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965U -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965U
CN220065965U CN202320630633.5U CN202320630633U CN220065965U CN 220065965 U CN220065965 U CN 220065965U CN 202320630633 U CN202320630633 U CN 202320630633U CN 220065965 U CN220065965 U CN 220065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aterproof
clamping part
position st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06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辉
赵密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06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装配结构,包括壳体、装配部以及防水件。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持部,装配体被配置为部分显露于壳体,装配体设有第二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之间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其中,第一位置状态包括:第二卡持部朝向第一卡持部移动,第一卡持部抵持第二卡持部以使得第二卡持部发生弹性形变;第二位置状态包括:第二卡持部插入第一卡持部内,第二卡持部恢复原状并抵持于第一卡持部内。防水件设置于壳体和装配体之间,装配体可配置为抵持防水件以紧贴壳体。本申请提供的防水装配结构可提高防水装配结构的装配效率。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插接座和储能设备。

Description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设备经常会设置有指示灯来显示储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储能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光源、以及连接光源的导光柱,该导光柱被配置为显露于壳体外,且导光柱与壳体的接合处需要设置密封胶以实现防水功能。相关技术中,装配导光柱和设置密封胶需要分步进行,然后通过螺丝固定导光柱,整个过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导致储能设备的装配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装配结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装配结构,包括壳体、装配部以及防水件。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持部,装配体被配置为部分显露于壳体,装配体设有第二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之间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其中,第一位置状态包括:第二卡持部朝向第一卡持部移动,第一卡持部抵持第二卡持部以使得第二卡持部发生弹性形变;第二位置状态包括:第二卡持部插入第一卡持部内,第二卡持部恢复原状并抵持于第一卡持部内。防水件设置于壳体和装配体之间,装配体可配置为抵持防水件以紧贴壳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部包括支撑板及卡扣板,支撑板连接卡扣板以形成卡持空间,支撑板背离卡扣板的一端连接壳体。第二卡持部包括套设于装配体的抵持部及连接抵持部外缘的多个卡爪。第一位置状态包括:抵持部和多个卡爪朝向卡持空间移动,卡扣板抵持多个卡爪以使得多个卡爪发生弹性形变。第二位置状态包括:抵持部和多个卡爪位于卡持空间内,多个卡爪恢复原状并抵持于卡扣板,抵持部抵推防水件以贴紧壳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述第一卡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两个卡扣板并排间隔设置,多个卡爪对称设置于装配体的相对两侧,装配体每一侧的多个卡爪卡接一个卡扣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卡爪包括远离抵持部的卡扣端及连接于卡扣端和抵持部之间的斜推部,对称设置于装配体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卡扣端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位置状态包括: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第二位置状态包括: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卡扣板朝向装配体的一侧设有限位槽,第二位置状态包括:卡扣端限位于限位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配体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抵持部套设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第一部分穿设壳体,第二部分设置于壳体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斜推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呈锐角,卡扣端与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设置有第一开口,防水件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部分穿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一种插接座,包括发光件和如上的防水装配结构,装配体为导光柱,发光件设置于壳体内,发光件连接导光柱。
一种储能设备,包括电池和如上的插接座,电池连接插接座。
本申请中提供的防水装配结构通过在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持部,并在装配体设有第二卡持部,该第一卡持部和该第二卡持部可以相互匹配,在装配时,首先第二卡持部朝向第一卡持部移动,第一卡持部抵持第二卡持部以使得第二卡持部发生弹性形变,然后第二卡持部插入第一卡持部内,第二卡持部恢复原状并抵持于第一卡持部内。整个装配过程简单高效,一步到位,从而显著提高防水装配结构的装配效率。另外,该防水装配结构设计成本低廉、易于制造,采用简单的卡扣结构,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能设备的插接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插接座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插接座的防水装配结构的分解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插接座的沿线IV-IV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插接座的装配体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防水装配结构 100 第一部分 22
