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1032U -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1032U
CN220041032U CN202320927082.9U CN202320927082U CN220041032U CN 220041032 U CN220041032 U CN 220041032U CN 202320927082 U CN202320927082 U CN 202320927082U CN 220041032 U CN220041032 U CN 22004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mounting
constraint
piec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70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涵
魏建新
于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Hex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70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其中插拔结构适于安装内存板,其包括安装基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支撑件,在安装基板的两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一支撑件,且安装基板被配置成与对应的支撑件滑动连接;至少一插拔件,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插拔件被配置成相对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在内存板退出安装腔的过程中,安装基板与支撑件之间滑动连接,由此实现了内存板插拔效果的同时,内存板的两侧均不受到摩擦力,从而能够避免内存板在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有效的延长了内存板的使用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背景技术
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贵,服务器在网络中为其它客户机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服务器具有高速的CPU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I/O外部数据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服务器作为电子设备,与普通的计算机内部结构相差不大,如:CPU、硬盘、内存,系统、系统总线等,服务器机箱就是用来安装各种零配件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服务器通常通过加装内存板以实现服务器的内存容量的扩展,扩展方式为,将内存板与服务器内的主板进行插拔,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内存板插拔结构,其包括内存板和把手,在插拔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把手向内存板施加插拔力,进而使得内存板能够与主板分离和连接,且在将内存板与主板分离后,把手向上携带内存板,内存板的两端沿着机箱内部的滑道竖直滑出机箱内部,在将内存板插接到主板上,内存板的两侧在机箱内部的滑道向主板滑动靠近,由此实现了内存板的插拔,但是在多次反复插拔后,内存板经过与机箱之间反复摩擦,导致内存板会受到磨损,缩短了内存板的使用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内存板插拔结构,其包括内存板和把手,在插拔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把手向内存板施加插拔力,进而使得内存板能够与主板分离和连接,且在将内存板与主板分离后,把手向上携带内存板,内存板的两端沿着机箱内部的滑道竖直滑出机箱内部,在将内存板插接到主板上,内存板的两侧在机箱内部的滑道向主板滑动靠近,由此实现了内存板的插拔,但是在多次反复插拔后,内存板经过与机箱之间反复摩擦,导致内存板会受到磨损,缩短了内存板的使用周期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一种插拔结构,适于安装内存板,包括:安装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安装所述内存板;支撑件,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两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一所述支撑件,且所述安装基板被配置成与对应的支撑件滑动连接;至少一插拔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插拔件被配置成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插拔件具有被约束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约束状态以及受外力作用以解除约束力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向所述插拔件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插拔件适于带动所述安装基板沿所述支撑件滑动,以使所述内存板退出安装腔。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两侧上设置导向部,对应所述导向部,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导向配合部,受外力的作用,所述导向部适于沿所述导向配合部滑动运动,以使所述安装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运动。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导向配合部的二者之一为导向滑块,二者另一为导向槽,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槽之间适形配合,以使所述导向滑块沿所述导向槽适于滑动运动。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导向滑块呈长条块状;和/或,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槽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设有连接部,以使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还包括限位组件,其包括约束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约束件适于阻止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安装基板转动运动,以使所述插拔件处于约束状态,其包括至少一约束部,对应所述约束部,在任一所述插拔件上靠近所述约束件的端部设置约束配合部,所述约束配合部与所述约束部抵接,以向所述插拔件施加约束力。