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963U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963U
CN220065963U CN202321570399.8U CN202321570399U CN220065963U CN 220065963 U CN220065963 U CN 220065963U CN 202321570399 U CN202321570399 U CN 202321570399U CN 220065963 U CN220065963 U CN 220065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ircuit board
wall
mounting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0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文
张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03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采集线束、连接器和第一密封圈,电池箱体形成有用于盛放电芯以及冷却液的电芯仓,电芯仓具有安装内壁,安装内壁上设有通孔,采集线束设于电芯仓内,用于采集电芯的状态信息,连接器盖设于通孔,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连接插座,电路板设于电芯仓内且与安装内壁相连,安装内壁与电路板之间设有沿通孔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安装内壁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连接插座设于电路板朝向通孔的一侧,采集线束以及连接插座均与电路板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通过第一密封圈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内的冷却液通过安装内壁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向电芯仓外部渗漏。

Description

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电池包凭借其能量密度以及环保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车辆等行业中,因此,电池包的稳定性能直接影响多个行业的发展。当前,电池包为了满足大倍率充放电工况热管理的设计要求,相关技术提出采用浸没液进行电池包冷却的方案,其中,电芯的电压和温度信号需要通过连接器传递热管理系统中,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连接器与电芯仓连接区域的密封效果不佳,存在浸没液泄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电芯仓与连接器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能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形成有用于盛放电芯以及冷却液的电芯仓,所述电芯仓具有安装内壁,所述安装内壁上设有通孔;采集线束,设于电芯仓内,用于采集所述电芯的状态信息;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盖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连接插座,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芯仓内且与所述安装内壁相连,所述安装内壁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沿所述通孔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安装内壁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间隙,所述连接插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采集线束以及所述连接插座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连接器可以将采集线束所采集的电芯的状态信息向外传递,以便于监测电池包的装填,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安装内壁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内的冷却液通过安装内壁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向电芯仓外部渗漏,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电芯仓与连接器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能,并可以避免渗漏的冷却液覆盖在连接插座上造成的连接插座接触不良,利于提升电池包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插座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通孔相对的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采集线束设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的通孔的一侧,所述采集线束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通孔相对的部分上;和/或,所述采集线束为FPC件或FFC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安装内壁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通孔外周侧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使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三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内;和/或,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及所第二装配孔均沿所述通孔的周向间隔排布且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安装座层叠设置,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内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安装内壁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通孔外周侧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装配槽,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且与所述装配槽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圈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密封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第三装配孔、第四装配孔且与所述装配槽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箱体内还形成用于盛放电控组件的电气仓,所述电气仓与所述电芯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连接插座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主视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100;
电芯仓10;安装内壁11;通孔111;第一装配孔112;
采集线束20;
连接器30;电路板31;第二装配孔311;连接插座32;
第一密封圈40;第三装配孔41;
安装座50;装配槽51;
