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8134U -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 Google Patents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8134U
CN220038134U CN202321420663.XU CN202321420663U CN220038134U CN 220038134 U CN220038134 U CN 220038134U CN 202321420663 U CN202321420663 U CN 202321420663U CN 220038134 U CN220038134 U CN 220038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boss
connecting port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206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ruistronti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ruistront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ruistronti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ruistront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206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8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8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8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墙板结构包括安装架和连接件,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贴合面,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贴合于贴合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沿背离贴合面的方向凸出,且凸出部与贴合面之间具有间隙。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件设置有抵持部,抵持部抵持于凸出部背离贴合面的一侧且能够对凸出部施加朝向贴合面的力。凸出部的设置使得预紧力的分配更为均匀,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有效减少所需设置的连接件的数量,降低墙板结构的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壁挂支架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相关技术将壁挂支架的墙板结构设置为分体式的可拆卸机构,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墙板结构需要利用数量较多的连接件来确保分体式的墙板结构的连接质量,连接件数量多且装配时间长,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墙板结构,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连接件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墙板结构的壁挂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结构,包括安装架和连接件,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贴合面,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背离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凸出,且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凸出部背离所述贴合面的一侧,所述抵持部能够对所述凸出部施加朝向所述贴合面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凸出部与贴合面之间具有间隙,抵持部对凸出部所施加的力不会直接传递到贴合面处,而是会向四周分散并沿凸出部靠近贴合面的根部进行传递,相比于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直接贴合的部位进行连接件的连接,通过凸出部进行连接的方式增加了受力面积并减少了应力集中,预紧力的分配更为均匀,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进而有效减少所需设置的连接件的数量,降低墙板结构的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插接槽,另一个设置为插接台,所述插接台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插接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所述插接台,所述插接台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槽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主体,所述插接台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持;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所述插接台,所述插接台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槽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主体,所述插接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板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凸出部背离所述贴合面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固定件,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凸出部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凸出部抵持,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之间,所述第二凸台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架抵持,所述第三凸台用于所述第二支架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板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凸出部背离所述贴合面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固定件,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凸出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架和多个所述第一支架,各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架,各所述第一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连接架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架,各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各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支架与各所述第二支架一一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一一连接,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一一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板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覆盖部和弯折部,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组成连接节点,所述覆盖部覆盖各所述连接节点,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覆盖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覆盖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覆盖部,所述弯折部的另一侧沿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的所述连接节点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出部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贴合面间隔设置,所述侧壁的一侧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侧沿靠近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件的间距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支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墙板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支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墙板结构,能够实现分体式的拆装,以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墙板结构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强度,以在确保连接稳固的基础上减少连接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并减少装配步骤,方便挂壁支架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结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二支架的部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墙板结构10;