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约束件呈具有开口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个开口端作为约束部,以与所述约束配合部抵接。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约束部采用弹性材料。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预紧件,所述预紧件设置在所述插拔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预紧件的一端与所述插拔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在所述插拔件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后,所述预紧件的预紧力分别作用在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插拔件上,以使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安装基板转动运动,且所述安装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运动。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预紧件为扭簧,所述插拔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扭簧和所述插拔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插拔件抵接,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所述安装基板的第一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成型限位连接部,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插接到所述限位连接部内,以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到位检测件,所述到位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在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运动,在所述插拔件的到位检测部与所述到位检测件到位抵接后,所述插拔件回转,以使所述插拔件的约束配合部与所述约束部抵接,且所述到位检测部与所述到位检测件分离且间隔设置。
可选地,上述插拔结构中,所述到位检测件为成型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到位检测板,所述到位检测板呈L型设置。
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具有容纳腔,其内设置主板;内存板;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适于形成安装腔;至少一插拔结构,所述插拔结构为如上所述的插拔结构,所述插拔结构与所述内存板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拔结构适于带动内存板与所述主板连接或分离。
可选地,上述服务器中,在对应的安装件和所述支撑件的二者之一上开设卡接槽,二者另一设置卡接部,所述卡接部适于卡入到所述卡接槽内,以将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件卡接。
可选地,上述服务器中,在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上对应设置支撑件的一侧开设移动槽;
所述插拔结构的插拔件上靠近所述移动槽的一端具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在约束状态下,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移动槽内,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移动槽的内壁面抵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移动槽外,在所述插拔件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适于退出所述移动槽,且所述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的外壁面抵接。
一种通讯机柜,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为如上所述的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拔结构,适于安装内存板,包括:安装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安装内存板;支撑件,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两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一所述支撑件,且所述安装基板被配置成与对应的支撑件滑动连接;至少一插拔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插拔件被配置成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插拔件具有被约束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约束状态以及受外力作用以解除约束力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向所述插拔件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插拔件适于带动所述安装基板沿所述支撑件滑动,以使所述内存板退出安装腔。
此结构的插拔结构中,通过将内存板设置在安装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上,在安装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插拔件,将插拔件配置成相对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且该插拔件具有被约束在安装基板上的约束状态以及受外力作用以解除约束力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向插拔件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插拔件适于带动安装基板沿支撑件滑动,以使内存板退出安装腔,在内存板退出安装腔的过程中,安装基板与支撑件之间滑动连接,由此实现了内存板插拔效果的同时,内存板的两侧均不受到摩擦力,从而能够避免内存板在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有效的延长了内存板的使用周期,且该插拔结构的操作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与后续的维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其包括内存板和把手,在插拔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把手向内存板施加插拔力,进而使得内存板能够与主板分离和连接,且在将内存板与主板分离后,把手向上携带内存板,内存板的两端沿着机箱内部的滑道竖