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6804U -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6804U
CN220056804U CN202321446210.4U CN202321446210U CN220056804U CN 220056804 U CN220056804 U CN 220056804U CN 202321446210 U CN202321446210 U CN 202321446210U CN 220056804 U CN220056804 U CN 220056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rotating disc
placing
culture contai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62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昱峰
朱胜利
沈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Shanghai Hengyu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Shanghai Hengyu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Shanghai Hengyu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62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6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6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6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属于厌氧菌培养技术领域,包括有操作室、过渡室以及培养容器,操作室与过渡室之间连通,培养容器用于培养厌氧菌,操作室内设置有送样组件以及移样组件,移样组件包括转动盘以及驱动转动盘旋转的驱动件,转动盘位于操作室内并与驱动件连接,转动盘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口一,多个放置槽口一沿转动盘的周壁间隔分布,送样组件设置在过渡室内,送样组件用于将培养容器从过渡室内移动至转动盘的放置槽口一内。本申请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拿取处于较深处的培养容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厌氧菌培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培养厌氧菌时培养通常会用到厌氧罐或者厌氧菌培养箱等,其中,厌氧菌培养箱通常是用于一次性培养较多厌氧菌,厌氧菌培养箱包括相互连通的操作室以及过渡室,过渡室通常位于操作室的一侧,当需要使用厌氧菌培养箱培养厌氧菌时,通常会将用于培养厌氧菌的培养容器放置在过渡室内,然后将过渡室封闭,由于操作室内通常需要处于无氧或微氧的状态,因此对于培养容器的移动通常是通过操作室上朝操作室内部凹陷的手套将培养容器从过渡室内取出,进而将其移动至操作室内,后续再对培养容器进行厌氧菌的接种以及培养工作。
但是,由于厌氧菌培养箱通常用于一次性培养较多的厌氧菌,这会使得厌氧菌培养箱内需要存放较多的培养容器,这就可能使得部分培养容器处于操作室的深处,也使得操作室上的手套往往需要采用长臂手套才能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接触到位于操作室深处的培养容器,而长臂手套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将整条手臂伸入其中之后才能进行操作,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对培养容器进行相关操作时会过于贴近操作室,这会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时的体验感较差,而且在拿取操作室内容器的时候如果工作人员的臂长不够也会出现接触不到甚至勉强接触导致培养容器被打翻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工作人员在正常距离下能够顺利拿到位于操作室深处的培养容器,本申请提供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有操作室、过渡室以及培养容器,操作室与过渡室之间连通,培养容器用于培养厌氧菌,操作室内设置有送样组件以及移样组件,移样组件包括转动盘以及驱动转动盘旋转的驱动件,转动盘位于操作室内并与驱动件连接,转动盘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口一,多个放置槽口一沿转动盘的周壁间隔分布,送样组件设置在过渡室内,送样组件用于将培养容器从过渡室内移动至转动盘的放置槽口一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培养容器移动至操作室内时,先将培养容器放置在过渡室内的送样组件上,然后由送样组件将过渡室中的培养容器移动至操作室内转动盘上的放置槽口一内,如此往复直至转动盘上的多个放置槽口一内均放置有培养容器,后续可以通驱动件驱动转动盘以每次转动固定角度的方式使得转动盘上的每个培养容器都能够在操作室内转动至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位置处,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拿取操作室内培养容器时穿戴正常长度的手套即可拿到所有操作室内的培养容器,而无需穿戴长臂手套,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由于臂长不够勉强拿取培养容器导致培养容器被打翻的情况发生的概率。
