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0142U -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0142U
CN220040142U CN202320865954.3U CN202320865954U CN220040142U CN 220040142 U CN220040142 U CN 220040142U CN 202320865954 U CN202320865954 U CN 202320865954U CN 220040142 U CN220040142 U CN 220040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art
clamp holder
screw rod
fixing
forc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59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金颉
何波
董跃
张永波
秦倩
刘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08659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0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0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0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连接有移动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有丝杆,丝杆的两端与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转动连接;移动部件上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二固定部件上设有电机,电机与丝杆的一端相连;第一固定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上设有第一夹持器;移动部件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器;第一固定部件上设有测距装置,移动部件上设有测距基准部件。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了每一批次样品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线密度是织物的基本参数之一,其经纱与纬纱的线密度偏差率直接影响织物的各项性能。织物线密度的测定是纺织品检测中的常见检测项目,其检测方法是:从长方形的织物试样中拆下一定长度的纱线作为检测样品,测定其在规定张力下的伸直长度,调湿平衡后测定该样品的质量,并根据所测得的质量与伸直长度计算线密度。由于纱线在织造、整理等过程中产生了卷曲,为消除织缩率的影响,因此须在测定伸直长度时,需要对纱线施加一伸直张力,并对其拉伸状态的经纬准确性进行确认,以消除因织造引起的纱线卷曲。
目前实验室通常采用手动的卷曲测试仪进行纱线的伸直长度测量,并手动记录数据,这种检测方式较为繁琐,自动化程度低,每一批次样品的检测时间较长,检测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移动部件;
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有丝杆,丝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转动连接,丝杆与导向杆平行;移动部件上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二固定部件上设有电机,电机与丝杆的一端相连;
第一固定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上设有第一夹持器;移动部件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器;
第一固定部件上设有测距装置,移动部件上设有与测距装置相对应的测距基准部件;测距基准部件与测量装置的连线与导向杆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测距装置和力传感器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测距装置为激光测距仪。
作为优选,所述力传感器为应变式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准直激光器,准直激光器位于第一夹持器的一侧,准直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与导向杆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均包括夹持器本体、压杆,夹持器本体上设有槽体和通孔,压杆穿过通孔,压杆的一端设有上端板,压杆的另一端设有下端部件,下端部件位于槽体中;下端部件上设有下压板,夹持器本体的槽体中设有与下压板相对应的上压板;上端板与夹持器本体之间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了每一批次样品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2为第一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固定部,3、第二固定部,4、导向杆,5、丝杆,6、移动部件,7、电机,8、第一固定座,9、力传感器,10、第一夹持器,11、测距装置,12、准直激光器,13、第二固定座,14、第二夹持器,15、测距基准部件,16、计算机控制系统,17、数据采集器,18、夹持器本体,19、压杆,20、上端板,21、下端部件,22、弹簧,23、上夹板,24、下夹板,25、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计算机控制系统16,底座1上设有第一固定部件2和第二固定部件3,第一固定部件2和第二固定部件3之间设有导向杆4,导向杆4上滑动连接有移动部件6,移动部件6可沿着导向杆4来回滑动。
第一固定部件2和第二固定部件3之间设有丝杆5,丝杆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2和第二固定部件3转动连接,丝杆5与导向杆4平行。移动部件6上设有与丝杆5相配合的螺纹孔。丝杆5从移动部件6上的螺纹孔穿过,丝杆5与移动部件6之间螺纹配合。第二固定部件3上设有电机7,电机7与丝杆5的一端相连,通过电机7带动丝杆5转动,进而驱动移动部件6沿着导向杆4来回移动。
第一固定部件2上设有第一固定座8,第一固定座8上设有力传感器9,力传感器9上设有第一夹持器10。移动部件6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器10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器14。本实用新型中,力传感器9为应变式力传感器。在检测时,第一夹持器10和第二夹持器14用于夹紧纱线的两端。
其中,第一夹持器10和第二夹持器14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器10和第二夹持器14均包括夹持器本体18、压杆19,夹持器本体18上设有槽体25和通孔,压杆19穿过通孔;压杆19的一端设有上端板20,压杆19的另一端设有下端部件21,下端部件21位于槽体25中。下端部件21上设有下压板24,夹持器本体18的槽体25中设有与下压板24相对应的上压板23;上端板20与夹持器本体18之间设有弹簧22。在通过第一夹持器10和第二夹持器14夹持纱线时,只需按下压杆,将纱线的一端放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然后松开压杆,压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弹,使得上压板和下压板将纱线的端部夹紧。
第一固定部件2上设有测距装置11,移动部件6上设有与测距装置11相对应的测距基准部件15;测距基准部件15与测量装置11的连线与导向杆4平行。本实用新型中,测距装置11为激光测距仪。测距装置测量其本身至测距基准部件15之间的距离;在检测时,当纱线被拉伸后,将测距装置11与测距基准部件15之间的测量距离视为纱线拉伸后的长度。
