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830U -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830U
CN220065830U CN202321048257.5U CN202321048257U CN220065830U CN 220065830 U CN220065830 U CN 220065830U CN 202321048257 U CN202321048257 U CN 202321048257U CN 220065830 U CN220065830 U CN 220065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energy storage
control device
temperature control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82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键海
张珅
张铁军
杨家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fenghu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fenghu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fenghu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fenghu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82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柜体,柜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电池包,柜体内设置有液冷机组、液冷管道、集流管以及液冷板,液冷机组与液冷管道相连通,液冷管道与集流管相连通,集流管与液冷板相连通,液冷板与电池包接触,液冷机组能够将传热介质经液冷管道以及集流管输送至液冷板,该温控装置对电池包的散热效率高,且通过液冷机组以及液冷加热模块配合能够保证电池包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能够通过冷却灭火介质快速带走电池包的热量,使得电池包的温度快速降低,防止电池热失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储能设备迅速发展,温度因素是影响储能设备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储能设备工作当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且由于储能设备中电池的用量大、集成度高,任意一个电池发生热失控都容易热扩展至整个储能设备。
公告号为CN2141659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支撑架、箱体、侧门及制冷装置,支撑架放置于箱体内,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操作窗,操作窗与支撑架的位置对应,侧门与箱体连接,侧门能够覆盖或露出操作窗,制冷装置用于将箱体内的空气引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并排入至箱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储能集装箱通过制冷装置将箱体内的空气引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并排入至箱体内,实现与箱体内的空气热交换,容易出现散热不均的情况,散热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具有散热效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电池包,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液冷机组、液冷管道、集流管以及液冷板,所述液冷机组与所述液冷管道相连通,所述液冷管道与所述集流管相连通,所述集流管与所述液冷板相连通,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池包接触,所述液冷机组能够将传热介质经所述液冷管道以及所述集流管输送至所述液冷板。
优选的,所述柜体内设置有供流管,所述供流管用于与外部用于储存冷却灭火介质的储存单元相连通,所述储存单元内的冷却灭火介质能够经所述供流管进入所述柜体内。
优选的,所述液冷机组上设置有液冷加热模块,所述液冷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传热介质包括乙二醇或水。
优选的,所述冷却灭火介质包括全氟己酮。
优选的,所述供流管上连接有若干条分流管道,若干个所述分流管道上均连接有若干条喷流管,若干条所述喷流管的输出端分别靠近若干个所述电池包。
优选的,所述喷流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喷流管通断的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板,若干个所述定位板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喷流管的输出端插入所述定位套内。
优选的,所述供流管的输入端伸出所述柜体。
优选的,所述传热介质包括50%乙二醇与50%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当电池包的温度过高时,液冷机组将传热介质制冷至一定温度,经过制冷的传热介质经液冷管道以及集流管输送至液冷板,因液冷板与电池包接触,经过制冷的传热介质将电池包产生的热量带走,然后经液冷管道回流至液冷机组,以此循环使电池包的温度降低,散热效率高,且保证电池包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
2.当电池包的温度过低时,液冷加热模块工作对经过液冷加热模块的传热介质进行加热,经过加热的传热介质经液冷管道输送至液冷板,因液冷板与电池包接触,经过加热的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包,以此循环使电池包的温度升高,保证电池包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
3.外部储存单元内的冷却灭火介质依次经供流管、分流管道以及喷流管进入电池包,通过冷却灭火介质快速带走电池包的热量,使得电池包的温度快速降低,防止电池热失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定位板以及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集流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柜体;2、支撑架;3、电池包;4、液冷机组;5、液冷管道;6、液冷板;7、供流管;8、液冷加热模块;9、分流管道;10、喷流管;11、电磁阀;12、定位板;13、定位孔;14、定位套;15、储能逆变器;16、直流配电箱;17、交流配电箱;18、集流管;1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柜体1,柜体1内设置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上设置有若干个电池包3,若干个电池包3阵列排布在支撑架2上。
柜体1内设置有液冷机组4、液冷管道5、集流管18以及液冷板6,液冷机组4设置在支撑架2的顶部,液冷机组4与液冷管道5相连通,液冷管道5与集流管18相连通,集流管18与液冷板6相连通,液冷机组4能够将传热介质经液冷管道5以及集流管18输送至液冷板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当中,液冷板6有若干个且沿集流管18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液冷板6均位于相邻电池包3之间,若干个液冷板6均与电池包3接触,集流管18有两条且设置于液冷板6的两端,两条集流管18均与液冷管道5相连通,两条集流管18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9,若干个通孔19与若干个液冷板6一一对应,若干个液冷板6的端部分别插入若干个通孔19,若干个液冷板6均与两条集流管18相连通。
作为其他方案,也可将只需一个液冷板6,只需将液冷板6的面积扩大至覆盖若干个电池包3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液冷机组4提供传热介质流动的动力以及对传热介质进行制冷,将制冷后的传热介质经液冷管道5以及集流管18输送至液冷板6,通过液冷板6与电池包3接触,制冷后的传热介质将电池包3产生的热量带走并且经集流管18以及液冷管道5回流至液冷机组4,液冷机组4再次对传热介质进行制冷,以此循环使电池包3的温度降低,保证电池包3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使得电池包3的工作状态保持稳定。