第二密封圈60;第四装配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包括:电池箱体、采集线束20、连接器30和第一密封圈40,电池箱体形成有用于盛放电芯以及冷却液的电芯仓10,即,电芯以及冷却液均容纳于电芯仓10内,电芯的至少部分浸入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可以较好地降低电芯的温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温度过高导致电池包100热失控,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可靠性以及延长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电芯的部分如充放电过程中容易高温的部分浸入冷却液中,以通过冷却液重点降低电芯上高温区域的温度;还可以是将电芯完全浸入冷却液中,可以增大电芯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以提升冷却液对电芯的降温效果。其中,冷却液可以为硅油、电子氟化液等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液体,这里对冷却液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电芯仓10具有安装内壁11,安装内壁11上设有通孔111,使得电芯仓10与电芯仓10外部的空间可以通过通孔111连通。采集线束20设于电芯仓10内,用于采集电芯的状态信息。其中,采集线束20所采集的电芯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电芯的温度、电压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由此,通过采集线束20便于获取电芯的使用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对电芯的监测,便于在电芯状态异常时及时发现并处理,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可靠性。连接器30盖设于通孔111,通过连接器30可以较好地封堵通孔111,以提升电芯仓10的密封性能,其中,连接器30包括电路板31和连接插座32,电路板31设于电芯仓10内且与安装内壁11相连,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设有沿通孔111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圈40,第一密封圈40用于密封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的间隙。
也就是说,电路板31位于通孔111朝向电芯仓10内的一端,第一密封圈40与电路板31层叠设置,第一密封圈40至少设于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在通孔111外周侧相对的区域内,因此,在将电路板31固定在安装内壁11上后,可以通过挤压第一密封圈40使得第一密封圈40的轴向两端可以分别与安装内壁11和电路板31相对的侧面充分贴合,以防止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的间隙渗漏至电芯仓10外部,从而可以防止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减少导致的冷却液对电芯冷却效果减弱,同时可以避免冷却液浪费以及需要添加冷却液的困扰,利于提升电芯仓10与连接器30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能以提升电池包100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密封圈40具有一定弹性且较为柔软,从而通过第一密封圈40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路板31与安装内壁11硬接触,即电路板31与安装内壁1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密封圈40形成柔性接触,以防止接触挤压损伤。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通孔11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位于电路板3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的内侧,参考面垂直于电路板31的厚度方向,使得电路板31可以较好地盖在通孔111的内侧并完全覆盖通孔111。
进一步地,连接插座32设于电路板31朝向通孔111的一侧,采集线束20以及连接插座32均与电路板31电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插座32设于电路板31背离电芯仓10的一侧,以便于连接插座32与外部组件连接,同时,采集线束20通过电路板31与连接插座32电连接,连接插座32可以与电池包100的热管理系统电连接,从而使得采集线束20所采集的电芯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电路板31以及连接插座32即连接器30传输至热管理系统内,以便于热管理系统通过电芯的状态信息准确、合理地控制电池包100的温度,以使得电池包100可以保持在最佳工况温度下,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性能。此外,通过第一密封圈40防止冷却液渗漏可以较好地避免冷却液覆盖在如连接插座32上的连接端子上,从而可以避免因冷却液覆盖导致的连接插座32接触不良,利于提升连接器30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通过连接器30可以将采集线束20所采集的电芯的状态信息向外传递,以便于监测电池包100的装填,通过第一密封圈40密封所述安装内壁11与所述电路板31之间的间隙,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的间隙向电芯仓10外部渗漏,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电芯仓10与连接器30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能,并可以避免渗漏的冷却液覆盖在连接插座32上造成的连接插座32接触不良,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插座32焊接于电路板31与通孔111相对的部分上。也就是说,连接插座32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位于通孔11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参考面垂直于电路板31的厚度方向,可以较好地避免通孔111的内周壁遮挡连接插座32,便于外部组件如电控组件通过通孔111与连接插座32连接,即,利于降低连接插座32与外部组件连接的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采集线束20设于电路板31背离的通孔111的一侧,采集线束20的输出端连接于电路板31与通孔111相对的部分上。也就是说,采集线束20位于电路板31朝向电芯仓10中心位置的一侧,便于采集线束20的输出端与电路板31连接,此外,在连接插座32设于电路板31与通孔111相对的部分上时,可以较好地缩短电路板31内连接采集线束20与连接插座32的电路的长度,利于降低电路板31的设计难度。其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采集线束20的输出端和电路板31,还可以通过插接连接的方式连接采集线束20的输出端和电路板31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连接插座32焊接在电路板31朝向通孔111的侧面上,采集线束20的输出端焊接在电路板31背离通孔111的侧面上,且连接插座32与电路板31的焊接区域与采集线束20与电路板31的焊接区域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其中,电路板31朝向通孔111的侧面与电路板31背离通孔111的侧面不贯通,电路板31的焊接区域为无孔结构,即,连接插座32完全位于电路板31朝向通孔111的一侧,如连接插座32的针脚不贯穿电路板31,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连接插座32与电路板31的连接位置的间隙向外渗透,此外,采集线束20与电路板31的焊接部分完全位于电路板31背离通孔111的一侧,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冷却液通过采集线束20与电路板31的焊接区域向外渗漏,利于进一步提升电芯仓10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采集线束20为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件或FFC(Flexible Flat Cable:镀锡扁平铜线)件。其中,FPC件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FFC件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等优点。由此,通过使用FPC件或FFC件作为采集线束20,可以较好地提升采集线束20的采集性能,同时可以减少采集线束20对电池包100整体重量以及体积的影响,并可以使得采集线束20可以根据电芯的布局灵活的弯折走线,适用范围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包100还包括:紧固件(图未示出),安装内壁11上还形成有位于通孔111外周侧的第一装配孔112,电路板31上形成有与第一装配孔112相对的第二装配孔311,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和第二装配孔311内以使电路板31固定在安装内壁11上。也就是说,紧固件与安装内壁11以及电路板31的配合位置均位于通孔111的外周侧,可以较好地避免紧固件与通孔111内的连接插座32等结构产生干涉,通过第一装配孔112和第二装配孔311可以较好地降低紧固件与安装内壁11以及电路板31的配合难度,同时,通过将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以及第二装配孔311,便可实现电路板31安装时与安装内壁11之间的定位,利于降低电路板31安装时的定位难度以提升连接器30的安装效率。
