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941U -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6941U
CN220066941U CN202321475093.4U CN202321475093U CN220066941U CN 220066941 U CN220066941 U CN 220066941U CN 202321475093 U CN202321475093 U CN 202321475093U CN 220066941 U CN220066941 U CN 220066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le
groove
charging
charg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50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hu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lihu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lihu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lihu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50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6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6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6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包括内部设有容置空腔的壳体,容置空腔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控制线路板;壳体上设有充电接口;壳体上还间隔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壳体内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方向与第一通孔轴线相垂直的卡槽;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匹配卡合在卡槽中并从第一通孔中穿出的充电线,充电线的自由端设有充电插头;壳体内邻近第二通孔的位置设有定位件,定位件上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并匹配充电插头插入的容置槽,容置槽的槽壁和充电插头之间设有定位机构。该实用新型利用充电线作为提手,简化了产品结构,而充电线在壳体内部卡合在卡槽,使得其更加耐受外部拉力,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领域,尤其是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背景技术
充电宝也就是移动电源,是一种帮助人们在户外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应急充电使用的设备。随着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相机等,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人们都会随身携带有充电宝,以解决电子设备没电时的使用。现有的充电宝中则存在有如下问题:通常都是单独设置提手来方便携带,这就需要额外的结构和材料会造成产品的结构复杂化,成本高;自身不配备充电线,给电子设备充电时需要额外的充电线,造成使用的不便;设置有充电线的充电宝,在充电宝内部充电线连接在控制线路板上后穿出壳体,充电线不耐受外部拉力,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空腔的壳体,所述容置空腔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还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壳体内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方向与第一通孔轴线相垂直的卡槽;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置有匹配卡合在卡槽中并从第一通孔中穿出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自由端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壳体内邻近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并匹配充电插头插入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和充电插头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的轴线相垂直的并相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构成,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是腰形通孔,所述充电线是扁平的充电线。
进一步,所述第二挡板是邻近第一通孔的成L型结构的挡板。
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容置槽槽壁上邻近容置槽开口边缘的能弹性形变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容置槽槽壁上在定位凸起的两侧均设置有缺口,所述定位凸起是和容置槽一体成型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容置槽槽壁和充电插头上的能相互卡合的成球形结构的定位凸起和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充电接口设置在壳体上的同一侧面。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底壳凹槽,所述可充电电池、控制线路板、卡槽和定位件均设置在底壳凹槽内;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充电接口均设置在底壳的侧壁上;所述上盖盖设在底壳上并与底壳凹槽形成容置空腔。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可拆装设置有透明的装饰壳。