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4617U -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 Google Patents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4617U
CN220024617U CN202320877216.0U CN202320877216U CN220024617U CN 220024617 U CN220024617 U CN 220024617U CN 202320877216 U CN202320877216 U CN 202320877216U CN 220024617 U CN220024617 U CN 220024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clamping
cover
tank cov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72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柯旺
张立臣
刘阳
于广义
黄胜建
励晓烽
赵雪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772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4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4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4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智能床罩及其主机,旨在解决现有智能床罩的主机的水箱盖关闭不牢靠,且能够自行打开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床罩的主机包括壳体、水箱和水箱盖,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盖的第一端与所述水箱或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水箱或所述壳体卡接连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水箱盖,使之无法自动打开,可以保证水箱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智能床罩。
背景技术
在冬季为了使床上更加热乎和舒服,一些人采用电热毯进行采暖,但是电热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发生火灾。
此外,电热毯仅仅能够加热,并不能够制冷。在炎热的夏季,当床上温度过高时,通过空调对室内降温,但是,人体下方的床垫还是温度较高的,会出现出汗的现象。为了能够使床垫的温度保持所需的恒温,智能床罩应运而生。其能够人体躺着的床单的温度始终保持一个所需的恒温。
智能床罩封闭式水箱设计时,不利于补液;采用开放式水箱设计时,虽然能够及时补液,但是水箱盖需要关闭牢靠,而且不能够自行打开,防止漏液。
因此,相关领域亟需一种智能床罩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智能床罩的主机的水箱盖关闭不牢靠,且能够自行打开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床罩的主机,该主机包括壳体、水箱和水箱盖,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盖的第一端与所述水箱或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水箱或所述壳体卡接连接。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还包括卡接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水箱盖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与第一卡接部,以使所述水箱盖与所述卡接件卡接;
移动所述卡接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所述第二卡接部,以解除所述水箱盖和所述卡接件的卡接。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卡接件向所述壳体外侧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其中一个为卡接凸起,另一个为卡槽。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窗口,所述卡接件的按压部位于所述窗口内,按压所述卡接件能够使所述卡接件向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所述第二卡接部。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盖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卡接部。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盖覆盖所述水箱开口的部分的至少部分区域为透明材质。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的开口为广口,所述水箱盖至少覆盖所述水箱开口的区域为透明材质。
在上述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刻度线。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床罩,该智能床罩包括如上所述的主机和床罩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制冷制热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水箱、制冷制热组件和床罩组件之间流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智能床罩的主机包括壳体、水箱和水箱盖,水箱设置在壳体内,水箱盖的第一端与水箱或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水箱或壳体卡接连接。具体通过卡接件与水箱盖卡接连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水箱盖,使之无法自动打开,可以保证水箱的密封性。
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卡接件向壳体外侧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接部能够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通过第二弹性件驱使,可以使锁定更加牢靠。
移动卡接件能够使第一卡接部脱离第二卡接部,以解除水箱盖和卡接件的卡接,以打开水箱盖;打开方式简单快捷。
此外,卡接件设置在壳体内,隐藏式设计,比较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个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箱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箱和水箱盖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上盖;111、水箱盖;112、第二卡接部;113、卡接件;1131、第一卡接部;114、第二弹性件;115、避让孔;12、侧板;121、风窗;
