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4238U -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4238U
CN220034238U CN202321209992.XU CN202321209992U CN220034238U CN 220034238 U CN220034238 U CN 220034238U CN 202321209992 U CN202321209992 U CN 202321209992U CN 220034238 U CN220034238 U CN 220034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tail water
sewage suction
area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99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晓明
奚业文
蒋军
袁小琛
陈学洲
程皓楠
卞泽西
赵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oshan Wankang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iginal Assignee
Huoshan Wankang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oshan Wankang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filed Critical Huoshan Wankang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Priority to CN2023212099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4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4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4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槽区、吸污装置、尾水菌处理区和生态净化区,吸污装置包括安装于养殖槽区上方的行走机架、安装在行走机架上的吸污泵、与吸污泵的进口连接的吸污管以及与吸污泵的出口连接的排污管,排污管的出水端与尾水菌处理区连通,吸污管的侧面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狭缝,吸污管置于养殖槽区的底部且进水狭缝朝向池塘底面;行走机架沿养殖槽区宽度方向行走,吸污管长度与养殖槽区长度相适应且轴线与养殖槽区长度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获得便于维修且成本较低的养殖槽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降低渔业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尾水净化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养殖槽养殖是育苗或定向养殖的一种方式,能够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和喂养进行精准控制,然而因养殖槽养殖区域小,鱼类密度较大,这样在养殖槽低就会快速的积累大量的鱼类饵料和排泄物,鱼类饵料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是菌类生长的基础,这样就会导致养殖池所在区域极易出现水体含氧量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槽内鱼类正常生长甚至存活。
为解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通过水下吸污泵对养殖槽底部进行吸污,将沉淀在养殖槽底部的鱼类饵料和排泄物等水污水一起吸走,然后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中,吸污泵等位于水下,若吸污泵等出现故障,需要下水维修或将吸污泵吊出水面再进行维修,维修操作不便、繁琐,且置于水下的吸污泵对密封和防水要求较高,就使得养殖槽底部吸污成本较高,即使得养殖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获得便于维修且成本较低的养殖槽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降低渔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养殖槽养殖产生的尾水,包括
养殖槽区,由若干养殖槽固定安装在养殖池塘内形成;
吸污装置,安装于所述养殖槽区上方,对所述养殖槽区底部尾水进行吸取;
尾水菌处理区,直接接收所述吸污装置排出的尾水;
生态净化区,对一级清水进行生态净化,所述一级清水为经过所述尾水菌处理区处理的尾水;所述生态净化区与所述养殖槽区连通;
所述吸污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养殖槽区上方的行走机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架上的吸污泵、与所述吸污泵的进口连接的吸污管以及与所述吸污泵的出口连接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尾水菌处理区连通,所述吸污管的侧面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狭缝,所述吸污管置于所述养殖槽区的底部且所述进水狭缝朝向池塘底面;所述行走机架沿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行走,所述吸污管长度与所述养殖槽区长度相适应且轴线与所述养殖槽区长度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养殖槽区设置有养殖槽安装支架和行走机架安装架,所述行走机架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养殖槽安装支架外部;
所述养殖槽安装支架包括与池塘底面固定安装的若干立柱和连接在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养殖槽均与所述横梁固接,所述养殖槽底部与池塘底面不接触,所述吸污管置于养殖槽底部。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架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所述养殖槽区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安装于养殖槽区两侧,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安装所述行走机架,所述第二支架与吸污管远离所述行走机架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平行且固定的两第一横梁,两所述第一横梁相对设置,所述行走机架搭接在两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所述行走机架上连接有第一导向竖杆,所述第一导向竖杆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塘底面并与所述吸污管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上连接有第二导向竖杆,所述第二导向竖杆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塘底面并与所述吸污管远离吸污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竖杆和第二导向竖杆的底部均通过旋转轴连接有行走滚轮,两所述行走滚轮均与池塘底面接触,并沿所述池塘底面行走;