直滑出机箱内部,在将内存板插接到主板上,内存板的两侧在机箱内部的滑道向主板滑动靠近,由此实现了内存板的插拔,但是在多次反复插拔后,内存板经过与机箱之间反复摩擦,导致内存板会受到磨损,缩短了内存板的使用周期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结构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预紧件,所述预紧件设置在所述插拔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预紧件的一端与所述插拔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在所述插拔件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后,所述预紧件的预紧力分别作用在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插拔件上,以使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安装基板转动运动,且所述安装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运动。
此结构的插拔结构中,通过设置预紧件,该预紧件的预紧力能够分别作用下安装基板和插拔件上,以使在插拔件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受,插拔件能够相对安装基板转动运动,且安装基板也能够相对支撑件滑动运动,由此实现了内存板与服务器的主板分离的效果,保证了内存板在与主板分离时,内存板的受力均匀,且在内存板与主板分离后,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插拔件向安装基板更好的施加作用力,保证插拔件在退出安装腔的过程中,其能够竖直平稳的退出安装腔,避免直接通过插拔件向内存板施加与主板分离的作用力时,由于插拔件受力不均导致内存板在插拔过程中发生倾斜后,加剧内存板受到的磨损和碰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插拔结构的插拔件处于约束状态下,安装基板与内存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插拔结构的插拔件处于释放状态下,安装基本和内存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去除插拔件后,预紧件与安装基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基板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服务器的安装组件与插拔结构、内存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移动槽开设在第一安装件上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主板、内存板和插拔结构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2为内存板和主板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基板;101、第一安装部;102、第二安装部;103、导向部;104、连接部;105、限位连接部;
2、支撑件;201、导向配合部;202、第一支撑件;203、第二支撑件;
3、插拔件;301、约束配合部;302、到位检测部;303、第一端;304、第二端;305、长腰孔;
4、限位组件;401、约束件;402、约束部;403、预紧件;404、到位检测件;5、内存板;
6、安装组件;601、第一安装件;602、第二安装件;603、移动槽;604、第一连接件;605、第二连接件;
7、卡接槽;8、卡接部;9、转动导向件;10、安装腔;
11、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插拔结构,参见图1-图7,适于安装内存板5,该插拔结构包括安装基板1、支撑件2和插拔件3,其中,该安装基板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01和第二安装部102,在第一安装部101上适于安装一个内存板5,在该安装基板1的两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一个支撑件2,且该安装基板1被配置成与对应的支撑件2滑动连接,将该插拔件3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02上,且该插拔件3被配置成相对第二安装部102转动连接。
该插拔结构中,该插拔件3具有被约束在安装基板1上的约束状态以及受外力作用以解除约束力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操作人员向插拔件3施加退出力,参见图12和图13,在退出力的作用下,该插拔件3适于带动安装基板1沿支撑件2滑动,以使内存板5退出安装腔10,从而在完成与主板11分离的基础上,可以退出安装腔10。
通过将内存板5设置在安装基板1的第一安装部101上,在安装基板1的第二安装部102上设置插拔件3,将插拔件3配置成相对第二安装部102转动连接,且该插拔件3具有被约束在安装基板1上的约束状态以及受外力作用以解除约束力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向插拔件3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插拔件3适于带动安装基板1沿支撑件2滑动,以使内存板5退出安装腔10,在内存板5退出安装腔10的过程中,安装基板1与支撑件2之间滑动连接,由此实现了内存板5插拔效果的同时,内存板5的两侧均不受到摩擦力,从而能够避免内存板5在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有效的延长了内存板5的使用周期,且该插拔结构的操作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与后续的维修。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安装基板1的两侧上设置导向部103,对应该导向部103,在上述支撑件2上设置导向配合部201,受外力的作用,该导向部103适于沿导向配合部201滑动运动,以使安装基板1相对支撑件2滑动运动。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将上述导向部103和上述导向配合部201的二者之一设置为导向滑块,二者另一设置为导向槽,将导向滑块与导向槽之间适形配合,以使插拔件3在受到外力的作用后,该导向滑块能够相对导向槽适于滑动运动,参见图6,可以将导向部103设置为导向槽,导向配合部201设置为导向滑块,导向滑块位于导向槽内,且安装基板1在插拔件3的带动下,安装基板1的导向滑块能够沿着导向槽滑动运动,实现了内存板5能够从安装腔10内退出,或者安装到安装腔10内的效果。
参见图6,可以将上述导向滑块设置为长条块状,且导向滑块与导向槽之间间隔设置,当然,导向滑块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板状或者方形块状,将导向槽与相应的形状进行适配即可。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更好的将导向部103与安装基板1更好的成型,将上述导向部103与安装基板1之间设有连接部104,以使导向部103与安装基板1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插拔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4,其包括约束件401,该约束件401设置在安装基板1上,该约束件401适于阻止插拔件3相对安装基板1转动运动,以使插拔件3处于约束状态,参见图1和图2,该约束件401包括至少一约束部402,对应该约束部402,在任一个插拔件3上靠近约束件401的端部设置约束配合部301,该约束配合部301与该约束部402抵接,以向插拔件3施加约束力。