101、第一进水阀;102、第一出水阀;103、第一连接管;104、第一控制阀;105、第二连接管;106、第二控制阀;
2、水箱;21、安装管;211、第一止挡凸起;22、阀体;221、阀盖;222、管片;223、第二止挡凸起;23、第一弹性件;24、出水口;25、温度检测件;28、第一水箱;29、第二水箱;
201、第二进水阀;202、第二出水阀;203、第三连接管;204、第三控制阀;205、第四连接管;206、第四控制阀;
3、制冷制热组件;31、第一分组;32、第二分组;4、水泵;41、第一水泵;42、第二水泵;5、风机;6、减震件;7、支撑架;81、第一分区;82、第二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智能床罩的主机的水箱盖关闭不牢靠,且能够自行打开的问题。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床罩,其包括主机和床罩组件,创造组件具体包括软胶床罩、软质垫层及针织布罩,其中软质垫层铺设在软胶床罩的上方,针织布罩罩设在软质垫层和软胶床罩的上方。其中软质垫层的材质具体可以为海绵,也可以为硅胶或棉花等。
软胶床罩分区设置,软胶床罩内设置流路,流路具体可以呈“之”字形布设,也可以呈环设状布设。流路具体可以直接形成在软胶床罩上,也可以在软胶床罩内布设管路,以形成流路。多个分区内的流路并联设置;各个分区之间可以分别供换热介质,相互之间互不影响。
如图1-4所示,主机包括壳体1、制冷制热组件3、水箱2、水泵4、风机5和水箱盖111等等。
水箱2用于储存换热介质,水泵4用于驱使换热介质在水箱2、制冷制热组件3和床罩组件内流动。
制冷制热组件3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组件,其具体能够冷却换热介质和加热换热介质;在床罩组件需要制冷时,制冷制热组件3用于冷却换热介质;在床罩组件需要加热时,制冷制热组件3用于加热换热介质。制冷制热组件3、水箱2、水泵4及软胶床罩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制冷制热组件3包括换热部,换热介质在换热部内进行换热。换热部分为多组,且与多个分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分区均至少需要一个分组对齐服务;在其他分组不使用时,其他分组也可以服务于该分区。水箱2和水泵4也是多个,每个分区均对应有一个水箱2和水泵4。也即制冷制热回路为多个,每个回路都包括一个水箱2、水泵4、分组和分区。在其他分区不工作时,其他回路的水箱2、水泵4和分组服务于其他回路。
由于床上一般是睡两人,软胶床罩分为左右两个分区。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回路为两个。也即水箱2、水泵4、分组和分区均为两个。两个水箱2分别为第一水箱28和第二水箱29,两个分组分别为第一分组31和第二分组32,两个水泵4分别为第一水泵41和第二水泵42,两个分区分别为第一分区81和第二分区82。
两个水箱2之间设置有隔热件,可以使两个水箱2内的换热介质的温度互不影响。两个水箱2具体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共用一个大的腔室,在中间采用隔板隔开。
如图5所示,第一水箱28、第一分组31和第一分区81依次串联设置形成第一回路,第一水泵41设置在第一回路上,具体地,第一水泵41设置在第一分组31和第一水泵41之间。第二水箱29、第二分组32和第二分区82依次串联设置形成第二回路,第二水泵42设置在第二回路上,具体地,第二水泵42设置在第二分组32和第二水泵42之间。其中,水箱2位于制冷制热组件3的上游,可以使床罩组件的温度能够迅速地调节至所需温度。
床罩组件分区设计,而且每个分区对应一个回路,可以单独调节每个分区的温度,使之符合该分区躺着的人的需求。
第一回路上在第一分组31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阀101和第一出水阀102,第一进水阀101具体设置在第一水泵41和第一水箱28之间。第二回路上在第二分组32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阀201和第二出水阀202,第二进水阀201具体设置在第二水泵42和第二水箱29之间。
第二水箱29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103连接于第一分组31的进口,第一连接管10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04,由于水泵4设置在制冷制热组件3和水箱2之间,因此,第二水泵42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103连接于第一分组31的进口,可以使第二水泵42能够服务于第一分组31和第一分区81。第一分组31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105连接于第二分区82的入口,第二连接管105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05。
第一水箱28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203连接于第二分组32的进口,第三连接管203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04,由于水泵4设置在制冷制热组件3和水箱2之间,因此,第一水泵41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203连接于第二分组32的进口,可以使第一水泵41能够服务于第一分组31和第一分区81。第二分组32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205连接于第一分区81的入口,第四连接管205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206。第一进水阀101、第二进水阀201、第一出水阀102、第二出水阀202、第一控制阀104、第二控制阀106、第三控制阀204和第四控制阀206都为电磁阀,以便进行控制。
当两个分区都需要使用时,打开第一进水阀101、第一出水阀102、第二进水阀201和第二出水阀202都打开,两个回路都进行工作,第一分组31和第二分组32各自为自己对应的分区服务。当第一分区81使用,第二分区82无需使用时,第一进水阀101和第一出水阀102打开,当需要快速制冷、快速制热、制热温度较高或制冷温度较低时,则关闭第二进水阀201、第二出水阀202、第二控制阀106和第三控制阀204,打开第一控制阀104和第四控制阀206,使第二水箱29和第二分组32都服务于第一分区81。当第二分区82使用,第一分区81无需使用时,第二进水阀201和第二出水阀202打开,当需要快速制冷、快速制热、制热温度较高或制冷温度较低时,则关闭第一进水阀101、第一出水阀102、第一控制阀104和第四控制阀206,打开第二控制阀106和第三控制阀204,使第一水箱28和第一分组31都服务于第一分区81。
如图6-8所示,主机还包括调节组件,水箱2上设置有回水口,调节组件包括阀体22,其滑动地设置在回水口。换热介质不流动时,阀体22能够封闭回水口;换热介质流动时,回流的换热介质能够驱使阀体22移动,打开回水口,以使换热介质能够回流至水箱2内。
具体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3和安装管21。第一弹性件23能够驱使阀体22封闭回水口。安装管21设置在回收口上,具体与水箱2一体成型。