可选的,驱动件设置在操作室的下方并安装在操作室的外壁上,操作室内设置有环形密封槽,转动盘上设置有环形密封部,环形密封部与环形密封槽之间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连接,环形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当环形密封部与密封圈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连接时,环形密封部与密封圈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盘安装在驱动件上时,环形密封部通过插接的方式进去到环形密封槽内,并与环形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抵紧,从而使得驱动件即使是从操作室的外部驱动转动盘在操作室内转动,驱动件与操作室之间的间隙处也不会轻易的使操作室内以及操作室外之间发生气体交换,从而降低了外界气体对操作室内氧气浓度的影响。
可选的,送样组件包括推动件一、推动件二以及放置座,推动件一与推动件二均安装在过渡室的外壁,放置座位于过渡室内并与推动件一连接,放置座用于放置培养容器,推动件二用于将放置座上的培养容器推向放置槽口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样组件包括推动件一与推动件二,推动件一上安装有放置座,放置座用于放置位于过渡室内的培养容器,然后推动件一推动放置座,使得放置座朝转动盘靠近,以缩短培养容器移动的行程,而推动件二则是在推动件一移动至行程极限时,将放置座上的培养容器推动至转动盘上的放置槽口一内,实现了培养容器从过渡室到操作室内的移动。
可选的,放置座上设置有放置槽口二,放置座上设置有插接部,转动盘上设置有插接槽,当插接部与插接槽之间插接配合时,放置槽口一与放置槽口二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可供培养容器移动的腰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座上设置有放置槽口二,放置座上设置有插接部,而转动盘上设置有插接槽,当推动件一推动放置座朝转动盘方向靠近时,放置座上的插接部与转动板上的插接槽之间插接配合,进而使得放置槽口一与放置槽口二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可供培养容器移动的腰型槽,使得培养容器在移动至放置槽口一内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平稳的移动,同时,放置槽口一与放置槽口二之间形成的腰型槽对培养容器的移动方向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可选的,过渡室内设置有加热板,当培养容器放置在处于过渡室的放置座上时,加热板对培养容器进行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室内设置有加热板,且加热板位于放置槽口二的下方,这使得放置在放置槽口二内的培养容器在未被推动件一推出时能够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溶解在培养容器中的氧气能够被初步排出,降低了培养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从而提高了厌氧菌被接中至培养容器中的成活率。
可选的,操作室内还设置有气体置换组件,气体置换组件包括升降件以及密封盘,升降件安装在操作室的上方,密封盘位于操作室内并与升降件连接,密封盘远离升降件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密封盖,各密封盖在密封盘上的位置与各放置槽口一对应,密封盖与培养容器的端口适配,密封盖上均设置有气体置入口以及气体置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盘上的放置槽口一内均放置有培养容器时,升降件推动密封盘下降,当升降件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密封盘上的密封盖将培养容器进行封闭,从而使得培养容器内处于封闭状态,后续通过气体置入口向培养容器内输送混合气体以及氮气将培养容器内的原有气体从气体置出口处排出,实现对培养容器的气体置换,进而在培养容器内制造出厌氧环境。
可选的,操作室上还穿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位于操作室内并与密封盘垂直固定,导向杆另一端位于操作室外部,导向杆上设置有延伸至密封盘内部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气体置入口与进气通道连通,气体置出口与出气通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体置入口与气体置出口分别与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所以可以通过导向杆上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实现对培养容器内部气体的置换,而无需在密封盘上对应各个密封盖的位置处设置气管,提高了操作室的密封性。
可选的,进气通道远离气体置入口的一端为进气端,出气通道远离气体置出口的一端为出气端,进气端与出气端均位于导向杆远离密封盘的一端,进气端处连接有进气管道,出气端处连接有出气管道,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进气通道连通的进气管道以及与出气通道连通的出气管道在导向杆沿自身轴线移动时,对导向杆的移动不会轻易地造成干涉,同时,在出气管道以及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则是用于保持培养容器内无氧环境的稳定,降低培养容器内气体通过出气管道或者进气管道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至少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送样组件将过渡室内的培养容器移动至操作室的转动盘上,且通过转动盘的转动,使得被移动至转动盘上的培养容器能够随着转动盘的逐步转动而移动至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一侧,进而达到使工作人员便于拿取操作室内培养容器的效果;