安装架100、第一框架110、第一连接架111、第二框架120、第二连接架121、第一支架130、第一主体131、第一连接部132、插接槽133、第一槽道134、第一通孔135、第一延伸部136、第二支架140、第二主体141、第二连接部142、插接台143、第二通孔144、第二槽道145、第二延伸部146、凸出部150、顶壁151、侧壁152、贴合面160、间隙170;
连接件200、抵持部210、螺栓220、螺栓头221、螺母230;
固定件300、第一凸台310、第二凸台320、第三凸台330、覆盖部340、弯折部350;
安装孔400、固定架4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墙板结构需要用数量较多的连接件来确保连接强度的问题,本申请在墙板结构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出部,并在凸出部的位置通过连接件实现分体的墙板结构的连接,凸出部的设置能够增强连接效果,进而减少装配墙板结构所需用到的连接件的数量。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墙板结构以及挂壁支架。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结构10,包括安装架100和连接件200,安装架100包括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第一支架13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2设置有贴合面160,第二支架14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2贴合于贴合面160,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之间限定出贴合面160,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中的一个设置有凸出部150,凸出部150沿背离贴合面160的方向凸出,且凸出部150与贴合面160之间具有间隙170。连接件200与凸出部150的位置对应,连接件200连接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连接件200设置有抵持部210,抵持部210抵持于凸出部150背离贴合面160的一侧,抵持部210能够对凸出部150施加朝向贴合面160的力。由于凸出部150与贴合面160之间具有间隙170,抵持部210对凸出部150所施加的力不会直接传递到贴合面160处,而是会向四周分散并沿凸出部150靠近贴合面160的根部进行传递,相比于在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直接贴合的部位进行连接件200的连接,通过凸出部150进行连接的方式增加了受力面积并减少了应力集中,预紧力的分配更为均匀,第一连接部132与第二连接部142的配合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进而有效减少所需设置的连接件200的数量,降低墙板结构10的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具体地,连接件200包括螺栓220和螺母230,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35和第二通孔144,螺栓220穿设于第一通孔135和第二通孔144,螺母230与螺栓220螺纹连接,其中,螺母230作为连接件200的抵持部210与凸出部150抵持。螺栓220具有螺栓头221,螺栓头221和螺母230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的两侧,以将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进行预紧连接。连接件20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的预紧件,只要能够将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抵紧以进行连接即可。
参照图4,凸出部150包括顶壁151和侧壁152,顶壁151与贴合面160间隔设置,侧壁152的一侧与顶壁151连接,另一侧沿靠近贴合面160的方向延伸,直至延伸至与贴合面160接触,顶壁151、侧壁152和贴合面160之间限定出间隙170。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152沿垂直于贴合面160的方向延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侧壁152的一侧与顶壁151连接,侧壁152的另一侧沿靠近贴合面160的方向延伸,且侧壁152与连接件200的间距沿侧壁152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侧壁152倾斜于贴合面160,进而使得抵持部210对210进行抵持施力时,侧壁152的设置使得凸出部150发生形变并沿顶壁151朝向侧壁152的方向涨开,具有一定的张力,且力倾斜于贴合面160进行传递,使得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的连接更加紧密牢靠,连接强度更高。
具体地,凸出部15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梯形、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只要凸出部150与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170即可。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中的一个设置有插接槽133,另一个设置为插接台143,插接台143插接于插接槽133。通过插接槽133和插接台143的插接配合,能够对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运动提供限位,以降低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之间互相定位的难度,例如,能够降低第一通孔135和第二通孔144对准的难度。并且,通过插接槽133对插接台143的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2,进一步的,凸出部150设置于所述插接台143上,以提高插接槽133所形成的凹槽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墙板结构10更加紧凑。并且,在凸出部150的侧壁152倾斜于贴合面160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50在抵持部210的作用下,侧壁152会向插接台143传导朝向插接槽133的槽壁的分力,因此,插接台143会发生朝向插接槽133的槽壁的形变,插接台143与插接槽133会在连接件200的作用下形成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连接得更加牢靠。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2设置有插接槽133,第二连接部142设置为插接台143,插接台143能够相对于插接槽133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支架140包括第二主体141,插接台143连接于第二主体141,第二主体141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2在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持。通过第二主体141与第一连接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抵持,能够限制插接台143在插接槽133内的滑动,使得插接台143在插入插接槽133一定的深度后即被抵持锁止,进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定位,方便连接件200进行连接。
具体地,插接台143与第二主体14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并使得插接台143相对于第二主体141朝向一侧弯折一部分,以使得第二主体141与插接台143的连接处形成台阶,以在插接台143能够插入插接槽133的基础上,台阶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抵持,进而实现抵持锁止和定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插接台143与第二主体141通过焊接连接,其中,第二主体141与插接台143连接的端面面积大于插接台143的横截面积,以使得插接台143与第二主体141连接后,第二主体141的端面能够被露出一部分,并通过被露出的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抵持,进而实现抵持锁止和定位。
另一方面,由于插接槽133需与插接台143尺寸适配,第一连接部132包括槽底和槽壁,槽壁和槽底限定出了插接槽133,槽壁和槽底由于具有一定厚度,若第一支架130整体尺寸均与插接台143相同,则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4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会存在台阶,无法实现锁止定位功能,且美观性较差。通过将第二支架140设置为由第二主体141与插接台143连接,能够通过第二主体141调整第二支架140的尺寸,进而使得插接台143插入插接槽133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面能够尽可能的平齐,以方便墙板结构10整体的找平,并使得墙板结构10更加美观。
