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8453U -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8453U
CN220058453U CN202320149147.1U CN202320149147U CN220058453U CN 220058453 U CN220058453 U CN 220058453U CN 202320149147 U CN202320149147 U CN 202320149147U CN 220058453 U CN220058453 U CN 22005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curtain wall
fan
unit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91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锦浩
丁伟
王骞
杨明江
蒋利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ower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ower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ower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91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属于通风构造领域,本整体式通风构造包括多个幕墙单元,多个幕墙单元沿上下方向设置,幕墙单元设置在结构梁和楼板之间;多个通风单元,多个通风单元沿上下方向设置,通风单元设置在上楼层幕墙单元与下楼层幕墙单元之间,通风单元一端与上楼层幕墙单元连接,另一端与下楼层幕墙单元连接,通风单元与室内、室外连通形成通风回路,多个通风单元用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该构造保证了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和自然排烟,降低空调能耗,有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构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背景技术
U型玻璃亦称槽型玻璃,其截面呈U型,与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并且U型玻璃具有较好的透光而不透视的特性和良好的装饰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中。
现有的双层U型玻璃外墙的通风构造的设置十分复杂,且常用的通风构造,室外的冷、热空气能够直接侵入室内,不仅对建筑的保温节能性能造成不利影响,还大大增加空调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室内自然通风和自然排烟的要求,实现被动式节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包括多个幕墙单元,多个幕墙单元沿上下方向设置,幕墙单元设置在结构梁和楼板之间;多个通风单元,多个通风单元沿上下方向设置,通风单元设置在上楼层幕墙单元与下楼层幕墙单元之间,通风单元一端与上楼层幕墙单元连接,另一端与下楼层幕墙单元连接,通风单元与室内、室外连通形成通风回路,多个通风单元用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式通风构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幕墙单元和通风单元之间组合,实现建筑标准层的下部自然进风通道和上部自然排风,室内外与通风单元形成通风回路,且室外进风与室内排风都在通风单元中进行,室内外冷热空气在通风单元中转后在进入室内,从而降低空调能耗,有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幕墙单元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设置在建筑标准层的结构梁和楼板之间;固定扇,固定扇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第一横梁,第一横梁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第一横梁与固定扇上边缘连接;第二横梁,第二横梁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第二横梁与固定扇下边缘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风单元包括基座,基座设置在楼板上;第一开启扇,第一开启扇设置在第二横梁上,第一开启扇位于第二横梁靠近室内一侧,第一开启扇与基座连接;第二开启扇,第二开启扇设置在第一横梁上,第二开启扇与结构梁连接,第二开启扇位于固定扇上方;通风板,通风板为镂空设置,通风板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通风板位于幕墙单元远离室内一侧;基座、第一开启扇、通风板、第二开启扇、结构梁围合形成通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开启扇沿通风通道向室内方向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开启扇沿通风通道向室内方向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固定扇为U型玻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固定扇为双层玻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风单元还包括排水找坡,排水找坡设置在通风通道内,排水找坡设置在基座远离室内一侧的楼板上,排水找坡的高度沿室内向室外方向逐渐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风板具有排水部,排水部用于引导降水流出通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通风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通风单元剖面透视图;
图4为图2的水平剖切图;
图5为图2的室内正视图;
图6为图2的室外正视图;
图7为图4的双层U型玻璃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幕墙单元100,立柱110,固定扇120,第一横梁130,第二横梁140;
通风单元200,基座210,护窗栏杆211,第一开启扇220,第二开启扇230,通风板240,排水部241,通风通道250,排水找坡260;
楼板10,结构梁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次、第二次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包括多个幕墙单元100和多个通风单元200,多个幕墙单元100沿上下方向设置,幕墙单元100设置在结构梁11和楼板10之间,其上端与结构梁11连接,下端与楼板10连接。多个通风单元200沿上下方向设置,通风单元200设置在上楼层的幕墙单元100和下楼层的幕墙单元100之间,通风单元200一端与上楼层的幕墙单元100连接,另一端与下楼层的幕墙单元100连接。通风单元200将室内与室外连通,由此,通风单元200和室内、室外连通形成通风回路,室内外的空气能够在通风回路中交换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梁11为建筑承重构件,结构梁11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楼板10位于建筑的楼层与楼层之间,即为上楼层的地板和下楼层的天花板。