液冷机组4上设置有液冷加热模块8,液冷加热模块8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当液冷加热模块8开始工作,液冷机组4提供传热介质流动的动力,传热介质流经液冷加热模块8,液冷加热模块8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经过加热的传热介质经液冷管道5以及集流管18输送至液冷板6,因液冷板6与电池包3接触,经过加热的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包3,并且经集流管18以及液冷管道5回流至液冷机组4,传热介质再次流经液冷加热模块8时,液冷加热模块8再次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以此循环使电池包3的温度升高,保证电池包3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当中,电池包3合理的温度范围为23.5℃至26.5℃。
传热介质包括乙二醇或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当中,传热介质包括50%乙二醇与50%水。
柜体1内设置有供流管7,供流管7用于与外部用于储存冷却灭火介质的储存单元相连通,优选的,冷却灭火介质包括全氟己酮,储存单元包括灌有全氟己酮的压力罐。
供流管7的输入端伸出柜体1,方便外部用于储存冷却灭火介质的储存单元与供流管7连接。
储存单元内的冷却灭火介质能够经供流管7进入柜体1内,具体的,供流管7上连接有若干条分流管道9,若干个分流管道9上均连接有若干条喷流管10,若干条喷流管10沿分流管道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若干条喷流管10与若干个电池包3一一对应,若干条喷流管10的输出端分别靠近若干个电池包3。
储存单元内的冷却灭火介质依次流经供流管7以及分流管道9,最终从喷流管10释放出来。
柜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板12,具体的,若干个定位板12设置在支撑架2上,若干个定位板12与若干个电池包3一一对应,若干个定位板12上均开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内设置有定位套14,喷流管10的输出端插入定位套14内,喷流管10的输出端与定位套14相连通,以此保证喷流管10的位置稳定,喷流管10能够稳定将冷却灭火介质释放至相应位置使电池包3快速降温,防止电池包3热失控。
若干个喷流管10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喷流管10通断的电磁阀11,电池阀与电池包3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储能柜的外部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判断某一个电池包3的当前温度超过预定值,外部控制器控制与该电池包3相对应的电磁阀11开启,与该电磁阀11相对应的喷流管10开始释放冷却灭火介质使该电池包3快速降温,当外部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判断该电池包3的当前温度已处于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外部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电磁阀11关闭,喷流管10停止释放冷却灭火介质,反应速度快,减少冷却灭火介质浪费。
柜体1内设置有储能逆变器15、直流配电箱16以及交流配电箱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电池包(3),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液冷机组(4)、液冷管道(5)、集流管(18)以及液冷板(6),所述液冷机组(4)与所述液冷管道(5)相连通,所述液冷管道(5)与所述集流管(18)相连通,所述集流管(18)与所述液冷板(6)相连通,所述液冷板(6)与所述电池包(3)接触,所述液冷机组(4)能够将传热介质经所述液冷管道(5)以及所述集流管(18)输送至所述液冷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供流管(7),所述供流管(7)用于与外部用于储存冷却灭火介质的储存单元相连通,所述储存单元内的冷却灭火介质能够经所述供流管(7)进入所述柜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4)上设置有液冷加热模块(8),所述液冷加热模块(8)用于对所述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包括乙二醇或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灭火介质包括全氟己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流管(7)上连接有若干条分流管道(9),若干个所述分流管道(9)上均连接有若干条喷流管(10),若干条所述喷流管(10)的输出端分别靠近若干个所述电池包(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管(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喷流管(10)通断的电磁阀(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板(12),若干个所述定位板(12)上均开设有定位孔(13),所述定位孔(13)内设置有定位套(14),所述喷流管(10)的输出端插入所述定位套(14)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流管(7)的输入端伸出所述柜体(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包括50%乙二醇与50%水。
CN202321048257.5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Active CN220065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8257.5U CN220065830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8257.5U CN220065830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830U true CN22006583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8257.5U Active CN220065830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21051U (zh) 一种电池包的液冷式热管理系统
CN112721736A (zh) 一种具有冷却和灭火功能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8448104U (zh) 用于电池柜的相变式液冷消防联合系统
CN115513572A (zh) 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
CN216354424U (zh) 用于储能装置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装置
CN213636112U (zh) 冷水机组与储能系统
CN220065830U (zh) 一种电池储能柜的温控装置
CN210700982U (zh) 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
CN219553732U (zh) 一种浸没式电池储能系统
CN108336447A (zh) 一种电池模组热管理结构
CN105529506B (zh) 一种船用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及其应用
CN209658357U (zh) 电池包
CN217009340U (zh) 储能集装箱
CN113067049A (zh) 温度自动控制组件、换电站及储能站
CN207883761U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10137407A (zh) 一种高防护等级的空冷式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566628B (zh) 一种采用包围式储液腔的环路热管
CN216563308U (zh)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装置
CN213901575U (zh) 冷水机组与储能系统
CN209843904U (zh) 温控系统及储能电池柜
CN210014561U (zh) 一种蓄热式节能加热系统及光伏组件层压设备
CN218788423U (zh) 液冷集中式储能电池柜散热系统
CN206758499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CN221057500U (zh) 一种易散热的储能箱
KR20200100943A (ko) 전기전자기기의 온도조절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