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7681U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7681U
CN220067681U CN202320926600.5U CN202320926600U CN220067681U CN 220067681 U CN220067681 U CN 220067681U CN 202320926600 U CN202320926600 U CN 202320926600U CN 220067681 U CN220067681 U CN 220067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ction
voice coil
diaphragm
along
sound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66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苗苗
郭翔
于素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9266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7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7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7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振膜组件,壳体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分别形成有不同形状的外轮廓,壳体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开口部,振膜组件设于开口部,振膜组件至少包括振膜,沿第一方向,振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部的外轮廓和第二端部的外轮廓相匹配;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二方向与振膜的振动方向相一致,或者,第二方向与振膜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两端对称设置的对称振膜,本实用新型中的振膜具有更大的振动面积和辐射面积,从而提高发声装置的发声质量。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VR、AR眼镜一般装配有扬声器单元,扬声器单元一般装配于眼镜的镜腿中,由于镜腿空间狭长,无法装配大尺寸的扬声器单元。因此,如何增大扬声器单元的辐射面积以及驱动力,使扬声器单元具有更好的发声性能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提升扬声器单元辐射面积的问题。该目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形成有不同形状的外轮廓,所述壳体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开口部;
振膜组件,所述振膜组件设于所述开口部,所述振膜组件至少包括振膜,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振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轮廓相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相一致,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通过将振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部的外轮廓和第二端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两端对称设置的现有振膜,本实用新型中的振膜具有更大的振动面积和辐射面积,从而提高发声装置的发声质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直线段,所述第二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弧线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最大外轮廓尺寸相等,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磁路组件和音圈,所述音圈沿自身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所述音圈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振膜组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音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音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首尾依次连接,并合围成所述音圈,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间设有第一圆弧倒角,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间设有第二圆弧倒角,且所述第一圆弧倒角的半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圆弧倒角的半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路组件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所述音圈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组件还包括补强层,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补强层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所述振膜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且两侧的所述开口部分别设有所述振膜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现有扬声器去除振膜组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现有扬声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发声装置去除振膜组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发声装置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发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现有扬声器单元;
10'、第一壳体;11'、第一开口部;
20'、第一振膜组件;21'、第一振膜;22'、第一补强层;
30'、第一磁路组件;31'、第一中心磁铁;32'、第一边磁铁;
40'、第一音圈;
1、发声装置;
10、壳体;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开口部;
20、振膜组件;21、振膜;22、补强层;
30、磁路组件;31、中心磁铁;32、边磁铁;33、第一导磁板;34、第二导磁板;
40、音圈;41、第一连接段;42、第二连接段;43、第三连接段;44、第四连接段;
50、定心支片;
60、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在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情况下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而且,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联接”或“附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或附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在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情况下间接连接、联接或附接到另一个元件。此外,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接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元件直接接合或接触,或在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情况下与另一个元件间接接合或接触。
也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解决如何提升扬声器单元辐射面积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及具有该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用本申请的发声装置,使振膜具有更大的振动面积和辐射面积,从而提高发声装置的发声质量。该发声装置可用于多种电子设备,如VR眼镜、AR眼镜、手机、耳机或其他具有发声功能的电子设备,为描述方便,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仅以发声装置为VR眼镜或AR眼镜的镜腿中的扬声器进行举例说明。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现有扬声器单元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第一开口部11',第一开口部11'处设有第一振膜组件20',其中,第一振膜组件20'包括第一振膜21'和第一补强层22',第一壳体10'的内部设有第一磁路组件30'和第一音圈40',第一磁路组件30'包括第一中心磁铁31'和第一边磁铁32',第一边磁铁32'与第一中心磁铁31'间隔设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磁间隙,第一音圈40'的一端与第一振膜组件20'相连,第一音圈40'的另一端插接于磁间隙内,从而在第一音圈40'处于通电的状态下,能够与第一磁路组件30'的固定磁场相互作用并产生交变磁场,使第一音圈40'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振膜组件20'振动发声。