壳体 10 第二部分 23
第一卡持部 11 防水件 30
支撑板 111 第二开口 31
卡扣板 112 储能设备 200
卡持空间 113 插接座 201
限位槽 114 电池包组 202
面板 12 插接座 203
收容空间 121 电池包 204
第一开口 122 支撑座 205
限位环槽 123 电路板 206
装配体 20 第一位置状态 A
第二卡持部 21 第二位置状态 B
抵持部 211 第一距离 L1
卡爪 212 第二距离 L2
斜推部 212a 开槽 21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储能设备经常会设置有指示灯来显示储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储能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光源、以及连接光源的导光柱,该导光柱被配置为显露于壳体外,且导光柱与壳体的接合处需要设置密封胶以实现防水功能。相关技术中,往往装配导光柱和设置密封胶需要分步进行,然后通过螺丝固定导光柱,整个过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导致储能设备的装配效率低下。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装配结构,用于实现壳体和装配体之间的高效装配效率及防水连接。防水装配结构包括壳体、装配部以及防水件。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持部,装配体被配置为部分显露于壳体,装配体设有第二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之间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其中,第一位置状态包括:第二卡持部朝向第一卡持部移动,第一卡持部抵持第二卡持部以使得第二卡持部发生弹性形变;第二位置状态包括:第二卡持部插入第一卡持部内,第二卡持部恢复原状并抵持于第一卡持部内。防水件设置于壳体和装配体之间,装配体可配置为抵持防水件以紧贴壳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装配结构,通过在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持部,并在装配体设有第二卡持部,该第一卡持部和该第二卡持部可以相互匹配,具体装配时,首先将第二卡持部朝向第一卡持部移动,使得第一卡持部抵持第二卡持部以使得第二卡持部发生弹性形变,然后将第二卡持部插入第一卡持部内,使得第二卡持部恢复原状并抵持于第一卡持部内。同时,装配体可以抵持防水件紧贴壳体,实现防水防尘的功能。整个装配过程简单高效,一步到位,从而显著提高防水装配结构的装配效率。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6及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以防水装配结构100应用于储能设备200的插接座20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防水装配结构100还可以应用于家电的防水显示面板、键盘的防水键帽、汽车电子控制单元(Automotive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防水结构、智能手机的防水壳体、电子手表的防水壳体、环境监测设备的防水壳体以及户外安防设备的防水外壳等等。
请参见1和图2,储能设备200包括电池包组202、设置于电池包组202一端的插接座201以及设置于电池包组202的另一端的支撑座205。电池包组202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电池包204,每相邻两个电池包204通过电连接件(未标示)电性连接,插接座201与相邻的电池包204也通过电连接件电性连接,支撑座205与相邻的电池包204固定连接。其中,支撑座205用于支撑电池包组202和插接座201。多个电池包204用于存储电能。插接座201用于提供电池包组202的充放电接口,同时可以用于显示电池包组202电量信息或者充放电信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插接座201的防水指示灯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见图2、图3和图4,插接座201包括电路板206、发光件(未标示)和防水装配结构100。发光件设置于电路板206的一侧并电性连接电路板206,电路板206连同发光件一并设置于防水装配结构100内,防水装配结构100可以用于将发光件发射的光线引导至防水装配结构100外。
具体地,发光件用于发射不同颜色的可见光以指示电池包组202中的电量状态信息,发光件发射绿光则指示电量大于10%,发光件发射红光则指示电量小于10%。防水装配结构100用于将发光件所发射的可见光引导至使用者可见的外界,从而方便使用者获知电池包组202的电量状态信息。
请参见图3、图4和图5,防水装配结构100包括壳体10、装配体20以及防水件30。壳体10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1。装配体20被配置为部分显露于壳体10,装配体20设置有第二卡持部21。第二卡持部21可以卡持于第一卡持部11内。防水件30设置于装配体20和壳体10之间。具体地,第一卡持部11和第二卡持部21具有第一位置状态A(参见图4)和第二位置状态B(参见图3或图6)。第一位置状态A包括:第二卡持部21朝向第一卡持部11移动,第一卡持部11抵持第二卡持部21以使得所述第第二卡持部21发生弹性形变。第二位置状态B包括:第二卡持部21插入第一卡持部11内部,第二卡持部21恢复原状并抵持于第一卡持部11内,同时,装配体20抵推防水件30紧贴壳体10的内壁,使得装配体2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被密封,起到防止外界水汽顺着装配体20流入壳体10内的目的。其中,壳体10可以为插接座201的外壳。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206等元件,发光件设置于电路板206。装配体20为导光柱,导光柱可引导发光件所发射的可见光。具体地,发光件为LED灯珠、氙气灯、卤素灯、荧光灯或者硅光源等。该导光柱由透光性和耐热性具甲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者有机玻璃等。
在本申请中,装配防水装配结构100时,只需将装配体20的第二卡持部21推入壳体10的第一卡持部11内,第二卡持部21由变形状态恢复至原状并卡持于第一卡持部11内,从而实现第一卡持部11与第二卡持部21的卡接,同时实现防水件30密封装配体20与壳体10,整个过程一步到位,无需通过额外的螺钉进行固定,可显著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第二卡持部21与第一卡持部11的连接可靠性高,不易出现脱卡的情况。另外,该防水装配结构100设计成本低廉、易于制造,采用简单的卡扣结构,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从而可以大大减低制造成本。
请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大致呈盒状,壳体10包括第一卡持部11和多个面板12。多个面板12依次连接并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21。面板1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22。第一卡持部11设置于面板12朝向收容空间121的一侧。
