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2330U -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2330U
CN220022330U CN202321262386.4U CN202321262386U CN220022330U CN 220022330 U CN220022330 U CN 220022330U CN 202321262386 U CN202321262386 U CN 202321262386U CN 220022330 U CN220022330 U CN 220022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urge protection
solar
transmission line
pow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23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栋
蔡富东
孔志强
陈雷
陈兴
张阳
陈德娟
朱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enter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ent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ente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ent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23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2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2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2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属于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互相分离的主电路板、浪涌防护电路板和太阳能电路板。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与壳体外部的太阳能板连接,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与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出端与主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主电路板连接有摄像头组件。本实用新型将浪涌防护功能与主功能分离,单独做成一块浪涌防护电路板,用来防止外部雷击浪涌能量通过传导以及辐射的方式对主功能运行造成影响。将充电功能与主功能分离,单独做成一块太阳能电路板板,用来减少充电发热对主功能的影响,以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不同充电参数的太阳能电路板,增加产品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在设计中,往往将所有的功能都整合在一块电路板上,这样会存在如下问题:
1、装置通常安装在野外环境的电力铁塔上,在雷电环境下,间接雷产生的电磁能量会通过太阳能线缆耦合到设备内部,如果设备内部缺乏浪涌防护功能,将会造成设备损坏。其次,如果用于浪涌防护的功能与主功能都整合在一块电路板上,浪涌能量可能不会按照设计的路径进行能量泄放,这样会导致主功能异常。
2、充电功能是将太阳能量转换为电池能量的途径。当充电功能与主功能整合在一块电路板上时,会存在如下问题:(1)充电功能的充电参数是要与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电池进行匹配的,但是电力客户的需求是比较多变的,比如客户要求加大太阳能板的输出功率,要实现这种要求,需要对一些电阻、电感(比如电感体积变大)进行替换。在电路板定型的情况下,这种功能没办法灵活实现。(2)在大电流充电的情况下,电感的温升比较明显,这样会造成整体pcb电路板的温度比较高,主板温度变高也会对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防止了外部雷击浪涌能量通过传导以及辐射的方式对主功能运行造成影响,减少了充电发热对主功能的影响,增加了产品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互相分离的主电路板、浪涌防护电路板和太阳能电路板,其中:
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与壳体外部的太阳能板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有摄像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路板、浪涌防护电路板和太阳能电路板各自互相之间的距离大于各自设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包括在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的一级浪涌防护模块、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和三级浪涌防护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两端与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两端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放电管的正极一侧和所述压敏电阻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隔离保险丝。
进一步的,所述压敏电阻的正极一侧和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感,所述压敏电阻的负极一侧和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感。
进一步的,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和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两端均与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端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与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一侧和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感,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一侧和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对功能模块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将现有的一块电路板分成了三块,一块用于主功能的实现,简称为主电路板;一块用于太阳能充电功能的实现,简称为太阳能电路板;一块用于浪涌防护功能的实现,简称为浪涌防护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将浪涌防护功能与主功能分离,单独做成一块浪涌防护电路板,用来防止外部雷击浪涌能量通过传导以及辐射的方式对主功能运行造成影响。将充电功能与主功能分离,单独做成一块太阳能电路板板,用来减少充电发热对主功能的影响,以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不同充电参数的太阳能电路板,增加产品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浪涌防护电路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互相分离的主电路板2、浪涌防护电路板3和太阳能电路板4,其中:
浪涌防护电路板3的输入端与壳体1外部的太阳能板连接,浪涌防护电路板3的输出端与太阳能电路板4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电路板4的输出端与主电路板2的输入端连接,主电路板2连接有摄像头组件5。
本实用新型中,对功能模块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将现有的一块电路板分成了三块,一块用于主功能的实现,简称为主电路板;一块用于太阳能充电功能的实现,简称为太阳能电路板;一块用于浪涌防护功能的实现,简称为浪涌防护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将浪涌防护功能与主功能分离,单独做成一块浪涌防护电路板,用来防止外部雷击浪涌能量通过传导以及辐射的方式对主功能运行造成影响。将充电功能与主功能分离,单独做成一块太阳能电路板板,用来减少充电发热对主功能的影响,以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不同充电参数的太阳能电路板,增加产品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主电路板2、浪涌防护电路板3和太阳能电路板4各自互相之间的距离大于各自设定的距离,即各个电路板分开一定距离,进一步减少各自之间的互相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浪涌防护电路板3包括在浪涌防护电路板3的输入端INPUT和输出端OUTPUT之间依次设置的一级浪涌防护模块、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和三级浪涌防护模块。