参见图2,该约束件401呈具有开口的框架,且该框架的两个开口端作为约束部402,以与约束配合部301抵接,也即,约束件401具有两个约束部402,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基板1上的插拔件3也设置为两个。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上述约束部402采用弹性材料,当插拔件3需要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时,向约束部402施加按压力,使得约束部402发生相应的变形,进而使得约束部402能够与约束配合部301分离,从而解除约束件401对插拔件3的约束力,实现了约束件401对插拔件3的约束,该弹性材料可以采用橡胶或者塑胶。
为了避免直接通过插拔件3向内存板5施加与主板11分离的作用力时,由于插拔件3受力不均导致内存板5在插拔过程中发生倾斜后,加剧内存板5受到的磨损和碰撞的问题,上述限位组件4还包括预紧件403,该预紧件403设置在插拔件3与第二安装部102之间,将该预紧件403的一端与插拔件3抵接,另一端与安装基板1连接,在插拔件3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后,该预紧件403的预紧力分别作用在安装基板1和插拔件3上,以使插拔件3相对安装基板1转动运动,且安装基板1相对支撑件2滑动运动。
通过设置预紧件403,该预紧件403的预紧力能够分别作用下安装基板1和插拔件3上,以使在插拔件3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插拔件3能够相对安装基板1转动运动,且安装基板1也能够相对支撑件2滑动运动,由此实现了内存板5与服务器的主板11分离的效果,保证了内存板5在与主板11分离时,内存板5的受力均匀,且在内存板5与主板11分离后,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插拔件3向安装基板1更好的施加作用力,保证插拔件3在退出安装腔10的过程中,其能够竖直平稳的退出安装腔10。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将上述预紧件403设置为扭簧,上述插拔件3与第一安装部101之间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该扭簧和插拔件3同轴套设在连接件上,将扭簧的一端与插拔件3抵接,其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01连接。
在将安装基板1携带内存板5安装到安装腔10内,与主板11连接后,连接稳定。
参见图2和图3,该连接件为连接轴,上述第一安装部101为安装基板1的第一安装面,上述第二安装部102为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背设置,在第一安装面上成型限位连接部105,将扭簧的另一端插接到限位连接部105内,以与安装基板1连接,在具体应用时,该限位连接部105为成型在第一安装面上的凸起,在凸起上开设限位连接孔,将扭簧的另一端插接到该限位连接孔,当插拔件3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扭簧具有的弹性势能能够带动安装基板1相对支撑件2滑动运动,以此实现了内存板5与主板11的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插拔结构中,上述限位组件4还包括到位检测件404,该到位检测件404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01上,当插拔件3相对第一安装部101转动运动,以向约束件401逐渐靠近后,该插拔件3的到位检测部302与到位检测件404到位能够到位抵接,此时解除插拔件3受到的外力,该插拔件3能够回转,以使插拔件3的约束配合部301与约束部402抵接,此时,该到位检测部302与到位检测件404分离,且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到位检测件404,能够避免插拔件3在向约束件401逐渐靠近的转动过程中,插拔件3过度转动,导致预紧件403失效的问题。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将上述到位检测件404设置为成型在安装基板1上的到位检测板,该到位检测板呈L型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插拔件3在转动的过程中,其的顺畅性,可以在插拔件3上开设长腰孔305,同时,在第二安装部102上对应长腰孔305设置一个转动导向件9,该转动导向件9的一端与第二安装部102连接,另一端穿过该长腰孔305,当插拔件3相对第二转动部转动运动的过程中,长腰孔305能够相对转动导向件9往复移动,当插拔件3在转动运动的过程中,对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1和内存板5的形状相适配,为了将内存板5更好的定位到安装基板1上,可以在安装基板1的第一安装面上设置定位柱,对应在内存板5上开设定位孔,对应定位孔插接到定位柱,以此实现内存板5和安装基板1的相应的定位,定位完成后,再利用紧固件将内存板5和安装基板1进一步的锁紧安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服务器,参见图1-图7,包括:机箱(未在图中示出)、主板和内存板,其中该机箱具有容纳腔,在该容纳腔内设置主板11、安装组件6和内存板5,该安装组件6设置在容纳腔内,具体的,该安装组件6包括相对设置在容纳腔内的第一安装件601和第二安装件602,第一安装件601、第二安装件602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件604和第二连接件605连接,第一安装件601、第一连接件604、第二安装件602以及第二连接件605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安装腔10。
将上述内存板5设置在插拔结构的第一安装部101上,且插拔结构与内存板5一一对应设置,该插拔结构为如实施例1中记载的插拔结构,在具体安装时,该插拔结构的支撑件2与对应的安装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插拔结构适于带动内存板5与主板11连接或分离,参见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的主板11上的与内存板5连接的插接端口伸入到安装腔10内,该主板11的插接端口对应到内存板5上的插接端口,在插拔结构的作用下,内存板5的插接端口与主板11的插接端口进行连接或分离。
其中,在需要将内存板5与主板11连接时,工作人员操作插拔件3,将内存板5放入到安装腔10内,并向插拔件3持续施加按压力,使得内存板5与主板11之间连接后,插拔件3能够相对安装基板1进行转动,并向约束件401的约束部402持续的靠近并越过约束部402,向到位检测件404靠近,在插拔件3的到位检测部302与到位检测件404抵接后,此时解除插拔件3的按压力,该插拔件3在预紧件403的作用下能够回转,以使插拔件3的约束配合部301与约束部402抵接,以阻止插拔件3继续回转,使得插拔件3处于约束状态。