所述第一导向竖杆和第二导向竖杆均包括串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固接有螺旋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上沿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沿轴线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导向竖杆固接;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连接有第二行走电机。
优选地,两所述第一横梁上沿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沿轴线位置均固定有第一转轴,两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四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行走机架固接,其中一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连接有第一行走电机。
优选地,所述吸污管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第一导向竖杆和所述第二导向竖杆底端均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环槽相适应的限位孔,两所述限位孔分别套设在两所述限位环槽上。
优选地,所述进水狭缝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硬毛刷;所述进水狭缝一侧,相邻两硬毛刷相离设置;所述进水狭缝两侧,相对的两硬毛刷交错设置,相邻且相对的两硬毛刷之间搭接。
优选地,所述尾水菌处理区内安装有K5填料、曝气装置和过滤毛刷,所述生态净化区内种植有生态水藻植物。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面积较广的养殖池塘内设置养殖槽区、尾水菌处理区和生态净化区,且生态净化区与养殖槽区连通,吸污装置安装在养殖槽区上方,并对养殖槽区底部尾水吸取且直接排放至尾水菌处理区,然后经过尾水菌处理区处理的尾水进入生态净化区净化后直接进入养殖槽区;这样就形成了活水养殖,确保了养殖槽区内良好的养殖水体,而吸污装置仅仅需要对养殖槽内部的饵料和粪便进行吸取,然后通过尾水菌处理区与吸取的尾水中的饵料和粪便进行硝化和净化。
2、吸污装置安装在养殖槽区上方,对吸污泵的密封和防水要求较低,便于维修和安装,降低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吸污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吸污管仰视图。
图5为吸污管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养殖槽70养殖产生的尾水(尾水即含有饵料和排泄物的污水),包括安装在养殖池塘10区域内的养殖槽区20、吸污装置30、尾水菌处理区40和生态净化区。养殖槽区20,由若干养殖槽70固定安装在养殖池塘10内形成,养殖槽70集中安装,利于对喂料设备、增氧设备等进行安装,同时将养殖槽集中安装,也便于对吸污装置30进行安装,一般可以实现一套吸污装置即可对所有养殖槽低尾水进行吸取,降低养殖成本。吸污装置30,对养殖槽区20底部尾水进行吸取,安装于养殖槽区20上方,将吸污装置安装在养殖槽区上方,降低对吸污装置自身密封和防水要求,也便于对吸污装置进行安装和维修等。尾水菌处理区40,直接接收吸污装置30排出的尾水。在尾水菌处理区内安装有K5填料、曝气装置和过滤毛刷,K5填料内附着有好养菌,进行硝化反应,实现对进入尾水菌处理区40内的尾水中的饵料、粪便等有机会进行硝化分解。经过菌消化处理的尾水即为一级清水,已经清水进入生态净化区50,生态净化区50对一级清水进行生态净化,一级清水为经过尾水菌处理区40处理的尾水;生态净化区50与养殖槽区20连通。生态净化区50内种植有生态水藻植物,通过生态水藻植物生长和呼吸,对一级清水中的氮元素消化,获得适合鱼类生长的养殖水体,养殖水体循环至养殖槽区20内被使用。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在面积较广的养殖池塘内设置养殖槽区、尾水菌处理区和生态净化区,且生态净化区与养殖槽区连通,吸污装置安装在养殖槽区上方,并对养殖槽区底部尾水吸取且直接排放至尾水菌处理区,然后经过尾水菌处理区处理的尾水进入生态净化区净化后直接进入养殖槽区;这样就形成了活水养殖,确保了养殖槽区内良好的养殖水体。
本方案中,吸污装置30包括安装于养殖槽区20上方的行走机架31、安装在行走机架31上的吸污泵32、与吸污泵32的进口连接的吸污管33以及与吸污泵32的出口连接的排污管34。排污管34的出水端与尾水菌处理区40连通。吸污管33的侧面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狭缝,吸污管33置于养殖槽区20的底部且进水狭缝朝向池塘10底面。行走机架31沿养殖槽区20宽度方向行走,如图1中W所示方向,吸污管33长度与养殖槽区20长度相适应且轴线与养殖槽区20长度方向平行,如图所示的L方向。在行走机架31带动吸污泵32和吸污管33沿养殖槽区20宽度方向行走一次后,即实现了对养殖槽区20底部所有位置的吸污和排污,吸污工作效率高。
上述方案中,行走机架和吸污泵均安装在养殖槽区上方,即位于水面上方,这样就降低了吸污泵等带点设备的防水要求和密封要求,降低了吸污装置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便于对吸污装置进行安装和维修。另外,本吸污装置的吸污泵安装在水面上方,吸污泵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的吸污管33和排污管34均在水面上方与吸污泵连接,可以实现对吸污泵的多位置利用,即在本养殖槽区底部不需要吸污时,本吸污泵可以拆卸并运用在其他的养殖槽区下部排污或养殖区域内其他位置的排污工作。
本方案中,养殖槽区20设置有养殖槽安装支架71和行走机架安装架809,行走机架安装架809安装于养殖槽安装支架71外部,避免行走机架安装架809与养殖槽安装支架71干涉。养殖槽安装支架71包括与池塘10底面固定安装的若干立柱711和连接在立柱711之间的横梁712,养殖槽70均与横梁712固接,且养殖槽70底部与池塘10底面不接触,吸污管33置于养殖槽70底部,使得吸污管能够在养殖槽区底部行走,即吸污管33在沿养殖池区宽度方向移动时,能够有养殖槽区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不会与养殖槽安装支架71的立柱711等干涉,确保了吸污装置的工作范围,确保了与养殖槽区底部的高效排污。
本方案中,行走机架安装架809包括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沿养殖槽区20长度方向(L向),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分别安装于养殖槽区20两侧,第一支架8用于安装行走机架31,第二支架9与吸污管远离行走机架31端连接。行走机架31带动吸污管33和吸污泵32主动行走,第二支架9确保吸污管33的平衡,确保吸污管33远离吸污泵端与吸污泵同步行走。