2.通过将进气通道的进气端以及出气通道出气端设置在导向杆远离密封盘的一端,这使得当进气通道以及出气通道分别连接有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时,导向杆在升降件的驱动下沿着轴线移动时不会轻易地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送样组件、移样组件以及气体置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室;11、环形密封槽;12、密封圈;2、过渡室;21、加热板;3、培养容器;4、送样组件;41、推动件一;42、推动件二;43、放置座;431、放置槽口二;432、插接部;5、移样组件;51、转动盘;511、环形密封部;512、插接槽;52、驱动件;53、放置槽口一;6、气体置换组件;61、升降件;62、导向杆;621、进气通道;6211、进气端;6212、气体置入口;622、出气通道;6221、出气端;6222、气体置出口;63、密封盘;631、密封盖;64、进气管道;65、出气管道;6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参照图1和图2,包括操作室1、位于操作室1一侧的过渡室2,在过渡室2的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用于对操作室1内的气流以及温度进行控制,降低操作室1内过于干燥导致培养容器内营养物质发生干裂的概率,而操作室1与过渡室2之间连通,操作室1的一侧设置有有机玻璃,在有机玻璃上则是设置有朝操作室1内部凹陷的两个手套,这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手放入手套内的方式对操作室1内的相关物件进行操作,同时有机玻璃更是使得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够观察操作室1内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3,在操作室1内设置有移样组件5,移样组件5包括转动盘51以及驱动件52,转动盘51的周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朝转动板中心轴线处延伸的放置槽口一53,放置槽口一53上下贯穿,放置槽口一53用于放置培养容器3,而在放置容器3的外壁则是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由金属外壳以及橡胶内衬制成,橡胶内衬与培养容器3的外壁抵接,金属外壳则是套设在橡胶内衬上,当培养容器3处于放置槽口一53内时,环形凸台的下表面与转动盘51的上表面抵接。
驱动件52为步进电机,驱动件52位于操作室1的下方并与操作室1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转动盘51位于操作室1内,驱动件52的输出轴穿过操作室1的外壁并与转动盘51固定连接,这使得当驱动件52进行转动时,转动盘51也随之一同转动,进而使得操作室1内放置在转动盘51上的培养容器3均能够通过转动盘51以转动固定角度的方式一定至靠近有机玻璃的一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放置盘上的培养容器3进行厌氧菌接种等操作,而且无需工作人员贴近操作室1才能拿到位于操作室1内较远处的培养容器3,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手套长度合适的前提下将转动盘51上的培养容器3取下,整个过程也能通过有机玻璃观察到操作室1内部的情景,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对操作室1内培养容器3进行相关操作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在转动盘51在转动时,培养容器3由于离心力的原因而从转动盘51上被甩出的情况发生,在放置槽口一53的侧壁上方设置有磁铁以吸附环形凸台的金属外壳以降低培养容器3在转动盘51转动时被甩出的概率。
而在操作室1内设置有环形密封槽11,而在转动盘51的下表面则是设置有环形密封部511,在环形密封槽11内设置有密封圈12,当转动盘51与驱动件52输出轴连接时,转动盘51下表面的环形密封部511则是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环形密封槽11内,且与环形密封槽11内的密封圈12抵紧,进而使得操作室1内的气体不会轻易地通过驱动件52输出轴与操作室1外壁之间的间隙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而在过渡室2内则是设置有送样组件4,送样组件4包括推动件一41、推动件二42以及放置座43,推动件一41与推动件二42均为气缸,且推动件一41的行程短于推动件二42的行程,在推动件二42的活动端还设置有推动座,推动件一41与推动件二42均安装在过渡室2远离操作室1一侧的侧壁上,且推动件二42位于推动件一41的上方,推动件一41的活动端以及推动件二42的活动端均设置在过渡室2内,放置座43与推动件一41的活动端连接,放置座43用于放置进入过渡室2内的培养容器3,推动座在推动件二42的推动下能够将放置座43上的培养容器3推出。
而在放置座43上设置有放置槽口二431,放置槽口二431用于放置培养容器3,且在放置座43上还设置有插接部432,在转动盘51上每个放置槽口一53两侧的周壁上则是设置有与插接部432适配的插接槽512,这使得当推动件一41将放置座43朝转动盘51推动时,放置座43上的插接部432与转动盘51上的插接槽512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此时,放置槽口一53与放置槽口二431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腰型槽,且放置转动盘51的上表面与放置座43的上表面保持齐平,这使得放置槽口二431内的培养容器3能够较为平稳地被推动至放置槽口一53内,同时,放置槽口二431与放置槽口一53之间形成的腰型槽更是对培养容器3的移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的,在过渡室2内放置座43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板21,这使得培养容器3在未被推动时,培养容器3的底部均会被加热板21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热,从而使得溶解在培养容器3中营养物质内的氧气能够从培养容器3中被排出,从而使得培养容器3从过渡室2进入到操作室1内时,其内部的含氧量更低,更加适宜接种厌氧菌。