此外,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装配孔112以及第二装配孔311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限制电路板31相对于通孔111在通孔111径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从而可以提升连接器30与安装内壁11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在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和第二装配孔311内后并收紧时,可以推动电路板31朝向安装内壁11的方向即靠近通孔111的方向移动,并逐渐将第一密封圈40压紧在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以在固定电路板31的同时保证电路板31与安装内壁1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装配孔311也位于通孔111的外周侧,紧固件通过电路板31位于通孔111外周侧的部分将电路板31固定在安装内壁1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密封圈40形成有与第一装配孔112相对的第三装配孔41,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以及第三装配孔41内。也就是说,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以及第三装配孔41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一密封圈40相对于通孔111以及电路板31产生位置上的偏移。由此,可以保持第一密封圈40安装后的位置,可以避免因第一密封圈40位置偏移导致的密封失效,以提升第一密封圈40对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间隙密封的可靠性。此外,便于紧固件与第一密封圈40配合,同时利于降低第一密封圈40安装时与安装内壁11以及电路板31的定位难度。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紧固件与第三装配孔41过盈配合,以防止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紧固件与第三装配孔41之间的间隙沿着紧固件向外渗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装配孔41也位于通孔111的外周侧,紧固件通过第一密封圈40位于通孔111外周侧的部分固定第一密封圈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装配孔112和第二装配孔311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装配孔112以及所第二装配孔311均沿通孔111的周向间隔排布且一一对应。其中,每组对应的第一装配孔112和第二装配孔311内均穿设有紧固件,即紧固件也设有多个,多个紧固件可以将电路板31在通孔111周向方向上的多处位置与安装内壁11连接。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电路板31与安装内壁11的连接位置,以进一步提升电路板31与安装内壁11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包100还包括:安装座50,安装座50设于电路板31背离通孔111的一侧,第一密封圈40、电路板31以及安装座50层叠设置,安装座50与安装内壁11相连。也就是说,电路板31层叠设置于第一密封圈40与安装座50之间,通过安装座50与安装内壁11的连接,可以较好地限制第一密封圈40与电路板31在第一密封圈40、电路板31以及安装座50层叠方向即通孔111轴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以保证连接器30与安装内壁11的牢固连接,同时安装座50可以通过电路板31推动第一密封圈40压紧在安装内壁11上,以保证第一密封圈40的密封效果。此外,通过安装座50固定电路板31,可以较好地避免如紧固件等结构与电路板31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紧固件等结构对电路板31产生挤压损伤。
进一步地,电池包100还包括:紧固件,安装内壁11上还形成有位于通孔111外周侧的第一装配孔112,安装座50上设有与第一装配孔112相对的装配槽51,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且与装配槽51连接。即,装配槽51具有朝向第一装配孔112的开口,装配槽51形成为盲孔。由此,通过第一装配孔112和装配槽51可以较好地降低紧固件与安装内壁11以及安装座50的配合难度,同时,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并与装配槽51配合,便可以实现安装座50安装时与安装内壁11之间的定位,利于降低安装座50安装时的定位难度以提升连接器30的安装效率。此外,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装配孔112以及装配槽51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限制安装座50相对于通孔111在通孔111径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座50带动电路板31以及第一密封圈40相对通孔111移动,利于提升连接器30与安装内壁11连接位置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电池包10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60,第二密封圈60设于电路板31与安装座50之间,第二密封圈60用于密封圈电路板31与安装座50之间的间隙。由此,通过第二密封圈60可以较好地间隔开电路板31和安装座50,即,电路板31与安装座50之间可以通过第二密封圈60形成柔性连接,同时通过第二密封圈60可以较好地缓冲安装座50作用于电路板31的压力,从而可以避免安装座50与电路板31直接接触造成挤压损伤。
更进一步地,电路板31上形成有与第一装配孔112相对的第二装配孔311,第一密封圈40形成有与第一装配孔112相对的第三装配孔41,第二密封圈60形成有与第一装配孔112相对的第四装配孔61,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第三装配孔41、第四装配孔61且与装配槽51相连。也就是说,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第三装配孔41、第四装配孔61以及装配槽51相对设置,因此,在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第三装配孔41、第四装配孔61且与装配槽51后,可以较好地限制第一密封圈40、电路板31、第二密封圈60以及安装座50相对于通孔111在通孔111径向上的活动自由度,利于提升连接器30与安装内壁11连接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紧固件收紧驱动安装座50朝向靠近安装内壁11的方向运动时,挤压第一密封圈40和第二密封圈60变形,使得第一密封圈40的轴向两端可以紧密地分别贴合在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相对的侧壁上,同时使得第二密封圈60的轴向两端可以紧密地分别贴合电路板31和安装座50相对的侧壁上,通过第一密封圈40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安装内壁11与电路板31之间的间隙向通孔111以及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以及第三装配孔41内渗透,通过第二密封圈60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电路板31与安装座50之间的间隙向第二装配孔311、第四装配孔61以及装配槽51内渗透,装配槽51为盲孔,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的冷却液进入装配槽51内。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渗漏,以提升电芯仓10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采集线束20的输出端穿设于第二密封圈60以及安装座50,且焊接在电路板31背离通孔111的侧面上,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第三装配孔41、第四装配孔61以及装配槽51均设有多个,多个第一装配孔112、多个第二装配孔311、多个第三装配孔41、多个第四装配孔61以及多个装配槽51均沿通孔111的周向间隔排布于通孔111的外周侧,多个第一装配孔112、多个第二装配孔311、多个第三装配孔41、多个第四装配孔61以及多个装配槽5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组对应的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311、第三装配孔41、第四装配孔61以及装配槽51通过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紧固件为螺纹紧固件,装配槽51内设有与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的内嵌螺母,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安装座50与安装内壁11的连接位置,以提升第一密封圈40、电路板31、第二密封圈60以及安装座50与安装内壁11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箱体内还形成用于盛放电控组件的电气仓,电气仓与电芯仓10通过通孔111连通,电控组件与连接插座32电连接。