阀体22包括相互连接的阀盖221和阀芯,阀盖221位于水箱2内,阀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管21内,第一弹性件23的两端作用于阀芯和安装管21。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3为压缩弹簧,安装管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凸起211,阀芯远离阀盖2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挡凸起223,压缩弹簧套设于阀芯,且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止挡凸起211和第二止挡凸起223。
回路不工作时,第一弹性件23能够驱使阀芯向安装管21内移动,以使阀盖221封盖安装管21;由于阀盖221的封堵,可以使回路内的换热介质无法回流至水箱2内,保证回路内的压力保持较高值。
流动的换热介质能够冲击阀盖221,以使阀盖221向远离安装管21的一端移动,以打开阀盖221;需要换热介质的冲击才能够打开阀盖221,才换热介质流动时也能够保证回路内换热介质的压力。
阀芯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管片222,换热介质能够从管片222之间的间隙回流至水箱2内;管片222具体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水箱2内设置有温度检测件25,其具体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2内换热介质的温度。水箱2设置有出水口24,出水口24内设置有滤芯。回水口、出水口24和温度检测件25均设置在水箱2的底部。
如图1-4和图9所示,壳体1包括上盖11、底板、两个侧板12、前板和后板,上盖11、底板、两个侧板12、前板和底板围合形成壳体1。
水箱2和上盖11一体成型,成型所需模具减少,而且零部件也减少了,结构更加简单,节省了制作成本。
水箱盖111的第一端与上盖11转动连接,二者具体通过销轴连接,而且在销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个力臂分别作用于水箱盖111和上盖11,可以使水箱盖111能够自动打开。
水箱盖111能够锁在上盖11上,具体地,水箱盖111的第二端与上盖11卡接连接。主机还包括卡接件113,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上,具体可移动地设置在上盖11内,可以相对于上盖11沿前后方向移动。
卡接件113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31,水箱盖1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2,第二卡接部112能够与第一卡接部1131,以使水箱盖111与卡接件113卡接。
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14,用于驱使卡接件113向壳体1外侧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接部1131能够与第二卡接部112卡接。第二弹性件114具体为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于卡接件113和上盖11,能够驱使卡接件113向壳体1外侧的方向移动。
第一卡接部1131和第二卡接部112,其中一个为卡接凸起,另一个为卡槽。具体地,第一卡接部1131为卡槽,第二卡接部112为卡接凸起。移动卡接件113能够使第一卡接部1131脱离第二卡接部112,以解除水箱盖111和卡接件113的卡接,具体地,壳体1上设置有窗口,卡接件113的按压部位于窗口内,按压卡接件113能够使卡接件113向内移动,以使第一卡接部1131脱离第二卡接部112。仅通过一个弹性件和一个卡接件113便可以实现水箱盖111的卡接,结构简单;通过按压的方式开启,开启方便。卡接件113设置在上盖11内,隐藏式设计,外观简洁大方。
水箱2的开口为广口,水箱盖111覆盖水箱2开口的部分的至少部分区域为透明材质;通过透明的部分能够观察到水箱2内的情况,具体可以观察液位和液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水箱盖111的整体为透明材质。水箱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刻度线,通过水位刻度线可以观察液位,在液位较低时,以便及时补液。
本实施例中,换热介质具体为水,在水箱2内液位较低时,打开水箱盖111加入水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介质也可以为防冻液。
如图3所示,该主机还包括支撑架7,其具体为钣金件。支撑架7设置在底板和水箱2之间,用于支撑水箱2。
如图1-4、10和11所示,换热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风机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换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机5,所有风机5的风向相同。
换热部的第一侧设置有一个风机5,风机5能够覆盖换热部。换热部的第二侧设置有一个风机5,风机5能够覆盖换热部。第一侧的风机5用于向制冷制热组件3吹风,第二侧的风机5用于从制冷制热组件3侧吸风;一侧吸风一侧吹风,减小单侧风机5的作用力,可以在风机5转速不高的情况下,增大散热量,降低风机5的噪音。制冷制热组件3对换热介质制冷时,换热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风机5吹风用于对换热部进行散热;制冷制热组件3用于加热换热介质时,换热介质带走热量,会使换热部的温度降低,风机5吹风能够加热换热部,防止壳体1内空气不流通,而导致换热部的外表面结霜。
关于风机5数量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施例中是每侧都设置一个风机5,但这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部的一侧可以设置多个风机5,多个风机5沿侧板12的平面铺设。这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风机5固定在侧板12上,且位于侧板12的内侧,侧板12与风机5正对的位置设置有风窗121,风窗121起到通风的作用。第一侧的风窗121可以使第一侧的风能够进入到壳体1内,第二侧的风窗121可以使壳体1内的风能够排出壳体1。
如图11和12所示,主机还包括减震件6,风机5和侧板12之间设置有减震件6;减震件6起到减震的作用,可以使风机5的振动被减震件6吸收,使之无法传递至壳体1,减小壳体1的振动。
支架的周边环设有多个减震件6。具体地,支架的每个角均设置有减震件6。
关于减震件6的设置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角设置减震件6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的每个边均设置有减震件6,当支架为弧形时,在侧边上设置减震件6。这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风机5的支架部分伸入于减震件6内,减震件6与侧板12之间固定连接。具体地,减震件6的材质为弹性材质,更具体地,弹性材质为橡胶或硅胶。在减震件6上设置有插接凹槽,支架的角插于插接凹槽内。在减震件6上还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连接孔,减震件6通过螺栓连接于侧板12。