参照图2和图3,而为了节省在操作室1内制造适合厌氧菌生存环境所花费的时间,操作室1内设置有气体置换组件6,气体置换组件6包括升降件61、导向杆62以及密封盘63,密封盘63位于操作室1内部,且密封盘63位于转动盘51的上方,导向杆62则是一端垂直连接在密封盘63的上表面,导向杆62的另一端位于操作室1外部,而升降件61则是设置有两个,升降件61为气缸,升降件61以导向杆62的轴线对称分布在导向杆62的两侧,升降件61安装在操作室1的上方,升降件61的活动端与密封盘63的上表面连接,而在密封盘63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密封盖631,各密封盖631的位置分别与转动盘51上各开口槽一的位置对应,这使得当转动盘51上放置有培养容器3时,升降件61带动密封盘63下降,进而使得密封盖631能够盖在培养容器3的开口处,进而使得培养容器3的内部形成密封空间,使得后续只需将培养容器3内的气体置换出即可在培养容器3内形成无氧空间,相较于置换整个操作室1内的气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参照图2和图4,在导向杆62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密封盘63内部的相互独立的进气通道621以及出气通道622,进气通道621位于导向杆62上的一端为进气端6211,而出气通道622位于导向杆上的一端则为出气端6221,进气端6211与出气端6221均位于导向杆远离密封盘63的一端。
在各个密封盖631上则是分别设置有气体置入口6212以及气体置出口6222,其中,气体置入口6212与进气通道621位于密封盘63内的部分连通,而气体置出口6222则是与出气通道622位于密封盘63内的部分连通。
这使得当需要对培养容器3进行气体置换时,能够通过朝进气通道621内输入置换气体,从而使得置换气体从进气通道621上的气体置入口6212进入到培养容器3内,并最终使得培养容器3内的气体通过出气通道622上的气体置出口6222端进入出气通道622,并最终从出气通道622排出,从而将培养容器3内留存的氧气排出,后续通过封堵出气通道622的方式即可使得培养容器3内处于无氧状态。
在进气通道621的进气端6211处设置有进气管道64,而在出气管道65处则是设置有出气管道65,在进气管道64与出气管道65上分别设置有阀门66,阀门66为电磁阀,以电控的方式进行开启或者关闭,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而进气管道64上的阀门66以及出气管道65上的阀门66则使得当进气管道64以及出气管道65上的阀门66关上时从而使得培养容器3内的气体无法增加或减少,进而稳定了培养容器3内的无氧状态。
而连接在导向杆62上的进气管道64以及出气管道65由于均连接在导向杆62远离密封盘63的一端,因此进气管道64以及出气管道65并不会对导向杆62沿着自身轴线移动造成干涉。
在进气管道64与进气通道621的连接处则是还可以设置过滤装置,以提高输入气体的纯度,降低杂菌感染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在操作室1的外壁上同样可以设置用于置换操作室1内气体的进气口以及出气口,通过置换操作室1内的气体进而使得操作室1能够处于微氧状态,而培养容器3则是处于无氧状态,这得操作室1内可以放置多种厌氧程度不同的厌氧菌进行培养,达到了增加其适用性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内部装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容器3从过渡室2的门口处放入到推动座的放置槽口二431上,启动加热板21进行加热,然后启动推动件一41,推动件一41推动放置座43,使得放置座43上的插接部432与转动盘51上的插接槽512插接配合,之后再启动推动件二42,推动件二42进而将位于放置座43上的培养容器3推送至转动盘51上的放置槽口一53内,如此往复,直至转动盘51上的装有目标数量的培养容器3,且所有培养容器3均进行了厌氧菌的接种,之后启动升降件61,升降件61推动密封盘63下降,进而使得密封盘63上的多个密封盖631能够准确的盖在培养容器3的开口处,当密封盖631盖紧在培养容器3上时,通过进气通道621往培养容器3内输送置换气体,且可以通过真空泵等相关设备与出气管道65进行连接,从而将培养容器3内原本含有氧气的气体抽出,后续将阀门66进行关闭,即可使得培养容器3处于无氧状态,从而实现对厌氧菌的培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包括有操作室(1)、过渡室(2)以及培养容器(3),所述操作室(1)与所述过渡室(2)之间连通,所述培养容器(3)用于培养厌氧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室(1)内设置有送样组件(4)以及移样组件(5),所述移样组件(5)包括转动盘(51)以及驱动所述转动盘(51)旋转的驱动件(52),所述转动盘(51)位于所述操作室(1)内并与所述驱动件(52)连接,所述转动盘(51)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口一(53),多个所述放置槽口一(53)沿所述转动盘(51)的周壁间隔分布,所述送样组件(4)设置在所述过渡室(2)内,所述送样组件(4)用于将培养容器(3)从所述过渡室(2)内移动至所述转动盘(51)的放置槽口一(5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2)设置在所述操作室(1)的下方并连接在所述操作室(1)的外壁上,所述操作室(1)内设置有环绕环形密封槽(11),所述转动盘(51)上设置有环形密封部(511),所述环形密封槽(11)与所述环形密封部(511)均将所述驱动件(52)与所述转动盘(51)的连接处环绕在内,所述环形密封部(511)与所述环形密封槽(11)之间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环形密封槽(11)内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环形密封部(511)与所述密封圈(12)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样组件(4)包括推动件一(41)、推动件二(42)以及放置座(43),所述推动件一(41)与所述推动件二(42)均安装在所述过渡室(2)的外壁,所述放置座(43)位于所述过渡室(2)内并与所述推动件一(41)连接,所述放置座(43)用于放置培养容器,所述推动件二(42)用于将所述放置座(43)上的培养容器推向所述放置槽口一(