也就是说,电控组件通过连接插座32与连接器30电连接,并通过连接器30与电芯仓10内的采集线束20电连接,从而使得采集线束20所采集的电芯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连接器30传输至电控组件内,从而使得电控组件可以及时获取电芯的状态,便于电控组件根据电芯的状态进行调整,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第一密封圈40可以较好地避免电芯仓10内的冷却液通过通孔111渗漏至电气仓内,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渗漏的冷却液对电控组件等产生不良影响,以进一步提升电池包10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形成有用于盛放电芯以及冷却液的电芯仓,所述电芯仓具有安装内壁,所述安装内壁上设有通孔;
采集线束,设于电芯仓内,用于采集所述电芯的状态信息;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盖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连接插座,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芯仓内且与所述安装内壁相连,所述安装内壁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沿所述通孔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安装内壁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间隙,所述连接插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采集线束以及所述连接插座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通孔相对的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线束设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的通孔的一侧,所述采集线束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通孔相对的部分上;和/或,所述采集线束为FPC件或FFC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安装内壁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通孔外周侧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使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三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内;和/或,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及所第二装配孔均沿所述通孔的周向间隔排布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安装座层叠设置,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内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安装内壁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通孔外周侧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装配槽,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且与所述装配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圈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密封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第三装配孔、第四装配孔且与所述装配槽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内还形成用于盛放电控组件的电气仓,所述电气仓与所述电芯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连接插座电连接。
CN202321570399.8U 2023-06-19 2023-06-19 电池包 Active CN220065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0399.8U CN220065963U (zh) 2023-06-19 2023-06-19 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0399.8U CN220065963U (zh) 2023-06-19 2023-06-19 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963U true CN22006596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0399.8U Active CN220065963U (zh) 2023-06-19 2023-06-19 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6746B2 (en) Energy storage module including conductive member secured on bus bar and in contact with pad of wiring board
KR101089086B1 (ko) 전지 카트리지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A2297738C (en) Solid-state energy storage module employing integrated interconnect board
KR100594662B1 (ko) 필름 외장 전지 및 필름 외장 적층형 조립 전지
JP5275298B2 (ja) 二次電池
KR100599754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차 전지의 캡 조립체 및 캡 조립체의 단자조립 방법
EP3346518B1 (en) Housing for a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a housing gasket
WO2014186626A1 (en) Battery assembly with adhesive stop mechanism
CN109643781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50019728A (ko) 전지 팩
CN109845024B (zh) 电池系统和包括其的电动车辆
KR20120089573A (ko) 축전 소자
CN111433936B (zh) 电池组连接器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US20210305546A1 (en) Pouch battery module
EP3490024B1 (en) Battery pack
CN114094244A (zh) 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220065963U (zh) 电池包
EP4087013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KR20190112581A (ko) 터미널 단자의 탄성력을 이용한 전압 센싱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EP4120433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system
JP2023542808A (ja) 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CN219226828U (zh) 集成式连接器、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3678311B (zh) 包括高压线组件的电池组和用于制造该电池组的方法
CN218334214U (zh) 一种基于ccs组件的电池包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9576839U (zh) 功率模块以及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