如图1所示,幕墙单元100包括两个立柱110、固定窗扇、第一横梁130和第二横梁140,两个立柱110设置在结构梁11和楼板10之间,立柱110的上端固定在结构梁11上,立柱110的下端固定在楼板10上,第一横梁130、第二横梁140固定在两个立柱110之间,第一横梁130位于立柱110靠近结构梁11一侧,且第一横梁130与结构梁11具有间隙,第二横梁140位于立柱110靠近楼板10一侧,且第二横梁140与楼板10具有间隙。固定窗扇设置在两个立柱110、第一横梁130和第二横梁140之间,第一横梁130与固定扇120的上边缘连接,第二横梁140与固定扇120的下边缘连接,两个立柱110分别与固定扇120的左右边缘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扇120为玻璃固定扇120,玻璃固定扇120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够满足建筑的自然采光。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固定扇120为双层U型玻璃固定扇120,U型玻璃亦称槽型玻璃,其截面呈U型,与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具有理想的透光性、较好的隔音性、保温隔热性,由于U型玻璃具有较好的透光而不透视的特性和良好的装饰性,被广泛运用在建筑领域中。
可以想到的是,固定扇120还可以为单层平板玻璃、双层平板玻璃、彩色玻璃等多种形式,形式不同的固定扇120能够根据建筑需要呈现不同的外立面。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通风单元200包括基座210、第一开启扇220、第二开启扇230、通风板240,其中基座210设置在楼板10上,基座210位于幕墙单元100靠近室内一方,位于幕墙单元100后侧,且基座210与幕墙单元100具有一端距离。第一开启扇220固定在基座210和第二横梁140之间,第一开启扇220的后侧与基座210连接,第一开启扇220的前侧与第二横梁140连接;第二开启扇230位于结构梁11与第一横梁130之间,第二开启扇230上端固定在结构梁11上,第二开启扇230下端固定在第一横梁130上,第二开启扇23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柱110上。通风板240位于幕墙单元100远离室内一侧,即通风板240位于室外,通风板240的上端固定在上楼层幕墙单元100的第二横梁140上,下端固定在下楼层的第一横梁130上,且通风板240为楼空设置,便于空气穿过镂空的通风板240,在通风单元200内进行交换与流通,且通风单元200中的构件均设置在通风板240后,因此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建筑立面的完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启扇220和第二开启扇230均为玻璃开启扇,使用玻璃开启扇能够增加进光量,使室内的光照更为充足。
可以理解的是,上楼层的基座210、上楼层的第一开启扇220、通风板240、下楼层的第二开启扇230、结构梁11围合形成通风通道250。下楼层的空气通过下楼层的第二开启扇230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室外的空气也通过通风管道进入通风通道250中,由此,两股空气会在通风通道250相遇。当室内的空气比室外热时,下楼层室内热空气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室外冷空气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则冷空气不会直接向室内侵袭,冷空气与热空气在通风通道250中相遇,室外的冷空气的温度升高,通过上楼层的第一开启扇220进入室内;当室内的空气比室外冷时,下楼层室内的冷空气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室外热空气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则热空气不会直接向室内侵袭,热空气与冷空气在通风通道250中相遇,室外的热空气被室内的冷空气冷却,此时热空气的温度降低,而后从第一开启扇220进入上楼层室内。由此,幕墙单元100与通风单元200组合,使室内、室外、通风通道250形成环通,实现被动式节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风板240为槽形穿孔板,通风板240上均匀穿设有多个通风孔,可以想到的是,根据建筑立面的不同需求,通风板240还可以为弧形、梯形等其它形状。
进一步地,通风板240为金属板,金属板熔点高、难燃,当建筑起火时,金属板不会因下楼层起火而燃烧,减缓火势蔓延至上楼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启扇220沿通风通道250向室内方向开启,即向上开启;第二开启扇230沿通风通道250向室内方向开启,即向后开启。由于,空气会在室内、室外、通风通道250中形成环通,且空气流通方向分别为室外、通风通道250、第一开启扇220、第二开启扇230、通风通道250、室外,因此,第一开启扇220、第二开启扇230均由通风通道250朝向室内开启,对空气流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座210上设置有护窗栏杆211,护窗栏杆211可以将通风单元200和人隔开,防止人为因素对通风单元200构件造成破坏的同时,保证人们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座210右侧、第一开启扇220下侧设置有排水找坡260,排水找坡260设置在楼板10上侧,进一步地,排水找坡260的坡度为3%。当室外降雨较大时,雨水通过通风板240进入通风通道250中,落在排水找坡260上,排水找坡260将雨水散出,由此,基座210右侧的楼板10的水能够及时散出,减小因积水而导致角落部分发霉此类状况发生的可能。
进一步地,通风板240上具有排水部241,排水部241的后端高度高于前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排水部241具有两个,分别位于通风板240与上楼层第二横梁140连接一端、与下楼层第一横梁130连接一端,且排水部241的坡度为3%,排水部241能够让滴落在通风板240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散出,避免在通风板240上形成积水从而加速通风板240老化,缩短通风板24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过上部第二开启扇230与通风板240,在建筑标准层的上方实现自然排风排烟,通过下部第一开启扇220、基座210、通风板240,在建筑标准层的下方实现自然进风,自然排风排烟、自然进风皆在通风通道250中进行,形成环通。由此,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下楼层室内热空气通过下楼层的第二开启扇230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同时室外冷空气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冷热空气相遇,则冷空气的温度升高,通过上楼层的第一开启扇220进入室内,热空气的温度降低,排出通风通道250;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下楼层室内的冷空气通过下楼层的第二开启扇230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同时室外热空气进入通风通道250中,冷热空气相遇,则热空气的温度降低,通过上楼层的第一开启扇220进入室内,冷空气的温度升高,排出通风通道250,保证了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和自然排烟,降低空调能耗,有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