参照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42设置有插接槽133,第一连接部132设置为插接台143,插接台143能够相对于插接槽133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支架130包括第一主体131,插接台143连接于第一主体131,第一主体131能够与第二连接部142在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持。通过第一主体131与第二连接部14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抵持,能够限制插接台143在插接槽133内的滑动,使得插接台143在插入插接槽133一定的深度后即被抵持锁止,进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定位,方便连接件200进行连接。插接台143与第一主体13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二支架140设置有插接台143的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41与插接台143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墙板结构10还包括固定件300,固定件300位于凸出部150背离贴合面160的一侧,固定件300覆盖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连接件200连接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42和固定件300,抵持部210抵持于固定件300背离凸出部150的一侧。通过设置固定件300,能够对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进行覆盖,并通过固定件300传递抵持部210的抵持力,以进一步优化连接件200的预紧效果,使得力的传递更加平均,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的连接稳定性。并且,通过固定件300遮蔽连接结构,还能够提高墙板结构10的美观度。
可以理解的是,抵持部210与固定件300抵持接触,且通过固定件300与凸出部150的抵持接触对凸出部150进行施力,也应当认为是抵持部210与凸出部150抵持并对凸出部150施加朝向贴合面的力的。
参照图1、图2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00设置有第一凸台310、第二凸台320和第三凸台330,第一凸台310沿抵持部210朝向贴合面160的方向凸出,第一凸台3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插接槽133内,第一凸台310与凸出部150抵持,第一凸台310、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均位于第二凸台320和第三凸台330之间,第二凸台320用于与第一支架130抵持,第三凸台330用于第二支架140抵持。通过设置有第一凸台310、第二凸台320和第三凸台330,能够在确保固定件300与凸出部150抵持的基础上,使得固定件300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抵持,以增加固定件300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紧密性。并且,由于增加了固定件300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平均了受力,能够有效减少连接件200处的应力集中所带来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远离连接件200端部的翘曲,确保平整度,提高墙板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上分别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道134和第二槽道145,第一槽道134和第二槽道145的设置方便安装架100的制备并易于确保贴墙平整度,第一槽道134作为插接槽133,插接台143位于第二槽道145内。第二凸台320可以伸入第一槽道134内,并与第一槽道134的槽底抵持,第二凸台320可以伸入第二槽道145内,并与第二槽道145的槽底抵持。
参照图1、图2和图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0上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36,第二支架140上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46,第一延伸部136连接于第一槽道134的槽壁,第二延伸部146连接于第二槽道145的槽壁,在插接台143插接于插接槽133的状态下,第一延伸部136和第二延伸部146互相堆叠并贴合,通过第一延伸部136和第二延伸部146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接触面积,增加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结构配合,提高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连接稳定性。固定件300覆盖第一延伸部136和第二延伸部146,由于第一延伸部136和第二延伸部146互相堆叠,因此会具有台阶高度差。第二凸台320可以与第一延伸部136抵持,第三凸台330可以与第二延伸部146抵持,进而通过第二凸台320和第三凸台330的凸出弥补台阶高度差,以增加固定件300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接触面积。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00包括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第一框架110包括第一连接架111和多个第一支架130,各第一支架13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架111,各第一支架130间隔设置。第二框架120包括第二连接架121和多个第二支架140,各第二支架140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架121,各第二支架140间隔设置。各第一支架130与各第二支架140一一连接。通过将安装架100设置为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能够实现多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连接,使得墙板结构10由多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连接而成,以进一步增强墙板结构10的结构强度,并且,能够调节墙板结构10的覆盖面积,以应对不同重量和尺寸的显示设备。本实施例不对第一框架110中的第一支架130的数量做限制,第一框架110中第一支架130的数量可以选择为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同理,第二框架120中第二支架140的数量可以选择为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
参照图1和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0包括第一连接架111、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第一框架110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一框架110的第二支架14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架111,第一框架110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一框架110的第二支架140间隔设置。第二框架120包括第二连接架121、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第二框架120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框架120的第二支架140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架121,第二框架120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框架120的第二支架140间隔设置,第一框架110的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框架120的第二支架140一一连接,第一框架110的第二支架140与第二框架120的第一支架130一一连接。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中均能够设置有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只要第一框架110中的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框架120中的第二支架140能够对应并连接,第一框架110中的第二支架140与第二框架120中的第一支架130能够对应并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不对第一框架110中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数量作具体限制,例如,第一框架110中的第一支架130的数量可以为单个或者多个,第一框架110中的第二支架140的数量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只要第一框架110中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在第二框架120中具有能够互相对应并连接的第二支架140和第一支架130即可。