其中,现有扬声器单元1'包括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壳体1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为第一壳体10'的宽度方向,其中,第一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壳体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共同形成的平面与第一振膜21'的振动方向相垂直。第二方向与第一振膜21'的振动方向相一致,或者,第二方向与第一振膜21'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当第二方向与第一振膜21'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时,其夹角范围为0~90°。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壳体10'的两端为非对称结构,第一振膜21'的两端为对称结构,且分别为弧形结构。由于第一振膜21'的两端为对称结构,且第一壳体10'的两端为非对称结构,因此,第一壳体10'的其中一端必然不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第一振膜21',从而减小了第一振膜21'在第一壳体10'上的辐射面积和振动面积。
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装置1包括壳体10和振膜组件20,壳体10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分别形成有不同形状的外轮廓,壳体10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开口部13,振膜组件20设于开口部13,振膜组件20至少包括振膜21,沿第一方向,振膜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部11的外轮廓和第二端部12的外轮廓相匹配。
其中,发声装置1中的第一方向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为壳体10的宽度方向,其中,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壳体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振膜21的振动方向相垂直。发声装置1中的第二方向与振膜21的振动方向相一致,或者,第二方向与振膜21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当第二方向与振膜21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时,其夹角范围为0~90°。同时,结合图1至图3所示,发声装置1中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与现有扬声器单元1'中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定义基本一致。未描述方便,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仅以第二方向与振膜21的振动方向相一致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振膜2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之间的最大间距尺寸为L1',如图4所示,振膜2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之间的最大间距尺寸为L1,其中,L1与L1'相等或L1略小于L1',但由于第一振膜21'如图1所示的顶端端部为弧形,且与第一壳体10'的顶端端部的形状不匹配,从而导致第一壳体10'位于第一振膜21'的顶端弧形结构的沿第三方向的两侧部分未覆盖第一振膜21',而本申请中的振膜21沿第一方向的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的第一端部11的外轮廓和第二端部12的外轮廓相匹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一振膜21',本实用新型中的振膜21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壳体10的表面,从而使振膜21具有更大的振动面积和辐射面积,进而提高发声装置1的发声质量。
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1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直线段,第二端部12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弧线段。即壳体10的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方形,另一端为圆形,从而可匹配镜腿的形状进行安装,并提升发声装置1在镜腿中的空间利用率。
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第一端部11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和第二端部12的最大外轮廓尺寸相等,从而可进一步地提升发声装置1在镜腿中的空间利用率。
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3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部11的外轮廓和第二端部12的外轮廓相匹配,即开口部13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方形,另一端为圆形,从而相较于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11',提高了开口部13的开口面积,进而进一步地提升振膜21的振动面积和辐射面积。
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装置1还包括磁路组件30和音圈40,音圈40沿自身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振膜组件20相连,音圈40在磁路组件30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振膜组件20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音圈40为大致的矩形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2,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段43和第四连接段44,第一连接段41、第三连接段43、第二连接段42和第四连接段44首尾依次连接,并合围成音圈40。
其中,第一连接段41靠近第一端部11设置,第二连接段42靠近第二端部12设置,第三连接段43和第四连接段44分别与第一连接段41间设有第一圆弧倒角R1,第三连接段43和第四连接段44分别与第二连接段42间设有第二圆弧倒角R2,且第一圆弧倒角R1的半径尺寸小于第二圆弧倒角R2的半径尺寸。
由于振膜21如图4所示位置的顶部为方形结构,底部为弧形结构,为了提高音圈40对振膜21的支撑和振动效果,故将第一圆弧倒角R1的半径尺寸小于第二圆弧倒角R2的半径尺寸设置,从而使第一连接段41沿第三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段42沿第三方向的尺寸设置,同时,可防止第二连接段42在振动过程中与开口部13的底部弧形结构的边缘相碰撞。
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开口部13'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音圈40'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均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第一音圈4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需要与第一开口部13'的两端端部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尺寸,从而避免第一音圈40'在振动过程中与第一开口部13'的两端弧形结构的边缘相碰撞。如图5所示,由于开口部13的顶端为方形结构,因此,相较于第一音圈40',本申请中的音圈40的顶端可以更加靠近开口部13的顶端设置,且不会在振动过程中与开口部13的顶端弧形结构的边缘相碰撞。其中,第一音圈4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2',音圈4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2,L2大于L2',从而能够提高音圈40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并提高音圈40的驱动力以及电磁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发声装置1的发声质量。
结合图3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磁路组件30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音圈40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