在需要将内存板5与主板11分离,并将内存板5从安装腔10中退出时,先向约束件401的约束部402施加按压力,使得插拔件3的约束配合部301远离约束件401的配合部,由此实现了解除插拔件3的约束,同时在预紧件403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安装基板1的导向部103能够相对支撑件2的导向配合部201滑动运动,进而实现了内存板5和主板11的分离,在分离之后,向插拔件3施加转动拉力,使得插拔件3能够相对安装基板1再旋转后,向插拔件3施加向上的竖直拉力,由此将安装基板1和内存板5退出安装腔10内,实现了内存板5的插拔。
为了实现支撑件2与对应的安装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在对应的安装件和支撑件2的二者之一上开设卡接槽7,二者另一设置卡接部8,该卡接部8适于卡入到卡接槽7内,以将支撑件2与对应的安装件卡接。
展开来说,参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2对应第一安装件601和第二安装件602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撑件202和第二支撑件203,将第一支撑件202和第二支撑件203分别对应安装到第一安装件601和第二安装件602上,二者在进行安装时,可以在第一安装件601和第二安装件602上均开设卡接槽7,在第一支撑件202和第二支撑件203上均设置卡接部8,将卡接部8卡入到卡接槽7,由此实现了第一支撑件202与第一安装件601的连接以及第二支撑件203与第二安装件602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插拔件3转动过度,还可以在第一安装件601和第二安装件602上对应设置支撑件2的一侧开设移动槽603,将上述插拔件3上靠近该移动槽603的一端设置为具有U型开口的端部,该U型开口包括第一端303和第二端304,其中,在约束状态下,该第一端303位于移动槽603内,且第一端303与移动槽603的内壁面抵接,该第二端304位于移动槽603外,在插拔件3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第一端303适于退出移动槽603,且第二端304与对应的安装件的外壁面抵接。
当插拔件3的到位检测部302向到位检测件404持续转动靠近且抵接时,插拔件3的第一端303与移动槽603的内壁面也会抵接,然后转动停止,在插拔件3回转部分角度时,插拔件3的约束配合部301与约束件401的约束部402抵接,此时,到位检测部302向与到位检测件404具有间隔,插拔件3的第一端303与移动槽603的内壁面之间也具有间隔。
当第一端303从移动槽603退出后,第二端304与对应的安装件的外壁面抵接,能够有效避免插拔件3转动过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通讯机柜,包括服务器,该服务器为实施例2中记载的服务器,由于该通讯机柜采用了实施例2中记载的服务器,因此具有实施例2中的服务器的所有的有益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插拔结构,适于安装内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安装所述内存板;
支撑件,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两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一所述支撑件,且所述安装基板被配置成与对应的支撑件滑动连接;
至少一插拔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插拔件被配置成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
所述插拔件具有被约束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约束状态以及受外力作用以解除约束力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向所述插拔件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插拔件适于带动所述安装基板沿所述支撑件滑动,以使所述内存板退出安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两侧上设置导向部,对应所述导向部,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导向配合部,受外力的作用,所述导向部适于沿所述导向配合部滑动运动,以使所述安装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导向配合部的二者之一为导向滑块,二者另一为导向槽,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槽之间适形配合,以使所述导向滑块沿所述导向槽适于滑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呈长条块状;和/或,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槽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设有连接部,以使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其包括约束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约束件适于阻止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安装基板转动运动,以使所述插拔件处于约束状态,其包括至少一约束部,对应所述约束部,在任一所述插拔件上靠近所述约束件的端部设置约束配合部,所述约束配合部与所述约束部抵接,以向所述插拔件施加约束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呈具有开口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个开口端作为约束部,以与所述约束配合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采用弹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预紧件,所述预紧件设置在所述插拔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预紧件的一端与所述插拔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在所述插拔件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后,所述预紧件的预紧力分别作用在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插拔件上,以使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安装基板转动运动,且所述安装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件为扭簧,所述插拔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扭簧和所述插拔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插拔件抵接,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所述安装基板的第一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成型限位连接部,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插接到所述限位连接部内,以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到位检测件,所述到位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在所述插拔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运动,在所述插拔件的到位检测部与所述到位检测件到位抵接后,所述插拔件回转,以使所述插拔件的约束配合部与所述约束部抵接,且所述到位检测部与所述到位检测件分离且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到位检测件为成型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到位检测板,所述到位检测板呈L型设置。