本方案中,第一支架8包括与养殖槽区20宽度方向平行且固定的两第一横梁,两第一横梁相对设置,行走机架31搭接在两第一横梁之间。行走机架31上连接有第一导向竖杆84,第一导向竖杆84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塘10底面并与吸污管33连接。第二支架9包括与第一横梁平行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上连接有第二导向竖杆94,第二导向竖杆94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塘10底面并与吸污管33远离吸污泵32端连接。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实现吸污管33的连接,确保吸污管33的平衡,确保吸污管始终与养殖槽区长度方向平行。
本方案中,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的底部均通过旋转轴连接有行走滚轮85、95,两行走滚轮85、95均与池塘10底面接触,并沿池塘10底面行走;通过行走滚轮85、95实现行走,降低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底端与池塘底面的摩擦,使得第一导向竖杆84、第二导向竖杆94和吸污管行走平稳,避免吸污管因两端行走速度不同而出现倾斜和拉扯问题,确保吸污管的平衡,避免吸污管损坏,延长吸污管的使用寿命。
本方案中,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均包括串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固接有螺旋弹簧。通过螺旋弹簧的设置,实现了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整体长度的可变,若行走滚轮85、95遇到局部凸起或局部凹陷时,与行走滚轮85、95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压缩螺旋弹簧,实现缓冲和减振,使得与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底端连接的吸污管能够小幅度升降,同时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顶部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或较大幅度的改变,同时在行走滚轮85、95通过局部凸起或局部凹陷时,行走滚轮85、95能够快速复位,即吸污管能够快速复位。
本方案中,第二横梁上沿养殖槽区20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导槽,第二导槽内设置有第二导向轮91,第二导向轮91沿轴线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轴92,第二转轴9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93,第二连接板93上固接有第二安装板98,第二安装板98与第二导向竖杆94固接。第二转轴92一端固接有第二皮带轮96,第二皮带轮96上连接有第二行走电机97。第二行走电机97固定在第二安装板98上并驱动第二转轴92和第二导向轮91沿第二横梁上的第二导槽行走,即通过第二安装板98带动了第二导向竖杆94主动行走,第二导向竖杆94底部与吸污管连接,即带动了吸污管远离吸污泵端主动行走,吸污管靠近吸污泵端与吸污泵连接并随吸污泵主动行走,这样,通过第二行走电机97带动吸污管主动行走,确保了吸污管两端主动行走,确保了吸污管的平衡。
本技术方案中,两第一横梁上沿养殖槽区20宽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导槽,第一导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轮81,第一导向轮81沿轴线位置均固定有第一转轴82,两第一转轴8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83,四第二连接板83与行走机架31固接。其中一第一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一皮带轮86,第一皮带轮86上连接有第一行走电机87。第一行走电机87工作,带动第一导向轮81旋转,即带动了行走机架31主动行走,同时,第一导向竖杆84与行走机架31固接,即通过第一导向竖杆84带动了吸污管靠近吸污泵端主动行走,确保了吸污管整体的平稳行走,确保了吸污管与养殖槽区长度方向始终平行,避免了吸污管拉扯。
本方案中,吸污管33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槽333,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底端均分别设置有与限位环槽333相适应的限位孔,两限位孔分别套设在两限位环槽333上。通过限位环槽333的设置,便于吸污管33与第一导向竖杆84和第二导向竖杆94安装和连接。
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进水狭缝331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硬毛刷332。进水狭缝331一侧,相邻两硬毛刷相离设置。进水狭缝331两侧,相对的两硬毛刷交错设置,相邻且相对的两硬毛刷之间搭接。在吸污管33沿养殖池塘底面行走时,进水狭缝331朝向池塘底面,同时硬毛刷332与池塘底面接触,将附着在池塘底面上的饵料和粪便等清扫刮起,便于吸污管吸走。本方案中,硬毛刷332结构和位置的设置,确保了吸污管往复行走的一次工作中,能够对池塘底面上所有的饵料和粪便刮起并及抽吸走,提高吸污效果和饵料、粪便清除效率。
上述硬毛刷332结构和位置的设置,如图4所示,假设吸污管33首先向右行走,此时进水狭缝331右侧的硬毛刷首先刷起底面的附着垃圾,然后被吸污管吸走,此时垃圾由进水狭缝331右侧的硬毛刷两端位置进入进水狭缝331,同时进水狭缝331左侧的硬毛刷会刷起进水狭缝331左侧的饵料等,较低的垃圾随水流进入吸污管,较重的垃圾再次下沉至池底。在吸污管返回时,此时如图4所示,吸污管向左运动,进水相逢左侧的硬毛刷首先刷起底面的附着垃圾,然后被吸污管吸走,此时垃圾由进水狭缝331左侧的硬毛刷两端位置进入进水狭缝331。这样在吸污管往复一次过程中,即可完成对养殖槽区池底的吸污,除污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养殖槽养殖产生的尾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养殖槽区,由若干养殖槽固定安装在养殖池塘内形成;
吸污装置,安装于所述养殖槽区上方,对所述养殖槽区底部尾水进行吸取;
尾水菌处理区,直接接收所述吸污装置排出的尾水;
生态净化区,对一级清水进行生态净化,所述一级清水为经过所述尾水菌处理区处理的尾水;所述生态净化区与所述养殖槽区连通;
所述吸污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养殖槽区上方的行走机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架上的吸污泵、与所述吸污泵的进口连接的吸污管以及与所述吸污泵的出口连接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尾水菌处理区连通,所述吸污管的侧面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狭缝,所述吸污管置于所述养殖槽区的底部且所述进水狭缝朝向池塘底面;所述行走机架沿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行走,所述吸污管长度与所述养殖槽区长度相适应且轴线与所述养殖槽区长度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槽区设置有养殖槽安装支架和行走机架安装架,所述行走机架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养殖槽安装支架外部;