参照图1、图2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00包括覆盖部340和弯折部350,对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组成连接节点,覆盖部340覆盖各连接节点,连接件200连接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42和覆盖部340,抵持部210抵持于覆盖部340背离第二连接部142的一侧,覆盖部340对各连接节点进行覆盖并连接,能够有效提高各连接节点处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的连接强度,确保连接性能。弯折部350的一侧连接于覆盖部340,弯折部350的另一侧沿抵持部210朝向贴合面160的方向延伸,弯折部350位于相邻的连接节点之间。通过设置弯折部350,能够有效提高固定件300整体的刚度,减小固定件300受力后发生形变的几率,提供稳定的支撑,提高墙板结构10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支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墙板结构10。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墙板结构10,能够实现分体式的拆装,以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墙板结构10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连接强度,以在确保连接稳固的基础上减少连接件200的数量,降低成本并减少装配步骤,方便挂壁支架的装配。
具体的,墙板结构1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400,墙板结构10通过安装孔400固定于壁面上,安装架100上还安装固定架410,固定架410用于固定电子设备,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壁挂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贴合面,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背离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凸出,且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具有间隙;
连接件,与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凸出部背离所述贴合面的一侧,所述抵持部能够对所述凸出部施加朝向所述贴合面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插接槽,另一个设置为插接台,所述插接台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插接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所述插接台,所述插接台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槽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主体,所述插接台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持;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所述插接台,所述插接台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槽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主体,所述插接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凸出部背离所述贴合面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固定件,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凸出部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凸出部抵持,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之间,所述第二凸台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架抵持,所述第三凸台用于所述第二支架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凸出部背离所述贴合面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固定件,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凸出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架和多个所述第一支架,各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架,各所述第一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连接架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架,各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各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支架与各所述第二支架一一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一一连接,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架一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覆盖部和弯折部,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组成连接节点,所述覆盖部覆盖各所述连接节点,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覆盖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覆盖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覆盖部,所述弯折部的另一侧沿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的所述连接节点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贴合面间隔设置,所述侧壁的一侧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侧沿靠近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件的间距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
10.壁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墙板结构。
CN202321420663.XU 2023-06-05 2023-06-05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Active CN220038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0663.XU CN220038134U (zh) 2023-06-05 2023-06-05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0663.XU CN220038134U (zh) 2023-06-05 2023-06-05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8134U true CN220038134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20663.XU Active CN220038134U (zh) 2023-06-05 2023-06-05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8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2574A (zh) 终端设备
CA2641165A1 (en) Contact and connecting device
CN220038134U (zh) 墙板结构及壁挂支架
CN216412150U (zh) OCP转接装置、OCP板卡和PCIe板卡兼容托架组件及服务器
CN113625481B (zh) 显示设备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3453974U (zh) 安装组件及空调器组件
CN112628582B (zh) 设备连接装置及电气设备
CN213361790U (zh) 一种壁挂结构、壳体结构及对讲设备
CN215442863U (zh) 一种拼插配件
CN216446310U (zh) 一种暗架天花结构
CN216521993U (zh)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78042A (zh) 一种快装式墙板收纳系统
CN220062161U (zh) 壁挂机的安装结构和壁挂机
CN220062165U (zh) 用于壁挂机的绝缘板组件和壁挂机
CN218894332U (zh) 一种墙面板安装结构
CN220135369U (zh) 灯带安装支架及显示器外壳
CN220707415U (zh) 一种集成灶置物台结构及集成灶
CN211736154U (zh) 装饰板在拼接位置的安装结构
CN220037165U (zh) 装饰板、装饰板套件及相应的乘客输送装置
CN218734894U (zh) 一种耳机盒
CN113365464B (zh) 一种背板、背板的加工方法和机柜
CN216047459U (zh) 一种灯具连接件固定装置及使用其的灯具
CN210398593U (zh) 一种光源板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侧发光式led平板灯
CN219569322U (zh) 一种吊顶梁
CN215928965U (zh) 一种一体化转接支架以及具有该支架的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