; 601、提手安装孔;
602、缺口; 7、第一底板;
701、第五插接部; 8、第二底板;
801、第六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顶、底、左、右等具有指示方向性的词语,均以图1中的上下、顶、底、左、右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实施方式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能至少部分打开的开启板5;开启板5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提手孔502和至少两个易撕线结构504;提手孔502为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孔,沿提手孔502的长度方向(即:横向),位于提手孔502的两端分别具有弧形部5021;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弧形部5021的位置或与对应的弧形部5021连通,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提手孔502的方向延伸。其中,由于易撕线结构504为长条状,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限定易撕线结构504的一端为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易撕线结构504的另一相对端为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中,提手孔502为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孔,沿提手孔502的长度方向,位于提手孔502的两端分别具有弧形部5021,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弧形部5021的位置或与对应的弧形部5021连通,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提手孔502的方向延伸,通过提手孔502和易撕线结构504的设置,可保证包装盒的正常开启;另外,由于弧形部5021的设置以及弧形部5021与易撕线结构504之间位置关系,能够分散集中于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处的应力,从而避免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与弧形部5021相接的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有效降低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与弧形部5021相接的位置断裂、损坏的几率,保证包装盒的顺利开启。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两个弧形部5021分别为位于提手孔502两端且向外凸出的倒圆角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至少两个易撕线结构504关于提手孔502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开启板5的长度方向与提手孔502的中心线相垂直。优选地,两个易撕线结构504位于提手孔502下方,且两个易撕线结构504呈“八”字形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弧形部5021的位置或与对应的弧形部5021连通,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二端分别向提手孔502的下方延伸至开启板5的左、右边缘或靠近开启板5的左、右边缘位置,从而在两个易撕线结构504与提手孔502之间合围形成开启部501,沿两个易撕线结构504易将开启部501撕开,从而实现包装盒的开启。当然,两个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二端也可分别向提手孔502的下方延伸至开启板5的底角或靠近开启板5的底角位置,能够保证消费者顺利撕开易撕线结构504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易撕线结构504与提手孔50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至65°。可以保障撕开顺畅度,并避免因误操作而被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易撕线结构504包括开启刀线5041和易撕刀线5042,开启刀线5041设置于弧形部5021与易撕刀线5042之间,开启刀线5041和易撕刀线5042能够自弧形部5021被顺次撕开,开启刀线5041与弧形部5021之间设有留白部503(即:开启刀线5041与弧形部5021之间预留的一段不连通的区域),留白部503的设置可提升开启易撕线结构504所需的撕力,降低消费者提拿提手时误操作导致易撕线结构504破裂、损坏的风险。当然,开启刀线5041也可直接与弧形部5021连通,以达到方便开启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开启刀线5041和易撕刀线5042的拐刀尺寸可为但不限于(3至6mm)×(3至10mm),易撕刀线5042的数量,开启刀线5041和易撕刀线5042的形状、开启刀线5041与易撕刀线5042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易撕刀线5042之间的距离,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如:材质、棱型等)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留白部503的宽度(即:开启刀线5041与弧形部5021之间的距离)为0-20mm。优选地,留白部503的宽度为5-10mm。便于消费者手动开启易撕线结构50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易撕线结构504中的开启刀线5041之间的距离h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要保证两个易撕线结构504中的开启刀线5041之间的距离h略大于消费者的手掌的宽度,从而便于消费者手动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提手孔502的宽度方向(即:图2中的竖向),提手孔502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与提手孔502连通的引导开启部5022。引导开启部5022可关于提手孔502上下对称设置,也可做非对称设置,引导开启部5022可作为引导消费者对易撕线结构504的开启方向,便于消费者开启,另外,还可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
该包装盒自提手孔502进行开启,开启过程沿易撕线结构504破裂,实现打开。其中,包装盒可为但不限于纸板箱,开启板5可为包装盒的顶盖。如图2中,虚线为折痕线,该包装盒可在折叠后进行喷胶粘接成型,封盒方式可为热熔胶粘接或其他辅助性材料粘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盒体包括前面板1、第一侧面板2、第二侧面板3、后面板4、开启板5、顶板6、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前面板1、第一侧面板2、第二侧面板3、后面板4、开启板5、顶板6、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均为矩形,前面板1的左边缘与第一侧面板2的前边缘能翻折地连接,前面板1的右边缘与第二侧面板3的前边缘能翻折地连接,前面板1的顶部边缘与开启板5的前边缘能翻折地连接,第一侧面板2的后边缘与后面板4的左边缘能翻折地连接,后面板4的顶部边缘与顶板6的后边缘能翻折地连接,后面板4的右边缘与第二侧面板3的后边缘粘接,前面板1的底部边缘与第一底板7能翻折地连接,后面板4的底部边缘与第二底板8能翻折地连接,通过前面板1、第一侧面板2、第二侧面板3、后面板4、开启板5、顶板6、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配合翻折和粘接,从而在前面板1、第一侧面板2、第二侧面板3、后面板4、开启板5、顶板6、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在容置腔内可存放产品。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顶板6层叠设置于开启板5的下方,顶板6上设置有多个提手安装孔601,提手(未示出)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提手安装孔601内,提手穿过提手孔502并伸出至开启板5的上方。在撕开开启部501后,开启板5依然能够将顶板6压紧于下方,不会对盒体的顶部造成损坏,提手可正常使用,消费者依然能够通过提手对包装盒进行提拿和移动,保证包装盒能够满足二次使用的要求。取出产品后,可将撕开的开启部501插入至顶板6的下方,实现对容置腔的二次封闭,使得包装盒依然具有提拿移动功能,可实现包装盒开启后的二次使用。