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3)上设置有放置槽口二(431),所述放置座(43)上设置有插接部(432),所述转动盘(51)上设置有插接槽(512),当所述插接部(432)与所述插接槽(512)之间插接配合时,所述放置槽口一(53)与所述放置槽口二(431)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可供培养容器移动的腰型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室(2)内设置有加热板(21),当培养容器放置在处于所述过渡室(2)的放置座(43)上时,所述加热板(21)对培养容器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室(1)内还设置有气体置换组件(6),所述气体置换组件(6)包括升降件(61)以及密封盘(63),所述升降件(61)安装在所述操作室(1)的上方,所述密封盘(63)位于所述操作室(1)内并与所述升降件(61)连接,所述密封盘(63)远离所述升降件(61)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密封盖(631),各所述密封盖(631)在所述密封盘(63)上的位置与各所述放置槽口一(53)对应,所述密封盖(631)与所述培养容器(3)的端口适配,所述密封盖(631)上均设置有气体置入口(6212)以及气体置出口(62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室(1)上还穿设有导向杆(62),所述导向杆(62)一端位于所述操作室(1)内并与所述密封盘(63)垂直固定,所述导向杆(62)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室(1)外部,所述导向杆(62)内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密封盘(63)内部的进气通道(621)与出气通道(622),所述气体置入口(6212)与所述进气通道(621)连通,所述气体置出口(6222)与所述出气通道(62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621)远离所述气体置入口(6212)的一端为进气端(6211),所述出气通道(622)远离气体置出口(6222)的一端为出气端(6221),所述进气端(6211)与所述出气端(6221)均位于所述导向杆(62)远离密封盘(63)的一端,所述进气端(6211)处连接有进气管道(64),所述出气端(6221)处连接有出气管道(65),所述进气管道(64)与所述出气管道(65)上均设置有阀门(66)。
CN202321446210.4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Active CN220056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6210.4U CN220056804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6210.4U CN220056804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6804U true CN22005680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6210.4U Active CN220056804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6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1640B (zh)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CN208395173U (zh) 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箱
CN214571972U (zh) 一种生活污泥修复专用菌培养装置
CN213113312U (zh) 一种检验科用微生物培养器
CN220056804U (zh)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CN113755331B (zh) 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细胞培养箱
CN208844101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117229882B (zh) 一种恒温恒湿微生物培养箱
CN116515607A (zh)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CN214244414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13085984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用培养箱
CN211921502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09276524U (zh) 一种新型恒温恒压发酵罐
CN106591124A (zh) 细胞培养装置
CN114891619A (zh) 一种厌氧微生物用分离培养集成装置
CN213624127U (zh) 一种检验科用防污染的细菌培养装置
CN108395988A (zh) 一种厌氧光合细菌培养方法
CN108410724A (zh) 一种厌氧光合细菌培养系统
CN107254403A (zh) 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
CN208250337U (zh) 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
CN112322467A (zh) 一种生物菌种培养装置
CN216704415U (zh) 一种新型药品通风柜
CN217809389U (zh) 一种免疫细胞体外培养诱导装置
CN214937404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
CN117363461B (zh) 一种用于菌类腌制发酵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