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利用充电线在壳体内定位件上的容置槽内卡合定位,使得充电线能作为提手使用,简化了产品结构,而充电线在壳体内部的走线是卡合在卡槽内然后穿出壳体形成类似S型的走线,使得其更加耐受外部拉力,不会对其于控制线路板的连接产生影响,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充电线上的充电插头在卡合在容纳槽中后就被隐藏在壳体内,携带时不会受到外部物体对充电插头和其定位机构产生影响,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充电线切开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盖和装饰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壳体10-充电接口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底壳130-底壳凹槽14-上盖2-可充电电池3-控制线路板4-卡槽40-第一挡板41-第二挡板5-充电线50-充电插头6-定位件60-容置槽7-定位凸起70-缺口8-装饰壳9-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空腔的壳体1,容置空腔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2、与可充电电池2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3,控制线路板3就用来控制可充电电池2的充放电,根据容置空腔的结构可充电电池2就可选用常用的18650电池等圆柱形电池或者扁平结构的电池,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线路板3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9,利用控制开关9来控制该充电宝的启动或关闭,当然还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指示灯来指示充电宝中电量的多少;而为了方便在壳体1内安装控制线路板9和可充电电池2,将壳体1设置成底壳13和上盖14,底壳13上设置有底壳凹槽130,可充电电池2、控制线路板3、卡槽4和定位件6均设置在底壳凹槽130内;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和充电接口10均设置在底壳1的侧壁上;上盖14盖设在底壳13上并与底壳凹槽130形成容置空腔,就方便了生产组装;壳体1上设置有与控制线路板9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10,充电接口10就是给该充电宝充电的充电接口,根据使用需求充电接口就选择type c接口、lighting接口或者mini USB接口中的任意一种,同时还可以在壳体上设置用来给电子设备充电的放电接口,这样充电宝就可以通过自带的充电线给电子设备充电,或者通过外接的数据线来给电子设备充充电,放电接口就选择type A接口;壳体1上还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此时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可以设置在壳体1上的同一侧面或者不同的侧面,优选将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和充电接口10设置在壳体1上的同一侧面,这种情况下,就将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设置在壳体1同一侧面的两边,如两边的拐角处,充电接口10就设置在该侧面的中间,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就左右并列或者上下并列的方式设置,都设置在一个侧面,保持壳体1结构的完整性,也提高了壳体1结构的牢固性,避免在不同面设置时,充电宝掉落造成壳体1容易摔碎的问题产生;壳体1内对应于第一通孔11的位置设置有方向与第一通孔11轴线相垂直的卡槽4,即卡槽4是在壳体1内对应于第一通孔11位置设置的,这样就方便充电线5经过卡槽4后从第一通孔11中穿出,而卡槽4的方向是与第一通孔11的轴线方向是相垂直的,这样充电线5经过卡槽4后从第一通孔11中穿出时就形成类似S型的走线,使得其更加耐受外部拉力,不会对其于控制线路板9的连接产生影响,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控制线路板9上设置有匹配卡合在卡槽4中并从第一通孔11中穿出的充电线5,充电线5的自由端设置有充电插50头,即充电线5在壳体1内的走线就是先与控制线路板9连接,然后充电线5匹配卡合在卡槽4中,从卡槽4穿过后再从第一通孔11穿出,充电插头50就处在壳体1外,这样在外力拉扯充电线5时,卡槽4的槽壁就会对作用在充电线5上的外部作用力予以分散,提高了充电线5对外力的耐受性,充电插头50就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采用type c、lighting或者mini USB中的任意一种接头;壳体1内邻近第二通孔12的位置设置有定位件6,定位件6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2相对并匹配充电插头50插入的容置槽60,定位件6是邻近第二通孔12设置,其上的容置槽60正对着第二通孔12,充电线5上的充电插头50就从第二通孔12穿过后插入容置槽60中,使得充电线5形成一提手,容置槽60的形状就与充电插头50的形状相同,而为了将充电插头50在容置槽60中予以定位,避免提拉时从容置槽60中脱落,容置槽60的槽壁和充电插头50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这样就利用充电线5在壳体1内定位件6上的容置槽60内得卡合定位,使得充电线5能作为提手使用,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充电线5上的充电插头50在卡合在容纳槽60中后就被隐藏在壳体1内,携带时不会受到外部物体对充电插头50和其定位机构产生影响,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图3中所示,对于卡槽4的结构来说,壳体1内对应于第一通孔11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1的轴线相垂直的并相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挡板40和第二挡板41构成,第一挡板40和第二挡板41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卡槽4,此时第二挡板41是邻近第一通40孔的成L型结构的挡板,增强第二挡板41结构的强度,进而提高充电线5受力时作用在第二挡板4上的力的强度,也就提高了充电线5对外力的受力强度,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均是腰形通孔,充电线5是扁平的充电线,腰形通孔方便充电线5的穿出,而扁平的充电线5也便于其作为提手时的提拉。