其中,提手可为但不限于塑料或者丝绸制成。当提手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时,在提手的两端分别设置卡接片,提手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提手安装孔601内,并通过卡接片对提手进行卡接固定。当提手采用丝绸材质制成时,提手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提手安装孔601内,并将提手的两端相互系紧,从而对提手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顶板6的前边缘开设有一缺口602,在撕开开启部501后,通过该缺口602的设置避免了顶板6将产品的顶部进行覆盖,以便消费者将产品取出。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后面板4的右边缘连接有长条状的粘接部401,粘接部401与第二侧面板3的后边缘粘接,以便包装盒能够组装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侧面板2的顶部边缘与第三插接部202能翻折地连接,第二侧面板3的顶部边缘与第四插接部302能翻折地连接,第三插接部202和第四插接部302插接于开启板5与顶板6之间,并且可对开启板5、顶板6、第三插接部202和第四插接部302之间进行粘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侧面板2的底部边缘与第一插接部201能翻折地连接,第二侧面板3的底部边缘与第二插接部301能翻折地连接,第一插接部201和第二插接部301层叠设置于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的上方,第一底板7与第二底板8层叠设置,并且第一底板7与第二底板8之间通过第一底板7的第五插接部701与第二底板8上的第六插接部801插接卡固,再将第一插接部201、第二插接部301、第五插接部701与第六插接部801之间粘接固定。
进一步的,盒体可采用但不限于瓦楞纸制成,也可采用其它材质,如灰板、复合纸板等,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尤其是奶制品产品的包装,当然在其它领域也可使用,如:药品包装、化学品包装、日化类产品包装等。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包装盒通过提手孔502和易撕线结构504的设置,可保证包装盒的正常开启,还能够分散集中于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处的应力,从而避免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与弧形部5021相接的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有效降低易撕线结构504的第一端与弧形部5021相接的位置断裂、损坏的几率,保证包装盒的顺利开启。
二、该包装盒中,在开启刀线5041与弧形部5021之间设有留白部503,可提升开启易撕线结构504所需的撕力,降低消费者提拿提手时误操作导致易撕线结构504破裂、损坏的风险。
三、该包装盒中,提手孔502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引导开启部5022,引导开启部5022可作为引导消费者对易撕线结构504的开启方向,便于消费者开启,另外,还可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
实施方式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坯料,该坯料折叠成型上述的包装盒,其所成型的包装盒具有上述包装盒的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能至少部分打开的开启板;所述开启板设置有提手孔和至少两个易撕线结构;
所述提手孔为长条孔,沿所述提手孔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提手孔的两端分别具有弧形部;
两个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靠近对应的所述弧形部的位置或与对应的所述弧形部连通,两个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所述提手孔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部分别为位于所述提手孔两端的倒圆角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易撕线结构关于所述提手孔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开启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提手孔的中心线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提手孔的下方延伸至所述开启板的边缘或靠近所述开启板的边缘位置;
或者,所述易撕线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提手孔的下方延伸至所述开启板的底角或靠近所述开启板的底角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结构与所述提手孔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至6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结构包括开启刀线和易撕刀线,所述开启刀线设置于所述弧形部与所述易撕刀线之间,所述开启刀线和所述易撕刀线能够自所述弧形部被顺次撕开,所述开启刀线与所述弧形部之间设有留白部,或所述开启刀线直接与所述弧形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白部的宽度为0-2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提手孔的宽度方向,所述提手孔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提手孔连通的引导开启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为纸板箱,所述开启板为所述包装盒的顶盖。
10.一种坯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坯料折叠成型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
CN202321435820.4U 2023-06-07 2023-06-07 包装盒及坯料 Active CN220076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5820.4U CN220076976U (zh) 2023-06-07 2023-06-07 包装盒及坯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5820.4U CN220076976U (zh) 2023-06-07 2023-06-07 包装盒及坯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6976U true CN220076976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32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5820.4U Active CN220076976U (zh) 2023-06-07 2023-06-07 包装盒及坯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6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2214B2 (en) Cartons with reclosable opening features
JPS61500544A (ja) ボ−ル箱
CN102753445A (zh) 具有改进开口系统的瓦楞盒
JPH07257546A (ja) 厚紙箱用素材と厚紙箱
IE45159B1 (en) Folding box for containing and displaying articles such as fruits and vegetables
US3015432A (en) Dispensing carrier
CN220076976U (zh) 包装盒及坯料
CN213229399U (zh) 一种包装盒
US20030234284A1 (en) Carton with reducibility feature
CN213229405U (zh) 一种包装箱
CN220263478U (zh) 用于饮料包装的卡纸盒
CN211810662U (zh) 一种玻璃杯包装盒
CN216834735U (zh) 易开启包装盒
US5720430A (en) Dispensing carton with integral pour spout
CN219822089U (zh) 酒品仿形包装套
CN110182435A (zh) 一种包装盒
CN214986699U (zh) 一种提篮包装盒
CN211642930U (zh) 一种包装箱
CN220263479U (zh) 一种易拆包装卡纸盒
CN210338634U (zh) 一种包装箱
CN220948984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型包装拉链箱盒
CN212314141U (zh) 一种易开启包装盒
CN212290770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2023558U (zh) 蛋品包装盒
CN208470315U (zh) 一种能够保证密封防盗的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