请参见图4和图5,第一卡持部11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第一卡持部11包括支撑板111和卡扣板112。支撑板111一侧由面板12的表面大致垂直延伸,卡扣板112由支撑板111的另一侧大致垂直延伸,且卡扣板112与面板12大致平行设置,从而与支撑板111、面板12共同形成卡持空间113,即支撑板111背离卡扣板112的一端连接面板12朝向收容空间121的一侧,卡持空间113位于收容空间121内。
请参见图6,装配体20包括第二卡持部21、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第一部分22连接第二部分23,第二卡持部21连接于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之间。第一部分22大致为一板状体,第二部分23大致为一条状体。第二卡持部21包括抵持部211和连接抵持部211外缘的多个卡爪212。抵持部211大致为呈椭圆的板状体,抵持部211包括朝向第一部分22的第一表面211a及朝向第二部分23的第二表面211b,第一表面211a连接第一部分22的端部,第二表面211b连接第二部分23的端部,如此抵持部211连接于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之间。卡爪212大致呈勾爪状,且由第二表面211b的相对两边缘朝向第二部分23的方向且远离第二部分23向外延伸设置卡爪212可以由弹性塑料或者金属制成,卡爪212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即,在一定程度内,卡爪212可以在受压的条件下发生形变,并在不受压的条件下快速地恢复原状。
请参见图3,在第一位置状态A时,装配体20朝向第一卡持部11移动,卡扣板112背离卡持空间113的一侧抵持多个卡爪212,使得多个卡爪212发生朝向第二部分23的方向向内产生弹性形变。请参见图2,在第二位置状态B时,装配体20的第一部分22穿设第一开口122以从壳体10显露出来,多个卡爪212快速恢复原状并抵持于卡扣板112朝向卡持空间113的一侧,第二部分23抵触发光件,同时抵持部211抵持防水件30使得防水件30紧贴面板12朝向收容空间121的一侧。即,实现壳体10、装配体20以及防水件30这三者的快速连接与固定。
请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持部11相对间隔设置以使两个卡持空间113相连通。即,相邻的两个支撑板111大致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持部11的卡扣板112朝向另一第一卡持部11的卡扣板112延伸,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持部11的对应的卡扣板112之间形成开槽213,且两个卡扣板112大致平行面板12设置。
开槽213连通两个卡持空间113和收容空间121。卡爪2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爪212对称设置抵持部211的相对两侧,且抵持部211每一侧的两个卡爪212相对间隔设置,四个卡爪212背向抵持部211延伸以使卡爪212在弹性形变前无法穿过开槽213。在第一位置状态A时,装配体20的第一部分22穿过开槽213并进入第一开口122,同时,一个卡扣板112朝向开槽213的一侧抵持两个卡爪212,另一个卡扣板112朝向开槽213的一侧抵持另外的两个卡爪212,以使得四个卡爪212都发生形变并朝向第二部分23靠拢,并随着装配体20的不断推进,四个变形后的卡爪212可以进入开槽213。
请参见图2、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卡爪212包括斜推部212a和连接斜推部212a的卡扣端212b,斜推部212a远离卡扣端212b的一端连接抵持部211的边缘。对称设置于抵持部211的两个卡扣端212b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定义开槽213的宽度为第二距离L2,在第一位置状态A时,两个卡扣板112对四个卡爪212进行抵推并使得四个卡爪212发生弹性变形,直至两个卡扣端212b之间的第一距离L1小于第二距离L2,从而允许四个卡爪212穿过开槽213。在第二位置状态B时,两个卡扣板112解除对四个卡爪212的抵推,四个卡爪212恢复至原状,使得两个卡扣端212b之间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四个卡爪212卡持于卡持空间113内。
请参见图2、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斜推部21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23的延伸方向大致呈锐角设置,从而使得在第一位置状态A时,斜推部212a可以缓慢地朝向第二部分23聚拢。卡扣端212b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2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设置,从而使得在第二位置状态B时,卡扣端212b抵持于卡扣板112的稳固性增强,有利于防止卡扣端212b从卡持空间113滑脱。
请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卡扣板112朝向开槽213的一侧内凹形成两个限位槽114,每一限位槽114连通开槽213,每一卡扣板112的两个限位槽114之间的距离大致与两个卡爪212之间的距离相同,使得一个限位槽114大致对应一个卡爪212设置。在第一位置状态A时,斜推部212a部分容置于限位槽114内,从而限定斜推部212a的推进方向。在第二位置状态B时,部分卡扣端212b可容置于限位槽114内,从而进一步地增强卡扣端212b抵持于卡扣板112的稳定性,防止卡扣端212b从卡持空间113滑脱。
请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件30设置于卡持空间113内,防水件30大致呈椭圆环状,防水件30设置有第二开口31,第二开口31与面板12上开设的第一开口122对应设置,装配体20的第一部分22大致与第一开口122及第二开口31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第一部分22可穿设防水件30的第二开口31和面板12的第一开口122,且抵持部211可以抵持防水件30,从而填充抵持部211与面板12之间的间隙,起到阻止水汽由第一开口122进入到收容空间121内的目的。具体地,防水件30为兼具密封性及耐磨性的材质,例如丁腈橡胶、丙烯酸橡胶、硅橡胶、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者聚乙烯(PE)等。
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12朝向防水件30的一侧内凹形成限位环槽123,限位环槽123用于容置部分防水件30,从而起到限位防水件30的作用,具体装配时,装配人员可以先将防水件30限位于限位环槽123内,让后再将装配体20推入第一卡持部11内,或者装配人员可以先将防水件30套设置于第一部分22,然后将装配体20连通防水件30一同推入第一卡持部11内。通过设置限位环槽123增加了水汽进入收容空间121的路径长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防水件30的防水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持部;
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被配置为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所述装配体设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之间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