其中,一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气体放电管D2,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压敏电阻RV1,三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D1,气体放电管D2、压敏电阻RV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1从输入端INPUT到输出端OUTPUT依次设置。
气体放电管D2的两端与浪涌防护电路板3的输入端INPUT连接,并且气体放电管D2的两端分别与太阳能板的输出端的正极Bat_IN+(即充电正极)和负极Bat_IN-(即充电负极)连接。压敏电阻RV1的两端分别与气体放电管D2的两端并联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两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的两端并联连接。
当浪涌危害发生时,浪涌能量首先通过气体放电管D2进行一级浪涌能量的泄放,然后通过压敏电阻RV1进行二级浪涌能量的泄放,最后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D1进行三级浪涌能量的泄放。
气体放电管D2的正极一侧和压敏电阻RV1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隔离保险丝FU1,对一级浪涌防护模块和二级浪涌防护模块进行隔离防护。
压敏电阻RV1的正极一侧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感L3,压敏电阻RV1的负极一侧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负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感L4,对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和三级浪涌防护模块进行隔离防护。
浪涌防护电路板3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为有极性电容,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在瞬态抑制二极管D1和浪涌防护电路板3的输出端OUTPUT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两端均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两端并联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两端与浪涌防护电路板3的输出端OUTPUT连接。
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正极一侧和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感L2,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负极一侧和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感L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互相分离的主电路板、浪涌防护电路板和太阳能电路板,其中:
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与壳体外部的太阳能板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有摄像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板、浪涌防护电路板和太阳能电路板各自互相之间的距离大于各自设定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包括在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的一级浪涌防护模块、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和三级浪涌防护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两端与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两端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正极一侧和所述压敏电阻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隔离保险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的正极一侧和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感,所述压敏电阻的负极一侧和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和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两端均与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端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与所述浪涌防护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一侧和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感,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负极一侧和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感。
CN202321262386.4U 2023-05-24 2023-05-24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Active CN220022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2386.4U CN220022330U (zh) 2023-05-24 2023-05-24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2386.4U CN220022330U (zh) 2023-05-24 2023-05-24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2330U true CN22002233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3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2386.4U Active CN220022330U (zh) 2023-05-24 2023-05-24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2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0399A (zh) 一种适于大容量低残压的防雷电路
CN220022330U (zh) 输电线路智能巡视装置
CN208820468U (zh) 一种应用于806mhz~2500mhz射频信号的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CN206481055U (zh) 防雷装置
CN201061135Y (zh) 中频馈线电涌保护器
CN211089121U (zh) 四线以太网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CN208589780U (zh) 一种浪涌保护器
CN112986835A (zh) 动力电池的模拟前端监测电路
CN219107906U (zh) 低压供电系统用谐波消除机构
CN210111601U (zh)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bmc网口电路的保护电路结构
CN215528607U (zh) 一种电子汽车衡的电源防雷器
CN201178520Y (zh) 印刷电路板保险单元
CN218603389U (zh) 用于燃气表的本质安全电源电路
CN109273266B (zh) 一种高压复合陶瓷电容
CN219833767U (zh) 一种防雷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2137282U (zh) 一种适于大容量低残压的防雷电路
CN219285310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磁兼容辐射骚扰测试连接接口
CN219779779U (zh) 一种带浪涌保护的以太网电口安全栅
CN103840466A (zh) 一种调谐型无功功率补偿电气柜
CN219918735U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医疗设备
CN201975783U (zh) 一种串联滤波式浪涌保护器
CN213151632U (zh) 一种无功调节器输入保护电路
CN219883680U (zh) 一种智能保险配电装置及一种车辆
CN203967735U (zh) 一种电力电容电路
CN215646171U (zh) 一种电源线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