所述养殖槽安装支架包括与池塘底面固定安装的若干立柱和连接在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养殖槽均与所述横梁固接,所述养殖槽底部与池塘底面不接触,所述吸污管置于养殖槽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架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所述养殖槽区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安装于养殖槽区两侧,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安装所述行走机架,所述第二支架与吸污管远离所述行走机架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平行且固定的两第一横梁,两所述第一横梁相对设置,所述行走机架搭接在两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所述行走机架上连接有第一导向竖杆,所述第一导向竖杆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塘底面并与所述吸污管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上连接有第二导向竖杆,所述第二导向竖杆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塘底面并与所述吸污管远离吸污泵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竖杆和第二导向竖杆的底部均通过旋转轴连接有行走滚轮,两所述行走滚轮均与池塘底面接触,并沿所述池塘底面行走;
所述第一导向竖杆和第二导向竖杆均包括串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固接有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沿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沿轴线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导向竖杆固接;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连接有第二行走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横梁上沿所述养殖槽区宽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沿轴线位置均固定有第一转轴,两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四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行走机架固接,其中一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连接有第一行走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管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第一导向竖杆和所述第二导向竖杆底端均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环槽相适应的限位孔,两所述限位孔分别套设在两所述限位环槽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狭缝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硬毛刷;所述进水狭缝一侧,相邻两硬毛刷相离设置;所述进水狭缝两侧,相对的两硬毛刷交错设置,相邻且相对的两硬毛刷之间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菌处理区内安装有K5填料、曝气装置和过滤毛刷,所述生态净化区内种植有生态水藻植物。
CN202321209992.X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034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9992.XU CN22003423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9992.XU CN22003423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4238U true CN220034238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9992.XU Active CN22003423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4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0922B (zh) 一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CN208776414U (zh) 一种循环自闭一体化设备
CN109220933A (zh) 一种多层升降横移式水产种养殖系统
KR20160091018A (ko) 새우 양식장
CN107720940A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净化装置
CN107751085A (zh)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220034238U (zh) 一种池塘渔业尾水处理系统
CN101032232A (zh) 养鱼池循环水固体颗粒清除装置
CN210795933U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生态浮岛
CN116750918A (zh) 一种渔业养殖水体残渣废料过滤设备
CN217065070U (zh) 水产养殖清底除污装置
CN217089183U (zh) 一种自动化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06994124U (zh) 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
CN215799065U (zh) 一种陆基养鱼及尾水处理系统
CN213719434U (zh) 一种简易海马循环养殖装置
CN110946108B (zh) 一种水质循环净化的鱼塘系统
CN209964905U (zh) 一种畜牧用粪污清理装置
CN209931253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用集污排污装置
CN113615635A (zh) 一种海水鱼类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7885478U (zh) 一种环保型淡水养殖箱
CN218163700U (zh) 一种养殖和种植一体化系统
CN205794534U (zh)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5874046U (zh)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处理装置
CN112106702B (zh)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CN114145259B (zh) 一种基于v型鱼槽和浮体农田的鱼菜共生水面农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