Claims (10)

1.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幕墙单元(100),多个所述幕墙单元(100)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幕墙单元(100)设置在结构梁(11)和楼板(10)之间;
多个通风单元(200),多个所述通风单元(200)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通风单元(200)设置在上楼层所述幕墙单元(100)与下楼层所述幕墙单元(100)之间,所述通风单元(200)一端与上楼层所述幕墙单元(100)连接,另一端与下楼层所述幕墙单元(100)连接,所述通风单元(200)与室内、室外连通形成通风回路,多个所述通风单元(200)用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单元(100)包括
两个立柱(110),两个所述立柱(110)设置在建筑标准层的结构梁(11)和楼板(10)之间;
固定扇(120),所述固定扇(120)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10)之间;
第一横梁(130),所述第一横梁(130)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10)之间,所述第一横梁(130)与所述固定扇(120)上边缘连接;
第二横梁(140),所述第二横梁(140)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10)之间,所述第二横梁(140)与所述固定扇(120)下边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200)包括
基座(210),所述基座(210)设置在楼板(10)上;
第一开启扇(220),所述第一开启扇(220)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140)上,所述第一开启扇(220)位于所述第二横梁(140)靠近室内一侧,所述第一开启扇(220)与所述基座(210)连接;
第二开启扇(230),所述第二开启扇(230)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130)上,所述第二开启扇(230)与结构梁(11)连接,所述第二开启扇(230)位于所述固定扇(120)上方;
通风板(240),所述通风板(240)为镂空设置,所述通风板(24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梁(130)和第二横梁(140)上,所述通风板(240)位于所述幕墙单元(100)远离室内一侧;
所述基座(210)、所述第一开启扇(220)、所述通风板(240)、所述第二开启扇(230)、结构梁(11)围合形成通风通道(2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启扇(220)沿所述通风通道(250)向室内方向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启扇(230)沿所述通风通道(250)向室内方向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扇(120)为U型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扇(120)为双层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10)上设置有护窗栏杆(21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200)还包括排水找坡(260),所述排水找坡(260)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250)内,所述排水找坡(260)设置在所述基座(210)远离室内一侧的楼板(10)上,所述排水找坡(260)的高度沿室内向室外方向逐渐降低。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板(240)具有排水部(241),所述排水部(241)用于引导降水流出所述通风通道(250)。
CN202320149147.1U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Active CN22005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9147.1U CN220058453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9147.1U CN220058453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8453U true CN22005845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9147.1U Active CN220058453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8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1995A (zh) 一种大间隔冬夏双模式外循环呼吸式幕墙及其控制方法
WO2008028349A1 (fr) Mur-rideau comprenant un espace libre et procédé de construction
CN220058453U (zh) 一种整体式通风构造
CN100575631C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CN217811789U (zh) 一种呼吸式光伏节能幕墙
CN200971574Y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CN213362660U (zh) 一种入墙式三合一集成空调结构
CN116290501A (zh) 一种节能保温的建筑幕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940320U (zh) 一种集成储能系统
CN213395640U (zh) 带条状出风口的空调外机及空调外机与建筑物外立面组合模块
CN201118127Y (zh) 装配式户外变电站箱体
CN209926549U (zh) 一种排风余热回收型节能装置
JP4086335B2 (ja) 高気密高断熱建物
CN113152503A (zh) 一种集成储能系统
JP3134222B2 (ja) 温度の比重差による室内下段温度空域の省エネ冷房法
CN219431662U (zh) 一种低碳节能高层建筑窗口的通风幕墙结构
CN212772967U (zh) 一种带有快速换气结构的房屋建筑
CN212866659U (zh) 一种建筑工程双通风采光节能型屋面板体
CN220203119U (zh) 一种通风式幕墙
CN211695269U (zh) 一种悬挑的通风节能结构
CN212157498U (zh) 一种玻璃幕墙换热系统
CN211597269U (zh) 一种生态节能型双层幕墙
CN215710954U (zh) 一种新型电梯机房通风系统
CN220379890U (zh) 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单元及系统
JP2012193602A (ja) サッ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