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1274U -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1274U
CN220071274U CN202321348163.XU CN202321348163U CN220071274U CN 220071274 U CN220071274 U CN 220071274U CN 202321348163 U CN202321348163 U CN 202321348163U CN 220071274 U CN220071274 U CN 220071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spiral
water
pipe
ha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81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学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eichuang Fu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eichuang Fu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eichuang Fu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eichuang Fu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81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1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1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1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富氢水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富氢水混合装置,包括有管体和管芯,所述管体具有一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输入口连接进水口和氢气输入管,所述输出口连接富氢水输出管;所述管芯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芯内设置有多个螺旋孔,所述螺旋孔至少具有一个螺旋循环;所述螺旋孔贯通所述管芯的两端。高压水泵和所述电解槽分别向所述三通阀内输入高压水和电解后的氢气,经三通阀混合后,压入管体内的一端,由多个螺旋孔分流,并沿螺旋孔螺旋输送到所述管体内的另一端,各螺旋孔输出的水相互冲击后输出所述管体。

Description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富氢水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富氢水又称水素水,是将氢气注入到水中使得部分氢气熔接在水中。富氢水的制作,是通过电解槽将纯净水或蒸馏水电解形成氢气和氧气,而将氧气排出,将氢气注入到水中。
公开号为CN114804451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富氢水机,并具体公开了所述富氢水机包括氢气发生装置和第一供水装置,以及气液分离器和微气泡发生器。氢气发生装置用于将水电解后生成含水氢气。第一供水装置与氢气发生装置连接实现对氢气发生装置的供水。气液分离器与氢气发生装置连接,微气泡发生器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第二供水装置连接,以使气液分裂器分离出来的干燥氢气与第二供水装置的供水混合生成富氢水。先通过氢气发生装置产生氢气,再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干燥的氢气,最后通过微气泡发生器利用干燥的氢气和通入的水生成符合含氢标准的富氢水,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富氢水设备无法达到预设含氢量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方案中,是通过将干燥的氢气与第二公司装置的水混合,形成含氢气的水,并且在正常压力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并且采用常规的混合,导致水重的氢气含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富氢水设备生产出来的水中的氢气含量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管体具有一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输入口连接进水口和氢气输入管,所述输出口连接富氢水输出管;所述管芯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芯内设置有多个螺旋孔,所述螺旋孔至少具有一个螺旋循环;所述螺旋孔贯通所述管芯的两端。
进一步,多个所述螺旋孔中包括有多个的左旋螺孔和多个右旋螺孔。
进一步,所述螺旋孔的输入端设置有锥孔。
进一步,还包括增压泵和螺旋管,所述增压泵连接所述管体的输出口和所述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包括空心管和引流棒,所述引流棒设置在所述空心管内,所述引流棒的一端设置有左旋凸起,另一端设置有右旋凸起;所述左旋凸起与所述空心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左旋通道,所述右旋凸起与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形成右旋通道。
进一步,所述引流棒在所述左旋凸起与所述右旋凸起之间形成有缓冲位,所述缓冲位与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形成缓冲腔。
进一步,所述空心管的两端还设置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盖内设置有多个筋条,各所述筋条的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引流棒的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混氢装置还包括常压罐,连接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所述常压罐设置有连通所述三通阀第二端的连接管。
进一步,所述管芯为3D打印成形或者铸造成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富氢水混合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可以通过高压水泵和电解槽分别向三通阀内输入高压水和电解后的氢气,经三通阀混合后,压入管体内的一端,由多个螺旋孔分流,并沿螺旋孔螺旋输送到管体内的另一端,各螺旋孔输出的水相互冲击后输出所述管体。在水的高速冲击下,会使得水形成水分子团,而水分子团中的氢健相互结合后,则可以将氢气包裹在水分子团之间,而在通常情况下,水没有剧烈撞击下,是不会再形成小结构的水分子团,在从而增加的水中的氢气含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富氢水混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富氢水混合装置的混氢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富氢水混合装置的螺旋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富氢水混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3,富氢水混合装置,包括高压水泵100、三通阀200和混氢装置300。所述高压水泵100的输入端连接进水管,输出端连接所述三通阀200的第一接口,所述三通阀200的第二接口连接电解槽,所述三通阀200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混氢装置300。所述混氢装置300包括有管体310和管芯320,所述管体310具有一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输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200的第三接口,所述输出口连接富氢水输出管。所述管芯320设于所述管体310内,所述管芯320内设置有多个螺旋孔321,所述螺旋孔321至少具有一个螺旋循环,且所述螺旋孔321贯通所述管芯320的两端。所述高压水泵100和所述电解槽分别向所述三通阀200内输入高压水和电解后的氢气,经所述三通阀200混合后,压入所述管体310内的一端,由多个所述螺旋孔321分流,并沿所述螺旋孔321螺旋输送到所述管体310内的另一端,各所述螺旋孔321输出的水相互冲击后输出所述管体310。在水的高速冲击下,会使得水形成水分子团,而水分子团中的氢健相互结合后,则可以将氢气包裹在水分子团之间,而在通常情况下,水没有剧烈撞击下,是不会再形成小结构的水分子团,在从而增加的水中的氢气含量。另为,进入管体310内的水和氢气是经过多个螺旋孔321,氢气和水在螺旋孔321内剧烈转动,则可将氢气与水混合,而多个螺旋孔321可以将水分隔成多个螺旋水柱,可以增加混合的的接触面积,增加混合的效果。