由于本申请中的音圈4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现有技术中第一音圈40'的尺寸,故将磁路组件30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音圈40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能够提高磁路组件3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对音圈40的驱动力以及电磁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发声装置1的发声质量。
具体地,磁路组件30包括中心磁铁31和以及两个边磁铁32,两个边磁铁32分别沿第三方向设于中心磁铁31的两侧,并与中心磁铁31间形成磁间隙,音圈40的一端与振膜组件20相连,另一端插接于磁间隙中。
进一步地,磁路组件30还包括第一导磁板33和第二导磁板34,第一导磁板33和第二导磁板34分别沿第二方向贴合设于中心磁铁31的两侧,从提高磁路组件30的磁通量和磁场强度。
结合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振膜组件20还包括补强层22,沿第一方向,补强层22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振膜21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即补强层22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方形,另一端为圆形,从而提高振膜组件20的支撑强度。其中,补强层22设于振膜21朝向磁路组件30的一侧,音圈40通过补强层22与振膜21相连。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装置1还包括定心支片50,部分定心支片50与壳体10相连,另一部分定心支片50与音圈40相连,从而使音圈40更加稳定地振动。
结合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壳体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开口部13,且两侧的开口部13分别设有振膜组件20。
具体地,两侧的振膜组件20分别连接设有音圈40,且音圈40远离振膜组件20的一端插接于磁路组件30的磁间隙中,任一侧的音圈40在通电状态下均能够带动对应侧的振膜组件20振动发声,从而实现发声装置1通过任一侧的振膜组件20发声,或通过两侧的振膜组件20同时发声。
在结合图4至图7所示,壳体10上还设有连接端子60,连接端子60用于连接音圈40和外部电源,从而向音圈40进行供电,并在磁路组件30的作用下使音圈40带动振膜组件20振动发声。其中,连接端子60设于壳体的第一端部11的两侧,并沿第一方向与开口部13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1。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如VR眼镜、AR眼镜、手机、耳机或其他具有发声功能的电子设备,且当该电子设备为VR眼镜或AR眼镜时,发声装置1设于眼镜的镜腿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形成有不同形状的外轮廓,所述壳体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开口部;
振膜组件,所述振膜组件设于所述开口部,所述振膜组件至少包括振膜,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振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轮廓相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相一致,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直线段,所述第二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弧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最大外轮廓尺寸相等,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轮廓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磁路组件和音圈,所述音圈沿自身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所述音圈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振膜组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音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音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首尾依次连接,并合围成所述音圈,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间设有第一圆弧倒角,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间设有第二圆弧倒角,且所述第一圆弧倒角的半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圆弧倒角的半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路组件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所述音圈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还包括补强层,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补强层两端的外轮廓分别与所述振膜两端的外轮廓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且两侧的所述开口部分别设有所述振膜组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CN202320926600.5U 2023-04-19 2023-04-19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067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6600.5U CN220067681U (zh) 2023-04-19 2023-04-19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6600.5U CN220067681U (zh) 2023-04-19 2023-04-19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7681U true CN22006768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2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6600.5U Active CN220067681U (zh) 2023-04-19 2023-04-19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7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7357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596594B2 (en) Vibration Motor
US6845166B2 (en) Plane driving typ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KR100535172B1 (ko) 전기-음향변환기 및 전자기기
US20180184209A1 (en) Vibration sound-producing apparatus
US20110255734A1 (en) Speaker unit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11515068B2 (en) Exciter
US11032658B2 (en) Speaker
US20200314548A1 (en) Speaker
CN113660590B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US20070286447A1 (en) Speaker device
CN220067681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16868A (zh) 一种具有振动功能和发声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N117439364A (zh) 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211531307U (zh) 一种扬声器
CN211831073U (zh) 发声装置
CN101803403B (zh) 超薄型声换能器
CN220935315U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181673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73330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WO2021134243A1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17470270U (zh) 磁路系统、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429699U (zh) 喇叭
US11950075B2 (en) Sounding device
CN110933567B (zh) 一种振动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