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准直激光器12,准直激光器12位于第一夹持器10的一侧,准直激光器12发出的激光束与导向杆4平行。在固定纱线时,需要使纱线与导向杆保持平行,否则在测量纱线的长度时,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本实用新型中,准直激光器用于校准纱线在固定时与导向杆的平行度;准直激光器会发出与导向杆4平行的激光束,以该激光束作为参考,可对纱线的固定角度进行校准,使纱线在固定时,能够保持与导向杆4平行的状态,降低测量误差。
电机7、测距装置11和力传感器9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16相连。测距装置11和力传感器9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17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检测时,先制备一段纱线样品,调湿平衡后利用分析天平测定该样品的质量;然后通过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分别夹紧纱线的两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定一个伸直张力值,并控制电机运行,使得移动部件移动并将纱线拉直,在纱线拉直的过程中,纱线的张力不断增加,此时力传感器测得的力即为纱线的伸直张力;当力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达到计算机控制系统设定的伸直拉力值时,电机停止运行并停止对纱线进行张拉,然后通过测距装置自动测量此时纱线的长度,并将该长度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传输至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将纱线样品的质量数据也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后,便可得到该纱线样品的线密度数据。
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了每一批次样品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测试装置也可用于其它纱线产品的拉伸位移或线密度测试:如FZ/T01152-2019《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TWC TM169:2009《针织品编织密度系数测定法》、FZ/T 70008-2012《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移动部件;
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有丝杆,丝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转动连接,丝杆与导向杆平行;移动部件上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二固定部件上设有电机,电机与丝杆的一端相连;
第一固定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上设有第一夹持器;移动部件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器;
第一固定部件上设有测距装置,移动部件上设有与测距装置相对应的测距基准部件;测距基准部件与测量装置的连线与导向杆平行;
所述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均包括夹持器本体、压杆,夹持器本体上设有槽体和通孔,压杆穿过通孔,压杆的一端设有上端板,压杆的另一端设有下端部件,下端部件位于槽体中;下端部件上设有下压板,夹持器本体的槽体中设有与下压板相对应的上压板;上端板与夹持器本体之间设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测距装置和力传感器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为激光测距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为应变式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准直激光器,准直激光器位于第一夹持器的一侧,准直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与导向杆平行。
CN202320865954.3U 2023-04-10 2023-04-10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Active CN220040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5954.3U CN220040142U (zh) 2023-04-10 2023-04-10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5954.3U CN220040142U (zh) 2023-04-10 2023-04-10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0142U true CN220040142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5954.3U Active CN220040142U (zh) 2023-04-10 2023-04-10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0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h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 Part I: Shearing
US509024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ample
US20170108416A1 (en) Measurement device for measuring dynamometric features of elongated textile samples of the yarns, threads, tapes type and the like
KR20060098066A (ko) 인장시험기용 신장계 측정장치
CN111208002A (zh) 一种布料拉伸力检测装置
CN112504861B (zh) 一种橡胶拉伸智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9540670B (zh) 一种变支点测束纤维拉压应力的机构及用途
CN220040142U (zh) 织物线密度测试装置
CN109187169A (zh) 一种汽车窗帘的自动检测设备
CN212932272U (zh) 一种高性能纤维束耐磨性测试装置
CN219957202U (zh) 一种pet薄膜耐穿刺性检测装置
CN208948567U (zh) 一种可实时监测张力的纱架装置
CN2427530Y (zh) 纱线弯曲性能测量装置
CN208887598U (zh) 一种汽车雨刮杆检测仪
CN218445502U (zh) 捻度仪快速退捻机构
Du et al. Effects of parameters on mass index of the CHES-FY system
CN109540671A (zh) 一种束纤维拉压的杠杆式测力装置及用途
CN205383962U (zh) 一种汽车玻璃导槽检测工具
CN212722437U (zh) 全自动绕线寿命测试机
CN112630414B (zh) 一种织物密度测量方法
TWI504792B (zh) 紗線檢測裝置
CN209802877U (zh) 双端夹持三弯曲法纤维材料抗弯力测试装置
Potluri et al. Biaxial shear testing of textile preforms for formability analysis
US389992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rimp contraction
CN220438010U (zh) 金属丝粗糙度拉拔测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