进一步,请参照图1~图3,多个所述螺旋孔321中包括有多个的左旋螺孔和多个右旋螺孔。在本实施例中,在经过螺旋孔321打出的水呈现交错的左旋和右旋水流,使得打出的水流相互撞击更加激励,则将水打散出更细的水分子团,则进一步增加混氢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螺旋孔321的输入端设置有锥孔。则便于水被泵入到螺旋孔321中。
进一步,请参照图1~图3,所述混氢装置300还包括增压泵330和螺旋管340,所述增压泵330连接所述管体310的输出口和所述螺旋管340。所述螺旋管340包括空心管341和引流棒342,所述引流棒342设置在所述空心管341内,所述引流棒342的一端设置有左旋凸起343,另一端设置有右旋凸起344;所述左旋凸起343与所述空心管34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左旋通道345,所述右旋凸起344与所述空心管341的内壁形成右旋通道346。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泵330将管体310内混合的水高压地打入到螺旋管340的左旋通道345内,使得水在左旋通道345内形成左旋水流,在水从左旋通道345进入到右旋通道346内,使得进入到螺旋管340内的氢气与水的混合物从左旋流向再转换成右旋流向,使得螺旋管340内的水剧烈的搅动,进一步地将水分子与水份之间破列,或者使得氢气能更好地进入到水分子与水分子连接之间。
进一步,请参照图1~图3,所述引流棒342在所述左旋凸起343与所述右旋凸起344之间形成有缓冲位,所述缓冲位与所述空心管341的内壁形成缓冲腔347。氢气与水的混合物从左旋通道345进入到缓冲腔347内,左旋的水在缓冲腔347剧烈撞击、混合,增加氢气与水混合的效果。在通过右旋通道346内,并且从右旋通道346进入到出水装置内时,依然会使得水剧烈混合,因此,经过多次的混合,能增加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效果。
进一步,请参照图1~图3,所述空心管的341两端还设置有连接盖348,所述连接盖348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盖348内设置有多个筋条349,各所述筋条349的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引流棒342的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请参照图1~图3,所述混氢装置300还包括常压罐350,连接所述螺旋管340的输出端,所述常压罐350设置有连通所述三通阀200第二端的连接管351。本实施例中,经过混氢后的富氢水被输入到常压罐350中,在常压罐350中水中的部分氢气会外溢到常压罐350的空腔内,并随着连接管351回流到三通阀200内与水混合,从而提高氢气的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管芯320为3D打印成形或者铸造成形。在管芯320为打印或者铸造成形是,螺旋孔321的内壁会有纹路或者磨砂颗粒结构,增加对水的阻力,使水更加剧烈运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管体和管芯,所述管体具有一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输入口连接进水口和氢气输入管,所述输出口连接富氢水输出管;所述管芯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芯内设置有多个螺旋孔,所述螺旋孔至少具有一个螺旋循环;所述螺旋孔贯通所述管芯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螺旋孔中包括有多个的左旋螺孔和多个右旋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孔的输入端设置有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氢水混合装置还包括增压泵和螺旋管,所述增压泵连接所述管体的输出口和所述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包括空心管和引流棒,所述引流棒设置在所述空心管内,所述引流棒的一端设置有左旋凸起,另一端设置有右旋凸起;所述左旋凸起与所述空心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左旋通道,所述右旋凸起与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形成右旋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棒在所述左旋凸起与所述右旋凸起之间形成有缓冲位,所述缓冲位与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形成缓冲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的两端还设置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盖内设置有多个筋条,各所述筋条的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引流棒的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常压罐,连接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所述常压罐设置有连通所述管体输入端的连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为3D打印成形或者铸造成形。
CN202321348163.X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Active CN220071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163.XU CN220071274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163.XU CN220071274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1274U true CN220071274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8163.XU Active CN220071274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1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8544B (zh) 塔式超细气泡反应器
CN201087142Y (zh) 固液分离溶气装置
CN207811449U (zh) 一种溶氧装置
CN101428199A (zh) 整体式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20071274U (zh)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CN116655089A (zh) 一种富氢水氢水混合方法
CN109157993B (zh) 一种微纳气泡产生器及产生方法
CN114477577A (zh) 一种超声波废水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KR100879960B1 (ko) 산소수 제조장치
CN206799748U (zh) 一种电解氯化钠溶液装置
CN217646209U (zh)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CN113845199A (zh) 一种富氢水生产设备及方法
CN218810657U (zh) 一种富氢水制造设备
CN217662635U (zh) 气水混合器及氢水混合机
CN115138279B (zh) 一种高浓度高稳定的微纳米氢气泡水生成装置及方法
CN219128887U (zh) 一种富氢水混合装置
CN219217706U (zh) 一种集成式富氢水生产设备
CN219217707U (zh) 一种立式富氢水机结构
CN114288883A (zh) 一种气泵式微气泡发生装置及热水器
CN210993816U (zh) 一种氧化剂制取装置
CN220780147U (zh) 一种螺旋输出加压泵装置及水气混合装置
CN115814628A (zh) 一种富氢水的氢气与水的混合方法、富氢水混合装置
CN216477213U (zh) 一种钻井液除气器用高效排液装置
CN218841694U (zh) 一种气液混合的灌装机
CN115974233A (zh) 一种富氢水制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