进一步,如图2至图4中所示,对于充电插头50和容置槽60之间的定位机构来说,一种情况是,定位机构是设置在容置槽60槽壁上邻近容置槽60开口边缘的能弹性形变的定位凸起7,也就是说定位凸起7是设置在容置槽60的开口端,在充电插头50往容置槽60中插入时,充电插头50挤压定位凸起7使得定位凸起7产生形变,待充电插头50完全插入容置槽60后,定位凸起7就回复初始未受力的状态,从而将充电插头50在容置槽60中予以定位,需要使用充电插头50时,用力将充电插头50往外拔,定位凸起7就再次产生弹性形变,待充电插50被拉出后恢复初始状态,如定位凸起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或者定位凸起7是和容置槽60一体成型的凸起,容置槽60槽壁上在定位凸起7的两侧均设置有缺口70,这样就将构成一个山字形的结构,定位凸起7所在的容置槽60槽壁部分就形成具有弹性的部分,在充电插头50挤压到定位凸起7时,定位凸起7所在的容置槽60槽壁部分就能相对于容置槽60槽壁的其它部分向容置槽60外偏移,对充电插头50的插入予以避让,之后待充电插头50插入容置槽60后,定位凸起7回复初始状态对充电插头50予以定位。另一种情况时,定位机构是设置在容置槽60槽壁和充电插头50上的能相互卡合的成球形结构的定位凸起和定位槽,即在充电插头50上设置定位凸起时7,在容置槽60的槽壁上就设置定位槽,在充电插头50上设置定位槽时,在容置槽60的槽壁上就设置定位凸起7,此时定位凸起7就是成球形结构的橡胶材料制成的凸起,其能产生弹性形变,方便充电插头的插入,选择定位凸起和定位槽均成半球形结构,在方便插入的同时也便于定位机构的稳定定位。
进一步,如图1中所示,壳体1上还可拆装设置有透明的装饰壳8,装饰壳8采用透明的,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在装饰壳8和壳体1之间设置装饰画或者照片等用以装饰的部件,可拆装则采用卡合结构,即在装饰壳8上设在卡脚,在壳体上1设置能与卡脚相匹配卡合的卡脚卡槽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空腔的壳体,所述容置空腔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还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壳体内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方向与第一通孔轴线相垂直的卡槽;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置有匹配卡合在卡槽中并从第一通孔中穿出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自由端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壳体内邻近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并匹配充电插头插入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和充电插头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的轴线相垂直的并相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构成,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是腰形通孔,所述充电线是扁平的充电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是邻近第一通孔的成L型结构的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容置槽槽壁上邻近容置槽开口边缘的能弹性形变的定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槽壁上在定位凸起的两侧均设置有缺口,所述定位凸起是和容置槽一体成型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容置槽槽壁和充电插头上的能相互卡合的成球形结构的定位凸起和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充电接口设置在壳体上的同一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底壳凹槽,所述可充电电池、控制线路板、卡槽和定位件均设置在底壳凹槽内;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充电接口均设置在底壳的侧壁上;所述上盖盖设在底壳上并与底壳凹槽形成容置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可拆装设置有透明的装饰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
CN202321475093.4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Active CN220066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093.4U CN22006694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093.4U CN22006694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6941U true CN22006694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5093.4U Active CN22006694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6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5556U (zh) 电子设备接头转换器
CN220066941U (zh) 一种充电线做提手的充电宝
US10432000B2 (en) Portable charger having switch for adjusting voltage thereof
CN211702132U (zh) 一种手机壳及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0430988U (zh) 一种充电头
CN209593058U (zh) 一种充电宝
CN212935541U (zh) 移动储能设备
CN210092180U (zh) 圆盘太阳能电池盒
CN211089888U (zh) 一种会议麦克风底座及其麦克风
CN209419322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1377612U (zh) 一种用于凝胶观察仪的移动电源
CN205986225U (zh) 智能手表充电座
CN218771330U (zh) 充电宝
CN218735363U (zh) 电源装置及接口定位结构
CN210120637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66988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壳体
CN213585223U (zh) 磁吸式无线充电宝
CN214366829U (zh) 一种底座组件及电风扇
CN218124339U (zh) 供电装置及其背夹
JP2002170643A (ja) 携帯電話機用コネクタ
CN215499231U (zh) 一种兼容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摄像机
CN216980974U (zh) 电源适配器
CN207638358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CN112787364A (zh) 一种用于凝胶观察仪的移动电源
CN213602808U (zh) Tws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