14.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具有容纳腔,其内设置主板;
内存板;
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适于形成安装腔;
至少一插拔结构,所述插拔结构为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结构,所述插拔结构与所述内存板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拔结构适于带动内存板与所述主板连接或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在对应的安装件和所述支撑件的二者之一上开设卡接槽,二者另一设置卡接部,所述卡接部适于卡入到所述卡接槽内,以将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件卡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上对应设置支撑件的一侧开设移动槽;
所述插拔结构的插拔件上靠近所述移动槽的一端具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在约束状态下,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移动槽内,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移动槽的内壁面抵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移动槽外,在所述插拔件从约束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适于退出所述移动槽,且所述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的外壁面抵接。
17.一种通讯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为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
CN202320927082.9U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Active CN22004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7082.9U CN220041032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7082.9U CN220041032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1032U true CN220041032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3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7082.9U Active CN220041032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1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0115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removably a disk driv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977051B (zh) 把手锁附装置以及具有把手锁附装置的电子系统
US20110013352A1 (en) Extracting and install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device
CN108089654B (zh) 插拔装置及具有该插拔装置的机箱
CN101515469A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01657079B (zh) 旋转系统及具有旋转系统的固定装置
KR20140071760A (ko) 전자기기용 도킹 스테이션
CN220041032U (zh) 一种插拔结构及具有其的服务器和通讯机柜
CN110708914B (zh) 卡扣组件、板卡以及电子设备
CN106911172B (zh) 充电柜及其系统
CN107832185B (zh) 诊断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13225946B (zh) 利用杠杆作用退出抽取式模块的电子装置及一种杠杆机构
CN111613956B (zh) 插拔组件
CN215769584U (zh) 一种硬盘固定装置
CN108874051A (zh) 电脑机箱
US708099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dustproof device
CN114167950B (zh) 外接卡组装架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US200201762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removal and installation of removable components
WO2021108570A1 (en) Ejectable fan with push-push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201163381Y (zh) 机箱插卡模块的锁扣装置
CN109828641B (zh) 计算卡载体设备及计算机
CN215069646U (zh) 可快速安装的电容
CN217523063U (zh) 活动式扩充卡支架与电子装置
CN113745025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236919U (zh) 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215163 No. 9 Xuese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xi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Hex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and 301, No. 45 Ruiji Second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799

Patentee before: Hexi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