关于减震件6的材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施例中减震件6的材质为弹性材质,但这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减震件6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弹性件,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支架,第二连接件连接于侧板12。
该智能床罩还包括控制组件,其包括控制器,第一进水阀101、第二进水阀201、第一出水阀102、第二出水阀202、第一控制阀104、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204、水泵4、制冷制热组件3、床罩组件和温度检测件25均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床罩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水箱(2)和水箱盖(111),所述水箱(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水箱盖(111)的第一端与所述水箱(2)或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水箱(2)或所述壳体(1)卡接连接;
所述主机还包括卡接件(113),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卡接件(113)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31),所述水箱盖(1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2),所述第二卡接部(112)能够与第一卡接部(1131),以使所述水箱盖(111)与所述卡接件(113)卡接;
移动所述卡接件(113)能够使所述第一卡接部(1131)脱离所述第二卡接部(112),以解除所述水箱盖(111)和所述卡接件(113)的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14),用于驱使所述卡接件(113)向所述壳体(1)外侧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卡接部(1131)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12)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接部(113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12),其中一个为卡接凸起,另一个为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窗口,所述卡接件(113)的按压部位于所述窗口内,按压所述卡接件(113)能够使所述卡接件(113)向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卡接部(1131)脱离所述第二卡接部(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盖(11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卡接部(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盖(111)覆盖所述水箱(2)开口的部分的至少部分区域为透明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开口为广口,所述水箱盖(111)至少覆盖所述水箱(2)开口的区域为透明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刻度线。
9.一种智能床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机和床罩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制冷制热组件(3),换热介质能够在所述水箱(2)、所述制冷制热组件(3)和所述床罩组件之间流动。
CN202320877216.0U 2023-04-18 2023-04-18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Active CN220024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7216.0U CN22002461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7216.0U CN22002461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4617U true CN220024617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7216.0U Active CN22002461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4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9369B (zh) 可逆的辐射器
CN102388684A (zh) 电子设备机柜
US20130102238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0221380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024617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KR10198803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845819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N219868590U (zh) 智能床罩及主机
CN219845816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N219845818U (zh) 智能床罩
CN220024618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N219845820U (zh) 智能床罩
CN219845817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KR100746078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의 덕트
CN220655295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N109318678B (zh) 空调系统及车辆
KR100384702B1 (ko) 고층건물의 공조시스템
CN220655212U (zh) 智能床罩及其床罩组件
CN219868592U (zh) 智能床罩
JP6561313B2 (ja) 熱交換素子を用いた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209801703U (zh) 能够让全屋建筑呼吸的智能空气循环新风系统
CN220655289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A2625311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nclosure
KR20210098073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의 덕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