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二卡持部朝向所述第一卡持部移动,所述第一卡持部抵持所述第二卡持部以使得所述第二卡持部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二卡持部插入所述第一卡持部内,所述第二卡持部恢复原状并抵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内;
防水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装配体之间,所述装配体可配置为抵持所述防水件以紧贴所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支撑板及卡扣板,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卡扣板以形成卡持空间,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卡扣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
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抵持部及连接所述抵持部外缘的多个卡爪,
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包括:所述抵持部和多个所述卡爪朝向所述卡持空间移动,所述卡扣板抵持多个所述卡爪以使得多个所述卡爪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包括:所述抵持部和多个所述卡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内,多个所述卡爪恢复原状并抵持于所述卡扣板,所述抵持部抵推所述防水件以贴紧所述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持部相向间隔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卡扣板并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爪对称设置于所述装配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装配体每一侧的多个卡爪卡接一个所述卡扣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爪包括远离所述抵持部的卡扣端及连接于所述卡扣端和所述抵持部之间的斜推部,对称设置于所述装配体两侧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卡扣端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卡扣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扣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包括:所述卡扣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体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抵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穿设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推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呈锐角,卡扣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防水件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9.一种插接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装配结构,所述装配体为导光柱,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件连接所述导光柱。
10.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接座,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插接座。
CN202320630633.5U 2023-03-17 2023-03-17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Active CN220065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633.5U CN220065965U (zh) 2023-03-17 2023-03-17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633.5U CN220065965U (zh) 2023-03-17 2023-03-17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965U true CN22006596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0633.5U Active CN220065965U (zh) 2023-03-17 2023-03-17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0415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모듈 및 배선 시스템
WO2018170994A1 (zh) Led灯带及照明系统
EP2436973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
CN103328260B (zh) 室内灯的固定结构
CN202585913U (zh) 电连接器
CN220065965U (zh)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WO2013170961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204786214U (zh) 一种c型直插母端子及其应用的led灯
EP2565532A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16000519A1 (zh) 射频模块防水结构及具有该射频模块防水结构的射频模块
CN211062971U (zh) 一种灯带插头座
CN220106781U (zh) 防水装配结构、插接座及储能设备
CN104879715B (zh) 一种条形灯
US20140376226A1 (en) Led light for a light box sign
KR101381398B1 (ko) 엘이디 등기구용 전선단자
CN205157932U (zh) 发光灯条结构及使用其的发光单元
CN209344199U (zh) 电动工具及其电池仓
US9362651B2 (en) Locking structure of terminal fitting and bulb socket
WO2018234140A1 (en) LOW-COST COMPACT LATERAL INPUT CABLE SEALING FOR IP66 LED OUTDOOR MODULES
CN101752118B (zh) 具发光二极管的按压开关
CN217952213U (zh) 一种防拉线材结构及灯具
CN213177845U (zh) 具有发光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13930753U (zh) 警示灯
CN220798921U (zh) 电子设备
CN220582324U (zh) 一种灯具及组合照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